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电影主题越来越卷,主角没有点超能力,或者超有钱,就没法让故事进行下去。
这些超能力的人也遭遇异常复杂艰苦的局面,但因为他们不可替代的超能力,最终还是克敌制胜了,超能力者其他方面的缺陷,被现代化的技术和强大的后勤、供应链给弥补了。
有一个不好的印象就是,其他人都是这些超能力者的附庸,主动向他们靠拢、弯腰,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chair"。
女主,财政部副主任,阿弗莱克说,你和你的前任雷蒙德金,都是我安排的。
她知道是事实,但怒不可遏。
最终,她在披萨工厂的办公室找到一把椅子,带北部支撑的,很舒服,她写了个字条留给现场鉴识人员,把这把椅子送到某某也就是她本人那里,欣然接受了命运对自己的安排。
不知道,这算不算反高潮。
她可以接受自己的位置,那么那些孩子被集中关在华雷斯”学校“作人质,自己被卖淫集团逼迫卖淫的墨西哥妇女们是不是也可以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文/茹金这部电影里最戳中我的地方是里面伯恩天才少年团(记不清具体的名称)的存在。
这个团队都是由天才少男少女组成,各有擅长,计算机玩得很溜,比电脑黑客还牛。
后来男主兄弟俩救出女杀手艾妮丝的儿子也是送到这里,女管事贾斯廷还贴心地把那个儿子一直玩的类似陀螺的玩具钉放在为他准备的房间里。
第一次这个团队出现的时候,我没有太注意。
以为是男主克里斯蒂安有Ai助手或是私人助理。
一次相亲前的穿衣打扮暴露出来很多信息。
电话里不仅回答了所有克里斯蒂安的财务事情,还把工作事宜全部安排妥当;同时还提醒布莱斯顿不要穿黑色西服外套,因为那很像是墓司,真笑死人,好贴心的提示。
我当时就在想,这助理真神,什么都能对答如流,有效率还体贴,哪里找的。
后来克里斯蒂安与执法局长玛莉贝丝、弟弟布莱斯顿一起追查女杀手是谁时,伯恩天才团的操作才是真的惊为天人。
这时给了天才团很长一段的特写,展示他们是如何用网络找到女杀手艾妮莎的所在。
艾妮莎和前局长雷·金(应该没记错)在酒吧会面后,从进到出一直很小心,全程低着头,避开所有监控。
但是还是被天才团发现她走过的一条路转弯时有人在自拍,那就有可能拍到了她的长相。
于是天才团的成员们全力配合一起黑进这个自拍人的电脑,远程操控她家里的门铃、热水器、电视机等等,凑出足够的时间让她离开,好在她的电脑里翻看那晚自拍的相片,最后还用她的邮箱把相片发给了克里斯蒂安。
这段真的看得我目瞪口呆,太神奇了。
在大数据面前真的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啊。
不知道现实世界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技术存在!
如果真有还有些可怕。
毕竟任何人都不会完全避开摄像头,一旦被盯上,人肉出来都是轻的。
另一点是看到天才们的闪光。
以前一直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后来身边也有非常聪明的人之后,才发现,有些事情真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所以啊,这部电影的创伤是,不要和天才去比较,老实做个普通人吧。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没想到,第二部差不多隔了快十年啦!
我可以打四星 私心给大本和乔。
第一开始,就在想都老了啊,大本,乔。
看之前除了复习第一部,看到网评一般,于是降低期待去看,没想到,完全超预期,甚至你看到大本跳舞。
和第一部的大逻辑一样,疯批兄弟强强联合,一起除恶。
但是第二部会计的部分削弱了很多,而是接第一部着重兄弟之间感情的修复。
先说演员该说不说,弟弟的人设描绘更立体更可爱了。
话痨但表达障碍,爱哥哥又有点傲娇,妥妥社交表达障碍。
搞得一开始弟弟出场打电话那,我以为他是去相亲的,结果是为了收养小狗,猛男都爱狗,其实弟弟才是小狗,好吧。
而哥哥除了延续第一部的自闭症长大后的性格,社交障碍,刻板,因为和弟弟的再次并肩,也愿意去正面沟通。
那些一字一句,以自我为中心,但又心怀忐忑的吐露,对高功能自闭者真的太不容易了。
而最精彩的是杀手女,也是这个故事主逻辑里的核心人物,偷渡去美国,被羞辱,为了孩子做了不愿意做的事,最后意外变成了后天学者综合症。
前后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人,在一部电影里都算是剧抛式演技了。
当然,主创是知道现在的人喜欢看什么的,所以兄弟情的描绘在对推进过程中基本以搞笑吐槽为主,这样观众更容易接受,特别是搞cp的,太好磕了。
哥哥虽然有高功,但是克服障碍去和弟弟沟通,拉进彼此的距离。
弟弟虽然看似好战逞勇,但是他力挺哥哥,嘴巴吐吐槽,但是身体很诚实,嘭一声就上车跟着哥哥去拯救。
不过我是站本马达的,因为本片制片人之一-马特达蒙,哈哈哈哈哈哈,全好莱坞三大cp之主。
推荐去看,真的挺好笑的,打斗枪战场面也比较实,肉搏拳拳到肉,枪战居然还有各种合作战位,策略辅助。
有些短评给分特别低,要不是我是系列第一部的粉丝再加上比较相信大本,我可能真的不会去电影院看。
看完之后,说下我的评价:大力推荐。
比《雷霆特攻队》有趣5倍以上。
这种时装动作片适合谁看呢?
首先,如果你喜欢《飓风营救》《伸冤人》《惊天营救》《怒火救援》《豪勇七蛟龙》《杀破狼》《警察故事》一类的,就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那一卦的,你绝对不应该错过。
这一类电影就是披着现代都市外衣的武侠片。
其次,如果你喜欢有一定质感的枪战戏,简洁凌厉、拳拳到肉的格斗戏,那你不应该错过此片。
枪战场面对于动作片影迷来说,至少要保证开枪、中枪的细节感到位。
比如开枪时崩弹壳,枪口硝烟和火焰的质感等,那种开枪像是在射烟花,枪口往外溅落星星点点的火花,速度还很慢,就太特么搞笑了。
更别提某些影视剧枪焰用后期特效制作,那就假得没边了。
至于中枪场景,可以拿《突袭》导演加雷斯·埃文斯的新作《毒劫》来对比。
《毒劫》在豆瓣评分5.7,可以说是被豆瓣高估了。
要我评,也就4分。
《毒劫》无论故事还是动作场景呈现,都可说是失败。
比如中枪反应,在《毒劫》中,人就像是装满血液的气球,不管哪个身体部位,中弹后都会立刻会飙出一大串血浆,而且血浆没有方向和受力反馈。
就像脑壳中枪,应该是前面一个小洞,后面一个大洞,血液应向后喷射,这片里都没有,整个都是无脑往外喷血。
《会计刺客2》的格斗动作场景刻画,风格可类比《美队2》中的电梯打戏,比之《飓风营救》和《谍影重重》时期的粗糙感要更精致,设计得也更为巧妙。
第三点在我看来更为重要,那就是叙事。
《会计刺客2》的故事比较有趣,还有反转,至少合格线以上。
动作电影的核心永远不是动作,故事依然是第一位的。
它的复杂程度、信息密度肯定比不上剧情片和一些文艺片,更别提思想深度了,但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动作场景一定要为剧情发展服务,而不是相反。
比如《惊天营救》和《硬核亨利》,虽然我瓣评分都还可以,但它们很多地方明显都在硬加动作戏,打得过于疯狂,要知道,吃太饱也是会难受的。
类似还有《疾速追杀》系列,后续几部让人审美疲劳的原因也和不分场合狂开枪关系密切。
《会计刺客2》有不少文戏,都是为了服务于故事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主线——破案线,这个需要调查取证、抽丝剥茧。
另一条是暗线——主角和弟弟的关系线。
主线是以暴力之名执行正义,暗线是探讨暴力本身的正当性,两条线缺一不可。
涉及到剧透,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部分文戏稍显冗长,这也几乎不可避免。
总的来说,《会计刺客2》在近几年都市背景的低武动作片中不说拔尖,也可排在前列,喜欢这个类型的不应错过。
在动作片的星河中,2016年的《会计刺客》凭借独特设定与冷峻风格,为观众开辟出一片别样天地。
本·阿弗莱克饰演的克里斯蒂安·沃尔夫,一位患有自闭症却在会计与杀手领域游刃有余的奇人,成为银幕上不可磨灭的独特形象。
尽管前作在剧情结构上存在瑕疵,但其人物构建与类型融合的大胆尝试,依然赢得众多影迷的心。
带着对前作的回味与期待,2025年《会计刺客2》登上大银幕,却未能延续辉煌,野心勃勃的创作背后,是诸多难以忽视的遗憾。
叙事:复杂有余,焦点不足 《会计刺客2》的故事围绕克里斯蒂安与其弟弟布拉克斯顿展开,他们一同调查财政部官员雷蒙德·金的谋杀案,进而揭开一个涉及人口贩卖的黑暗阴谋。
这本可延续前作金融犯罪与动作元素巧妙结合的精髓,可影片在叙事上却陷入泥沼。
编剧试图在主线之外,塞入多条支线:克里斯蒂安参加速配约会,试图融入社交;兄弟俩修复破碎关系;还有一群自闭症儿童组成的黑客团队助力。
这些支线本意是丰富角色与拓展世界观,实际呈现却显得空洞。
就像克里斯蒂安的速配约会情节,虽展现他在社交中的笨拙,增添了些许人性色彩,可与主线阴谋关联甚微,让人感觉是生硬插入的片段,打断叙事节奏,显得拖沓又突兀。
而自闭症儿童黑客团队的设定,虽有新意,却只是简单地作为技术支持出现,角色缺乏个性化塑造,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未能深入挖掘这一设定背后的情感与故事潜力。
前作中,通过克里斯蒂安解开财务谜团的过程,动作与悬疑元素得以完美平衡,观众跟随着主角的思维节奏,沉浸于紧张刺激又充满智慧的故事中。
到了续作,节奏却变得支离破碎。
前半部分调查过程被冗长对话和刻意喜剧场景频繁打断,观众难以进入紧张的探案氛围;后半部分墨西哥枪战等动作高潮,场面虽激烈,却因缺乏情感铺垫,显得空洞无物。
反派动机模糊不清,人口贩卖阴谋的细节交代混乱,让观众难以对故事结局产生情感共鸣,最终的高潮战斗像是一场没有灵魂的枪战秀,完全失去前作中克里斯蒂安利用数学逻辑解决问题的独特魅力。
人物:失去独特性,沦为工具 《会计刺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主角克里斯蒂安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塑造。
他在社交上的障碍、自闭症带来的独特思维方式,以及内心深处对家庭的眷恋,交织成一个层次丰富的角色,让观众又敬又怜。
但在《会计刺客2》中,这一切都消失殆尽。
克里斯蒂安不再是那个在道德与数学灰色地带艰难挣扎的灵魂,变成了一个机械执行任务的杀手。
他的自闭症表现被淡化,心理特征不再突出,曾经那些通过数学逻辑解决难题的高光时刻,如今也只剩在披萨店短暂展示财务分析能力的敷衍一幕,这哪里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会计刺客,分明是落入俗套的普通动作英雄。
乔·博恩瑟饰演的布拉克斯顿,本有成为影片亮点的潜力。
他冲动又脆弱,对兄长有着复杂情感,比如两人坐在拖车顶上谈及父亲影响的场景,布拉克斯顿对克里斯蒂安冷漠态度的失望,真情流露,令人动容。
可影片并未深挖这一角色,他的背景匆匆带过,内心冲突也未充分展现,最后沦为克里斯蒂安身边插科打诨的“搞笑搭档”,角色的深度与魅力被白白浪费。
其他配角更是毫无光彩,玛丽贝斯·梅迪纳在前作中尚有一定深度,续集中却只是传递信息和参与动作场面的工具人,缺乏独立动机与角色成长;反派角色更是脸谱化严重,动机不明,无法给主角制造真正的威胁,让整个故事的紧张感大打折扣。
相比前作中安娜·肯德里克角色与克里斯蒂安互动带来的温暖人性元素,续作在人物情感连接上的缺失,让影片显得冰冷而乏味。
主题:流于表面,投机取巧 前作的精妙之处,在于借克里斯蒂安这一特殊人物视角,重新审视善恶、功能性障碍与道德空间的边界。
他的杀戮行为并非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在资本与暴力系统边缘游走,伦理上的模糊地带为观众带来诸多思考。
但《会计刺客2》完全抛弃了这种哲学性探索,将克里斯蒂安简单塑造成拯救世界的传统英雄,类型保守化,情节逻辑简单化,曾经冷峻深刻的质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流于表面的家庭、兄弟情与信任主题,毫无新意,全是陈词滥调。
影片将人口贩卖作为核心阴谋,试图借此制造情感冲击,却处理得极为粗糙。
人口贩卖是沉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细腻叙事与深入探讨,可在片中却被简化为动作片的普通反派阴谋。
对移民和受害者的描写缺乏背景交代,儿童被虐待等场景只是为了刺激观众感官,没有引发真正的情感共鸣与深度反思,反而给人一种投机取巧、消费社会痛点的不适感。
前作因将自闭症描绘为“超能力”引发争议,续作不但未改正,还变本加厉,引入自闭症儿童黑客团队,强化“自闭症 = 天才”刻板印象,对克里斯蒂安自闭症的刻画也仅停留在表面,用作喜剧素材,忽略其情感挣扎,对自闭症群体缺乏尊重与真实呈现。
动作与风格:失去个性,刻意为之 加文·奥康纳导演曾凭借《勇士》展现出对家庭关系和男性情感的深刻洞察,在动作设计上也有独特之处。
前作中紧凑的动作场面,克里斯蒂安结合数学逻辑的精准打击,都令人眼前一亮。
可到了《会计刺客2》,这些优点消失不见。
动作戏变得常规,依赖爆破、枪战和近身格斗这些常见元素,毫无创新,克里斯蒂安的数学天赋在战斗中难寻踪迹,动作与剧情的联系也不再紧密。
比如影片中的枪战场景,只是简单的你来我往,没有前作那种智慧与武力结合的精彩设计,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导演希望通过兄弟间的喜剧互动为影片增添轻松氛围,出发点虽好,可效果却不尽人意。
这些喜剧元素刻意生硬,像克里斯蒂安在酒吧学习跳舞的场景,与整体基调格格不入,破坏影片节奏。
对比《勇士》中兄弟关系的真实自然与情感深度,《会计刺客2》中的兄弟互动只是浮于表面,虽有演员间的化学反应,但缺乏足够情感铺垫,显得浅薄无聊。
此外,影片作为三部曲中间篇,过度铺垫未来剧情,世界观扩展杂乱无章,观众既要消化当下复杂剧情,又要猜测后续发展,导致观影沉浸感全无,影片也失去自身独立性。
《会计刺客2》并非毫无亮点,兄弟间偶尔流露的真情、部分动作场面的热血,都能短暂点燃观众热情。
可这些闪光点,无法掩盖影片在叙事、人物、主题和风格等多方面的缺陷。
它是一部野心勃勃却执行不足的续集,在试图融合多种元素、拓展故事版图时,迷失了前作的独特灵魂,最终只能让满怀期待的观众带着失望离场,实在令人惋惜 。
这电影不知咋搞的,前后半部像被贝恩折断腰椎前后的老爷,给我的感受差距宛如《环太平洋》跟《环大西洋》。
前一个小时左右步步为营,节奏沉稳,角色亮相派头十足,案件进展有条不紊,像一根橡皮筋时紧时松,妥当地维持张力充足,虽然跟杰作有距离,至少足够沉浸。
但从某个关键证人被一枪爆头开始,这根扣人心弦的橡皮筋就跟变戏法似的突然消失了,接着是一堆混乱的线头丢到你面前,胡乱逮到哪条线就讲上一段,情绪连不连贯,节奏流不流畅,全都顾不上了。
就像短跑正冲刺着突然玩起了捉迷藏,就像刷墙刷了半面突然改画起了抽象画。
不知道是编剧写到一半雇了代笔,还是导演拍到一半请了代工,两手一摊直接摆烂的态度。
上次看到前后水准脱节这么离谱的还是阿汤哥那部《新木乃伊》,直接给环球怪兽宇宙来了个釜底抽薪,搞不好这部也能让这个系列寿终正寝。
续集把上部惊鸿一瞥的惩罚者扶正,跟大本搞了个互相垃圾话喷不完的同盟。
兄弟情本来是这种直男动作片最屡试不爽的卖点,同时还能蹭一堆横跨正联宇宙和地狱厨房的现成梗,好处是不少的。
公平地讲,兄弟间不对付的化学反应用了心,无论旅馆房间“我负责审讯你负责给钱”,还是“我救了你多少次连个谢字都没有”,都是反差和默契兼备,让人看得舌头抵住腮帮子,轻轻冷笑几声不成问题。
但一些大闷戏大冷场也由此而来,最过分的当属房车顶上那段包含了养猫还是养狗的超长文艺对白,对情节没有任何帮助,幽默也相当欠奉,放在任何动作片里都属于拖油瓶(你见过哪部速激会浪费这么长一段纯文戏来表达“我们是family”?
),不知道是怎么逃过了剧本医生的手术刀——也许这个项目资金有限,压根没有请剧本医生把关。
好了,熬过一些催尿的文艺腔,那么动作戏总能看个过瘾?
抱歉,这里头打斗少得可怜。
在高潮枪战来临前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老哥花了不到半分钟揍了几个保安,老弟一拳干翻个皮条客,以及……啊哦,没有以及了。
就算那段突个没完的枪战,也属于乏善可陈,任意翻出一部杰森·斯坦森的电影,你都不难找到比它更让你享受的枪战+格斗。
至少郭达的反派比较尊重他的武力,很少会这么弱鸡且不自量力地跟他对垒。
再看这帮坏人,不能说我强敌弱吧,起码也是不堪一击。
但实在不能怪他们太菜,罪魁祸首还是好人开挂太疯狂。
文能自如出入情报机关资料库、随意调遣你家任何电器,武有猛汉扛枪子弹长眼横扫一整支雇佣兵团,这活儿《疑犯追踪》可未必能接,再长点能耐就可跟X教授团队掰掰腕子了。
就这神通广大,你让反派怎么打?
硬撑到两小时才覆灭,已经是给他们放足了半个太平洋的水,给足了一整打护肤乳的面子了。
辛苦他们了,也辛苦坚持到底的朋友们。
看完电影《会计刺客2》之后想了半天,这个电影跟会计这个职业到底有啥关系?
就是男主角和麦迪娜副局长去威胁那个披萨工厂的老板的时候,男主角帮那个老板算了一下缴税单的漏洞,然后用美国的税务部门威胁了一下这个老板?
还是说,男主角在黑道上的外号叫“会计”,所以叫会计刺客?
作为商业电影而言,导演的镜头叙事水平很高。
有个片段让人记忆深刻。
西装革履的弟弟坐在桌子边,跟一个穿睡衣的女孩聊天,女孩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
观众会疑惑,这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弟弟的语气明明很温和,聊天的内容是女孩的爱好,就很家常啊。
后来,弟弟接了哥哥电话,被哥哥要求过来帮忙,弟弟很不情愿,但也不得不同意。
回头看女孩,眼泪都堆满眼眶了。
弟弟也很疑惑,问她为啥害怕。
女孩哭着说怕弟弟伤害他弟弟就很生气,觉得女孩无理取闹地怀疑他。
然后站起来,想外走,随着弟弟走出厨房,走过客厅。
观众跟着镜头看到死在客厅的老板、保镖,随着镜头跟着弟弟走向电梯,走廊里的声控灯次第亮起,还有更多的保镖尸体曝露在镜头前。
这种叙事方式,就很经典的基于剪辑,把体现时间线的画面前后颠倒,把答案后置的镜头叙事方式。
很显然,实际的事件发生时间顺序是,弟弟从电梯上来,先打死电梯旁的保镖们,然后打死客厅里的保镖和胖老板。
完成刺杀任务之后,不想杀掉无辜的女孩,就坐在餐桌旁逗逗这个女生。
女孩对着这个杀手,当然害怕了。
如果这组镜头顺序出现,那就会显得比较乏味。
而导演通过剪辑,调整镜头顺序,给观众设置一个悬念,再解密。
这组镜头就有了戏剧性。
商业片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这种叙事能力就是通过剪辑和画面体现出来的。
不过,以爆米花电影的标准来看,这个电影也就是基本合格的水平吧。
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角色的人设。
尤其是女杀手脑部受损后,由普通的母亲转换为杀手的设置,还是有点意思的。
但是,整体剧情推进就太普通了。
一眼看到底的普通。
整体剧情线没有惊喜。
个人比较喜欢弟弟这个角色。
是爆米花电影里经典的“江湖人士”的人设。
没有善恶观,但是有亲情作为他的缰绳。
弟弟作为优秀的杀手,凭借个人喜好行事,身材很好,个性可爱。
《会计刺客2》。
5分。
加文·欧康诺导演,本·阿弗莱克、乔·博恩瑟主演作品。
特别喜欢第一部,印象中本·阿弗莱克在办公室的玻璃板上计算的桥段令我赞叹,虽然全剧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特别期待第二部,看到两兄弟说要去酒吧喝个大醉却特么一人点了一支小啤酒坐那儿尬聊的时候,我感觉状态要出来了,果然安排了撩人的舞蹈以及猝不及防的动作戏。
但很遗憾,这样的冲击感没有持续。
因为,反派一直没有大boss。
事实上,我对乔·博恩瑟的好感首先来自《行尸走肉》,但也终结于此剧,毕竟在逃亡的路上他睡了好兄弟的老婆。
乔·博恩瑟是一个状态炸裂的演员,他很适合出演反派,如果在这部戏中安排他做大boss,终极带着女杀手艾妮丝和沃尔夫一战,应该会很有看头。
遗憾,他饰演的布莱斯顿和沃尔夫是兄弟,一个唠唠叨叨神经质般的渴望得到哥哥的爱的暴躁弟弟。
在天才的哥哥各种秀后,最终兄弟俩都败给了电脑黑客组和人工智能,这样的设置令整个故事索然无味,而在第一部中,本·阿弗莱克简直是个数学家。
而激情戏,竟然没有……
这片子其实很一般,文戏冗长,枪战戏都很短很一般,最后一场沙漠里解救孩子的枪战本来应该是全片重头戏,结果拍成了冲进去一通乱扫,镜头剪的稀碎,设定上反派可是个美国老兵黑帮,枪手还有好多退役特种兵,结果那破基地里连个防弹掩体都没弄,被俩人开个车进来全扫死了。
剧情也有很奇怪的点,那非法移民老墨小孩的亲妈咋变成金发孤狼职业杀手的,咋失忆的。
感觉导演和编剧才是有双向情感障碍的躁郁症患者。
这部犯罪题材商业片让俩躁郁症杀手暴打红脖排外牛仔和人贩子美国老兵黑帮,解救非法移民小孩,本质上还是支持民主党那一套DEI反右翼民粹MAGA的所谓美式左翼电影。
怪不得特朗普最近假借贸易保护和文化保护让空心化多年的好莱坞制作流程回流美国,其实是在敲打好莱坞报仇。
搞不懂为啥评分比第一部高那么多,或者说,这下搞懂为啥评分这么高了。
总的来说,比边境杀手2更让人失望的2,但比环太平洋2好一点。
三星主要是因为喜欢大本加乔的组合,包括这年头美国大片别说质量了,产量都跟不上了哈哈,有个质感还不错的,将就着看吧。
整部电影堪称续集编剧界的反面教材,开头足够优秀?
不过是吃1的ip红利罢了,没看过1能看懂他们在说什么?
拍漫威呢哈哈哈。
你想想1,从浅入深,最后情报官身份大揭秘的惊喜,到了这一部,情报官变成团队了哈哈哈,最搞的是,请问分阶段控制五个电器需要几个人?
五个?
感情你是不能同时打开电视和空调?
还有,人家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你这,遇事不决,学者候群症。
学校里就不说了,为了反转,女杀手成了这个病,她儿子居然也是这个病,别叫会计刺客了,叫学者候群症联盟吧。
不是,想问一下,攒底的东西被全程用到烂,这玩意是不是相当于说相声,两个人说了40分钟的谁是谁爸爸??
这编剧怎么敢的啊。
整个电影节奏也是稀碎,第一幕太长了,感情线莫名其妙,第一部的女主呢??
怎么就单身8年了??
还一次都没联系过弟弟,why???
简简单单的事,非要浪费十几分钟加新感情线,又是相亲又是酒吧的,意义在哪里??
你要拍兄弟情,弟弟出场早一点不就行了?
哦,非要拍学校的部分,每个小朋友都要露个脸,所以时间不够了是吧?
什么情况,这些小朋友的家长是投资方?
我是不喜欢吐槽剧情的,纠结电影剧情就像去争什么纸片人老婆或者纸片人战斗力一样搞笑,值得吐槽的,永远是编剧导演剪辑,不会有人不知道电影是拍出来的吧哈哈。
嘛,如果不是喜欢大本的话,不建议看这片,毕竟大本出道就是心灵捕手,不像看郭达,没什么过高的期望。
看完这片就很难受,再看一遍1把脑子重置一下好了,哈哈哈。
《会计刺客2》依然很加文·欧康诺的风格品控,但没有第一部完成度好,悬疑感也弱了很多,《会计刺客1》虽然骨子里就是杀手+生活的类型故事,但影片加入自闭,会计生活和杀手等反差,再来主角是大本,有了不少看头,算是小黑马的存在。到了《会计刺客2》,导演加大了想要对第一部想要面面俱到的野心,主角心态,生活,情感,兄弟情,正义感等等都来一下,导致不少戏份在我看来是割裂的,或许这种割裂更是想要证明大本从常态生活到杀手职业之间的割裂?节奏有点怪。前一个小时文戏太多,门槛不低记得补第一部效果更佳,影片后半段进入状态,尤其是最后那场枪战戏,很爽!很值!乔·博恩瑟贡献了惊喜的演技,骂骂咧咧想要得到哥哥爱的弟弟。
亚马逊这种白人中产定制化出品的电影真的好难看啊
双雄双线,让人想起疾速追杀4,比后者更无聊,John Wick其实看的还是蛮爽的,本片只有少数几个时刻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比前作更话唠,剧情承接第一部,奇怪的故事和案件,依旧是既不文艺也不类型。
這個世外孤懸的研究中心,不正是剝削asd兒童的犯罪組織嗎⋯
隔了这么这么久,大本老了好多
很糟糕的故事,比起第一部混乱又无聊。提纯了第一部的卖点,兄弟骨科,但未免有些按着观众的头强行喂腐了。
7/10。已经和中文译名《会计刺客》中的会计没啥关系了,主要是“刺客”。感觉弟弟的人格魅力太耀眼了。😂
睡着了
其实不是《会计刺客2》,而极有可能是把流产的《自杀小队2》剧本/故事给了《会计刺客2》用。《会》系列导演欧康诺原是《队2》的导演,由于欧康诺跟阿耶都深爱政府机构和战术射击元素,创作风格也同为冷硬路线,所以为延续《队1》的“《黑鹰坠落》版超英电影”质感,欧康诺为续作创作了一个更具野心的故事:自杀小队联手蝙蝠侠(本蝙)去中东剿灭以被扣押超能力儿童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剧本提交后华纳以太暗黑为由要求改剧本但被欧拒绝)。毕竟都涉及对阿斯伯格症候群、先天/后天学者症候群的描绘(其实本作主旨是大本与罚叔走出症状),所以很难说到底是《会1》影响了《队2》,还是《队2》影响了《会2》,不过续作中仿变种人学院,但更具现实主义的天才少年中心极大地拓宽了《会计刺客》的宇宙,因为《会3》已确认开发。
看第一部仿佛就在昨日,但一看记录,竟然已经过了8年,怪不得虽然这部与第一部的Cast有重合,但是完全想不起来阿本之外的其他人,在这里烂片充斥的时代,是时候翻出第一部重温。当然,这部其实也勉强三星,实在太长了,100分钟更适合,只能一段一段跳着看,但是,在这个烂片充斥的时代,应该珍惜。期待有第3部。
兄弟情深的犯罪电影,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还不错!夸张的肢体动作加上丰富的表情,乔伯恩瑟堪称当年的特拉沃尔塔,相比之下,行尸走肉里的角色就柴了很多。
压缩到90分钟会好很多,带着上一部期待,会感觉失落。里面对上一部的智囊有一个展现挺好的,文戏和笑点处理的还不错,整体性不错。虽然有感觉圈钱来的时候大本还是愿意期待一下,整体不如上一部。在家看和电影院不会有太多差,没什么大银幕感觉,等流媒体吧。
感觉不如第一部来得爽快,经典的补枪动作没了,沦为简单的枪战片,最后女杀手的结局没交代,而且创伤后变超人的设定也比较扯……整体勉强合格,爆米花片……
学院里的天才电脑团队类似:《攻壳机动队》里面制造笑脸小人的专业团队。《攻壳机动队》里的青少年天才专业团队的野心更大,那是要...
特喜欢1,希望2也好看
少了第一部的那种泠冽感,这部有点合家欢
大本老得太快了。剧情观感真的越来越基。
看了一个小时真的看不下去了,这是什么啊,和第一什么关系了
一上来就完全抛弃了黑色故事骨架和现实向的质感,人物和情节的设计都逐步走向了近似奇观展现的高概念类型片(连同那些中产阶级的含情脉脉、童年和解、家庭关系一起杂糅进来,实在不觉得欧康诺有一点忘舒适区外面看看的意思),看到很多评论者直接从本片联想到了本阿弗莱克那部夭折在剧作阶段的《蝙蝠侠》,可见一斑(侠客暴力与程序正义、偏执的英雄与童年的创伤、地下世界、超能力......里弗斯你也别一遍遍改剧本了,改改直接拍吧)。
写实派动作爽片,谁能拒绝一个跳牛仔舞的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