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朋友一语道破天机,我还在好奇:充满了家庭琐事、自我随性的日本动画《樱桃小丸子》,为何要拍一部国际范儿十足的剧场版电影。
不知是故意而为还是纯属巧合,4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预热,正需此类推广其自然风光与人文理念的影音作品。
故事肇始于中国香港、印度、巴西、意大利、美国和非洲小朋友初到日本交流一事,以小丸子和她的小伙伴与外国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谊为止。
日本人巧妙地通过影片将自然与人文特色、友善与仁义理念推广全球。
曼妙的自然风光将观众带入这个舒适岛国一探究竟:富士山,从静冈县一座大桥上远远望去,雄伟而神圣。
五重塔,隐藏在京都东寺内的樱花与碧树背后,纤细而优美。
还有大阪的章鱼小丸子,东京的繁华气息,令观众神往。
影片中,温和、善良、忠孝的日本人,给人留下美好的想象。
初到大阪的小丸子一行虽有些不知所措,却能得到陌生人的主动指引,来到最可口的章鱼小丸子店;当他们随口说出想看演出的计划时,又有陌生阿姨主动送上门票优惠券……还有崇尚孝道的一幕:小丸子一家四世同堂,当他们还在犹豫是否接纳外国小朋友借宿时,小丸子爷爷作出决定,有人虽持不同意见,但依然尊重老人的意愿。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日本人热情、友善、重孝的形象已经潜移默化地透过观众的眼与耳,进入他们的脑与心。
单说孝道这一崇高伦的理法则,虽源起和兴盛于中国,但反观当下,保持四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家庭结构实属不易,晚辈对长辈意愿毫无条件地尊重服从更是难上加难。
我知道,这部影片体现的不一定是日本的真实写照,但或多或少流露出他们信奉与坚守的生活处事原则。
搁置被右翼势力操纵的日本政治舞台不言,身边有着旅日经历的朋友说,不少普通的日本人和善、有礼貌,街头闹市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就连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大声打电话的人都寥寥无几,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那么,富起来的中国和它的民众,还传承着多少“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呢?
“我”可以说,对父母善意的唠叨很不耐烦地回顶两句,并不是不孝,而是心情欠佳。
“我”也可以说,开车路上抢道、加塞,并不是无礼,只是不想让自己吃亏;“我”还可以说,步行时,人们无视红灯强行通过路口,“我”也跟了上去,这并不是不懂法规,而是因为遵守规则、等待红灯可能被人嘲笑为“傻瓜”,若是洞悉“潜规则”、与多数人“同流合污”,出了事儿还有这么多人扛……希望这样的“我”只是少数,这些行为也不会被视为理所当然。
诸如此类的意识与习惯若成为自然,一些源自中国的道义与文化也许会在它们的原生土壤里日渐式微,而在像隔海相望的日本等国弘扬与传承。
有些苗头值得注意了。
我不该把这部影片赋予太多“政治化”的解读,因为小丸子和她的小伙伴们那么天真无暇,那么风趣俏皮,还经常做出暖暖的小事,这足以让我们暂时忘记种种烦扰,去享受属于每个人不同的美好童年。
一直以来很喜欢樱桃小丸子,虽然一集完整的动画都没有看过。
于是为了弥补这次遗憾,就去看了剧场版。
本来觉得以前看的都是配音版本的,于是就看了国语版的,但是听了片头和插曲就后悔了。
还是看原版的比较好啊啊啊啊。
听片头的时候就莫名的想要泪落是怎么回事!
剧情……很简单,恩。
而且他们在大阪街头遇到了很多热心人……第一个人我一开始以为是那种骗子……后来发现我想多了,这只是个动画片……第二个热心人正好给了他们几张剧场的券,而且人数一致……我只能说……太巧了……好吧毕竟无巧不成书。
樱桃小丸子差点被裹挟在人流中出不来的时候是安德烈把她拉出来的,这个时候的bgm是日语的……好好听啊……QAQ是自片头以来第二次后悔没有看日语原版……整部影片最让我满意的是,有彩蛋。
专门惩罚那些不全部看完就走掉的人们哈哈哈哈。
以上,作为一个已经成年的、看了国语版的、少年儿童,要给三星了。
动漫大致就如此吧,一直都如此童心,一直相信着别人,曾经小孩子的我们,也会认为全世界都是善良的。
热情接待来自异国他乡的朋友。
陪他们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全力以赴,根本就不考虑得失,是否值得做。
当新干线到达大阪,下了列车,最想去的章鱼小丸子店,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去,旁边又来一位大叔,热情洋溢的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这要是国人看来,一定是骗子,结果大叔带他们到了章鱼小丸子店。
一行人吃的异常开心。
尤其是那两只吃货,未免有点失落,也可能我们似乎对世界充满了恶意。
接下来要去看一个节目,偶遇路边阿姨,送了他们八张票,又是愉快的体验。
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这人是否好坏,小丸子很开心的接下票券,没有恶意的揣度,试问现在有多少人会这样毫无心机毫无防备的相信别人呢,在连大妈摔倒都不好扶起的世界。
于是,我们沉浸在动漫里,相信那一切的美好。
好温馨的电影,小丸子的动画片看得不多,但看了这部电影我就喜欢上小丸子了,因为她就是童年时的我们啊,她没有特别突出的特点,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纯真善良,她的生活跟我们童年经历的生活也很相似,看着她,就像真的看到了那个天真快乐的小女孩。
回到这部电影,小丸子与安德烈的友情,安德烈爷爷与居酒屋夫妇的友情,看起来很平淡,但又很温馨,这种感觉让人觉得很感动,这种友情就是安德鲁爷爷说的幸福的感觉吧。
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在放河灯的小河旁安德烈问小丸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小丸子眼光奕奕的说,我长大后想做漫画家,那一刻很是感慨,小丸子啊,你长大后果然实现了你儿时的梦想,好棒!
还有一个场景,机场分别时,安德烈说,遇见你让我觉得很幸福,就像安德烈爷爷对与居酒屋夫妇友情的感觉一样,美好的情感在两代人之间传承,真的很动人,很美好。
“小小年纪谈起理想一串串,………………………………长大以后只想嫁意大利少年。
”
清水市迎来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他们寄宿在小丸子等同学们的家里。
小丸子的搭档,意大利少年安德烈,和日本有着不解之缘,对“霓虹金”也是饱含着特殊的情感。
他怀着对回忆的追往而来,带着美丽的意外收获而去。
时隔二十三年,我们终于迎来了小丸子的第三部剧场版,于是这部电影也就理所应当地自带催泪光环。
且不说故事是否感人,光是听到“二十三年”,就瞬间勾起了儿时的记忆,叫人不禁感叹岁月如梭。
无情的时光带走了我们的童年,而小丸子依然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或许我们会吐槽柯南是“万年小学生”,但没人会希望小丸子从小学毕业。
即使对她的未来充满遐想,但依然自私地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长大。
青梅竹马无猜日,情窦初开终有时。
<来自意大利的少年>中最大的看点莫过于小丸子若有似无的初恋。
我们笑她蠢萌,笑她掉链子,笑她不解风情,但人家第一次恋爱就是“跨国恋”,比我们会玩多了。
而且很有可能小丸子对于欧洲小帅哥的等待也是未雨绸缪的,早在第一部剧场版<友情岁月>中她就表达了这个想法,虽然后来英语照样不及格。
选择和离别是小丸子剧场版永恒的主题,之所以这个主题用了二十多年(的确,这次的编剧也是有点懒),也许因为没有什么能更好地代表成长的开始。
另一方面,它也很契合大电影的受众群体,毕竟是要大人带着小孩,花真金白银买票去看的。
那就不能和TV动画一样,不能让小丸子卖萌,爷爷卖傻一个半小时。
巧妙的是,故事本身承载的挥别过去的主题,与观众对于这部动画的情怀意义不谋而合,在观影过程带来戏里戏外双倍的共鸣。
在三部剧场版中,这部一定不是最出色的一部。
故事比较单薄,人物不够丰满,甚至有点像日本的旅游宣传片。
还有我个人比较不满意的一点,就是那个尖酸刻薄的旁白,在这部里缺席了。
一定要比较的话,<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可能和<友情岁月>差不多水平,都不如<我喜欢的歌>。
但仔细一想,<友情岁月>里出场人物丰富,没有鸡肋角色,情感发展自然而合理,所以可能也比本片好一些。
是的,我的确是不愿意承认这部可能是目前三部里最糟糕的一部,这样说也并不公平,因为一共才出了三部而已啊!
归根到底,这样的电影本身就很难被评价,也可能压根不需要被评价。
去电影院看这样一部电影,就像是去见一个阔别多年的儿时好友,一同回忆那段天真清浅的时光,一同享受那份平静温暖的美好。
本文首发于「三分熟影评」订阅号:MediumRare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动画片里很多事情是真的,唯独那个让我最向往的不富裕但是有爱的家是假的,作者的家庭并不幸福,她在家人的忽视下长大,而剧中可爱的爷爷实际上带给了一家人痛苦。
之所以樱桃小丸子里塑造相亲相爱一家人是因为她自己的一种向往,可这何尝不是我的向往?
一直以来我的想法就是: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会尽我的能力让我的孩子生在一个有爱的原生家庭,如果我做不到那我在未来就不要有家庭,从而避免去制造一个悲剧。
可是如今我甚至在想,是不是世界上根本没有人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家庭或者爱情,所有人都是在人前看着美满,幸福;背后关起门来没有人是开心的,不论哪种感情其实都掺着杂质,生活就是一地玻璃渣子看起来晶莹剔透的,实际上能把人扎的鲜血淋漓。
或许,说全部的确太绝对,可是我认为六成以上的人真的是这样活着的,他们只是选择不说。
其实我发现长大的真相残酷的并不在于这个世界不美好,而是我一直追求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二千多年前,那个被前倨后恭的苏秦,一个人要带着这种经历过后半生,怕是世间多少“势位富厚”都修补不好那颗苍凉的心呀。
今天无耻地没有复习。
看到心心念的小丸子上映就迫不及待地决定观赏这部动画片。
剧情简单明了,六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五年级小学生来到静冈体验日本生活,寄宿到包括小丸子在内的六个同学家中。
意大利少年马可入住樱家。
上课,料理,游玩,找寻友人。
一系列有趣感人的故事。
这一部,所谈的莫过于对友谊的称颂。
马可爷爷和友人的快乐往事,马可和小丸子的美好时光。
我喜欢小丸子,是因为在我看来与她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也十分喜欢小丸子这个人物。
普通的小学生,就如普通的我。
普普通通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家人,普普通通的经历。
但是却又感觉在上演我们每个人的日常。
屏幕上滚动的一帧帧画面,都在映刻着我们普通,却温馨美好真实的自己,那种感动是最最打动人的。
分别是,为了下一次再见,面对面的再见,亦或是思念中的相见。
所以,小丸子不哭,我们不难过,我们再见喔!
我能说我哭成傻逼了嘛?
我真的哭成傻逼了,用了四张纸巾。
还是加厚的那种。
2015年12月23日,时隔23年之后再度推出剧场版,《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
动漫产业作为在日本市场经济中占比较重的产业,不仅仅是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高速发展,同时也创造出了大量的优质IP,而至今仍在播出的《樱桃小丸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女孩子的心思,日式家庭的生活,关乎友谊与成长,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之故事的情节植根于人们真实的童年生活和经历,从而使其具备了庞大的情感共鸣点。
简单的叙事方式并不代表其内在的缺失,反而是一种童真的体现,而这种体现与丰富的内核融合在一起,更使其系列作品像一块白玉一般完美无瑕。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开播后,其一度登上电视台收视率的顶峰,而小丸子的形象更是深深扎根在了观众的心中,甚至可以被冠上日本动漫界的国民女儿之称。
相较于同是以天真的手法进行表达的《哆啦A梦》,后者更多的是营造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虽有着那些童真的欢愉。
而对于《樱桃小丸子》来说,没有华丽的外表将其裹住,所传递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生活,且给予观众的也是一些美好的事物。
当制作动漫以盈利作为第一目的的时候,剧场化的作品便会司空见惯,无论是《哆啦A梦》也好,还是《名侦探柯南》也罢,都有着大量的剧场版电影,也更不必说其延伸出来的周边产品的市场情况。
然而总有些个别的存在,而仅仅有着三部剧场电影的《樱桃小丸子》便是,尽管其做派严重的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但是显然没有变成一个另类的存在,90年代的两部影片也都受到了观众极大的肯定。
而这部《来自意大利的少年》的上映,或许是打破了这一美好的局面的开端 。
就影片而言,镜头和画面的风格依然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样子,对于看惯了三维动画的观众来说,偶尔的转换成二维不妨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而此表现方式也是在将观众多年前的记忆从脑海中拉回到现在,用情怀来带动观影体验。
不变的人设,没有一味的虚假鼓吹,没有脱离现实的故事,用淳朴的表达手法直切观众回忆和感情至深处,形成直接跨越年龄的共鸣。
影片强大的感情渲染能力并不意味着其整体优秀,对于剧情而言,虽然有着亲情与友情的支撑和表达,以及小女生的小心思,但俗套爱情片情节的设定和加入,使之似乎从根本上脱离了轨道。
或许制约于资本主义社会思维的作怪,但就一部以纯真作为主题的成长类电影来说,爱情桥段可以作为一种商业噱头,但将其搪塞进与之不适合的框架中时,只会给观众一种生硬和突兀的感觉,本可以从一贯的友情或是亲情作为出发点,而模糊不堪的爱情让影片变得愈加呆板。
除了令人尴尬的爱情之外,影片中的大阪和东京之旅,其随处可见的热心肠路人,似乎是在刻意的刻画日本的风土人情,其不受控制的表达方式显然差点将影片变成一部旅游宣传片。
无论是使人动容的当地饮食文化,还是别具一格的地域特点,都是直接左右其走向“不归路”的原由,以及影片结束时的大提灯节,其简单粗暴的手段,将日本捧上了一个美好的制高点,且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完美的宣传手段,既省钱又省力。
对于电影《来自意大利的少年》来说,若不谈情怀,似乎观众无从对其进行“下手”,而依然如初的画风,以及带动情绪的配乐,都使其彰显出了满满的情怀与怀念。
时代在变,其内核不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表现,虽然有着俗套的爱情元素加入,但依旧无法削减其魅力。
如同该系列定位在老少皆宜的层面,如同其打动观众的情感共鸣,一个跨世纪的动漫在此程度上已然做到了最好,借用丸尾同学的一句话:“总而言之”,小丸子永远都是那个小丸子。
素材来源于网络LBD蓝光补标
我生于90年代,看着《樱桃小丸子》长大,成年后继续看着《樱桃小丸子》。
这次盼到电影,“兴奋”是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还掺杂了些许苦辣酸甜。
之前看预告片时,莫名地流下了眼泪,不知道是看小丸子转红了眼眶,受到了感染;还是因为这部电影终于上映了,等待真的太久太久。
但在我带足了纸巾进去影院后,却一张没用上,倒是添了几条笑纹。
2016年9月23日,《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首日上映,我就冲去了影院。
第一次在大荧幕中看到小丸子的我,眼睛都看直了。
(太多太多剧透)第一个桥段就是我们的小丸子依旧在睡着她的懒觉,被妈妈“吼醒”后慌慌张张跑去学校。
镜头切入片头曲,一群人舞蹈起来,这正是我最期待的模样,欢乐的一群人蹭的一下展现出来,伴着熟悉的旋律,情不自禁地傻笑起来。
整部剧其实不像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集动画片。
由于我是小丸子的脑残粉,当然不会在乎这些;只管坐在影院好好享受。
不满意的地方也是有的,譬如没有听到猪太郎发音,没有“噗”;丸伟同学没有跟着大家一起去旅行;旅行的桥段过于匆忙。
从最初小丸子到如今,小丸子的脸越来越大,甚至有段时间我觉得小丸子的脸太大了,一点也不可爱,怒刷了3遍《樱桃小丸子》第一部。
现在大荧屏中看她的大脸,还是很可爱的呢。
再说几个电影桥段中的感想。
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安德烈对小丸子一见钟情,当时认为小丸子是女主角,这部剧的男主就是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安德烈,一见钟情也没什么不对。
可是没想到还是有原因的,因为小丸子与安德烈爷爷的名字读音一样,而安德烈这次来到日本,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爷爷。
寻找爷爷的回忆,也成了这部电影的主线。
这部电影中很多梗,只有忠实粉才能懂。
五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他们分别选择了一位同学去他们家中体验日本生活。
这个选择其实蛮妙的,美国麦克一直是花轮的好朋友,动画片也露过面。
来自印度的小朋友选择了滨智,我想是因为肤色吧,哈哈哈。
野口家的巴西小朋友,真的超级配对;野口表面看着冷淡,内心其实是个幽默小女生,喜欢搞笑的食物。
还有大胃王配大胃王,一对吃货,担当了电影中小幽默。
小玉和来自香港的孙怡,性格都是温柔恬静,一见面便一拍即合。
这五个小朋友中,我最喜欢印度的小朋友,眼神加说话的语气都戳中的我的笑点。
关于这部电影,很多人说小学生怎么也谈起了恋爱,其实这是友情,或许是颗爱情的种子,但这绝对不是小学生的恋爱。
小丸子、小丸子爷爷与安德烈一同寻找安德烈爷爷的朋友的过程中,让安德烈与小丸子的友情再次巩固。
在与外国小朋友旅行中,也展现出很多日本的文化,京都的寺庙,奈良的美食和落语等等。
这个可以作为日本旅行的参考呢。
最后安德烈终于遇见了爷爷的朋友,故事也要完满落幕了。
机场分别时,安德烈将爷爷送给他的“起子”(这是爷爷日本朋友送的纪念品,也是唯一信物,上面还刻着名字。
)送给了小丸子。
当时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将如此贵重的礼物送给小丸子,这里可是包含爷爷感情,而爷爷也已经去世了。
小丸子拿到礼物时说以后我要是变美了,凭着这个“起子”你就可以认出我了。
这里真是把我鱼尾纹笑了出来。
就在我思考时,镜头切到了小丸子家的客厅,就如往常一样,小丸子说着白天发生的事情。
说着说着,妈妈说了句:安德烈将“起子”送给了小丸子,这可真是友情的传递。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个“起子”最重要的不是留住思念,而是要传递友情啊。
欢快的片尾曲响了起来,这里还有一部精华,可是好多人都已离场。
伴随着片尾曲,作者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出很多花絮和没有播放出的情节,譬如丸伟同学没去旅行,但是收到了很多礼物……万万没想到,片尾曲结束后,还有一个片段。
安德烈回到了意大利,并告诉了妈妈他认识了一个名字和爷爷一样的女孩……
总有一些东西会留在记忆深处,即使很多年之后,它也能轻易撩拨起我们内心的感动。
这种情愫,就是情怀。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去电影院看樱桃小丸子就是因为情怀,那个波波头、豆豆眼的可爱小女孩,是很多人心里童年时候的自己。
我没看过,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全新的动画电影,唯一熟悉的就是从别的渠道看到过的角色形象和开场旋律。
也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才知道,哎呀这首歌原来是小丸子的主题曲啊!
不过之前听的都是中文歌词版本了。
对我来说,电影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一些,因为情节太过简单,又延长到90分钟,在没有有力的剧情冲突来活跃气氛,挑动高潮的前提下,就像一个半小时里,被塞给一个巨大的装满白开水的杯子,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喝完。
寡淡无味,你能喝多少?
前半个小时的角色轮流出场、串场,没有情怀支撑,回味曾经记忆里的快乐和温暖,真的是无聊到昏然欲睡。
不过,从出游后剧情开始慢慢丰满了,虽然还都是一派美好温暖的正能量宣讲,情节也平淡如真正的生活面目。
那个店主回忆爷爷的两个回忆镜,我忽然就感动了,泪水莫名流了满脸。
即使是卡通人物,但描绘出来的那种温暖友情,幸福回味,真实的不可质疑。
东宝的画风最适合这类情感的表达,不华美,就是素雅平淡。
小丸子和安德烈之间,明知道只是两个小学生,可还是猝不及防被塞了一口狗粮!
安德烈出场跟小丸子的对话,就满满都是苏到女孩子心跳加速的霸道总裁范儿。
“我喜欢小丸子”!
这么直接的表达和直接的对书呆子班长的拒绝,深情凝望,后面不产生点什么才是坏事。
所以,当后面他俩穿着浴衣去放河灯,在满天星光下温柔对望,深情而优美的配乐情歌,更是将这一幕渲染到极致。
比太多国产爱情还动人!
故事的结局是大团圆的,虽然小丸子和安德烈暂时分开了,可我们都知道,他们总有一天会再相见。
机场分别那场,我居然看得泪流满面!
煽情煽得那么自然,没有太多废话,几句平淡的离别话加上形象并不过人唯美的卡通人物,竟然就感动地不可自抑。
若说这是第一印象,那算不得一见钟情,但还是有些东西打动我,所以,即使它平淡琐碎,即使太像一张用色素雅温暖的生活画像,却因为有了这些可以打动我的细节,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说的,是电影的后半部分。
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部电影看做是“樱桃小丸子”委婉的一次提醒——“你们还记得我吗”?
记得曾经又二又天真又快乐又容易满足的那个自己吗?
记得也曾经满怀真诚相信着一切也承诺着一切的自己吗?
记得那个对未来充满期待充满向往的自己吗?
看预告就泪目了,小丸子终究还是别人的。那小丸子归安德烈,花轮归我好了~~
看个小学生动画片也要被发糖。。。原来这是一颗糖丸。。。
看的日语版。樱桃小丸子不适合搬上大荧幕,画风人设太粗糙了,节奏也慢,看着看着,我竟然去做饭了。最重要,没有复古感。-txh
花轮家的豪宅呀,太有钱了吧。因为他们在日本和法国拥有大量的房产和投资,并且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也很高。おどるポンポコリン (大家一起来跳舞)动感片头曲。京都料理,大阪章鱼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409291
感觉多年后还能谱出一曲恋歌呢
勉强三星,剧情像是日本文化交流推介片,缺乏触动人心的小细节,无聊拖沓,一点也不小丸子。专门找了国配版,却与电视版国配的演员完全不同,尤其小丸子,这个咋咋呼呼俗套刺耳的配音是怎么回事,旁白大叔也没有TV版的感觉,永泽同学竟然还不小心露出了点北京口音
很无聊
能够在大银幕看一次小丸子的形式意义大过内容,简单低幼的剧情对白,淡如水的人物关系和叫人提不起兴趣的寻人之旅,暴露了这样一部女性向的经典动画扩充成大电影的苍白羸弱,日本人不用尼康佳能却推广莱卡略意外。既然哆啦A梦圣斗士小丸子都看到了,精灵宝可梦和保留黄段子的蜡笔小新大电影何时会来?
一个半小时果然还是长了点儿
“我把这个送给你,以后再相见的时候你带着她,那样就算我们长大了,我也能一眼就认出你。”“那如果我以后长成了美女,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就是我。”
还不错
再见,樱桃小丸子。
故事内容较之以往动画版的故事内容将有所升级,首次去大阪、京都的旅行了!
帅的
果然现在再看小丸子,幼稚很多
16-9-25
好幼稚。。。
有的时候动画片比成人片还有意思呢!有和我一样感觉的,请举手
日意友谊千秋万代,别跟我提平凡,别跟我提童年,幼齿中二,哪儿跟哪儿啊!
5.5/10。好难得的小丸子剧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