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犯罪推理片成为了院线电影的一个热点,而在这方面,韩国影人显然已经走在了邻居的前面,他们对剧本的精心打磨,对剪辑的精益求精,加上演员的搏命演出等等,都构成了其电影品质的有力保证。
能得到大批中国影迷的喜爱,也就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了。
但因为配额问题,无数影迷只能在电脑前欣赏地道的韩片。
随着大陆市场的急速扩张,更多的韩国电影人参与了中国影片的拍摄,这对提高我国推理片的制作水准,显然大有裨益。
即将于上映的《记忆碎片》,由被外媒誉为“韩国黑泽明”的朴裕焕编剧和导演,制作团队也几乎是清一色韩国班底,只是主演全部由中国演员担纲,这种别致的混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碰撞与火花,观众很快就能看到结果。
很难想像,在北京房价吊炸天的当下,偏远的京郊还能有这么一处“七星公寓”——叫“蚁族宿舍”更准确,土得掉渣的外观,严重剥落的墙体,文革遗物一般的家具,让人怀疑这地方应该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县城,而不是2015年的帝都,唯有房客们手中的大屏智能手机,方能证明他们生活的时代。
每个离开家乡在北京漂泊的游子,都有一颗不安分的野心。
同为实习律师的大明(雷佳音饰)和高岩,在事业上固然存在竞争关系,而且都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公寓老板的女儿杨伊(夏梓桐饰),她的美貌与优雅气质,同公寓的破旧形成了何其强烈的反差,迷住两个年轻帅气的青年不在话下,更多平庸猥琐的男人,也把找她搭讪,占她便宜,当成残酷人生的少有乐趣。
一个平常的早晨,大明出门上班却遭遇飞来横祸,甚至导致了短期失忆。
当回到公寓,无意中打开柜子时,他的惊吓简直难以形容。
里面居然有一巨尸体。
这个人他烧成灰都认识,不就是自己的情敌吗?
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明艰难地搜寻自己残留的记忆,曾经的点点滴滴,像碎片一般慢慢涌出,但他根本想不起来,这个该死的货是被谁干掉的,尸体又如何跑到了自己的房间。
是啊,这死人抢了自己的工作机会,还一直在纠缠自己的女友,他们之间也有过一次肢体冲突,但是,没理由为一个人渣断送自己的前程吧?
杨伊也有杀人动机,她遭受了一个女孩最不想,也最不应该承受的羞辱。
杨伊的父亲更有杀人动机,他脾气暴躁,为了女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黑社会老大(李彧饰)及其情妇(孙宁饰)同样也有杀人动机,高岩曾经敲诈和利用过他们。
这些锱铢必报的人,他们的字典里可从来没有“忍气吞声”一词。
公寓中的其他人,似乎也很难撇清干系。
他们与这小子或多或少都有过节,但是,看着不爽,就一定要致人于死地吗?
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谁,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人人自危,谁都不想成为下一个。
个个惊恐,生怕被别人栽赃陷害。
共同的目标,将公寓中原本互不服气的一群人团结在一起,并准备将祸害找个地儿埋了,可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却发现,想做的事做不成了。
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更可怕的真相,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影片采用了韩国电影常用的剥洋葱式结构,情节的步步推进严丝合缝,疑点的逐步展开逻辑清楚,几处剧情反转更让人触目惊心,并有着深重的黑色幽默意味。
也许《疯狂的石头》之后,我们就许久没在影院看到如此犀利之作了。
贯穿本片的,是古希腊著名的“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
通俗地说,两名遭遇船难的人,看到一块只能支撑一人的木板时,后来者把先游到的推下木板并致其溺水,属于自卫行为。
无论大明、杨伊父女还是那些黑社会成员,为了各自利益,潜意识中一度都冒出了杀死高岩的念头,因此在发现尸体之时,每个人都感觉难逃干系,生怕自己成为了牺牲品。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记忆碎片猜测杀手,每个人也都遵循卡涅阿德斯船板理论打自己的小算盘,为了毁尸灭迹,平日互不待见的人可以一起行动,为了保住自己,所有人都相互监督,生怕自己着了什么道……人性之恶,在影片中被充分暴露和放大出来,让观众不寒而栗。
身处社会底层的北漂屌丝,在这座大都市艰难地打拼。
土著他们得罪不起,特权他们巴结不上,捷径他们沾不到边,霉运却总是离他们不远。
苦难不等于正义,心底的恶念,如同一个干燥的火药桶,在劲吹的北风里一点就着。
那个人人痛恨的死者,未必真比他们远为卑鄙,这些各怀心机的生者,显然不会比前者善良太多。
凶手当然有苦衷,但这并不能支持其行动的合法性;坏蛋就算不心术不正,难道就得必须死吗?
真相,如同一柄重棰,敲打着每个人的心灵。
提醒着我们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善恶的边界。
这是一部能让观众相当过瘾的烧脑佳片,更是一部震憾我们心灵的良心之作。
对于无数漂泊在城市的外乡人,更有着特别的启迪与警醒效果。
让我们有些许脸红的是,这部对中国底层男女心态刻画得如此精准,直击人性弱点与丑恶的力作,却是一部韩国导演的作品。
P.S必须解释一下,本片与大神诺兰在2000年拍摄的Memento同名,只是一种巧合。
Memento当年并没有引进大陆,这一单词的本意是“引起回忆的东西”,“记忆碎片”是中国迷自己的意译,如同将 Wate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一般。
只要看过本片就应该清楚,这是一个能够很好地概括主旨的片名。
我觉得影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打破了一般电影的线性结构,是一段一段的倒叙的。
还有就是在影片的结尾给观众来了个大逆反,所有的一切只是自己欺骗自己,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彩色黑白两条线索,看到的是在同一时间段交错的两种不同情节,显示和我们队显示的自我感觉总是有一定的时差,有一定的偏差,还有一些记忆的玩笑更重要的是,我们会以为这个玩笑是真的!
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烂,李菁和何云伟这俩小叛徒自从来拍电影后,电影圈变得鱼龙混杂。
国外电影有审演员的部门,中国则没有,制片人说了算。
导演觉得演员傻逼也没办法,这就导致了很多终身不会演戏的人观众很纳闷为何进入电影圈演戏了,别说什么没学会就不会,威尔史密斯学过吗?
人家第二部电影开始就有影帝水平,有的人怎么拜师学艺都没戏,没戏就转行呗。
不,他还不走。
导致中国电影垃圾之垃圾。
就这种烂片也配5星?
呵呵,其实我认识这部电影的出品人,我发现打五星的,有三个都是他朋友还好我不是。
电影好坏标准不一,但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物要立得住,让人信服,故事条理要清晰,起承转合最基本的要素要有可是这部电影有吗?
全片都在梦游,老大,你拍的不是艺术电影好不好?
最后半个多小时在写一堆人莫名其妙的逃亡,逃亡也想在梦游全片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干嘛!
另外再爆个内幕,这破电影的导演根本不是什么韩国那个谁,就是个自以为很懂电影的房地产老板,暴发户而已,在电影学院进修了两年,牛逼吹的山响,弄了点钱就敢玩电影了,但是为了票房又不敢挂自己的名字,就花钱买了那个韩国导演的冠名权知道为什么中国烂片多了吧
在看《记忆碎片》前,只了解了大概背景,刻意不想带着太多想法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这部电影似乎想承载很多东西。
首先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当天一款海报设计非常韩风,主人公乍一看都有点崔岷植的Feel。
看完影片后不免发现,作为《记忆碎片》来说,“暗黑”、“烧脑”、“悬疑”再加上喜剧元素,让这部电影似乎可以涵盖了大范围的观众。
不过,如果细细审视影片试图涉及的四个类型,便发现多少还是有些出顾此失彼的感觉。
当然,悬疑+喜剧还是让这部影片整体质量强于不少同类型影片,至于市场能接受多少,其实还是有不少可参考的价值。
暗黑:真的没多黑电影在介绍自己的类型时,“暗黑系”一出,有些让人疑惑。
近几年主流的国产电影中,几乎鲜有电影用这个词概括自己的类型。
而且目前来说这个词让人很快便与日本动漫或美国影视剧联系在一起。
日本动漫中,类似于《散华礼弥》、《地狱少女》、《尸鬼》、《大剑》等作品,都是暗黑系比较典型的代表。
美国影视中,《理发师陶德》、《黑夜传说》系列、《蝙蝠侠》系列也能称得上“暗黑系”经典电影。
“暗黑系”电影直观来说有几个特点,无论是科幻还是奇幻,多多少少都会涉及一些幻想成分。
在画面呈现中,整个色调也会偏暗,且夜戏较多。
不过,这些元素在《记忆碎片》里是看不到的,这部影片虽然不是浓浓的乡土气息影片,但80年代的时代设定,也让影片呈现出比较旧的质感。
而且或许是考虑到市场,一些血腥镜头处理的也比较和谐。
所以,起码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这部电影与“暗黑系”是不大沾边的。
当然除形式外,“暗黑系”还有一种理解是对于人性表现方面的赤裸与绝望。
不过连百度百科中,对于这种表现形式的阐释,都是绝缘于喜剧与大团圆结局。
这样参考的话,香港电影类似于《旺角黑夜》、《杀破狼》(没改的结局)、《青龙复仇》都能说是暗黑系的影片。
不过《记忆碎片》的剧情走向也并未那么绝望,死的这个角色千人恨、万人嫌,人品太差坑害身边所有男女老少。
影片越看越觉得此人该死,而且死得太简单。
至于什么“背叛”元素,王松(李菁饰)哪次动坏心思有好报了?
而且最后这个角色应该是最Happy Ending的。
所以,从内容层面来说,完全是“暗黑系”的绝望也真有些距离。
所以,如果影片过于强调“暗黑”题材,可能会面临对暗黑有概念的观众不买账,不懂得暗黑系的观众又吸引不进影院的尴尬局面。
烧脑:有点没烧开其实观众神经一直是很敏感的,电影作品只要一标榜自己“烧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创作者对观众的智商发起挑战。
但就像变魔术一样,看魔术的观众可能一半会陶醉于魔术师制造的各种幻象,另一半观众其实是在盼望魔术师可以穿帮、演砸。
大致上看,能把烧脑作为卖点的无非就是两类电影,一类是故事结构太过复杂,说白了就是挺容易一事,非得不好好说话,一句开头一句结尾。
比较典型的例子恐怕是《蝴蝶效应》、《穆赫兰道》等影片,时间线索切得碎碎的,不高度集中顺便做点笔记,电影看完基本还得是一头雾水。
不过这两部电影诞生的时候,电影圈其实还不流行“烧脑”这个词;另一类就是虽然在好好讲故事,但内容涉及的概念非常专业,要不能百分百理解这些概念,看完也晕。
这类的代表就是诺兰这两年非常有名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
相对来说,《记忆碎片》的烧脑类型更偏向前者,就是不断地反转观众本来已经认知的一些事情,然后引发观众继续去思考真相到底是什么。
不过严格来说,这部影片其实不能算是烧脑,因为除了最后“卡涅阿德斯船板”这个概念外,其他每次状况电影还是十分厚道地解释了明明白白,留不下太多观众想不明白的地方。
而且几次反转也没有太出乎观众意料,相比来说,《全民目击》几次反转的意外指数,都要比《记忆碎片》更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放映后,主创提出了一个思考,就是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后,谁能理解主角一开场要去买超市购买那些东西的用意。
这个问题也让电影一下有了更多伏笔,也确实能让观众对电影再次进行思考。
但是,如果没有听到这句话的观众,相信就很难理解电影中诸如此类埋下的小伏笔。
悬疑:同类佼佼者虽然稍稍否定了“暗黑”和“烧脑”这两种类型。
但《记忆碎片》作为悬疑片,剧本和场面调度绝对属于质量中上乘。
悬疑类型说白了,无非就是故事一直让观众心悬着然后不断提出疑惑,在这一点上影片从头到尾都足够吸引着观众注意。
影片一开始采取了人物在各自轨迹下产生交集的拍摄手法,但其实无良老板撞人后,主角漠视后掉进井里失忆的安排,似乎有着隐隐的讽刺意味。
主人公在井中浮现出几组人马对自己的话语后,生活的窘境、性格的软弱甚至未来的迷茫跃然纸上,交代的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回到家中发现尸体,又很快揭开故事主线。
在略显突兀后,便很快让观众进入到了故事。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节奏利落不拖沓,在悬疑片中属于上乘水平。
随后,影片基本就按照了悬疑一会、搞笑一会、反转、再悬疑、再搞笑、再反转这样的节奏完成。
可以说从头至尾剧中鲜有尿点,很少会让人觉得有多余的场景、对白。
而之所以剧情可以一直抓人,也是因为死者的身份设定非常讨巧,“四处坑人、人人喊打”的设定,让几乎影片中谁都可以给上一刀,但感觉哪一刀又不是那么致命。
所以,人到底是谁杀的,不到最后观众确实无法得出真正的答案。
剧中的感情戏份不多,拜各位演员的表演,剧中每个人人物性格还是能让人铭记住的。
所以,精致的故事结构加上耐人回味的表演。
从悬疑片的角度来说,《记忆碎片》至少不会让消费者觉得在浪费时间。
喜剧:有点抢戏了从目前海报以及电影的整体风格看,喜剧并不是这部影片最核心的卖点。
但从演员阵容来看,最大牌的演员反而是何云伟、李菁这两位相声演员。
所以,这种演员阵容,也注定喜剧形式的存在会冲淡一部分本应是核心的紧张氛围。
按照直观感受来说,喜剧的存在其实对影片起到了不少加分作用。
“人埋好了,吃顿烤白薯就又得挖出来重新带走”,类似不少桥段都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会为。
但是,喜剧和悬疑几乎快到5:5的配比,会让观众在观影途中,对于悬疑的氛围有些模糊。
至于效果好坏,就得看市场接下来的反应了。
对于当下国内电影市场来说,喜剧确实是万金油的存在,在离商业巨制还太远的情况下,目前票房高的影片大多是喜剧题材。
至于《记忆碎片》加入喜剧元素后,对于悬疑片市场来说会是亮点还是妥协,这部片子都足够给电影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好吧,我也不再重复吐槽这部电影在未上映前收到的源源不断的各种吐槽和恶评,诸如什么名字和两千年的诺兰名作重复啊,什么海报和几年前的好莱坞大片记忆提取相似度极高,总之,这些都不是重点,咱不看外表,咱只看电影。
话说提前观影会上,主办方特别播放了四遍官方一个反吐槽的片子,四遍呐,我要死的心都有了。
不过短短的九十分钟小电影,从一开篇,便提前知道了这将是和诺兰的记忆碎片完全无关联的一个新故事。
总之,故事进展得挺流畅的,音效也结合相当入戏。
只是我不是很能理解,导演在中间有意或无意地穿插进了几个小笑料,这个道理何在?
我压根就不想笑,一笑这故事就毁了!
还有,那个打印店的老板用一个桔子中间钻个洞,对着电脑上的照片在打飞机,另一个人拿过桔子还能吐出毛来,导演这也太让我意外了!
故事敢不敢再纯粹一点!
雷佳音确实演得很好,然而摄影师是不是在后半场的时候和他结了梁子?
为何雷佳音倒在天台上挣扎的时候,他的下体部位这么突兀?
还能给个特写?
这又不是毛片也不是钙片!
拍摄角度问题?
你说话你有理咯虽然大嫂是最后赢家,然而并无人知道她具体身份是啥,用意何在,故事并不完全圆得很满。
还有,其实有些地方不重要的,包括去找打印店老板那一段,删除并不影响剧情,而加进来个人觉得相当毁气氛。
我特别喜欢一个镜头其实是结尾处,雷佳音在雪地上挖土,迫切地想找出那段录音,却徒劳而瘫坐在茫茫一片苍白纸上,电影瞬间打住。
这个效果是相当让人满意的。
哦对,雷佳音居然是个男的,这让我相当意外,只能怪我孤陋寡闻了。
至于片名,我并不觉得跟记忆碎片有何关系,整个故事其实讲的就是雷佳音失忆了之后忘却了整个真实的案情,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一点一点碎片涌现。
所以,建议另改名字,例如“失忆”或“杀人”或“卡涅阿德斯的船板”。
我想,故事讲的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在爱情上和事业上的利欲熏心的故事,不惨烈不阴暗,却无可奈何与无法更改。
如标题所言,长江后浪不如前浪,后浪依然值得一看。
给个四星,因为故事讲得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不足的点。
拙见,望谅。
给国产点力量好么。
敢说自己第一次看诺兰的的记忆碎片不含糊。
为什么上来就要跟人家大师作品比 因为名字恰巧重复?
肯定有不足的地方。
请以客观欣赏的角度看电影。
确实是因为前夫哥才来看的。
一个被颜值耽误的演员 哈哈。
发现尸体时候挺吓人的 没有血色直勾勾的 公寓里每个人物特点特别鲜明 然后稍微有没交代清楚的地方 可以忽略。
原来高岩的死来自于平时自己对他人的刻薄 所以发生任何事没人会帮他的。
里面李青负责搞笑。
第一次含着插入xx里面的温度计 第二回吃了洗皂片猥琐男的带毛的橘子 哈哈哈。
但是我觉得法律是公正的 就算没有亲手参与杀人 但是间接参与灭尸窝藏的 早晚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这就是我对此片的理解
在中国做电影,有一个必须注意黄金定律,叫避开好莱坞大片。
所以看到朋友老王——我不回避这关系——投拍出品(还客串了)的电影选择夹在《X战警:天启》和《魔兽》之间上映的时候,我就觉得很疯狂。
前有狼后有虎,当然得帮着宣传。
但作为一名有节操(虽然不多)的伪电影爱好者,要是说没看就宣传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你不能还没看,就立刻说好看,第一我要看一下,因为我不愿意……看完了以后觉得很烂,槽点到处都很黑!
很亮!
结果观众出来一定骂我,根本不好看!
这证明我说的是假的,然后纷纷取消关注我的公众号(记住名字惊奇镇,搜amazing_town)。
我说就算是朋友,也先要给我试一下。
那……昨天晚上去看了,起码我觉得还不错,所以我跟大家推荐!
来!
来!
来!
大家试试看!
针对这部电影,首先要坦白说两点:第一,如果不是因为朋友关系,这个时间段、这个排片量,我也不会去关注这么一部电影。
第二,即便没有这层朋友关系,我也得说:《记忆碎片》不但不难看,就故事来说,的确是国产电影(不只是推理悬疑类)里很好的了——对我来说,特别喜欢各种剧情反转和阴差阳错,而《记忆碎片》中那种造物弄人的黑色幽默感超过了《火锅英雄》,直逼《疯狂的石头》。
豆瓣上很多没看这个电影的人,因为对诺兰的洁癖在骂这个电影,其实除了名字相似,可以说没太多相似之处。
真正可比的,恰恰是我非常推崇的《疯狂的石头》,两者故事完全不同,却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妙:除了主角都是小人物、都涉及犯罪嫌疑并竭力撇清自己的关系外,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围绕某个道具为中心制造各种巧合,并因此引发各种黑色幽默和喜剧效果,不同的是《石头》的道具是两块小小的玉石,而《记忆碎片》的道具是两个巨大的行李箱。
因为玉石的真假,抢玉石的各种错位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行李箱则更进一步:一个箱子里装的是600万现金,另一个则是尸体,因此造成的矛盾冲突和喜剧效果其实更强。
在我看来,这是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宣传文案里那种“剥洋葱”的说法并非妄言,反而太“老实”了。
故事其实也不烧脑,因为“剥洋葱”并非整理耳机线,但那种把“你以为你以为的是你以为的”事实层层剥取的快感同样有趣,而且更适合中国今天主流观众的审美情趣——我来看电影是为了看你讲一个聪明的故事,而不是来考验自己是不是聪明。
老王说光故事底本就做了三年,这个我相信,像《疯狂的石头》《记忆碎片》《火锅英雄》这样把阴差阳错、巧合错位理顺了还能让人在100分钟左右理解清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只有这么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呈现出有意思的效果,让我这样的朋友推荐起来并不会感到尴尬。
从这个角度说,《记忆碎片》并非黑色悬疑电影,而是黑色喜剧+悬疑电影,而且喜剧在前(让观众大笑出声并与角色共鸣的地方并不少),这也可以从选择李菁和何云伟上看出来——遗憾的是,这反而让一些人再次无厘头地抵制起这部电影来。
老实说,李菁的表现超过何云伟,更远超在《京城81号》里的表现;另一方面,从推理部分来说,剧情也比较严密的,没有那种让你觉得导演和编剧傻逼的地方——事实上如前所述,你会觉得这个故事编得很聪明。
当然,《记忆碎片》的不足还是明显的,但这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而非剧情,比如有几个镜头的运用本可以用更好的表现方式,整体看电影可用资金也并不充裕(这完全可以理解)。
还有一个不足,可能就是目前最受诟病的片名选择和文案上了。
但这是片方的事情,与我们观众其实并无关系。
坦白说,我对国产电影最怕的不是表演傻逼,而是剧情傻逼,《记忆碎片》中剧情恰恰是最值得看的地方,而这也是我觉得值得推荐——尤其是值得向喜欢看“故事”的人推荐——的地方。
最后说一下对电影的最大怨念——女主当然漂亮,但为什么最漂亮的化妆(我承认我控清纯学生妹)只在看守所才出现?!
记忆碎片:雷佳音的含情脉脉 文/王珉《记忆碎片》在叙事结构上有别于其他电影,它采用拼凑的记忆手法,将两个片中的所有人物,和分别装着尸体和钱的箱子紧密联系在一起,带来不可言喻的黑色幽默。
这和以往剧情生硬的国产悬疑片不同,人物之间因为高岩致死的谜团未解而格外烧脑。
一环扣一环,直到最终雷佳音饰演的大明,拿起钱包中的购买刀具票据,才唤起回忆,由此可见素有“韩国黑泽明”之称的朴裕焕对于人性的深度解析。
俗话说得好:屠龙的勇士因染上了恶龙的鲜血也会变得邪恶。
片末,大明站在白茫的雪地踉跄前行时,死者高岩的旁白如约响起:“卡涅阿德斯船板,世界上牺牲别人,自己才能爬上船板得救”。
诠释出电影主旨是危险中的伦理困境,为自保而不得不牺牲他人的生命,大明的做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大明,没有想到,最后留在船板上的人是你,没有想到,你最后还是变成了我。
”完美鉴证了“卡涅阿德斯船板”效应。
雷佳音全程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不要太有男人味,让我想起《我不是精英》中他饰演的警察,《和平饭店》中他饰演的东北地痞。
他从最开始担心女友失身遭曝光时的蹙眉尴尬到无处安放的手,到最终回想起失忆前的自己,没有拨打120挽救高岩垂危的生命——紧张时眼圈泛红流泪喘着粗气、害羞时脸红笑眯眯的小表情自带“萌”点太可爱,大头的大脸含情脉脉的小眼睛,一颦一笑都极具入戏的真实感。
���
很多时候,我们不去追究为什么会死,而孜孜不断的探寻活下去的可能。
这是一部荒诞的悬疑喜剧片,从内容上来讲属于还算过得去的片子。
只可惜作死的起了一个与神作《死亡碎片》一模一样的名字,招惹到了一大帮对原作充满敬意的影迷,一堆的一星彻底把分数拉低。
这是一个讽刺吧,本想借着神剧增加点曝光量,没成想烂片已经从根本上降低了观众的耐心,直接对这样的“拿来使用”主义报之以巴掌。
如果说到模仿,《未知死亡》在本质上与《死亡碎片》的设定是一样的。
但是前者另辟蹊径,把故事定义成了为爱复仇,加入印度特有的歌舞元素,还有阿米尔汗的个人英雄秀,倒也算是好看。
抛却对人性的探讨,抛却神作的高智商电影,用心讲好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也是一种成功。
本片虽然男主的记忆也处于一种断片的状态,但更像是宿醉后的迷茫,追寻脑袋不清醒时发生的事情,并试图理出个头绪。
有人说电影借鉴了《宿醉》,我没看过,不便发表看法。
但电影整天的氛围紧张感还是挺好的。
悬疑片一项不是我的专长,但从一个普通观影者的角度来看,一部好的悬疑片一定是可以吸引人目不转睛去观看的。
本片的开始自带了紧张恐惧的色彩,由一个恐怖的死人开始了整个片子的故事。
老实讲,衣柜里那个死尸吓到我了,苍白的面孔,游离空洞的眼神,忽远忽近的距离感,似乎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冰冷无情。
不像其它影片中的尸体,也只是尸体,不管是可怖还是血腥,并没有给人主观上的思想侵害。
这剧尸体更像是有灵魂的,躲在柜子里,在某个角落静静冷冷的看那些丑陋的嘴脸。
尸体,的确也是全篇的一条主线,这个人物并没有大肆渲染生前的种种,而是在别人的叙述里记忆中丰满了人物角色,当角色饱满,故事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行李箱在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缘巧合之下两队人马用了相同的行李箱,虽然这样的设定有点突兀,(因为并没有讲两队人是怎样巧合的选择了相同的行李箱)但是行李箱里一个是尸体,一个是600万现金,却是全篇最大的笑点。
行李箱之间的转换有些全凭剧情需要,但是观众还是能若有若无的猜到这一点。
在这一点上虽然少了更精彩的紧张刺激感,却莫名的多了些“猜猜看”的喜乐。
本是一个恐怖的故事,却偏偏加入了许多黑色幽默,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那些带点味道的家乡话,使幽默带了些接地气。
这里值得肯定的是这部影片里所有逗观众发笑的部分都类似于艺术的再加工,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入粗劣夸张的手法,像是小品艺术,也像是脱口秀里的诙谐。
具有真实感,而不是想象中的胡编乱造。
故事的叙述手法也很有创意。
不像很多片子在结局的几分钟里揭开所有的谜题,本片的优点在于他一边埋地雷,一边抖包袱,地雷边埋边拆,包袱边走边抖,紧凑里绷着一根不安分的弹簧,多了更多的趣味。
无论是男主还是那两个出走的相声演员,都贡献了不错的演技。
扮演小贼的李菁把滑不溜手的小毛贼演绎的惟妙惟肖,既有色心,还有色胆,精明能干下还有一颗懦弱的宵小心。
最喜欢的当属男主一个人在屋子里推测凶手时的眼神戏,发红的眼角,时而狠辣,时而迷茫,时而愤怒,时而恐慌。
把一个胆小怕事之人突然遭遇飞来横祸的种种忐忑恐惧不安演绎的淋漓尽致。
每个人物设定都有他的作用,故事的最后,当谜底揭开,也就没有不合常理的仓促虚假。
这是一个逻辑严谨经得起推敲的好故事,那些大触所说的硬伤bug,至少我这水平还是看不到。
(尴尬)。
我只是觉得这个故事说圆了,不像某些电影,前面渲染的都很好,结局却让人想骂娘!
只是女主真的是90后演员吗?
和男主完全没有cp感啊。
而且不断强调女主被人强奸男主悲痛欲绝完全无法给人共鸣好不好,因为感觉两个人以往的生活并没有蜜里调油恩爱有加啊。
虽然盗用片名的确是件挺可耻的事情,但不可否认,本片在故事的架构人物的设定角色的扮演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笑点,也有紧锣密鼓的精彩,单纯因为片名而打一星有失偏颇。
至少,他还是有那么一些分量的,画面上的细腻,偏冷系的色彩,接地气的台词,整天诙谐严谨的氛围……都比许多所谓的大腕明星所谓的年度巨制要好看许多。
只是影片最后,强行要把内涵推向一个所谓神秘的高度,完全没有认同感,反而透出了模仿者骨子里的自卑。
就像掩耳盗铃一样。
从哪把人骗来演的戏…真够黑色幽默的
剧情还凑合,分数是被片名拉到这么低的吧★★☆
失忆了你就是凶手
九旬老太为何裸死街头?数百母驴为何半夜惨叫?小卖部安全套为何屡遭黑手?女生宿舍内裤为何频频失窃?连环强J母猪案,究竟是何人所为?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敬请关注年度巨献《国产电影不归路之记忆碎片》 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导演的内心世界…
3星。雷佳音怎么想的,接这种大杂汇四不像?
我其实觉得这片儿还挺好的,最大的槽点实际上是雷佳音颇为浮夸的表演,“卡涅阿德斯船板”的这个底还是非常有深度和有启发性的,世界上的资源只有这么多,哪个幸存者不是踩着坠落者的尸体发达或苟活的!
还算可以吧,单纯为了雷佳音而来,中间有些叙事都快看睡着了,结局还算可以。
片名暂且不提。李菁和何云伟不好好说相声来这作甚?
有点模仿《东方快车案》,就是人人都有动机,人人都促进了案件的发展。但是又很混乱,看起来很琐碎。钱箱的出现缺乏铺垫。剧情很差,中间并不感到幽默。但是因为被恶心了之后没有期待,反而被后面的反转惊了一下。也就一星吧。
其实还行 有点想法
我觉得影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打破了一般电影的线性结构,是一段一段的倒叙的。还有就是在影片的结尾给观众来了个大逆反,所有的一切只是自己欺骗自己,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谁是凶手的真相貌似“盖棺定论”时,意外的结局反转,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剧情不错,自己喜欢就好,别管什么评分,不要错过
大头永远是那很丧的无辜脸,这电影消遣看看也挺有意思
披着悬疑的名字,可是故事相当简单而且结局也是让人无语的。
及格
老实说,在国产片里算是很不错的故事。
电影还是不错的。因为名称被拿来比较,所以成为摘抄和无特色烂片的可能。3颗星。
名字换一个分数能提高至少一分。
换个名字吧!
开始看的时候没抱什么期待,结果拍的出乎意料的好,在国产电影中算是不错了,打一星的是看了电影名字和演员表就打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