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根据《过把瘾就死》改编的,以前已看过电视剧版的,一个不安分的女性的故事,一个不再愿意表达的男性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影片比较淡化时代背景,没有太多的人物背景介绍,只是单纯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也许,这样就更有代表性吧。
抽象出来,是发生在许多个家庭中的相同的故事。
故事的出场很令人意外,徐和前男友以及佟去游泳,她的前男友先去跳水,在夜晚,可是泳池没有水,前男友摔死了。
以后,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佟遇到了徐,接着,他们相爱了,他们结婚了。
仿佛一切都很巧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对于徐,她是一个渴望婚姻的人,也即渴望安全感的人。
她对前男友的爱是真实的,全部的,对佟的爱也一样,因此,与其说是一生都在等的那个人,不如说是一生都在等的那一类人。
她对爱是完全的付出,关心对方的生活以及思想,因此她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人,一直与会给佟窒息的感觉。
她的家庭背景是:父亲一直坐牢,因为父亲把母亲杀死了,影片并没有太多的叙述原因,但能够想象这对徐的影响。
首先,是缺少父母的关爱,成长过程中没有父母的陪伴,这会使她产生分离恐惧,也许是强迫遗存症。
由于早期的爱的丧失,会恐惧现实中历史的重现。
因此她时时刻刻想知道佟爱不爱她,时时刻刻害怕失去。
也许小时候她曾经试图改善父母的情况,但是失败了,于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非常的怀疑。
其次,父亲的行为会让她产生自卑感,觉得会让别人产生轻视的态度,因此,她更加害怕佟因此而离开她。
这些是外在的影响。
就徐本身来讲,她敏感,多疑,有时候会歇斯底里,有些失控,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的后果。
或者也可以说她爱的非常的投入,因此,一切相对于爱来说都变得微乎其微,比如别人的看法。
或者,是否可以说徐是一个有攻击性的人呢?
在其他人面前,碍于面子压抑了,可是在佟面前,因为他是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她希望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因此会时常的哭泣,吵闹,她也知道自己没有道理,但是佟是她唯一的情绪的出口。
也许佟成了她的“父亲”的替身,因为早年的失去,使得她有太多的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
关于佟,并没有太多的背景介绍。
但是从最开始王说他们要结婚时他的反应来看,他是内敛的,不善表达的。
于是徐面对他常常会觉得无法释放。
在他看来,徐的很多需要都是太夸张的,他不想去迎合,或者说他不习惯去迎合。
他是爱徐的,但不一定用语言表达出来。
看着他的眼神、说话的口气,很象广大的男性,希望维持男性的地位,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受,有时候给人感觉是过于理性的,以至于面对毫无道理的徐的愤怒时觉得莫名其妙,最终觉得无法忍受。
也许他自己内心就没有足够的成熟,不能够包容徐的任性与撒娇,不能够承担徐所需要的“父亲”的替身。
他爱着,同时又感到疲倦了,经不起折腾了。
于是他想逃脱了,他受不了没有自我空间,是一个相对来讲自我边界很强的人。
两个人在一起,便是不断的吵架。
佟把徐的行为看成是令人厌烦的,却不是知道徐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爱意,来引起他的重视,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关系变得更紧密。
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就是“独占”。
她希望佟完完全全的只属于自己,不希望被别的女的、或者佟的男性朋友、或者是佟的工作分享。
她希望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她自己身上,自己是他心中最最重要的公主。
于是,她总是想紧紧地掬住佟,她爱他。
或者也许这是一种她爱她自己的表现。
小时候没有人关爱她,她只有她自己,现在,她的爱可以有一个外在的承载了,于是,她拼命的爱佟,而其实,是通过爱佟来爱自己,于是爱的窒息,爱得没有边界,爱得让人无法承受。
最终,徐是一个爱情的殉道士,如果不能得到,生命对她并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在恍惚的车灯中,她骑车逆行着。
爱的失去又一次上演,她会以为又是自己的能力太小。
或者也可以说她不能忍受失去了另一个自我的痛苦。
但幸运的是她被佟发现了,她们拥吻着的时候她才能感受到爱,感受到重视,感受到安全。
结局是她有了她的孩子,于是佟会回到她的身边,新的母亲的角色也许会使她变得成熟。
其实也可以说徐有些“做”,不安于平静,总是希望一些举动来引起注意。
看的很感动,有几次落泪了,看着她吵架、负气离家、哭泣、骑着车子穿梭……很多个画面,于是也许,这就是一种投射……
萧伟的词张东子的曲。
大菲碎碎念。
电影就结束了。
我开始有点儿喜欢徐静蕾了。
以前觉得爱情也好恋爱也好两个人扯在一块也好总是个幸福美满的事儿。
因为遇不见对的人所以就这么干巴巴地以为了很多年,还常常一副苦口婆心满腹经验的嘴脸规劝那些闹别扭的小死党们:别不知足了,有个人就好好爱,闹腾什么啊。。
所以那时候我不明白徐静蕾。
还是西西踢威⑥播的,我就看了个尾巴,徐静蕾要杀佟大为那段儿,觉得,这女的可以拖出去斩首1小时。。
拧巴死了折腾死了让人无语死了。。
那时候不喜欢徐静蕾总觉得她身上小女人的气息过浓,每天就是尖着嗓子怪叫捕风捉影的本事。。
大女人才不这样呢。。
大女人就算叫唤也不会尖着嗓子。。
然后有天忽然就遇见谁了。
然后也开始折腾了。
然后起急的时候也尖了嗓子。
忽然就想起来徐静蕾了。
想起来这拧巴的情节。
又把电影挖出来看。
明白其实。
那折腾不是找事儿。
或许是恋爱的某种状态和无可奈何。
两个人都不确定于是开始彼此折磨。
看对方头破血流的模样然后知道噢原来是真的爱着呢于是赶紧打一巴掌揉三揉地道歉认错赔不是。。
然后享受短暂的和平你来我往和风细雨。。
然后再由谁来挑起新的争端。。
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折腾。。
总有曲解。
总有误会。
总有解释不清。
于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所以渐渐喜欢上了徐静蕾总是扮演的小女人的角色。。
甚至在《我的爸爸》里三水叔记得而我早忘干净了的那句“早结早离!!
”。
小女人折腾但是她们真实。
大女人们都死撑着呢,不露出较真儿找事儿的真实嘴脸只是因为时候还不到。。
到了,哼哼,看谁喊得过谁。。
徐静蕾在电影里撇着鼻腔阴阳怪气儿的模样让人想给她一巴掌还下不去手。。
她大笑的时候毫不掩饰她的四环素牙。。
比上封面上广告时候抿着嘴的样子好看多了。。
女人还是脑袋里有货比较诱人,徐静蕾模样并不是天雷地动的惊人美貌,但是她聪明,她带着柴禾妞的细胳膊细腿儿和吃着零食撇怪声儿抬杠的欠打表情,那一瞬间真是喜欢她喜欢得想拎起来在天上抡两圈儿再放回原地摆好零食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所以佟大为不承认不要紧。
他还是爱徐静蕾的。
虽然他们麻利儿的结婚又麻利儿地分手。
真的。
他们早结早离。
今天问死党。
俩刺猬应该怎样相爱?
这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
可是张东子的歌儿写得好听。
大菲每次一开头就唱多简单爱情。
是啊。
爱情其实一点儿都不麻烦。
所以当我们觉得那简单过于不真实美好得让人无法接受的时候我们折腾着来证明这一切都不是梦都会流血都会疼。
我们彼此攻击。
彼此表示不屑一顾。
彼此伤害彼此道歉然后周而复始。
股票都没有这种走势的。
跟蹦极似的让人回不过神来。
徐静蕾那一把刀只为了一句我爱你。
看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换我,不用王麻子也用双立人。
佟大为没说过我爱你。
你也没有。
虽然大多数折腾的最后结果是我宣称对本次事件负责,那是因为常常我们在对方的火药点的前一瞬间总能找到瓦解敌人坚固堡垒的那一句话。
真的。
我合计了好多次了。
发动折腾的那个在对方快疯了火了的时候总会说句什么,就四两拨千斤大团圆结局了。
其实谁也不认得爱情,不知道TA是男是女何方人士家住哪里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家里几口人有没有兄弟姐妹。
爱情就只是那三两个字眼。
三两秒的细节。
一闪而过让我们总想找点儿方式来证明它存在过。
所以大菲说。
多简单。
爱情。
折腾万岁!
《我爱你》——改编自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光听这名字就够让人毛骨悚然。
电影于2003年上映,由张元执导,徐静蕾和佟大为主演。
虽然相对小说来说,电影总是略显单薄,但故事的核心并没有变。
剧情很简单,一对青年男女由相识到相恋,由结婚到离婚,期间无数次的兵刃相接,充斥着令人窒息的语言暴力。
之所以看着难受,因为这是现实生活中无数迷失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人的真实写照。
电影对于两人相爱的最初并未有过多展现,一切轻描淡写,水到渠成。
小说中却是有的,杜梅(杜小桔)第一次出现在“我”(王毅)面前,她像蒸馏水般清洁,一身果绿,清爽而有活力。
而婚后的杜梅在“我”眼中却俨然另一个人。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是小说站在男主人公的视角对婚后的杜梅的描述。
令人不由得让想起张爱玲的一段话。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为什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大概是因为婚姻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天真幻想。
相爱本来就是一场自我迷醉,你爱的是那个你想象中的爱人,爱的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爱情本身,爱的更是那个因爱情而鲜活的自己。
相爱只是一瞬间的眼缘,相守却是一辈子的承诺。
坠入爱河太容易,相守一辈子太难。
不是人心变了,而是我们历经爱情的短暂眩晕之后,终于落在了柴米油盐的俗世里。
剧中的两人总是在围绕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到最后在杜小桔眼里总能上升到“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层面,在王毅那里却只落个无理取闹的罪名。
在绝大多数男人眼里,这个神经兮兮的杜小桔实在太作,太不可爱。
但在女人眼中,杜小桔太真实,太像爱情中的自己。
只不过杜小桔坚持自己的“作”,我们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懂事。
事实上杜小桔真的想通过吵架来分出高下吗?
只是她的装腔作势罢了。
所以她深夜离家出走之后故意弄响旁边的车子,等着被追上来的王毅发现;冷战之后总是期待王毅主动找她说话,甚至恶作剧地把晚归的王毅关在门外;最严重的那一次把刀架在王毅脖子上逼问他到底爱不爱她,也只是为了得出一个说服自己的定论。
来自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杜小桔严重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偏执,她对于爱情和家庭的捍卫是有执念的。
杜小桔一直苦苦验证王毅对她的爱,可怎样才能证明呢?
说出来就是真的吗,女人没有傻到那个程度,她们不停问你爱不爱她的时候,她们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可为什么要问,因为相比捉摸不定的感觉,语言仿佛是可以真正触摸得到的东西。
爱究竟要如何衡量?
他每天对你说着情话就是爱?
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就是爱?
哪个女人对爱没有执念,只是杜小桔的执念来得格外疯狂,所以任何小事都能把她引向歇斯底里。
她明明知道这样的争吵会让两个人越行越远,所以事后她总是心虚,以至于认怂那个的是她,道歉的也总是她。
这一点上王毅是得意的,也就养成了王毅从不反省自己的习惯。
说到底,这是两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的人,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对方如何破译你的内心,何况男人和女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本来就存在天生的隔阂。
杜小桔从未向王毅敞开心扉,甚至连她父母的事情也一直隐瞒。
如果王毅了解了杜小桔过去的遭遇,可能杜小桔的各种折腾在他眼中不再不可理喻。
如果王毅能放下大老爷们的脸面,向杜小桔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地推开她,也许杜小桔就会多出许多安全感。
可惜,没有那么多也许。
电影尾声部分的两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两人办理完离婚手续,一前一后走出民政局,故作轻松之下透着一股凝重。
王毅坚持送杜小桔回家,两人难得心平气和地谈话。
在婚姻结束的时候,他们进行了唯一的一次自我检讨,不能说心中没有后悔和遗憾。
告别时,杜小桔要了最后一个拥抱,空气中漂浮着一丝尴尬和不舍。
王毅说,我可以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笑着说,不可以,我不要你当我朋友,眼神忧伤而又倔强。
如果这个时候的王毅问的是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另一个场景是离婚后的某个夜里,开车经过的王毅发现骑着自行车疯了似的往前冲的杜小桔,他跟朋友合力才把情绪崩溃的她架到车里。
在幽暗的房间里,王毅在床头等待着杜小桔苏醒,难过地哭出声来。
我相信这眼泪中既有对眼前的杜小桔的怜惜,又有着对不可预知的人生际遇的感怀。
当精神错乱的杜小桔睁开眼,温情地凝视着眼前的王毅,仿佛从未分开。
很多人讨论说电影中的王毅根本不爱杜小桔。
王毅究竟爱杜小桔吗?
大概是爱的吧,虽然这份爱让他毫无准备甚至心有不甘地步入了婚姻,但是却不足以让他牺牲自我。
而杜小桔却恰恰因为这份爱完全丧失了自我,所以离婚后的杜小桔出现了精神错乱。
两人对爱的要求一开始就有本质区别,杜小桔要的是藤蔓交缠的爱,王毅则是需要有空间的爱。
对生活平顺的王毅来说,爱情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而对孤苦无依的杜小桔来说,爱情就是她的一切。
一开始便是失衡的。
说到底王毅更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根本无力承担起一个女人对于爱情的全部期待和托付。
王毅就算爱着杜小桔又怎样,到底还是自私占了上风。
所以久别重逢的那一夜温存后,他并没有再为杜小桔做什么,直到很久之后从别人嘴里才知道杜小桔怀孕的事情。
他在泳池呆立半晌,让水慢慢没过身体。
镜头切到杜小桔,她笨重地挺着一个大肚子,脸上是从未看到过的平静安详。
伴随着王菲歌声里的叹息,电影和小说一样,到此嘎然而止。
结局已经不重要。
这是一个充满遗憾,而又并未完全丧失希望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如此,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冷静克制,唯独在爱的人面前不可以。
因为爱,所以在乎。
因为在乎,所以失了分寸。
张亚东弄了个合辑潜流,然后我是第一回听到王菲的【我爱你】。
我就又开了这首歌的三天三夜旅程。
我听了三天了。
我因为出自于对这首歌儿的挚爱,看了【我爱你】。
我没有多么对这电影有好感或者好评,我看电影很少有太多感触。
只是,里面的杜桔让我觉得看到了女孩儿身上的那份儿小心眼儿或者对感情的那种不自信不相信。
她对王毅的歇斯底里,只是因为她认为他在外面有情儿,她认为他不爱她,她认为他不相信他,她认为他厌烦他,她认为他有新欢,自己沦为旧爱。
这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吧,爱你,小心翼翼,不论有否风吹草动,都是你感情动摇的征兆。
她爱他。
所以她不自信,她小心眼儿。
她在最后把他绑起来,用刀逼问是否还爱她。
她离婚以后逆流骑着自行车。
她对他说我知道错了,我改。
这也是爱的表达方式吧。
爱你,疯狂忘我,也可以那么就轻易认错。
一切都是想要把你留在身边,不论是说给我三年就放你走,还是冷嘲热讽说着就不离婚。
是爱你,爱你到不知道应该怎么把你处理。
留在身边舍不得你痛苦,也是自己的折磨。
放手你又是一件那么痛苦的事儿,可却能给你快乐自由。
爱你啊。
你看得到吧?
每个女生都不愿意跟你呛架,越是强势的女生,越是容易对爱情害怕,越害怕就越不自信。
于是,各种猜测各种误解都导致两个人中间的鸿沟那么深。
越要抓紧你,却越要伤害你。
面对各种猜疑,男生的答案永远都没有好答案。
可是也有那么一个万能的答案。
【我爱你】。
是啊,婚后都不愿酸溜溜的说我爱你,可是也就忘记了这样的肯定答复是给多少女生心中的一剂安心针。
她爱你,她要你表达出来,不是为了玩酸,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肯定,给自己一个爱你的回报。
爱你。
到底有多少种方式?
杜桔爱王毅。
偏执,任性,卑微的爱着王毅。
这种方式的爱,最让人琢磨不定,也爱的最累最痛苦。
也许这片子,还是在告诉我们那最最基本的道理。
爱情最为重要还是信任。
信任自己,信任对方。
感情不是一个人的事儿,绝对不是。
有多少人会是因为这种猜忌,无理取闹而丧失了那个人?
让那些人成为了【抓不住的才是真的】。
只能去回首如果当初没有那种不自信,多一点儿安定,是否一切都不是这样。
爱啊爱,我们只好在千千万万种方式中寻找最合适的。
寻找天长地久。
===========================之所以给三星,因为我只是觉得还行。
呵呵。
王学兵出场5分钟就跳水身亡了(确切的说是跳池)。
这个离奇的死法让我觉得:这应该是部我爱看的电影。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女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决定结婚。
杜小桔是个挺可爱的小女人,我就说她可爱。
什么叫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就她那样儿!
甭管平时怎么会闹,怎么耍小贱性子,老公给个甜枣儿就缺了心眼儿一样的掏心掏肺敬着爱着。
人杜小桔为什么半夜闹腾,诚心找茬儿?
因为缺爱!
为的不就是老公能疼疼抱抱耐耐撒撒娇么王毅这个臭男人怎么就偏不给人机会,死气白咧硬把人家推开?
因为已经不爱了。
所以嘛,结婚可不能草率,起码得摸清对方好哪口儿,爱出什么牌,想清楚了投不投脾气,同不同路儿。
郭德纲说了,男人忽悠女人那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那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那叫——爱情!
一旦结了婚,爱就是两个人的事儿。
自私的人最好别结婚。
故事挺好,讲的是咱们普通小人物,有聚有散。
杜小桔和王毅领了小绿本的那天,对饮,促膝长谈。
王毅说:“我能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说:“不能!
”坚决,现实,不错,爱情嘛,分手即陌路。
在豆瓣网上看见一网友评论,觉得不错: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
可是分手呢? 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 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
总是一个人先撤了。
另一个人就伤了。
就像谁说的:爱情象拔河,一方松手了,另一方就摔倒了。
白日梦蓝8.4刺猬 Hedgehog / 2009人类之间的相似性尤其吓人,特定关系中的种种更是令人疑惑。
很早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了徐静蕾和佟大为争吵不休的片段,觉得“嘿,这吵得还真够意思的”??
杜的第一个男朋友跳下跳板,结果泳池里没有水,这个设计也真的是神奇了。
男友死后杜与前男友的好朋友久别重逢,很快就好了吖。
杜两次都是光秃秃地搂着对方,问他,自己是不是对方一直想要的那个人,一遍一遍的重复,需要一遍一遍的肯定、在乎才可以罢休,不,永远不罢休。
这样的质询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他们的婚后生活中。
甚至婚后第一天,就因为女伴的腰长而争执起来。
大大小小,互相没有了交流的耐心,好像是两个人,彼此忌惮,怕对方离开,但是又不甘如此平淡,所以一直在就各种各样的事情互相找茬,是挺没意思的吖。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让我崩溃的是,这些争吵我几乎也都发起过,真的是吓人。
我想了想,女人真的都很恐怖啊?????
因为很多小细节就能引起大风暴,也许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就会更轻松一点吧。
莫名想起了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束缚,女主想捆住男主永远留在身边的那种,也记不清楚了,就是有种莫名的心寒,哎还有个喜欢的桥段是胖子离婚的时候,前妻毫不在乎地回扔了一把钥匙,胖子想接,握拳后却听到钥匙清脆地落地,回过头闷着头恹恹地抽着烟,说句“谢谢啊”。
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我爱你》,但是太残忍了点,难道真的“社会是伤害的比赛”?。
这种近乎畸形的爱,占有,互相伤害,我这辈子都不想要。
要坦坦荡荡地爱着,放过彼此,才会更爱对方吧。
如果做不到每天说我爱你,那就每天吵架吧这部90分钟的电影,争吵了81分钟,别认真,81这个数字很顺口。
原著也许看过,印象淡了,我也不懂什么,只会看个热闹。
也因为吵得很热闹,所以看得很欢乐。
看到他们开始争吵,我就会微笑,开始回忆以前的争吵。
分开之后,争吵停止了,现在想来,似乎只有在争吵时才是真正的沟通。
前天跟同学聊,我说以后也许就不会那么冲动的争执,也许再也不会那么投入的理论,也许再也不会那么勇敢地去爱恨表达。
也不会知道那是爱情抑或只是一种合作关系。
同学却说你下一个女朋友会幸福。
我想了一下,什么都没说。
因为我不知道那还是不是那个令人费解的四个字母的单词。
初次起航,我们都会天真的迷信泰坦尼克号的坚不可摧,去挑战现实的风暴。
之后我们成为了有经验的水手,明白什么是不可触碰,懂得如何绕过暗礁险滩,冰山漩涡。
即便之后只是那巨型游轮上放下的一叶救生船,乃至一只救生圈,我们也能逃生。
不过逃生只是活命,很多人没有到达远方的终点,没有看到那象征自由的神像,只是像鲁滨逊一样荒岛余生。
与星期五,乃至排球为伍,吃的不咸不淡,过的不温不火。
但是 Life is more than survival也许之后的客气说明,我们都是懦夫,只敢于伤害我们最亲近的人。
“你说咱们俩那段算爱情吗,我指的是咱们俩最好的那段”“应该算吧”“可是我觉得咱们老是吵架,我一想起和你在一起,好像全是吵架,别人也这样吗?
”“别人我不知道,可是我觉着我们俩这个应该算。
”原谅我还太幼稚,不懂得平淡是真的爱情,我愿意等我明白时回来自我解嘲。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是——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看这个电影都是在电视里看的不过还算完整哭了很多遍莫名其妙就被那个小女人感动了那个耍性子倔强的小妇人她一闹腾我眼泪就刷刷掉台词记不准了好像是说了一句"离婚也行,给我三年.三年后,我就放你走."我在心里抽自己嘴巴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说两个人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可是分手呢?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可是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总是一个人先撤了另一个人就伤了谁说的爱情象拔河另一方松手了一方就摔倒了感情路上缺少了那个人的陪伴是否瞬间就空落了很多徐静蕾的眼泪真切而厚重的砸在我心里咸涩的让人难受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和我一起在哭我知道她是想起了我爸他们就象片中的男女主角一直吵一直吵吵来吵去就变成了背景音乐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妈妈也是就是心酸谁都抗不住爱过的就逃不过这个电影逃不过那些细碎无聊的却激烈的争吵
周末深夜,偶然在电影频道看了这张元同学的《我爱你》。
有兴趣看的原因是他拍的《看起来很美》还不错。
看的过程太有感怀了,徐静蕾同学和佟大为同学两个人一吵架,简直就是个人史的历史回放。
可惜了,没在一年前,或是两年前看,那个时候看简直就是纪实片。
时过境迁,成历史片了。
不过,对徐静蕾同学颇有好感原来还是基于同一类型。
她演得很到位。
OVER。
不只我一个人有过一样的经历,很可能勾起更多人无限伤感回忆。
从小说到电影的电影,剧情都不会太差。
吵了闹了,歇斯底里,还是因为那句我爱你。
故事典型化了杜小桔这个角色,这个女人残忍毒辣的性格与其神经兮兮的气质,虚掩着藏在争吵里的细腻和浪漫,野蛮的家庭生活直到让人万分厌恶,招架不住。
可以说,杜小桔堕入了占有欲的泥潭,被浪漫主义冲昏了头脑。
但王毅也没闲着,看似一不小心闹得不可开交,实则不断地淡化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承诺。
我爱你,吵来吵去都是小桔在爱。
他只是在维护,维护一个空中楼阁似的和谐环境。
很多男人都在维护,或者说忍受,又很容易在商场维护不了忍受不住。
这是个谜,解开了爱的密码,也就可以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了吧。
男人喜欢完成,女人喜欢过程。
男人试图营造着安逸环境,以便释放自己的情感。
而女人需要的是持续地情感互动。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杜小桔准确地判断,但是她并不愿意相信;最终王毅依然在维护,片刻的宁静也让他舒适:准备释放久违的爱情。
哈~cctv-6
沉闷啊。里面的男女主角都太极端了,注定不会有圆满的结局。一直喜欢老徐。很不喜欢佟大为。
没有王朔的本子还剩下啥= = 太讨厌徐静蕾所以减掉一颗星
推荐看书
其实这片子里老徐演技是最好的~
每个姑娘都是徐静蕾,每个男人都是佟大为。不仅是婚姻,长久的恋爱关系里边,净是电影里那个没有声音的吵架镜头。不是为你死为你活,没有你过不了日子,就以为是爱情了。不说片子有多好,但是每个人都该看。以此为鉴。
喜欢
饰演贾玲的潘娟 2009年因为在北京家中不小心滑了一跤,撞碎身旁玻璃鱼缸后,导致颈部大动脉被割破,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悼念一记。。多加一星。。。。
好吧,在我还不懂爱情和婚姻的年代里,我看了一对夫妻的吵架全记录。
我爱你就死~
没有原著的感觉,但演员尽力了
相爱非要折腾么 不折腾就不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感情么 一定得每天吵吵架打打架才成么 非得相互伤害成这个样子才能好好体会到真爱么
吵得人心烦!
没过瘾就死了
爱情的神经质令其面目可憎
在爱情中,会幻化出另一个自我,别怕,宝贝,我只是更深的爱着你,怕失去你。
闪婚闪离,没有闪复?
如此现实而伤感。
真实。
个人觉得比电视剧版的《过把瘾》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