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这时对,那时错

지금은맞고그때는틀리다,错恋(台),现在对那时错,Right Now, Wrong Then

主演:郑在泳,金敏喜,尹汝贞,奇周峯,崔华静,刘俊相,徐永嬅,高我星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这时对,那时错》剧照

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2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3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4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5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6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3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4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5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6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7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8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19这时对,那时错 剧照 NO.20

《这时对,那时错》剧情介绍

这时对,那时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导演韩春秀应邀至水原市出席影展放映,却在阴错阳差之下提前一天抵达。为了打发时间,导演在市内四处观光,因而邂逅一名美丽的当地画家尹熙敬,并共度这意外得来的一天假期。萍水相逢的两人相谈甚欢,原本只说好共进一杯咖啡,最后却成了好几杯烧酒;原本只说好要参观画室,最后却成了酒后吐真言。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相遇,要如何表现全系在导演的一念之间,最终会带来不一样的结局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栗资源守林者第一季四年一生从前慢·白首要相离冰刀双人组汉纳斯绯闻女孩第三季争产合家欢费德勒:最后的12天棺材200诡异游戏轻音少女特典锦衣之下之爱别离赏金猎人上车家族大圣无双绑灵吴越钱王KINGOFPRISM-ShinySevenStars-京武风云贱女孩在一起忘了去懂你宇宙护卫队:风暴力量今天开始做魔王淘金岁月亿万第二季乌鸦老板火柴小姐和美味先生

《这时对,那时错》长篇影评

 1 ) 我们从哪里走向了不同——两人对话中机位的选择

电影开始,这似乎又是一个洪尚秀标准似的,猥琐大叔和绿茶少女,喝酒聊天打嘴炮的故事。

男主角是个导演(又),在巡回演讲的间隙邂逅了一个女画家(其实是尾随人家进了行宫)。

<图片1>甩出自己的名导演身份搭讪成功后,男人邀请女人去咖啡店。

咖啡店两人聊得很欢,女人主动邀请男人去自己画室。

晚上在小酒馆男人趁酒势表白,吻了女人,并说想和女人结婚。

女人随后高兴的邀请男人去原本约好的和姐姐们的聚会。

聚会上,姐姐们毫不留情的戳穿了男人的风流逸闻和已经结婚的事实。

女人觉得很可笑,于是最终两人没有了然后。

最后在男人并不成功的电影宣讲会之后,第一段故事结束了。

“这时对那时错”的片名又一次亮起。

<图片2>你以为接着是讲两人之后的故事?

洪尚秀才不会这么简单,他把前55分钟重新拍了一遍,只不过细节不同,最终结局走向也不同。

其实看第一段故事非常煎熬。

洪尚秀一直喜欢拍纯粹的男女聊天,但是这次的男人似乎特别猥琐,女人也乐于接受男人明显的奉承。

对话场景也基本是固定镜头,只靠偶尔的推移来表达些情绪。

比如在咖啡馆,一开始是中景的双人主镜头,当开始深入的聊到女人为什么喜欢画画的时候,镜头推移到了女人的单镜头。

大部分时候这都是不太会让你注意到的,只有在和姐姐们的聚会上,当男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结婚了的时候,镜头不断向位于中轴的女人推进,这时候女人的嘲讽脸就特别值得注意和玩味了。

当进入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同样的场界却用了不同的机位,这时候固定镜头也变得有意思了。

比如两人最开始相遇的场景。

虽然同样都是位于画面两端,但因为角度选择的不同,画面重心明显不同。

第一次是从男人这边开始,男人看了女人几次,开始想搭讪,这时镜头拉开变成了两人的主镜头,画面重心也一直落在男人这边。

而第二次的时候,镜头先是横扫到了女人这边,在女人犹疑了一会搭话后,镜头才拉开至双人主镜头,而且之后的画面两人基本处于平衡的位置。

区别最大的一个场景是在画室,这也是最终走向不同结局的关键地方。

第一次故事,加了一段女人要给男人泡咖啡的段落。

男人位于画面外,女人在画面中央,不断的向男人解释,显得特别局促不安。

第二段故事则直接从画画的颜料开始。

两次画画开始的镜头也不一样。

第一次直接横扫至画,可以看到画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二次也是从调色盘开始,但是横扫至两人的镜头,画的内容在第二次里面一直没有出现。

然后在第一次里面,镜头基本是落脚于女人,着重看到男人一直保持着如下的痴汉表情,说着听不懂的溢美之词。

第二次,基本是如下的平视镜头,男人认真的对女人的画进行点评,说她领悟的不够。

女人感觉冒犯,开始烦躁。

镜头分析就到这里。

由于是同样的人,同样的场景,最终却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细节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可以看到,第二次里面的男人不是那样猥琐的虚假的一味奉承,女人也不是抱着对名导的敬畏之心。

他俩一开始就敞开心扉,在咖啡馆就聊起了家里的事情。

后来在酒馆,同样是表白,男人却主动说起了自己的婚姻,对女人的爱也更纯粹可爱起来。

最终当然两人也不可能在一起,但是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

而洪尚秀不但利用台词、表演,展示了这些不同,还利用同样场景不同镜头设计向我们突出了这些信息。

固定镜头看似死板,却靠着角度和有限的横移运动设计,有着更多的可能。

 2 ) 烧酒,生鱼片与露宿者。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洪尚秀的电影,也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这几天听mla的歌突然想到了这部,翻出来重看了一遍。

故事的结构本来就非常的精妙了,众所周知,洪尚秀是喜欢玩电影结构的导演。

通过一个已婚的导演与一个叫敬熙的女孩的微妙的感情做文章,两段重复的时间,通过相似的场景而不同的镜头调度,对话来展现“这时对,那时错”的主题。

相比起与之相似的《罗拉快跑》这样的高概念性极强的类型电影,洪尚秀更擅长把结构融入电影中,“化有形为无形”,让人几乎感觉不到电影的人造感。

洪的摄影几乎都是以“高效,不炫技”为宗旨,一套推拉长镜头几乎贯穿他所有的作品。

他的镜头永远似一个非常理性的观察者,在适时的时候靠近,退后,去捕捉人物微妙的变化。

但本片有一个镜头让我觉得十分微妙,

这是第一次两人见面的场景,直接把镜头拉远来呈现敬熙的出场

这是第二次相同场景,先给敬熙一个特写,再拉远镜头。

非常巧妙的设计,第一次镜头中的敬熙是“渺小而易得”的,第二次明显传达了导演感情的变化,为影片做铺垫。

细微而有力。

洪的电影中人物的对话永远给人一种“尴尬”感,除了来自人物因为无话可说的那几秒钟失语外,更多的来自人物永远无法共振的情感。

敬熙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她放弃了模特儿月入过万的事业去追求自己喜爱的艺术,她渴望理想,渴望燃烧生命的激情,但能懂她的人却少,人们奉承她终究是因为她的美貌,“她喝醉的样子很美”所以她至始至终对导演都是一种崇拜与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知己的心情,她对情欲应该是没有兴趣的,正如她说,“如果为了放松,干嘛不直接找个男人?”回到电影本身,刚开始导演是以一种吹捧的方式来靠近敬熙,让敬熙极为不适,最后发现导演和自己的朋友谈起女人,婚姻,更让本来就有精神洁癖的敬熙厌恶,最终不欢而散。

第二次导演敞开自己的心扉去面对她,不惜恶评她的画作,甚至直接说爱她,送了她戒指之类的,但结果还是一样。

因为导演至始至终是带着对情欲的渴望去接近敬熙的,他对敬熙的艺术评价更多的是一种为了得到她的施舍罢了,什么这时对那时错,换个方式而已。

第一次的商业吹捧显而易见,非常漫不经心,第二次导演似乎很真诚的评价了她的画作,然而在敬熙发怒之时,他走掉了。

除了是为了所谓的绅士风度,更多的还是因为不在乎,我一个大导演为什么要跟你一个艺术造诣为零的小姑娘吵架?我只是为了接近你。

各种各样的不和谐使导演看清了真相,最终两人还是分道扬镳。

用一句我看到的评价mla的话来评价洪尚秀的电影是最合适的:用应该为第三世界的苦难担忧的心去写第一世界的矫情。

都市男女在吃吃喝喝间传递出来的一缕缕情愁永远是洪电影的主题,空虚寂寞的文艺男女希望通过彼此拥抱来取暖,但自以为看清了人性之后又悔不当初,举重若轻也罢,为赋新词强说愁也罢, “电卷风驰,从此各自上车”

 3 ) 对与错

在生活态度上,前篇中女主有颓废倾向,比如进工作室就抽烟,还说“就想什么都不考虑,平静地生活”,“每天确认自己还活着就可以了”;而在后篇中,女主提到自己戒烟戒酒了,在谈论“无聊”话题时,她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无聊,她说:“能做的事那么多,我是不会感到无聊的”。

在男女交往的仪态上,前篇中的女主过于主动。

比如,虽然男主热切地邀请她一起喝咖啡,但她也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当男主说想看她的画,她暗示“以后可以给您看,如果您真地想看的话”,而后,又主动要给男主看画;在工作室内,几次三番地要给男主到楼下超市买咖啡,显得过于殷情;在邀请男主参加她朋友的聚会时,也表现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样子。

在后篇中,女主是犹豫半天才答应一起喝咖啡,男主同样表达想看画,女主是在他再次要求看画时才答应带他去工作室;在工作室内,女主也没对他那般殷情;邀请男主参加聚会并没表现那么强势,一副“不去则休”的态度。

 4 ) 荞麦推荐这部影片的时候这样说

荞麦推荐这部影片的时候这样说: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影评将侯麦、伍迪.艾伦拿来跟洪尚秀比较,而因此判断洪尚秀是一个不那么好的导演。

看到那篇影评真的非常生气。

首先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导演。

说是知识分子,但侯麦和伍迪.艾伦无论如何自嘲都还是非常认同以及热爱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洪尚秀显然不是,他对自己这个身份毫不在意,他一直想解构的恰恰就是文艺青年这种东西,简直是要剥开来,剥出那个“小”字。

跟伍迪.艾伦一样的是:产量大,重复性高,作品良莠不一。

但《这时对那时错》,是相对完整有趣的一部。

电影分为两个部分:一次失败尴尬的男女勾搭。

另一次相对美好,留下了不错的余味。

而差别在一些极其微妙的地方。

第一次郑在泳那个角色甚至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最后却一塌糊涂。

第二次他甚至做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举动,比如醉酒后脱得精光……但对方却反而觉得他很可爱。

最后为了省力来借别人的话讲一下洪尚秀厉害的地方:“无可否认的是他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

他的电影举重若轻,达到了非凡的深度。

一般来说重复是一项精细和困难的活儿,因为看似一样的东西迟早会发展成意料之外,只有有耐心的导演能捕捉和控制这些非固定的变化。

 5 ) 塞尚和洪尚秀

这几天听一个画家讲塞尚,总是想起洪尚秀。

不只是因为洪尚秀喜欢塞尚。

我确实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感受到了塞尚的某些东西。

1、主题重复的主题。

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洪尚秀的文艺圈男女情事。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主题?

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

因为艺术家性情如此,这使得他们对特定的主题感到亲近,这样的主题最能够激发他们。

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如洪的婚外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亲近艺术家。

但这至多是个抓手。

讨论洪尚秀的电影和个人经历两者关系的评论,是最无聊最没见识的。

2、内容主题重复是一个问题吗?

当然不是。

同样一座山,不同时刻不同情境去看,看到的都不一样。

洪尚秀的轧姘头搞破鞋故事能和圣维克多山类比吗?

当然可以。

“讲来讲去都是男男女女那点破事”,“猥琐老男人又自我重复了”,这么讲的人,我怀疑是因为他的道德感太强,遮蔽了对洪尚秀电影本身的感知。

我也是这样的人。

第一次看《这时对那时错》的结尾,我感到道德上极大的不适。

我确实感受到了那种淡淡的蕴藉的爱、节制过后的激情。

很美好。

即使如此,即使两个人没有发生关系,即使女主角说的“我要把你的电影都看了”表明这段关系是如此富于精神性(这也是有精神洁癖的人会用的说法),我仍然不能允许自己喜欢这个桥段,原因很简单:这是婚外恋。

但是,欣赏洪尚秀电影必须超越道德。

他的主题看似具有高度的道德性,但他要表达的东西是塞尚的圣维克多山那样的东西。

也不是说只看电影的结构就可以了。

我怀疑结构和内容的二分在洪尚秀这里是否合法。

在最优秀的洪尚秀电影里,内容本身就有形式结构在其中。

就像塞尚说,不离感觉捕捉形式。

(在不那么成功的尝试中,洪对形式的追求可能破坏本应有的自发性。

我不知道他更晚近的《之后》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之后》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很强。

在内容方面,感性力量凝聚在“雅凛”这个宗教信徒身上。

而雅凛的生活本身就是高度法则化和形式化的。

在形质论的视角下,《之后》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但如何评论它在洪尚秀电影序列中的地位,我还没有一个答案。

)3、同异回到《这时对那时错》这部电影上来。

它把同一个故事讲了两遍。

这是什么意思?

讲了两遍,意味着有差异。

但某种意义上,我们又能辨认出这是同一个故事。

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道选择题。

如果我是男主角,应该怎么做?

(确实,很难想象我是女主角,因为洪电影里的男性是唯一的行动者,女人要么是被动的,要么是谜,完全超出掌控。

)要么不对喜欢的女人袒露真心,不对任何人袒露真心,但是保存作为社会人基本的体面。

在洪的男权世界以及现实中的韩国社会中,男主角至少还批着成功人士的外衣,尽管他对婚姻不忠;要么对喜欢的女人又是流泪又是求婚,但是过于真诚,真诚到在聚会上脱光了衣服,可以说成了世俗眼里的神经病了。

洪尚秀不是萨特,他不是要鼓励我们自由决断。

反过来说,我倒确实觉得他在两者之中有所偏重。

他自己就选择了后者。

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人是在境遇中的。

男人和女人不是光秃秃的实体。

在不同的境遇里,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这个境遇部分由男人和女人自己造就,部分是不为人的意志转移的。

反过来说,男人和女人部分是他们自己,不可改变,部分由境遇造就。

人和境遇是一个整体。

从第一个故事到第二个故事,并不存在所谓的“人设调整”。

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人设”。

人-境遇之中那种不可改变的东西也并不是本质。

只有把视角局限在个别事物之上,才会出现这种本质主义以及确定性的追求。

如果我们把两个故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摆脱流俗的时间观,就会意识到:这两个故事,或者说洪尚秀所有类似题材的故事,都是在世界中不断发生的事情。

这种时间的厚度才是真实。

时间的厚度和距离使得有些东西无法穿透,无法改变,看起来就像是某种不变的本质。

可是它们不是本质,因为它们如果没有变易之物作为帷幕,就无法显现自身的不变性。

至于电影中的人物,虚伪是他,真诚也是他。

我们不必因其虚伪怀疑其真诚。

到了电影末尾,男人和女人都展现出比个人性情更深、更原初的东西,一种超越道德的东西。

“导演,我要把你的电影都看一遍。

”这是比前一个晚上的你侬我侬以及隐隐约约对性爱的期待更加真实和纯粹。

不但男人和女人之间,而且在人和境遇之间产生了某种沟通和交融。

一如金敏喜的身影消隐在雪地尽头。

截图来自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662262/但洪尚秀对两个世界独立性的过分强调,说明他还没有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真理。

即使两个世界相互交融,疑问仍然不会消失。

即使男人和女人不是露水情缘,假设他们白头偕老,仍然会有“两个世界”。

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个世界”。

对独立性的强调是毫无必要的。

4、自发性

佛像象征一个对存在整体的关照。

它凝结了存在的结晶,见证意义的生成。

民宅旁的佛像还是挺有意思的。

洪尚秀导演技法的精简甚至苍白,恰恰是他最高明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洪尚秀就是电影里的这尊佛像。

这是金敏喜和郑在咏的表演如此自然又富于即兴色彩的原因。

唯一的败笔是第一个故事中聚会上的镜头从远景切特写。

 6 ) 根本没有谁对谁错,就像现实中的男女爱情故事。

影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章为“那时对,这时错”、第二章为“这时对,那时错”。

讲的就是一个「失意」的女画家希静遇到了一个「得意」的男导演春洙,然后产生爱情的故事。

讲述男主角咸春洙是一位电影导演,偶然的一次机会下他邂逅了女艺术家希静。

两人通过咖啡、寿司晚餐距离渐进,当希静得知咸春洙已经结婚后,十分失望伤心。

第二部分展示了一个相同的故事,却有着微妙不同的结局。

第一部分“那时对,这时错”  男主角,一个名叫咸春洙的知名艺术电影导演因为参加自己新片的问答会而提前一天来到此地,无事可做所以去寺庙闲逛,前来接洽的宝拉,想要一份工作,为此,宝拉对咸导表达了如“滔滔江水”般的景仰和崇拜。

最后,“吃了刀削面就分手了,(宝拉)说是觉得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咸春洙“本来准备晚上吃完炸鸡送她回家的,但我觉得无聊了也不会给她打电话,因为要小心一点。

在寺庙邂逅了以绘画为生的女主角尹希静。

两人坐在寺庙的一角,导演问正在喝牛奶的金敏喜:“好喝吗?

”“你在那儿干什么呢?

”简单交谈了彼此的职业后,稍微说上两句话,导演就赶紧找机会凑过去坐在了旁边,前嘴里还在聊画画,后嘴里就突然脱口而出了一句“真好看”。

希静猛然抬头看向导演又微微低头笑,手攥着被指出沾有颜料的衣服一角,笑容里难掩着一丝尴尬。

导演邀请她一起去喝咖啡,希静犹豫之后就接受了。

咖啡馆他们认同了彼此都是极为敏感的人,希静表示“我现在要回我的工作室了”“只是每天都要去看看”

“我之前是做别的工作的,当过模特,还赚了不少钱,突然有一天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没有未来可言,内心很不安,工作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特别讨厌那种感觉”

“我只要看到纸和笔,就会觉得很开心一直都是这样的,我就想,什么都不考虑,平静地生活,我喜欢这样。

我可以感觉到,我活着,每天确认,一遍又一遍,就可以了。

我喜欢这样,这样好像很帅气,这样内心就很满足,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吧?

”“我太知道了。

希静带着导演去自己的画室,进了画室之后先抽了一根烟,手法娴熟的开窗开风扇。

要给他冲咖啡,在杂乱的小桌子上翻来翻去,发现咖啡罐子已经空了。

她不好意思的说,因为自己平常不喝咖啡,所以没咖啡了也没注意。

导演笑笑说,不要紧,喝什么都行。

希静犹豫一下说,不然我下楼去买吧,楼下就有卖的。

导演:不用了,我喝什么都行。

希静脸上露出“那好吧”的表情。

“一瞬间有一种去了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的感觉。

”希静认真画画,导演认真盯着希静。

  

“导演在想什么吗?

”“我在想希静小姐也在想这幅画,我好像能看懂你想让我看的东西,你想走一条很难走的路,你真的有这方面的才能,这要看你有多单纯,只依自己的感觉去走”

他们晚上一起出门吃饭。

导演路过一间寿司店,希静在后面迟疑不想去。

  “寿司可以吗?

或者是生鱼片加烧酒?

你觉得呢?

”“我都可以的。

” 

紧接着就是几瓶酒过后,开始互相灌酒,气氛变得暧昧,“希静小姐,太感谢了,和我待在一起,真的很感谢。

”“嗯,待在一起我也喜欢。

导演开始借酒劲表白,不断夸希静很漂亮,缠着她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含糊其辞的反问自己为什么今天没有带戒指在身上

“其实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像傻瓜一样,有见面的男人,也有喜欢的,但不是朋友,导演有朋友吗,应该有吧我觉得应该是我错了,朋友一定要有的,导演,为什么我没有那个呢”

导演稍微喝得多了,就出来抽烟。

希静突然想起今晚有约,差点忘了。

她也邀请导演和自己同去,只是去见几个老朋友。

希静邀请导演去了朋友开的一家名叫诗人与农夫的咖啡馆,与自己的三个朋友继续喝酒交谈。

这时她还很自豪的夸导演先生很会评论她的画,说的很准云云。

另一个女性友人听完后说:“导演先生好像评论别的电影也这样,因为之前看过所以一直记得。

听说导演先生您由许多传言,说您厌恶女性,很多和女演员不好的传言。

”“只是谣言罢了。

“真的吗,只是谣言的话。

导演您结婚了吗?

”“结婚,当然已经结婚了。

我23岁就结婚了。

”“我那时候状态非常不好,心里非常荒芜,那时候那个人跟我恰恰相反,是非常善良的人。

所以呢,我为了继续活下去,抓住了她,陷入了爱情。

这让希静突然感觉非常失落,她借口酒醉躲进房间睡觉去了。

当导演去安抚她时,希静非常生气。

她伏在书桌上借着酒劲对导演埋怨: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在睡吗” ♀“没有”  ♂“为什么这样,累了吗”  ♀“你走吧,那样会好一点”  ♂“让我走,真的吗”  ♀“导演,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呢”  ♂“因为我说的话,所以这样吗?

对不起我先走了”

被“欺骗”的希静感觉受了伤害,一个人幽幽地回家,对着来开门的妈妈撒着娇,撒谎说没发生什么事,那昏黄的路灯下的背影孤单而美丽。

妈妈本来已经进门去,突然外面庙里的钟声响了,她紧接着又出来,双手合十冲远处的佛像拜了拜。

第二日的电影讲座时,导演对主持人非常不满,认为他水平不行。

每一瞬间,每一天都带着要发现新事物的心去过吧还有需要解决的事情还有你的恐惧进入到第二章,“这时对,那时错”。

故事又从寺庙开始讲起,两人偶遇,导演主动搭讪,这次,希静性格上自信了一些,不似原先那样温吞,语言也变得直接。

导演的腼腆(或者称其为猥琐)也有所收敛,变得随性坦率。

导演邀约希静去喝咖啡,第二遍希静自己说戒烟很多年了

在了解到希静说下午要去工作室时,导演随即暗示想要同行。

“我真的非常想看看小姐您的画呢。

”“如果你真的想看的话,我会给导演您看的。

希静请他去画室看画,导演这次不同于之前的拘谨,开始口无遮拦,发表了一通关于绘画的见解,结果却惹恼了希静。

「感觉是为自己而画的作品?

感觉是为了自我安慰的作品。

你想画能让自己觉得舒服、能得到慰藉的画。

本来应该更大胆一点。

你现在很痛苦,很孤单,所以才会想停在这边,想忘了一切。

你是为了安慰自己才画。

对方感觉他在羞辱她,非常生气。

导演自己知道闯祸了,一个劲道歉。

希静拒绝导演在室内抽烟。

然后起身去露台抽烟。

她也一起去了。

在露台上他们远远地看见女孩子住的地方。

希静指着家的方向,欢喜着说旁边有一尊佛像。

「近那尊佛像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以前超讨厌那佛像,很讨厌家后面有这么大的东西。

但某天…就突然,大佛像让我感到心情平静。

」「感觉像在守护着我。

」导演听得很开心,他笑了,真是可爱呀。

导演在门口抽烟捡到一个戒指,抽完烟进入寿司店,两人一起吃饭喝酒,这时候没有了拘谨的他开始放开喝。

希静诉说了自己的困顿,却不再显得那么无所适从。

她说得入迷的时候,突然问导演,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

导演很直接,「我想我爱上你了」。

导演接着说,「但我不能跟你结婚。

因为我已经结婚了。

」「但我还是爱你。

「我明天就要回首尔了,我们也不会再见面。

」他抽泣起来

导演从包里取出戒指给希静戴上。

希静想起今晚有约,本想就此别过,但是导演舍不得,于是她邀请导演和自己同去

希静带他来朋友开的店赴约,希静喝多在房间趴着休息之际,已经酒醉的导演居然当着众人面脱衣服

酒醒后的导演,来到希静休息的房间,表示想离开,出去吹吹风,希静认为,这个时间点一起走,会让人误会,但还是带着导演离开了店。

导演想和她晚上单独出去吹吹风。

甚至想打车到很远的地方去。

希静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在出租车为他们停下和红绿灯同时变绿的瞬间选择了走过马路。

然后说:“我们去那边夜市吧。

韩导演送希静回家路上,希静妈妈电话来催她回家,并说出听到希静朋友说,那导演喝醉脱衣服的事。

希静听后哈哈大笑,骨子里,她感觉他俩是一类人。

然后他们在冷风中走回她家,希静的妈妈会在门口等她。

她在快到的地方,导演央求她进去后再出来,希静表示回家应付下母亲,之后可以偷偷再出来,让导演在路边等她。

导演答应一直在冷风里等着。

离开前亲了他的脸,她转身走向家,再没出来。

导演等了一夜,冻了一夜,知道快天亮了才离开。

虽然艳遇未遂,但韩导演似乎心满意足。

大体上,他觉得可能这样才是最好的结果,这是对的。

这时对了。

就连第二天讲座时心情也好多了,没有抱怨主持人的水平不行。

在导演的电影放映会上,她赶来看他的电影。

他看见她时,放下手中的烟和咖啡走过去和她打招呼,为他即将回首尔道别,他们在雪中握手。

希静道别后进了展厅看电影。

导演在她走进电影院后又依依不舍的走进影厅,跟她再道别一次,她轻描淡写地抱歉说前一晚没有机会出来,说自己一定会把导演所有作品都看一遍。

然后他们道别,希静继续沉浸在电影中,手上的戒指闪闪发光。

电影散场之后,她一个人走在灌木旁的人行道上,天空洒下纷纷扬扬的雪片,地上一片白茫茫的诗意。

 7 ) 十个前后不同,以及猜想

1、女工作人员宝拉PART 1:想要贴上导演。

刚见面,说对我来说你是最重要的导演,我孤单的时候如何如何,滑冰,尖叫。

结束时,单独与导演相处,可以去首尔找你么?

主动拥抱导演,导演好帅等等。

PART 2:中性。

片尾放映结束时和另一位主持人一起与导演在门外抽烟。

没有主动提出送导演。

猜想:女人主动,男人很容易就回避了。

2、从宫殿去希静工作室的路上PART 1:导演画外音,她说要给我看画,就去了工作了。

PART 2:无画外音。

猜想:Part 1中,导演在为自己做的事找借口。

3、希静工作室的调色板PART 1:暖调(有些肉色)颜料。

PART 2:绿色颜料。

猜想:导演所感觉到女人的态度。

4、在希静工作室导演对画作的评价PART 1:(旁白,一瞬间有一种去了很远地方旅行的感觉。

)对画的评价大抵是,想走一个很难走的路,很敏感很有勇气的一条路。

PART 2:为了自己而作的作品,希望从中得到安慰。

太辛苦孤单,好像有伤处一样,有伤心处,心里要有爱才行。

希静生气了。

猜想:在Part 1中,导演评价的是画作。

Part 2中,评价的是女人的心。

导演主动。

5、诗人与农夫咖啡馆门口PART 1:到的时候无人,走的时候也无人。

PART 2:到的时候男店主在门口抽烟,走的时候与男店主道别。

猜想:不懂。

6、大姐1(戴眼镜、黑衣)PART 1:爱评判人。

在咖啡馆喝酒的时候,导演谈对希静画作的评价,大姐1说,我读过你的访谈,跟现在讲的话是一样的。

导演走出放映厅后,她送上了自己写的书,扉页上有很长一段字,看不懂。

导演敬而远之,说我会好好看的。

PART 2:很和蔼,导演钻到桌子下,她去查看。

原谅导演,因为是艺术家。

猜想:女人爱评判人,男人讨厌。

7、大姐2(棕色衣服)PART 1:八卦,爱显摆。

在咖啡馆喝酒的时候说,听说导演跟女性工作人员关系紧张。

还没结婚么?

我记忆力好。

我人脉广。

PART 2:我是粉丝,你是最棒的。

是个不错的大叔。

猜想:女人爱八卦,男人敬而远之。

8、在寿司店PART 1:感觉希静主动。

贴近导演耳边说话,我一个朋友都没有,没有那个呢。

导演的表情很奇怪尴尬(描述不好这个表情),起身出门抽烟。

女人似乎在后悔自己说的话。

PART 2:希静说:你不花心么?

我看起来很孤独么?

事实上我没有朋友,全是我的错吧。

为什么那样看我,很奇怪。

导演说:我好像爱你,想跟你结婚。

好像不能结婚,结过婚,有两个孩子,但还是很爱你。

哭……互相感谢。

给了这样的感觉。

一生都会好好珍惜的。

猜想:在Part 1中,女人主动,男人回避。

Part 2中,导演主动,得到回应。

9、半夜骑自行车的邻居PART 1:无。

PART 2:路过。

猜想:不懂。

10、最后的告别PART 1:听说了导演已婚,希静趴在咖啡馆的桌子上。

她让导演离开,这样会好些。

导演说,对不起,我走了。

PART 2:在影院。

导演:我要走了,昨天不好意思没能出去。

希静:我很想你呀,我要好好看你的电影。

互相感谢。

希静落寞低头,不多久抬头认真看电影。

猜想:PART1中,女人主动,得不到寻求安全感的男人的更多反馈,心情如光秃秃的树枝。

Part 2中,两人互相感谢对方给予的这一刻,都知道没有将来,镜头结束在纯洁的雪地中,哀而不伤,为这段相遇画上句号。

如果,我当时那样表达,一切会有不同么?

会的。

但最终,男与女,终将孤独一人。

无论是在不告而别,还依依不舍之后。

男与女,就像电影院中坐在前后排的两人,被座椅阻隔,不能接近。

而不管言语中的互动,我走了,亦或是想你。

也如在电影院,一个人在大屏幕上,而另外一个人只能静静观看。

 8 ) Cinema Scope:洪尚秀自评《这时对那时错》

<图片1>洪尚秀作品具有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并不只是在一味重复自己,而是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

他的作品已经连续三年入围《电影手册》十佳名单,今年的新作《这时对那时错》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一举夺得金豹奖。

网上已经有了本片的中文字幕,相信很多影迷已经观看了这部作品。

Cinema Scope的这篇文章帮我们梳理了洪尚秀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后边的Q&A访谈有料好玩,顺便洪尚秀还跟记者上了一堂哲学课(画的图简直了...)。

从文中我们可以一窥这位深受文艺青年喜爱的导演的创作秘笈,从此影迷朋友们可以细数洪氏拍摄电影的怪癖(真的很怪…)。

比如:洪尚秀是怎么写剧本,挑演员,选景,如何与演员排练,使用几台摄影机,喜欢那些艺术家。

以及解答洪尚秀电影为什么主角是导演,为什么喝烧酒场景多,洪氏推镜的来历。

还有关于《这时对那时错》中为什么尹希静之前的工作是模特?

影片最后尹希静看的到底是哪部电影呢?

以下文字译自Cinema Scope 杂志第64期(2015年秋季)▽重复与区别:洪尚秀自评《这时对那时错》文 | Roger Koza访 | Francisco Ferreira & Julien Gester译 | 帕拉多克斯洪尚秀《这时对那时错》荣获金豹奖(译者注: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本片在水原市(首尔向南大约30公里)取景拍摄。

这部大师级作品由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部分构成,甚至在一小时处影片重新开始时,片头重复出现了一次。

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到微妙而明显的区别:影片标题第一次出现时是“那时对这时错”,第二次则颠倒过来成为“这时对那时错”。

影片的两部分是相同的两个主角和几个配角,故事发生在相同的地点:寺院,酒吧,餐馆,大学礼堂,一条小巷和一条街道。

主题依然很洪尚秀:一个特定社会阶层的男女日常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中所表达的欲望。

结论也相同:男性与女性间的交流往往出于善意,但最终以缺憾收场(若不是完全失败的话),因此包含潜在的幽默和苦涩。

《这时对那时错》的情节由最简化的情景构成,由此建立了延缓的和一系列变化中的简单场景。

洪尚秀的叙事方式是延缓初始前提,而通常其他导演会立即发展前提以期获得满意的结果。

洪尚秀构建的小品故事往往开头了却不完全收尾,当主角走出镜头,电影可能结束,但结局仍然保留所有的可能性。

《这时对那时错》讲述一位叫咸春洙(郑在咏饰)的电影导演(是的!

)到水原市参加电影节,其中有他最新作品的放映和交流活动。

因为弄错时间而提前一天到水原,咸春洙有时间去参观一个寺庙,在一个供参拜的宫殿里,他偶遇尹希静(金敏喜饰),一位美丽恬静的女孩,她希望成为画家。

寺庙闲聊之后,他们一起去咖啡厅,去画室,之后他们一起吃饭喝酒,然后还去了尹希静的朋友聚会,最后咸春洙送尹希静回家(尹希静与母亲同住)。

第二天,电影放映结束后,在映后交流会上,咸春洙与主持人间的交流火药味十足。

以上为全部情节。

洪氏电影的叙事力度是基于延缓和拉伸时间,通过延迟动作加强角色的行为特征,并由角色间的对话加以修正。

我们发现所有洪氏作品都是同一个副本,同一个语法模式。

《这时对那时错》中的一小时被复刻了一遍,像是电影在电影里翻拍了一遍。

电影场景按相同顺序再次出现,在重复中产生差异性这在洪氏电影中很常见,我们无法解释其中缘由且很大程度上这是偶然的。

角色的情感发展和某些情况下的剧情发展,积少成多,微小改变将导致大的变化。

任何关系或者状态的不确定性是重复和复制游戏的前提。

举个例子,影片第一部分,在尹希静的画室,她表现得没有安全感,作为反应,咸春洙使劲夸赞她的画作,电影里有详细呈现(这些夸赞之词后来将他置于尴尬境地)。

第二部分,不管何种原因,尹希静表现得更为自信些,咸春洙带批判性的评论了画作,此部分中画作并没出现在电影画面里。

尹希静的态度的微调将相同人物相同情节引向了不同的结局,由此说明洪氏结构和剧情对偶然性的依赖程度。

看似不用力的洪氏喜剧的主要笑料来自于语言的、口头的纠结,基于角色的所说与所为的轻微的却可感知的分离。

与洪尚秀的其他很多电影一样,《这时对那时错》的“机构”的可能由一个词的发音而“触发”,也就是“敏感”。

在对话中某个词的特别的发音可能另有所指,而没有明说,这就可能造成误会。

这往往是由某个角色描述另一个角色引起,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角色的未知性格,从而引发下意识的快感。

《这时对那时错》第一部分的接近结尾部分是个高明的桥段,尹希静朋友意识到咸春洙关于她画作的评价,和咸春洙在采访中评价他自己的作品用词基本一样(她不知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因此想探究更多,虽然这个过程很不顺利)。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机构”: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他自己。

值得提起的是获得洛迦诺影帝的郑在咏,他表现非凡。

洪氏电影的其中一个标志是他的男演员的本色表演,但是郑在咏细致入微的表演(尤其是寿司店的段落里,他醉酒示爱和求婚,表情混杂了害羞和高兴,因为喝高了的缘故而面容扭曲)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洪尚秀喜欢拍长镜头,一般不会有特写镜头使演员有机会用面部表情传达感受和深刻的情感。

在洪氏典型画框中,演员唯一有机会表达内心戏的机会就是镜头接近的时候,前后推拉镜头往往与对话中的情绪改变相匹配(有时是为了过渡场景)。

《这时对那时错》共有32个推镜,无一例外都是在对话的逻辑的拐点处或是在对话激起情感变化的地方运用。

第一部分里的咖啡厅场景,尹希静发现她爱上的这位导演竟然有了家室,当搞清楚状况后,镜头缓慢推向尹希静,将她至于画框的中央位置,强调她的情绪变化。

批评者可能会认为洪尚秀只不过是在一味重复自己,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已经成为将重复变为电影和人类学结构的专家。

他的电影举重若轻,达到了非凡的深度。

一般来说重复是一项精细和困难的活儿,因为看似一样的东西迟早会发展成意料之外,只有有耐心的导演能捕捉和控制这些非固定的变化。

在同一部电影里复制一遍自己的电影,洪尚秀达到了他的主题的真谛,关键不在于文本,而是拍摄典型人物(本片是自大的导演和奋斗的年轻艺术家)间的有缺憾的交流,特别是在建立性吸引的过程中玩的不戳破的对话游戏。

秘密在于利用典型却高于典型,从而可窥行为母体。

在《这时对那时错》的两个小时里,典雅景致或者体裁修饰缺席,却并没有丧失美感。

最后一个镜头,尹希静离开电影院走在铺满白雪的街道上,无疑是在表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开头不张扬地插入尹希静家附近的佛像的画面同样如此。

如此这般的美丽镜头贯穿了整部电影,起点缀作用,却不露声色(仔细看的观众可以发现),作为整体来看,接收到了的观众会有惊奇的视觉体验。

生活在《这时对那时错》的场景里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是一部平和美丽的电影,且是稀缺型电影。

—Roger KozaQ & ACinema Scope:我们从电影节表单上看到你这部电影标题是“这时对那时错”,但在我们得知这部电影有两部分之前,片头字幕显示为“那时对这时错”,有人会以为你在世界首映前的最后时刻更改了电影标题。

这将我们引向你电影中并不鲜见的,此片则更加明显的,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实生活中没意识到,却在电影中构建重现了。

洪尚秀:可以说,是这样的。

我不认为似曾相识是我的形式结构,还有…嗯,在第二部分,那位导演并不认识他遇见的女孩,不能说她使他想起某人或者从前的某事。

但是观众在第二部分开始时已经认识他和她了。

我给郑在咏导戏的时候,让他表现得像是他与她有亲密的奇怪的联系,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觉得自己认识她,却又无从解释原因。

这样理解的话,讲似曾相识是说得通的。

Scope: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你拍完第一部分后,完成剪辑,然后给演员看,所以演员知道了情节结构,却不知道第二部分中他们的角色。

也许因为这样,可以说在第二部分中有了某种道德提升,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改善。

但也许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使得第二次重来一切没有走向完美的原因,因为这是一种糟糕的感觉。

洪:比较这两部分,如果我能称它们为“部分”的话,一些元素能很好的联系起来,让观众感觉自己能解释两部分的道德和态度的变化。

但有的元素并不是这样的,两个世界是十分独立的。

如果有人能将这两部分的关系解释清楚,会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但这会终结一切事物…你们懂我的意思吗?

这样能讲得通,但还是会觉得这两部分是非常独立的。

并不是说教,让我画图解释……<图片2>图中的两个圆圈代表两个独立的世界。

若你相信这两个世界同时存在,一旦你发现它们间的关联,两个世界就会消失。

一旦我们弄清了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它们就走到尽头了。

还好,弄清它们的关联并不容易。

若世界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所有的疑问都将有活力,像是永恒的回响一般。

Scope:即使这两部分是平行世界,电影的先后顺序还是重要的,第二部分跟在第一部分后边。

如果你是为艺术馆拍摄视频,则可以同时在两个屏幕上展示两个部分,事物可以平行发展。

洪:即使像那样展示,你总是得先看其中一部分,再看另一部分。

不能回避时间范围。

重要的是思考时间范围上事物的历程。

Scope:你之前没在水原市拍过电影。

洪:是的,这是第一次。

Scope:那座城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你在那里拍电影的感觉如何?

洪:现在我几乎不作任何准备就开拍电影,我的意思是,还是要准备两件事:地点和演员。

我对水原市完全不了解,也许我在很久以前读到过有关它的资料让我对这个地方有最初印象。

水原是个阴冷的城市,我某天去了那里,见了一些人,在周边逛了逛,然后决定在这拍摄。

比如,电影里出现的寿司店是我偶然间发现的,店主是一个很好的人,我跟他说:“我是洪尚秀,是电影导演,我会与我的小小的电影团队拍摄三周时间。

我工作的方式很奇怪,所以我不知道确切时间,你能允许我拍摄吗?

也许我还会回来两三次,但我知道行程后会立即通知你的。

”他说:“好的,但不要在周末。

”这样,我与这些地方达成了协议,但我当时并不知道我要在那干什么,我只是凭直觉选择它们。

Scope:当你与将要合作的演员见面时,第一印象重要吗?

洪: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我相信与演员见面的第一印象决定了所有事情的开端。

能让我感兴趣最为重要,这是核心:我把它们当做平常人看待,对他们作为演员参与的作品不作评价。

我经常不知道他们之前参演过什么电影。

基于这种印象,有时我能记起很久以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一些情景,一些困境或者丢失的记忆。

Scope:这次与金敏喜合作怎么样?

你们之前从没合作过。

洪:很简单:我问她这段时间是否能和我合作。

然后我有了两个主要角色和一些拍摄地点。

那时离开机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一些想法开始浮现,但没有完全定下来。

开机前三四天我做了一些重要决定,比如我会在宫殿前面拍摄一个场景,两个角色会在这相遇。

所以我联系了宫殿管理者,告诉他们我们要在这拍摄。

开机的第一天很早的时候我开始写那天的剧本,在办公室里或者直接在拍摄地点。

我一般早上5点或者6点开始写剧本,写三个小时,有时候写五个小时。

Scope: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工作的,没有完整剧本?

洪:我拍最初的三四部电影时和其他人一样。

后来我开始拒绝剧本,但有20页左右的整个故事的概述,我以前称它为“treatment(疗法)”。

即便如此,这些年来也越来越被压缩了,当我拍摄《玉熙的电影》(2010年)时变得更随意了,只剩下几个备注,“treatment(疗法)”没有了。

Scope:在压力下你写得更好?

洪:我有点享受这样,是的。

Scope:我对你的电影与现实及你的生活和经历“调情”很感兴趣。

举两个例子:当我谷歌金敏喜的时候并不知道她,我读到的第一条信息是她在做演员之前是一个模特,她在电影里的角色尹希静就引用了这个事实。

在第二部分的结尾,她在电影院里观看咸春洙的最新电影,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来自你的上一部作品《自由之丘》(2014年)。

你的电影可能不是基于你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但总是有一种转化。

洪:当然,这是必须的。

对你重要的事情可能对你的电影也重要…<图片3>想象一下,这个矩形是现实生活。

我想尽量接近它。

怎么办?

利用我生活的细节,我经历过的事物,我从认识的或者刚遇见的人听到的事情。

我总是混合不同的信息源,从来都不是关于我自己,但看起来像是发生过的事一样,或者看起来像是关于我的故事,我喜欢这种效果。

当我23岁的时候,在写一个基于真实故事的剧本时就意识到了这点。

我当时很紧张,不能动,我需要距离。

同样的,我的电影不是与现实生活平行的存在,我要做的是跟随离弦之箭射向现实生活,并在最后一刻阻止它。

Scope:你刚才说过你不在意演员在与你合作之前演过什么作品,但是你还是几乎总用职业演员,这说明你看重和信任他们的演技和能力。

洪:我之前合作过完全业余的演员,《江原道之力》就是。

他们很有天才,展现了本色表演,但他们的厚度不足,虚弱无力。

比如说我写的台词,看起来自然,实际上是加工过的,所以要求精准,业余演员不能适应这点。

这是我与职业演员合作的原因:他们可以很精准,做到我想让他们做的。

但是我与他们初次见面时并不把他们当做演员看。

Scope:你开掉过演员吗?

洪:有一次我几乎这么干了,我想开掉一个演员。

他有很多愚蠢的点子。

我打电话给他,他来了我公寓,晚上我们在操场进行了交谈…他同意改变做法。

Scope:昨天你说你总是想到同样的角色和同样的场景,因为你是同一个人。

但是现在你已经制作电影20年了,你不在是同样的你了。

就像你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当故事重复,保持不变的就是改变。

洪:是的,比如我现在对我母亲的感觉跟20年前不一样了。

但我可以使用同样的元素展现我所经历的变化。

有时候我会有全新的元素,但不会在每部电影中寻求新元素,我不觉得我需要他们,怎么处理相同的元素很重要。

使我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困境和难题变化的很少。

我的电影的主要角色是导演,他也可以是不同职业的人,但是我非常了解一个电影导演是怎样的,所以这样对我来说更容易一些。

Scope:你不断的寻找新面孔,新演员,但对技术团队却保持忠诚,尤其是对你的摄影师Park Hongyeol。

保持家人一般的关系对你重要吗?

洪:嗯,制作电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当我制作电影的时候我希望我能高兴和被好人围绕,他们不需要很有技术或者出名,他们不是混蛋这点对我很重要。

Scope:总是你决定摄影机位吗?

洪:我决定机位!

Scope:只有一台摄影机?

洪:只有一台。

我决定摄影角度,角度能说明很多东西,镜头运动也能。

Scope:举个例子,第一部分我们能看到她(尹希静)的画布,第二部分却不能…洪:两次不同的视角的镜头。

当我第一次与摄影师见面的时候,我会告诉他要接受我来决定摄影角度,这是首要问题。

Scope:你有时间与演员排练吗?

洪:早上演员读我的剧本的时候他们开始记忆第一个场景。

我给他们看大约30分钟剧本,然后与他们见面,他们读台词。

这是很宝贵的时刻,我很享受其中。

然后我修改一点点,不会太多,大约花个30多分钟的样子,然后开始拍摄。

之后我们进行这天的下一个场景,利用换拍摄场地和布景的时间,我们重复这个过程。

Scope:你拍的条数很少?

洪:一般少于10条,有时候15条,极少的情况下我能拍个30条。

但一般是七八条。

Scope:为什么你电影里很多场景都是在喝酒?

洪:因为我喜欢喝酒,这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为什么要回避自己如此熟悉的情形呢?

我没有爱好,很多人喜欢钓鱼和旅行等等,我不喜欢。

Scope:你有考虑过与不喝酒的演员拍一部电影吗?

洪:我拍过!

我尊重他们每个人的品味。

有些人不能喝酒,他们的脸会红,然后我就给他们假的烧酒。

对我而言,坐下来喝烧酒然后喝咖啡会很舒服。

Scope:你总是被与相似的导演作比较,比如埃里克·侯麦。

有不太明显的影响你的别的艺术家吗?

洪:我不知道该说谁,但他们几乎都是作家、小说家。

海明威对我很重要,契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

但我最敬佩的艺术家是塞尚,当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注意到他的画作时,我觉得它们简直完美,我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了。

我感觉到了亲切感,这很打动我。

我觉得我处在完美的面前。

Scope:我犹豫要不要提出来,但在新闻发布会总有人问你关于推镜的运用,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你使用推镜的不同的方式,有时候是引入画框之外的角色…洪:我不能向你解释为什么我使用推镜,真的不能。

我在第六部电影的时候开始使用它们,我只是某一天觉得这样做不需要剪辑就能接近演员了。

使用它们,我发现能创造一种特殊的连续节奏,而且很容易。

从那以后我就保持这样做了,我没想过它成为我的标志。

Scope:这是个意外?

洪: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是意外!

成为导演也是其中一项,我遇到的人,我爱上的女人…20岁的时候我无所事事,甚至没准备大学考试,然后我遇到了一位剧作家,他醉醺醺的,我坐在他旁边,然后他问我:“尚秀,你都干些什么?

”“没什么。

”我回答。

“嗯,你能成为一个好的戏剧导演。

”然后我开始朝这方面想,然后上大学学习戏剧。

但是戏剧学院太烂了,我不喜欢戏剧教义。

然后我看向窗外,旁边那栋楼是电影学院,两三个家伙拿着摄像机在拍摄。

所以我转到了电影学院。

Scope:你与你妻子相遇也是意外?

洪:是的!

当我从大学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她刚好经过,我喜欢她的面容,她也很友好。

我鼓起勇气要了她的号码。

早晨的时候我去接她,我们去了她家附近的海边,然后问她是否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两三个月后我向她求婚了。

Scope:你会参演自己的电影吗?

还是你太害羞?

洪:我会害羞,但不是太害羞。

但我知道我会是一个糟糕的演员,所以我想这永远不会实现。

或者说,这至少超出了我的范围。

—Francisco Ferreira & Julien Gester--原文:奇遇电影:关于《这时对那时错》,洪尚秀都说不清楚,只好画给你看更多迷影资讯请关注奇遇电影公共号,渣号搜“cinematik"。

<图片7>

 9 ) 对又怎样,错也无妨

总觉得,有些导演的电影,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的,并非特指这些电影多么有票房价值或是只有大屏幕和Stereoscopic film才能满足更强的真实感和如临其境的观影感受——当然这是去影院的重要原因其一,这也就显得其二原因有些偏执的可笑,对于像我这种思维散乱随时准备着一声令下开始跑偏的人来说,可能只有把我摁在黑漆漆的影院里将整整两个小时的任务规定为“认真看屏幕”的时候,我才能把它从头到尾一丝不苟的看完。

《这是对那时错》非常具有导演的个人风格了,一边看我一边忍不住的感慨,原来鲜明的洪式怪癖在他的每一部片子里都要执拗的出来串场,男女之间,明明不过肚脐往下数三寸的事情,洪导演硬要这事扯出来,搬上台面来絮絮叨叨没头没脑的唠上几个小时。

并非无趣又冗长,相反暧昧微妙的让人忍不住发笑,洪尚秀导演喝酒闲谈吹牛皮发牢骚之间,把东方中年男人猥琐好色又温情可爱表现的格外意味深长。

微妙,是我对整部电影看下来的最大感受,两个小时里大概一个半小时都洋溢着细腻的暧昧气流,像是冬夜的街道上裹紧大衣跺着脚忍不住哆嗦着往温暖的家里赶,又难以割断下两人之间好容易摩擦出来的粉红色泡泡,和着呼出的白色呵气在空无一人的小巷子里升腾发酵,有种脱了裤子但我敢做的也就只限于此的压抑,是带着心有不甘的欲言又止。

标准的东方电影风格——细腻而克制。

同时导演又标新立异的把拍摄和后期剪辑的重点刻意弱化,抛弃了传统的戏剧化提炼,面对“”艺术要高于生活”这句话时傲娇的别过了脸,全是日常对话,洪尚秀把他想说的话交给演员,演员揣摩感受以后给我们勾勒出画面,至于絮絮叨叨的台词里哪些是废话哪些是诗,全凭你自己消化。

语言是误会的根源,言多必失沉默是金所以小心翼翼的措辞;让所有人都认同的话语称不上表达,所以时刻准备着来一场情绪爆发伶牙俐齿的针锋相对。

作者就这样呼应着电影的名字——《这时对那时错》。

琐碎是生活的常态,对了怎样?

错又何妨?

生活虽然琐碎沉闷,洪尚秀却让它开出了花儿。

从一个访谈节目听说,洪的剧本非常散漫,很多细节都要演员自我发挥。

尤其是这种复刻式的表演模式,对细节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第一部分的男导演不加掩饰的好色与甜言蜜语还是第二部分的酒后吐露与坦诚相待,以及女画家的由被动到主动进攻的差异变换,都太自然了!

影片的主演郑在咏和金敏喜,除了把人物性格揣摩的格外到位以外,更是把男人和女人之间暗流涌动的种种暧昧情绪展示的淋漓尽致。

好感的慢慢产生和爱情欲望的缠绵流动究竟来源于哪些因素,两段式的片段组合更像是做了一场社会实践,导演摆明了架势搓着手要和我们观众来讨论一番。

换个角度来讲,导演真的将尴尬美学进行了升华,平淡的构图,固定视点单镜头,一成不变的景深、远景、特写,看似莫名其妙的对话,实则指东打西,只有细细的剥茧抽丝才能感受到其中微妙。

尴尬美学和固定镜头在洪尚秀的电影是标配,搭讪约会后的两种可能性,重复与区别。

简化的开头,平淡的相遇,尴尬的聊天,烧酒杯碰撞的清脆,相互赞扬吹捧的客气,不经意间肢体接触,有意无意的撩动心弦……没有剪切没有转场甚至完全不切换镜头视角,你看到的就是所有,没头没脑,不知从哪里来也让人懒的设想将会去往何处,导演就像随手拿起一块橡皮泥,揉捏了电影里的时间,延展拉伸随意变化,咋一看好像什么都没有,细细看来好像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导演复刻了自己的片子,在细微中产生差异性,又在差异性中促进剧情走向上平行空间里不同的剧情的发展。

不过还是应了那句遗憾千万种,各人皆不同。

因为长镜头的原因,电影画面可以发挥的余地显得很固定,也就对导演的台词功力要求很高,因为重复性的东西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如何在同一部电影里超越自己,使剧情不落俗就是一项精细活了。

洪尚秀没去参加电影节,但他倒是提前对自己的电影语言做出了说明,不过就是一种语言的表现方式而已,是“和你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的语言,是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而已。

”导演如此说。

只是,“人们活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所谓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不如开诚布公的承认,大家都是生于理想死于欲望罢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对又怎样,错也无妨,那些因缘分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不必难过,世间难得双全法。

 10 ) 爱要真诚

《这时对,那时错》讲诉的是初见的男女之间火花般的爱情故事。

影片本身是一种实验,前后故事只调整了一个变量,其他元素都相同,结果却有着显著差别。

两个故事演员相同、主角相同、故事梗概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后男女主角的性格。

“这时对,那时错”。

“那时”的女主角总有点惺惺作态,对一见钟情的男导演耍着一丝恋爱小心机,欲擒故纵,在咖啡店里说有事要走,最后也没走。

男主角就更加猥琐,已婚但空虚,对年轻貌美的姑娘垂涎又克制。

“那时”的两人完全出于一种欲望的引诱才聚在一起的,两人从头到尾的对话都属于没话找话,如果看“那时”觉得尴尬那就对了,导演要的就是这个feel 。

这对狗男女就是在调情,但又没有马上进行下一步。

男主角自己都觉得尴尬死了,所以他有个不停搓自己身体的动作。

看“那时”时,我眼巴巴地等着这对狗男女捅破那层纸,赶紧滚床单。

可惜,这不是美剧!

“这时”里,男女主角都多了一份真诚,女主角言之有物,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

男主角也是,就是觉得女主角漂亮才搭讪的,所以直接夸女主角漂亮,也没有隐瞒,也直接坦白了自己的已婚身份。

“这时”整体都让人觉得舒服,两个人注定的分手也更让人感伤。

“那时”里多是欲望,“这时”里才是爱情,“这里”的男主角喝多了脱光都让人觉得可爱,男女之间多一些真性情才是对的。

《这时对,那时错》用清新的色调,简单的情节,串联情节的欢快的主题音乐,和两个相似却大不相同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真诚。

《这时对,那时错》短评

结尾设置挺好的。前一个小时是折磨。小反转精彩。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事还是自己亲自说出口的好,跟从别人口里听到相对比较或许能减少一万点伤害。

6分钟前
  • 给你我最亲爱的
  • 还行

【20160622】艺术电影嘛。有点意思,但不会很好看的。

8分钟前
  • Larbre
  • 还行

洪尚秀《剧场前》-《北村方向》后最高作!法文标题据说是Un Jour Sans,Un Jour Avec.....

11分钟前
  • Muyan
  • 力荐

韩国最值得关注的导演,有韩国“电影”的独创性。但是总玩这一套,一度让我怀疑他上限也就这样了。但还是韩国最值得关注的导演。金敏喜在这里被郝蕾大加赞赏是合理的,长镜头由喜转悲的瞬间“无演之演”确实惊艳。题外话,微表情的演绎或许可类比张国立那个镜头。

16分钟前
  • 德勒兹的倒影
  • 还行

不懂洪尚秀

18分钟前
  • 跑_RunBedlam
  • 还行

洪尚秀的片子谈不上情节,注意力放在絮叨对白上更容易发呆跑神,任何男女的调情和煞有介事的说爱,都经不起镜头的端详和第三方视角,主角们明明在认真勾兑,镜头下却傻逼兮兮。观众阵阵翻白眼、阵阵哈哈哈,尴尬出了欢乐来。可最后无聊猥琐的男女客客气气鞠躬、握手,尴尬中竟有了一丝肝胆相照的动人。

1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很佩服这种一个场景一个长镜头,有种舞台剧的感觉,但对于作为一部电影的核心——故事,确实没什么感觉,关键是还要看两遍,太难受了

22分钟前
  • 懒羊羊
  • 还行

无回味,观感奇差。拍男女那点事,洪在令人失望这点上从未令人失望。其电影像是一种对日常小感悟小思考的捕捉,再将其稍作加工搬上荧幕。观众产生共鸣与否直接决定了评价的两极分化。

27分钟前
  • Midnight
  • 较差

不至于被影评人卫西谛说成是2015年唯一打动他的影片。很想说,这位韩国导演和侯麦有点类似果然在网上发现和我看法相同的人,暗喜。两段式叙述,相同的人和环境,演绎出的却是男女之间不同的心境。照样男人虚伪猥琐,女人虚荣善变,主动坦白和吞吐遮掩两种选择,伪善和真恶两种变奏,是泡妞技也是人性论。两段式是对比也是补充,指东打西又抽丝剥茧,两个洪尚秀微妙分离,这个总结影迷没做他自己先做了。语言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无聊有没有力量?到最后一切腐朽都化作了神奇。

28分钟前
  • 轩辕十四™
  • 较差

看介绍就觉得无聊,但导演太有名了,拖了这么久终于看了,结果比想象中还无聊。这是故意要给导演祛魅吗,片中这个导演看得人直犯恶心,而且还要连着恶心人两遍,好吧你的目的达到了,真是啥样的导演都有人爱有人捧啊。

30分钟前
  • 肖浑
  • 很差

真腻了

35分钟前
  • デブリ
  • 还行

总在想男主很像马俊仁这件事

38分钟前
  • n u
  • 推荐

galgame吗?

39分钟前
  • 腐花儿
  • 较差

资料馆2016.4.12.6:30pm 第一段是往回拉的视点后置(看与被看),第二段是横摇的对等交流。前者是紧绷着的欲望,后者是敞开的碰撞。这种重复带来的不是结果导向的商业片奇观,而是每一段节奏复沓叠加后的恍然与会心。也可以说带着一点小小的教益:遭遇身处婚外恋、恋外恋时也要尽量做个敞亮的人。

42分钟前
  • xīn
  • 推荐

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其实来自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异同。如果你在侯麦的电影中听到突然的一句“我好像爱上你了”时,并不会感到丝毫的尴尬,可同样的场景由东方人来演绎,就产生了一些奇妙的效果,令人忍俊不禁,又充满讽刺。电影极大的生活化也让尴尬美学逐渐变成了洪尚秀的作者痕迹。

43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8.4 当然重复与变奏体现的是场面调度的重要性与差异所在。整体色调很暖很亮色,然后向越来越冷的环境缓缓推进。人物的欲望和窘迫的表现比较明显,表演也很直接,因而变焦显得尤为激烈,仿佛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直接表现。因为两段式对比感非常强烈,观众是对现实有所怀疑的,比如对一些场景与人物表现到底是否发生存疑。也因为有了反复出现的一种宏观、宗教的俯视视角之后,观众会稍稍产生一种悲悯之感,仿佛孤独感是电影想讲述的,在此基础之上,结尾似乎“莫名”的真挚情感显得非常奇妙,它产生了一种肯定和关切、奖励诚实的态度,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物。#2024.1重看

47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欣赏不能。适合主创留着自己在家看。

48分钟前
  • reneryu
  • 较差

51分钟前
  • ffffff
  • 较差

真诚是重复的虚伪,深刻是重复的浅薄。

54分钟前
  • 人类植物
  • 很差

恰到好处的尴尬美学和完全不知所谓的推拉镜头。用找不同式的人物实验来探讨两性关系的豁口以及对电影本体入侵的临界的确是很有意思的影像风格,但感觉上这样的结构同时也加深了电影戏剧性的虚伪表达,换而言之,生活多了一种虚设的可能性,这同时也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59分钟前
  • 一文字秀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