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准备写影评的,一来是文笔功底差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词不达意,二来也是懒得长编大论打一通。
看是看完整整一部电视剧真是觉得要为这部电视剧写一篇影评。
大家都说金枝欲孽2的好看程度远低于1,这个我也是认同,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2。
这部剧就像是寒冬里的一壶热酒,虽然没办法替你解决凡尘俗事的所有琐事,但在这大雪纷飞的晚上,这一壶酒是可以给落魄失意的人带来一丝丝暖意。
张爱玲说过,人生就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都爬满了虱子。
金枝1说造了一个华丽精彩,情欲交织的人生梦,金枝2就点出其实这个梦的底色是寂寥和无奈。
金枝1 就像是晚上与友伴觥筹交错,谈笑风声的时光,金枝2 就是你在离别后走在四下无人的街头时,心头涌起的种种落寞与踌躇。
而看剧的人大多数都是,想沉浸于剧中虚构的剧情来逃避自己苦闷的人生来满足自己平日不可能实现的美梦。
人生本就艰难,谁愿意在电视里再细看自己那不堪细看的人生呢,所以基于这个原因金枝2就是不讨好的。
再则,廉价的服装,颜值没有说服力的演员,普通版的粤语,更重要是不流畅,拖沓的剧情,足以劝退一波又一波的人了。
虽然它是有如此多缺陷,但是你若认真细看仍旧是瑕不掩瑜,令人赞不绝口。
众生相——金枝1描写的对象是宫中的主子们,那些华丽又令人艳羡的存在。
而金枝2描写的是芸芸众生是你,亦是我。
明明戏剧造诣一绝,只因戏子身份饱受轻视的高流蜚技平与高流蜚不相上下,多年怀才不遇饱受冷语白眼的云秋玹含泪向父亲哭诉自己多年不受父亲珍视,在怀孕时备受丈夫猜疑与冷漠而失意落魄的映琴明明年轻貌美,地位尊贵,却只能被困于宫墙终日被宫规限制的太妃宛秀蒙受圣宠的如妃,终日为那个一直跟自己过不去的妹妹宛秀费神,其后更丧失爱子八面玲珑手段高明的湘菱为了乡间的儿女而活得步步为营,如履薄冰还有含冤入辛者苦,终日被小人欺凌毒打的佟吉海还有太多不一一细说了这部剧真的几乎道尽了人生百苦,所以才让人难以细看。
世事如棋,局局新。
——仇敌与知己,可能只是一线之差昨日高流蜚在章和班时,与章班主关系几乎是水火不容,那时候女儿映琴和女婿云秋玹对他几乎是尊敬有加言听计从。
后来云秋玹不堪长期被众人轻辱,只身去了热河御前献技,只求能一朝鱼跃龙门,从此扬眉吐气。
但是章班主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云玹与他早生嫌隙,一朝富贵后便置买豪宅搬出去住不与他来往了,从此他借酒消愁,到头来与他一起喝闷酒是那个从前与他不和的高流蜚。
往昔湘菱与如妃主仆情谊深厚,湘菱也没预料到温婉贤淑的如妃会趁她丧子悲痛交加之际,为了妹妹而摆了一道。
映琴也猜不到往昔对他言听计从的丈夫,一朝富贵后,对她百般猜疑与冷待,留她一人在家不闻不问。
高流蜚也猜不到当日他在桥头上救下的女子,因爱生恨,要害他性命。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平生——循循善诱,万法皆空,因果不虚世人愚昧常因一时失意,变心生恶念,就如娇蛮恶毒的宛秀,惟利是图的章班主,因丧子之痛而迷失本性的如妃,因爱生恨的湘菱。
或因一时的得意,心生贪欲的云秋玹。
佛家说的真不错,贪嗔痴慢疑真是人生五毒,而迷失了本性的人也终究会为他们种下的恶因而吃恶果。
导演和编剧也是想借这部剧苦口婆心地说,别因一时境况的变化而迷失本心甚至伤害他人,而机关算尽也总会出错,你以为你运筹帷幄,谁知一脚踏入自己精心为他人布下的局子,同困局中。
道理很简单,布局是有所求,既然有所求便会被所求限制,凝视深渊也会被深渊凝视。
所以便有以下导演和编剧借剧中如妃之口说出的一番话。
“毕竟能够在凡尘间觅得知心,不理结果是白头到老,还抑或只能同生共死,始终都不是寻常你我可以轻易领受的一种福分,就算血脉亲伦,缘厚缘薄亦各有命定,更何况是男女间的一份情呢?
本宫既无所得在先,又何来有所追悔在后?
天下间本来就是憾事处处,能尽如人事者就只得一二。
不过,亦因为美满难求,人世,才可以时刻有所期盼,正如我期盼淳贵人并未身死于动乱中,或者,她早已换过另一段人生,平淡安度。
而安茜,虽然当日踏上的是一片茫茫前路,但总算不是孤身独行,那就已经足够,每一个人总有每一个人的天命归结,本宫很清楚。
”
第一部是谣言,倒是可以自圆其说。
现代人可以通过史料得知,清宫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平静如水不是一般的死气沉沉,但是古人不知道啊!
于是一点传言就传的到处都是。
但说到底后宫里那点鸡毛蒜皮的事,既碍不到出不了宫的当事人的事儿,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后果(皇帝不在,在也不会信这些容易查证真伪,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虽然传言没有技术含量,却可以满足宫外老百姓八卦心,他们没必要去判定真伪,因为这也不过是他们生活中的乐子而已。
当然这个剧的产生我总觉得是原来的导演编剧发现现在宫斗剧太多,进而发现原来的作品写的不是清宫而是普通人想象中的清宫,是农人口中的金锄头和卷着葱的大饼……忽然想起了那个进了史记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其实完完全全是一则和真实情况谬以千里的谣言……真实的故事里没有程婴没有屠岸贾,一切都不过是那个谣言版里可怜的公主(真实的她并不可怜)的自作自受,但人们更喜欢虚假版,因为虚假版故事更精彩。
这部电视剧很无聊 真的很无聊就像真实的生活一样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后宫清朝规矩森严 哪有那么多的争斗这部剧看的每一个人都很绝望从头到尾都没有事发生 哪有那么多事发生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人风光过哪有那么多人风光费尽心机还是没有达成所愿哪有几个人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真实的生活 就是守寡的太妃 失宠的如妃一脸老妈子脸的乳娘从头到尾都在告诉你。
别做梦了所谓故事 只不过是一个个谣言 用来安慰得不到的人算什么命 皇家的八字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别异想天开了真正杀死人的 就是无聊的生活恍惚间 窗已爬满绿绣人已白头
《一个熊孩子妹妹搅起的腥风血雨》 或者《断臂山下,百合花开》 再又是《编剧只是脑洞大开最后自圆其说不能呵呵后》 才对吧!
乃知道我作为一个太喜欢金枝欲孽1看最终集时候哭惨以至于后来都觉得别的宫斗剧战五渣甚至没从头到尾看过甄嬛传的人,是抱着多大的期待来看第二部的吗,这样辜负一个死忠真的好残忍啊编剧大人!
虽然开始看了一两集就觉得不明......... http://www.114wm.com/zuixin/
一、朝代问题金枝2,太考验观众的历史文化水平了。
开篇第一个穿西装的皇帝从扮相上看,是溥仪,条纹西装,圆墨镜。
和一个老头絮叨了几句,就转到了茶馆说宫里的绯闻。
LZ第一集看完,一直以为是末代皇妃的故事。。。
后来说到如妃和淳太妃是姐妹。
而淳太妃是不是就是金枝1里的尔淳呢?
结果也不是,因为尔淳结局就离宫了,而且是董佳氏,这里的淳太妃是钮祜禄氏。
也通过姊妹俩的叙述,LZ知道淳太妃是嘉庆的遗孀,那么和开篇的溥仪差了100多年,怎么能连个字幕也木有呢???
逻辑问题,如果淳太妃是嘉庆的遗孀,那么现在当朝的皇帝应该就是道光帝了,道光的名字是爱新觉罗.绵宁(旻宁)。
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史料上怎么写的都有。
可是如妃的儿子生病的时候,如妃说自己的儿子叫绵瑜,大家都知道古代起名字同辈才能同字,试问这道光的儿子,怎么能和老子是一辈儿呢??
道光的儿子应该是咸丰皇帝一辈的,奕字辈,(比较出名的就是和慈禧一同理政的奕)。
那么这个深居简出,从未露面的皇帝,到底是谁??
LZ傻傻分不清。
还请高人指点。
二、封号问题如妃和金枝1里的如妃不是一个朝代的,自然不是一个人。
可能是因为TVB内部的关系,佘诗曼转战内地,离开了TVB。
黎姿也嫁人息影了。
所以作为唯一可以衔接关系的人物邓萃雯,在这里还叫如妃。
毕竟两个如妃不是一个朝代,而清朝用来封妃的也就那么几个字,重名就重名吧,不过LZ想说,在清朝的礼制上,“如”也算不上什么好的封号,多半是妃子本来的闺名带这个字。
因为在清朝,从服制上就能看出,清朝注重的是雍容华贵,所以封号多半会用很宏大的字,而且多少有些绕口,比如康熙的温僖贵妃。
温:温婉柔顺,僖:喜乐祥和。
如妃的如,如果是封号,只能解释成如意。
未免太小气了一些。
逻辑问题来了,清朝妃嫔的封号上,只有皇帝最中意的女人才有封号,封号对于妃子来说是极大的荣耀,换言之,一个有封号的贵人,实际上要比没封号的嫔更牛X。
而且根据清朝的后宫礼制,一个皇帝是不会给两个女人同样的封号的。
这个就像你给自己家孩子起名字一样,你会给两个孩子取同样的名字么?
肯定不会啊。
所以,金枝1里的董佳氏封号为淳,那么这位钮祜禄氏的淳主子又是哪里来的呢??
LZ表示,傻傻分不清。
三、剧情设计人物关系混乱,宫斗剧不是应该妃嫔斗么,LZ觉得金枝2最大的败笔就是主子都很淡定,奴才们斗的你死我活。
那个叫木都儿的,在清朝做奴婢的,都是下三旗的出身,而如妃是钮祜禄氏,那是上三旗的人家,怎么一个奴才能牛逼哄哄的到如此程度,就算是皇后的红人,也不能对妃嫔如此啊,到底人家是主子,自己是奴婢。
总体觉得,最大的失败就是奴才对主子的态度有问题。
总体觉得金枝2很差,之前因为金枝1对该剧期待很高,结果实在是烂片一部。
真的没什么价值。
儿童节一起床就是把《金枝欲孽贰》的最后两集看掉,可见我的心性从来距离儿童就是有着距离的。
说来贰看到20多集的时候,远没有之前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就是从陈豪和蔡少芬的感情被挑破然后互相传情之后我对这种你来我往的郎情妾意总是难以产生好感,即便里面套着邓萃雯设的局却始终透着一股子低俗言情剧的味道,包括最后陈豪的违心决裂,蔡少芬的反间报复都让我觉得这戏从云端顿时掉到尘世,唯独邓萃雯意乱情迷的几个和蔡少芬角色带入的镜头拍得还算有点堕入警幻太虚的味道。
最后一集其实本来也索然无味,直到邓萃雯睡梦惊醒壹里面如妃上身然后林保怡的声音想起,伴随着《儿女》的背景音乐壹里面的情节一幕幕我才振奋下觉得这个是绝章。
然后镜头再换又到贰里如妃我顿时觉得这段是我这两个星期看到的精华,和着主题曲的最后一句“一场大梦”,原来贰的所有故事都可以是壹里面曾经跋扈的如妃在放开孔武的手若干年之后无意中做的一个关于前尘往事成云烟的梦,壹里面所有的故事也可以是贰里面本性温和的如妃在失去湘菱梦碎流斐刹那之后混沌中做的一个关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梦。
当然,这是我的解读,未必真是周旭明写这本子的原意。
但是我始终相信,一场大梦这个关键字应该是不会错的。
这就好比红楼梦一样,这红墙里面本就不该有什么多余的念想,想了,多半都是一场大梦。
所以,总体我还是喜欢贰多过壹,其实应该这样说,壹是一部宫斗剧,贰只是一部爱情剧,喜欢壹的人多是因为如今世间喜欢赢的人多,没事捧着个诗集感怀毕竟是不接地气毫无用处之时,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老话。
狂踩贰的人多是因为如今世间懂得情的人少,有情饮水饱这事在如今已经有点不切实际理想主义了。
只有我这样韶华已过光阴虚度的人,依然没事要么沉溺下做做梦,要么跳脱下嘲嘲人,说到底就是,不是爱多述,似被前缘误。
村落村开自有时,全赖情绪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游遍世间处,莫问村归处。
此剧应又名《一个熊孩子妹妹搅起的腥风血雨》或者《断臂山下,百合花开》再又是《编剧只是脑洞大开最后自圆其说不能呵呵后》才对吧!
乃知道我作为一个太喜欢金枝欲孽1看最终集时候哭惨以至于后来都觉得别的宫斗剧战五渣甚至没从头到尾看过甄嬛传的人,是抱着多大的期待来看第二部的吗,这样辜负一个死忠真的好残忍啊编剧大人!
虽然开始看了一两集就觉得不明所以但还是抱着“说不定前面都是铺垫制作组最后会放大招”的想法坚持到了第十五集左右,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是作为一个常年习惯性抖M属性的人,是的,我还是没有弃剧。
主要是想看看后面是否有神展开以及编剧挖了那么多坑会不会填满。
以下皆为吐槽请不要和我说“认真你就输了”之类的话不然我会很森气。
所以,高硫肥是怎么做到万人迷的啊!!!!!
这张脸,这个嘴,这个唱戏的造型,这个眼影和兰花指,万千宫女皆为其倾倒啊。
教练我审美不合格想回去重修TUT此剧看似走BG线是高硫肥+香菱嬷嬷(以下简称momo)但BG剧情实在太弱弱得我懒得说,最后几集正要迎来顶峰的剧情又突然急转直下可见编剧那几集实属开始乱来。
如妃是怎么喜欢高硫肥的?
脑补+自我角色代入?
所以陈豪的前世那个侍卫呢她到底什么态度,拜托那脑补程度已经是精神不正常了吧?
说到底一切一切的争端主要是高硫肥和宛秀的错,不服来辩!
高硫肥自视甚高不顾戏班其他人感受兀自得罪权贵害得章爷与云褶子矛盾激化且后期不得不入南府为所有悲剧埋下伏笔。
如妃完全是为了宛秀这个妹妹算计momo,导致后期momo黑化两人各自算计,虽然两人什么都没算计出来。
编剧事先说此剧不能作为宫斗剧看而是讲述了红墙内的女人情感之类,可是情感也没有讲成功而且从头到尾都在吃老本好吗?
雷点1每当夜深人静需要拖剧情的时候紫禁城就会全城广播FM98.7月老之音,勾起宫女妃子一番相思。
所以看到最后也不知开始那几集的笛声谁吹的,而且第一部的皇帝是什么意思。
私以为完全是编剧中途变卦,不然岂会一点都不搭噶。
雷点2皇上第二部换口味,不爱妃子爱褶子。
这个真的是我会看剧时喊“卧槽!
”的点好吗,请看一下云褶子的脸好吗皇上,口味这么重真的好吗,这只是普通古装戏又不是偶像剧不要tie搞基之类的话题可以吗,热河有那么好吗还是懒得请演员了?
你儿子和雍贵太妃死了都不回来吗?
(我理解剧情和皇上根本没有关系,但总觉得需要一个更好的解释)雷点3角色转变太突兀,不知为何momo最后几集黑化得可怕,前期刻画太过纯良后期突然要下毒杀情郎这种转变太大了吧。
尔荷被云褶子QJ后竟懂得了情爱还死心塌地的,云褶子害死自己孩子逼疯自己老婆强上宫女最后也洗得干干净净结局超圆满。
马胖子前面坏得这么明显凭着对宫女的爱竟也洗白(而且我实在不懂他执念为毛这么深,对食说到底只是个形式而已),还有宛秀。
虽然演员演技很厉害,但前后转变之大堪称精分。
明明一直心里有怨念所以变着法儿激怒姐姐很小孩子气,后来被如妃嘴炮说服两人冰释前嫌又为了一个长得像人猿的戏子无限黑化中途移情别恋一个十个镜头八个都在挨打的多边形脸辛者库人,但是奇迹般地在最后一集看透世事变身为纯良妹妹。
所以最后一集干脆叫《随着天理教的入侵所有人的灵魂都得到了净化》好了。
全剧最苦逼非杨太医莫属,作为全剧最帅的男人,被如妃和momo玩弄于股掌之中。
威胁的理由就是会散布他爹当年黑历史。
真是毫无谋略。
编剧不能多想点理由吗。
(请别和我说You can you up这样的话)还有最后一集!!!
不吐不快!
突然天理教入侵momo被箭射中(是的,就和第一部的安茜结局一样不如说各种意义上根本就是角色复制,一样从卿本纯良经过突如其来的丧亲打击黑化,一样恋上陈豪演的角色,一样要出宫时候被箭射中),然后真的一切都是一场大梦啊!!!!
镜头转换,如妃冬装霸气出场,服装场景瞬间回到了金枝欲孽第一部的水平,之前剧集十分满分打五分的话接下来的戏就有八分,实在太怀念,也间接提醒了我差距有多么残酷。
之后开始回忆第一部(不排除凑时间可能)各种情感纠葛,如妃发表感言,这时候整部剧结束就好了嘛。
虽说是平行空间发生的事但第二部基本上剧情推进借了第一部的光(茶馆流言),第二部的如妃正派得不像话想用计又畏畏缩缩又手段温柔,这样看起来的话第二部的如妃(白)+宛秀(黑)更像是第一部的如妃性格。
即使不想将两部剧进行比较(根本没什么好比的),但是不得不说第二部水平从剧情服装演员选择上差了很多。
虽有些小失望但也不至于绝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OP和ED炒鸡棒!!!
音乐也都很好听!!!
(没有BGM会再渣一个等级)围脖找到的下载请各位共赏:OP:http://vdisk.weibo.com/s/CNmsA/1369396466ED:http://vdisk.weibo.com/s/CNnRe/1369396457看完金枝欲孽第二部于是我毫无犹豫地去温习第一部了。
以上。
这是看我第四集后,写的一点东西,看到很多人只因为演员阵容或是短短一两集就对这部剧妄下断语,让我这个771脑残粉有些感怀。
自己不是什麽金句满篇的大神,只是想为这部剧说两句真心话。
——————————————————————————————我记得看第一集时,影响最深的画面是开场大清朝最后一个帝王,溥仪穿着一身西装在带着假辫子的老臣面前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谣言,溥仪说,大清朝就是信了太多谣言,信了太多人的空口无凭才落得如此下场信了天朝会万年,信了八旗子弟敌得过火枪洋炮,到了还信洋人会帮天子收复大清江山最后的最后,溥仪举起火枪将旗人供为神鸟的乌鸦无情打落似曾相识是不是?
上一部中,安茜手下的一个小宫女因为伤了乌鸦而致死,让安茜深知红墙里下人的命如草芥一般任人践踏而现在?
没了天子,没了所谓的后宫,我们的命是不是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周旭明和戚其义在开播之前,就说这个第二部是写给第一部的一封情书,是写给所有爱金枝的人一封情书所以,开篇,便告诉所有人,第一部的故事不过是淳太妃因为嫉妒二字而编出来的故事没有玉莹 没有安茜 没有尔淳 没有孔武 没有孙白杨只有一个钮钴禄 如玥是唯一承接上下文的人物 却性格完全颠覆才明白,这次从来不是什麽要蒙受恩宠的宫斗,从来都是各色人物爲了自己的心思而散布的一个又一个谣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给对手设下的一个又一个圈套说实话,我并不习惯于如妃今次的温文尔雅,任由他人在身边兴风作浪然则,这不是最高超的手段?
后宫之内,人人都怕行差踏错,但我若从来不作为,你又能奈我何?
以退为进,也许从现在看是万全之策那当后宫里的寂寞芳心,遇上杨梓轩,遇上高流斐,遇上云秋玹,遇上佟吉海之后呢?
红墙禁锢的住身体,却始终禁锢不住心我等着看这各色人物纠缠其中,看着彼此同样因为一个情字可以变成如何宫内的女人如今还未遇上宫外的他们那宫外章和班的一众小生 花旦们呢?
个个身不由己,个个言不由衷,个个看似自由,实则被各种是非纠缠不休高流斐名震江南的第一小生,看似不可一世,实则内心为自己伶人低贱的身份而自卑不已吸食芙蓉膏 终日流连赌坊 荒废自己的技艺他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伶人,不过是个被人叫做下三流的戏子罢了在乞丐面前唱长生殿,他扮的是唐明皇,可实际上呢,不过是舞台上的跳梁小丑与郭涴清在台上对唱,是我第一次动容的地方爱而不得,两人都是多少无奈,为了对方好,只能含着泪共唱完这一折郎情妾意的戏码,就此陌路云秋玹花旦,却处处受高流斐牵制为什么?
因为彼时看戏,重生不重旦又因为班主是自己的岳丈而不得已替高流斐参加那些饭局任由他人对自己毛手毛脚,任由他人对自己言语轻薄多少身不由己,只因为自己娶了班主的女儿,只因为自己唱的是旦角那便认了,因为无法再改变什麽了。
但徒弟南梦不一样,云秋玹不希望自己身上的悲剧在重复上演他尽力保护着他,哪怕关系着章和班的前途命运,也不希望这个单纯的徒弟被人糟蹋那宫内的男人们呢?
杨梓轩好熟悉的感觉,像极了另一个孙白杨同样因为发现了一些事,而要出卖自己,为如妃所用只是,孙白杨帮了,自己却堕入情网,爱上不该爱的女人,用错了心,要割指以求解脱杨梓轩,选择不帮,却奈何无依无靠,也要割指才能离开紫禁城同样的受人牵制,却又如此不同,一个因为他人,一个因为自己这次的金枝欲孽是不是过于自私?
好像所有的事都在为着自己打转转当然,我不信,杨梓轩会这样就置身事外淳太妃误以为杨梓轩是因为自己而被如妃赶走,那又怎会无动于衷尔荷需要杨梓轩帮如妃,帮五阿哥隐瞒病情,又怎会轻易放他走他怎能如此轻松的就能离开,孙白杨有父亲孙清华帮,可杨梓轩呢?
还不是棋子一个还有一个,马新满这个刚出现了一集的内务府太监,让我不寒而栗他跟高流斐何其相像同样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深深自卑,却生来骨子里有一股傲气所以当他看到高流斐被迫在乞丐面前唱戏也面不改色时,他欣赏但当他听到高流斐对他太监身份的种种不屑时,他脸上的那刻阴郁,在说他有多恨当他对木都儿穷追不舍,却被骂的狗血淋头时,那一刻的挫败,在说他有多自卑当他听到薛东盛对木都儿言语不敬时,他不顾合作关系破裂的风险,而出言顶撞的时候,在说他有多爱,而内心有多脆弱上一部的陈爽是一个一根经的直肠子,到了这一部的马新满却变成了阳奉阴违,口蜜腹剑,难以捉摸的小人不变的是,他们对喜欢的执着。
陈爽对宝禅,马新满对木都儿因为有情,又好像一切的罪过都可以抵消 就如当年的如妃对孔武,孔武对安茜,常永禄对安茜,尔淳对孙白杨,孙白杨对玉莹,福雅对孙白杨一样好长的一串名字,好复杂的关系但是恩怨纠葛就是因为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他爱她以前是为了争宠这次是因为谣言一句话的杀伤力可以有多大可以将纯良的如妃,说成蛇蝎心肠可以让木都儿对湘菱的误会难以消除可以让佟吉海父子被赶出钦天监能颠倒是非黑白,能杀人于无形这样的事,又岂止出现在两百年以前的紫禁城
如果第一部是经典,那么第二部总会不自觉的拿来与一一比高下。
在四面红墙中的人,要比的也只是一颗颗凄凉的心。
用戏剧来埋伏笔,引故事,对于开头来说有些冗长,但是看到最后才知戏剧之精髓就是人物矛盾的不断凹现。
如妃和湘菱、如妃和高流斐、湘菱和高流斐之间的角逐,当故事引人入胜,无疑让三个人泥足深陷。
如妃和淳太妃之间的姐妹较劲似乎不敢弱势的想为剧情添色彩,但是却只是引子。
戚其义的戏总是会在最后让所有角色突出!
这是我最欣赏的。
也许最后的结局可以有两个。
一个是如妃只是在听戏的时候做了个繁华的梦,醒来想起第一部的种种而感叹五年岁月她选择留守宫中也只是一瞬。
然后回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却永远萦绕在耳边挥不去。
另一个只是醒来一切已成定居,死的死,留的留,看过势态境迁后的从容。
我比较喜欢第一个结局。
好似一切浮生若梦,醒来徒增感叹和伤怀,那些人那些事我都记得,只是结局就剩一个孤独的自己!
看了金枝2的制作特辑,771和如妃都说白了,和第一部很不同第一部是宫斗片,第2部讲是隐忍的情愫和流言蜚语,感觉是不会和第一部那样高潮迭起,是另一种的演绎方式,好像《天与地》和《心战》,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看了5集,其实主题很明显,就是片尾曲的名字——紫禁飘谣。
其实觉得隐喻就是现在充满各种绯闻负面新闻的娱乐圈。
明星们可能只是做了件好无聊的事,经过娱记狗仔队的夸张作大甚至写出个编年史了这些谣言绯闻,不也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吗禁宫里的如妃,对应现在的明星,各种下人对应线人爆料人,湘菱可能会从撰稿人变成如妃的危机处理的经理人之类,外面的说书人就是八卦娱乐报纸,听书的人对应喜欢八卦的我们主子们会因为谣言而会地位不保甚至生命危险,对应明星也会因八卦新闻身败名裂……所以,金枝2里,没激烈的宫斗也正常,有的是一些被小事化大大事化巨的流言蜚语,然后怎么去用中庸低调的手法处理掉这些纷扰……大概如此_(:з」∠)_
邓萃雯演技真真好!
不好看,说是第二部完全为了赚收视率
后宫是闲的有多蛋疼了可以让一群奶妈宫女小太监兴风作浪掌握局势,是当皇上是傻逼还是观众是傻逼啊?一星给戚其义一星给配乐。赏编剧一丈红吧~!!
这剧实在太可笑了,宫女公公讲话都大声过面前的主子,真是声色俱厉面目可憎。为什么故事中的第一部比所谓现实里的第二部好看好听?因为那是故事。
真的只值这个价
戏班走开走开
和一完全是两部剧了,唯一的联系是说书和谣言里的故事,结果这就是剧里的亮点所在了…可怜我的邓萃雯和蔡少芬这么好的阵容
所有的人都是吃饱了撑的。这部戏的皇帝连酱油都不打
苦了邓萃雯在撑整个戏 哎
771和周旭明求新求变的胆识令人折服!结局拍的太妙~只是线索凌乱,部分配角演技太糟糕~~画面和配乐都好喜欢
努力好久还是看不下去,弃了= =
较第一部逊色太多,演员换得太多太嫩撑不住场
我还以为才开始呢。然后就结局了。。。。。
你们不懂我的口,多时空多线程的故事我最爱
沒有阿佘我就不開心了。。。。一集 棄
两星:一给主题曲;一给大结局回顾。妈的巨无聊,陈Mo和Ada还是没在一起!差评!
不好看,跟第一部差很多
看完第1集后可以直跳30大结局,节约时间,业界良心。
傲娇脑补帝淳太妃&黑化不完全如妃凉凉&智商捉急湘菱嬷嬷&人渣云秋菊&挑事痴情公公马新满&从没照过镜子的高流斐 这是一部第一集后黄桑和皇后凉凉就没上过线,妃子太妃嬷嬷相爱相杀的后宫剧
宫闱之中,从何谈一个“情”字?ps不过剧情弱,经不起推敲,编剧明明把重点放在情上却忽略了逻辑性,有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