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金钱与我

My Money & Me,My Money and Me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金钱与我》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金钱与我 剧照 NO.13金钱与我 剧照 NO.14金钱与我 剧照 NO.15金钱与我 剧照 NO.16金钱与我 剧照 NO.17金钱与我 剧照 NO.18金钱与我 剧照 NO.19金钱与我 剧照 NO.20

《金钱与我》剧情介绍

金钱与我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跳,亲爱的蒂米·菲列:错已铸成甲骨文密码爱爱囧事女皇撞到正大脑越狱一位军人的爱恋梦幻飞船千夜、一夜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阳光清洗家后变种狂蜥双龙会2烟囱里的麻雀蚂蚁的梦想安乐死医师的遗产故梦沉静如海闹鬼季节妙先生爱与死亡你丫闭嘴!君面似桃花亭城之恋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情满雪阳花虚拟实惊新罗马浴场舒加利3

《金钱与我》长篇影评

 1 ) 与钱相处 - 认识,学习,练习

1. Endowing Effect 赋予效应 - 学会在遇到更优惠方案时,放弃原来的已经习惯的但更贵又没必要的方案。

2. Anchoring Effect 锚定效应 - 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自己的花费和所需商品/服务。

3. Undermine the benefits of long-term saving 低估长期储蓄的回报 - 学会储蓄,学会长期储蓄。

4. Relative Price 相对价格 - 人们对高价商品的溢价更不敏感,比如¥10vs¥15更多人会走更远省¥5、但¥400vs¥405大多数人就不愿意走更远省¥5 - 学会关注相对价格,作出理性判断。

5. Decoy Effect 诱惑效应 - 当你看到premium产品和价格时,会更倾向于选择中间价位但比自己预期更高价的产品 - 学会stick to the planned budget。

6. Ultimatum Game 最后通牒游戏 - 人们不仅仅在意利益/价格,而且在意是否被公平对待/过程是否公平。

 2 ) 纪录片笔记-金钱与我

第一集是要一位想要攒钱给女儿举办婚礼的妈妈,但她确实月光族。

出现的问题是:1.她一周点三次外卖、2.需要吃名牌食物、3.从高额的钱庄借钱。

实验证明:赋予效应,人们会倾向于保持一开始的选择。

应对的方式:1.自己做饭、2.换平替产品、3.以及更换银行进行攒钱。

具体的例子:1)自己做饭。

更加省钱也更健康,周末的时候可以去市场购买一周食材,做好保鲜工作(去市场之前列好要购买的食材,以便过去直接购买,不会超出购买预算)2)换平替产品。

像一些购买量大的纸巾可以选择直播间购买更划算。

3)经常查阅办理的优惠套餐:如手机、宽带、储蓄银行的选择。

要经常查阅手机套餐,宽带套餐。

还有可以经常查阅哪家的银行存款利率较高,以便进行更好地储蓄。

小tips:飞机越早定越好,在每周二会更便宜。

第二集是一对夫妻有两个小孩,他们在老家拥有一套房子,但是因为丈夫工作地点变更了,所以他们打算在都柏林买一套房子。

出现的问题是:1.妻子会为孩子买很多衣服、2.丈夫经常会从信用卡取现金、3.丈夫每天在外面吃晚餐和买咖啡、4.老家的房子在不断地贬值,需要做出决定是保留还是卖掉。

实验证明:锚定效应,当给了你一组数字的时候,你会倾向于在这组数字上面去进行你的选择。

例如:当你想买电视机,你的理想价格是400欧,但是售货员会告诉你600欧,那么你最终可能会以500欧成交。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坚定自己的400欧就好。

应对的方式:1.让妻子记账,减少给孩子购买衣服、2.发现隐形平台的高手续费、3.多在家做饭带咖啡、4.对了解房子市场,了解自己房子真正值得多少钱,如果卖掉是否亏钱,如果来回老家公司是否可以节省大部分的支出。

具体的例子:1)经常会购买一些便宜网购的商品,但其实只是因为它便宜,并不刚需。

买了之后只会放着不穿。

小tips:举行婚礼的蛋糕最下面可以用泡沫代替,买来的婚纱也可以卖掉。

第三集一位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还在持续工作,需要攒养老金,但是一直都没有攒下来。

出现的问题是:1.给自己买的衣服都是因为喜欢但是穿不上、2.给自己的家人买一堆自己觉得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寄的邮费还很贵、3.敞篷车的保险和税费都很高。

实验证明:大家都没有意识提前准备养老金,在这一块,需要在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打算。

应对的方式:1.限制每周花费的金额、2.减少快递寄出的频率、3.更换掉自己的车来进行储蓄养老金。

具体的例子:1)总是以为别人需要,但其实将购买这些礼物的钱直接带他们去享受体验更好。

小tips:买车可以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或者每季度的最后一天买,也最好买中等配置的,最后也好卖。

第四季是一对男男情侣,想要节省花钱在柏林买一套房子居住。

出现的问题是:1.每周连续几天出去约会吃餐厅。

2.每天外带咖啡、花费大量酒的费用。

3.每天坐出租车和周末去意大利旅游。

实验证明:大家会对小数额的花费没那么敏感。

比如宁愿开车10分钟去节省5欧元,最终花费10欧元(所在地是15欧元)也不愿意开车10分钟去节省5欧元(所在地是195欧元)是因为人们有种心理,觉得195欧元,多花5欧元也没什么。

应对的方式:1.减少出去吃餐厅的数量,做好预算。

2.自己制作咖啡,减少一笔费用。

3.骑自行车上班。

具体的例子:1)曾经确实每周三 周五周末都出去吃饭,仔细算下来确实是一笔费用。

出去一趟200 300没了,如果换成是自己做除了比较健康外,确实能节省下来一笔费用。

小tips:1)看房子的时候记得拍照,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钱值不值得花在上面。

不要一下子就拍板就定下来了。

2)房子要价时要八折。

不要说具体数字。

3)买房子要考虑房产税、中介的佣金。

第四集讲的是一对夫妇将迎来2胎,想要一套有花园的房子。

出现的问题是:1.购买一批没有真正用到的杂物,放在小仓库里。

2.花费了昂贵的保险。

3.去到超市会购买需求之外的产品。

实验证明:商家会利用诱饵效应去推销更贵的产品,当出现自己预算的产品、中档产品时,大家都会选择自己预算的产品。

但是当卖家将中档、高档同事呈现出来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加钱去购买高档的产品。

应对的方式:1.用二手网站把没有真正用到的挂网上售卖。

2.需要去询问医保有没有能覆盖自己需求的更好的产品。

3.去超市之前列好想要购买的东西,不买清单之外的产品。

具体的例子:利用好记账工具,看清楚自己花费的具体物件和金额,真的有利于存钱。

知道自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

第六集:一对夫妻三个孩子的家庭,夫妻决定存钱给三个孩子上大学。

出现的问题是:1.经常购买一些不必要的食物,也没有做饭,最后只能扔掉。

2.无意识的信用卡消费。

实验证明:如果别人给你10欧元,要你分配给别人,如果对方满意,那么你们都可以获得。

但是如果你的分配对方不满意,那么你们都不会获得。

(当你给对方小于3欧时,对方不予接收)应对的方式:1.去超市前列好清单,减少支出。

2.通过几张卡汇总在一张卡上,能介绍利息的产生。

以及打印出来纸质信用卡账单,更能发现哪些是不必要产生的花费。

小tips:1.如果想去旅游,尽早安排酒店、机票。

2.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官网询问有什么套餐,可能会有手机上定看不到的优惠。

 3 ) 打开格局,建立理财思维

这部纪录片,将从生活中最本质之处带你一起慢慢变富,帮助我们提升财商、建立有效的金钱观。

.是钱在控制你?

还是你在控制钱?

是无时无刻不窘迫的月光?

还是有底气的花钱?

是喘不过气的网贷、花呗、信用卡?

还是零负债?

本片共有6集,每一集都会有一个遇到财务问题的家庭,理财专家会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过程中你可以审视自己的生活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很有借鉴意义!

.深度提问:1、你的目标是什么?

(钱相关,长期短期皆可)2、你的经济现状如何?

3、钱都花在哪些地方去了?

.观看心得:1、不要迷恋那些经济上难以负担的物品,很多有格调、又有品质的反而是那些小众又平价的品牌。

2、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你的花费和所需商品/服务,确保自己生活有质的同时,没有(低效)物品囤积的困扰。

3、记录每一天的支出,月末汇总,了解每个类目的正常支出,找出当月的问题花项。

借助数据帮助我们安排下一个月的支出计划,根据类目津费合理安排自己的支出。

4、消费要谨遵当下,避免提前消费、铺张购买、为想象的计划(没落地的那种)买单的那种行为。

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我们经济困顿时,活好自己,不去麻烦别人、不随意释放自己在金钱上的爱心就是对周围人最大的帮助。

6、如果你实在对于花钱没什么概念,回归现金支付,好好感受现金支付的那种“流失感”。

tip:信封法,将每个类目预定的金额现金放进每一个信封中,严格安排我们的支出花费,习惯这样的方式后,就会很自然地执行下去。

 4 ) 你明明不买奢侈品可为什么依然没有存款?

挺好的,你会知道,为什么我不买奢侈品依然留不住钱?

原来大家月光族的底层因素基本一致😂记录几个重要的点:1. 认真对待自己的账单,检查自己的大头消费落在哪一类,并做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我只是把近10个月的外卖账单(饿了么、美团、盒马)拉出来,每个月小2k,还不算线下的。。

)2. 了解自己钱花在哪一部分,有时稍稍改变生活方式对你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比如外卖咖啡、外卖午餐、出租车都可以减少或者去掉;3. 对于日常的消费习惯提出必要性质疑,例如你每个月话费套餐是否有更便宜的选择,你购买的名牌生活用品是否有平替选择等;4. 提前制定购物清单,需要什么买什么,跟着清单走;5. 和家人一起减少杂货开销,不要买一堆食物放在冰箱里然后最后丢进垃圾桶;6. 如果有周末外出的玩的习惯,提前规划,可以去一些免费不收门票的景点,以体验为乐趣,并且为自己和家人以前准备食物,而不是在路上临时购买。

7. 如果要用信用卡,只在大笔购物上用,不要用在每天的日常消费,在收取利息之前计划好还清,否则利息很高;8. 如果你有借款,请不要逃避去了解你所有借款渠道的利息,算算年利率,算一算每年利息的明确金额,你会吓一跳。

然后,请寻找一个零利率或者低利率的方式替代掉高利率债务,并且制定还款计划。

 5 ) 金钱与我 小记

纪录片 金钱与我Ep1.- 人们有占有欲天性,如果一个东西已经属于你,你就不想失去他。

你习惯的一些用品、服务可能不是最划算的,可以寻求更实惠的替代品。

另外,也许可能尝试先攒下钱,然后就不想花了?

- 喜欢追求品牌,但可能你根本就体会不到名牌和本土品牌的区别。

可以试试超市的自营品牌,也许也不差呢!

- 提前计划一周的菜单,避免点外卖。

引申一下,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再去超市,只买清单上的东西能帮我少买点吗?

- 即使要借钱,用不同的方式,贷款、信用卡、银行…产生的利息差异很大。

寻找更合适的方式进行- 生活小tip:旅行可以避开高峰期,周二周三买机票,没有特定目的地,哪里便宜去哪里。

Ep2- 主人公搬回老家啊后,虽然男主人每周需要花费八小时通勤,但一年能省下8000欧,还是值得的。

所以,还是要平衡一下,用时间、辛苦换金钱- 给孩子买衣服(其他也是一样)要适度,够穿即可- 生活小tip:结婚如果避开高峰期,经常会有折扣。

婚纱礼服不介意也可以卖掉Ep3- 主人公已经六十了,没有存款,热衷于给家人买礼物,邮寄跨国包裹,还有一辆需要高支出的马自达。

她没想过存钱养老,打算工作到死。

当然这样风险很大,换一辆车,减少跨国包裹,在特殊日子寄包裹且尽量减少包裹重量,每周设置预算,减少支出。

一年能存四千欧元(近三万人民币)。

虽然具体金额不一定能借鉴,但找到咖啡因子和可缩减的大额支出,设置预算是可以执行的- 经济学建议:重视时间和复利的魔法,越早考试理财越好Ep4- 一对收入可观的情侣,几乎不做饭,每天的咖啡,频繁打车,出门约会,看着日常的支出因为高频让他们没足够的钱买自己的房子。

要缩减开支存下钱必然意味着有所牺牲,做好这个觉悟- 经济学心理:我们在大额的消费时往往不在意小额的折扣,如都是节约十块钱,买衣服讨价还价很难,买房拿到一点折扣省下的其实很多。

但生活中可能有人大额消费时却不知道讨价还价,却纠结买菜时的五毛一块Ep5- 这集是一对爱囤货的夫妻,家里有个小屋堆满了各种因为便宜、冲动之类的原因买下的东西。

他们儿子有几十个安抚奶嘴,虽然他一个都不用。

因为想试试不同的材质颜色款式,也许儿子会接受。

类似的消费思路,跟我简直如出一辙…当初的我不就是这样,现在应该好一点了- 经济学心理:A是预算内的东西,B超了预算,C算是远超预算。

如果只有AB,一般人会选择A,但如果有三个选项,会有很多人选择B,这个就是“诱饵效应”Ep6- 适度合理利用信用卡,避免高额利息。

超市购物提前列好清单,尽量不买清单之外的东西。

提前计划一周菜单,按需买食材,不浪费。

家庭日等尽量寻找不花钱的活动。

- 经济学心理:人们倾向于公平的交易,如果过程不公平,即使能拿到部分收益,也会有人拒绝交易。

Summary:设置预算,坚持预算。

重视咖啡因子的效力。

适度消费与囤货,杜绝浪费。

寻求消费满足真正的需求,少为品牌溢价付费。

 6 ) 给自己做的笔记

当听力材料没看中文字幕看完的,难度很适合。

选了六组不同的嘉宾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财务规划,结合一点点理论,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来说有用的tips,记录一下我的。

1.等会就去整理一下我有没有什么不用但在不知不觉续费的会员;2.逛超市时有计划性,列好list拿完就走,而不是走走逛逛;3.注意积少成多的小钱,比如说二十一杯的瑞幸,一周三杯,一个月就是240,一年就是将近两千多,都可以办好多张健身年卡了,选择三块钱一包的挂耳咖啡。

还有外卖和的士;4.要为自己的存钱设立长短期目标,这样更加利于增加存钱的动力,比如我希望通过自己一年半的努力试着不让父母给我出留学中介的钱?

5.降低对品牌的迷信,光明和天友的牛奶我喝不出区别,我也不认为自己真的在目前的年纪值得用一千一套的护肤品和两百块的护发精油(当然谴责我做一次一千的头发),可以去做便宜大碗的功课;明天根据所学到的试着反思一下自己的消费习惯,我真的很需要很需要。

 7 ) 对于修正消费习惯很有帮助的一部纪录片

虽然受家庭影响,我一直就很关注怎么节约消费,但或多或少也存在着片中说的这些习惯。

比如,上班时点外卖、周末去商场吃饭,出门就打车,买太多以后可能用到的东西,固定的买同一个价格较高的品牌产品。

这些行为并不算是陋习,只是一旦过量就很可能影响到自己的财务健康。

如果有存钱计划和消费的预算的时候,从这些方面省,可以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并不会太影响到生活质量。

而且自己做饭相比外食,骑自行车或步行坐公交相比打车,都会对健康更加有益。

总结一下这部纪录片中,我觉得最重要的3点。

1.及早储蓄,越早越好。

存款会产生利息,不仅本金产生利息,利息也产生利息,存款也会有利滚利的呢。

并且如果突然失去工作和收入,或者产生了大额支出,可以直接从存款中取出来用而不必支付高昂的利息去借贷或信用卡透支。

2.只用一个账户支付,微信或支付宝都可,每周检查账单,复盘一下支出主要是哪些方面,相信我,你花最多钱的肯定是你意想不到的项目。

尤其要警惕,小额但是次数很频繁的支出项目,积少成多聚少成塔,因为小额所以一般都不在乎,但是支出频次很高总金额不可小觑。

现在用纸币已经不太可能,纸质账单也不太现实,但我们仍然可以模拟一下这个原理,每周检查账单,支出金额如何,都有哪些方面,人的记忆在这个地方是一点都不可靠的,通常我不看账单,就不能发现自己花了多少钱,花在哪里。

只用信用卡支付大额账单,其它的日常开销不要使用信用卡或信用支付,信用卡或花呗或京东白条,都很容易让我模糊掉消费的界限,无法感觉到钱花出去了,数字支付在方便使用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容易花钱无度的副作用,平时没什么感觉,月底一看账单竟然消费了这么多,这种情况应该不止我一个人。

3.只买当下需要用的东西,不为将来的消费买单。

比如说,穿不上的衣服,可能会骑的自行车,买回来就吃灰的单反。

通常我们看到广告影片中,那些衣着光鲜的人物,使用着这个产品,让自己生活丰富多彩,于是我们会觉得,只要我买了这个产品,我的生活也会像这样有趣。

但是,生活是由我每天的行为所定义,而非我购买什么产品说能改变的。

购买这样一个产品并不能让我得到和广告当中一样的生活,瘦下来了再买也是一样的,这个世界根本不缺好看的衣服,缺的是能控制体重的人。

不要把物品的意义和价值抬得太高了。

 8 ) 对于未来的一点点思考

实际上,也就是这两三年才实现了完全的脱离父母,然后从一定程度上自己赚钱自己花完。

一直以来都没有“金钱管理”这个概念,都是有多少花多少,只能说是不超支,但是对钱未来的计划没有任何想法。

而突然间到了一个该结婚 该生孩子 该有自己的家庭的时候 有点手足无措…未来的收入肯定也可以满足我即时的消费,但是更远的未来呢?

买房?

孩子上学?

等等这些突然间用到大钱的时候呢?

所以 在开心地大手大脚的花了这几年钱以后 是时候来让这个钱花的合适了!!!

因为 未来对于自己的投资还是不会少 但是希望不会像现在这样花的乱七八糟 买了很多“觉得未来一定用到的东西” 或者过于浪费的东西而对于买房子 很幸运 未来5年内还不用考虑 因为不缺住,但是孩子的教育是个问题,学区房???

希望自己能找到那个大学的工作,这样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不行 就要好好攒这个钱了买车??

这个是一定的了,所以也要好好攒钱?

总之,留点在手上总是好的

 9 ) 不完全记录

第一集:外卖过多,为品牌而消费,手机水电等套餐没选好,民间借贷利率过高。

第二集:咖啡每天买一杯,积少成多,提前买衣服,贷记卡取现金手续费,空置房子租金不够抵债。

第三集:没有存款,高油耗的车。

第四集:酒咖啡外食过多。

随意打车第五集:因为折扣囤货,没有申请退税。

第六集:食材买了放坏,点外卖。

每周家庭出行。

还有很多买房车旅行等小课堂。

消费心理:人更容易接受一开始所有的东西,所以换套餐很难,会不换不划算的套餐。

大额账单中五元比小额账单中的五元更容易让人忽视。

高价商品的存在容易让人买中端商品,本来可能只买低端商品。

因为不好的服务体验放弃本有的优惠。

总之就是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要省,但也有没有完全按理财师建议的去做,习惯真的很难改变,刚开始太苛责容易放弃计划,除非不把消费当放松,戒掉对消费的心理依赖,否则还会重蹈覆辙吧。

 10 ) 简单明了的教育片

一开始看有六集还挺头疼,真正开始看发现每集只有二十四分钟左右。

节目中帮助主人公分析财务现状,解决财务支配分布,中间穿插着消费心理学的小知识,又有趣,有易懂。

我的收获有三点,一个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财物分配,看看是否有不必要支出。

二是激发了我存钱养老或者为大事件作准备的危机感。

第三个最重要,就是让我有赶紧行动起来的动力,不只是财务,还有生活中的很多计划,我要抓紧行动起来。

《金钱与我》短评

每集值得看的之后教授行为心理学的那几分钟,怪诞行为学里面讲的更好。有时间不如去看看书。

7分钟前
  • Airree
  • 较差

nothing new

1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讲得很细,但是(捂脸,家里穷的孩子懂得都懂dddd

14分钟前
  • Xuan_Kawu
  • 还行

感觉这几个都挑的那种很典型的西方月光族;要是有一些亚洲中产阶级想多存点钱的例子就好了

17分钟前
  • Яανeη
  • 还行

一般般,参考性不大。

20分钟前
  • 十二点前要睡觉
  • 还行

偏向于基础性的节流。

23分钟前
  • 鹿相宜
  • 还行

2024年我自认为节约成本,克制消费,但是年底算年底收入时,发现单我个人的支出就在五万元,这个纪录片让我下定决心,今天要整理一下我的支出明细,为明年计划做调整。

28分钟前
  • 黑眼胖子
  • 还行

1.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2.不为品牌买单--便宜物品一样用3.别为他人买太多--存钱养老4.不办信用卡--控制消费

29分钟前
  • 咕噜噜
  • 推荐

节奏太快,画面切换太快,六个例子对我而言没有启发性,唯一有点用的就是每集镶嵌的行为实验....

32分钟前
  • 林玄
  • 较差

说多了就是乱花钱+不敢管钱+觉得难…

35分钟前
  • luckyChiu05
  • 推荐

通过分析普通人消费情况,揭穿商家的套路!

38分钟前
  • 四时风雅
  • 还行

实用,但干货一般般吧,就一个道理积少成多。感慨一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房价好低,果然不如我们厉害。

39分钟前
  • 是吗哦
  • 还行

第二集医疗费用可抵税,信用卡套现当下就开始收利息都让我挺意外的,第三集教我们现在就开始存养老金。第五集的诱饵效应确实存在生活中,比如很多朋友去做头发好几个价位的染烫品牌会选中间的,现在看来都值得深思。这剧的语速好快...我有时候都要0.5倍速。而且镜头切的好晃...

43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还蛮短小精悍的 经济学的部分如果能再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啥时候能出个国内版 国外电商和快递不发达都这样了 那他们要是跟我们一样天天网购外卖的不得都破产了

47分钟前
  • Asberger
  • 还行

01少点外卖02少买衣服;经济高峰期买房到经济衰落期直接贬值60%;少用信用卡取钱;03 25岁存养老金;西方人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8分钟前
  • Makepeace
  • 推荐

纪录片主要教你怎样“节流”以及通过实验揭露消费主义的一些套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然后立下省钱的目标,发现哪些钱其实没必要花就尽量少花。从片中看到,虽然爱尔兰人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我国,但是克服挥霍金钱的消费习惯、省钱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52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看完这些心里没点数的人的花钱方式,感觉自己真算是对钱很敏感了

53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节奏有点快。拥有从第三视角来审视你的财务和消费习惯的理财消费顾问才是正道吧。让你信任的人帮你做决定,省却自己做决定的纠结。

58分钟前
  • smilefish
  • 还行

介绍的方法基本属于“节流”类型,简单来说就是:少买、买便宜的。采访的人也基本属于社会中下层

1小时前
  • 白罗罗lolo
  • 还行

金钱实验挺有启发性。

1小时前
  • illusion不忘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