宽恕与原谅
Tout est pardonné,百无禁忌,请原谅,All Is Forgiven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Paul Blain,Marie-Christine Friedrich,Victoire Rousseau,康斯坦丝·卢梭,卡罗尔·法兰克,奥利维亚·罗斯,Alice Langlois,帕斯卡·邦加德,Alice Meiringer,Katrin Daliot,Elena Fischer-Di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德语年份:2007
简介:维克多(Paul Blain 饰)和妻子安妮特(Marie-Christine Friedrich 饰)结婚多年,两人共同养育着女儿帕梅拉(Victoire Rousseau 饰),一家人住在风景如诗如画的维也纳,日子平静之中充满了幸福。然而,让安妮特没有想到的是,维克多竟然沾染上了毒品,整日和毒贩们厮混在一起。..详细 >
看了十多分钟就猜到是女导演所为 果不其然
还是平淡细腻的风格。但好像什么也没说。最后1/3只是为了展现pamele美貌的感觉。空荡无物。
我卻原諒了你/像海洋原諒了魚/潮水在月光下流動著語言說/我已原諒了你/幻想沒了身體/想掙脫地球的力/虛無的漂浮在溫暖的夜空裡/靈魂不再悲泣/夜空亮起你的星星/顏色多美麗/而我的星球自行旋轉/將離你遠去
「4.5」影片有着一种不连续性,剪辑叙事像是一段段章节的组合,而且与此相联系地发挥出时间跨度的力量。当女儿这一角色成为影片后半段的叙事中心时,记忆与人物都模糊起来,并未出现强有力的情节打磨父亲的人物弧光,但那段女儿和父亲出游时,两人之间没有对话,镜头在二人神态间游移,父亲的角色便不再那么可憎,有了生气。后半段的光感与音乐很温暖,相信女儿对父亲是原谅一切的温柔。
中午看完一部祖拉斯基,晚上再来看这种小清新,感觉简直太轻松愉快了…中产生活有多无聊,所以就得吸个毒离个异最后再死一下,才能讲出点故事(当然这是Mia Hansen-Løve的第一部,后来的片子里也不需要这些了)。但我们这种连这些都没有的更无聊的中产,也就值得看这些别人的故事来感动一下了。其实拍得还是很好的,第一部就树立了风格。演员大都是第一次演出,把那种很平静很性冷淡的范儿演得还挺动人。另一个好玩的点是法国爸爸和奥地利妈妈的无缝语言切换。开头不久有个在桥上的镜头里,爸爸抱着娃,指着远处另一座桥用法语跟女儿说,那个桥以前塌了,后来重建的,女儿问,桥都会塌吗,爸爸说,会啊,女儿表示害怕,这时妈妈走过来把女儿抱走,换成德语说,你爸吓你的,不会的,现在的桥都用结实的材料建成…就还挺有趣。 @2022-09-25
剧情不咋地但画面是真的美
其实后半段才点题,我却更喜欢前半段的表达。前半段可能胜在琐碎,日常和某些不可预知,当女孩长大重见父亲后,反而灵气不足了。
这种要不就浅略叙事推节奏,浅略场景一幕一幕堆积时间飞逝的厚重感,要不就慢下来拍细节,讲短期的事,这样卡在中间,两者都想要,两种都够不到的感觉,就是一种去除了矛盾冲突的常规电视剧的叙事手法,电影更深的东西没出来。
打断骨头连着筋
看着她们如何原谅一些不能被原谅的事
不懂它哪里可以获奖
暗场,时间缝隙,跨度逐渐裂大,从多余的时间激变成等待的时间,直到用日复一日补足一次午后的失约,重聚。流畅的、孕于日常中的突变,Daddy say's bridges can just collapse.
有些事情会消失在夜色
女主太美了~
电影很好看,特别喜欢电影里男主角的女儿让我知道了原来外国人也可以如此美丽,漂亮,一尘不染。想找一下这个女主角的其他电影可是好像找不到。
太美了……各种意义上。汉森洛夫最惹人生羡的地方就在于她自己其实一直都处在习得爱之语言的路上,那细腻灵动到无以复加,足以宽慰人的力量,在保有纯真直截的情况下还能够制造出足够复杂多义的情景语气,轻盈飘然升华至云霄,憧憬明亮的自然光景永远是她电影最鲜艳的那一抹底色。神奇的作者性映射在每个人物身上复现,因此每个观众都可以在拥有最后能动性的基础上探索关于自身表述的盲区。就像她作品中总是被提及展示的「建筑」,所有的片段都丧失了使用功能性,反而成为了最大胆不可测的朦胧实体。多样杂糅的组接材料都在为极为纯粹的美感服务,而恰恰正是这些驾于外表华而不实的情感构成,才是我们所切实拥有的一切,才能够让我们能更清楚认识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认识到未曾相遇、已然错过、无法挽留的历史与未来。“宽恕他人的同时,更要原谅自己。”
有篇评论的标题是“你爱他,你离开他,你们都更好了”
时间呈现没有斧凿痕迹的《再见初恋》。
我觉得它是部纪录片。。。
“你好!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狗狗,你呢?”“你最喜欢的颜色呢?”“蓝色,你呢?”“红色,你叫什么?”“Pamela!你叫Alix,是吗?”“是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