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启示》的时候,我在“推荐”和“还行”之间举棋不定。
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评价标准,“推荐”和“还行”分别对应的是“良”和“中”,虽然,我的评价对这部影片毫无影响,但随意点一下鼠标却不是我的一贯作风,因此,还是很犯了些犹豫的。
毋庸讳言,《启示》是个很好看的片子。
影片的叙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利用主人公虎爪的视野和心理感受将不同场景和不同情节段落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而且镜头颇具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杀戮和逃亡的段落,每每使得观众触目惊心。
另外,影片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使虎爪的逃亡和他妻儿的枯井逃生两条线索平行发展。
尽管好莱坞百试不爽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让我们可以先验地知道这一家人必将成功脱险,但整个过程——尤其是即将临产的孕妇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被困枯井的情节设置,还是令影片的悬念大增。
但是,我却不想因此而“推荐”该片。
因为,上述的优点全部集中于虎爪的逃生故事,丝毫没有涉及影片精心设置的玛雅文明背景,而这个背景也基本没有对这个逃生的故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除了丰富了杀戮的手段。
进而,我甚至觉得梅尔·吉布森只不过是利用玛雅文明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包装了一个极为通俗的故事,联想他的《勇敢的心》和《耶稣受难记》,这俨然是他一贯的风格。
不过这一次他似乎走得更远,为了掩盖逃生故事中的缺陷,他利用一个莫名其妙的预言诱使观众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对文明的兴衰、殖民等宏大历史问题的思考,从而忽视了逃生过程中一连串巧合(即将被杀的时候出现日食,逃生中遇到老虎、毒蛇、沼泽,逃至海边恰逢殖民者船队的到来)的极为明显的人工斧凿痕迹,忽视了逃生者跳瀑布等桥段的过于老套,忽视了显而易见的穿帮——一个为猎杀走兽而设置的机关怎么会正中直立行走的人的胸膛。
同时,他把古老的玛雅文明当作一种异族奇观呈现给观众,而且特别放大了其中的残忍和愚昧,以此作为影片赢得票房的重要砝码。
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以“Apocalypto”为名,据介绍这是个希腊语,意为“新的开始”,但它却按照英语的“Apocalyptic”被翻译成《启示》、《启示录》或《天启》。
于是,中国的观众们就会根据片名的“启示”,自始至终对影片中的预言和带有启示性色彩的对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努力破解其“内涵”,从而更深地落入了梅尔·吉布森的陷阱。
按照我的理解,影片所讲述的不过是一个老掉牙的逃生故事,而主人公虎爪之所以能够逃生除了得益于一系列的巧合之外,还有两个原因激励他奋力求生,一个是虚的——父亲告诉他“恐惧,是一种病;一旦被它征服,就会驻扎在你的灵魂”,另一个是实的——营救妻儿。
这样说来,影片是不是足够通俗呢?
从前做过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一向从宽处理,能给“良”的绝不给“中”,但是,对于一部与己无关的好莱坞电影,我觉得没必要心慈手软,所以,最终我选择了“还行”。
梅尔吉普森这次玩得很溜,很棒,很气派。
如果说《勇敢的心》太做作,《耶稣受难记》充斥了太多没完没了却语无伦次的血腥与暴力,那么这部《启示》真的是一部不能再挑剔什么的终成正果之作。
下面只看他的空间结构:第一段:丛林里一支打猎的队伍。
遇到其他部落的人,故事主线开始。
第二段:部落。
借两个家庭慢慢带出整个部落。
第三段:部落之外。
外来的强大侵略者带出一个想象的外围空间。
这个空间在这儿还是虚的,在电影画面上还是空白的,不过已经从第一段中开始营造。
第四段:玛雅。
当观众跟着俘虏走进城市的时候,视野一下被打开。
第五段:世界。
海面上出现的西班牙战舰,一种更先进的文明进入了南美大陆。
这种从狭窄到开阔慢慢交待的空间关系,使影片得到一种形式上的结构。
这个空间结构远大于故事情节上的戏剧矛盾结构,并且借助文明和历史的背景,使影片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而影片的视角——原始部落首领儿子的眼睛,一直作为一个原点与层层放大的空间关系作着一种对照。
这种一步一步的对照关系在观众的思想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个主题,关于文明和进化的主题。
不过巧妙的是关于主题和启示,影片却一句话都没说。
他还要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养育后代,他的子子孙孙将会继续在这片从林里打猎。
我以前并没有见过这种靠空间的变化搭建的影片结构,觉得很厉害。
不过想来这种组织空间的方式在镜头剪接中却经常被用到。
就是以“动作的特写+人物近景+环境的全景”这样一种方式给观众一种被“带入”一个环境的感觉。
比如奉俊昊《怪物》里面的这一组镜头。
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26/405768278_ba8ea2af06.jpg
玛雅,就像欧洲的罗马、中国的春秋战国,对影视来说,永远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然而,它的文明更具神秘的性质,因为,它的历史几乎是断开的,既没有之前时代的准备,更在西班牙人到达美洲大陆后,突然消失。
所以展现玛雅文明的影片,是令人期待的。
电影最先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一场肤浅的追杀,也没有到冠以什么什么文化这么深层次,而是从来没有听到过的玛雅语。
这种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混合式语言,对话初听起来却像在朗读文言文,只字片语就可以把语句表达完整,而且毫无抑扬顿挫的语调不论与哪种我们熟识的语言比起来都来得神奇。
且不用说更深的层面,光光要说着如此奇怪的语言来演戏已经很不容易,除非剧组可以保证这部影片没有会玛雅语的观众。
总地来看故事,大概就是被袭-逃亡-反击这样一条线索。
一个猎人村落遭到一个强势部落袭击,被俘的猎人们经过一长段路的跋涉,被带到一个有石头房子的地方,女人被卖掉,男人则被用来掏心祭祀。
正好出现的一次日全食救了主人公Jaguar Paw,他和余下的俘虏被带到玉米地边的一个训练场另行处决。
这个场面是不是让人想起杨索的名作「红军与白军」中的场面呢?
是的,Jaguar Paw就是像被处决的红军一样聪明,虽然中箭,但仍杀死了对方首领的儿子,还活着跑入了玉米地中。
于是开始了一段商业化的追杀与逃亡。
最后,以 Jaguar Paw胜利而终。
而Apocalypto的名字,则来自于那一长段被带离家乡路途中,一个得天花的小女孩的一段诅咒,在我看来,仅仅从影片故事结构上讲,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拙劣的伏笔描写。
不过从另一方面,玛雅文明的角度来看,那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在看到影片惊心动魄的一段追杀后,马上看一下DVD中自带的花絮Becoming Mayan: Create Apocalypto的话,你不得不承认Gibson的伟大:最大限度实现了商业化价值的同时,几乎还对整个玛雅文明娓娓道来。
开始的打猎、茹毛饮血不仅为最后做上一个铺垫,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白描。
而这一长段路程,一直到祭祀结束,在我看来,无疑是电影最最核心的一段,远比最后的追杀来得有价值得多。
手法极似Apocalypse Now中的那段行进,以一种漠然的态度去看整个玛雅的阶级,以及把相关的比如流行病、玛雅金字塔、人物的装束等展现出来,小女孩的一段诅咒,也正好说明了玛雅文明中的占卜文化。
高潮部分,那一场祭祀,则是从细节上来展现。
虽然血淋淋的场面看了有点心悸(反正我是捂着嘴来看一段),不过正是这些细节,不但让人信服,而且也会产生出一种崇敬的感觉。
这有点像什么,比如天下无贼,拍偷盗本领的高超,这里你反而很崇拜小偷了,虽然实现中,可能你刚刚被偷了一部手机,简直对他们狠之入骨。
这样的情况,如果我可以也叫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话,大概是对导演的一种迷恋。
有关信仰的描写还有很多,具体细节就不描述了,你可以看影片,和那一段花絮,很精彩。
影片中还有一条虚线,也是两边起作用,就是Jaw的妻子和儿子在洞里生活的描写。
对故事的作用,又让人想起一部影片:「墨攻」,还记不记得革离最后从地牢的顶部望下的表情,同样是心爱的女人,在淹死与得救的一刹。
结果不一样,因为「墨攻」有感情情节的铺垫,要说明「爱情不容错过」这样一个道理,而这里就无所谓了,所以喜剧收场。
而从玛雅文明来说,另外一段则格外很重要,就是Jaw妻子用小甲虫缝合伤口,这是对玛雅医术的一段简单说明(玛雅医术在敌方首领给儿子放血治肿这一段中也可见一斑),可以证明玛雅当时的文明中,对外伤的治疗是比较先进的(相对天花,「笑病」这些传染病而言)。
可以横向比较一下欧洲,欧洲当时也是黑鼠病、温疫这些传染病的频发期,他们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可见玛雅文明在医术上与世界走在同步。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细节,这部电影中,还是接近原始社会的人,居然把生不出孩子的一半责任归就男子;而长子也似乎毫无尊严可言,被妈妈管制;女子贵族的数量也远多于男子贵族。
从中可见当时玛雅人男女之公平有点令人惊奇。
这个时候的世界其他地区,男子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令人奇怪的是,玛雅人虽然处在奴隶社会下,女子的地位却如此之高,这难道是与玛雅人由母系氏族过度而来有关?
“一个伟大文明的衰亡只能始于自身内部。
”看完这部电影,才明白片名为什么叫启示录。
古老神秘的玛雅文明在热衷古代文明的Mel Gibson镜头下抽丝剥茧的层层展现出来,原始,强壮,野蛮但又不乏睿智,演员的服装,饰物,文身,油彩以及各种图腾壁画看的人眼花缭乱。
玛雅文明的盛极而衰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大迷题,通过这个电影我们似乎能一窥其中的缘由。
和耶酥受难记一样,中间一长段的场景描写略微有些冗长,不过惊骇的场面要更多一些,活人祭祀,挖心脏,砍头,古代文明的愚昧和残忍刻画的入木三分。
后半段那个丛林追逐戏免不了有些好莱坞的色彩,不过这也使我们看起来不至于太乏味,和所有的大片一样,主人公经过了磨练理解了父亲的话真正成熟起来。
如果电影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也只是一个一般的古装片。
真正的高潮在最后呈现,追逐与杀戮还未结束,但双方却都停止了下来,在虎爪和另两人惊恐的看着前方时,我当时正在猜测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是野兽,是其他的族人,还是其他什么天灾?
但慢慢切过来的镜头却让大大的震撼了我,在他们眼前的是西班牙的舰队,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他们彻底惊呆了,所有的自相残杀都不再有意义,第三方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是来自欧洲现代文明的侵入。
它意味着一个文明的即将终结以及新时代的来临,在原生态的玛雅文明仍然在不停的自相残杀时,欧洲的先进文明却早已成熟,同一个时代的两块大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曾经盛极一时的玛雅文明因为自身的残杀逐渐走向了毁灭,从而在西班牙入侵者先进的武器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虎爪最后说“我们应该回到森林中去,寻找一个新的开始”,但是,这森林已经再也不仅仅属于他们了,新的开始只是对欧洲人来说,他们自身的文明将要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说实话,这片子一直看的并不怎么抓人,但凭借着最后这一出色的点睛之笔,也足以跻身经典之作了。
And a Man sat alone, Drenched deep in sadness And all the animals drew near to him and said: We do not like to see you so sad... "Ask us for whatever you wish and you shall have it." The Man said: "I want to have good sight." The vulture replies:"You shall have mine." The Man said:"I want to be strong." The Jaguar said:"You shall be strong like me" Then the Man said:"I long to know the secrets of the earth." The serpent replies:"I will show them to you." And so it went with all the animals. And when the Man had all the gifts that they could give... ...he left. Then the owl said to the other animals: "Now the Man knows much and is able to do many things...Suddenly I an afraid." The deer said:"The Man has all that he needs." "Now his sadness will stop." But the owl replied:"No." "I saw a hole in the Man..." "Deep like a hunger he will never fill... It is what makes him sad and what makes him want." "He will go on taking and atking... Until one day the World will say: I am no more and I have nothing left to give."
评《征服者》和《启示录》Jack♡2007.7.30最近的一部新片《征服者》,打着战争片的招牌,实际上是骗人,和前不久的另一部也打着战争片招牌的电影《启示录》情节差不多,讲一能人,与强敌周旋,最后尽灭强敌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在任何时代都通用,不管是几千年前的部落战争还是今天的间谍大战,都可以拍成这样的情节,这根本就反映不了美洲当时的时代背景,另一部电影《新世纪》基本还能接受,但这些电影说成动作片还可以,骗人说是战争片真是令人气愤,诚信问题矣。
《启示录》讲的是西班人到达美洲前,阿兹特克人进行人祭的事,片子一开头有一句话,大意是“任何文明都是从内部开始灭亡”,好像人祭是导致阿兹特克人灭亡的原因,但阿兹特克人进行人祭都几千年了,为什么以前不灭亡,偏偏西班牙人这个外因来的时候才灭亡?
《征服者》讲的是印第安人在发现哥仑布的500年前发现维京人来到美洲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要论及谁先发现美洲,现在普遍同意,印第安人肯定在2万年以前发现美洲,然后从亚洲经过海峡来到美洲。
之后是爱斯基摩人,他们不停地往返于海峡两端,直到现代政治环境迫使他们留在海峡的这一边或另一边为止。
然后是维京人,他们在1千年前到达美洲,最后才是哥仑布的人,在500年前到达美洲。
为什么说是印第安人发现呢,看过《启示录》都知道,确实是印第安人先发现的,试想一下,大海上的一艘舰船和森林里的猎人,究意谁更容易发现谁。
支持‘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人,都是不把印第安人、亚洲人当人看,鼓吹白人致上的种族主义者。
《征服者》这个名字我觉得翻译得不对,因为征服是指使之臣服,而电影中的情节却只有抢夺,杀戮,也就是三光政策,还不如翻译成《抄掠者》。
片中讲一白人孩童自幼无杀戮之心,后被印第安人收养,以美洲为家,抵抗维京人之事,言意之中表达出他之所以能成为正义战士是因为他本来就心怀正义,并且自幼就在无欲,无争的印第安部落生活,而不是和烧杀成性的维京人生活。
但从历史来看,并不需要从小与印第安人在一起才能接受印第安人的生活。
因为曾有一个西班牙成年人因船只失事,来到印第安人中间,完全成了土著人,他戴着精巧的鼻塞以及他所归依部落的耳环,当科尔特斯遇到他时,他拒绝放弃现有的生活。
所以你心怀什么观念并不重要,也不用从小培养生活习惯,关键在于文化冲突双方谁的力量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印第安人被同化的原因。
美洲的人祭是相当普遍的,看过《启示录》的人可能都会感到吃惊,并且痛斥这种行为,实际上,这和今天的飞碟,纸牌算命,麦田圈,占星术,碟仙是一样的,不管科学,技术怎么发展,总有愚昧的人,无知的人。
现在我们来谈谈直正的美洲历史,为什么西方人会出海到达美洲呢?
这有宗教和经济的原因,首先说宗教的原因,西方的基督教徒长久以来一直在和穆斯林苦战,当他们听说在东方有个强大的中国,并且中国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于是就想与中国联系一起抵抗穆斯林。
经济方面,自从罗马时代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经济就一直被其中间人原先的波斯人和后来的阿拉伯人掌控着,为了他们的中间利润,他们一直阻止西方与东方直接贸易,于是西方人急切寻找一条新途径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和与印度进行香料贸易。
但为什么是西班牙人最先到达美洲呢?
是因为西班牙科学最先进吗?
不是,反而是因为他们科学不先进。
西班牙海军上将哥仑布认为前往亚洲的最便捷之路是通过横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
在当时,航海技术最先进的是葡萄牙,葡萄牙人经过计算认为地球远比哥仑布想的要大,到达亚洲最近的路是绕过非洲。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哥仑布的错误,他并没有到达亚洲,他的航海以他的目标来看是一个大失败。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哥仑布至死还确信他已经到了亚洲,并且下一步是找到中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美洲土著要叫印第安人-印度人的原因。
这段历史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拍成电影的事迹,并且都要比那种个人对抗强敌的庸俗片好得多。
其中最令人乐道的是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以180人的队伍征服了佣有几十万军队的印加国,皮萨罗首先袭击印加国王,成功俘获国王,并屠杀了国王的随从几千人。
皮萨罗要求赎金,当印加人付出堆满一整个房间的黄金后皮萨罗却不释放国王,进而要国王作出选择:作为异教徒在火刑柱上被烧死,或者作为基督教徒受洗礼,然后被绞死。
印加国王为了留下尸首而背弃自己的宗教选择了后者,但当他接受洗礼后皮萨罗却以惯常的背信弃义烧死了他。
看到这里,我们都会感到愤怒。
实际上在当时,西班牙国王也愤怒了,因为皮萨罗,一个平民,文盲,一个军官的私生子,竟敢以下犯上,杀死国王,所以西班牙国王当时很想处死皮萨罗。
肉体上的征服固然痛苦,但文化上的征服才是可悲的,当指着以前印加人建筑上的雕像问这些后裔时,他们竟说那是魔鬼。
想一下,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也曾高喊“打倒牛神蛇鬼”,“打倒孔家店”。
‘征服者’会使人联想到两个游戏,一个是微软的帝国时代2,他的资料片就是叫《征服者》,征服者是当时西班牙骑兵部队的名称,但帝国时代里的征服者我看着有点离奇,戴着狗皮帽,拿一把长枪,枪打的的距离还没有投矛手远,有一次隔着一条河,敌人的投矛手拿着矛就往这边投,但我的征服者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并且一旦近战也是无能为力,真不知微软是怎么想的,懂不懂一点历史。
而《征服美洲》中的征服者就比较令人满意了,头戴白盔,身穿银甲,下骑白马,手执火器,佩以长剑。
遇敌时,先拨出手枪,向敌人开一枪,然后拨出佩剑驱马上前。
有一次,敌人太多,我令所有人都跑到旁边的神庙里躲起来,但有一个征服者却被敌人围起来出不来了,后来敌人越来越多,都看不到他了。
可是当敌人撤退时,发现他居然还活着,可见征服者之厉害了。
整个电影的剧情比较简单。
男主角所在的部落受到了来自强大部落的袭击,他把妻儿藏在一个地洞里,自己却被俘虏。
俘虏被送到城市处决来祭神。
当他即将行刑的时候发生了日食,侥幸逃过一劫。
强盛部落的武士们开始玩弄战俘,让他们逃跑,在后面攻击他们。
男主角再次侥幸地逃脱,杀死了对手冲进了丛林。
他必须在暴雨将地洞淹掉之前将妻儿救出来。
他在丛林里伏击了追击者,将对手一个个的消灭,最后被逼到海滩绝路。
结果正好遇到了西班牙人登陆,追击的武士无视了他而向西班牙人走去。
男主角得以逃脱回去救出妻儿,躲进丛林。
整个片子前四分之一是男主角部落的幸福生活,之后四分之一是被俘之后的见闻,后一半是逃亡和丛林伏击。
整个片子开始,主角的父亲也就是部落首领,对过路的部落宣言--这是我们的丛林,我父亲带我在这里狩猎,我出生之前我祖父带我父亲在此狩猎,我现在我带着我儿子在此狩猎,我死之后我儿子也会带着他儿子在此狩猎。
而之后丛林伏击的时候,男主角对追击的入侵者也是如此宣言--我会和我儿子世世代代在此狩猎。
然而,我们都知道,最终他们被西班牙人赶尽杀绝了。
虽然片中是玛雅,但其实在西班牙人登陆的时代,玛雅早就衰落的躲进尤卡坦的丛林中奄奄一息,不再有大型城市了。
而且玛雅本身也没有屠杀战俘来祭神的习俗。
倒是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有对外战争,屠杀战俘来祭神的传统。
这里的天启,其实到最后一刻才暗示出来,并非是玛雅人的强大,也不是男主角的丛林宣言,而是西班牙人的到来。
强大的玛雅人征讨周边部落,屠杀战俘来祭神,宣示着自己的强盛。
然而这份强盛在西班牙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无论是片中不可一世的玛雅人还是男主角,都逃脱不了被西班牙人赶尽杀绝的命运。
这才是真正的天启,是真正的不可逃脱的命运。
也难怪海报上的人并不是男主角,而是来自强盛玛雅部落的追击者了。
就是一个套上原始人外衣的黑帮片,把帮派换成了部族,再加上一点点宗教元素。
唯一亮点就是,实地取景,很真实的大自然,原始森林,还有野兽,化妆也不错。
血腥镜头过多,没什么意义,开头的笑话也很无聊,总之和好莱坞的商业片没什么区别。
这个是电影不是纪录片,一些史实不准。
比如1。
Maya大都市早在西班牙移民者到达之前几百年就消失了,到15几几年,只剩下中小城市了,没有电影里那么大规模的。
2。
电影里的MAYA文化有跟Aztec文化混淆之嫌。
比如大规模的当众祭祀,血腥侵略什么的。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maya人也用人血祭祀,但是杀人剖心什么的还是少数情况,而且是贵族统治者私下干的,不是全民大联欢式的。
3. 还有年代地域的混淆,墙上的壁画什么的好多不是当时(暂且认为是 maya鼎盛至衰落时期,也就是公元800至1000年左右)当地的样子。
4. 精通天文历法的maya人应该不至于对日食那么惊讶,影片里为了情节也有点太不给maya人面子了。
总之就好像拍一个宝哥哥和林妹妹的故事,却要在元妃省亲时候给宫女儿穿上唐朝的衣裳,家道破败宝玉出家途中又遇到1937年卢沟桥上的日本兵。
如果抛开这些不管,电影很刺激,情节很清晰,主题很鲜明,服装道具很漂亮,音乐很协调,演员很自然,是值得一看地。
启示的视角收得很窄,一个男人归家的故事。
启示的视角也可以延得很宽,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
定律一:在高级文明眼里,低级文明就是野猪。
男主所在的是村子。
村里人围猎野猪,有人驱赶,有人布网,末了,叉子定死野猪。
大家挖心、掏肺、拿睾丸,空气中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这一幕,我们不觉得残忍,大概率跟着一起欢乐,但当野猪变成村里人时,我们站在男主视角,心肝儿打颤。
旁边的玛雅人,丝毫不颤,他们欢呼,兴奋大叫,低他们一等的村里人,就像是低村里人一等的野猪。
我们无法同理心野猪,玛雅人无法同理心村里人,同样地,末了开着大船载着枪炮的征服者,无法同理心玛雅人。
在高等文明野猪,低等文明就是野猪。
围猎野猪、掏心挖肺的这一幕,在文明鄙视链上反复上演。
定律二:更大的人口规模,带来更细的职业分工,催生更高级的文明。
无论村里人、玛雅人还是西班牙人,本质上都是人,都受困于有限的精力和智力。
更细密的分工,让个人从俗事中解放出来,专攻所长,最终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能力都增长了。
片中抓捕村里人的军人,就专攻杀人。
他们战力强悍,文化强悍,以杀人为职业,以杀人为乐趣,是玛雅人的武力担当。
用他们来对付村里人,简直是摧枯拉朽。
虽然电影中男主以捕猎技巧干死一堆职业军人,但这只是少见的个案,也正因为少见,所以才传奇,才能被搬上大荧幕。
如果失去地利,男主以及他的村子,是断然不敌职业军人的。
为啥?
是男主武艺资质不如军人们?
从片中几个战斗场景,就可以看出,不是。
男主不仅不是不如,还是个很好的苗子。
他不敌,很大原因还是村子环境不敌玛雅环境。
村子小,人手不足。
男主平日的心思,主要还在捕猎和生活上,不曾专训过杀人技艺。
如果他生在玛雅,入了军职,肯定是一把好手。
反看,玛雅城里,百业丛生。
有奴隶,奴隶贩子,各式商人,市民,祭祀,国王、军人等等。
每个人各司一职,整个社会就能为他补缺。
更高一级的文明,有着更紧密的配合,更优的资源使用。
野猪不能配合,虽然单猪力压单人,还是死在更懂得分工、协作的村里人手里。
村里人不敌玛雅人,玛雅人不敌欧洲人,都是同理。
所以,总结下《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不要幻想高等文明会善待你,他们无法同理你,你只是野猪;分工协作、各攻所长带来社会进步;而只有能力进阶,才能保证生存、繁荣。
注:民科冠以定律,纯属娱乐,欢迎给我推荐相关书籍。
一星给那些自然的植物,一星给那些咬人的蚂蚁。
血侧乌拉啦
一星给玛雅 无论是题材 剧情 对话 音效 动作上看 都是一部大烂片...最后海滩那 直接猜到是西班牙人来了 还真是西班牙 俗套无比
这是一部白种人想让人们觉得他们是在铲除恶魔的电影。
主角第一天遇见毁家逃难的人,想问清楚,被自己老爸劝阻:我儿子不能和恐惧为伍。然后第二天就被人抄家逃亡。这煞笔剧情蠢麻了。
整部电影大气写实的风格,紧张有序的节奏,张弛有度的配乐让我五体投地了…母亲在水中产子那段太震撼人心灵了!小孩演技吊暴了…我已经语无伦次了!
惊心动魄的野蛮侵略与追捕;“一个伟大文明的衰亡只能始于自身内部”,末尾的点睛之笔让欧洲人的到来使他们再不能回到森林,玛雅文明的毁灭趋之必然。
对吉布森的东西还是不感兴趣 看的昏昏欲睡 后面那截要好点 但是主题是什么?自救吗?还是借小女孩之口说的毁灭 感觉都被花里花俏的古印第安文明给喧宾夺主了
很暴力……太血腥了
狭隘意识下的异想天开
这个主演为什么这么像小罗?水下分娩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神作。。。
求生&复仇的经典~~
虽然影片很血腥,但是震撼!!!
看过这个片的人,有没有感觉,相比整个时代呈现的文明,个人信仰才是最珍贵最坚不可摧的,信仰的价值远甚于文明,特别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交错的各类文明让人感到渺小和迷失。另外,虎爪碰到的那个日食狗屎运,真跟中双色球头奖一样。
纯粹意淫的原始人的片子,不能当教科书来看。无非是充满原始暴力的限制级别的血腥片。情节也简单,不需要推敲。最后文明世界的人出现,让片子的混乱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
原生态的感觉展现的特别好,视觉奇观也特别好,但是这个故事其实还是太简单了一点,其实可以做得更加复杂,更加紧凑一点,可惜最后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说实话,森林里面的追逃看着看着就疲倦了。
槽点太多:男主身中两箭还能玩一天神庙逃亡,还能跑过美洲豹;男主老婆孩子在坑里待了不知多久不吃不喝也没事,还一分钟就生出一个娃;日食就像按了快进,事实是日食刚开始时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男主早就凉了;最离谱是男主村子和阿兹特克人语言相通,看起来距离也不远,那应该有往来才对,至少也应该对其习俗有所耳闻,怎么到了对方的城镇一脸懵,就像到了外星球。
07.02.20
真希望乌尔善别一天到晚尬吹封神了,又请专家又服化道的,看看人家怎么拍的成不?另外通过这部片,可以联想一下商时期的人祭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