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饰)正在与自己讲话。
科尔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借鉴,不妥私信删。
这是一部科幻悬疑动作片,讲述一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史蒂文斯,醒来时发现自己正处在一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并就此经历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源代码的世界让未来充满可能。
珍惜生命,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就像电影中火车上最后一刻,旁边人们的笑脸才是最美的。
时间永远是最强大也是最神奇的一类,参透并掌握了时间的人会成为最强大的人。
很喜欢平行世界的理论。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过去发生的事会带动着未来事情发展的走向,虽然各种科幻硬原理还是不能很明白,但很喜欢这种环环相扣的情节,过去发生的事总会透过一系列的事情,连接到未来,并改变着未来 。
想了一下,源代码的剧情大致上可以用如下代码表示#include
很多人看完都会想一个问题1.最后结局的时候,主角在另一个世界给Goodwin发的短信,为什么现实中的Goodwin会收到?
2.如果Colter或者其他乘客在爆炸前下车了,会发生什么。
我先说一下别人对于这两个 问题的回答吧。
答:1,结局Colter给Goodwin的简讯解释了一切。
注意这个Goodwin不是现实中的Goodwin,而是没有列车爆炸那个平行世界里的Goodwin。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源代码”还处在实验阶段,现实世界发生的惨剧以及后来Colter的数次穿越都没有在这个世界里发生过。
这个Goodwin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因为Colter明明躺在实验舱里,“源代码”计划也从来没有应用于实践中来,却怎么莫名其妙的收到Colter发给她的这条讯息呢。
2。
Colter还真有那么一次为了追嫌疑犯,在列车爆炸的前一站下车,还顺便把新交的“女朋友”Christina拉上。
列车照常爆炸了,但是注意,Colter并没有回到现实,而是继续存在于源代码中,后来不慎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才回到现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没有死掉,就可以永远的生活在这个宇宙里。
回到现实他声称自己救下了Christina,她应该没在爆炸中死掉才对,但是经过调查,她在现实中还是挂掉了。
好吧,我说说 我的问题和结合这些问题得到的结论!
这部影片 我是和另一名同学一起看的,看得过程,我们都觉得很有新鲜感,因为很少能看到这类型电影,感觉这2年 这种类型的电影挺多的,例如说说比较有代表性的。
节奏感方面 有 社交网络,悬疑方面有 盗梦空间 。
(不好意思 说多了,我两看得电影不多,哈哈)其实我和我同学主要讨论的问题有1.最后结局那里,主角给Goodwin发信息,那么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究竟是现实还是平行(代码)世界呢?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是平行(代码)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恩 ,这个答案与上面所说的一样,知道大家想想还是容易理解的。
2.(分歧来了,最大的热论点)㈠。
我同学A 认为 :无论主角死不死,只要平行(代码)世界里的时间够了8分钟,主角必须得回去现实世界。
而且,如果主角在不够8分钟前死了,那主角也马上回现实世界。
所以回现实世界只要两个条件:1平行世界里面死;2平行世界够了8分钟。
解释:那么如果主角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就是说主角没有爆炸死,也没有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
在火车爆炸前下车了,而且不追嫌疑犯,和女友逛一下别的地方。
那么够了8分钟之后!
主角和他女友不死,他们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但是!!
但是!
我们都知道,在平行世界里,主角是用着另外一个身份(老师)。
没错。
所以只有够了8分钟,主角回去了现实世界,那么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的是老师!
而并不是主角,主角只是在那8分钟里面借另外一个身体活着,行动。
主要满足了时间,他必须被现实世界召回。
那么为什么结局里,主角并没有回到现实世界呢。
这里大家知道,因为现实世界里 任务已经结束,而且现实里面的主角在平行世界8分钟前,已经被拔掉维持生命的系统,在现实世界里他已经死了,他不能与电脑连接上,所以他不用回去现实,继续在平行世界里,用另外一个身体活着。
㈡。
本人我认为:只要主角不死,即使平行(代码)世界里够了8分钟,主角还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
解释:大家可以在影片33:13开始看,这里是博士的解释。
他说每个人大脑中,还有短暂记忆,大约是8分钟之久......记录每天运转最后那部分.......8分钟之后会发生什么??
那之后,什么都没有。
你不再存在于这列车上,你不可能再存在于源代码中,在8分钟之后的未来,原始代码不是时空之旅。
接着大家可以看到主角说,但是我救了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把她拉出了列车.......什么名字....(省略)goodwin查完之后说:她死于今天早上的列车。
主角很纳闷说:不,我拉她下车了,她没事的。
博士:不,她死了。
主角:相信我,她没事,相信我?!
她看到我被特快车撞上了。
goodwin:这已经离开主题了........(就没了)大家知道这里的真正内涵吗?
这里真正内涵是男主角其实在反驳博士的解释:在平行世界里 8分钟之后什么都没有。
大家都应该知道8分钟就是列车爆炸那时候,但列车爆炸后,男主角躺在铁轨上,女友却看着他被车撞上,这就说明,平行世界里,8分钟之后还是能继续下去的!!!
大家继续跳到最后的1:25:45(1小时25分45秒)开始,这里平行世界里面的goodwin收到的短信给了明确答案:如果你在阅读这电子邮件,代表原始代码已超过你和XX博士的想象,你们以为只创造8分钟之后的过去,但不止如此,你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对应上面的对话,大家明白了吧。
哈哈,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
这只是我的理解而已,欢迎大家提出质疑。
2009年,邓肯•琼斯一部科幻背景,现实情感的《月球》在表现对未来和科技的忧思中,又带给我们一丝余味悠长的感动。
而在2011年,他又以一部《源代码》继续自己基于科幻的人类情感素描,从《月球》以“克隆人”这样的肉体复制带出情感,到《源代码》以“平行世界”这样的时空复制带出情感,邓肯•琼斯的作品颇有延续性,当然,剧情结构也更精妙,节奏更紧张,而结尾也更光明了一些。
对于这部电影的科学背景已经讨论甚多,这里不再赘述,我个人认为,本片与《月球》一样,实际上是科幻电影中偏“软”的作品,而主题其实更多关怀这个背景下的人类真性情。
我个人认同“平行宇宙”论,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每一次被折腾八分钟,都是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而除了最后一次外,他的结果无一例外都还是一死,被炸死,被撞死,被枪打死,只有最后一次,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他拯救了每个人,也拯救了自己,因而他的生命、生活、思维得以延续。
这种往复循环式的线索,让我首先想起的倒是前不久的《恐怖游轮》,不过那片没有特别基于什么科学依据,只见女主角,不停重复同样的场景,只是更复杂的在于还要自己跟自己斗,即实际上是一种时空的非平行的交错扭曲。
而《源代码》在时空上是平行的,这对于导演叙事和观众理解都省去了不少麻烦,不过每一次的八分钟,史蒂文斯上尉都带着上一次的记忆重来,所以剧中时空凭借史蒂文斯的记忆有了关联,也让这出宿命的故事时而陷入死局,时而又峰回路转。
《源代码》与《月球》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它都以一个身份的困惑开局,以身份认同贯穿始终。
《源代码》在层层平行世界中,让相同而又不同的史蒂文斯去明确自己的身份,自己在世界的立足点,自己的生活所向。
而《月球》中,山姆•贝尔则从一个又一个“自己”的出现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命运归依。
两部影片,困惑、孤独、无助都充满了情感代入感,特别《月球》中的山姆•贝尔更是到了唯有机器人可依的地步。
与《月球》相比,请来诸多好莱坞影星的《源代码》也更多了好莱坞的味道,动作片的场面,悬疑片的节奏让它故事性和娱乐性更强,更有抓人的张力,邓肯•琼斯也圆满的讲好了这个关于时空的故事。
在情感和气氛营造上,那种孤独和痛苦却依然灼人,史蒂文斯几乎“被逼”经历一次又一次眼看一群人死亡,自己无力拯救的痛苦,试图与父亲沟通又屡屡被拒绝。
更痛苦的莫过于不知真相的焦灼,又有知道真相后的痛苦,当他在“胶囊”中孤独的挣扎嚎叫,外面对他存有善意的古德温却只是看到一串串并无明显感情色彩的字符时,这种无力感尤其震撼人心。
而本片最终揭示的令我眼前一亮的悬念并非平行宇宙,也并非“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式的另一个世界的美好,而是在故事的主线世界,我们终于看到了史蒂文斯的真实状态,一具只有上半身的躯体,被贪婪的科学家试图以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当作工具反复使用,古德温是善良的,她给了他安宁的结束,也给了他幸福的开始。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科幻更多是一个背景,更吸引人的还是这一背景下,故事的引人入胜和情感的动人之处,当然也有特效的震撼之光。
所以,《源代码》在这方面堪称一个成功的案例,简单的交代和展现背景,层层推进故事演进,不断烘托主人公的命运悲喜之处,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情感的自然流出。
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是出色的,回顾2010年,《波斯王子》与《爱情与灵药》实在都是平平之作,顺带着也让吉伦哈尔的演技隐于风沙与春药之下。
在《源代码》中,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张弛有道,未有过力之处,却该爆发时就爆发,与父亲电话对话一幕,人之将终的深情无比动人,与《月球》中,山姆•贝尔与本体女儿的视频通话有着相似的感人。
最后的结局是向好莱坞的“妥协”吗?
我不这么认为,在《月球》的末尾,忧伤的结局下也有新闻播报揭示的真相终被众人知晓。
而史蒂文斯在备受折磨后,在一个世界的安静永眠和另一个世界的幸福,这也是令人欣喜之处,在我看来,邓肯•琼斯不像一个悲观主义者,倒是更像一个人文气质的导演,而从他在影片欣赏性和人文性的平衡上看,我们有理由对他后续作品有更多期待。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15962c1fb638a0d2a6866980.html
这是一部‘穿越’的电影,用很成熟的电影语言讲述了未来和过去、第一条空间(世界)和第二个空间(世界)、人的大脑意识在肉体死亡之后延续的极大可能性,同时我想介绍,目前我们的世界的四维空间,细菌让它继续活在第一维,它可能也很‘幸福’,子非鱼焉知鱼自乐么,第二维是一个面,平面,第三维是纯立体,第四维加上了“时间”,即便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我实在是读不进去,但是邓肯琼斯至少是看过的,时间在电影里只是隐喻在每一处,手表的走、手表的停、8分钟的回去回去再回去、以及生命的倒数计时.等等,邓肯很聪明,真的非常狡黠的聪明,因为他知道时间这个大概念也就是概念太难说明和无法量化,还不如无心流露让有心人发自内心产生共鸣和联想。
结尾应该是电影最精华的地方吧 ,它没有解释很多 ,但给我们留下无数想象.
大卫·鲍伊的导演儿子邓肯·琼斯用3200万拍出了《源代码》,让全世界为之交口,而我们却把1个亿白白扔给《哈利·波特》的特效团队,只为做在《寻龙夺宝》里做一条外国人从没见过的“神龙”。
这样的反差是否值得我们为之反思?
《源代码》的省钱之道是否能给一片空白的中国科幻电影指条明路儿?
(解释一下:3200万美元在美国电影体系里是小成本体量。
1亿人民币投资在2011年的中国是超大体量的投资,两个国家电影工业发展水平不同,面对的市场广度不同,人力成本也不同,不能简单的把32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重点还是在于,花大钱办小事和花小钱办大事的区别)省钱第1招:用一个科幻概念代替那些科幻视觉 2011年,一部投资仅有3200万美元的科幻片,用朴实无华的画面征服了无数对科幻要求苛刻的观众,这就是《源代码》。
是什么让3200万创造了票房过亿的“硬科幻”?
在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2010年《阿凡达》的特效制作费用耗资3.5亿美元;2011年的《变形金刚3》迈克尔·贝向负责特效制作的工业光魔支付了1.95亿美元;连中国随便拍一部儿童魔幻片《寻龙夺宝》都为片中那条唯一需要特效制作的“神龙”扔给了《哈利·波特》特效团队1个亿人民币。
这样庞大的数字,是仅有3200万投资的《源代码》消费不起的,但却并没有阻碍《源代码》成为一部好科幻。
《源代码》的制片人,曾监制过《2012》、《后天》的等影片的马克·戈登透露道,在拍摄《源代码》的时候,他们曾经为一件6万美元的道具而挠破了头,而6万美元只是《2012》一天的基本拍摄费用。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意识到了这部影片和以前我监制影片的不同,那就是,我们必须用6万美金干出600万的活儿来。
”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源代码》讲了一个有关于平行世界的科幻故事,男主角为寻找凶手,不断穿越到爆炸灾难发生前8分钟的火车上,每一次回去又因不同的行为创造出不同的平行世界。
但这个平行世界,恰恰和现实世界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导演无需耗费大量金钱去打造特效,因为正常世界已经寓于科幻之内了。
尽管是一部以灾难开始的科幻片,影片用在灾难场景上的特效却只有火车爆炸一个场面。
相比起迈克尔·贝拍摄变形金刚时到处狂轰滥炸的浪费,邓肯·琼斯在《源代码》中则只进行了一次爆破拍摄。
影片的多媒体视效主管艾瑞克·诺比在爆破戏开拍之前先为火车制作了CG动画,然后他与工作人员一起拍摄了很多红房子作为火车爆炸的背景。
艾瑞克说:“ 拍摄爆破必须要求十分精确的位置,按剧情爆破是从一辆路过的汽车开始,依次连锁爆下去,直到把每一节车厢都炸飞。
我们在进行爆破拍摄时,必须保证爆炸能按这个顺序来。
”完成爆破拍摄后,工作人员将之前做好的CG火车和红房子图片在电脑上将以合成,再加上碎片、灰尘、火光等素材的点缀,爆炸的镜头就这样完成了。
“很多人认为我们一定拍摄了很多爆炸的场面,殊不知,我们只是将这段镜头重复使用了7次。
”艾瑞克·诺比说。
省钱第2招:寻找一个“物美价廉”的领衔主演 除了特效制作意外,拍电影另一项巨大开销就是请演员。
在浮华的电影界,纵然有着罕见的才华和一个叫做大卫·鲍伊摇滚巨星爸爸,但想要给观众以最原始的吸引力,依旧需要一个有巨大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加盟。
一个巨星要花掉多少预算,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克里斯多夫·诺兰的《盗梦空间》全球大热,现在很多看了《源代码》的观众觉得《源代码》就像一部微型的《盗梦空间》,殊不知,《源代码》的全部制作费用还不足以支付几大主演的片酬,要知道在《盗梦空间》中,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人的片酬就高达1500万美元,更别提参演的其他明星。
如今好莱坞当红男明星身价水涨船高,约翰尼·德普和布拉德·皮特的片酬都是每部电影2000万美元。
而像汤姆·汉克斯这种影帝级别的大腕则早在2007年就把片酬叫到了5000万美元。
面对巨星们令人咋舌的要价,制片人不得不绞尽脑汁为《源代码》去寻找一位“物美价廉”的领衔主演。
最终,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波斯王子”杰克·吉伦哈尔的身上,继《波斯王子》和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爱情与灵药》之后,吉伦哈尔人气大涨,但片酬却只有1000万美元左右,像吉伦哈尔这种冉冉升起的新星,恰恰是小成本电影最需要的主演。
另外巧合的是,吉伦哈尔很久之前就看过邓肯·琼斯500万美元拍摄的处女座《月球》,且对其的才华非常膜拜,并且在看完《源代码》的剧本之后立刻欣喜若狂的求主演,演员主动片酬自然好谈。
省钱第3招:室内小场景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源代码》的故事取材于从2004年一辆火车爆炸的真实事件,导演构思了一种可以利用尚未死亡的大脑神经,反复穿越到过去的技术。
在伊拉克战争中几乎已经被炸死的男主角,就利用其仅存的大脑,反复穿越回即将在8分钟后爆炸的火车,每一次穿越他都会进行不同的选择,而每种选择都会改变历史,创造出新的平行世界。
尽管导演邓肯·琼斯到目前为止只拍过两部长篇电影,但将影片拍摄控制在室内搭建景观之中,并重复使用相似镜头几乎已经成了他的风格和标志。
《源代码》中,男主角在自己大脑幻想出的类似太空舱一样的小空间里不断醒来,在这样的密闭小空间中,吉伦哈尔完成了他大部分的独角戏,在拍戏的过程中这个空间唯一的变化,只是随着他的状态越来越差而变得越来越乱而已。
另一个重要场景,发生在即将爆炸的火车上,为了免除在各地取景需要消耗的费用,影片中的一些在火车上拍摄的场景都是通过搭建一辆模型火车,在绿幕前进行拍摄,最后再合成火车外的风景来完成的。
除了要将影片的剧情进展全部控制在室内搭建的狭小场景之外,邓肯·琼斯导演的另一个省钱术就是重复使用镜头。
《源代码》中,吉伦哈尔扮演的男主角不断在自己想象的类似太空舱的环境中醒来,每一次醒来都是同样的镜头,而每次当他穿越回即将爆炸的火车上时,也总是从相同的镜头开始的。
一样的人物坐在一样的位置上,他会先把每个人之前的行为在脑海中过一遍,从中选出他怀疑的作案者。
尽管是不断重复相同的镜头,导演却用剧情将这种重复变成了一种合理,并且在重复的同时,整个影片还保持了干净利索的剪辑和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手法,这样的做法让影片在商业化得节奏之下又保证了实验性的叙事挑战,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导演的开支。
省钱第4招:特殊化妆的点睛作用 特殊化妆的使用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也是个烧钱的重头戏,尤其是在《魔戒》和《哈利·波特》走红之后,特型化妆技术与CG特效技术有效的结合,创造出了极具想象力的奇幻效果。
也催生了奇幻类、魔幻类影片的崛起。
而《生化危机》和美剧《行尸走肉》等“丧尸”电影的大行其道,也让僵尸化妆术成了很多“丧尸粉儿”膜拜的技能。
不过,尽管特型化妆的费用要远远低于电脑特效制作的费用,但如果像上述影片一样大规模的使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资金拮据的《源代码》剧组显然不能这么干。
然而,为了剧情的需要,影片还是在导演的巧思下做了一个半身吉伦哈尔的模型,影片的结尾,吉伦哈尔扮演的男主角躺在一个巨大的仪器内,原来在现实中吉伦哈尔已经在执行一次伊拉克军事任务的战斗中炸的直剩下一半,他的五脏六腑都露在外面,唯有大脑还在跳动,而这颗跳动的大脑就是“源代码实验”的核心,这是它构思了整个源代码世界。
有影迷表示,影片最后的这惊鸿一瞥简直是全片最“大场面”的镜头,可见,尽管时间短暂,特型化妆带来的效果仍旧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将剧情从推至高潮的顶点,不愧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不断攀上高峰,如今科幻片票房已成为全球电影票房收入的主导,而同样号称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业,在科幻电影上却始终空白。
曾经技术限制被当做我们无缘科幻巨制的借口,然而今天,以3200万狂收1.2亿美元票房的《源代码》则用事实告诉我们:“没有钱,没技术,照样能拍科幻大片!
”事实上,中国科幻片所缺少的并非技术与资金,而是一颗跳跃着的大脑!
————————2022年补充:最近因为《开端》太火,带动这篇也好多人留言。
2011年写这篇时候确实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孩儿,没啥政治觉悟,但同样,2011年的中国和美国各自也都还完全不是今天这样的局面(大家可以回顾一下2011年的几件大事)。
非常开心2022年看到《开端》这样的剧,虽然从《源代码》到《开端》中间隔了11年,但对中国电视剧来说,《开端》应该是一个国剧新时代的开端。
那么Jake在现实和source code中都正式死去. 他在现实中救了数以万计的美国公民,在精神世界里也至少留住了最美丽的一刻.时间静止的画面里都是人们的笑脸, 没有冷漠没有争端,Jake解了与父亲的心结,和女主甜蜜拥吻. 一个军人,没有遗憾带着尊严死去. 这是Jake的初衷. 道德与人性压倒科技的一味追求, 过去与事实的不可逆,绝对的主流观念,多么合逻辑,多么圆满,多么和谐.但是, 导演这5分钟大逆转彻底让观众头疼了. 个人认为还是离不开平行世界这个科幻片永恒的主题,就像悬疑片离不开精分=.=从goodwin停止Jake的生命维持装置开始,source code里的jake阻止了爆炸, goodwin的道德和同情心选择了结束jake人不人魂不魂并将继续为国家这样"奉献"下去的命运, 教授野心计划泡汤,盛怒抓狂.到此就称为第一世界,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但是,生命维持装置的停止没有让source code中的世界随之崩塌. Jake恐怕已经准备好自己在source code里的意识也消失, 就像一般意义的死亡一样,啥都不知道了. 他也没想过能在一吻过后还活蹦乱跳. 于是Jake永久地"侵占"了shawn地身体,和女主顺利发展下去. [我只能说幸好女主本来就没和shawn本人正式交往,也不太了解他本人.所以当Jake说It's a new me,女主很高兴说我喜欢] 这个是第二世界.头疼的部分来了. 从goodwin收到Jake的留言开始到最后一个镜头,其实是第三世界了, 也就是所谓改变了的过去. goodwin对留言内容的迷茫, 教授和军官的对话, 舱里妥妥的Jake都说明,此时此刻,爆炸的危机已经解除, 根本没教授他们什么事儿, source code计划还没真正有用武之地, Jake也没有被"激活". 可能有人想为什么不是时光倒流神马的, 我是觉得比较想不通.首先总不会第一世界black out一下, 恢复之后所有事物都回到XX天前吧....再比如当将来source code因为其他什么危机被启用,那穿越的Jake还是那个Jake么? Jake到底有几个灵魂?再停止生命维持装置会怎样?各种头疼....总之, 我觉得最顺的理解就是无限多个平行世界的存在. 各自世界里的任何事物互不影响.一旦过去被改写就会多一个分支/世界. 这么想的话,或许Jake被火车压死的那次穿越也已经产生出一个平行世界.只不过第一爆炸还是发生了第二Jake在source code中死亡所以视角还是回到第一世界. 跟前几次不同的是, 女主得救了. 也就是说,有一个世界中,女主刚眼睁睁看着心仪的男人被撞死紧接着刚下的火车爆炸,多么波澜壮阔,可能人生观世界观都要有所改变了.还是期待技术帝逻辑帝的强评.P.S goodwin好有凯特布兰切特女神的赶脚P.P.S Russel Peters好亮!!!!导演果然没有浪费他的才能硬是编了一个讲段子的情节XDDDDD 本来我想说RP的气场怎么会跟这么严肃的科幻片搭在一起,结果各种和谐有没有!!!!如无意外, 应该会是2011上半年最好看的电影吧.[PPPS. Jake和Cooper的眼睛哪个更迷人呢? XDDDDD===================================================既然翻页了就修个小电梯bia: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89052/?start=100国内上映了的欢腾小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889052/?start=200#comments补一句,现在我脚的上半年最好看或者说看得最带感的电影是X战警 =w=
Duncan Jones一部“哥拍的不是科幻,是寂寞”的《月球》,身为独立小制作,科幻方面确实没什么大意思的情况下,情感营造的不错,一下化身为新大师。
新片《源代码》向商业片靠拢,反而更加好评如潮。
我看预告片时被告知了剧情设定,觉得这么老土还能这么受欢迎那可想而知片子的质量有多牛逼。
然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搜搜看有没可看的资源。
昨天终于下到了,心潮澎湃啊,今天一早来看,看完觉得失望透顶。
当然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本来想打较差的,后来觉得自己期待过高可能等同于戴上了有色眼镜,就给了个还行。
首先本片当然不是一个硬科幻。
我喜欢的科幻片还是要偏硬一点的,当然太硬了也受不了。
不过《源代码》看名字要玩计算机概念,结果扯了两句量子力学,海马体整了个八分钟的概念。
虽然有点扯,但商业科幻片倒都这么个路数。
不过Duncan Jones风头这么劲也搞得这么没档次就有点小失望了。
关于剧情解读,原来写了一大堆,突然发觉没啥意思,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嘛。
我的观点就是每次进入一个平行世界,由于利用的是残存的八分钟,只能从爆炸前八分钟开始。
最后发现不限于八分钟,也不随着初始世界中主角的死亡而坍塌,主角就以Sean的身份在那个平行世界跟美女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至于每次转换闪动的俩人大蛋前的幸福场景和平行世界女军官收到邮件若有所思,就是我们平常用平行世界解释似曾相识的感觉。
平行世界的时间轴可能不同步吧。
总的来说,科幻方面过关。
中国影迷对于剧情稍有讨论空间的影片各种解读我觉得很好,很热闹也方便理解。
但是电影不是论文,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角度,有的想法即使主创根本没那个意思但也有启发性。
所以一上来就说别人根本没看懂我只能说是傻逼。
过关是过关,但也真老套,本来觉得老套中能玩出点花活,但剧情推进上、悬疑营造上甚至算得上是水准之下。
本来派Colter从一车人里八分钟之内找到bomber的设置挺有搞头的,而且能一再重复。
打个比方就像有的侦探小说迷看侦探小说的乐趣:跟着侦探一块探案,努力分析,到解密的时候侦探找到了你没找到怎么办?
翻回去再看一遍,注意每个细节,试图找出真凶。
不行怎么办?
再来!
侦探小说迷的这种乐趣,本来没法通过电影重现,结果本片设置正好啊,就这么搞多好啊,比一般侦探片更有参与感。
结果根本不可能,因为Colter是个傻逼。
原谅我这么直白,人家军方费钱费力地,还把几百万人生命交到你手里来,你浪费时间不说了,每次火车上乱怀疑,然后抢包打人,然后发现错了,然后就傻逼了。
有点技术含量好么亲此等二货一出,想看缜密推理步步惊心的没着落了。
再说让好多人感动的情感部分。
父子情还好,程式化,略显突兀而已。
跟那个美女的爱情就完全胡扯蛋了,首先Colter咋就爱上她了,咋就为了救她还要再搞啊,当然考虑到他二逼本色,可能就是因为人长得漂亮。
但你站到Sean的角度想一想,等于让人杀了,然后上了他的身,搞他的女朋友。
然后你看见这俩人深情拥吻要还是感动而不是毛骨悚然,只能说你没人性了。
唯一的悬念部分,Colter的身份解密,做的还好,虽然不太用力悬疑感不强,但可以说是导演的风格。
不过撑不起整部片子。
有人拿源代码跟盗梦空间比,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
盗梦空间也不是什么牛逼的科幻,但胜就胜在剧情精巧复杂,够有意思却不混沌,解读起来反而清清楚楚。
源代码比之就不够复杂且老土了。
而且盗梦空间的主创也知道,身为商业片,视觉效果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有诺兰精心设计的旋转走廊打斗,而源代码悬疑科幻都一般,也没什么好看的打斗撑撑场面,我真觉得看睡着了很正常。
那个播了好几遍的爆炸画面,特效水平放到2011年绝对算差的。
总的来说,科幻凑合,其余不合格。
亏得我日夜期盼,以为Duncan Jones能登堂入室,结果不但没比个二流科幻强,反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不是一点,反而让人有点憎恶。
柳文杨的经典短篇《一日囚》里的男主人公被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他的无期徒刑非常特殊——永远活在同一天里。
每天早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了全天将要发生的一切事情。
因为是不断重复的一天,所以他无比的厌倦。
对他而言,那一天没有任何惊喜或意外,他洞察那个世界里的一切,但是什么都不能改变。
《源代码》这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有趣。
男主人公要在8分钟的时间里找出嫌疑犯,当8分钟时间结束的时候,火车会爆炸,他会被拉回现实里。
当然,失败之后他可以再来一次,但是他拥有的次数并不多,现实里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他的身心也经受着折磨。
第一个8分钟结束的时候,他精神恍惚;第二个8分钟,他开始入戏;第三个八分钟,他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第四个8分钟,他做事更加激进且有效……他的风格从温和走向激进,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达成目标,他不得不这样做。
他从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寻找信息,总结积累经验,直到最终查出凶手。
他犯了很多错,但他可以“再来一次”,于是他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
有些想法很难用描写现实的影片来表述,于是科幻成为较好的表现形式。
这部电影亦是。
它的思想意义超脱于剧情,不断重复发生的8分钟的故事,讨论的是一个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到底能做什么事情。
答案是只要尝试的次数足够多,他能做成任何事。
在影片中的第二个8分钟里,观众就能够注意到那个忘记钱包的男子。
但是主人公没有发现,因为别的吸引了他。
他急于达成目标,因此忽视了别的线索。
事实上他几次极端的误解别人,采用直线型的思维——这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在信息不全面、不冷静时都会采用的思维方式。
最后的一个8分钟,是颠覆性的。
古德温违背上级的命令,展示的人性之美,而导演为我们安排的则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出现,即平行世界。
在那个世界里炸弹没有爆炸。
男主角回到车上之后,迅速抓住了嫌犯,然后从容的给父亲打了电话,之后与克里斯蒂安表白。
他没有浪费8分钟里的分秒时间,因为在回到火车上之前就想好要如何做。
时间定格的画面是整部电影最美的部分,每个人都在笑——男主角用100美元跟喜剧演员打赌,喜剧演员使每个人开怀大笑。
画面定格在影片里很常见,但在这部电影里带给人的感觉意义非凡。
--分割线--这部电影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男主角在第二个8分钟,注意到了把钱包忘在车上的男子,他有可能将他抓住——依靠运气。
但影片没有做这样的安排。
而是让他不断的失败,从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更多的信息,然后一步步接近真相。
男主人公是一名上尉,智慧与英勇并存。
我们说这样的一个人,在执行任务时都需要借助运气来成功,可见把事情做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而不断的尝试能够为他积累更多的资本,最终找出嫌犯就是顺理成章。
很简单的道理,但通过这部电影的展示,却显得非常深刻。
这部电影加深了我对这句话的感受——好电影的标杆即是如此。
最后一次回到火车上,男主角向人们传达的是:无论是在早晨的床上,还是在行进的火车里,当一个人醒过来的时候,如果他很清楚自己在接下来的8分钟里将要做什么,那么他必然是幸福无比的。
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改变一切的能力。
这部电影表演很精彩,剧情很紧张,画面惨白而美丽,属最佳影片之列。
.
哥们儿第二个8分钟就知道谁是凶手了。一堆死人的短期记忆,你就组合组合慢慢看录像找凶手呗。一个RPG怎么可能改变现实呢,就算改变了,那就没有死人的记忆给你模拟了。
结局毁了,少一星
非常讨厌这种穿越,这种拍摄手法让人憋屈,气闷,看得人心情差
世界观设定说的不清不楚,到最后这还是一个披着科幻皮的扯淡爱情故事
看了《开端》,来打卡经典电影《源代码》。很好看,而且结尾很烧脑。
玩了个概念:源代码是不止8分钟的真实平行世界,虽然忽悠观众这是个虚拟世界。然而被悬置的炸弹、拯救世界、向父亲的救赎及感情融合还有最后的恋人圆满太恶心,SB的反派导致了虚伪的英雄,缺乏真正的冲突,只有程式。伪科幻。想象力远不及偷天情缘。用线性故事来套平行世界理论真荒谬。拍成喜剧还好些
很烂, 剧情老套, 平行世界这种用烂的段子只有在中国这种白痴人群中有卖点, 可悲!
是我玩手機看漏了點嗎?如果是虛擬世界爲何充滿了shawn不知道的信息?如果是平行世界為何shawn的健全意識可以隨意被穿越而來的coulter覆蓋?|靠排除法一個個乘客揍過去|<Moon>有多驚喜,本片就有多失望
平行世界么,好像是好像不是
除了有个御姐其他哪里好啊?!!各种bug!!!
最后3分钟有点画蛇添足。
借平行世界的概念玩美国大片惯有的真善美,是有多无聊。
我发现我可以把《无姓之人》的短评再拿来用一遍:在时间的一个点上,你上了一辆车,又没上那辆车,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可能性的你;在途中车子决定拐向哪个方向,这又制造了更多的你。现在在这里的我又是如何到达此地的呢?这期间又有多少个我因为我到达现在而丧命?CbyerpunkMultivers
略显老套...
三星半。在中间一度有望令人可以期待更多,可是越往后发展,越觉得在重复一些前人走过的路。不过邓肯擅长的是营造一个压抑环境中,某个人的生存状态,这个优点保存了,算是牵动人心,可惜还是仅限于此。
本片不能深究,终究抛出一个量子理论就解释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关于选择决定命运的片子已经很多的,比如罗拉快跑,蝴蝶效应,无姓之人。当然这部也是值得一看的。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完美的结局。
还好没去电影院看
比《十二猴子》差之远矣,两相对比,判若云泥,高下立见。
在某一些里,您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里,我存在,而您不存在;在再一些里,您我都存在。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的一个交叉里,我是您的敌人。
很精彩,差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