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国王的演讲

The King's Speech,皇上无话儿(港),王者之声:宣战时刻(台),王的演讲,国王的演说

主演:科林·费尔斯,杰弗里·拉什,海伦娜·伯翰·卡特,盖·皮尔斯,迈克尔·刚本,蒂莫西·斯波,詹妮弗·艾莉,德里克·雅各比,安东尼·安德鲁斯,克莱尔·布鲁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国王的演讲》剧照

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2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3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4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5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6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3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4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5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6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7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8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19国王的演讲 剧照 NO.20

《国王的演讲》剧情介绍

国王的演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约克郡公爵(柯林·菲尔斯 Colin Firth 饰)因患口吃,无法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这令他接连在大型仪式上丢丑。贤惠妻子伊丽莎白(海伦娜·邦汉·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为了帮助丈夫,到处寻访名医,但是传统的方法总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慕名来到了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饰)的宅邸,传说他的方式与众不同。虽然公爵对罗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兴趣,首次诊疗也不欢而散。但是,公爵发现在聆听音乐时自己朗读莎翁竟然十分流利。这让他开始信任罗格,配合治疗,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碍。乔治五世驾崩,爱德华八世继承王位,却为了迎娶寡妇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临危受命,成为了乔治六世。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周公伏妖元祖观察之死无对证浴血十四年最后的棚户人家谎言大爆炸秘笈追踪父亲是棵树调音师可塑性记忆红星闪亮尤利我的男友是辅警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倾爱我爱你王者之心超级小郎中2隐藏的面孔我们付出的代价哥斯拉X机械哥斯拉怪兽在异国许你春风野马死亡之屋花样江湖心恋斧头狂魔新妓生传窥视之眸神龙之战

《国王的演讲》长篇影评

 1 ) 我们把掌声献给编剧桑

在全世界业已“民@主@共@和”的国家当中,除了中国之外,大概就数英国人热爱王室了吧。

我随口能说出来的王室主题电影就有伊丽莎白一世和她老爹(这对父女各自就有好几部),维多利亚女王,戴安娜王妃的祖先(《公爵夫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她老爹(《国王的演讲》)还有她老爹的哥哥(《温莎行动》),英国人好像是打算用电影给他们的历任国君画个族谱。

而这些国王女王们很不幸的,全生在君宪后,手上没有中国皇帝们那些开疆辟土,诛文臣杀武将的彪悍CV,所以这些电影主要都是集中在一些宫闱内外鸡飞狗跳男盗女娼的小道消息,并将之堂而皇之的与国家命运历史大局联系起来。

于是不难想像,不久的将来,查尔斯王子与戴妃之间的狗血三角恋故事也必将被搬上屏幕供世人缅怀一代奇妃云云(是说戴妃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爱戴我着实理解不能……)英国人民一本正经这么拍着,世界人民当八卦这么看着,美国人则毕恭毕敬这么把奖奉着——这些说英国王室成员们床头打架床尾和的故事不管资质如何在奥斯卡上永远有一个席位。

我记得有一年颁奖典礼主持人就调侃说“如果你想得奖,那么首先你最好是英国人”。

虽然说英国不做老大好多年,但财大气粗的美国佬始终无法摒除骨子里的暴发户气质,对英国文化产业相关人等,总是好像土狗看到京巴一样。

虽然本片最后字幕打出“乔治六世在二战期间成为搞战的象征”,不过这也只能跟英国美国人讲讲,你告诉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关键词“二战,英国”,大家记忆里立马先给你搜索出来“丘吉尔”,很多人都未必知道时任国王是谁。

他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哥哥倒还出名一点。

那么我们可怜的自小口吃的Bertie因为自己的哥哥为了一美国女人放弃王位不得不继承欧洲时存最大的王室(你瞧瞧这委屈的)并且好死不死还赶上二战前夕这种烫手时刻,在电影表述上,他有两个选择:第一是乔治六世路线,虽然日常事务乃由首相处理,要战要降也完全不由国王说了算,但国王毕竟是英国的代表——换句话说就是英国最大的面子工程,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英国的精神和态度,于是这个从口吃的故事完全可以寓意英国人民面对战争的勇气和决心——国王的声音就是英国人民的声音,围绕爱德华八世和希特勒的关系,当时的欧洲大局,拍出一部宫廷阴谋片来第二是Bertie路线,将这位国君凡人化普通化和正常化。

让他远离宫廷和阴谋,将王位的交替,首相的更迭,战争的爆发这一切时关大局的背景全都淡化,把“爱”和“友情”作为这个口吃故事的主打加以强调,佐之以适当的时代气息,和少量的宫闱秘辛,得到一部表现其个人勇气和精神的传记式电影。

其实第一条路线不难拍得磅礴大气,因为口吃的乔治六世最大的敌人,正是以擅长演讲而出名的希特勒。

只消简单的对比,就能表现出“讲演”对于人心的激励作用,并且以此为标志划开两边阵营——一边是正达巅峰的纳粹,另一边则是艰难前进的英国国王。

不过本片选择了第二条路线——也许这种人文关怀式的文艺腔是更讨巧一点。

但因其主角是政治人物,而我本人对政客之类天然反感,所以很不上电影里的人物塑造方式和对爱德华八世的政治倾向和稀泥的做法。

心理学上说,相比于完美无缺“高大全”的人物,人类更倾向于喜欢那些十分优秀但有着少量无伤大雅的缺陷的人,而女人尤其易对那些童年受过伤害,心理敏感脆弱的类型母爱泛滥。

本片中的Bertie绝对是照着这个心理分析指导写出来的。

本片将他塑造成一个勇敢、忠诚、有幽默感、有责任心的好丈夫好爸爸,除了口吃之外唯一能算是缺点的大概就是那个在电影里看来根本没什么杀伤力的所谓“急脾气”。

编剧对本片的功劳肯定要远远大于导演,Bertie和Lionel的一先令赌约,口吃爸爸给两个小女儿讲故事,这些都是神来之笔,简直叫人想不喜欢这位国君也难——特别国君先生还是由我们英俊潇洒气宇非凡修长挺拔人见人爱车见爆胎(以下省略两千字狗腿)的darcy先生扮演的。

导演对本片最大的贡献就是casting。

第一是找了我们CF做男主角,这种以英国王室为主题又涉及障碍人物(口吃)的传记片,简直是得奖利器。

而本来略有面瘫嫌疑的CF叔演起这种表面这样那样内心却敏感脆弱的人来实在如鱼得水,再合适不过了。

我压一欧元赌CF能拿到小金人!

第二就是找了我们明眸善睐体态优美聪慧活泼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以下省略两千字狗腿)的Liz来配戏。

其实Lionel夫人这个角色根本没什么戏份,就算随便拉个路人来演也不影响效果。

所以这绝对就是故意的了。

Liz和Darcy(请两位演员的粉丝原谅我如此固执于他们曾经扮演过的某个角色)第一次见到面时镜头的角度和停顿都太故意了,如果这是写文的话,这里就该塞一个大惊叹号。

而且还生怕观众不知道伊是故意的,还要给王后塞句台词“你不会叫我Liz吧!

”——Darcy先生的老婆和长女在这片儿里都叫Elizabeth啊,转圈圈(这人已经错乱了!

)所以说导演你不是一开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找CF做男主的吧(众:你别以为所有人都像你这么变态!

)第三就是找到了Rush做大绿叶。

话说这也应该是故意的吧,毕竟Rush叔最成功的角色也有口疾,这难道算是“久病成良医 ”吗?

本来我是押Bale能拿到小金人的,但是看完这片儿之后我投奔Rush叔了。

反水理由如下:第一Rush叔比较老而且比较丑,又老又丑一向是奥斯卡评委的菜,第二这个角色演起来比较容易出“举重若轻”的效果,第三Rush叔是澳大利亚公民。

除此之外,从导的角度来说倒是只有一件事引起我的注意——这片里经常出现一张脸塞满半个镜头的大特写,而且还喜欢仰角去拍……这是导演以前受过什么刺激留下来的恶趣味吗?

有时候这种“巍然不动”的运镜方式很让人发毛——比如Lionel和妻子抱怨自己的客户“本可以成为伟大的人”时,两人对话根据我看电影的习惯,自然是期待镜头在两人间切换,或者至少给个中景吧,但导演就是一动不动对着Lionel,连角度都不给我换一个,如果这是想表现Lionel在这番对话中的心情变化的话,那角度也完全不对啊!

另外导演还不太识趣——有一幕是Bertie穿着苏格兰裙去参加哥哥的宴会,即使为了服务观众,也应该在这个时候稍微给我个全身镜头然后上下扫一下吧。

观众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感谢导演的体贴的啊!

反正如果奥斯卡把最佳导演给了这位……那等于是说技术观念神马的远远不如选个讨巧的题材和漂亮的本子来得有用啊!

帮了导演大忙的乃是配乐师傅。

乔治六世的战前演讲,就水平当然不可能跟希特勒相比,国王只是“不结巴地念出来”,甚至连“流利”都谈不上,配乐师傅煽情得一匹的配乐非但拯救这一段本来可能显得沉闷无聊的时间内,甚至险险煽出我几滴眼泪来。

音乐的力量可见一斑。

要说本片中最大的败笔,就是饰演丘吉尔的虫尾巴。

我知道英国就这么两个演员,从HP穿越到爱丽丝又穿越回来神马的。

但无论是那个扮相还是讲话的方式,都更类似于“模仿秀”而非“表演”属性了。

每当虫尾巴噘着下嘴唇出现在镜头前,这种莫名的喜感让人很出戏……

 2 ) 闪瞎我吧!!!

攒了这么久,终于在CF捧回小金人之后把这片儿给看了……我是伪影评的分割线——其实是配乐评……最后演讲那段的配乐贝七第二乐章一出来就把我震撼了,不过也有人说这就是英国人民在德意志音乐的鼓舞下奋起反抗德意志,与白宫演奏《我的祖国》异曲同工……嗯他们想多了……反正我觉得这一段简直是神配乐!

我是纯吐槽的分割线Darcy和Lizzy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真是让人内牛满面啊!

五味杂陈啊!

情何以堪啊!

本来Mrs Logue这种路人角色随便找个大妈演就好了啦,然而偏偏是当年的Lizzy,偏偏要安排对手戏,偏偏让Helena Bonham Carter说“不会叫我Lizzy吧”这种话!

导演你是故意的!!!

给镜头给得也太不自然了吧!!!

话说我前几天去中图的时候还发现一本叫做《彭伯利庄园》的书,封面上写着“傲慢与偏见续”,这也太坑爹了吧!!!

以及Helena Bonham Carter跟CF实在是擦不出火花啊,果然Darcy还是只能搭Lizzy的么!

不然就去搞基吧!!!

跟那个伪医生真是又甜蜜又别扭又有爱啊!

王妃已然吃醋了有没有!!!

CF不愧是演过各种GAY角色,手到擒来啊!

我真是越来越重口越来越下限了,这明明是有幼年阴影的结巴小男孩当上了国王做了了演讲的励志故事,不是富家大叔和贫家医生的基情片!

可是片尾字幕为什么还意犹未尽地写上"Bertie的每一次战时演讲都有Logue陪在身边“的点睛之笔啊!!!

瞎了我的狗眼吧!!!

 3 ) 国王的演讲

e【反复】d2k://|file|[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DVDSCR.XViD-iLG.CD2.avi|735307776|8acfb271186826ebfc3746daa5ac7662|h=2horeed7klokbfst4lqgdffjlrtxboow| e【清明】d2k://|file|[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2010.DVDSCR.XViD-iLG.CD1.avi|732696576|41d343ad8a98a457d912c3e4d78e4721|h=srra7v3t3edaskxckqiwaxzdqglaa4cf| 我的影评会不会太直接了?

 4 ) 乔治六世三次求婚终得王后(《国王的演讲》的一些题外话)

看《国王的演讲》,片中约克公爵阿尔伯特王子(乔治六世)曾对治疗师莱昂纳尔说:“我爱美人,也爱江山”,可能由于缺乏背景资料,对这句话觉得不好理解,于是查了下资料。

原来,阿尔伯特曾两次向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求婚被拒绝。

原来,阿尔伯特对出身苏格兰贵族的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一见钟情,并在其父亲乔治五世的强力安排下二人相亲,阿尔伯特第一次求婚,未被接受,原因是阿尔伯特是英王继承人,伊丽莎白害怕成为王后,从此不能再自由自在地生活。

阿尔伯特的母亲玛莉王后更希望威尔斯王子爱德华(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即任王位,玛莉王后说服乔治五世让阿尔伯特王子更自由地生活,于是阿尔伯特对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发起了强烈追求,并第二次求婚。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再次拒绝了阿尔伯特。

但玛莉王后认为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的性格可以让阿尔伯特不再热心追求王位,减少和爱德华王子的竞争。

在玛莉王后的安排下,英王乔治五世将伊丽莎白·鲍斯-莱昂的另一个追求者、阿尔伯特的情敌苏格兰马里伯爵派遣往海外,清除了障碍。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接受了阿尔伯特的第三次求婚。

两人结婚后,阿尔伯特和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均没有接受太多的王室训练,相对自由地生活——这也是在婚前阿尔伯特向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承诺过的,婚后,阿尔伯特并没有热心于王位继承的争夺。

乔治五世驾崩后,爱德华王子即位。

即位后不久,爱德华八世由于要迎娶美国寡妇瓦利斯·辛普森,触怒了国会和各自治领政府,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宣布退位,让与阿尔伯特王子。

据记载,得知爱德华八世退位的消息后,约克公爵夫人伊丽莎白泪流满面——这正是她所最不愿意的结果——成为王后。

但成为王后之后的伊丽莎白王后并没有无视责任,而是成为了王室成员中最为欢迎的成员。

在二战期间,就算德国战机每日空袭伦敦,伊丽莎白王后都没有撤出伦敦,坚持坚守,成为英国抗战的象征。

她穿着打扮,直到70年代仍然是英国潮流的象征。

查理斯王子迎娶戴爱娜王妃后,已成为女王母太后的伊丽莎白受民众欢迎程度仍然能与戴安娜王妃齐名。

一般分析认为,由于经历过半强迫的婚姻,伊丽莎白女王母太后更能理解和尊重别人,常常以劝喻替代命令,民间谣传,女王母太后曾在一次午宴中劝阻她女儿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要喝第二杯酒,说:“这样好么?

你整个下午都要处理国事呢!

 5 ) 像英国御用文人拍的“马屁之作”

文/曾子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前两天揭晓了,《国王的演讲》和《社交网络》是争夺最佳影片最大的两个热门。

两部影片我都看了,谈谈感想。

先说《国王的演讲》,这不是一部烂片,但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在我看来,《国王的演讲》片如其名,就像里面那个英王乔治六世,哪怕再怎么努力,天生的口吃障碍注定了他的公众演讲只能是中规中矩,无甚光彩,再看影片中截取的希特勒的演讲篇段,那种疯狂投入,那种滔滔不绝,绝对具有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更陶醉于邪恶的力量,不满足于平庸的愚钝(希特勒是恶魔,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他是个演讲天才)。

整个影片就是这样,毫无惊喜,波澜不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好比一个严谨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只要一张嘴,就知道她接下来要说什么,反正是八九不离十。

今年奥斯卡最热门的两部提名影片都是传记片,《国王的演讲》以乔治六世登基前后为历史背景,描写他如何在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医师的带领下,克服天生的口吃障碍,带领英国人民抵抗纳粹入侵的故事;另一部《社交网络》,目光聚焦当下80后的时尚一族,主角是当年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豪,靠一个交友网站一举成名的马克-扎克伯格。

跟以往奥斯卡的提名作品相比,这两部都算不上什么惊喜之作,如果说《社交网络》还有点反英雄的味道,因为里面塑造的这个成功人士一身的缺点不说,他所谓的成功也给人某种不择手段的感觉;那么《国王的演讲》完全是给英国王室的一曲无尽的赞歌。

似乎编导都是英国的御用文人,只会“拍马屁”,反正影片过于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宫廷腔”让我受不了,看来主旋律不仅是中国广电总局的一道“开胃菜”,也是英式文艺片的一杆大旗,几年前在奥斯卡大放异彩的《女王》似乎也给人从白金汉宫拿了“红包”的嫌疑。

听说《国王的演讲》近期夺奖的呼声已经后来居上,大有赶超《社交网络》之势,两部影片看完,我一点都不奇怪,《社交网络》对美国梦有批判有反思,主人公还反英雄,不是一向擅于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奥斯卡的“那道菜”,尽管《社交网络》也存在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刻画过于简单草率的毛病,也非导演大卫-芬奇的最佳作品,但鲜明的批判锋芒还是让我对此片心生好感。

(我宁愿《社交网络》折桂)相反,《国王的演讲》有励志,有成功,还有二战,反纳粹等大多数犹太人所组成的奥斯卡评委一向热衷的题材,尽管后者内容过于平常,叙事过于俗套,但奥斯卡不管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美国的奥斯卡有时候跟我们的华表奖也没什么区别。

顺便补充一句:虽然我不喜欢《国王的演讲》,但科林-费斯的表演还是很出色的,他把乔治六世因为口吃而自卑的感觉演的很到位,祝愿他顺利捧走小金人。

 6 ) 先成为一个人,然后成为国王

看了一遍《国王的演讲》的剧本,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就更清晰了。

口吃往往代表着心理面临着某种障碍。

男主角伯蒂面对的是强权的父亲,任性的哥哥,他们形成的势力将他压制,从童年起,他被父亲凶狠的纠正,被哥哥冷酷的嘲笑,这一切使他的口吃变得日益严重。

在父亲和哥哥面前,他的口吃最为严重。

而责任,权力,公众的期待,在他心目中,与父亲和哥哥的阴影相同,这是他的心理症结。

什么使他好过一些呢?

与其他上流社会的女性不同,豁达灵动,深爱着他的妻子,还有一对可爱的女儿,在她们面前,他是几乎不口吃的。

电影中家庭氛围的描写很动人,与平民莱昂内尔的家庭几乎相同,(在电影中那是前后的两场戏,两个家庭,两个父亲)家庭是伯蒂的避风港湾,流露出平凡人的温暖和亲密。

当他面对责任,不得不成为一个国王时,他的问题加重了。

父亲的离世,兄长的退位,并没有使他的内心症结打开,反而形成更加巨大的责任阴影,逼迫他不得不以自己最弱的一项迎战:那就是要面对公众做演讲。

他面临的是空前的危机。

如何成为一个君王?

习惯性的思路是,要有王气,要充满自信,要具有威严,要有大的格局,要有大的能力,要使人信服,甚至使人畏惧。

他应该做很多外部的工作,比如征战,比如政变,比如外交……有趣的是,在这部电影中,他在成为君王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当他以君王的身份与莱昂内尔对话时,后者拒绝回答,只有当他以一个人的身份要求对方聆听时,后者才予以接纳。

而在那个时代,君王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君主,时代已逝去,王室仅仅是一个象征,这是伯蒂当上国王之后,面临的更深层次的心灵危机:战争迫在眉睫,他没有权力,没有军队,一无所有。

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国王,除了演讲,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他不能为自己的民众做更多。

而这种无力感,最终也得到了化解,在平民的身上。

莱昂内尔是一介平民,却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要求平等,要求心灵的对等沟通,要求分享,要求深邃,要求亲密……国王与王后在一个平民家中谈笑甚欢,是影片的小高潮,从这里开始,伯蒂接纳了自己的身份,接纳了自己的无力,他从消极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接受,如果国王只能做演讲,那么好吧,我会做一个完美的演讲。

总的来说,《国王的演讲》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剧作四平八稳,主要角色写得真实可信,尤其是伊丽莎白和莱昂内尔,这两个人物很有神采,充满了他们的个性,并不过分的个性。

如果说有缺憾,我觉得创作者把伯蒂的父亲和哥哥戴维,写得太简单化了,简单的粗暴冷漠,简单的逃避责任,如果这两个人物更丰满宽厚,更有弹性,就更好了。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打开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王。

而不是,一个国王,他为了自己的事业,可以不完整,可以封闭,可以不幸。

在我们的电影里,甚至以此来歌颂一个国王的伟大,认为是牺牲和奉献。

强调个人的牺牲,就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吗?

不,我想,起码《国王的演讲》,以及他们的观众,并不相信这一点。

先做好自己,然后去改变世界。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世界。

 7 ) “皇上无话儿”这种下作译名是哪个十三点想出来的啊?!

该片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传统意义剧情片,没特技没反转,很正面很积极,故此也会带上一定程度的平庸。

(这种新闻联播的评论风格怎么样!

)Geoffery Rush演得挺好,却也是不过不失稳健保守的那种好;Colin Firth还不错,人高马子大,适合制服Look,走路样子非常有气势,整部戏里他一直保持着小兔子眼睛红红的“下一秒钟就会掉泪”表情,挺惹人怜爱的,这么多基片没有白演啊!

Helenna Boham Carter的角色则很一般,无论是作为公爵夫人时和妯娌的对垒,抑或成为国母后的微妙变化——她在戏里缺乏一种淡然不动声色的精彩,因为这个故事没有脸谱化的英雄、没有怪异的女王、没有神经病角色,所有人——即便是王室成员——都必须首先是个具有日常行为逻辑的普通人。

而且她和CF之间没有火花,即便抱在一起缠绵都感觉国王夫妻两个没有爱啊没有爱,以至于她在医生家吃茶时表情微妙地对医生太太说:“你丈夫叫我丈夫Bertie,我丈夫叫你丈夫Logue……”,我总是会忍不住觉得她是不是也以同样的表情对某位名叫Paradis的女士说:“我老公叫你老公小亲亲,你老公叫我老公小南瓜……我跟你们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然后就突然把头发抓乱跑出去了或者干脆在对方手臂上刻字……她还是演女疯子比较像话。

其他角色各有好坏,但是都不给人特别深的印象:Guy Pearce没什么发挥,中规中矩;演丘吉尔的那位,求求你还是回去演哈利波特吧!!!

演辛普森太太的演员很像真的辛普森夫人!

我一直觉得她是个非常丑的女人,但是约克公爵夫人对于她的评论(“她非常有技巧,一看就是在上海的圈子里磨练过的”)真是让人与有荣焉啊!

Jennifer Ehle人到中年还是温婉又秀气,虽然这个角色真是配角中的配角。

她和Firth相见的那一幕一定让很多95P&P粉丝回肠荡气吧:“你……你这个众牲……你居然讨了别的太太……在彭伯利庄园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你不是个好东西!

”总的来说是部很老实但是老实中透着一股“我想上春晚”气质的正剧。

画面色调很美,场景气氛也很古典很能满足英伦范儿迷的YY,演员基本都很到位,营造出的老派腔势也很浓郁。

剧情就比较平庸,对于国王本身的性格和皇室人物之间的纠葛都没有深入,很稳健,很小心,不过也就这么回事点到为止了。

用一句话形容,整个故事就是“结巴的男孩当上了国王还做了个演讲”。

但是看到最后国王演讲的场景,确实会觉得感动,也能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吸引一批不会在网络上造势的中老年(英国)观众:不仅因为这几个皇室人物在英国民众心里的地位,也因为他们代表了过去某个黑暗时代里最激励人心的某些情怀和气质。

当国王庄重而坚定的声音响起,的确可以在人内心唤起某种信念和勇气,而我们大多数正常人是会被这种信念和勇气感染的——“在这严峻的时刻,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至于中国观众……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抱持着对于演员和英国电影的热爱才喜欢这部片吧,毕竟我们一直以来都有新闻联播……要么是我太低俗了,在观影过程里有很多时候一直无法入戏,满脑子是“让我为新宇写一个气势恢弘格调庄严主题深刻的剧本来描述他如何克服自己身为红3遭受到种种冷眼与非议坚强地突破自我寻找本真并且练就了一手好书法的具有感染力的戏剧性人生!

”这种妄想。

如果拍摄手法嗲演员阵容强大剧本写得煽情,估计也会很好看的哦(划掉大概我会在提篮桥完成创作并且在狱中拿到奥斯卡吧!

最后呼应标题一下:港译太有九十年代香港搞笑色情片的风韵了!!!

很棒!!!

谁想出来的?

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

PS:现如今超过港译的内地译名已经出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嗲啊!

 8 ) 口吃不扫何以扫天下

影片结尾,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映衬下,电台里“国王的演讲”每一个单词都好似一节音符,感染着每一位英国民众。

语言治疗师莱昂内第一次称「乔治六世」为“陛下”,这句“陛下”是由衷的肺腑之言。

最后一个镜头,「乔治六世」携家人在阳台向民众挥手致意,殊不知聚光灯后,这出演讲以及莱昂内这句“陛下”暗藏着多少心酸多少泪。

记得乔治五世向儿子说过一句话,指现在的皇室都已变为演员,这话多少带有些讽刺意味。

「乔治六世」也可以说是一名演员,但他与那些冠冕堂皇的“演员明星”不同,他的表演是真正服务于国家的,他的不断“排演”也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努力的“好演员”,一个真正的国王。

几乎所有电影中的国王形象皆是高大威严,吐字铿锵的,很难想像紧张、口吃会与一国之君划等号。

而历史上的「乔治六世」正是这样一位羞涩的国王。

1939年9月3日,面对德国纳粹的崛起和英国民心的紊乱,临危受命接替兄长爱德华加冕的「乔治六世」做出了参战的艰难决定,并通过广播直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段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讲话。

面对希特勒这样一位牛逼的敌人 — 不止是个战争狂人,也是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讲不仅极富感染力,也是民众思想的洗脑工具。

与希特勒相比,有话难言的「乔治六世」在“文”上已经处于下风,他必须也要通过演讲来武装自己。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前的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只有先突破自我的局限,树立起信心,才能带领国民重拾信心,建立起必胜的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心理缺陷,重要的是如何有勇气去冲破那层局限。

影片对「乔治六世」的口吃及家庭背景间的因果关系有只言片语的交代。

童年时代的他在强势父亲的光环下胆怯寡言,在兄长的不屑与嘲弄下丧失信心,他害怕面对父亲、兄长、公众。

但他的灵魂,他的痛苦是真实的,尽管外表平和,内心却有波澜。

他一直希望兄长爱德华能以国家为己任,但爱德华不爱江山爱美人,最终退位让贤给约克公爵成为「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是比国王的威严更难能可贵的国王精神。

口吃是一种言语障碍,也是一种心理病症,往往是因为陌生环境和人产生紧张、害羞的心理,从而造成言语交流上的断层。

我小时候也有这毛病,喃喃自语或同熟悉的人交流都没事,但在众目睽睽下或在陌生电话中交流便会发病,当然没有「乔治六世」这般严重,朗诵文章时仅是在开篇难以进入主题,需要做足酝酿准备才能渐渐由开始的紧张变得平稳顺畅,口吃不会贯穿始末,它是一种“紧张外露”的临床表现。

所以,柯林.费斯对口吃的演绎几近完美,那种吞吐、羞涩、怅然若失的紧张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口吃者的紧张是会带动一些肢体上的细微动作,以往许多演员在表演口吃时仅限于言语,从而忽视了肢体方面,而柯林在表演时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肢体语言,这一点他的确是做足了功夫。

心理障碍难于国王加冕,影帝加冕之于柯林.费斯。

“英皇室电影”形而上的汤姆.霍普在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广角环境和狭长空间,与局促人物心理相搭配,再加上室内布景及优雅的摄影机运动的视觉呈现,让影片很像是一部带有维斯康提式的贵族电影。

 9 ) 非常失望的两个小时

作为励志影片,实在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与绝大多数励志影片一样,影片开头,制造了一个冲突,作为故事的开始和铺垫,后续的冗长铺垫,作为主人公的内心冲突,都显得如此无力乏味。

2个小时,仿佛发生了许多的事情,而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国王的体面,浮躁的将一些情节生搬硬套在人物身上。

没有内心安静的探索,整个影片充满了紧张的情绪,两个小时,观众也跟着紧张。

影片通过一些小小的技法,让这种紧张,磨蚀你的耐心。

却没有看到主人公应该有的坚毅和勇敢。

离开了内心的探索,所有的冲突和情节,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个葫芦,杂乱无章,毫无生气。

音乐的搭配,应该是影片中最差的部分。

绝大多数时候,影片给人的情绪是紧张和单调。

难得能听到一点点音乐的配合,却立即被安排的嘎然而止。

难得最后宣战之后的演讲,搭配了一些音乐,却与场景并不融合。

我只能认为,导演并不想让这部影片变得融合反观前段时间刚看过的《自闭历程》,无论情节,摄影,音乐,演员的表现,都非常流畅。

看完电影,你觉得励志了吗?

我没有!

当国王走出录音室,你觉得欢乐吗?

鼓舞了吗?

或许是我要求太高了,我就不说经典的阿甘了,即使是韩国的傻瓜,也比这部电影好了很多!

 10 ) 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能做好吗?

医生和妻子的对话:-“这人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可他把功夫都花到和我这医生作对上了”-“可能他只想过平常人的生活,是你把想法强加给他”首相:“究竟国王是自己随心所欲,还是起承担民众赋予的职责?

”一个结巴的王子,害怕父亲和哥哥,只想尽力的辅佐。

一个没有自信,但是有责任感的人,能走得多远?

因为有公众演讲的要求,他不断尝试治疗,在不断失败后,仍然坚持寻找新的医生;他不断的演讲冷场,结巴的说不出话来,他仍然会努力准备下一次;每天一小时的坚持练习;放下架子的国王道歉……大卫选择了爱情,于是让弟弟和政府为他作出了牺牲伯蒂选择了责任,为了国家,自己做出了牺牲他不再可能安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他要面对童年积累的恐惧,他要克服自身的口吃---这还仅仅是考验的开始。

然而,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他战胜了自己。

因为主角的巅峰表演,我们能设身处地的感受到,这短短的演讲对他来说是多大的挑战。

“医生,不管演讲结果怎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其实,他也应该感谢自己。

坚持这么久的,恰恰是他自己。

《指环王》里,最弱的佛多,却要完成最艰难的任务。

《教父》里的文弱书生,在关键时刻,为了家庭变身冷血杀手。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华丽转身”吧?

你不愿意做的事情,能做好吗?

为了责任感,你能走得多远?

附:youtube上乔治六世的战前演讲的真实录音: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hFW_auT20

《国王的演讲》短评

和叫我第一名差不多,有种气氛不喜欢

5分钟前
  • 番茄鼠
  • 还行

新鲜归新鲜,但实在是找不到惊喜。如果真只是为了拿奖而拍,还说得过去。Alexandre Desplat在Mr.Fox惊喜了一下后,又回去了。

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国王的演技啊,看着他说不出来话有点想哭,其实特别可怜,只和喝他一样的人能够理解,王后真的特别好,大气耐心,那个医生也挺好的,帮了国王很多,其实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10分钟前
  • 挽梦忆笙歌
  • 力荐

欣赏不动!

11分钟前
  • 海鹰
  • 还行

精良却止于精良,甚至平庸。缺乏感动、新意、震撼、思索或者余味。我更加关注“矫正”对人性和个体的戕害:不论是膝盖外翻、左撇子、说脏话、甚至结巴。但显然本片对这不感兴趣。表演无可挑剔。摄影也很有意思,很多镜头极有压迫感。而二人的父子情却没什么深入发展,感觉剧情故意在拖。

16分钟前
  • 生·人
  • 还行

这人可以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可他把精力都花到和我作对上了。

20分钟前
  • 仲楚
  • 推荐

皇上无话orz囧囧有神的港译。总觉得剧情很有问题,得了奥斯卡最佳太可笑了!!!

21分钟前
  • Dita
  • 较差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23分钟前
  • Jia
  • 较差

催眠

26分钟前
  • 西西奥德赛
  • 很差

国王每次说不出来话的时候,都能给我憋死……剧情太弱,通篇无高潮,怎么就值奥斯卡最佳影片了呢。配乐很赞,其他的我只能说还行……

31分钟前
  • 心生
  • 还行

好看

34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我觉得这片最大的亮点就是海伦娜的扮相依稀的找回了点当年在 《窗外有蓝天》里的感觉,这片居然赢了《社交网络》。

35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较差

电视剧

37分钟前
  • \t^h/
  • 很差

我看不下去看不下去,把奥斯卡还给social network,还,还,还!

41分钟前
  • 冬虫夏草血燕窝
  • 较差

很好的励志片 乔治六世真棒

43分钟前
  • 叫我毛姐就好了
  • 力荐

有嘛好看的。。。不理解。

45分钟前
  • 疯了果
  • 较差

每年都得捧个纯英片显得不忘本不流俗,奥斯卡的政治任务

48分钟前
  • 左儿
  • 还行

这个故事让我们对George VI在成为英国国王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53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影帝,,,不动声色的影帝

57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推荐

你只是打败了你自己。

59分钟前
  • 云上飞的日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