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抛开自我空间

Wit,深知我心,心灵病房

主演:艾玛·汤普森,克里斯托弗·洛伊德,艾琳·阿特金斯,奥德拉·麦克唐纳,乔纳森·M·伍德沃德,哈罗德·品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抛开自我空间》剧照

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2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3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4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5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6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3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4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5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6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7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8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19抛开自我空间 剧照 NO.20

《抛开自我空间》剧情介绍

抛开自我空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薇薇安(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博士,让年轻的她没有想到的是,上帝竟然给对生活和学术充满了热情的自己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经过医生的确证,她患上了卵巢癌,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末期,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从悲伤、抗拒到最后的接受,薇薇安的内心犹如踏过了千山万水。尽管康复的希望渺茫,但她还是积极地接受了可能令她形销骨立的化疗治疗。在身体逐渐枯萎,头发接连落光的过程中,这位睿智的女性也不忘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捉摸和思考,她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了无限,最终调整好了心态,以平静之姿态,面对必然到来之死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非亲兄弟我们的花样青春奈绪子秘密森林你恋爱了吗?明月引军火大劫案黑暗处光荣之路甲骨文密码请说你想要什么中华英雄之风云再起誓盟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刺客复仇殊途同归第二季真实犯罪远方海神殿下超宠我小女上房揭瓦神女悠久之翼吓一秒恋人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一季米奇的飞天女巫故事奇巧计程车皇后的品格今夜、我用身体恋爱。第二季亚迪海物语

《抛开自我空间》长篇影评

 1 ) 去生活吧!图书馆里没有你想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昨天,跟随着电影《抛开自我空间》感受了死亡。

电影讲的是48岁的文学女教授薇薇安被医生发现卵巢癌末期,几乎无治愈的可能,而她在这最后的时光中是如何反思自己的人生的。

1在薇薇安刚开始进医院检查时,因为Doctor这个词的一语双关(既有医生的意思,又有博士的意思)而出现了一个小笑话。

医院人员:(Doctor?)(你的医生是?

)薇薇安:Yeah, I am a Doctor of literature. (是的,我是一名文学博士。

)薇薇安在放射性检查室一边被扫描,一边说:“我是一名文学教授,我研究的方向是……”既像是跟工作人员说,又像是喃喃自语。

因为工作人员根本没有任何回应。

薇薇安生命中最大的自我定位就是“文学教授”这个角色。

她既没有结婚,也没有生孩子,甚至连男友都不曾交过。

没有面临死亡威胁时,她沉浸在这种对文学的追求和对教学的严谨中自得其乐,而突然,她只能在医院,因为治疗头发全落光,不能去上课,只能在医院经历各种治疗和检查。

在死亡的威胁下,她最急迫地面临着自我危机:我是谁?

最开始,她毫不犹豫:即使我生病了,我还是文学教授。

慢慢的,她开始明白,在死亡面前,没人在乎你是谁。

对于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要了解的是你的病症,至于你的社会角色,那一点也不重要。

那么,除了文学教授,她还是谁呢?

薇薇安在医院的病床上,臆想着和学生们上课的情景。

她对文学更多地是从智力上的分析和研究,而不是从生活中体悟和感受。

薇薇安回忆起在大学学习时她的导师曾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的作业做了一次点评。

点评完之后,她的导师对她说:“不要去图书馆,那里没有你想要的。

去生活吧!

”然而,她走出办公室,看到草地上的欢乐的学生们,一时不知所措,最后还是选择了去图书馆。

2一如她当文学教授时,生病时的薇薇安依旧坚强,依旧不妥协。

她刻苦地和病魔斗争。

在微乎其微的生存希望下,她选择使用最大剂量的药,这史无前例。

尽管副作用很大,她依旧奇迹般地坚持着。

然而,当想到一些场景时,她流泪了。

她想到曾经有一个学生和她之前的对话,有点搞笑,也有点悲伤。

学生:教授,我能和您谈谈吗?

薇薇安(正忙着批改作业):说吧!

学生:我能延期交我的期末论文吗?

薇薇安:为什么?

别告诉我你的外祖母死了。

学生:您知道了?

薇薇安:我猜的。

别耍滑头,期末论文要如期交上。

薇薇安离开教室,留下学生,眼里泛着泪花。

薇薇安一边流泪,一边想:我对他做了什么呀?

生命中最重要的回忆,竟然是有关于爱。

她不懂爱,她研究的诗歌往往情感满溢,然而,她却止于图书馆,不愿走向生活。

她不愿意对学生通达人情,对学生毫不妥协。

讽刺的是,给她治疗的年轻医生,竟然是曾经上过她课的学生。

他年轻而有雄心,把癌症当成未知而神秘的东西来探索。

他把薇薇安当成重要的医疗研究对象,而不关心她的感受。

而薇薇安曾在课堂上无情地批评不听课的学生,也丝毫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

3黑皮肤的护士长不懂文学,然而,她是将薇薇安看作一个需要关爱的人的。

也只有她留意到,薇薇安住院期间,没有人来看她。

她说:“如果你需要有人说话的话,我随时都在的。

”关于心脏停止时要不要抢救,护士长不希望薇薇安继续受苦,告知真实的情况。

主治医生当然希望延续她的命,不管她被插上多少管子,因为她只是他们的研究对象。

薇薇安说:“我一直毫不妥协。

然而,如果心脏停止了,那就随它去吧!

”薇薇安妥协了!

如果死亡必须来临,那就接受吧!

与其插满管子,神智不清地活着,至少可以安静体面地离开。

4死亡必须来临,只是早晚的事情。

大多数人在面临死亡威胁之前,只会沉浸在自我追求和实现中。

而这种追求往往会被物化成一个理想、一个目标、一个雄心壮志。

当文学学生薇薇安稚嫩地感受到文学像谜一样的魅力,她投入这种理想化中,一步一步走到了令人尊敬的教授的位置。

然而,她的内在是刚硬的,她毫不妥协。

毫不妥协是什么意思?

看似是优点,其实也是缺点。

在事业上,无疑她是成功的;然而,在生活中,她不容变通,她不沾人情,她与爱隔绝。

电影中,薇薇安的导师则很好地融合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爱。

她热爱生活,对学生薇薇安告诫:“去生活吧!

图书馆里没有你想要的!

”这是多么发人深省的告诫呀!

文学仅止于文学的话,那文学便是死的。

只有文学来自于生活,文学才是活的。

电影的最后,薇薇安的导师去城里看外孙,顺便去了薇薇安的办公室才知道她生病了,然后就赶来医院来看她了,此时的薇薇安已经陷入极度痛苦而无法自制,导师温柔地坐在床边上,抱着她,从包里拿出买给他孙子的童话书,给她念了一个童话故事:从前,有一只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

于是,他对妈妈说:“我要跑走了。

”“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子说,“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鱼,”妈妈说,“我就变成一个渔夫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一个渔夫,”小兔子说,“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一个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温暖快乐的童话平息了薇薇安的痛苦,她平静地睡着了,脸上的泪痕慢慢干了。

 2 ) 一些话

Vivian,四十八岁,英国古文学教授,专门研究约翰道恩的抽象主义诗歌,她得了癌症。

整个电影基本都是她一个人对着摄像机前的我们倾诉,觉得自己的病还有救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念她研究了一生的约翰道恩的虚无缥缈恍若云烟的古英文诗,寻找这些诗歌背后的意义是她这一辈子的追求。

当死亡将近,她的大学老师来看她,她像个婴儿一般蜷缩在老师的怀里。

老师说,我给你读一段约翰道恩的诗吧。

她含混不清地说不。

然后老师给她读了买给自己孙子的儿童读物。

不再有长篇累牍的意义分析和对标点符号都一个个较真的劲头,只是一个安静地读一个安静地听。

我十分喜欢这样的电影,它的情节并不惊心动魄,也并不需要什么特别高深的意义来支撑,甚至不需要精致的画面,它只需要讲好一件具体的感觉或者经过,比如孤独,比如一段失落的感情,比如死亡。

我想起《心灵驿站》。

一个沉默寡言的侏儒,一个经历过丧子的绝望的女人,一个老爸病重的话唠,电影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最终的解决方式,只是三个人一人一瓶啤酒,坐在夕阳里。

我想起《如晴天似雨天》,那段无法定义的感情最终也没有结果。

我想起《末路狂花》,她们那么暴躁地与过去说再见,终于冲下悬崖。

我想起《比海更深》,那样的一个夜晚过后,不知道良多的未来有什么变化没有。

我想起《乐队来访》,纯粹的孤独,跨越了种族仇恨,以蓝色的姿态盛开在以色列的一个小镇。

于是这个叨叨着死亡的电影有了别样的意味。

vivian说,有趣的是,并不是癌症让人如此痛苦,而是对癌症的治疗,你能相信吗?

是治疗而不是癌症。

vivian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惦念的,不是她研究了一生的约翰道恩,而是小时候她给她爸爸念的那个故事,更进一步地说,不是这个故事,而是那些已经离去的爱。

而激发起这些的,是痛苦,纯粹的肉体的痛。

我们只会经历一次死亡,不用刻意去迎接它. If you love ,love deeply , if you laugh , laugh out loudly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和死去之前受的那些苦相抗衡。

 3 ) 心灵病房

薇薇安是个要强的人,这与她的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成就息息相关。

她对学生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是冷漠。

在她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之后,最初的悲伤到最后慢慢接受,即使没有治愈的可能还是积极接受治疗。

看到她在病房自己诉说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她真的需要关心,而不是每天问她一句,今天怎么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教授和杰森的冷漠,他们或许早就看惯这些,每天执行他们的治疗和研究。

护士长苏西,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形象出现在了观众的视眼里,并且会跟她聊天,关心她的身体,让贝宁感受到温暖!

在她即将枯槁又渴望被爱的生命中,给予真诚的关怀,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暖流。

从此可以看出,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外,病人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关怀。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护士陪她聊天,吃冰淇淋那儿,静静地听她倾诉,也向她说明了下一步的治疗。

最后也是护士长的阻止让薇薇安安静离去。

 4 ) 让我泪崩的一部

爱玛演得太逼真了。

生命尽头独自一人静静承受,当她最后光着头,瘦得似乎只剩一双瞳孔,蜷曲着听朋友念着那个小兔的故事缓缓停止呼吸时,我终于情绪崩溃了。

王朔说崩溃就是想起以前无数次的崩溃,其实崩溃也来自于预感到未来最后一次的崩溃。

那支冰棒的滋味,你也尝到了吗?

 5 ) Death dont be proud

影片具体阐述了什么,可能从名字上看不出一二,因为wit这个词可能只有看过影片回头再看这个题目才能明白,大概就是一个女人的抗癌史,不过其中很多细节耐人寻味。

第一个细节就是主人公贝利小姐的名字,bearing,这个名字我不知道是否在英文中很常见,但是bear的双重含义,give birth to和endure,让人感受到主角在面对癌症,面对死亡,的思考,从怀有信心到忍受治疗的折磨,从痛不欲生到放弃治疗,他不断的回忆希望从故事的今天,回到记忆的昨天,回溯生活的点滴,最终发现病痛不过是一件boring thing that finally makes you sleepy,他选择的从容的死去,没人把她看作一个人除了苏西,几乎每个医生只把她看作工作的一部分,研究的一个样本,她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另一个细节,杰森是一个充满了朝气的青年医师,当他与自己之前的老师谈起自己热衷的的肿瘤学时,那种欢愉与之前检查时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他戏称肿瘤细胞为immortal in culture,但事实呢,你面对的病人却是death in reality,当他走出病房的一刻,还拿出大衣兜里的梳子,梳起帅气的发型,一副自得之态,洋洋洒洒,于薇薇安又何焉。

第三个细节,我看到了护士长苏西给病重的薇薇安一份冰棍,他们吃冰棍的方式并不相同,薇薇安一口一口咬下,另一种是苏西含化后再咬掉,同样苏西给了薇薇安在面对死亡的两种选择,抢救或者不抢救,最终的选择是不抢救,我们对任何事物的选择都有不同的方式,总有一种属于我们,忠实于我们自己的心,use your own words。

 6 ) 死亡 你将永远无法奈我何

医生和教授的发音都是一样的,学生和医生一如教授一样的残酷,你我都深深着迷无无尽的深邃,研究当众。

当肉体和世俗来临,我却再不能挣脱了,而你的神圣已经变成了我的世俗,就如我曾经的神圣只是别人的苦难。

兔子睡了,兔子逃走,兔子说:那我还是待在这里吧。

你有两个选择,承受,虽然你是一个不妥协的人,但是你还是选择放弃吧。

当然,我还是会照顾你。

你在学校都学了一些什么?

笑。

死亡,将不复存在。

 7 ) 看到一脸的泪水,却浑然不知

最早看到这部片子是02年在HBO ASIA。

一个月的时间里,这部HBO自制的电影连播了六七遍。

第一次看是大概晚上的11点多,一个人蜷在宿舍的大沙发里,几个室友都睡了,昏暗的几盏射灯还亮着,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欣赏所谓的“艺术电影”。

深深沉迷于Emma Thompson那标准的伦敦腔,和其他几个美国演员的口音比起来,平添了几分优雅和高贵。

不得不佩服HBO的中译员,台词翻译地十分精准,John Donne的诗歌也用半文半白的方式意译,美轮美奂。。。

在最后Vivian死的那段,几乎不能呼吸,等音乐响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是满脸的泪水。。。

音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IcI74tOsMc&feature=related,好像是德语什么的配音版本,只听音乐。。

 8 ) No man is an island

特别经典、需要细细品味的电影,Emma的演技和John Donne的诗歌相得益彰。

看电影的私心,是想知道文学研究究竟对人能有何种意义。

影片似乎在说明,文学对于Vivian是一种信仰,可到了生命最后,紧靠信仰本身似乎是不够的。

全片最催泪的一幕是她的导师来看她,抱着她给她读书。

导师已经有了五岁的曾孙,而她还是孑然一身。

我们面对病痛、死亡时,最害怕的其实还是孤独。

另外,影片似乎也在暗指医疗中缺乏人文关怀,只有深色皮肤的护士给了Vivian最后时刻需要的关怀与爱,实习医生看着发病痛苦的女教授,连一句安慰的话和一个温暖的手势都没有。

这怪他吗?

他们都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

他说,总想着生死意义这种事人会疯掉的,那么不想就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将来等我当了老师,给学生讲metaphysical poets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不知道剧名为什么翻译成这个名字,不过也暂时想不到更合适的译名。

 9 ) 死亡终究还是让我最恐惧的一件事

这学期在上一门课《Grief Loss Bereavement》上课经常被老师讲的故事打动不能自己。

期中作业是找两部关于死亡失去的电影或小说,做对比。

找了这部片子来看。

不得不说,太沉重了。

没有翻译,英文的14行诗就已经晦涩,智慧的Bearing教授的自我剖析也很深刻,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让我不能承受之重。

真的太沉重了。

这可能有我自身心理问题。

John Donne的诗歌里把死亡描绘的举重若轻,只是一个逗号,很快的停顿一下,就进入永生了。

但面对着生命一点点枯萎一点点消逝,我依旧觉得残忍无比。

不管多么坚强刚硬的人,到了这一步,对于死亡对于生命迅速的逝去无能为力的时候,都会落泪,都会害怕,沮丧。

Bearing教授如此。

凡人都如此。

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一个黑洞。

无法自拔,无路可退。

埃玛 汤普森是个勇敢的人,用那么大力气去讲这个过程。

但真的吓到我了。

最后还是要谢谢她的。

让我再次鼓起对生命烈焰般的热爱。

 10 ) 初心,自勉

学到化疗部分,这部电影是skills lab上放的,原作曾获1999年普利策奖。

电影主要表现的是主人公Vivian Bearing在被诊断为癌症末期后,对肿瘤本身和对医疗团队的无能无力。

电影把大部分医护人员,尤其是Dr. Kelekian (Vivian的主治医师)和Jason(Vivian曾经的学生,现住院培训的医生)描画为极其聪明的,但缺乏人文关怀的形象。

Dr. Kelekian的衣着是黑白色调,从始至终都把Vivian当作一个研究对象。

Jason对Vivian并无多余关心,Vivian却了解他是一个对肿瘤研究非常感兴趣的年轻人。

在Vivian这个癌症患者面前,Jason用兴奋的语气描述肿瘤细胞是如何令人着迷。

有一幕Vivian承受痛苦的场景,Jason穿着灰色毛衣,首次表现出了纠结的心态,似乎想要安慰,最终还是掉头离开。

甚至在最后明知Vivian签署了DNR的情况下,强行code blue试图抢救,在被护士Susie极力制止后才表现出一丝内疚。

电影对大部分医护人员的描写较为负面,似乎只有护士Susie对Vivian带有同情,愿意聆听,愿意共享信息,愿意从她的角度去建议调整治疗方案,虽然面对医生的最终决定依然无能为力。

这并不是医护人员的普遍风貌,但这种极端的刻画形式试图传递的是:病人的精神世界,我们不该做什么,换言之我们应该怎么做。

1. Vivian作为癌症病人,是怎么被逐渐de-humanized?a. 失去真正的关怀(没人在意她好不好,只赶着时间完成工作)b. 失去真正的身份(也没人在意她的职业,背景,经历,只是病人之一)(“Name?” “-Vivian Bearing.” “Doctor?” “-Oh yes, I am a doctor. ” “I mean, who is your doctor?”)c. 失去自主控制, system takes overd. 失去隐私(医护人员不经询问摆弄病人身体)2. Dr. Kelekian, 作为主人公Vivian Bearing的主治医生,在告知其诊断结果时有什么错误的地方?

换言之,我们作为(现在或将来的)医护工作者应该怎么做。

a. 给予病人充分的消化诊断结果,和朋友家属讨论的时间。

b. 避免使用大量医学术语(Vivian本身是博士,大学English literature的教授,在学术领域十分卓越,依然无法理解大量的医学名词。

而病人普遍的阅读水平可能在初中及以下,甚至不知道hypertension = high blood pressure, 不明白空腹的概念。

)c. 和病人讨论以确定治疗的目的:延长生命vs改善生活质量 (quantity vs quality.)(一般情况下,越有治疗希望,疗法越aggressive; 越末期,越是倾向palliative, 即以改善疼痛和症状为主)d. 和病人充分讨论治疗的选择项,确保最终选择是于病人有益,而不是于我们或于科研(药物,手术,aggressiveness)e. 确保双方信息对等f. 充分的病人教育(疗程,副作用)g. 同情3. "Interview” 和 “question” 病人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在问诊时应该怎么做?

a. 保持视线在同一水平(可能的情况下,拉把椅子坐在病床边,而不是让病人仰视你)b. 保持视线接触,而并不只是忙着填表格c. 认真去聆听病人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而不是只忙着获取表格上要求的信息d. 可能的情况下,问开放式问题3. 看着一位独立睿智的女性渐渐失去对生命和生活的掌控,因疼痛而挣扎,哭着说害怕却少有人愿意安慰聆听。

最后Vivian几乎失去全部意识,她年轻时的教授去病房探望,给她念 “The Runaway Bunny” 的童话,温柔地说“Time to go” (Why might some people feel as though they need permission to die? 因为死亡甚至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我根本就不敢抬头看啊!

看完电影晚上妆都不用卸了啊!

而且环顾教室我似乎是一个人啊?!

课上进行了十一次讨论,就差没上成电影鉴赏课,John Donne的诗歌的讽刺意义在哪里?

反复出现的Saint Sebastian的油画是想表现什么?

暂时不表。

电影行将末尾,Vivian和Susie解释soporific的意思,告诉她"I am a teacher", 也算是归还了她珍贵的identity.Take-home message:- Always get patients involved- Look at their face, look into their eyes, not just where the tumor is- Treat them as a person, not just as one of your patients or even as a research subject两年前面试时,被问到未来作为医疗团队的一员,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我说不敢说empathy至少要保有sympathy. 我知同情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是很容易被消磨的,在急诊遇到过摔倒脑出血,眼角头部带着严重淤青,孤身一人近乎全聋的大爷,遇到过因止痛药作用,每回答一个问题就要睡过去几分钟,唤醒数次最后对我说get out的病人,我最焦心的似乎也只是无法按时完成自己那部分工作而已。

仍愿十年二十年,四十五十年后记得初心。

《抛开自我空间》短评

作为医学生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准。疾病、治疗、死亡,医生的心理,患者的思想状态,自我认知的颠覆,被剥夺的尊严,难以忍受的疼痛,艰难的一丝丝呼吸,最后回归孩童般的脆弱。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是以最平常的姿态出现。是的,死亡一点也不伟大,也不辉煌。

6分钟前
  • 老虎
  • 推荐

睿智、自嘲的幽默、对生命的探索,一切都那么真实动人。

11分钟前
  • 卡比兽
  • 还行

太好的电影。

16分钟前
  • 邈邈
  • 力荐

!!

19分钟前
  • Jinni
  • 力荐

“这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事情,你要在世界上留下你活着的脚印,这是你生命的证据”

24分钟前
  • 豆友6601298337
  • 还行

非常感人

29分钟前
  • 寒江雪
  • 推荐

"You cannnot imagine how time can be so still." Dr. Vivian Bearing had all too many hours, days and weeks of hospital routine robbing her of her dignity. Extremely depressing yet exceptionally overwhelming.

32分钟前
  • C.
  • 力荐

临终前恩师要给她读她研究一生的二十四行诗,她大叫No!人生走到尽头,只想要吃个棒冰听儿童故事。

37分钟前
  • Sunny4913
  • 力荐

很有深度 很美

40分钟前
  • 花减减
  • 力荐

简单而有力的电影,编剧的文学水平简直是高超,而对人性和生命又充满恩慈,Palliative Care课堂教学电影,作为护理学生,看完更多了一份对与职业相关对生命态度的尊敬

45分钟前
  • FÉLIN
  • 推荐

正在看医学伦理学,知情同意的基本原则😂

49分钟前
  • 木子
  • 还行

Emma演得固然好,对接受死亡这一主题的诠释也很到位,但电视电影造成的配置问题太影响观感了

52分钟前
  • 可樂咖啡君
  • 还行

关于死生的独白,从晦涩复杂的John Donne绕回到Runaway Bunny这样简单的童年原点,同《午宴之歌》的表现形式很像。艾玛婶在这里竟然还有点神似KST。

56分钟前
  • qalaaa
  • 还行

Emma Thompson!!!

1小时前
  • SweetRiver
  • 力荐

健康和快乐

1小时前
  • 小王子
  • 还行

B-

1小时前
  • 弓长忄享
  • 还行

薇薇安是一位48岁的某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在她的领域内,她是一位权威。出过很多造诣很深的书。正在她春风得意风生水起的时候,发现自己患上了卵巢癌;一开始不相信,诧异,讶异,震惊,恐惧,哭泣,后来慢慢接受,回到了听童话故事的婴儿时代……电影呈现了这一过程,呈现的过程很电影,很文学,很文艺。启发观众对死亡的思考,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1小时前
  • 王鋆
  • 推荐

.

1小时前
  • Cinema is dead
  • 力荐

Emma婶婶真是没有啥演不了。

1小时前
  • Frenovus_L
  • 力荐

无法评价语言的功底,只能说,同为医学生,无法苛责。

1小时前
  • V-v☮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