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榴莲飘飘

榴槤飄飄,Durian Durian

主演:秦海璐,麦惠芬,Xiao Ming Biao,Wai Yiu Yung,Kwok-Ping Cheung,Fanny Fen-Ni,Qingyong Hu,嘉嘉,李苹,李爽,Zhihan Lu,Suet-man Mak,Kam Yiu Ngai,Ming Wong,Rong Yang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00

《榴莲飘飘》剧照

榴莲飘飘 剧照 NO.1榴莲飘飘 剧照 NO.2榴莲飘飘 剧照 NO.3榴莲飘飘 剧照 NO.4榴莲飘飘 剧照 NO.5榴莲飘飘 剧照 NO.6榴莲飘飘 剧照 NO.13榴莲飘飘 剧照 NO.14榴莲飘飘 剧照 NO.15榴莲飘飘 剧照 NO.16榴莲飘飘 剧照 NO.17榴莲飘飘 剧照 NO.18榴莲飘飘 剧照 NO.19榴莲飘飘 剧照 NO.20

《榴莲飘飘》剧情介绍

榴莲飘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学了九年京剧却在内地没有出路的阿燕(秦海璐)不得已来到旺角理智地化为妓女挣快钱,并给自己定下(做到双程护照到期的)期限,在所住小巷结识同样来自大陆但是非法入境的少女阿芬(麦惠芬)后,她被阿芬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单纯打动,两人在异乡成为朋友。 返回牡丹江小镇换作另一种身份决定好好生活时,阿燕发现周围世界已与她所理解的大不相同,见识到现实中另外的(不同于在港时的)残酷与无情,心生失落,而当收到阿芬寄来的榴莲时,各种复杂滋味涌上她心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午夜死亡2让爱做主致命急件沉重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记忆的技法迷宅幻影女子监狱第六季古董局中局Ⅱ:鉴墨寻瓷科米的规则搭车人世界奇妙物语2023秋季特别篇守夜人:恶魔永世同在水落石出指尖世界生命中的美好印记狼人镇七号房的礼物2登山者恋恋不舍明日情缘死色爱闪亮那个传教人轮回派对第一季两个恋爱花杆王偶滴神啊非亲兄弟兽餐2

《榴莲飘飘》长篇影评

 1 ) 昨天晚上看了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

昨天晚上看了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剧情就不重复了。

第一次看陈果的电影,太写实了,把活生生的生活剖开了给你看。

电影的第二部分是阿燕回到了家乡牡丹江,我没去过东北,但牡丹江给我的感觉太亲切了,我的老家是北方的一个城市,这些年过年的时候也回去,感觉电影中牡丹江的影像跟老家的城市是如此的相似,而且人们的生活状态也是如此的相似。

现在反映当下部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电影是不多的,看过贾樟柯的《小武》,感觉《榴莲飘飘》更为尖锐。

有两个关于榴莲的情节比较有意思,第一个是阿芬的爸爸给阿芬过生日买的榴莲,切开榴莲的镜头,第二个是阿芬给阿燕寄了个榴莲,阿芬的朋友切开榴莲的镜头。

陈果的电影有一个特色就是只用非职业演员,看完后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

有点惊讶香港的导演导演牡丹江发生的故事还是比较到位的。

 2 ) 【★拾遗•拾忆★】《榴莲飘飘(2000)》

《榴莲飘飘》上映于2000年,导演是陈果。

陈果不是科班出身,从剧务、场记做起,后来拍出了一鸣惊人的《香港制造》,金马、金像拿到手软,才成为香港著名的文艺片导演。

▲陈果1959年在广东出生,10岁时随父母来港定居。

陈果由剧务开始做起,之后做场记、第二副导演、助理制片、第一副导演。

1993年开始做导演,第一部电影是恐怖片《大闹广昌隆》。

四年之后,他得到刘德华的资助有了50万港币,还有自己在片场捡的8万英尺废弃胶卷,才拍出了《香港制造》,一举成名,得了金马奖、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榴莲飘飘》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故事大纲。

在中戏旁的一家面馆里,陈果对秦海璐讲了这个故事,秦海璐几经考虑,决定出演。

《榴莲飘飘》的女主角秦燕我们很难用“性工作者”来定义她,因为她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的三个月而已。

当时香港刚刚回归,秦燕手里拿着“双程证”,只能在香港住三个月,她想要在这三个月里赚最多的钱,于是选择了来钱最快的办法。

秦海璐表演自然、不露痕迹,余味悠长。

在香港做皮肉生意的她仿佛戴着一副面具,永远有着麻木的表情,重复着机械的生活,除了开工就是吃饭、睡觉,背着双肩包穿梭在旺角的大街小巷、公寓旅馆,身影很倔强。

秦燕在香港的三个月是绝对孤独的,平时就在餐厅里等活。

回到旅店,就在旅店里边吃饭边等活。

秦海璐为了揣摩角色也花了很多功夫,她曾说自己在香港的茶餐厅观察过她们的生活状态,知道这群人一有时间就在吃饭,因为怕等一下客人太多来不及吃。

秦海璐悟性高,基本上贡献出了陈果想要的感觉,没有任何表演痕迹,仿佛她就是在这市井勾栏里生活过的人,也恰当地表现出了内地人与香港人之间那种微妙的感觉。

有一个镜头,她一边抽着烟一边和姐妹们探讨怎样才能减少给客人洗澡的次数,因为手和脚都被泡得褪了皮。

抠脚,抽烟,眼神毫无表情,就像在讨论着一日三餐。

在电影的前半段,陈果用冷静客观的镜头展现着“北姑”的生活。

所谓“北姑”,是一个过渡性的时代产物。

有不少港媒曾经报道,在香港回归以前有很多外地人涌入香港,她们热情更高、价钱更便宜,使得从事相同工作的本地人几乎全部“下岗”。

但世易时移,二十年后,时代沧桑巨变,“北姑”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名词,反而很多香港人要来内地淘金。

《榴莲飘飘》在剧情上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分界线,上一个镜头还是灯红酒绿的香港,下一个镜头就到了寒冷陈旧的牡丹江。

秦燕在香港的三个月时间到期,最后一天她工作到了身体极限,然后拿着不菲的收入回到老家。

当秦燕回到老家时,她卸下了面具,从麻木的赚钱机器变成了一个有生活气息的女人。

她也有家庭,父母是老式的、传统的、要面子的家长,只觉得女儿在南方做生意赚了钱,于是大摆筵席好几桌,还承诺可以让秦燕带着表妹一起去南方“闯一闯”。

她有一个丈夫,是戏校的同学,但感情不太好,回来之后就离了婚。

我们也知道了秦燕原来曾经学过8年的“国粹”,但苦于没有用武之地。

她拿着香港赚来的钱想去租个门房做服装生意,但始终“还没有想好”,不知道这一行能不能赚到钱。

在秦燕身上,折射出某种巨大的撕裂感。

这撕裂感来自于地域经济的差别,车水马龙的香港和保守落后的东北形成了强大的反差。

在老家,人人向往“南方”,觉得只要到了“南方”就可以赚钱,只有秦燕知道南方也不是天堂。

但更多的撕裂感来自于她的内心。

只能说,秦燕从来都是一个“口不对心”的人,她始终处于迷茫之中。

在香港,她是一个没有身份感的人,在面对客人时,她满嘴谎话;没想到回到老家也是如此。

一方面,她可以在街头吃着廉价小吃,另一方面,又坚持化妆品要用进口的,比如资生堂、CD;身边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秦燕的过去,她只能一直生活在虚妄之中……

香港的老鸨频繁打电话要她再回去赚钱,秦燕最终换了手机号,决心告别这段过去。

电影的最后,秦燕重操旧业,在街头表演了一段京剧《天女散花》,仿佛再次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这就是《榴莲飘飘》,它没有太明确的立意和观点,但整部电影让人心头微微震动,被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包围着,这是普通女性的普通命运,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空之下显得如此平常又如此让人唏嘘。

在导演的镜头里,秦燕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秦燕的未来是什么样,我们一无所知,正如我们从未如此细腻而近距离地了解一个陌生人的心路历程。

秦海璐在接受金马奖的后台采访时曾经说对她们“几分理解几分悲悯”,也许是最恰当的注脚。

而《榴莲飘飘》也为秦海璐这位貌不惊人的影坛新人带来了不可想象的成绩。

金马奖最佳新人、影后;金像奖最佳新人;金紫荆奖打败了《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勇夺影后;在威尼斯影展上,秦海璐距离金狮影后,也仅仅差了一票。

这部电影也让陈果拿到了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榴莲飘飘》之后,陈果开始拍摄接下来两部描写“性工作者”的电影,并称为“三部曲”,第二部就是周迅主演的《香港有个荷里活》。

这部电影同样提名了威尼斯金狮奖,也是当年金马、金像的大热门,陈果得了金马最佳导演,倒是周迅遗憾落败,没能拿走影后,可见时也命也。

到了陈果的第三部电影,就是2020年让曾美慧孜得了金像奖影后的《三夫》。

我们可以看到《三夫》里也有着《榴莲飘飘》的影子,两个女人都喜欢在腰里系着红绳,以及反复出现的同样的意象和镜头。

三部电影,背后是三位优秀的女演员,她们被陈果发掘时,身上都带着迷人的气质,演活了一个个时代夹缝里的卑微小人物。

后来,有学者把陈果电影里的女性形容为“移动女性”(mobile women):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南方的男性企业家主义制造出来的弱势性别身分,包括移工、性工作者以及台商和港商的二奶。

”——Carolyn Cartier, Globalizing South China (Malden: Blackwell, 2002) 想来,这也算得上是时代阵痛吧。

 3 ) 《榴莲飘飘》品味榴莲的四种滋味

一姐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

陈果的「香港回归三部曲」之后的续篇《榴莲飘飘》,完美对接三部曲之一的《细路祥》。

秦海璐当年一个新人凭借《榴莲飘飘》这部电影拿下金像奖、金马奖、金紫荆奖等多个大奖一举封影后,名至实归你服服服不服?

以后那些导演拍文艺片都想找秦海璐出马。

《榴莲飘飘》的导演陈果是金马奖、金像奖的常客,他的英文名比较搞怪:Fruit Chen,水果陈?

外号就叫水果,果然在电影中让人吃榴莲。

榴莲、西瓜这些体型庞大的水果,与樱桃、草莓、苹果不同,苹果、草莓往往一个人就能吃,而榴莲买回来一个人吃到撑死还可能吃不完,可见榴莲、西瓜是一种社会型的水果。

一姐在深圳深居简出、独来独往惯了,平时压根儿不敢买西瓜。

因为买西瓜要拍、要扛、要切、要吃、要冰冻、要保存,吃不完又会很快坏掉,所以一姐深知西瓜和榴莲的社会价值。

香蕉也是很有社会属性的水果,因为一串香蕉同样需要分享。

梨子不能分享是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

中国人吃东西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不光有美食文化饮酒文化餐桌文化,筷子上都有阶级斗争。

不吃西瓜榴莲的人,多半是喜爱独处的要么就是孤僻的人;而一个人吃西瓜吃榴莲的,多半是做宰相的吧,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电影名叫《榴莲飘飘》,不但出现多次榴莲:榴莲砸人、楼梯上蹦跳的榴莲、寄出榴莲、剁榴莲、切榴莲……,光是吃榴莲这个吃,谁吃的、和谁吃、怎么吃,就吃了四次。

榴莲第一次登场是作为背后偷袭的武器。

女主角是内地来香港做小姐的阿燕,和洗碗小姑娘阿芬因这次榴莲伤人而结识。

小阿芬也出现在陈果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细路祥》中。

被榴莲袭击负伤的小混混找阿芬家借了刀切开榴莲吃。

看起来身板瘦小的人居然能独自吃掉一只榴莲,真是人不可貌相。

第一个人吃榴莲是单纯的吃水果,没有与任何人分享,不带任何感情的吃榴莲。

当他带着一身榴莲的味道进入餐厅时,所有人都抱怨臭气熏天。

电影第二次出现吃榴莲的情节,是阿芬第一次吃榴莲。

因为见到这种外形狰狞、散发着臭气的东西是那样吃掉的,阿芬的爸爸也买来个榴莲让一家尝个鲜。

画面是黑不溜秋的破房子,微弱的光线更显得贫寒,但是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吃的香甜,两个小孩捂着鼻子对榴莲的臭味一脸嫌弃却又透着如同参加一场仪式那般的喜悦,这是幸福的、家人的滋味。

阿燕帮阿芬洗碗,系防水围裙,说说笑笑的女青年和小姑娘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年龄与地域的界限。

阿燕告诉阿芬,她的老家在牡丹江,希望阿芬可以写信给她。

阿燕逗留香港的期限到了而不得不离港。

阿芬一家随后也被遣返回到老家。

这个情节也就是阿芬在电影《细路祥》中的结局。

1997到了,香港回归了,所有的人却要离开香港了。

阿芬把榴莲从深圳寄到东北阿燕家,这是一份小女孩远隔千山万水的友谊。

阿燕收到榴莲之后也是和家乡的朋友们一起吃的,第三次吃榴莲,是友谊的滋味。

而通过阿燕一帮朋友的对话得知,他们也是第一次吃榴莲,阿燕在香港那么多天,没有去过哪里耍,也没有吃过这种南方人很日常的水果之王榴莲。

第四次吃榴莲,是阿燕独自一个人吃的。

阿燕留了几块榴莲果肉带回家给爸妈。

回到家,父母刚好还没回来。

这是孤独、惆怅的滋味。

阿燕的东北老家和香港的灯红酒绿画风完全变了,凄凉的冬天,老旧的母校,改建的街道,荒漠般的冰河,登记结婚又离婚,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离别的火车,铁轨……各种场景下都对比透露着阿燕内心的失意。

她不知道她的未来在何处。

接到香港那边妈咪来电的她,犹豫着给出一个含糊其辞的答复“我还没决定去呢”,事实上已有再回去的念头。

她也深知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特殊生活,她似乎在新型社会的洪流中毫无招架之力,彻底迷失。

她咬下一口榴莲,个中滋味,沉默无语。

陈果拍出《榴莲飘飘》这么一部电影,味道和以往的《香港制造》之类的黑色风格大相庭径,对待阿燕这样职业特殊的人群态度宽容,娓娓道来,没有明显的悲天悯人,视角平静而残酷,感情是温情而惨淡的,镜头下的人物都是失意的,不知道明天如何也不确定去往何方。

有朋友陪伴一起吃榴莲,有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陪伴一起吃榴莲,有家人陪伴一起吃榴莲,……总会一个人吃榴莲的时候。

吃榴莲在电影《榴莲飘飘》中仿佛一个仪式。

有的仪式是庆祝,有的仪式是告别。

仪式一一结束之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还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品尝其中滋味。

结尾的东北飘起雪花,阿燕和朋友们在打雪仗,轻松愉快,短暂的快乐片段,避开了生活那么沉重的包袱。

影片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

秦海璐好像刚出道时的萧亚轩,清纯的很,而且演啥像啥,在香港就时髦靓丽,回了东北特接地气儿。

秦海璐饰演的妓女阿燕,在与嫖客们交谈中,小心地变换着身份,湖南人、四川人、新疆人、香港人……甩着长发行走在旺角的灯火夜色中。

《榴莲飘飘》承上启下,是回归三部曲的续篇,又是妓女三部曲的开头。

然后《香港有个荷里活》立刻把这种感动毁掉,各种暴力和政治的象征尤其惊艳,没有什么渲染或是多余的解说,干脆利落,触目惊心。

秦海璐和周迅也都厉害。

最后,送上一首特别丧的歌曲献给还在上班上学的你们。

《You Me He She》(你我他她)电影《榴莲飘飘》片中插曲你为什么要上学你为什么要上班你为什么要吃饭你为什么要睡觉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想说我为什么要喝酒我为什么要唱歌我为什么要欢笑我为什么要做爱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够格为什么你老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答你问什么如你再问我为什么我喜欢什么就干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难道我不说你就不会问我为什么你的问题太多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知所措为什么他为什么要沉默他为什么要无奈他为什么要愤怒他为什么要流泪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快乐她为什么要花钱她为什么要赚钱她为什么要偷情她为什么要谎言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就是这样不柔情为什么她老想看他干什么为什么他老问她要什么如你再问我为什么我喜欢什么就干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难道我不说你就不会问我问什么你的问题太多我的人生已经变得不知所措为什么

 4 ) 吃不完的榴蓮

剛看了《榴蓮飄飄》這部片子,陳果導演的殘酷現實題材。

很殘酷麽?

還好;很現實麽?

一般;很好看麽?

不錯;很舒服麽,是的。

這就是我對此片的評價,沒有太多感覺但是覺得舒服,對我來說能談得上舒服的片子就是好片子了。

中國的好電影總是小人物視角的,講述他們的奮鬥史、落魄史、掙扎史,甚至羅曼史,《榴蓮飄飄》也沒有例外。

學了九年京劇卻在内地沒有出路的秦燕被生活驅動著來到深圳和香港,開放的城市給了她並不光彩的職業,妓女。

從保守矜持堅守到放縱,我們也許可以體諒和理解這一轉變。

我只是說放縱而不是放任自流,主人公有牠的目的、原則以及尊嚴,陌生的環境給了她做這一行的理由和勇氣。

如果是在東北老家,不論是秦燕或者任何人都不會這麽做,我的前提是祂有目的原則和尊嚴,但換了城市人便很容易迷失掉自己更容易僞裝自己,他們可以隨意的更換身份更換除了靈魂以外的任何東西,特別是在抱著闖一闖這種念頭的時候,人們動不動就把自己豁出去了,而且豁的心安理得。

這些都是合理的,所以不要輕易去譴責一個隻身在外闖蕩人的道德良心。

至於秦燕這個人我說她有尊嚴,做了妓女也有尊嚴。

這就看出不同了,有的人是在做妓女,有的人是妓女。

說到這兒我當然不容置疑的想到了固力果,她和秦燕是同質的,都是為生活獻了身的人,妓女並不是他們的身份而只是角色。

我始終很樂於在這些措辭之間尋找區別,以便給人物最公平的定位。

秦燕這個人物的另一個特點是她很有責任感,從她與白小什麽離婚這件事看來,她依舊保持的比較傳統的家庭觀念,她希望丈夫有上進心和責任心,而不是整天在酒吧里唱歌跳舞,即便祂有過得去的收入,這種精神支撐下的家庭都不會是有前途的,所以她離婚了。

在對待同樣有南下願望的表妹一家她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或者說她是默默反對的。

之所以這樣,一者是她沒有可以反對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她有她的自尊心,她不能用顛覆自己在外闖蕩成功的美好形象的方法來阻止一個女孩可能的墮落;再者,斷然毀滅一個年輕人的奮鬥衝動是不負責人的,她是一個有責任感懂得關愛的人,無論是對表妹、同窗好友,還是阿芬,這種愛護都是發自内心的,責任使虛情假意成爲不可能。

影片中阿芬一家代表了另外一部分人艱難的生活歷程以及精神的自救。

他們不管是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香港都一樣的貧窮,而在香港他們還不得不受別人歧視,作所謂的“黑人”,然而他們還是要費盡心機的留下來,還是會在生活壓迫的縫隙里獲得快樂,這就是我說的精神的自救。

在貧窮的家鄉他們得到的只能是貧窮的希望,而香港則給了他們奢侈的幻想,精神追求的底綫被環境擡高了,上行沒有了阻力,我們可以說這是殘酷的放逐,可我們並不遠承認未來仍將一無所有。

從阿芬的媽媽指責爸爸肯花一百塊卻買了個臭榴蓮並且媽媽和妹妹都拒絕品嘗榴蓮可以看出,他們衝動著做夢卻不敢不肯享受做夢的過程。

爲什麽是榴蓮而不是蛋糕呢,蛋糕我們司空見慣了,城市有鄉下也有,可這是在香港,區區一個蛋糕怎麽能滿足人奢侈的願望。

而榴蓮呢,那是水果之王,是東南亞熱帶地區才有的果品,爸爸的描述顯然對這中水果充滿了崇拜,對奢華的生活充滿了崇拜。

可恰恰這又在另一方面暴露了他們的俗氣和可憐,即使能吃的上流蓮又怎麽樣呢,他們不可能因爲吃榴臉兒成爲香港人,更不會因爲吃榴蓮成爲有錢人。

所以阿芬一家的結局非常簡單——回歸,這是最好的結果。

還要提的是片子里那個被榴蓮砸破頭到處尋仇的年輕人。

這是個有意思的帶有點黑色幽默的人物。

對祂來説,原先的生活可能是遊手好閒的,而被人用榴蓮襲擊這件事卻卻恰到好處的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重心,或者說這足以成爲其新的生活重心。

尋仇給人以目標與動力,這是可以被稱之爲精神寄托的,日子從此蒸蒸日上了,被壓抑的憤懣的情緒呼之欲出,因此報仇是多麽的暢快淋漓。

這邊又是一類人的心態了。

看完整部影片我們也許可以想一想,榴蓮到底隱喻了什麽。

是人麽?

社會的人有著堅硬的外殼,軋人的利刺,因爲人要保護自己學會針鋒相對。

浸染了社會氣的人會發出屍體樣的腐臭,可洗盡鉛華,人的内心和靈魂畢竟還是柔軟美好的,這是榴蓮;是生活麽?

生活總是給人以堅固的敵意,然而在它腐敗糜濫的氣味之下又能是什麽,沒有人寧願接受牠的本質。

 5 ) 借问姑娘你家在何处

住在深圳的时候,觉得这个城市不是太好,也许是因为这个地方男女比例失调,男人很容易寻欢变得非常容易,小姐、二奶、三陪无处不在。

粤地的每个小地方都会有发廊,我曾到其中一个地方实习,带我们实习的老师对于发廊有着莫名的好奇,他是个长相清癯的中年男人,因为瘦五官分明甚至有些楚楚动人,我们的男生最终带他参观发廊,一条街,不足150米,密密匝匝堆满发廊,内有小妹招呼“老板,来洗头”,弱弱的身姿却有一双结实的胳膊,挺挺的胸,很年轻。

因此我很能理解教授嫖娼的心态,拯救弱势人群和教导在肉欲之外还有精神的思想其实兼而有之,洗头小妹的性感在于不矫饰、无遮拦直抵心底最深的部分。

副教授的老婆是个长相生硬的女子,纹着眉,嘴唇向下撇,蛮悍凶狠,很难产生爱意与欲望的脸。

洗头小妹来自五湖四海,语带乡音,但是都会一两句粤语,而且爱笑,襟怀坦荡,非常喜欢叫男人”老板”,因此深受各个阶层男人的欢迎。

如果文艺女青年厌倦了没有遭遇好男人的日子,真可以卧底去做做洗头妹,体验生活之余,见证一个城市的堕落和淫乱原可以这样多姿多彩,它必有长达一小时的前戏过程,包括用洗发水揉你的头发,按摩自头部、颈项、背部、手的各个关节,让骨节在按摩时发出“空空”的声响,而使得消费者内心空无一物,见色非色的真空状态,如果还需要更长的过程,可以到暗房洗脸,因为据说洗头、洗脸是与性服务连接在一起的。

通常有一句话,洗洗,睡了,听起来很有仪式感,先沐浴后做爱。

如果让拍《枕边书》的导演来演绎,会造就另一种性幻想,虽然他创造的女人体书法家几乎把对肉体的癖好转移到书法和性权力上,但他对于肉体的态度是虔诚而庄敬的,在人体上写字未免浪费笔墨,而且那些涂鸦必须等到要有好的载体,如果皮肤粗糙,墨水低劣,被汗水侵染势必斑驳一片分外难看。

而简单的洗头按摩,简直深得情色之神髓,它并不那么赤裸裸,图穷匕见,留有想象空间,你可以想象一只手细细地按摩泛起洁白的泡沫,细长的手指自头部慢慢抚摸下来,一切安静无比。

快乐与欲望关联,但是欲望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你发现快乐很难了了,因此简单的快乐在此分外难得。

洗头小妹和顾客也会产生简单的情感,不一定和钱色交易有关,有时只是你在城市紧张生活中,必要的松弛,对肌肤之亲的需求,而且,这种男女关系的获取不必象相亲一样作出孤注一掷的重大决定。

在香港导演那里,当然没有可能将细节如此美化,他们强调在妓女形象背后所凸现的社会、个人的重大命题,即使小处着手也过于严肃。

而且这种想象塑造,缘于对于内地女演员的想象贫乏,如果一个内地女演员适合的角色,具有相当挑战性、复杂性,揭示权利与性的问题的,莫过于“北姑”,这个城市把除自己以外的所有地区,划为北地,北京、上海、沈阳、四川、广州……都是北地,似乎南方带有摩登的现代性,富庶多金,而“北地”依旧贫穷,那里的女子虽然美丽,但也难逃南下香港卖肉为生的命运。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果的“妓女三部曲”,前两部为“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由秦海璐饰演的妓女东北到香港掘金,在旺角操起皮肉生涯,穿梭公寓陋室、茶餐厅与马槛之间,目标是在最短时间赚最多的钱。

秦海璐长得并不漂亮,陈果当时选中她,是因为她有种“风尘感”,化妆之后,白皮肤红嘴唇,细挑眉毛,有点刻薄和凄苦的感觉,在阴暗的房子里数钱,结尾她回去,在戏台上舞起水袖,似乎是代表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而《香港有个好莱坞》里更动用清纯可爱的周迅扮演勾引人上当的妓女,她叫“红红”“东东”“芳芳”,长得极具欺骗性,勾引棚户区的男人,包括猪仔记里的老朱、大朱,拉皮条的小青年黄志强,欢好之后的几星期后发来电子邮件或信,附上身份证表明她未到法定年龄,与之性交,就是强奸,就是犯法,索要5万元掩口费,过期拖延,或斩去一只手,或者追加至15万,一夜情的费用变得非常昂贵,虽然一开始会有白嫖或者喜欢这样的假象遮掩着,包括我在内,都以为小妓女和小皮条客会有污泥中的爱情,直到他的手被砍下,大声哀嚎才使我明白陈果的企图,这不过是换个方法讲述“仙人跳”的恐怖故事,陈果赋予它特殊的幽默感,但使人笑的时候不寒而栗。

影片里反复出现周迅在秋千上摇荡,笑容可爱,勾得老朱、大朱春心荡漾,她快乐单纯的影像完全不能和这笑容后的冷漠、残忍挂钩,她的美丽新世界确实达到,但她也完全摧毁了这些弱者的心理承受力。

还有一部是余力维的天上人间,故事是妓女阿英、电梯小姐阿燕、色情影带老板阿建两女一男的感情纠葛,言情为辅,记录城市倒似主旨,在繁华的香港,他们都没有实现梦想,都是失意的过客。

在戏里,暗红、瓦蓝、森绿的光映照下,人脸惨淡,城市的白天灰白、夜晚幽暗,窗户、天花板、楼梯、家俱都是破旧的,俯瞰之下东方之珠状若巨大垃圾场--街道无序而拥挤,人物都有轻微的神经质,对白不多,镜头乱晃,这样的影像在你心里唤起惴惴不安的感觉,如世纪末将至。

阿英自内地来港,每天在狭小的房间接客,性交成为谋生手段,无快感无高潮,阿建是她的客人没有上床先流鼻血,于是她给他塞上白纸,两人就此生情,妓女并未被嫖客救风尘,继续自谋出路,这个妓女的扮演者王宁演得并不生动,脸很白,眉毛拔得太稀疏,表情空洞,穿着黑超短裙露出一双长腿令人印象深刻,再就是在“妹妹找哥泪花流”的歌里翩翩起舞,象个80年代的女大学生却不是南下掘金的妓女,与之相比的是失去一只脚的电梯小姐吕丽萍,演技很老到,因此显出王宁的无力与苍白;她曾被选为“卧虎藏龙”的玉蛟龙,只是因为身体欠佳,退出。

片子带上一种阴郁的色彩,象一片乌云,笼罩在观众的心上。

似乎所有的妓女都是郁郁寡欢的,包括张艾嘉演的《庙街皇后》,她从知识妇女转型做庙街的低层妓女,注定不快乐,但是依旧清秀端庄,保持骨子里的矜持,若要她做叶德娴那样有阅历一脸风尘洗不去的风骚型老鸨,还是有难度。

做得象《金鸡》里阿金那样开心是喜剧,有吴君如自我调侃“演员如妓”的成分在里头,即使遭逢经济不景气,她还有自己的信望爱,她是妓女里的阿甘,不漂亮也不够聪明,但她知足而快乐,还能在神女生涯里觅得梦中人,片子里动用交情,将张学友、刘德华、黎明、梁家辉、胡军都拉来慰劳自己,场面甚壮观。

但是港式妓女或香艳或搞笑,都不至于象北姑这样凄惨,带上被满足的罪与罚,成为影片的主题,掘金的生活并非那样我们臆想得那样简单。

《天上人间》里的阿英甚至处心积虑地偷一袋卫生棉,后来嫖客阿建送给她,使她一下子心软几乎与他相好;《香港有个好莱坞》里东东对成年男子是抗拒的,唯一和她友好的,是小朱,一个可爱的小胖子,象漫画里的麦兜一样可爱,他们的友谊似乎是不涉含色情意味的,没有交易,他知道哥哥要拿刀去找她算帐,在棚户的屋顶上扬起一块很大的白布,要她逃走;至于“榴莲飘飘”里秦海璐的感情也只有在同性之间寻找,她们处境相同,香港妓女似乎比她还多一些优越感,指点或关照,有了同性之间的惺惺相惜,和了解的慈悲。

妓女的故事,在香港导演的手中有着本土化的香艳、妖淫和适度的调侃搞笑,但是南下的“北姑”故事似乎比简单的欢场风云更有悲剧性的意味,无论以何种形式消解其外在的沉重,在你看完上述片子之后,大抵寻欢的愉快心情会打个对折。

 6 ) 榴莲盲盒已开,生活还要继续

榴莲飘飘 (2000)7.72000 /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法国 / 剧情 / 陈果 / 秦海璐 麦惠芬给这部电影三星不是因为它不够好 而是因为它很真 真到有很多瞬间我不忍心看之前接触过陈果几部电影,没怎么get 到,但我个人对这部《榴莲飘飘》倒是有点感觉⬇️很喜欢小燕的点在于,她很洒脱。

在香港从事“服务行业”时,她目标明确:在这里做够三个月,赚完钱就走;工作时,从不消极,我佩服她与各色客人交流时的谈话技巧,以及她工作时给予客人的情绪价值,看得出来,小燕也很乐观;离开时,她说走就走没有留恋;回到牡丹江,她迅速离婚,及时处理与前夫的共同财产;想做生意,就跑去考察市场……感觉像小燕这样的人,干一行行一行,我相信,站在那个时代风口的她,会有一番成就。

看的时候在想:要是导演把小燕和小芬的忘年友谊刻画地再深一点、相关镜头再多一点就好了。

但是后来又觉得,其实整部电影都是小燕视角,她和小芬的友情其实只是她香港生活的微小部分……又或者说,在她眼里,这算的上一份友情吗?

还是只是萍水相逢?

这份情谊在小芬的生活中占比更大,因为小芬的生活很简单,而且小芬早就在后巷干活儿时注意到了小燕。

最后的最后,小芬给小燕寄去了榴莲,小燕收到了榴莲,我仿佛能体会到小燕打开快递、拆开信件的心情。

那种情感应该很复杂吧,意想不到但又掺杂着感动。

还有一个比较值得思考的点是,榴莲这个意象在影片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有人说是小燕和小芬这种人。

完全不是啊!

小燕在东北明显更自在,最后的最后又做回了唱京剧的老本行;小芬最后在信里也说了,自己更喜欢深圳。

所以像他们这样的人怎么会是榴莲?

他们更像是渴望榴莲的人。

我更倾向于,将榴莲当成像香港这样的地方,也可以说是被我们设置滤镜的事物。

榴莲闻着臭,有的人觉得吃着香,有的人认为吃着也臭。

小燕在香港确实赚到钱了,但是她过得并不好……逼仄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这份并不体面的工作带给她的后遗症……还好她撑下来了。

小芬的遭遇也是同理。

对她来说,在香港的好处是一家四口团聚,她可以在学校念英文。

确实是四口团聚了,但生活环境的质量严重下降,而且,她并没有在理想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因为她压根就没有合法身份啊!

(比较幸运的是,她爸爸妈妈还蛮爱她的不是吗?

)香港对于小燕和小芬来说,就是榴莲。

榴莲是果王,是产于东南亚的营养水果……但尝了之后好像也就那样。

小燕和小芬在深入这个城市之后,她们对香港的感受好像也就是那样子。

换句话说,彻底祛魅了!

但生活还要继续,我们终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不论我们做出何种抉择,遗憾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就是生活,苦中作乐,向死而生。

不要说我太消极……先不说消极一点没什么不好……遗憾也有属于它自己的颜色,而且我们的每份遗憾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吗?

 7 ) 榴莲的滋味

知道陈果是因为《香港制造》,也一直没去看。

最近也好久没去买碟了。

其实我看电影也是断断续续的,偶尔的会看上几部,再好久不去看。

下沙这个鸟地方,也没什么好的影院。

最多下来看看,一般喜欢点的电影都会去买DVD看。

没吃过榴莲,只知道那个怪东西挺贵的,水果摊上偶尔看到过几次。

如果吃过,兴许能尝出这部片滋味。

现在只能靠想象,靠自己的脑细胞去造出这种味。

知道这东西外表带刺,所以阿芬的妹妹(或者是弟弟)说他像箭猪;也坚硬到足够砸晕一个人。

很臭,阿芬一家在那拥挤不堪的小屋里一家人捂着鼻子在那里对它‘动手术’,但是肉好吃。

阿芬后来给燕子的信中也说好吃。

再来说说这片子的人。

阿芬一家,和燕子的命运。

香港、黑户口、破巷子里;一个洗碗,一个接客;一个一天要洗好多碗,很多的盘子;一个一天要接好多客,离港的最后一天创造了一天38天的记录,半年来旺角的NO.1,因为接客要洗两次澡,所以脚上和手上都蜕了皮。

一个来自深圳,一个来自牡丹江。

有着生活的残酷现实。

陈果的镜头总是死死的盯着那生活不放。

马桶也不放过。

肮脏的角落,破落物,不留情的摆到你眼前。

给予你足够的冲击力。

把生活硬是活生生的给剥了一层。

在片中,榴莲为何物?

为什么是榴莲,而不是其他。

它的臭跟他们或者生活有关?

而它的肉又是还吃的,又意涵是什么东西在里面?

里面有三初剥榴莲的地方。

一次是那个被榴莲砸晕过去的青年,阿芬和她的妈妈是看着那个小青年吃的,只剩下一堆皮,然后扬长离去;母女的影象中是很臭,也知道那东西叫榴莲。

后来小青年回到饭店,有人问他你是不是踩到屎了。

第二次是阿芬一家,阿芬生日,她阿爸拿出家里所有的工具撬开的,母亲还抱怨买了这东西回来,都是捂着鼻子不啃吃。

她阿爸介绍说是果中之王,很补。

还说今天是你生日,你吃吧!

阿芬惊异小心的吃了榴莲,有点特别的滋味。

第三次是阿芬给燕子邮寄了一个,作为新年礼物。

这是在燕子回到牡丹江后的一段时间。

一帮朋友,在一个餐馆里劈,很硬。

最后才弄开,但是没有小名在。

其实还有一次比较意外的镜头是那个小青年在榴莲摊子前徘徊过。

很短的一个镜头。

在阿芬告别了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回到了牡丹江。

三个月,为身体换回来了一些所谓的金钱。

也是那里人认为的荣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麻木的母亲认为女儿从带回了钱,多么值得庆祝。

花了近2000元,宴请乡亲们,还要啤酒、要点红酒、要点洋酒什么的,当母亲在乡亲们前慷慨陈词,甚至为女儿拦下了带表妹去南方,父亲还在那里却说。

当父亲说到她表妹学了四年的舞蹈,燕子却学了8年的国粹。

在那个小巷子导演就有过暗示。

在众人们眼力南方是多么值得另人向往。

其中滋味燕子只有心理清楚。

她的好友,也信誓旦旦的要去南方,说南方好。

当燕子想要找回宁静的生活时,在那里看店面,却不知道做什么?

在美容院里,要CD的产品,老板竟给她们拿了光盘盘片的地方,燕子也宁愿留在那里,如阿芬说的,那里才是自己的家。

她的好友却说了你在南方干什么就干什么呗!

其中滋味如何?

臭、黑暗、心酸,好多人去看不到。

当周围的人都羡慕着燕子,仰慕着去南方。

到最后,她的表妹去了深圳,她的那个朋友都去了南方的列车,挥手的那一刻,回来,她品尝了榴莲。

南方,榴莲是热带水果,也是南方。

他们周围的人认为南方是多么的向往的一个地方,从那里回来可以拥有这地方所没有的,如同榴莲的外表一样,很坚硬,怪异,也有点漂亮,可却是臭臭,很臭。

当你没打开他的一刻,你却闻不出来。

他们眼里的南方不正是如同榴莲的外表那层壳吗?

当你好不容易剥开它的时候,它又却是臭的,南方浮华背后的肮脏,怎么也演示不了。

燕子的客人门,个个怪异,也就组成了南方的社会,这不正是榴莲的那股丑味。

送别了朋友,回来,燕子回来吃了榴莲。

也许有着阿芬说的那样。

又有点好吃。

跟阿芬一样,找回了生活,里面却有是甘甜的。

榴莲是否又是生活的喻涵呢?

被华丽的生活所掩盖背后的本真呢?

 8 ) 苦涩的河流

2001年07月她是妓女,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她用人格换来了金钱。

回家,看着身旁的人正常的活着,她带回了钱,人们就只看到了钱。

人们也以为她会正常的生活。

她想和以前绝缘,短发,换手机号码,绝口不提以前的生活。

妄图掩饰糜烂的昨天,结果无济于事。

她的良性让她不敢面对她身旁的所有人,她和丈夫平静的离婚,她搪塞亲戚要她带小女孩到深圳发展的要求,她静静的观望同学们美好的生活。

那块阴影,深藏在心。

在某些时间,冲出眼睛。

我喜欢压着嗓子说故事的导演,就像坐在河边,看水流轻轻流过。

你会因为里面的一对情侣感到幸福,也会因为一个死人头而吓倒。

唯一好的是,水流过后,什么都没有,剩下的,只是一段段破碎的情节,让你再一次回想起那些破碎的故事。

我也喜欢拥有斑驳色彩的画面,像一副油画,你可以轻松的看那些色彩搭配,也可以皱紧眉头思考画面结构、寓意等。

自己思考所有的问题,自己纪录所有的足迹。

自由,很好的。

这一个故事不是爱情,却细腻的让人们不得不思考,我喜欢思考,所以我喜欢这部电影,讲妓女的电影。

苦涩,看一条被污染的河流细细流动。

 9 ) 无法上映的华语大尺度,这片只能偷偷看

秦海璐最近有点忙。

参加综艺《中餐厅3》屡次上热搜,主演的电视剧《老酒馆》获得无数好评。

再过几天,她转行做导演的处女作《拂乡心》也将登上大银幕。

当秦海璐在影视、综艺领域都霸屏的今天,不由得让人想起她18年前的那个高光时刻:当年,还未从中戏毕业的她,主演了人生的首部电影。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竟让她一举荣膺金马影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秦海璐的这部“封后之作”——榴莲飘飘

《榴莲飘飘》是导演陈果拍摄的“妓女三部曲”之一。

听名号你也能感受到,这是一部颇具争议的电影。

它曾被电影局定义为“中国境内偷拍非法电影”,导演陈果也收到了警告。

片中也不乏大尺度的部分,正因如此,它也被禁止在中国内地公映。

但是直至今天,它依然被认为是拍“性工作者”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陈果“妓女三部曲”《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三夫》当年《榴莲飘飘》可以说获奖无数:它入围了金马奖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7个奖项,并最终获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新演员四项大奖。

不仅如此,它还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编剧、最佳新演员两个奖项,并提名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众誉加身,《榴莲飘飘》其实讲了一个并不复杂,但解读空间极大的故事。

片中的女主角叫小燕,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虽然从小就学习京剧,可是现年21岁的她,在家乡却找不到一份好差事。

为此,她选择了只身闯荡香港。

在三个月的居住期里,小燕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卖身。

二十出头,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小燕的生意自然络绎不绝。

她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每接客一次就在上面划一道。

长时间的接客,小燕也对这行驾轻就熟。

逢男人就叫老板,一见面就脱衣服冲澡。

和客人闲聊的时候,始终三句话离不开小费。

但是,每当客人问她从哪里来时,她的回答是四川、湖南或者上海。

在故乡这个问题上,她从来不会说真话。

背井离乡来到香港,小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挣钱。

在三个月居住期限下,她不得不抓紧每一分钟接客。

原本每个月有四天休息的假期,她从来不休。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电话一响,就得立刻去客人指定的地方。

正因如此,就连吃饭对于小燕而言,都变成了一件累赘的事情。

每次都是匆匆扒几口饭,就又忙着去接不同的客人。

眼见居住期限就要到期,小燕也没有休息。

他利用最后这一天,接了38个客人,是这行近半年来的最高纪录。

累吗?

当然累。

但是小燕不在乎,她只想赚足够多的钱,然后才能心满意足地回到故乡。

三个月的时间,小燕赚了七万多块钱。

在上世纪90年代,这算一笔不小的数字。

家人为她举办了隆重的接风宴,宴会上的她出尽风头,成为所有同辈人艳羡的对象。

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这样的风光之下,隐藏了多少的不堪。

回到老家之后,偶尔也有之前的老鸨打来电话,劝小燕回去继续接客。

小燕为了不接电话,索性换了电话号码。

她决定金盆洗手,认真地做一门踏踏实实的生意。

先后调研了服装店、歌厅等行业,却没有一个能让她满意。

今后到底要做什么呢?

小燕自己也没想清楚。

当终于脱离慌乱的接客生活之后,此时的小燕,却陷入了另一种对于未来的无措与迷茫。

除了小燕之外,片中还有另个一重要的女性角色,一个叫阿芬的小女孩。

阿芬从大陆偷渡到香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

从本质上来说,她和小燕一样,都是被迫在异乡生活的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小燕在接客的路上认识了阿芬,两人也成为了好友。

故事最后,小燕离开了香港,阿芬也被警察遣送回家乡。

在那一年的冬天,回到老家的阿芬,给回到东北的小燕寄了个特别的礼物:一颗硕大的榴莲。

在旁人诧异的目光中,小燕默默品尝着闻起来很臭的果肉,感受其中的复杂滋味。

说起来,关于性工作者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

往近了说,前段时间给大家推荐的《下海》,就讲述了被下岗浪潮波及的女性,选择去外国卖身的故事。

相较于《下海》,《榴莲飘飘》在细节上更加值得一提。

为了演好片中的角色,秦海璐到香港茶餐厅里观察“北姑”们的真实状态,甚至特地在酒吧里和真的妓女聊天,像姊妹般诉苦。

正因如此,片中呈现出的细节也更加写实。

比如小燕在外面吃饭这一幕,镜头下是妓女和皮条客聚集的地方:女性都化着浓妆,身着艳俗的衣服,言行举止轻佻。

而男性说着难懂的粤语,一副懒散的模样,不耐烦地走动。

当小燕接到工作,出门之后,又运用了手持跟拍的方式。

不停晃动的摄像机下,捕捉了香港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

这些纪录片式的镜头相当写实,让人感到局促、烦躁和不安。

除此之外,由于小燕的身份特殊,每天要不停地洗澡。

在长期与水和洗浴用品的接触下,手和脚难免会被泡到起皮。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在片中有真实的呈现。

片名《榴莲飘飘》,海报里是一颗被放在雪地里的榴莲。

这其实意指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把榴莲奉为水果之王的外乡,一个是每到冬天就大雪飘飘的故土。

整部电影在时长上也明显被划分为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发生在香港,后半部分发生在东北。

关于这两个地方的差异,片中也通过不少细节来进行了对照。

第一个明显的对照是金钱。

电影前半部分,小燕在一次接客过程中,偶然间在床上发现了一枚硬币。

于是,她将床垫翻了过来,小心翼翼地捡起了掉在床垫下的每一个硬币。

小燕身处异乡,“人为财死”的窘态暴露无遗。

但到了电影后半部分,小燕回到东北之后,去银行取钱。

当存折打开时,对上面的金额给了一个特写镜头。

对普通人而言,七万块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这无疑是外在的改变:小燕在财力上的增强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金钱,另一个明显的对照是洗澡。

电影前半部分,身为性工作者,洗澡对小燕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

每次洗澡都显得匆忙,甚至还不得不陪各种客人聊天。

回到东北老家之后,小燕也去澡堂里洗过澡。

但此时的洗澡,对于小燕来说变成了一种享受。

这里是内心层面的改变:小燕告别了不堪的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对照,小燕从里到外的变化都昭然若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工作者”的真实处境。

最后,不得不来说说“榴莲”这个意象。

它外壳坚硬,内心柔软;闻起来臭,吃起来甜。

这种充满矛盾的水果,就像是小燕所代表的特殊群体。

人们虽然在明面上“避之不及”,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有人对之“爱不释手”。

当然,榴莲在片中更多隐喻的是我们的生活。

就像那个被榴莲砸伤的青年,最后一口一口把榴莲肉吃掉了一样。

生活也总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莫名地给人当头一棒。

我们无从选择,只能在苦难与伤害之后,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榴莲虽臭,但吃到嘴里的那一刻终究有几分甘甜。

生活虽苦,但也总存在一个,让我们为之坚持和奋斗的理由。

*本文作者:张不才

 10 ) 建议内地导演学习一下

我是指关于内地部分的写实拍法。

也看过不少内地导演拍的的写实,也不是完全不满意,但是和陈果比起来感觉还差火候,要说陈果对内地多么熟悉,熟悉得超过了那些生活其中的人,应该不是站得住的理由。

但是陈果拍出来的东西更令人信服。

是不是恰恰因为陈果是以局外人的角度观察才会这样?

局内人多少都会有些心理障碍:不愿被认为是表现丑陋、不愿被认为在歌功颂德、不愿被认为......随意才会顾虑重重,缩手缩脚,倒不如外人看来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榴莲飘飘》短评

三星半。陈果的影片看了有几部了,他拍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片子比较写实,取材上比较吸引观者。大学时代的片子,对铁道旁的两首歌记忆犹新,如今再次观影。影片更多表达的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外面的世界就像一颗榴莲,人们只看到其延伸出的与想象相符合的美好,从无所适从到闯荡被现实刺得遍体鳞伤,才发现外面世界虽然外表光鲜实则如榴莲味道般让人难以承受,而未曾闻其味者仍趋之若鹜,秦燕们则处在矛盾的徘徊边缘,家乡给不了想要的生活,而异乡生活就像榴莲,硬刺外壳下的甜蜜与腐臭。

4分钟前
  • 西南城角
  • 还行

感觉整个故事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两部分,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镜头里已是白茫茫的积雪。还是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东北的小城市。改革中被遗弃的角落里,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喘息。

9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陈果用半记录风格方式拍摄,演员又多动用了群众演员。真实感加强,但是群众演员容易毁戏。很意外的事把东北那段拍的如此残酷真实。然后两者对比,秦燕内心的挣扎,与此同时,榴莲这个隐喻生活的物品又恰到好处的出现,并且不刻意。

11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今天才终于在b站看了这部大名鼎鼎的《榴莲飘飘》 去年背电影史特意留了个心眼 秦海璐的确是我很喜欢的有演技的女演员。分割成两个部分的影片 前段香港 后段牡丹江 靠着一个榴莲建筑起整个情感支架 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最后读信那段真是戳心。

16分钟前
  • 许光汉的男朋友
  • 推荐

没觉得多好,秦海璐的演技这部也不是巅峰

17分钟前
  • Tigerbaby
  • 还行

对三夫生理不适,不想看陈果,最近有点沉迷秦海璐,这部出道就拿奖的作品必须看了。光怪陆离香港,底层人群的艰辛,靠自己身体努力赚钱的阿燕,秦海璐的眼神中有着不屑和超脱,特别坚毅顽强,回到了空旷的大东北。见过了大都市回不去了,心境变了。最后在家吃榴莲那里看哭了。演的真的好。

18分钟前
  • Dita
  • 推荐

叨逼叨,略觉土。给三星不够给四星太多的感觉,你们寄托那么多意义给榴莲,榴莲压力好大啊

20分钟前
  • Pinocchio
  • 还行

秦海璐处女作,想看十多年。高糊画质。纪录片式的白描,太白开水了。很难get这种表现手法。hk导演习惯性地夹带私货。

21分钟前
  • 野百合终生美丽
  • 还行

三星半 后程愈加发力 离家的时候 满怀奔赴 如赶佛场 到头来 遍地满刺怎立锥 扑鼻臭腔怎有爽 无奈开榴莲 战兢新尝 回家的时候 你们尝到我的鲜艳 难闻到我的艰酸 我只学会了做榴莲 带刺紧闭 拒人千遍 可尝的心愿老在乡间

22分钟前
  • per聆听
  • 还行

為什麼人人都想去香港 大概和榴蓮一樣 愛的很愛 厭的掩鼻 雖然榴蓮在我心裡並不能代表香港 前後兩段像是完全不同的兩段人生 妳若不理解 是妳沒有體會過差異

25分钟前
  • 万酱
  • 较差

两千年的片子如今回看,颇有点现实奇观的意味,粗粝胶片下一股隐形的洪流席卷漫灌,裹挟其中的浮萍身不由己的迷茫与无力感,到如今一代人都已成长起来,可时代的伤痕依然存在,只不过被金玉其外掩盖;秦海璐演得真好,情緒转换间分寸拿捏得丝丝入扣。但这片儿更牛逼的是配乐和插曲!<原始社会好>的流氓小调,<你我他她>的朋克歌词——大概比李志的<他们>提前‘共产主义’了10年吧。。/ 某些写实片段可以直接充当田野调查实录。/ (PS. 我好像还是在尽量避开这类电影里的灰色隐喻)

30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写实。却没有打动我。

31分钟前
  • mao
  • 较差

现实总是直接,锋利,冰冷,残酷,看完也想尝尝榴莲的味道~~

35分钟前
  • Iceland
  • 推荐

小燕回东北和老同学们唱的两首歌特有意思啊!原始社会好啊原始社会好!

36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还行

还行吧,这样的片子,适合一个人慢慢的看。

41分钟前
  • Kyiv
  • 推荐

把视角延伸至HK以外的陈果,力度掌控得不够好,流俗了

45分钟前
  • 乌鸦
  • 还行

说是香港的另类故事片,也就是一部关于妓女生活状况的纪实而已.该片还捧红了一个叫秦海璐的的姑娘.

46分钟前
  • 披头饭之歌
  • 还行

这是什么流水账vlog吗?完全没有看出有什么深处意义,除了白收了人家妹妹的一个果…

49分钟前
  • 很差

秦海璐出演第一部电影就成为金马影后,堪称华语女演员的一大传奇。她不怕扮穷,不怕扮丑,只为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加真实,丝毫没有中戏学生的包袱。她饰演的阿燕住在狭窄混乱的出租房,在床上吃盒饭、抽烟的片段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将一个失足少女、底层人士因生活所迫而出卖肉体的状态演绎得入木三分。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三星半。香港和东北的两极对比,榴莲壳坚味臭,但是果中之王。后半段和之前感觉不是同一个故事,陈果的现实残酷又无情,迷茫不仅存在回归前后的香港,也发生在每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失落自己的城市身上。

5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