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从稍显青涩的高中生活角度反映出很多现实社会问题。
女性社会面临的不平等以及随便轻浮的语言骚扰(如果你计较那就是你小题大做等),有色人种面临的歧视,残障群体被社会忽视等等问题
开头的梦境也很有深意,我曾发过一句话“我们被扼住喉咙,捂住嘴巴”值得不仅仅是女性这一个方面。
这也不仅是Vivian的少女叛逆和觉醒这是每个女孩身体里都流淌着的东西,还有Seth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一个花言巧语的油男,但事实证明人格魅力才是最重要!!!
看完真的会狠狠爱上这种男孩。
这部电影也是唯一一部看过中文如此之标准的一部剧,恰恰也从这几句中文中看到西方对东方一些保守观念的看法事实这种看法确实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
相较于美剧中普遍的雌竞小团体有很大不同也赋予了女孩们各种不同的美和力量。
整体虽然不足也有人觉得是在空喊口号但是在这fucking的世界谁不需要一篇大爽文!
girs help girs 女孩子们站起来!
叫出来!
女生就是要革命!
从三个人物出发关注三个问题:1. Claudia:性别结构存在的同时还有种族结构,在女权主义革命当中,种族结构中的弱势群体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应该怎样被纳入考量?
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历程确实一定程度上与少数族裔的权利争取有一定的交织,但如同影片中所表现的,白人女性的确比少数族裔更有“底气”,并且她们往往会忽视这种差别。
Vivian对Claudia一开始的谨慎很明显抱有不满。
她因为自己无所顾忌就希望身边人的革命精神也和她一样“彻底”。
这是在许多思潮和革命席卷社会时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最“先进”的人,可能会对于那些不够“先进”、不够“彻底”的人嗤之以鼻,而不去考虑他们背后的其它背景和处境。
我国虽然不存在种族结构,但有城乡结构、贫富结构——住在城市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的女性显然天然地有更大的选择权与话语权。
在女权活动中应该多考虑这种异质性。
2. Kiera:革命中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处于怎样的地位?
Kiera是被其他女权主义学生推上奖学金候选人的位置的,成为了这所高中第一位女性候选人,背负或者说代表了女权主义的意志。
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一开始并不是很愿意成为这样一个角色。
影片对于她的刻画想表达的可能只是她一开始可能有点低调、“不好意思”——当然后面她自己是也很希望争取到这个奖。
但退一步,假设她其实并不十分愿意呢?
如果她和Claudia一样顾虑重重呢?
身为黑人女性,她会考虑的自然会更多。
但在她表现出自己的意愿之前,实际上其他人已经将她推上这个位置了,她成为了这场女权活动中“标志性”的人物。
在一些运动中,人们可能会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像Kiera这样的人之上,希望她能做到什么,但当事人的意愿不一定得到足够的强调和重视。
这可能是值得谨慎和反思的——一场革命中,参与的人应该充分有自主选择权,而不是沦为他人意志的傀儡。
3. Seth:女权革命是否需要男人,男人的支持重要吗?
Seth这个角色是我个人看来本片最大的败笔。
从Vivian做第一本小册子开始,Seth的“支持”就让她非常心动——比起说“受鼓舞”,我觉得sexual意义上的心动是更准确的。
后来两个人吵架,Seth说我一直那么支持你进行这些活动而你只把我当出气筒,这句真的给我听笑了。
仔细想想,Seth有什么实际行动上的支持吗,其实不多;并且像到后来他站起来提名Kiera,有多少是出于对于女权运动本身的支持,又有多少是出于要让Seth更喜欢他,这无从得知。
但是影片的表现和刻画,产生了一种,男性里也会有女权主义的支持者、男性对女权运动也非常重要,这样的引导。
不是说男性中没有女权主义者,也不是说男性毫无作用,但在生活中我认为男性的作用已经被过分重视和过于夸大了。
尽管男性中可能也可能存在着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但说实话,大部分声称自己支持女权主义的男性都很值得警惕——有的人只是嘴上说说(反正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代价),但未见任何实际行动;而有的人,根本只是通过这样的标签博取女性的好感罢了。
导演是女性,所以很多地方对叛逆期女生的描绘得非常准确,包括最开始女主角的梦:疯狂地奔跑在丛林里,想要大声喊却发不出声音。
象征着有东西压抑着无法释放。
当然也为后来女生们的尖叫作了铺垫。
跟妈妈最厉害的冲突,四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她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叛逆期的自己,最坏的时候,我妈问我“你怎么像吃了炸药?
别人都不能说话了吗?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只是感到愤怒,这个愤怒我找不到缘由,但真的憋在心里太久。
包括在后来电影中跟妈妈对峙,女主最后含泪问“为什么爸爸不跟我们一起过圣诞节?
”可能有人觉得话题转得奇怪,但我特别能理解,那一瞬间把自己委屈的东西全部说了出来,没有逻辑,只有情感。
真的要女性来拍才能很真实的描绘出来女生在那个年龄段的矛盾与状态。
如果你遇到一个正在叛逆期的女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抱抱她,陪着她吧。
太喜歡了!!!
完全能感受到青少女對不公的憤怒和不忿、怕被發現的不安、自我懷疑&懷疑革命成效的不安等等。
話說在現實真的很難得有男性能無條件/不問緣由地支持女權啊。
即使沒有明確表示反對的,大多都是會提出類似「這樣有什麼意義嗎?
」「妳們這樣為什麼要這樣做」的話。
這些♂真的很無知和可惡,能說出這些話的♂還沒意識到在現今社會女性在不同地方仍會受到壓迫,可恨的是往往就是說這些話的人會歧視女性而不自知,當女性表達不滿和反抗時,倒打一耙反而覺得女性是太敏感&小題大做。
最後的演講真的很純粹很棒啊!
我看哭了,太喜歡這種「一群人為某件事/目標而奮鬥的團結」了,太感動了。
我要成為Moxie girl ,長大後我要到協助性小眾/女性權益的機構工作。
Fighting!!
超出预期的好,虽然是zzzq和喜剧的外壳,但是讨论了很多女权运动的问题。
1. 女性对男性(指父权制度拥护者和得利的部分)的反击能力有限。
电影里男性给女性的身材长相性格打分对女性的伤害是很大的,因为生理原因一个女性被男性sexualize的时候会本能感到恐惧,而社会对女性的教育中从小就会灌输“你要让别人对你满意”这样的观念,所以女性对男性打分的态度是恐惧和在意参半的。
但是对于男性完全不能以同样的手段反击,被评价为“最烂的人“还洋洋得意的男性我相信每个女生都见过,电影里演的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了。
因为女性对男性的评价不会对他们造成实质的伤害,男性只会认可其他男性的评价。
或许男性唯一在女性这里在意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性能力,因为对大部分男性而言这是无法从别的男性那里得到评价的。
(所以女性要在语言上占上风还是多用"short d**k"这种话吧)2. 支持女权运动的困难。
不仅是女权运动,任何一种革命初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电影里的Claudia和男老师是代表角色,他们一个面临着移民家庭的压力,一个面临着职业生涯的压力。
事实就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两性不平等带来的困难远不及生活中面临的其他具体的困难。
此外电影并没有涉及女性内部的分裂,似乎每个女生接触到MOXIE之后就都觉醒了,然而现实中很多根深蒂固的”精神男人“是更加难处理的存在。
3. 支持女性主义的男性?
对电影里Seth这一角色的评价似乎有分歧,有人认为男性不可能理解女性困境,因此女权主义运动不应该团结男性,并且需要对支持女权主义者的男性提高警惕——他们很可能是为了获取女性的好感而提升自己的择偶竞争力,或是从中牟利。
我的观点是Seth是近乎女权主义者完美男友的形象,这种人现实中是否存在是存疑的,但是这个角色的出现是合理的。
首先我认为正常男性是女权主义需要团结的对象,因为父权制度是所有想要活得像一个人的人共同的敌人,并且男性是可能通过与女性的relationship踏入女性的领域的。
另外支持女权主义也不代表要独身,就像电影里母亲说的:“我也是一个人,我会孤独,而有人喜欢你会让你觉得很好。
”4. 说一点不太喜欢的,对米切尔的“复仇”我不太喜欢,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证明他违法犯罪才能打垮这个角色,虽是happy ending但总觉得有些遗憾,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击败难以复制吧。
不过也可以理解,因为事实就是,没有这样的方法。
看完moxie,我最大的感受是真的很佩服里面的女主有勇气发起这样的revolution!!!
还有里面的那个新来的女同学,面对这样的不公平有勇气去改变🤜🏼而不是默默忍受. 电影里还提及了许多话题:girls help girls , LGBT 🏳️🌈 ,黑人,亚洲,有色人种…… me too (对于里面那个啦啦队长勇于在公众面前承认被QJ这个事情是真的十分佩服!
)。
此外,对于里面的Seth这个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原来还有这种男生的存在。
我喜欢这个角色不是因为他为了追求女主而去支持了这个活动,而是他从内心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尊重(如:和女主躺在⚰️里时候,在没成为男女朋友时,有克制住自己没有去kiss女主)还有就是有勇气通过实实在在的行为去支持!
💪🏼 电影里有讲述到了评判女生的穿搭。
里面的校长因为女生穿了一件背心,而被停课送回家。
而相对的,橄榄球运动员在运动会开幕式里脱去上衣,大跳热舞却没人care甚至为他喝彩~ 这就让我想到之前有个新闻内容是:有家长称:两位女生因为在(没有规定要穿校服的)课堂上“衣着暴露”(背心和短裤)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上课......我认为这一种行为也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电影里有一句话十分打动我:“我在16岁时只在乎打倒男权主义and burning it all down!!!
”
前半部情节非常自然。
在校园中女生经常被那些愚蠢自大的男性冒犯,他们肆意侮辱人而安然无恙,社会中也是,女性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被忽略。
Lucy一开始是rebel girl,我真的很希望变得像她那样。
保持个性是自己的权利,我有权利这么做,我有自己的阵地,我有权利不向任何人妥协。
但是中国好像没有渠道去表达这些(在校园里),我们也没有,嗯,everyone's political的,culture?
tradition?
我们没有政治正确,我们只有沉默、服从那些比我们还愚蠢的大人们。
学识和一些共识在中国不存在普遍平民之中。
中国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诉之于口,一切都是旧把戏。
我们在课堂上表达的时候,会被老师没有任何理由地呵斥闭嘴。
教育不足以使普遍的人都拥有现代化的知识性的认知,我们没有渠道去申诉我们所认为的不平等,在我们的位置上我们没有权利做任何事,只有我们爬上去了,长大了,改变了,不再在那个原本的地方了,变成了自由的成年人,我们才也许可以去做我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什么事的意愿和力量早已消失殆尽,没有同盟,没有伙伴,一切想法都是愚蠢的,因为寻找伙伴和反叛被认为是愚蠢的。
优等生可以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议论,而我不行。
我想做一个rebel girl,我想用我喜欢的电影里每个人所有的,尊重别人的、智识性地说话,我想讨论一些事,可是现实中是没人关心的,都像昏了头似的把社交、赚钱当作头等大事。
社交的最终不是坦诚相待,不是承认自己的孤独。
我连一个Lisa那样的母亲都没有。
结社。
Feminist的象征一开始似乎只在Lucy一个人身上,后来就变成了一群人。
这很好,虽然Lucy的形象似乎就有些隐去了,感觉和前半段不协调。
每个人的中学阶段或者说少年时代be inspired这个词描述很合适,但是还是希望剧情能更多给到Moxie组织方面,多来几场女生聚会的内容,更多的努力与奋斗。
这部的内容实际上说Vivian私人生活和女权活动交织,更多还是Vivian的视角而非Moxie的女权活动观察者角度的全面写照。
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就不对,每个Moxie参与者自然而然有自己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对她们自己的影响,就包括女权运动。
任何时候不要扣不择言,轻易不要指责别人,没有用,当你后悔时对方不一定会原谅你,你会非常痛苦。
不知道是不是only in my case, 我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直在愤怒和感动中反复横跳。
愤怒是因为highly related,因为我和我身边的每一个女生都被男的这样bully过,且我们以前并没有为之做什么、在此地也根本无法做什么:Men take everything as trophy, and they will never listen. 这就是Moxie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感动是因为all Moxies 做的一切,everyone is Moxie. 以及其中母女关系的描绘,关于women naturally know how to protest, instead of learning to. 影片对于不同女生对于女权运动作出的努力的描绘也很iconic。
最后给了一个相对现实的结局。
看了高赞三星,无外乎是一些政治正确、技法普通之说, but it’s a 5 for me. Maybe I’m just tired, and this is refreshing. Five stars for the music, twists, iconic theme, acceptable ending, and normalizing women being angry.
一开始感觉就是披着一层薄薄女权外壳的普通糖水青春电影,甚至有些老套,但没想到看到最后,自己竟然还是哭得稀里哗啦。
最喜欢的就是影片前段,露西和女主在台阶上的那段谈话。
“如果你保持低调,他就会放过你,然后去烦其他人。
”“谢谢你的建议,但我会昂首挺胸,高高抬起头。
”为什么明明是那些人做错了事情,担惊受怕的却是我们自己?
前几个月我在学习的这边也碰到一个男生,总是给我发很多莫名奇妙的验证消息,说什么他要哄我开心他很累之类的,但我平时根本就没有跟他互动过。
在公共空间区域里他也总是死死地盯着我(我不敢看他,因为不想和他对视),或者围在我身边转,甚至还对我的朋友大打出手。
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在这边与人进行肢体冲突了,还有很多事情就不都说了,反正我们大家都觉得他神经病而且还有暴力倾向。
但老师又总说跟他沟通的时候他很讲理,总是答应得好好的,还叫我不要被这些事情所影响……那段时间我每天下课,都有同学把送我回家。
现在想起真的是蛮生气的,明明被影响的是我,为什么还要让我去包容他的行为,去合理化他的行为,甚至不能因为他的行为而生气受伤。
凭什么呀!
没有人来解决问题,就只有靠自己,我也要高高地昂起头来了!
如果自己都不愿意为自己发声了,那还会有谁会来为自己发声呢?
只说下个人经历。
(省重点)高中有男生给所有女生排序并称之为自己“老婆”,甚至还包括我们班主任🤮然后其他男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还会一起呵呵笑。
(市重点)初中有个女孩子因为相貌被班里男生群嘲,有次生物老师(女)点名,称她“穿绿衣服的那个男生”,那个女孩子当场就哭了,老师也没多说什么,然后引发了班里男生更多的调侃和骚扰。
还有当时班里不少女孩穿的背后绑带式内衣,经常有男生故意去解开。
我当时最好的朋友发育得较早也经常被不怀好意地调侃或者当面指指点点。
也可能只是我在的地方太烂了吧,但是我不相信这只是“少数”/“个别”现象。
当时的自己基本没啥存在感,基本和Vivian类似,但是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恶心的事情发生却什么也没做。
所以和美国的区别大概在于,我所处的环境女性意识觉醒的实在是太少了。
可能是课业繁重无暇独立思考,也可能是被灌输了太多难以改变的思想。
现在经常有人说xxx“挑起性别对立”。
我想说的是,目前很多人的女性意识根本没有觉醒,有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事件对女性来说是好事。
很多被扣“挑起对立”帽子的只是指出了本来就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已。
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大众情绪能被“挑起”,如何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而不是堵住别人的嘴让社会只有一个声音。
影片是及格的工业产品,但是不妨多一点这样的题材,女孩子们都快快觉醒吧。
比基尼杀戮还可以
女校长喜欢男帅哥,正常!牛奶有害健康?!
原来选择婚姻选择生育还有平凡生活就不女权了 看来有些人是真不懂女权是什么
Claudia说,她并不是不支持,只是想要以她的方式来支持。确实,并不是说不跟着大家画星、穿背心就是不支持女权了,女权应该是给予女性同等的权利,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穿着而不会被别人指手画脚或者因此受到骚扰,也正如另一部剧里提到的“我有权决定展露多少自己的身体”,所以剧里能够有Claudia这样一位角色也确实能够体现本剧对于女权多样化的思考。另外,过程中Vivian展露了对男友对母亲以及对母亲的男友的敌意,这是因为她经历了失败所以感到气愤,个人认为并不是单纯为了表示“只要结婚生育就是不女权”,因为她后续还是向男友道歉了,两人也和解了。总的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大环境下的性别歧视能在这里窥见一斑,少女们觉醒在校园里掀起了她们的革命,她们的战斗或许很难改变这糟糕的世界,但是至少她们没有放弃。
校园风气真的太恶臭了,对身边的女性排行打分,以及各种性骚扰这家学校的男生太恶心了,女主和女主的男朋友是在太好了吧,女权不是仅仅针对女性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男性也要选择站出来,让这种风气不再产生,情节上不算太严谨,算是马马虎虎zz正确的片子吧。
pure shite
单从电影技巧上看就很普通,最多给三星的水平,但是是我喜欢的女性题材和美高背景!不少情节处理得过于简单,人物也比较幼稚,不过这也符合年龄设定,贴近现生。不觉得感情线、友情线多余,不仅因为这是为主线服务的且没占过多篇幅,还因为俩人物都塑造得不错,青春怎么能少了友情和爱情呢。Seth在人格魅力加成下挺attractive,现生中有这样的男生我大概也会crush的吧…Claudia是我最爱的角色,典型INTJ人格,与Vivian吵架了却又默默帮她注册了社团,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而退学,面对V的幼稚无知怯懦,很直截了当地说because you’re white…另外,Lauren的长相完全是我的取向!看到有人吐槽集女权/黑人/亚裔/lgbt/残疾等元素于一体,过于政治正确,我只想说so what!?
伟大的美国人,造就了强大的美国。
想到了最近有印象的一些事:一男在网上说要把女生虐杀,女生网上求助后,该男被扒出,然后该男说自己被网暴;货拉拉女生跳车事件,李亚玲说要教她女儿12345;花墙乐队队员对女乐迷担心安全问题嘲讽、毫无同理心、人上人发言。当然,还有唠得默默第一集,弦子庭审外也有很多男性。电影最后的演讲结局当然很热血很煽情,但是在微博上我们只会被一次又一次撤热搜。
Revolution! Baby! Fuck patriarchy!就普通的兩三星青春片水平,題材加分,亞裔和黑人都非常直接“because you’re white”也加分,從terrace house就對Lauren太有好感了看完之後萬千語言最後化做:當代feminism最大的問題就是道德水平始終不夠低
故事相当一般,甚至肤浅,流于表面。平庸之作,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好像不给高分就不支持女权主义似的。
2021年的电影,这7.7分咋得的呀
片子拍了很多女性的困境,给出的解决方法却只让人觉得当代女权的费拉不堪,搞了一圈,最后还得请出凯斯琳·汉娜来……女主听了几首比基尼杀戮就突然“觉醒”了,这确实有点童话了
还是那些从metoo开始就说烂了的政治正确的陈词滥调,只是这次换了小妞电影来说。更加青春活力,也更显叛逆。整体叙事逻辑比较混乱,也没什么出彩的设计。女人爱看可以理解
哦!肯定会有人说集合亚裔/黑人/LGBTQ/残障然后一起搞了女权,真是SO政治正确了!讨好了谁谁谁等等等等。是!故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But for all the girls!我多害怕电影里其他女同学们要花太多时间去意识到女性困境或者直接无视,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女同学,当你从她们嘴巴里听到那些傲慢又自诩独自清醒的话的时候,真TM跟吃了苍蝇一样。所以!No More Silence!叫出来!去他的!
妈妈非常可爱
有点过于…………正确了?
有点过分可爱但是为什么在讲当代issue从调色到节奏都feel so dated (you tell me Amy poehlar's crush is a hipster skate boy?? ok 🥺🥺
Lazy writers trynna jam everything PC in 110 minutes. Nothing makes sense. This is not intro to feminism. I’d say Hollywood tokenism 101.
开头女主迷失在一片森林里并且无法发声,结尾在做了女生革命之后她成功尖叫。很明显,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青春片。“男生不用很努力就能比女生更显眼”“男生得到的机会比女生更多”“女生因为穿着会被校长护送回家”但又不只是女权,还有“因为你是白人”所以就比亚裔更能去挑战权威(女主与亚裔朋友这段友谊折射的一些问题)。ig上的声援让人想到了姐姐来了,希望性别探讨不只是在美国,也能在中国被重视起来。想让男生们知道,女生力气大请别叫她男人婆,那就是女生该有的样子;女生想红怎么了,人人都有成功的野心,女生就不可以有?;女生不一定要黑色长头发,也可以是粉色寸头,蓝色短头发,女生可以没有“女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