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秋之白华

秋之白华,The Seal of Love

主演:窦骁,董洁,郭家铭,陆怡璇,伊春德,章劼,王同然,邓飞,鲁思远,姚克勤,飞飞,丁宇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俄语年份:2011

《秋之白华》剧照

秋之白华 剧照 NO.1秋之白华 剧照 NO.2秋之白华 剧照 NO.3秋之白华 剧照 NO.4秋之白华 剧照 NO.5秋之白华 剧照 NO.6秋之白华 剧照 NO.13秋之白华 剧照 NO.14秋之白华 剧照 NO.15秋之白华 剧照 NO.16秋之白华 剧照 NO.17秋之白华 剧照 NO.18秋之白华 剧照 NO.19秋之白华 剧照 NO.20

《秋之白华》剧情介绍

秋之白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井之头恩赐公园好久没做庄户人是天功夫熊猫3佩特拉血色侦程:1980笙声生死绝恋道别派对半妖倾城2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偷窥者我不害怕幸福一家人阿爸的愿望拯救之德州风云美好的一天警察游戏暗之末裔女子警察的逆袭爱似百汇法拉兹家族保龄争雄又见一帘幽梦搜寻死党第一季ALDNOAH.ZERO第二季失落的未来热重启铁猴子传奇之娇龙媚影刀剑神域外传暴风之铳

《秋之白华》长篇影评

 1 ) 秋之白华

可能偏爱民国戏吧,所以开头很无聊也忍了。

不过下图这个景我觉得拍得很美啊。

这部影片前半部分看着真的很无聊,直到男女主结婚后,稍微剧情节奏快一点。

不过前半部分最大的看点应该是之华向瞿先生表白的那段了吧,文化人说话真是有意思。

"他知道我爱他吗""知道""他喜欢我吗""他不敢" 一句“他不敢”表达了很多,但我最喜欢是之华头发被风吹乱,她去捋头发时瞿先生说的那句话:乱不一定不美丽。

是啊,那个时代,乱啊,但是却出了瞿先生等许多为国为民的文人。

应该他去苏俄前夕回忆起英勇就义的朋友那段就是高潮了吧,这一段说实话背景音乐很棒,把情绪渲染出来了,我鼻子有点酸酸的。

整部片子可以说拍得很唯美,画面真的很赞了,最后瞿先生英勇就义时拍得也是很唯美的,抽着烟从牢房走出穿过人群,是那么的从容。

但是窦骁的瞿秋白我看着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我认为他在台词方面拖了很大的后腿(不是说他的口音),有些部分我是静音看的,演技有点尴尬,还是帅的。

第二是董洁的杨之华略显老气,而窦骁的瞿秋白看起来又太过年轻,很违和,这让我很难入戏,尤其是前半部分,我真的看得好生膈应。

总之,这是一部以拍摄手法和画面取胜的电影。

 2 ) 眼底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看到最后真的很留恋,窦骁演的瞿秋白真是太符合我心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了,温润如玉斯文儒雅,身体柔弱意志坚定,无法忘记结尾潇洒赴死的样子!

那个时代造就了多少英雄,纵然生命短暂,可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感谢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和平美丽世界!

之华真的很幸运,在那个年代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初见时候相视一笑那一幕真是,甜到忧伤,怀疑他们一见钟情,后面勇敢示爱真是佩服,换成我这样的一定觉得自己配不上默默暗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且他们的恋爱那么顺利,家人和丈夫也都那么通情达理,哭了!

“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他知道我爱他吗” “知道” “他喜欢我吗” “他不敢” “乱不一定不好看”这段对话,哭了!

里面出现了很多崇拜的人,都是课本里才有机会了解的人物,倘若那个时代,能成为他们的学生,受到那样的熏陶,谁还在意生命的长短,可惜,倘若真生在那个年代,对照我现在的情况,最多最多也就是最边上的不起眼的学生,哭了!

特别喜欢看那个年代的书籍,看的多了,就总是幻想自己在里面会是个怎样的角色,希望自己也能做一次英雄或者英雄身边的人也好,可是看的多了,那个年代的女知识分子几乎没有家庭贫穷的,最起码上的起大学,倒退到那个年代,我肯定是连学都上不起的喜儿,哭了!

伤痛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一批英雄先烈,是他们,才有现在和平安稳,感谢革命先烈,哪怕马上就要被处决了,还能说出: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突然想到了周恩来总理!

看完电影想了解更多,要看的书又要增加了!

(ps:声音又温柔又苏,声控的我真是,绝望!

) (再ps:董洁的法令纹有点显老啊,瞿秋白年轻英俊配董洁饰演的金粉世家里面的冷清秋的颜才合适!

 3 ) 乱,不一定不好看

“乱,不一定不好看”很多人说里面的故事太假,瞿秋白居然会说豆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太假了。

其实是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历史。

历史的本质其实是很个性化的。

建议大家简单读读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再做评论。

哪怕只是为了这么一个悲剧性的文人

 4 ) 这是我看过最唯美的革命爱情片

看完电影《秋之白华》,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令我唏嘘不已。

01大家闺秀杨之华为追求理想,独自离家来到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遇上了系主任瞿秋白。

讲台上的瞿秋白,气质儒雅,才华横溢,谈吐斯文,魅力四射。

又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声望卓著,深深吸引了杨之华。

二人原本都已有家室,瞿秋白有体弱多病的妻子王剑虹,而杨之华的丈夫沈剑龙和女儿独伊留在家乡。

沈剑龙也曾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彼此早已疏远,犹如水和油无法融合。

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也通过向警予入党,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与学识。

幼小的女儿已挽不回她和丈夫的感情,放暑假也不回家去看望女儿,在大众眼里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在父亲来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

然而,和瞿秋白在一起仍是不容易的事。

不久就有了外白渡桥上她向瞿秋白表白这段。

这是整部作品的亮点,落日笼罩下的桥上,两人以第三人称谈起这段感情:之华:我离剑龙(丈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秋白: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华:他知道我爱他吗?

秋白:知道。

之华:那他喜欢我吗?

秋白:他不敢。

文化人说话真是有意思。

朦朦胧胧,却如此摄人心魄。

凉风吹乱了之华的头发,她去捋头发时,瞿秋白说:乱不一定不好看。

是啊,那个时代兵荒马乱,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但是却出了许多为国为民的文人,他们在乱世中璀璨而夺目。

自始至终,两人没有黏黏糊糊地说过“我爱你”。

这是多么隐忍而克制的爱啊,却分外动人。

02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

于是有了那场教科书式的文化人分手。

大型摊牌现场,两个男人挥毫泼墨,一起作诗表情志。

两人都是有涵养的人,不仅文化水平高,思想境界也很高。

沈剑龙佩服瞿秋白的博学和纯净,不但坦诚相待,平和放手,还和瞿秋白成了朋友。

要说这位前夫哥,也是个大气之人,一个男人需要怎样的宽容,可以让妻子留下孩子到上海求学,甚至可以咽下夺妻之辱并“借花献佛”。

那家境那文化那气度,放在现代也是好男人。

所以电影中杨之华对他说:上天真是厚爱我。

瞿秋白与杨之华的婚礼上,前夫哥还送来贺礼,妥妥一份成全的爱。

能和情敌成为朋友,除了前夫哥的宽容,可见瞿秋白人格魅力。

03新婚不久,革命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

瞿秋白被通缉要离开上海,连夜刻了一枚图章送给妻子。

秋白之华,秋之白华。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印于掌心的红印,刻下的是灵魂交融的誓言,从此成为他们一生爱的见证。

这就是电影名字由来。

好浪漫的一对革命伴侣啊,关键名字还这么般配。

瞿秋白和鲁迅告别,鲁迅留宿,把床让给他睡,自己和妻子睡地板。

特别爱骂人的大文豪鲁迅如此敬重他,视其为一生知己,可见秋白才华横溢。

瞿秋白不但有魅力,也是绝世好男人。

电影中只见杨之华偶尔生气,瞿秋白总是温和,好像从不生气,脾气真好。

04瞿秋白在福建被捕后,在狱中写下《多余的话》,对自己短暂的一生做了自我检视。

也直陈对文学和妻子的热爱,还推荐了托尔斯泰、曹雪芹等人的书。

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的形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结尾还写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临刑前,他穿上了之华亲手缝制的衣服,短裤长袜,高歌国际歌,走上山花烂漫的山头。

然后优雅地说:此地甚好!

他挺直腰杆,席地而坐,面带从容的微笑离世。

真是世间少有的千古风流人物。

05多年以后,就是凭着衣服上的铜纽扣,杨之华找到了瞿秋白的遗体。

杨之华在尘土中扒出那枚铜扣,颤抖的双手抚摸着那枚承载了许多思念的信物。

虽然,没能相守到老,然而,这十年的相伴却依然令人动容。

比起一辈子的“在一起”,更珍贵的是“曾携手”。

窦骁和董洁演唱的片尾曲就叫《携手》。

那年那月,秋白之华曾携手,谱写出“秋之白华”的动人旋律。

这就已足够。

06最后,说说电影的拍摄风格。

电影的对白,故意去掉了普通话的翘舌音和儿化音,有意模仿江南人说话的样子。

乍听之下,有些不适。

片刻之后,明白了导演的苦心。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杨之华是浙江萧山人,当时的他们就是这么说话的。

电影的还原度很高,以爱情的角度切入来展现历史,概述了瞿秋白的一生,又让人感觉不到琐碎。

唯美派导演霍建起特别喜欢用长镜头,动静间有留白,总能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

同样,这部电影光影处理得相当好,画面非常美,充满怀旧感,犹如一场视觉盛宴,令人赏心悦目。

单以爱情片的标准来考量,本片无疑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END·作者:壹默了然,文字里诗意,烟火中成长。

写走心的文字,陪你一起成长。

微信公众号:都市旅人(dslvren),思考改变人生。

 5 ) 与真实历史比较(这部电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比建党伟业要好)

1、该片以爱情和革命为主题,大胆披露了瞿秋白和杨之华都不是初婚的史实,剧中明确交代了瞿秋白有第一任妻子王剑虹,杨之华有第一任丈夫沈剑龙。

做到了忠于历史。

  2、瞿秋白在长汀就义的场景以唯美手法表达,也开创了国产电影的先河。

影片最后瞿秋白在山坡上穿着苏式马裤白衬衣健步如飞,吟唱俄语版的国际歌,四周是大批荷枪实弹的国军,他选择了在花丛中安坐就义,还取下了眼镜,国军军官特意交代:不要打他的脸。

  3、剧中瞿秋白和杨之华的普通话都有明显的南方口音,和标准普通话相去甚远,导演似乎在追求历史感。

  4、瞿秋白死后,杨之华多次受到严格甚至残酷的党内审查,剧中没有做任何交代。

  5、该剧的片尾曲是原创的新歌,曲调风格优美感伤,为男女声二重唱,其中男声是窦骁唱的。

 6 ) 电影《秋之白华》中的常州特色美食

今天我要讲的是电影中的常州特色美食。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常州的市中心,这里汇聚了众多特色小吃店,老润兴,银丝面馆,兴隆园,麻糕店,糕团店,府前楼,朱柏记。

常州人似乎特别喜欢糕点和馒头之类的面食,而且不会把馒头和包子分的很清楚,统统称之为馒头。

后来,去外地才发现包子是带馅的,馒头是不带馅的。

电影中杨之华在和面。

其实做刀切馒头很简单,只要把面粉和酵母加温水揉成团,不粘手就可以了。

然后用刀均匀分成小块,发酵40分钟,就可以上蒸锅了。

杨之华给瞿秋白送的小笼包。

其实是常州特色点心,皮里有汤汁。

刚出笼的小笼包很烫,应该先咬一小口皮子,把汤汁吸吮完后再蘸着醋吃。

以前,老常州人去到店里,常常会说:“老板,来一客小笼馒头。

”还有一种是加蟹小笼包,顶部可以看到蟹黄,价格稍微贵一些。

一般只有螃蟹上市的季节才会有加蟹小笼包。

瞿秋白在电影中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

在常州叫豆渣饼豆腐汤,也是常州特色美食之一。

汤上会放一些小萝卜干和葱花,味道确实非常的香。

如果需要的话,自己还可以加一些辣椒酱。

电影中的看起来像是豆腐干。

瞿秋白餐桌上的香菇炒青菜。

清淡爽口,如果用猪油炒的话,还能吃出肉的香味,非常下饭。

其他的常州特色美食还有响油膳糊,蟹粉鱼肚,炒虾仁,蟹粉狮子头,菊花脆膳,松鼠桂鱼,扣肉,椒盐子排,山芋梗榨菜丝,小笼包,网油卷,大烧百页,红汤百页。

我觉得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吃过多少山珍海味,都不会忘记常州家乡的味道。

 7 ) 【秋白之华】

有幸得密友相助,成我心愿,今日午后于海淀剧院观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暨《秋之白华》献映首场。

去时尚早,场内除会务人员之外别无其他,布景简朴,光影柔和。

因占据二层最佳位置,见领导及主创人员座签赫然。

未时四刻,嘉宾入场。

窦、董二人皆着黑,坐立举止有节。

开幕式无非各种致辞讲话,稍显冗长,至演员等上台,略起高潮。

窦俊朗干净,谦恭礼让,董身材甚佳,落落大方。

本片英文名为The Seal of Love。

正片开始便可见霍导之文艺范。

认真镜头,淡化结构,非瞿秋白深粉难免哂笑个别细节。

有人言窦太过年轻,殊不知瞿牺牲时方36;有人笑沈瞿斗诗带腐,却未解其中知己气度;片中两次引用瞿对豆腐之称赞,无不全场哄堂,却未知乃人终之言,留恋意深……私以为亮点有三:一乃杨瞿大桥诉衷,皆以第三人称代之;二乃杨手心之印章,画龙点睛;三乃瞿就义时,绿林山野,逆光而立。

当今舆论之制,题材受缚之多,可以估见。

历史之本原,恕难细数。

本片可将私情寄托于旋律之中,于叙述中塑人物,于异己中写人性,于格调中显情怀,于精致中见诚心,实属不易。

幼时读瞿遗作《多余的话》,费解甚多,一度怀疑之。

至成年重读,乃知悲歌痛切。

澄明与忧心,瞿一生概括也。

激情之宁静,奉献之彻底,自我弃绝之残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瞿之性格,不善争斗,故难处上位,游于边缘;瞿之文风,去物离人,含虚思辨;瞿之信仰,从未动摇,因其探求纯粹,而非狂热。

正如片中瞿言其革命之目的:想给自己一个在这个不堪的世界生存的意义……吾辈对于先辈之革命,总以群体概念先入为主,个体生疏阻塞领悟之通衢。

窃以为惟有立足人性故土,抽离主义之狂妄,方能领悟先辈以吾辈美好为最高价值之通感,方能看淡具体时间之恶意,抛弃无谓之欲念,承统守义,开创未见之域。

 8 ) 《 秋之白华》观后感

《秋之白华》顾名思义,写的就是瞿秋白和杨志华的故事,其中,以他们的爱情为引子,侧面点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和属于那个时代的革命领导者的故事。

瞿秋白是个文弱的书生,说来文弱,内心却是十分强大的,从影片的后段,他宁愿牺牲自己,让自己受苦,顶住政治上的利诱,坚决不出卖组织,即使到最后也只是被乱枪打死,他也是很平静很淡然,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敢问有几个人能在生死关头提到中国的豆腐是最好吃的?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不免心生笑意,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坦然,死的这么有尊严,叼着根烟,找个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安分的接受死亡。

即使满身都是抢孔子,他也是不准许自己的脸落下一点疤痕,他想要绅士的死去,想要有尊严的死去。

从此也可以看出他很在乎自己的尊严,却也淡泊名利。

这是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身上很显著的特征。

杨之华,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强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干部之一。

很多人都会惋惜历史没有给她一个很好的结局,到了最后,还是没能和自己深爱的丈夫携手余生,甚至连丈夫最后一面都未曾见过,找到丈夫,也仅是靠一颗纽扣去辨识。

一切看起来很可惜,却也是完美中的不完美。

她的家世显赫,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公主,因为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父亲乃至后来的前夫沈建龙,对她也是那么的好,让她放手做一切她喜欢的事情,追求她想要的幸福,即使是刚生下女儿不久就跑到上海读书这么一个看起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很荒唐的事情,她也被允许去做了。

或许她的性格中,就是有这么个不安分的因子的存在。

从她和她的好朋友最后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即使是普通的小姐,也是会被父母逼嫁的,也不会是如杨之华那般自由自在的。

杨之华和沈建龙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的自由恋爱,只是可惜,这一段情终也没能携手到老 。

我觉得他们迟早会分开,只不过是杨之华为自己的移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说这句话,听起来不免有点苛责的意思,但是,沈建龙和杨之华的性格,都是属于过硬,如果没有一个平衡点的话,那便是不会有多大相容的。

如果杨之华如果没有到上海读书,或许还能维持他们之间的这个平衡点杨之华和沈建龙的失败,更能让人肯定了她与瞿秋白的真爱。

他们有共同的追求,有共同的目标,这是撮合他们在一起的原因,也是撮合中国早期千千万万对革命同志走在一起的原因。

不可否认,他俩都是十分有才华的人,当初也就是欣赏对方的才华而契合在一起。

即使后来,他们的爱情经历艰辛万苦,但也无法将他们的心分开。

就如向警予夫妇,不离不弃的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直到最后一秒。

可见,革命在当时的社会对学生和学者是多么高尚的事情。

这也从中点到了革命前辈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努力。

话说那个时代的人们,最淳朴,最善良,也最爱国。

我们在为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故事感动的同时,也被那个时代的人民所感动,被那种高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影片最后,瞿秋白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他的那些个已经牺牲的优秀战友,觉得自己没有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的遗憾。

我想,可能是因为他觉得革命就是需要流血为代价,又或许他会觉得因为他的牺牲可以唤醒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那么便也无悔。

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连敌军将领都钦佩尊敬的瞿秋白。

影片的画面感很好,场面很美,点缀了这个故事。

但主演,个人感觉还是有点欠缺,情感表达的欠缺。

不过这也无法淹没这个故事。

改变观众对故事的看法。

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的品读革命领导先锋和那个时代所熏陶出来的爱国者的精神,仿佛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教育。

我们先不吐槽它的政治性有多强,总之这个,却还真是我们现在缺失的,我们的意识中存在的不够强烈的一部分。

 9 ) 亂彈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常州人,“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是從小就環繞在耳邊的詞語,卻從來沒有對這些常州名人有所深入的瞭解,離家不遠的“瞿秋白故居”也只是很小的時候去過一次。

再次聽到“瞿秋白”這個名字卻是去香港上了大學后,“翻譯研究”的課堂上,教授提起他自己大學讀書時曾研究過瞿秋白的入黨日期,還對我們說,彼時的黨與如今的黨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他自己生在那個年代,肯定也會變成一個共|產|黨人。

而後我又在多本關於翻譯的書中瞭解到,瞿秋白除了“革命家”這個身份外,還有另一個也許更貼近他文人本質的身份——譯者。

他是第一個將國際歌翻譯到中國的人,以及向國人介紹了許多俄語文學。

我開始覺得慚愧,多少學者對瞿秋白有過深入透徹的研究,而我生在他的故鄉,卻從未認真地去瞭解他,這怎麼都說不過去。

於是假期回家后,去書店買了《多余的話》一書,又去新建的瞿秋白紀念館參觀了一下,時逢《秋之白華》上映,很高興又能有人來關注他了。

看過《多余的話》的人就會知,瞿秋白根本算不上一個熱血沸騰的革命者。

他出生于紳士階級,家庭世代讀書做官,母親因貧困自殺時家裡還用著一個僕婦,他們從沒親手洗過衣服、燒過一次飯,秋白骨子裡的紳士意識始終都沒能擺脫掉。

他孑然一身跑到北京,本想考進北大,研究中國文學,將來做個教員度這一世,誰沒想到付不起學費的他最後只能進入免費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學翻譯就是這麼無奈么= =!

)。

他注意力也一直都是放在文藝方面,看一些俄國文學名著,對政治上的各種主義都沒多大興趣。

後來就開始了一系列秋白所謂的“歷史的誤會”——糊裡糊塗地加入共|產|黨,糊裡糊塗地做了領導人,又糊裡糊塗地被批判,最後糊裡糊塗地被抓了。

誰能想得到,秋白生前最後一句遺言竟是:“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世界第一。

”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文弱的書生,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刻在了共|產|黨的紅色歷史上,讓一代一代人銘記。

說回《秋之白華》這部電影,原本我是不抱多大希望的,以為不過是又一部給黨的獻禮。

本來對竇驍沒多大感覺,但極其討厭他演的《山楂樹之戀》,所以剛開始我以為竇驍會毀了我心中的秋白。

常州的各個政府單位都組織人員前去觀看,於是我陰差陽錯地蹭到了票,去就在瞿秋白故居旁邊的亞細亞影院看了這部電影在常州的提前放映。

片頭開始就雷倒了大家,因為常州市委書記范燕青的大名赫然出現在“總顧問”三個字下面……再看,原來這片竟然還是“常州廣播電視臺”出品的……看來這次常州政府算是下了大功夫,弄這麼一部宣傳片來打城市名片……故事開場的幾段非常混亂,感覺像是匆匆介紹故事背景般,每一段都很短,場景切換頻繁,沒有深入發展的空間。

難能可貴的是,故事一直是以董潔飾演的楊之華的敘述角度展開,而全片的大半部份也均以之華的女性視角展開,直到故事後半段才以秋白的回憶為視角講述(不好意思我的女性主義意識又犯了大家見諒= =!

)。

可以看得出導演十分認真的態度,場景還原得不錯,演員帶著吳語口音,雖然剛開始聽的時候覺得有些不自然,但後來就漸入佳境,慢慢帶來親切熟悉的感覺。

霍建起的文藝范很明顯,唯美的鏡頭加上輕柔的臺詞,我甚至感覺不出這竟然會是一部紅色的革命愛情片,分明是一出江南小清新好吧!

竇驍出場后,我才發現原本就瘦瘦的他戴上眼鏡后還真是有點像秋白,面容秀氣又有些蒼白,不光形似,後來秋白的肺病越來越嚴重時,竇驍講臺詞那有氣無力的樣子還真有些神似。

好吧,我只能說,竇驍碰上秋白這個角色,就像黎明碰上了世鈞。

劍虹與秋白兩人寫詩一段也頗有意思,一句“借花獻佛”,劍虹將之華完好地交給了秋白,又在報紙上登:劍虹與之華離婚,之華與秋白結婚,而秋白又與劍虹結為好友。

(這個交接班做的可真好啊,如果現代人結婚離婚也這麼平和的話該多好。

)原本對秋白的感情生活不甚瞭解,原因很簡單,各種關於秋白的介紹中都對這一段感情一帶而過,突出的無非是而後的各種革命業績,以及最後多麼英勇的就義。

師生戀似乎在當時那個年代頗流行,秋白如此,魯迅也如此,女學生對男老師的感情里更多的是一種崇拜吧,你看秋白為之華做俄語翻譯時,之華的眼裡滿是仰慕之情(這也是本片唯一反映秋白作為翻譯的一段場景,還好導演沒有忽略他的譯者身份)。

就影片本身來說,並不能算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問題主要出在劇本方面,人物傳記最忌諱流水帳式的泛泛展開,而本片就是如此,全片無焦點無高潮,平淡無奇。

而結構方面也異常混亂,前面是從之華的視角展開敘述,中間突然放到秋白被抓進去了,而後又變成從秋白的回憶展開一段段敘述,讓人摸不清頭腦。

而霍建起的文藝范也許這次恰好幫了秋白一個大忙,影片的主題本應為“革命愛情”,而在這部片子中,“革命”的成份似乎一直都作為故事背景而隱而不見,對“愛情”的描述倒是十分細膩,而秋白本來就是這樣一個對“革命”並無大抱負、注意力一直都在文藝方面的中國典型文人,這樣的文藝范也許才是對秋白最真實的還原。

通觀全片,常州這次的確花了大功夫來打這張城市名片,片中有一處,秋白故意回眸一笑說自己是江蘇常州人,而後還提到了覓渡,在場的觀眾都會心一笑。

片中大量取景都是在常州及其周邊地區,秋白就義前抽著煙走過的一段,是在常州運河五號拍的(運河五號就是常州的798),然後就義那段就是在溧陽南山竹海拍攝的,美不勝收。

想來自己和秋白還是有點緣的,秋白由竇驍扮演,而瞿秋白原名瞿雙,這兩個字結合起來正好就是我的名字,我和他是同鄉,還算是半個同行。

越瞭解秋白,越發覺他對我來說特別親切。

因此這部電影對我的意義并不僅僅是電影本身,而是其背後代表的常州歷史文化。

 10 ) 秋之白华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For I am one sensible and unreserved man, And for she is one special and invaluable woman, More for you are one profound and trustworthy man, Here you have my blessing to take her love.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No word is expressive enough to describe my appreciation, Your kindness is giving complete love, For what your heart gives away, shall be treasured in mine.秋白之华,秋之白华Qiu's Hua, Hua's Qiu你中有我,我中有你You live through me and I live through you.

《秋之白华》短评

窦骁太嫩...董洁太老....

5分钟前
  • efuchan
  • 推荐

杨之华这类女人是我们文人的女神!然而我们这代人是无法理解上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感

8分钟前
  • 学西语的孔老客
  • 还行

董洁这样的姑娘真是纯得滴水,就是那种最简单的中分短发也被演绎得一低头一笑都是兰花的气息啊。

10分钟前
  • ljslajt
  • 还行

没必要把《多余的话》理解为革命偶像剧,现在不好拍就迟些拍。别辱没了革命先烈!

12分钟前
  • stone
  • 较差

印度阿三45°的仰望流露出的忧伤是我唯一记得的镜头。

15分钟前
  • Hey Lucia
  • 较差

窦骁压不住戏呀。看完,很好,离婚再嫁,革自己的命,不亏是时代女性。可惜现在再无这样近乎完美的女性。

17分钟前
  • 饼饼
  • 力荐

看了三分之一,实在无聊,还不如看老电影。

19分钟前
  • 较差

主创人员见面会,今天去参加了,上海大学伟长楼。董洁真的很漂亮。

23分钟前
  • 第27章
  • 还行

四星是因为毕竟第一次上了大银幕。我想秋白会再有人拍的。

28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推荐

情节有点紧凑了 不自然 窦骁表现的挺努力

32分钟前
  • 杨曦
  • 还行

读史,认识自己。他们倘若一直在莫斯科。。。

37分钟前
  • 阿岛
  • 推荐

这片子完全辜负了之前的期待值

41分钟前
  • 明明
  • 较差

那个时代比现在open啊,第三者插足都可以登报纸公然宣布了。

46分钟前
  • 球球
  • 较差

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足以

50分钟前
  • 释晓旭
  • 还行

没在影院看的。

51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推荐

主旋律电影就要这么可劲儿的煽情么?不靠剧情靠朗诵诗歌式的念台词、壮烈的音乐,多苍白无力啊

53分钟前
  • Alice
  • 较差

董洁好美,不喜欢做作的腔调,没有其他。

57分钟前
  • junior
  • 较差

乱未必不美,秋之白华、秋白之华那段承诺~

58分钟前
  • 小林林童鞋
  • 推荐

每句话都像课本上来的,反正我没看懂。

1小时前
  • 刘圈圈圈
  • 较差

电影本身也就三星,因为这段故事,多加一个星

1小时前
  • 猪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