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头很一般,就是主角的上线暴露,同志为了救主角牺牲,主角得以顺利潜伏下来。
老套路了,“开局上线祭天,男主潜伏敌间”,然而套路本身没太大毛病,可为什么拍的磨磨唧唧的呢?
日本人都包围了,里面两个人还在长篇大论,不紧不慢的,这么紧急的时刻不应该是一个眼神交流就完了吗?
还有日本人,你们都包围了啊,直接冲上去啊,这时候就该速战速决;再说了,你们都说有人质了,屋里在对峙,可打电话我就看不懂了,都剑拔弩张的了,方达生绑架乔处长,与沈放对峙(日本人的脑内剧场是这么演的),可如果一个人接电话了,就不怕另一个人瞅着自己分神,一枪把自己干掉?
更震惊的是他们怎么还能友好地互相递电话,太可疑了吧!
…………第一集槽点挺多的。
撇开剧情,张一山不太适合这个角色演员本人偏瘦,撑不起衣服,气质不符,没有一种沉稳和成竹在胸的感觉。
相比而言,潘粤明的形象和气质就很符合他的人设了,有气场,能镇得住。
(⊙∀⊙!
怪不得沈放刚升主任,他底下的人就当着他的面窃窃私语,看吧,果然镇不住手下的人吧!
导演这拍摄手法,有点意思了)化妆和造型,让他显的有些阴鹫,看着更像个反派,而非主角。
厚重的大衣,显得他的身材更瘦小了。
(难道想是传达出“瘦弱的肩膀扛起重任”的意思?
)关于演技,我觉得张一山的演技还是过于“外放”,而缺少“收”。
在余罪里,他是个痞痞的小混混式卧底,没啥文化,少年心性,冲动易怒,这种爆发式演绎是可以的,符合小混混的人设;但这里,沈放身居高位,潜伏经验丰富(毕竟都是“最深的钉子”了嘛!
),应该是一个深谋远虑、步步为营的人设,这时候的演技更需要的是眼神、微表情、小动作以及拿捏好台词的语气,要靠这些来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目前看来,山子的表演,不太行,让我出戏了。
————看到第四集,我已宣布弃剧。
如果沈放是军统的人,他没有理由杀舍友·伍:伍是共产党,现在伍要越狱出去传递情报,这就意味着会有人和他接头,沈放应该跟着他,找到接头人,挖出一长串地下党。
当然,现在沈放真是身份是共产党,而且他已经看出伍是来钓鱼执法的,是来套路他的,按照上面“跟着伍出去再挖地下党”的做法就会落入圈套,可他仍有比杀死伍更好的解决办法,他可以把伍打昏、制服,然后可以跟埋伏在外的沈林说伍是共产党,要求把伍抓起来拷问他的上下线,这样还可以立个小功,更能证实自己军统的身份。
沈放根本没必要杀了伍,他自己在狱里没有破绽,就算有,也可以说自己这是为了引出伍“共产党”身份而故意漏出马脚的。
而他现在杀了伍,反而是做出不符合他自己伪装身份的行为了。
现在看来,伍其实就是个剧情小推手、工具人,也是实惨。
伍死后,中统里哥哥的对头,吕科长,要给伍报仇,就会严密监视沈放,进而发现疑点,怀疑他的身份,矛盾也就出现了。
然后,沈放又会采取行动隐藏身份。
这么一来二去,再加上哥哥对弟弟的怀疑加大,矛盾升级,剧情就走向高潮了。
(如果哥哥后期洗白的话,那就会是最后后兄弟两人合力对付吕科长)So,伍·舍友·苦菊·伪地下党·真中统特工·元朴,就是个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实锤了。
还有今晚,沈爹的台词和剧情,太尴尬了。
我发现这部剧但凡是长点的剧情对话,都挺尴尬的,导演这一部分处理的很不好,拖拉。
END
由于白夜追凶的深入人心,亲哥表弟的梗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有人说,“千万不要在影视剧中做潘粤明的弟弟,也不要在综艺中当潘粤明的老板”。
近日,银屏上的潘粤明又做了一回哥哥,这一次他的弟弟是张一山,二人在近期热播的谍战剧《局中人》中扮演分属两个阵营的亲兄弟,哥哥沈林(潘粤明)是个忠于职守的中统情报官,一直怀疑名为军统实则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弟弟沈放(张一山)的真实身份,各种审查、监听、跟踪、在身边安排卧底等手段都用上了,这待遇可比表弟差得多,简直就是对付敌人。
沈林爱弟弟吗?
这是个残酷的问题。
不敢细想,带着潘粤明的演员滤镜,特别不希望看到他在银幕上是个冷血无情的形象。
沈林是一个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人,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追查是他认为“对”的事,是职责所在。
剧刚播出了20集,哥哥对弟弟身份的追查,已经经历了几次起伏。
第一次是抗战胜利后对曾在日伪任职的沈放的身份甄别。
核实了沈放的军统特工身份后,军统已经来要人了,但沈林认为沈放有“风铃”的嫌疑,所以坚持不放人,特意安排中统特工苦菊和沈放同囚一室,假扮同志带沈放越狱,所幸被沈放识破反杀,沈放才摆脱嫌疑得以出狱。
第二次是陈伟奎叛变后,前日本特工田中的话让沈林再度对沈放的身份产生怀疑,成立了监控小组对沈放开始全天候的监听跟踪,并且要求沈放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姚碧君嫁给他以贴身监视。
监控小组被沈放识破,迫于军统的压力不得不撤销。
第三次,中统蹲守抓捕来取情报的人失败后,田中再一次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在了沈放身上,急于立功回国的田中在沈林处屡屡碰壁之后,求助于沈林的对头中统行动科长吕步青配合对沈放的试探,虽然在狙击手陆文章和痛恨侵略者的南京市民的帮助下,沈放光明正大地干掉了田中,但未能使自己洗脱嫌疑。
这一次超出了沈林的掌控范围,对沈放的调查和监视已经不再是沈林私下安排的行动,其他人也参与了进来。
剧中的沈林稳重内敛城府颇深,内心波动很少形之于外。
结束甄别之后,叶局长曾问沈林,“如果沈放真的是xxx,你会怎么做?
”,沈林的回答是,“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绝不姑息,不管是谁,有党纪国法在,这是我做人的准则”,这番话让人心头一凛,似乎理性到可怕,正直到无情。
然而沈林恰恰不是个无情的人,或者说,至少他非常懂人情,是个玩心理战的高手。
沈林审讯陈伟奎的场面堪称华丽,在严刑拷打下咬紧牙关严守秘密的陈伟奎,被递到嘴边的一口白粥动摇了心志,又被一张老母亲近照彻底击溃了防线,在几场与陈伟奎的交锋中,沈林眼神无比真诚,充满关切,语气则饱含威胁, 台词字字句句都击中要害,把对方挤压得无处遁形;劝说(命令)姚碧君嫁给沈放的情节,同样展现了沈林高超的心理操控能力,几句话之间,他变换了朋友、兄长、上司等好几种身份,恩威并施,让对方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事实上,对待弟弟,沈林一方面不断施加种种霹雳手段,另一方面却对弟弟经常流露温情,关键时刻甚至会关心则乱。
在监狱那段有个名场面:看到劫狱的医疗车被炸,沈林转身往沈放的监舍狂奔,连秘书和狱警都跟不上了,看到沈放还安全地躺在监舍中,脸上的焦急担忧瞬间放松,结果被弟弟怼了一句“着什么急啊,怕我跑了?
”,沈林悻悻转身离去,整个过程有对弟弟的关切、对兄弟隔阂的无奈、在下属面前失态的暗自恼火,种种复杂微妙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另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沈放踏出监狱大门后,沈林在一旁喊他的原名沈枫,然后向他走过来的时候,一只手摸了摸嘴,神情略尴尬地咽了口吐沫,然后才开口说话,就这个小动作,把对弟弟的歉意隐晦地表达了出来。
我倾向于认为,沈林对弟弟的审查是理性,对弟弟的关切则是本能,他毕竟不是守护秩序的机器,而是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当维护秩序与守护亲情发生矛盾的时候,他的本能选择甚至会令自己惊讶。
第10集,沈林监听到了牛奶工上门的反常,也发现了门口的血迹,疑点颇多,正常的选择是不要打草惊蛇,暗中加强监视的力度,以便发现更扎实的证据或顺便牵出更大的鱼,然而,沈放归家后,沈林十分直白地对弟弟说出了所有疑点要求解释!
这完全不符合他稳重谨慎的风格,他在干什么?
在警告弟弟!
我大概能理解他的心理,他对我党是充满敌意的(从第9集跟那个做线人的学生的对话可见一斑),他要忠于自己的职守,但是对于弟弟,终究永远不能当敌手看待,所以他其实是希望弟弟自己能悬崖勒马,这番警告,满是爱护,所以才有沈放的傲娇,随便编了个野猫的理由来解释门口的血迹,虽然他自己也知道这多么牵强,但是,大哥,你奈我何?
第20集,沈放赴田中的鸿门宴,交锋之际,田中被远处射来的子弹一击毙命,事后问起,狙击手陆文章却说,那一枪不是自己开的,击毙田中的另有其人,那会是谁?
知道他们见面时间地点的,除了沈放自己和陆文章,以及埋伏在现场的吕步青率领的中统特务,只有沈林!
如果一旦证实沈放有问题,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过沈林,叶局长问过,姚碧君问过,田中也问过。
田中和姚碧君,更像是迫使沈林正视自己内心的两面镜子。
田中提供了理性的观照和内省: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都一样,在关键时刻总是情感大于一切姚碧君则表达了感性的态度:可我不想当这样的英雄当姚碧君第一次问沈林,“如果证实了...,你会怎么做?
”的时候,沈林的回答是,“做我应该做的”,但什么是他“应该做的”,并未明言,恐怕沈林自己也不是那么确定,而且,变化必然会发生。
由于兄弟相爱相杀的设定,以及沈林的疏离高冷,很多人说沈林是另一个关宏峰,实际上,除了冷峻的外表,沈林和关宏峰的气质完全不同,关宏峰是高智商精英范儿,沈林身上则有上位者的威严以及优越出身带来的矜贵,对,威严和矜贵,这是一种非常难拿捏的气质,影视剧中霸道总裁、富二代的角色众多,能传达出这种气质的寥寥,而潘粤明的表达非常精准。
潘本人修养极佳,矜贵或许有演员自身气质的加成,但依然是优秀的表演所呈现出来的结果。
沈林是潘粤明过去未曾塑造过的一种类型,是他千人千面的演艺生涯中另一经典角色。
事实上,今年二季度以来潘粤明已经有四部戏先后连续上映,有《龙岭迷窟》中痞帅仗义的摸金校尉胡八一,《谁说我结不了婚》中蠢萌毒舌的大学教授魏卷卷,有局中人的沈林,还有《爱我就别想太多》中用契约谈恋爱的奇葩直男律师莫衡,四个角色四张面孔截然不同。
即使《局中人》和《爱我就别想太多》同时播出,喜欢潘老师的观众在江浙卫视和东北卫视间来回切换,也丝毫不会跳戏。
三个月之内,观众拥有了四个潘粤明在银屏上做潘粤明的弟弟是烦恼的,银屏外看潘老师演戏的观众则快乐无比。
日常催更白夜二,蹲守云南虫谷,回望快乐大本营。
6月27日潘老师在快乐大本营亮相
主角兄弟俩一直都板着个脸,虽然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大致上差不多。
说实话,这里面唯一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就是早早去世的汪洪涛。
剧情方面没什么特色,全程都在水,我直接跳过一两集,我都不觉得跟不上剧情,剧情的智商也是低的一批,不要说什么上帝视角的关系,既然都知道观众是上帝视角,就要做出上帝视角都觉得高智商的剧情,而不是拿什么上帝视角当借口。
就主角那智商,做事漏洞百出。
感觉他能活着不是靠实力,而是上帝绝对的眷顾,哪怕是少一点眷顾,他就可以一命呜呼的那种!
他在整个剧情似乎都没什么细节,一个谍战剧没有细节,这是个什么概念?
总是从大的方面给你讲道理,从大的方面发现破绽,感觉是个人都看得出来的那种破绽,一点细节的证据都没有。
我还看见上面写着什么重点扶持项目,真是钱多的没处花,不要一看见是抗战剧就搞什么扶持,扶持就被你扶持成这个样子,我的天!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对于那些主演不能说他们演技不行,只能说没有找到对的角色,就拿潘粤明来说吧有一个摸耳朵的动作做的比较好,但整体的人物还是不行。
但对于某些配角和那些群演真的是演技太差。
动不动就跟念稿子似的。
就拿其中有一幕来说,沈放带着手下和美国兵打架,旁边的群演依然在跳舞,就算是和你没有关系,你也不可能这么淡定的跳舞吧,搞得感觉比主角都镇定,他们才是真的适合当特务吧!
还有那个军统那边一个秘书叫小露的,演技是真的尬,具体我就不说了,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
说说细节方面,什么东西都是新的,就连红包车的毛巾衣服都那么干净,一点都没有年代感。
还有那个方向盘那么容易转动,那是车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的车都这样。
因为整个剧都太水了,我都是跳着看的,细节方面也没看出几个。
我觉得这部剧不应该叫谍战剧,倒是和日本的后宫番有几分神似。
沈放起码和四个女性有些微妙的关系,搞谍战的场面不多,倒是撩妹的场景一大把。
所以这个剧就有些四不像了。
后宫番的搞笑、爽快他没有,谍战片的智商、剧情他没有。
妥妥的烂片!
事先声明,你们喜欢哪个演员我不在乎,但是剧情有硬伤你们摸着良心真的尬吹下去吗?
那不如直接去舔照片,看什么剧啊。
平息一下情绪,无意冒犯。
昨晚看了新一集预告,这也太欺负人了,绝密档案当着别人面递交、存放?
这种神剧设定,感觉8年抗战3、4年就能打完,日本人苦苦支撑才打满8年,避免了本土被我们占领;国民党明知自己多不敌寡依然勇敢发动内战。
(反讽,请看清!
)这片子,只要放音乐就成了PPT,而导演又非常喜欢各种放音乐。
说实话,工厂那一段给我看得哭笑不得,工厂职工那一段棒读真是绝了,想洗耳朵。
还有乱入的狙击手支线,你倒是交代清楚一点啊喂。
还有就差吐出“共产党”三个字的“有识之士”沈父,你好歹是监察院副院长能不能有点政治定力啊。
我现在想起片头那个“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就感到恶心。
有这钱不如干点更有意义的事儿不是吗。
演员演技不讨论了,没必要讨论,反正沈放的人设能在汪伪和军统立住,甚至成为敌后英雄就已经很传奇了。
更新。。。
军统局副局长毛副局长,这字幕给爷整笑了。
宁打个名字会过不了审?
哦,牛批,审查问一个问题就行是吧。
细节完全不表现,who care你吃完饭还nt对姚碧君透露行踪啊。
吕步清是真的捋不清,要不就跟和平饭店李光洁那个角色一样来个反转啊编剧,你真的没有查过一点点历史资料吗?
我不要求纪录片,只要求符合常识。
“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你可是拿了纳税人的💰啊喂,不扶持特效也扶持扶持脑子吧。
2020年开播的谍战剧不多,在《破局1950》 《秋蝉》等剧之后,有一部剧让人尤为期待。
有人说,想看《白夜追凶2》和《余罪3》的观众这下圆满了。
它就是:《局中人》
该剧由同名小说改编,由原著作者刘誉亲自操刀,集导演&编剧于一身。
让人尤为期待的,无疑是这部剧的主演阵容——青年演员张一山+中生代的潘粤明的“双男主”搭配。
此外,还有 王瑞子(《卫子夫》)、王一菲(《香蜜沉沉烬如霜》)、赵达(《精绝古城》)、寇振海(《金粉世家》)、朱雨辰(《奋斗》)等演员参演。
这部剧一共有49集,目前只播出了1集,而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这一集,只觉得——开局远低于预期。
有人说,它是剧情老套的神剧。
还有人说,第一集就值两分。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第1集的主要剧情。
故事开始于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南京地下情报人员面临被捕的危险。
而沈放(张一山 饰)在危急时刻试图解救同伴,面对日军的包围,负责人方达生(朱雨辰 饰)选择牺牲自己,保护沈放的身份不被暴露。
此后,打入汪伪政府情报科的沈放升职为代理主任,趁机窃取了日军情报处关于地下情报人员的文件。
然而,在日军情报处处长加藤毅一打着宴请之名,实为剥削中国商人的宴会中,露出破绽的沈放引起了他的怀疑。
就在遭到爆炸埋伏的日军准备枪杀沈放之时,中统副处长沈林(潘粤明 饰)及时赶到,将日军悉数击毙……
从简介来看,好像挺紧张刺激的?
其实,在这短短的1集中就暴露了三大缺陷。
首先,张一山用力过猛,撑不起大男主戏。
虽然说是双男主,可从角色设置来看,张一山的角色更加考验演技。
沈放打入军统,还与日本人有密切关系,而真实身份是我党地下情报员,集三面间谍于一身,绝对的NO.1。
正如旁白中介绍的:“先后潜伏于军统、日伪情报机关,为我党或许大量情报,成为我党埋在国民党情报系统中,最深的那一颗钉子。
”既然是底牌一般的存在,那么沈放应该是一个身经百战的间谍人员,具有万分的谨慎小心和强大的意志力。
然而,先从外形上来说,如今28岁的张一山身材瘦削,不够有气势,在一众大叔中反而更像跟班。
从气质上来说,且不提《家有儿女》中的刘星,从《春风十里,不如你》到《余罪》,张一山饰演的许多角色都是或痞气、或活泼的那一型。
而这部剧是他首次挑战心机深沉的谍报人员,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当上科长,有点让人难以信服。
从台词上来说,采用原声的张一山就像变声不彻底,一口京腔显得尤为出戏。
这里结合几个细节重点说说他的演技。
在得知负责人准备牺牲自己成全他时,张一山眯眼、咬牙。
在面对日军加藤的言语试探,皱眉,咬牙。
在自己的身份很可能要暴露时,皱眉、咬牙。
大兄弟,你的后槽牙还好吗?
可以看到,张一山对这个角色的呈现非常地单一,在剧中常常的表情就是一本正经板着一张脸,表现得十分刻意。
正如他在拿到组织上需要的情报,完成了方达生的临终遗命之时,旁白说着他松了一口气。
果真是演技不够,旁白来凑啊!
一部谍战剧想要精彩,很多时候需要“藏”,而张一山整个人的状态都比较“放”,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其次,剧情逻辑经不起推敲,节奏略慢。
第1集主要也就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沈放刺杀军统人员,解救同伴。
面对军统的包围,沈放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一个个军统人员,相当霸气的样子。
然而,就不考虑一下这么多人的大街上自己的身份会暴露吗?
这一出场为沈放耍帅而设置,却牺牲该有的人物逻辑。
第二件事是进入负责人方达生设的局。
沈放本想让方达生在被日军抓捕前提前逃走,却不曾想方达生已经设好了局准备牺牲自己,保住他的身份。
结果,在两人对话的过程中,日军加藤一行人赶到,包围了方达生所在的小楼。
此处上演了迷一般的场面,加藤打电话威胁方达生,同时还要求人质听电话,而听电话不是已经劫持的人质乔主任,反而是沈放。
沈放说自己与方达生在对峙中,加藤就要求沈放去劝降。
对峙中还能轮着接电话?
你就不怕别人怀疑你们俩有猫腻吗?
而更迷的是,在方达生准备用手雷自我了断之时,一直说着“不”的沈放,在人家说话时不去救,还非得要等到人家拉了手环,屋子都爆炸了才冲上前去。
这时冲上前去是想一起死?
第三件事就是沈放窃取加藤的机密文件,引起加藤的怀疑。
在加藤不在办公室时,沈放以找他有事为借口,坐在他办公室门口等他,在士兵进去送文件时,观察到办公室的窗户是开的。
因此,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从街边的楼上通过窗户爬到办公室内。
这里再说一句,大哥,你不怕被人发现吗?
果不其然,早就被加藤怀疑的沈放,在保险箱外抹了荧光粉,而拿文件的那副手套,被加藤收走,身份即将暴露。
通过上面一番操作,就沈放这菜鸟一般的业务能力,确定是“最深的那颗钉子”?
除此之外,剧情的节奏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些台词非常磨叽。
先是沈放在拜访加藤办公室时,跟工具人秘书说了一大堆。
尤其是在加藤想要杀掉沈放时,沈放自曝身份,而加藤还一阵磨叽,嚷嚷着要杀了沈放。
敢情日军相杀一个人还得提前告知一声。
果然,反派死于话多。
最后,剧中细节不考究,BGM不搭。
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幕,讲述这部剧背景的字幕就非常粗糙,用词不当还有病句。
而许多神剧中会出现的,用中国人演日本人,说着国语后期配日语的操作,在剧中也上演了。
尤其是剧中故弄玄虚的浓浓的烟雾,堪称白内障患者的视角。
如果这个设置是想体现在大雾天气下的悬疑感,那么这肉眼可见的密度不均明显是人为制造的烟,镜头中冒烟的井盖也暴露了喂!
而有时候,在剧情非常紧张之时,还来个活跃的BGM,相当不搭调。
不得不说,潘粤明真的得注意一下身材管理了,脸和脖子都分不出来了,而且从演出来的感觉看,跟《白夜追凶》中的关宏峰很相似。
这哥俩,哥哥胖成球了,弟弟瘦成猴了,潘粤明匀点肉给张一山就完美了。
不管怎么说,开局的总体表现低于预期,希望后续能渐入佳境。
不论是兄弟俩的亲情对抗,还是之后将出现的女特务姚碧君的爱情矛盾,亦或是沈放自身脑部残留的弹片的影响,剧情的张力在后面或许会更加精彩吧。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前阵子太忙今天是周末刚看完21集,总觉得编剧的思维很奇怪,凡事跟沈放有过接触的人必死,伪装成送牛奶的工人早上去沈放公寓送奶,沈林随后也发现地毯有血渍,然后这人就淹死了,且发现身上中枪了,然后沈林只是问了问....呵呵...真蠢!
继续:田中死的更莫名其妙....傻吗??
约在大马路上!
傻吗?
沈放为何要去?
前面沈放自己说中统不来抓人说明是田中编造忽悠他,结果还去了?
而且是下午三点??
妈耶,资料来的好慢哦,电话恰巧没接到,编剧思维在线点行吗??
这确定是在拍谍战剧吗??
我不提其他剧来拉踩这部剧,但但凡脑子在线点的观众都能看到差距,是真的有差距,剧情不行演技再好都没有用......看的人尴尬,边看边骂“这人是猪吗” 再说说演员....潘粤明和张一山演起对手戏来那叫一个尴尬...应该说张一山跟这里面的任何人演对手戏都很单薄!
追剧人都有一个心态,即使再忙都要抽空把剧追了,可这部电视剧已经从每天必看变成了实在没看的了再看吧,或者说等结局了,调两倍速快进看个大概吧........我就是普通老百姓,豆瓣以前没玩过,但是我上微博的时候看见有些人评论说有人恶意拉踩.....真的不是恶意...是真的一般...所以来评价一下.....好了撤退..仅代表个人观点望海涵
我一开始不信邪,强忍着恶心,一直在看。
就刚在浙江卫视看了十来分钟第24集,我吐了。
几个愤青搞了个民主集会,张一山一听就坐不住了,先是打电话,然后就一走了之了,跑去姘头那里报信,后面的我看不下去了……简单说一下从一开始到现在的感觉。
1.张一山真心不适合这局,一点压迫感都没表现出来,全程表情僵硬,心里想的全在脸上……特务都是傻子……2.军统一处,中校副处长,不需要搞情报的吗?
平时不应该蛰伏以待时机,减少被发现的概率吗?
就这样的,如果不是主角光环,第一集大喊“不,一定有别的办法”就死了。
3.服装师可以拖出去砍了,啥东西,潘粤明的衣服小,张一山的衣服大,其他的更是一坨翔。
4.编剧是个脑瘫,或者说社会底层的人,在他看来,阿猫阿狗都是事,今天张三暴露了,要救,明天李四出事了也要救,啥是敌后?
他家后花园?
5.张一山,演技真烂,第二个黄晓明,演啥都像张一山。
开播之后评分就很差,抱着对潘粤明的期待看到现在,忍不住还是要说:这演的都是个啥?
剧情拖沓完全不像悬疑剧,剧中角色塑造不丰满,张一山演“余罪”的时候就有用力过度的嫌疑,不过那时候饰演的是潜伏在黑帮的警察,吊儿郎当痞里痞气倒是可以理解,这回扮军人咋也眯眼咬后槽牙脑袋直晃呀?
真不如小时候演技好,大概这演技演小混混比较顺手。
潘粤明是我童年男神,这一卦长相我太吃了,但是现在年纪也没有很大呀,这疏于管理的身材真是辣眼睛,特别和剧中其他几位男演员站在一起像个铁憨憨,那大脸盘子……好了不说长相说演技,这次全程木讷,说话恨不得嘴都不动,感觉像是被绑架到剧组的,那眼神,我只看到了耷拉下来的眼皮子,哎,童年滤镜就这么毁了。
再说这剧情设计,真是尴尬,一个新招都没有,全是神剧那一套,把观众当傻子吗?
我也真是够闲的,边看的堵心边追剧。
好了,打两星吧,希望有实力的演员也要爱惜一下羽毛,不能啥本子都接,毕竟现在的观众要求越来越高了……
原本觉得《局中人》整体剧本碎成渣,可能是近些年看过最烂剧本的电视剧,如果中国有电视剧的最差评选,《局中人》的编剧一定当仁不让。
覆巢之下无完卵,剧中的人物自然也是一个都立不住,但大概是我的习惯使然,还是来点评一下吧。
1、沈放一号男主沈放是一个三面间谍,受军统委派潜伏到汪伪政权,事实上是我党地下工作者,没有详细交代他最初加入的过程,据说是离家出走后在军校时加入军统同时秘密加入共产党。
但他如何进入汪伪政权、如何与军统保持联系没有介绍。
只有一集来表现他在汪伪政权的经历,第二集就已经是抗战胜利后接受甄别了。
一个可以长期在三个组织生存的特工应该是一个内心强大、行事缜密的人。
一个只有20多岁却可以在三个组织身居要职,但却处处行事草率、鲁莽的人显然与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别拿那个弹片说事,沈放此前在大白天而且是明知办公室外有人的情况下敢翻窗进入加藤的办公室,在他手术取出弹片后依然是每次都走钢丝似的行动,就没见过他有什么深谋远虑,而更像是一个赌徒,永远赌运气在自己这边。
他与父亲的对立和缓和、与姚碧君的形同陌路到深爱、与兄长沈林的对立到信任也没有任何过渡,好像就是突然从一个顽劣少年变成了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兄弟。
可以说编剧对于沈放这个人物的设定就充满了矛盾和不合理,而剧情也没有对人物的变化提供任何帮助,这个人物完全没有立住。
2、沈林相比沈放,哥哥沈林的人物还算有点合理成分,一个对自己的信仰忠贞不渝、充满正义感、不畏强权的官员形象。
沈林这个人物刻画最大的失败是他的转变没有充分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对共产党都是排斥的,只是在最后两集才突然接受所谓的策反,但整个策反过程也仅仅是沈放的两次交谈,这相比他此前的坚贞实在是太过单薄。
虽然在剧情中有李向辉未婚妻的无端羁押、乔治琪的疑问、国民党大面积的贪腐、父亲的自杀等等似乎都对他所坚持的信仰有所打击,但却没有表现出沈林任何的思想变化。
另一方面却说从田中的死开始,沈林就在暗中帮助沈放,非但没有证明沈林的转变反而让这个人物变得自相矛盾。
如果说沈林这个人物的刻画优于沈放,完全是潘粤明个人的演技在拯救编剧而已。
一个优秀演员的功力,就体现在他对人物的理解和通过表演来升华人物的过程,这一点潘粤明毫无疑问是《局中人》里做的最成功的。
3、姚碧君作为当之无愧的女一号,姚碧君这个人物真的有些层次不够。
没有太多的表现空间,大部分时间她就是一个工具人,最初是沈林派在沈放身边监视的棋子,而不执行监视任务后,她的存在好像也是毫无价值。
被吕步青的要挟而背叛沈放也是匪夷所思,她在口头上处处对吕步青的要挟反唇相讥,却在行动上毫无行动而心甘情愿的被利用,连她的死也是那么草率(除了那段狗血的临终遗言)。
4、吕步青作为剧中当之无愧的反一号,吕步青实在是太失败了,因为他就没成功过。
处处落后,处处被动,面对沈家兄弟,无论是官场的争斗还是情报工作处处下风,而他的表现也是一位简单、粗暴,时时刻刻一幅怨妇嘴脸。
好的谍战剧对立双方应该是旗鼓相当的,这一点我最喜欢的是《黎明之前》,其实《黎明之前》是唯一一个模糊了正反对立的谍战片,刘新杰、段海平当然是正方,但谭忠恕、齐佩林、 孙大浦也完全不是脸谱化的反面角色,谭忠恕深谋远虑而且最终其实是明知刘新杰的身份而帮助其洗白,齐佩林、 孙大浦则与刘新杰处处透出兄弟情义。
唯一绝对反派李博涵也是心思缜密,总能抢占先机。
所以《黎明之前》是我最欣赏的谍战片,也是我的治愈系,每次被垃圾电视剧伤到后都是再温习一下,让我相信中国还是有好的谍战片的。
5、苏静婉这个角色是最莫名其妙的,我有些怀疑是潘粤明老师代入剧组,强行加入的角色,因为她的存在是那么多余和不合理。
一个日本特工被遗留在中国,无人问津。
如果她此前是重要潜伏人员,那么为什么潜伏在一个监察院退居二线的老头子身边,如果说她可有可无,为什么最终却被中统挖出来利用,既然中统早知道她的存在,为什么一直不闻不问?
在全剧中,她对于剧情的推动毫无价值,即使把她所有戏分删除也没有影响,只有在最后两集才突然成为一个棋子。
但她对沈家的背叛和反正也是那么的突兀,如果说她已经不把自己当做特工,为什么要接受吕步青的合作而放置窃听器(无线窃听器这个梗懒得单独说了,编剧已经无底线了)。
如果说她想利用这个机会,到底想得到什么?
但又为什么在发现沈家兄弟密谈内容后突然出手解决掉所有监听人员?
她又怎么可能知道监听人员的地点,这两个转变实在是太过突然,太过不合理。
但尹姝贻的表演并无过错,我开始完全没有看出这就是《白夜追凶》中那个小警察。
6、罗立中如果罗立中勉强算反二号,那这个反二号更是无所作为,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被沈放利用,包括最终他的死。
一个可以在军统身居要职的人,居然是这么的无能,无语啊。
《局中人》可以说是近年来少见的从上到下烂透了的片子,我真的希望以后中国的电视剧都先把剧本交给一个专业的评委会评估一下,垃圾的就别拍了,浪费投资人的钱、浪费演员的时间,最终还污染了观众的眼睛,唯一的价值就是给大家提供吐槽的话题而已。
冲着潘老师和张一山来的,觉得两个实力派的谍战剧值得期待一下~没想到26分钟就已经…现在的片子统一的表现都是画质镜头越来越感人,但是这剧情真的是侮辱我智商啊~~隐藏最深的的卧底一上来就当街杀人,大白天就翻窗户去日本大boss办公室偷拍机密文件?
这真的是谍战片吗?
想想当年的《潜伏》《黎明之前》~真的是如履薄冰~环环相扣啊
啊这分低了吧 我觉得这算是比较刺激的谍战剧了啊…
这是一部视角非常奇特的电视剧,虽然电视剧里的人物很多都是中筒的,但却是在衬托着共产党。
潘粤明叔叔我太可以了!!
第一集暴击,目前来说还是很失望,接着看吧
我爸等着三叉戟的大结局,看着这部剧看着看着斗起了地主。。。。。。(我还是很喜欢张一山和潘粤明的)
第一集明显铺垫,打低分的真是不知怎么想的。 对话很多,张一山演的很棒, 期待后续张一山和潘老师的对手戏。
呵呵
唉~
客观的说也就三星,不过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结尾沈放的死,在国产剧中,主角意外死亡的电视剧是真不多。家国命运总相连,就像沈林一心一意为党国,结果换来的却是父亲兄弟线人的死亡。量变总会引起质变,当自己的信念一次次轰塌,改变就是必然。很庆幸生于此时,不必经历枪林弹雨,向先烈致敬
感觉比同期播的电视剧能看吧。至少,没磨皮,没太蠢。这标准可真低。为啥国内片子质量这么差?为啥日韩英美质量高的那么多?谁在喂屎?搞得剩饭都好吃了。这个剧就是隔夜菜做的烫饭!
一集弃,这演技,这剧情,无语···
一般吧,这剧没看出潘粤明的演技,张一山又演的用力过猛,另外潘太胖了,上一个剧还说他快减减肥吧,结果这个剧他更胖了……
张一山的娃娃脸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现在看他演戏总觉得像小朋友穿大人衣服……老是出戏。潘老师该管理一下体重了,肉眼可见的发福啊。
隐秘一边卖惨说观众对国产剧没有日韩剧滤镜被打低分,一边给不是同一类型的剧打差评,就隐秘这一部国产剧可以火,其他国产剧就必须糊对吧?这操作真的和无冕之王一样恶心。
潘老师和张一山的必须满分呀
最后越来越崩。
看了底下评论 先播局中人在播三叉戟大结局 电视台向来都是这个套路 有不满去别地方发泄 不要上升到演员 和张一山 潘粤明有什么关系阿 也不是他俩安排电视台这么播的 你们有什么可豪横的 恶意评一星的简直是没妈好吗
震撼,本来是想来打个分,然后被剧情简介剧透了??
太尬了...张一山还是需要沉淀一下,不适合这种角色,其实余罪那种酒很适合,还是潘老师完全没有表演痕迹,第一集就那一个镜头就感觉立住了!(这个编剧漏洞也有点多)
为了避免武断,我看了两集,太辣眼睛了,哪儿哪儿都不对。张一山和夏雨问题是一样的,始终娃娃脸,还是个小孩儿,看他努力装大人挺累的。布景啊兄弟设置什么的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伪装者》,特别是里面也有个叫曼丽的,但实际差《伪装者》一百部《麻雀》吧,《麻雀》已经够可怕了,但是好歹有唐山海苏三省李小男可以看,看这个我就快对两个演员脱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