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酣高楼老师QQ聊天,得知电影一周酣可能要录《岁月无声》一期。
对《岁》早有耳闻,微博上(我比较落伍,上个月才知道微博到底怎么玩,以前基本不上,只上博客)得知的,于是抓紧在写完一个场景后看一下。
今年,尤其是今年,对于华语电影,我很难有看完的了。
台湾影人自己炒的沸沸扬扬的《赛德克巴莱》我勉强看完,以一腔愤怒结束;《白鹿原》作为今年必看的三部华语电影(其余两部是《一九四二》和《一代宗师》),我去的电影院,连影评(呵呵,我写的,大概只能算观后感)都懒得写,因为我感觉,那不是《白鹿原》,起码不是陈忠实老师——我多年文学偶像写的《白鹿原》!
《二次曝光》,看过一半,放弃了,影评没必要写,很简单一个字就能完全概括:装!
《浮城谜事》我不敢看,因为娄烨的电影,我一部没看过,怕破坏我对华语电影不多的希望;《铜雀台》《太极***》(忘记名字了)什么的,感觉上,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看一遍《低俗小说》有用。
今年唯一一部我看两遍的,也就《边境风云》,那是实打实的电影,虽然有瑕疵,但不能否认其优秀。
《岁月无声》我也看完了,是怀着复杂情绪看完的。
我不知道一周酣的悍马组合(酣高楼和马庆云)会怎么评价这部电影,也许意见又有不合,打得不可开交,但都跟我没关系,我要说的是我的感觉。
先褒扬吧,毕竟,这部电影,从创意到制作完成,经历了很多困难,即使到最后发行,也只是影院一日游,游过之后果断抛弃,制片人不得不自掏腰包反抗这种院线对于中小成本电影鄙视的恶习,很应该赞扬支持!
具体的,大家百度搜索。
褒扬的话,我想了半天,只能说,这部电影很有诚意,其诚意程度,是目前笔者认为新世纪最好的电影也是唯一能称上经典的华语电影《让子弹飞》都比不上的,因为这部电影的生存可能性,比《让》要小的太多太多,其次,对比的就是《钢的琴》,诚意能和《钢的琴》相提并论,这对《岁》一片,应该是很大的褒扬,但这是事实,一部这样的电影幕后的艰辛困苦,不是一般人可能想象的到的。
其次是这部电影的故事,编剧马德林,剧本故事很不错,横跨度如此大,成本如此小,做到这样的剧本效果,已经很不容易。
因为笔者也写剧本,深知此中难度!
还有就是道具,很细致,双卡录音机、大白兔奶糖……甚至软皮笔记本,都很怀旧。
再说批评的话,过分勿怪!
还是我一贯论点,不管一部电影幕后如何艰辛,过程如何困苦,制作人员如何有诚意,观众要的是结果,结果不好,一切过程皆成虚妄。
《岁》结果不好,是很不好,硬伤太多,几乎不可容忍。
很巧的,在没得知一周酣要做《岁》的节目前,我跟酣老师聊的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题材上,在只看过片花的前提下,我觉得这两部电影可能多少有些相比性,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跟《牯岭街》——于是很兴奋也觉得很巧合的跟酣老师谈《牯岭街》。
但我在其后看完《岁》之后,才知道是自作多情,两者根本没法对比,完全不在一个对比档次。
由此我更加坚信了,没看过的电影,千万不要去揣度!
还是直接说《岁月无声》吧。
这部电影,剧本故事很好,在大格局发展,极有前途,但限于制作团队的水准和资金限制,他们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故事,想法很多,却没一样能实现,结果弄成四不像,四个字概括:志大才疏!
一部这样的时间上跨度十几二十年的电影,同时还要表现时代特征,那属于史诗类电影,小制作电影虽然也可以去做,但只能在小格局上去突破,那个很难,是极其难。
《岁》的想法不错,用小格局,小聪明,音乐作为过渡,怀旧情怀催发故事,以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音乐代表时代,可是结果只是不伦不类、非驴非马,观众看来,既没有大时代纵横的感觉,也没有小格局情怀的抒发。
其主要原因,表面上是音乐插入的完败,内在上,还是制作者对于电影的理解上。
音乐插入,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
王家卫擅长之一,就是音乐插入,但那是在及其成熟的节奏把控基础上的,所以,他是电影大师。
而电影节奏把控不好,再玩音乐插入,就成了笑话。
不客气地说,很多不入流的导演,为了糊弄观众,延长情节,喜欢弄一些音乐插入进去,虽然《岁》不属于此列,但不是有意为之,那更严重,直接是水准原因,就是标题: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里,着重说电影的节奏问题,因为这是目前几乎所有国产导演的弊病。
不管商业类型片还是文艺片,节奏问题,都是目前国产电影的一个极大问题。
节奏,一般印象,似乎只关乎后期剪辑、后期制作,其实不然,从初稿剧本的第一个字开始,节奏就已经定下了。
怎么叙事故事,怎么刻画人物,大桥段、小情节点如何过渡,坑如何挖如何埋,用什么大形式去体现整体电影故事……这都要在适当的节奏把握中体现,凝重、轻快、紧张、诗意、浪漫……都是直接的节奏,是不可言说只可意会且绝对不能疏忽的主要问题,是声光影全面结合的产物。
说回《岁》,他一直想用时代代表性音乐融入时代,也就是本意想做成一部史诗类音乐电影,却不慎成为了一部MV,而且还是KTV快餐类的MV,完全没有文化营养,虽然里边用了BEYOND、齐秦、汪峰、张楚等等,但效果出来,并非文化产品,而是一个快餐产品,且是一个无味的快餐,即使里边涵盖情感、催泪,也只是皮毛,敷衍而过。
这是节奏出了大问题,而节奏,是一个有意做这类电影的导演,最不应该出现的。
对于一部小成本制作,而且是编、导的血泪之作,演员全力表演之作,评论也许稍嫌刻薄,但影视就是这样残酷,要的只是结果,而非过程!
不用在乎细节,不用在于演技,不用在于镜头,这部片子展示给了我们一个对真实社会触摸的机会,就比那些所谓的大片值得一看。
近年,比较流行怀旧电影,其实源头却在遥远的美帝那里。
变形金刚。
它开启了7080们童年的时空门,而华语电影,自从老男孩以后,那些年,到顶峰,似乎这是一种趋势。
古代到建国,接着是70以后,中间那段掐了别播,这是中国电影的现状。
前几日,看了岁月如声。
也是关于一段青春的记忆,以beyond为载体的一部电影。
开场是以北京地下rock界比较有名的punk乐队,反光镜,中年老马走进三里屯酒吧,寻找着他的女儿,他好像我们家麒麒一样,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用好奇和惊讶的眼光,四处张望着,寻觅着。。。
开始既是结束。
随着流行的punk节奏,映入beyond的再见理想。
接着80年代末期的场景,展开了整个故事,其实故事很简单,80年代,小城市里,小马有两个发小,从北京转学而来的朵朵,用她的一步红裙打破了那个年代的河蟹,朵朵给了小马音乐启蒙,朵朵和小马暧昧了,男老师和朵朵相爱了,然后在流氓罪面前,健硕的男老师,终于暴露出了那颗黑色的心。
朵朵堕落了,小马为女神报仇,接着,入狱出狱,在北京,找了个同样有故事的女人,红霞。
领养了一个孩子,随着红霞的死去,岁月的流逝,发小们三观的改变,父女间的碰撞。
生活在怀旧中继续。
那个年代。
对于80初的我来说,就跟听着电影里没有字幕的陕北话一样模糊。
只有一些经典的老歌和一些碎镜头,能让我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一首千百惠的走过咖啡屋,一辆二八的自行车,然后一个单声道的卡带机,就能勾搭上以如花似玉拧出水的姑娘,diao丝们,眼红吧?
而欢迎领导这档子事,相信童年的你我都干过,车里的领导不知道谁在欢迎他,我们也不知道在欢迎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用两个字来概括,河蟹。
朵朵第一次出场的时候,那个远处虚化的,被班主任责骂的学生,是你吗?
还是看不清了?
是不是有一个女孩跟朵朵一样,穿着她的红色长裙走进清一色的黑白蓝教室,告诉我,她不属于这里,而马卫国的被摔倒,是暗示拜倒在石榴裙下吗?
剧情肯定是这样了。
相信这些都跟勾起我们一些学生时代的回忆。
再来说说爱情。
不算三角的三角关系,马卫国对朵朵是单纯爱恋,朵朵对马卫国更多的是自己魅力与自信的体现and浅浅的暧昧,朵朵对于高大帅气的体育老师的是崇拜和倾慕,体育老师对于朵朵来说,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
diao丝,白富美,高富帅。
当然,一个明恋的diao丝背后必有千万个暗恋的同胞,四化算是一个,一板砖,ko,成功逆袭。
朵朵和卫国的所有情愫,都和歌曲有关,一次是Venus,一次是再见理想,一次是黑豹,最后一次是撕开的演唱会门票。
维纳斯那段非常唯美,放学后,女同学家,暧昧的夕阳从床上的粉色沙曼中慢慢溢出,镜头前,女神一袭长发,歌声响起,香肩跟着节奏抖动,腰肢随着旋律旋转,红裙翩翩起舞,男主角瞬间被秒。
而第二次,女神听完小马爱的宣言后,却要中断再见理想的旋律。
第三次,卫国画完beyond门票,递给女神的时候,女神说,还听beyond?
现在有个乐队叫黑豹。。。
随之,女神轻瞟教室窗外,和体育老师的目光觥筹交错。
最后一次,也是最煽情的,卫国在囚车里,随着血疑的旋律在空间蔓延,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相当打眼,还是一袭红裙,女神奔跑着,这一刻,她是雅典娜,卫国就是为雅典娜牺牲的那个人,但是车田正美告诉我们,雅典娜和星矢不可能在一起。
其实小马跟朵朵之间不算是爱情,反而体育老师和朵朵还真是的,只是在派出所流氓罪的面前匆匆的风花雪月,抵不过前途与世俗,这不是懦弱,这是自我保护。
体育老师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次的大白兔奶糖传递,一次是傍晚的古塔里,朵朵低声浅吟着大约在冬季,体育老师给了朵朵两颗,一次是卫国出狱和铁头在篮球场遇到,卫国给被拍傻了的体育老师两颗,这是什么?
这是二次曝光。
而小马和红霞的爱情,生理和心理有创伤的两个人诠释了生活本身,小马明显是有找影子的意思,高个红裙长发,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有钢尺妹,钢尺男也很多。
而红霞在发现半张演唱会门票后,吃饭时的眼泪,也基本告诉了我她的故事,只是后面的故事却是凄惨了些,女儿越来越乖巧,日子刚刚在小马的努力下要得到好转,红霞却要离开了,在卫生间涂口红那一段,很让人心碎,与其说是对美丽的向往,还不如说是对生命的渴望。
家庭。
小马的家庭结构和很多70初的家庭结构一样,有个姐姐,而整个家庭的故事和社会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未婚人流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和人们来说,是丧失个人的前途,贞操和家庭尊严,卫国的姐姐未婚先孕被发现,父母所关注的不是女儿的身体和将来的路,而更在乎家庭的尊严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想想现在,电视上随便一个广告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而严父慈母的形象,很少用台词来表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画面,当父亲给你递来一根烟抽的时候,说明他已经老了,你要承担的更多了。
兄弟情。
发小,相信男人都有,和女人的闺蜜不同,发小之间必定有一些荒谬的故事作为纽带,这种情谊,甚至高出一些亲兄弟表兄弟关系,而不管是亲情还是有年头的友情,都需要经得起岁月和环境的洗礼,卫国坐牢九年,出狱后,三兄弟再聚首,坐在土堆上,只有四化在掸裤子,也只有他变了。
铁头带着卫国去见了体育老师,篮球场上,卫国接过体育老师的皱瘪的篮球,想拼命把他吹圆了,可是再也吹不圆了,就像结尾的演唱会一样,beyond没了家驹,唐朝走了张炬,黑豹缺了窦唯。
过去不再来。
患难关头,四化还是做了他作为发小应该做的,而人到中年,这种友情,更是弥足珍贵。
整部电影最让人称道的地方是音乐和画面的结合,但是演员在对每个年龄段心态和表情的表达,还是基本浮与表面,更多的是依靠化妆师的帮助来体现岁月的痕迹,而一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也没有完整的交代,时光荏苒,当年的流行变成了殿堂级,不只是要年轻人承认经典,互相欣赏与包容更为重要。
当非主流说,我们是主流的时候,时代是该更替了,他们也会被他们的下一代说,你们过时了,哈哈哈,说回来,反光镜的歌其实不错。
用电影《岁月无声》的制片人王兵给小说《岁月无声》做的序,作为这次的影评吧……以下全文转自网络:这书是这么来的我不知道这书最初成稿的时间,也不知道当初马德林童鞋怎么想起来攒这么个故事,在我看来这不应该是他这个年纪会思考的问题,一个关于人生的悟。
2010年的下半年,我们准备攒一个与青春的记忆有关的摇滚演唱会,主角是唐朝乐队、黑豹乐队、beyond乐队的黄家强(黄家驹的弟弟),取名叫《光辉岁月—殿堂级中国摇滚世界巡回演唱会》 ,这三只乐队的经典曲目是一路伴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当那些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总会勾起很多人对于青春、爱情、岁月、理想的记忆,但恰恰是因为太熟悉,在整个晚会的编排上,很难搞出新意,如果按照常规,只是三只乐队的一场大拼盘,连我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
弄个故事吧我说,用他们经典的曲目讲述一个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的表现使用现场背景视频,视频是默片,乐队现场的演唱是伴音,感觉是一出摇滚音乐剧,但又不全是,总之这不是一场演唱会。
周旭是我认识很久的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导演,约他谈了两次,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请他帮我拍摄演唱会所需的视频,这时已经是2011年初了,距离我们确定的5月13号北京五棵松体育馆的首场演出时间不到4个月的时间。
我们计算了一下演唱会视频内容的时间,发现竟然需要60多分钟的内容,突发奇想我说:干脆我们套拍一部电影得了,一部90多分钟的电影,跟现在需要的演唱会视频差不许多,一样的精力投入,为何不再衍生个作品出来,况且摇滚演唱会加电影这种模式,国内也从来没人做过,这就有了马德林,这就有了《岁月无声》的电影剧本。
第一次见马德林,是在霄云路的一家涮羊肉饭店,那天人很多,所以也没聊几句,我说把本子拿我看看吧,剧本靠谱了,才能往下进行,还说了些什么,不记得了,但我记住了这厮爱吃土豆。
几天后我拿到了第一稿剧本,一口气看完,然后嚎啕大哭了20多分钟,我不知道是为主人公的命运,还是为我自己,曾经有的理想被岁月消磨殆尽,如今剩下的只不过是生活的继续,现实就是这样,如同青春年少时你问我为什么活着,我会说为了理想,但今天我会告诉你,活着其实只是为了活着,仅此而已。
接下来三稿、四稿......每一稿都带给我唏嘘和感动,记得我坐在大理的床上,一场戏一场戏的跟周旭讨论着,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手机烫手,我坚持的认为主人公最后应该意外死亡,那么这人生就完美悲催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觉得那样太残忍,最后让他活了下来。
电影终于在2011年的4月10号正式开机,上半部分在陕西的富平县拍摄,下半部分在北京郊区,拍摄周期我给限定的是30天,因为还要赶5月13号的演唱会使用视频,所以基本上是一边拍一边剪,这给导演带来很大的压力。
马德林童鞋也终于成功的拿到了“铁头”这个角色,说实在的,除了看着老点儿,演的那是真不比他写本子差,尤其是大排档踢桌子那场戏,尤其感人。
说实在的,拍的并不是特别顺利,中间各种磕磕绊绊在这儿我就不说了,总之终于在5月12号彩排现场,我拿到了演唱会使用的视频。
2011年5月13号晚上7点30分,北京五棵松体育馆,10000多人的现场座无虚席,实话说作为演唱会的总导演、制作人,开场前我一直很忐忑,做了无数演出了,这种紧张还真是头一次,也许是期待太多吧。
当那熟悉的旋律与记忆的画面扑面而来时,我看到了满场的泪眼,那一刻我终于释然了。
150分钟的欢笑、眼泪、尖叫与掌声,我相信现场的所有观众深深的跌进了他们自己青春的记忆里,那也是电影《岁月无声》的首次亮相,接近70分钟的画面,基本就是电影的粗剪,演唱会结束,我听到现场观众评论最多的是这个视频做的太牛逼了!
2011年6月3号,上海大舞台,同样是万人的现场座无虚席,因为要补拍一些演唱会现场的戏,所以电影其实是在那天正式杀青的。
同样的万人大合唱,同样满场的婆娑泪眼,同样的欢笑、尖叫、掌声与泪水,与其说现场的观众是被屏幕上主人公的命运与经典熟悉的旋律打动,不如说也许他们是为了自己曾经的理想与青春的记忆。
补充一下,其实上海观众看到的画面比北京的观众看到的更精细,因为在5月13号北京结束后,视频部分做了大量的调整和精细,对不起了北京的朋友们,实在是太仓促,来不及。
三个月的剪辑,从粗剪到精剪,最初的版本竟然有3个多小时,我跟周旭导演开玩笑,这是剪了一版电视剧啊,当然我理解,作为导演,他是看看这个也舍不得剪那个也舍不得弃。
后期我们是在泰国做的,对于一部小成本的电影,这有点儿奢侈,最终的版本92分钟。
10月份我带着电影去了美国洛杉矶,参加第7界中美电影节,竟然稀里糊涂的入围了竞赛单元,然后迷迷糊糊的拿了一个最佳新晋制片人奖,实在是很晕。
接下来是艰苦的发行谈判,这种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对于院线来说基本上是看不上眼,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大片、大片、大片!
好在还是有文艺情怀的发行商,那是一群文艺男女青年的发行团队,朝气、热情、文艺氛围浓厚。
电影大概会在今年的5-6月份上映,书却出在了电影前面,好吧。
《岁月无声》制作人王兵2012年3月19日
那个精神贫瘠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群正值荷尔蒙分泌高峰期的高中生,青春的诱惑在世俗压制下难免会带来伤痛,更何况是在穷破的小厂里,是一群文化程度不高的冲动年轻人,付出的伤痛是巨大的。
有人认为青春应是肆无忌惮的,是用来挥霍的,片中的男主为自己那不负责任青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看到成年后一人在北京独自打拼之辛苦,在天桥上吹着气泡的短暂地忘记人生之辛酸之时,我湿了!
他在为自己当年的所为付出代价。
岁月无声,时光悄悄地改变一切,当某天你回过头来,猛然发现如今的你和当初的你根本无法比较,一切都是那么的意外。
正如别人所说:“岁月无声,黑了木耳,软了香蕉”。
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段生命历程都有一段无声的歌。
说实话 我是实在不知道该看什么才选择的这部影片 评分不错口碑不错 的确 我觉得真是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情节一是片头 卫国开着车听着黄家驹的歌老泪纵横 这眼泪里蕴含的东西太多了 当年未开始的爱恋被恶狠狠的封杀的遗憾 自己从监狱里出来后打拼的艰辛 社会的歧视 当年替好朋友受过如今却受到他讽刺的心酸 妻子的离去 女儿的不懂事 ...听上去难免会有些压抑对吧 但是这就是现实 我们要遇到的不测太多了 但是卫国作为一个男人要必须面对和承受 我喜欢他对生活的态度 也喜欢这样丰富的人生 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经历这么多 但如果有 我会想起这部影片这些情节当作支撑我走下去的力量之一二是卫国画了两张演唱会的票 给了杨朵朵一张并说以后带她去香港看演唱会 而这两张票几乎也是贯穿全片 到了片尾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两张票 而是一份信仰 这信仰使卫国度过了监狱里最难熬的日子 这信仰也让卫国和杨朵朵一直都记着彼此 这信仰也深深刻刻的记录着青春岁月不是无声的 而是用最青涩的感情交织出一曲最让人落泪的光辉岁月 温九朵 Nov.4th.2012
我想,力荐这个电影的应该都是70后的人,呵呵,作为90后的我应该算是其中的一个另类了。
我看了下影评,很多人的评价给的都不算高,但是我看了后觉得是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只是一味的看剧情看明星,我会说电影里的明星我一个都不认识,连主演我都不认识,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相当好。
我看那个网友说的就很对,一个电影的好坏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明星大腕,不是他拍摄的多么精美,而是看这个电影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让我们回忆起一些东西。
一个电影的成功个人认为是他让人明白了一些东西,看清了一些东西,回忆起一些东西。
我之所以理解是应为受到我父亲的影响吧,父亲长和我说他小时候的事,所以电影里的很多东西我都联系了起来,尤其青年时奋斗的那一段!其次是电影里很多地方都很真实,尤其三个男主人公少年和青年乃至中年时的对比,奋斗不同最终结果也不同,也教育了我们90后未来的人生路要怎么走。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力荐!
作为一名前期80后,对影片里的很多事物都有感触,虽然与主角年纪相差十多年。
整个电影穿插着各种吸引人的老式歌曲,怀旧是整体的主线,BEYOND是主线中的主线,当主角在中年之后听到了纪念黄家驹的消息而流泪,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影片里呼之欲出,那就是信仰。
摇滚是信仰,家驹是信仰,看家驹演唱会的两张自画票是信仰,其实对杨朵朵的承诺才是最根本的信仰。
正如我一如既往地喜欢听王菲,像03年之前的那些专辑,每一盘都有过收藏,对王菲的消息也一贯十分关注。
但我自认这种热爱达不到信仰的高度。
或许当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用信仰制约着自己,那么你就具有着巨大的心灵能量,也就是信仰的力量!
这部电影等了一年多,预告片都看过十遍了,今天终于看到正片了!
为了家驹,为了beyond,一定要顶起!
影片讲述了西北小镇三个少年马卫国,铁头与四化与转学女孩杨朵朵经历酸甜苦辣,最终成长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1988年,西北的一个小镇。
三个少年,马卫国,铁头和四化,是一起打群架,一起砸别人家玻璃,穿一条裤子的发小。
老大马卫国是三人中唯一有文艺范儿的青年,弹吉他,写诗歌,有着这个年龄所有孩子都有的叛逆和义气。
胖子铁头,性格直率,常常对关键时刻犯怂,有点自私小心眼的四化大加指责。
本来日子一直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打架,乱晃,唱歌,也许考上大学,然后继续以后的学业。
但某一天,杨朵朵出现了,从此他们的命运,确切的说,是马卫国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马卫国的姐姐 恋爱中怀孕被人无情的抛弃 只能去堕胎 大好的青春就被扼杀在保守的传统思想体系中 最后嫁给了乡下的一个傻子在这个精神贫瘠的年代,杨朵朵的到来不仅带来一丝清新自由风,也把摇滚带到了这个小镇。
而马卫国,就在这个时候,爱上beyond,爱上了杨朵朵。
当马卫国听着beyond那首《再见理想》时,杨朵朵问他,“你有理想吗?
”“有啊。
”“什么?
”“娶你。
”
日子悄悄溜走,高考也临近。
发小铁头和四化被困在家里复习功课。
马卫国每天一个人在房顶弹着吉他练beyond的歌,有时会长久地俯瞰这个他生活的地方,开出花的繁茂的树,灰色的天空。
同时,杨朵朵和学校的体育老师发生了恋情。
而某一刻,马卫国从杨朵朵的眼神里读出了这个信息。
联欢会上,马卫国摔了吉他。
杨朵朵和老师在图书馆亲热被逮住,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不轻的罪名,何况是老师和学生发生恋情。
在领导的审问威胁下,这个曾经自称爱杨朵朵的男人背叛了杨朵朵,说,是杨朵朵勾引的我!
他的前途和名声保住了,坐牢也避免了。
然而,杨朵朵失踪了。
高考过后的某一天,哥仨儿又坐在房顶上。
四化和铁头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收到,而马卫国的,没有。
铁头把自己的通知书揉成一团摔在,地上,说:“老大,我陪你再读一年!
”四化则说:“我得回去问问爹妈。
”铁头大骂:“你个怂包!
”
杨朵朵出现了,马卫国也知道了她失踪颓废的真相。
于是某个晚上马卫国,铁头,还有也喜欢杨朵朵的四化三人在路上堵住了那个男老师。
本来只是想教训一下,然而四化却拿起砖头直接拍向男老师的头,这下,三个人都愣了。
跑回家,马卫国看看母亲手里拿着的大学通知书,又看看自己胸前的名字已不知何时扯掉了,此时,警车来了。
马卫国承担了所有的罪名。
被警车带走的那一刻,杨朵朵在后面追着,什么也没抓住,却只抓住了马卫国递出来的半张手画的那张beyond的演唱会门票。
马卫国曾说,到时候我带你去看beyond的演唱会,去香港。
监狱里,电视报道beyond的主唱黄家驹在日本去世的消息,那一刻,马卫国觉得心里有某种东西崩塌了。
恰巧这时狱友发生冲突,马卫国失手打伤一人,后来被判决加刑。
9年后,马卫国出狱。
已是大老板的四化,还有铁头来接马卫国出狱。
如今已是大老板的四化早已忘了当年的恩情,饭桌上吹嘘自己如何成功,如何有钱。
铁头踹翻桌子,冲四化大骂:“这一切都是老大给你的!
你现在装什么!
”时间,金钱以及地位,有时候会改变一些人,向世俗妥协。
马卫国来到了北京,当他在天桥下跳交易舞的人群中遇到了红霞。
“你有理想吗?
”她问。
“有啊。
”“什么?
”“……”红霞因为年轻生活不捡,不能生育,他们去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叫朵朵。
女儿越来越乖巧,日子刚刚在马卫国的努力下要得到好转,红霞却要离开了。
病魔最终还是夺取了她的生命。
当马卫国大吼:我有钱!
给我用最好的药!
当红霞拔掉插在身上的针管,穿着大红色的嫁衣,倒在病床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让人有种胸口憋的生疼的感觉。
他的心,永远停留在那个年代里。
他听的音乐也还是当年的唐朝,beyond,黑豹,shocking blue,他所经历的,没有人会知道,他所怀念的,亦没有人会懂。
白发已爬上了两鬓,三个发小又坐在一起,感悟回忆着所有的点点滴滴。
马卫国去看了演唱会,一场23年积淀出来的演唱会,杨朵朵坐在电视机前,女儿已经枕在她的腿上睡去,她拿着那张只有一边的门票痛哭流涕。
影片的最后,马卫国和朵朵肩并肩,走向写着“光辉岁月”的大屏幕。
怀旧的东西太多了,除了一起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卡带录音机,口琴,抽烟,大白兔奶糖,或许每人男孩心里都有过一个杨朵朵,只是一辈子留在心里,这个上午,静静看了这部电影,有些感慨!
情绪渲染的突兀,有点过了。剧本太粗糙,节奏紊乱。本来想支持下呢,实在太让我失望了。不过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
文艺腔太重了,动不动就得抒一段情。搞得情节都是碎片式的,如流水账一样,而且还非常俗套狗血。填充大量的回忆元素,靠回忆与老歌唬人的东西。
2024.11.27流水账 大杂烩
《岁月无声》这片子当成怀旧金曲回忆录挺好,不能当成一部电影看,怀旧道具找得挺好,包括不易察觉的《平凡的世界》长篇连播,楼道里隐隐传来电视剧《红楼梦》的对白等,但人物缺少魂,故事没感染力,粗装的80年代符号而已,太偶像太浮夸,像《老男孩》这种的微电影加长版,有这钱拍成电视剧应该不错。
老男孩二次曝光中央车站等若干片子的混合体,两星是冲着BEYOND音乐给的,但是音乐再片中的作用真心不大,不大清楚想讲什么
两星给陕西话。
有个听beyond黑豹的爸,还不知足。
片头《闪亮的日子》一响,哥就决定看下去
范植伟的演技一星,配乐一星,罗大佑再加一星。
感觉马思纯演过好几个类似的角色了,虽然这是她早期参演的一部电影。电影后半部分节奏很快,可能这是另一个时代人的回忆吧,没有太能get到点,但四化这个人物的变化很写实。
还不错,国产片能继续这么踏踏实实的讲故事就很好。
好片子。那些个写短评逼逼次次你们都应该去吃屎。
还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得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会发现曾经有很多事情都是无可奈何得避免不了。真的值得看一看。毕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到结束,一代人得芳华绽放与凋零。
枪手太多
中规中矩,无亮点纯怀旧风。
四不像……不写实也不文艺……剧情感觉很悬浮很剥离……画面滤镜太重太暗
有些细节的做的还是不错的。歌曲都是很有时代感的,然而过于喧宾夺主,太多套路化的东西堆砌,想要煽情却感动不了人。
就这么个片儿还拍成电影了??我还跑来电影院看了…整个片儿都特别想模仿老男孩 包括最后用一首歌勾起所有人的回忆 其实当时看老男孩真的哭的特厉害 但是这个片儿实在没什么内容……就是范植伟平头真的好帅 变成渣男也帅爆了好嘛……
怎么会有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