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
气死!!
气死!!
后悔死!!!
为了看这个大结局,又续了一个月会员!!
自虐!!!!
怎么做到的,都最后一个案子了,步步错算。
如果前面还能说剧版唐泛是个普通人,最后的唐泛就是个后腿!!!
所谓的因为年轻错失状元,是为了讽刺他是个书呆子。
知道了欢意楼里有叛徒,一直不说,可怜汪植还跟隋州说唐泛有任何事都会跟我们,就算不跟我说,也会跟你说,最后让叛徒套了冬儿的话!!
最后四集,唐泛,有还不如没有!!!
相信没有他最后隋州和汪植也能化险为夷!!!
总而言之,编剧跟唐泛这个人物有不共戴天之仇,才会这么恶心他!!!
镇魂火了,是因为演技在线。
高冷的角色也可以眼神出彩,二流的剧情可以用一流的演技掩盖,另外,配乐精良,也是一大亮点;陈情令火了,是因为剧情在线,基本符合原著。
角色开始欠些演技,但后面也还可以,一流的剧情和次一流的演技衬托,配乐同样精良;那这部剧靠什么出彩呢?
剧情还是演技?
带着很大的期望,看后却是无奈的失望。
演技上欠妥,唐泛角色太浮夸,隋州角色太面瘫,就汪植角色正常点,且男主口音重没使用配音;剧情上一般破案套路,和原著些许不搭,情节上没有爆点;配乐目前来看都比较一般。
如果后面集数一直如此的话,火爆基本不可能,顶多算是一个稍好的剧,过眼云烟。
观众对爆款的品味还是有的,要么颜值演技俱佳,要么剧情甜虐烧脑,没有特别引人眼球的爆点,再是双男主有颜,也是浮云一朵。
看完结局追评:整个剧情演技只能说还可以,是个一般的好剧,然而没有爆点,想着靠双男主大火,基本没戏了。
1、何为“极致”?
无论是题材还是人物还是CP还是服化道美,只要任选一样,极致地进行着,也不会如此差的反响以及如此差的口碑。
而内容的极致更是居于高山,俯视着技术、服化道美等的极致,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当然,不极致的东东连辅料都算不上。
从数学的角度而言,如何去平衡一个完美的多维(内容的多维度)几何形体的对等,是钻石切割最美的手艺,当然也是内容创作者希望达到的彼岸。
极致中的平衡与老道又是内容创作者的内在层次。
而“极致”就不能说在耽改中莫名的强加所谓的“女主”,“极致”也不是说在悬疑与探案中加上美食的元素,如果是真的吃货,是不会爱吃大杂烩的,因为大杂烩最没有意思,也最没有让各自有着品味的区分,容易丧失自我,这却是年轻人所最不能容忍的。
“极致”是在各种元素的大背景下把一个最主要的元素做到通透,这也是现在所有火爆剧的根本,《都挺好》、《冰糖炖雪梨》、《小欢喜》、《庆余年》等等,都是在一个可道可命名的背景下将一个元素做到了极致,极致才能出圈,这便是所谓精品剧的根本。
《无证之罪》即是当年的最佳代表。
2、开篇如何吸引人?
分散的人物塑造在开篇是不可能吸引到观众的,现在的观众选择性太多了,正是选择性多,所以他们内心是希望能看一个能从一而终吸引他的角色,如果唐泛的吃货+神探的人设能够在前几集巩固好,后面再来随州这个意欲打造CP的人的弧光也是来得及的。
相比之下,汪直俏皮下的贱和狠反而被推出来了,以至于我现在对所有人物角色没有印象,只有汪真、贵妃和顺天府尹。
当然演技的纯熟度(包括但不限于坐姿、站姿、礼仪、微表情、微动作等)自然只有贾静雯老师、府尹、余大人这几个老演员能让人心服,而且对戏见真张,不得不说。
《庆余年》的人物不可谓不多,但是王倦老师轻描淡写的前2集, 曹翠芬老师一个老练世故但又极爱孙子的看破浮尘的老太太就立住了,与演技有关,但是更在于何时何方法去立一个人物。
而现在很多评估要求一上来就给你立下3-5个主要人物的诉求估计也是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因为不可能。
3、1集弃剧,这就相当于第一集把大部分的人挡在了门外,可惜了一本还不错的小说和晋江大神梦溪石的影视化第一步崴了。
4、很少打一星,而且服化道美还算可以,给不到一星这么低,但是前期预期及吊的胃口太高,摔得就越惨,这是所有项目制片和运营的人都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又一部耽改剧上新了。
《成化十四年》是晋江大神级网络作家梦溪石的耽美小说,拥有广泛读者。
剧版由郭爽、杨欢执导,成龙监制,官鸿、傅孟柏、刘耀元、贾静雯等主演。
同为耽美小说,《成化十四年》与隔壁的《鬓边不是海棠红》还是有很大差别。
《成化十四年》是“清水文”,男男CP以暧昧为主,《鬓边不是海棠红》还是不要因为好奇去读,里面的男男“19禁”桥段可能会吓到你。
只不过,无论是耽改剧《鬓边》还是《成化》,刚开播在豆瓣上都得到一片的一星差评。
事实上,《陈情令》开播时也是一星待遇,开分时只有4.9分,之后一度涨到8.2分。
现在《鬓边》豆瓣评分也涨到7.5分。
为何耽改剧总是“低开”?
《成化十四年》有翻盘的可能吗?
不偏不倚地说,如今耽改剧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原罪感”。
大张旗鼓地搞男男CP,肯定是不被政策所允许,可如果把男男CP改成清汤寡水的社会主义兄弟情,也会遭到书粉的排斥,认为你又魔改又想蹭腐女红利,简直是“又当又立”。
耽改剧处于两难中。
一方面,腐女市场广阔,腐女忠诚度又高,《陈情令》的收益令资本垂涎;另一方面,政策红线又是不可触碰的,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于是你看,“19禁”的《鬓边》变成了老少皆宜的正能量,小说中风流起来没下限的程凤台,到了剧版一身子的正义凛然。
因此笔者建议,对于耽改剧不妨先放平常心。
既要理解创作者的两难,也应该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剧集不等同于小说,“改编”就意味着有重新创作的权利。
当然,剧方如果不想失去腐女这一块蛋糕,改编时也要讲究个基本法,至少不要“魔改”“加戏”,比如人家好好的BL,你硬要改成BG。
同意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成化十四年》。
故事以明朝为背景,讲述成化年间,顺天府从六品推官唐泛(官鸿 饰),在锦衣卫隋州(傅孟柏 饰)、西厂公公汪直(刘耀元 饰)的帮助下,屡破奇案,成为一代名臣,并和隋州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简单地说,就是唐泛与隋州这对基友,一边破破案,一边升升官,一边搅搅基。
耽改剧能不能嗑,主要看两点,一个是看脸、看人设,另一个是看CP间的互动。
先来看第一男主唐泛。
小说中的唐泛长这样:“对方(指唐泛)同样是一身直裰,但一样的款式却穿出了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说公子哥是竹竿套衣服的话,那对方就是芝兰玉树,风度翩翩了,如果有点文采的人在这里,说不定还会吟上两句‘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之类的句子。
”“他(指唐泛)虽然背着光,却隐约可见沾了雨水的鬓边泛着鸦青的色泽,玉色直裰衣摆飘荡,潇洒俊逸……对方(指唐泛)生得好看,便是连笑,也笑得温文尔雅……只觉得这人(指唐泛)就像外头这场小雨一般,清凉拂面,将初夏的闷热一扫而空,令人舒服得很。
”
总之吧,唐泛很帅,温文尔雅、白衣飘飘。
而性格上,唐泛虽是吃货,但多数时候内敛沉稳,能够独当一面,“我十五岁时已经中了举,又送长姐出嫁,足以撑起一个家了”。
剧版唐泛由官鸿饰演。
从古装扮相看,还是相对契合。
但人设上做了改动,唐泛的吃货人设被无限放大,并且性格由沉稳变成了活泼、跳脱、没有眼力见(比如跟西厂厂公抢夺一碗面)。
编导是想以此放大唐泛的“可爱”,进一步加大其与隋州的反差感和CP感。
这个改编见仁见智,但也不算败笔。
官鸿的演技过于生涩,许多扮可爱的表情过于刻意。
真正称得上败笔的改动是,剧版为了凸显唐泛的“可爱活泼”,将这个人物的性格上的“坚韧”“强大”给压抑住了,给人的感觉是,他“弱”、“需要被照顾”。
该剧第一个案件是武安侯之子郑诚被杀,第二集,隋州带唐泛去看郑诚的尸体。
唐泛看到尸体就开始犯恶心并干呕,并赶紧闪了。
但小说中的唐泛压根不是“弱鸡”,小说是这么写的:“隋州见他不避其秽亲自上手,神色不由微微一动……偌大国家等于是文官集团在治理,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像唐泛这样以科举晋身的官员,骨子里天生就有股优越感,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当上父母官,能够不盘剥百姓的,就能称之为好官了,更不要说专精业务,做一行爱一行,把职务当成专业去研究。
“隋州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见过太多跟唐泛差不多职位的官员,别说亲自上手去检查尸体了,连看到尸体都会皱起眉头,避得远远的……“相比之下,唐润青可谓是一名实干型的官员了,先别说他对尸检是否了解,单是这份愿意亲自上手的精神,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小说中的唐泛,文而不弱,见到尸体一点不怵,还认认真真从头到脚地亲自检查。
他的专业、严谨、认真,恰恰是他吸引隋州、让隋州对他改观的地方。
两个人的关系,不是“你弱我强”“我照顾你”,而是“势均力敌”“惺惺相惜”。
但剧版将唐泛刻意改“弱”,反倒折损了人物的魅力。
隋州的人设改动较小。
小说中的隋州,“威风凛凛,气势彪悍……神色深邃冷峻,目光锐利如剑,只稍四下一扫,旁人纷纷下意识移开视线,不敢与之对望。
剧版由台湾小生傅孟柏出演,他曾入围过金马奖的最佳新演员,演技尚可。
目前吐槽较多的是,他那一口台湾腔。
获得好评最多的是汪植(小说中是“汪直”)。
小说中的他“脸阴柔俊秀,年轻得令人惊讶,却又带着一股睥睨众人的锐意”。
汪直亦正亦邪,该狠辣时绝不手软。
这样的人设容易出彩。
剧版由内地新人演员刘耀元饰演,拿捏比较准确的,阴戾与少年气并存。
稍稍让人觉得不合常理的是,汪植可是贵妃(贾静雯 饰)眼前的红人,是西厂的督公,朝臣都想攀附他。
剧版为了让他与唐泛、隋州组成“铁三角”,有多一些互动,让他过早过多地“抛头露面”,与角色的身份不太匹配。
跟小说相比,剧版加快了唐泛与隋州的感情升温,并增加了不少细节互动。
一起吃饭,唐泛邀请隋州一起洗澡等,腐女自然能心领神会。
唐泛与隋州的CP感还是有的。
并且不像《鬓边》两个主演,一个已婚一个已有女友,腐女想嗑都不好下嘴,《成化十四年》至少多了想象空间。
腐女不怕耽改剧男男CP成“清水”兄弟情,怕的是乱加BG线。
《成化十四年》加了异域女子朵儿拉一角,一开始戏份不算多,网上流传的第三集剧情简介与剧情差别很大。
但最新播出的9-10集,唐泛要“千里救夫”,竟然还要拉上朵儿拉,两个人又是灯下夜谈,又是一起看星星,“拉郎配”的嫌疑过于赤裸裸,也难怪被书粉吐槽了。
增加女性角色,或是为了淡化耽美色彩,方便过审。
但耽改剧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尽量淡化女性与男主角的“爱情线”,否则极易遭到反噬。
小说是破案为主,搅基为辅。
小说的破案写得并不算出彩,原因在于推理主要靠“说”,观众参与感不强。
但得益于作者流畅的文笔、对明朝历史的趣味性书写,以及张弛有度的人物关系,可看性还是很强。
剧版同样是以破案为主线。
但也对案件做了简化、改动和整合,比如将武侯王之子与太子伴读之死结合在一起。
囿于小说悬疑本来就一般,剧版的推理也不出彩,不过编导倒也延续了小说用人物关系与人物张力来丰富案件的手法,补缺了推理单薄的缺陷,让案件显得复杂起来。
对于非腐女观众来说,这样的破案虽显得简单,但一个案件背后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宫斗”),也是有看头的,不至于劝退观众。
总体来说,可以理解书粉对于剧版改编的不满,比如唐泛人设改动,比如增加了所谓的“女主”,以及很基本的历史错误。
像下图,明朝东厂是明成祖朱棣成立的,而非明太祖朱元璋。
但有一说一,从剧集本身来看,《成化十四年》整体还是及格线上的。
非书粉的腐女观众,可以试着一嗑,如果后续BG线继续烦人,再弃剧也不迟。
——首发凤凰电影,版权为其所有——
(一分给三位主演,一分给摄影,一分给武指服化道,一分给其他幕后人员,负一分给编剧和出品方)本帖不上升演员,仅想据已播集(1-12)的效果来探讨为何剧版《成化十四年》女主朵儿拉戏份需要大量删减。
希望剧方和投资方重视该问题,即使止损,防止落入一败涂地、难以回本的境地。
问题可以归为三个方面:1)创作层面;2)市场层面;3)道德层面。
1)创作层面作为耽改作品,电视剧可以具有其独立性,但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其自身内部各方面都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女主朵儿拉的加入则严重扰乱了这一点。
节奏紊乱跟原著比起来,本剧前三集的节奏较快,两案件并行,三男主登场,几路人马各展神通,让人大呼过瘾。
而叙事作品讲究张弛有度,男主们的日常已经起到了舒缓剧情的作用,而且剧版又加入了裴医生一配角,“弛”的方面已非常完备。
跟女主的日常互动不仅进一步减缓了整体叙事速度,而且加入的时机常常不合时宜。
7-10集剧情急转直下之时,这边隋州身陷囹圄,忍受酷刑,危机重重,那边还在打情骂俏,看月亮数星星,令人唏嘘。
性格分裂电视剧官方设定唐大人二十二岁,年过弱冠,官至从六品。
在剧版前几集中,男主智商在线、古灵精怪还算讨喜。
人物整体塑造较为阴柔(并非贬义),偶尔耍耍小性子,与隋冬二人与饭桌之上俨然一家三口,虽没有半点原书风貌,但耽美的底盘依然清晰可见。
另一方面,剧方同时想把男主塑造成情窦初开的清纯男孩,街头偶遇异族美女,女子主动投怀送抱、尚不熟悉便已同宿一床,语言不通还能促膝长谈。
男主一碰到女主便心头小鹿乱撞,极速降智,行为娇痴,台词弱智(什么“大战三百回合”?
)。
试问这两种设定如何能统一?
男主是否有多重人格?
男女主在一起时而如同姬友谈心,时而如同两小儿干架。
让耽美的受方跟女主恋爱,让痴种挑起侦探权谋大戏的大梁,把笔递给莎士比亚也一样没辙。
情节苍白BG线没有原著背书,而且目前来看,在耽改的背景下,编剧也没能(没敢)写出什么浓墨重彩的情节。
唐泛和女主不过小打小闹、胡搅蛮缠、“斗篷筷子”、“铁达尼号”、鸡同鸭讲。
即使后面出现英雄救美,为爱牺牲也必然无法与真正的言情剧相提并论。
这些苍白幼稚的片段与主线反差太大,不但没有非看不可的必要,而且让原著粉感到极度不适,转黑回踩。
女主作为工具人的同时还极具危险性。
吉安一案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是为了引出向女主借马,男女主同船而写,那后面的“采生折枝”一案是不是为唐泛英雄救美做铺垫呢?
用办案推动男女主恋情发展如果是纯粹的BG剧也还可以接受,但是放到耽改作品里根本行不通。
如果后期女主成为了“教男主成长的那个女孩”,成为了男主的“白月光”,那这令原书粉和耽美读者不适的爱情戏就会被无限放大,掩盖这部戏所有的优点。
2)市场层面但当然,在影视业市场化的今天,编剧也是带着脚镣跳舞,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投资方前期判断的失误。
受众人群耽改作品的受众人群,自然首先是原作的读者,其次是耽美作品的读者,把两者满足了,剧就有了自来水,受众也会相应扩大。
《成化十四年》这部小说非常清水,情节引人入胜,稍加修改,就是非常容易让各种人群接受的作品。
投资方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买下了版权。
但他们误以为靠着不错的情节、精美的服化道和令人称快的打戏就能一炮而红,瞬间吸引到历史剧和探案剧的观众。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原书虽然写得非常好,历史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太多了,没有能让人反复咀嚼的对话、熟悉的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情节,他们不会这么容易买账。
而《成化十四年》原书是一部处理得很精妙的耽美+探案+权谋作品,把人物魅力、胸怀和大义,人物间的惺惺相惜,中后期开始发力的权谋,和一波三折案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让人不忍释卷。
而改编后的电视剧,看了十二集,台词写得味同嚼蜡,主要人物情商下线,案情被简化整合,武打戏就那么几场,也看不出什么波诡云谲、金戈铁马,这样怎么可能首先吸引到大量的历史剧,或者探案剧的观众?
还是说女主的颜值和造型美到惊为天人,倾国倾城可以吸引一票直男观众?
既然这两点都做不到,还要去碰耽改的逆鳞,可谓定位失策。
尬捧演员因为这几年耽改剧火了几部,这种类型的剧也就自然变成了捧人的手段之一。
人可以捧,但不能捧得愚蠢。
这部剧里已经至少有两个角色(裴医生和冬儿)来分走男主的人设(其他的不提也罢),导致他的亮点所剩无几,人物可看性大大折扣。
官鸿的颜值没得说,粉丝群也遍及好几个国家,靠这点勉强在支撑,这个时候再要给他加一个女主,可谓雪上加霜。
大概投资方以为他是奥斯卡影帝,可为无米之炊,三管齐下地整唐泛这个角色。
他没有冬儿聪明,我们忍了;丢掉了验尸技能,我们忍了;变成傻白甜吃货,我们也忍了;但看他充满小家子气跟女主眉来眼去,我们难道还要继续忍么?
他这个样子怎么当得起这部剧的主心骨?
如果铁了心要捧女主,请让她为唐泛添彩,成为事业上的好帮手,而不是让他在感情中沉沦。
资本的运作可以理解,但是运作的要有方法,要做好调研和规划,这样野蛮地尬捧,适得其反。
3)道德层面然而这部戏加了女主的感情戏后,最严重的还要数道德层面的问题。
国恨家仇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发生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耻辱的事件之一,不仅让明朝军队死伤无数,国力大伤,而且还让成化帝之父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虏。
大明和瓦剌之间的深仇大恨在剧版中不是没有体现,隋州已经不止一次明确地提醒了唐泛。
考中传胪、位列翰林的唐泛对此一无所知本身就可谓天下一大奇事,然后他居然还跟来路不明的瓦剌少女擦出爱情的火花?
这是要给将来要进内阁,做太傅的唐大人履历上加入“通敌”这一笔么?
如果编剧是想通过女主和男主的爱情来化干戈为玉帛,促进民族大融合,那这个立意太高远了,BG线加得太强悍了,靠男女爱情祭奠无数战士亡魂也想得太美了。
把“人情”与“国难”相较,这种做法确实在西方的艺术作品中确实古来有之,比如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高乃依的《贺拉斯》,但那都是严肃而伟大的悲剧作品,人性在“集体”面前的悲鸣;或者现代也有像电影《沉静如海》这样的佳作,但它其中的爱意隐忍不发,化作琴曲,令人无限怅惋但又无可奈何。
成化的编剧方没有魄力和能力去写这样的情节,它太过庞大,势必会占据作品的中心,而只靠着傻白甜的感情戏则根本达不到“美”的高度,没有钛合金翅膀就请千万不要去做伊卡洛斯……意识形态扭转高超的爱情作品总是要挑战一些意识形态的,或是封建礼教、或是出身门第、或是社会境遇,不然就摘不掉低俗的标签。
《成化十四年》不是那种走天真路线的耽美小说,里面的主角面对周遭的重重压力,选择了坚持爱情。
虽然绝对没有《梁祝》、《牡丹亭》那般掷地有声,但作品中确实体现了一定的反抗意识,这也是耽美作为爱情小说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点。
当然,鉴于目前的国情,片方不敢去触及这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就一定要改编成对立面。
唐泛在被催婚的时候恰巧就碰到了梦中情人,林朝东和冯清姿摇身一变成了情侣,冬儿作为小孩子一定要聪明伶俐,甚至在预告里放烟雾弹说跟隋州“白首不相离”,原创主角裴医生取代薛凌跟被家暴的唐瑜发展情愫(原文只在番外提了一笔),后面还有个女配角青歌等着粉墨登场……好像剧方觉得lgbt太不堪了,要“替天行道”,号召观众“回归传统价值观”一样,拿着耽美作品改成“反耽美作品”。
可能剧方并没想这么多,只是觉得这样做才“正常”罢了,但是看着着实让人心酸。
宣传欺骗如果说上文所提到的问题都只存在于作品之中,宣传欺骗则是处于现实中的道德问题。
宣传期剧方对女主只字未提,海报上也看不出任何具体信息,以至于开播之后,女主登场了,微博超话里等剧了一年多的粉丝们还在绞尽脑汁帮官方澄清,直到看到第10集之后才真的相信是加了女主,纷纷惊呼“上当”、“幻灭”。
官方目前对此没有任何解释,并偷偷删除了花絮里“女主”的字样。
可以看出宣传方和制作方之间并没有达成共识。
制作方不想要耽美剧情,而宣传方想要靠耽美吸引人气,麻烦以后请统一一下思想再干活,生财也得有道。
套用剧中隋州的一句话,“你不掏真心,何以期待观众以真心相待?
”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从来都只会起到反效果,片方不可怜,观众才可怜,脱粉回踩都无可厚非。
综上所述,片方保留大量女主戏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可能能吸引一小部分颜粉,但只会让该剧在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可能会危及到出品方和演员们未来的发展。
请删除故事主干部分以外的女主部分,以及过于明显的感情片段,如类似“你原来这么美”这种让人翻白眼的台词、牵手、接吻(如果有的话)等画面,挽回名声之后自然会有剧粉帮助宣传。
平心而论,这部剧的摄影、动作、服化道、包括情节和演技都效果不俗,甚至非常精彩,配音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OOC的问题书剧割离的话化也可以尽量忍受(而且根据预告唐泛似乎在中后期会有所成长),演员和幕后人员花的心血都是看得到的。
如果因为一个角色处理不当而造成全盘皆输实在是对全体演职人员的不公。
希望剧方认真考虑该问题,挽救剧版《成化十四年》,不要让它变成《草原儿女情》。
看到十二集了,本来在期待真香,但是现在为止还没等到。
服化道确实看的出花了钱,画面质感很好,一部好剧来说这确实是重要的,近两年也在强调这一点,很多剧都在跟风,置景还原历史,中式审美流行,服化道加分。
剧中还合适的运用了动画模拟,很有创意,也很好。
但是我觉得剧情有硬伤,查案件推理的过程不够紧凑,很多剧情其实和主线没什么关系,拖沓而且收尾含糊,可以用幼稚来形容。
主次不明,主线不清,主题模糊。
主角的人物设定如果没看过小说,接受起来还可以,我就没看过,但是确实台湾腔在古装剧太出戏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男主角唐泛如果不能成为原著中的君子,想走可爱路线也行,剧中三人性格也有另一种化学反应,但是某些地方演的有点用力过猛,不仅像个傻子,依稀要向很多年不见的雷剧(比如陈浩民版济公那种)靠拢了,演员的表演不够合适,导演有很大责任。
角色偶尔说出的现代词语,化用过气网络用语“”,介绍现代知识比如唐泛用筷子拼了个树状图等,也让人很受不了。
不仅不能搞笑不让人觉得聪敏还让人不适。
总之无论在探案剧情上还是人物语言的历史背景符合度上,编剧能力都不行。
使得这部剧在内容上与它的社会背景,场景置景都有相悖的感觉。
置景是可以和上星剧有一拼的正剧置景,内容却像个上不了台面又雷的小成本网剧。
在人物的服装造型上,过于像朝鲜服了,可能韩国是学习了大明,我也不太了解这方面,但是也不要完全照着那个风格来吧,大明风华就没有那么韩式啊。
剧照一打眼还以为是韩剧,冬儿的造型,前期双丫髻很可爱也很能融合进历史,后面被赎的单辫子造型,真的太像韩剧古装的未婚少女造型了,分分钟跳戏。
对不上口型的配音,颇像朝鲜服的服装,有时候感觉主角都是一群韩国人,太别扭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想原创剧本想拍言情,却又没有原创能力买了版权,既然改的面目全非了,为什么不直接换个名字,就像《上古情歌》,人家也没有直接用原著《曾许诺》的名字,既然用了人家的名字,却又魔改;加了原创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线,宣传的时候却只字不提,打着耽美的名头拍言情,为什么不直接去拍言情?
吸着大IP血,吸引腐女和原著粉,却又说理解他们观众不止腐女,那一开始又为什么要打耽改的旗号?
很多东西腐女和原著粉都理解,明明可以无cp,却非要把耽美改成言情,一边宣传吸引流量一边又看不起耽美,又当又立。
一部电视剧的灵魂是什么?
是剧情啊!
即使不看原著,编剧用脑子写了吗?随州生死不知,唐泛居然还在想吃,汪植被炸昏,唐泛问都不问回家吃饭。
这不是在找骂吗?
明朝的公主和附马坐喷气式飞机上天,编剧为什么不上天呢。
汪植的西厂和锦衣卫在一边看着他们上天管都不管。
明知敌人有可能抢炸药,居然还让对方得手。
四个人就可以把皇帝偷出皇宫,你在开玩笑吗?说剧情好的,请问这些漏洞你说的圆吗?编剧是我见过最差的编剧,智商感人,浪费了这些服化道,成龙的监制在砸自已招牌。
一颗星给三位男演员的演技和火花导演本质恐同,两个男主统一加bgcp,可爱汪公因为是阉人,得以幸存没有女性cp女化弱智化唐泛,属于唐泛的高光设定,为了强拉bg,分给了侍女冬儿。
年纪没到14的冬儿强行和隋州凑cp,向隋州告白,并且之后很可能推隋冬官方致力于给大家喂屎而且死不悔改,我建议大家别看别看别看,真的要看,无感情线cut适合大家导演根本就没有在用心拍耽美,根本就是一个恐同直男,以过审为借口,安排了双男主娶妻生子其中唐泛身为一个朝廷命官,居然和瓦剌女纠纠缠缠,甚至为她呵斥自己的好友,改的太恋爱脑,演员替你们担了多少骂名,希望这个导演可以从此金盆洗手退出耽改圈无独有偶,导演本着加一个也是加,加两个也是加,不能厚此薄彼,也给隋州加了感情线,泰版剧情介绍隋州有个未婚妻,但是跑了,他魂牵梦萦三年,14集太后给她介绍了父亲刚死的一个女孩子。
热孝期间,女孩的哥哥建议他们早日玩婚给家里“冲喜”,改编不是乱编,希望编剧能少写一点剧本,多多读书人设唯一幸存的就是汪直,作为一个心里装着星辰大海专注搞事业并且为人圆滑,亦正亦邪的角色,本身是出彩的,加之演员演绎得很好,现如今看来应该是这部剧唯一出彩的点了。
傲娇毒舌但是有求必应,身在染缸,却自有心中的正义,聪明机智,明明说着自己“无利不起早”却在唐泛骂完他之后仍然帮助他办案,也总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量照顾唐泛隋州。
他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正义的人,他信仰“你帮我,我帮你”,官场本来就是尔虞我诈官官相护,只有正义感是不可能在官场得意的,在自己能做到最大的程度上,去表达自己的善,哪怕这个善是局限性的,有所限制,有所偏颇的,我觉得也比不管不顾的要仗剑平天下所有不平之事,来的更加现实。
他才十九岁,却已经权倾朝野,将人情世故看的无比通透。
他确实担得起是这部剧最具亮点的这个称号时代变了,现在真的没人喜欢那种圣父了,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才是最合理的处世之道最后让我们祝剧版成化十四年早日糊透地心,孽力反馈给导演希望演员口碑能不被这烂剧伤害,都能大红大紫另外,官鸿真的很帅,如果后期bg全部砍掉,我愿意重新修改我的评价和评分言尽于此
敲你大爷我真的生气了,到底哪个编剧改成这个熊样的。
1⃣️耽改加bg线你脑子里全是水吗,众所周知他俩才是倾盖如故的那一对2⃣️说说这个人设,原作隋州自己就能破案,一开始还很看不上顺天府,怎么到这里就变成他好像全指着唐泛一样,没有唐泛以前他咋活的,然后他是面无表情 不是性格暴躁 这才几集发多少次脾气了喝点静心口服液呢 隋州绝对绝对不会因为国家之间的战争对救过他 跟战争无关的人大发脾气汪直性格要你改得这么伟光正啊,这么伟光正他怎么可能让自己朋友妹妹去冒险,动动你那个生锈的小脑筋想想呢,不要权的西厂汪不是好汪为什么要给冬儿加个聪明绝顶人设 阁老准备换人当是不是 那她的勇敢呢 自己被绑还帮助别人 现在还变成人帮她了重点说说唐泛。
我真的是上辈子作孽这辈子来看这个剧,书里唐泛外圆内方,温和有礼,无论对什么年龄什么阶级都充满尊重,全心全意为同僚下属打算,倾听7岁小孩的辩驳,因为同僚探病还会觉得打扰隋州,这里面的唐泛是个啥?
乱翻隋州东西,让冬儿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对着汪直口出恶言,冬儿失踪了还有心情谈恋爱。
智慧呢 为人处事呢 内心原则呢 被你吃到肚子里了吗3⃣️这个剧情 瞎改的什么玩意儿,跌宕起伏呢 案子重叠呢,后续伏笔呢!!!
你大爷啊!
上周十二集(vip),怎么说呢,当时还没看过原著,感觉虽然男主傻白甜了一些,剧情逻辑感差了一些,但勉勉强强还能看。
后来看了原著,发现和剧中男主的塑造完全不同,不同就不同吧,书剧分离来看也可以。
这周更新的掏心女尸案,真的让我窒息,且不说前面莫名其妙的朵儿啦莫名其妙地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朱大善人去问冬儿的下落。
就说攻抓了受的医生朋友以为他是凶手,理由是他正在剖尸(实际上是研究人体结构),而且他来京城的时间正好和七年前第一起案子发生时间重合,这个时候受是知道第一起案子更早在十几年前就发生了,这他妈就一句话,拉拉扯扯纠缠了一集还没说出来。
好,然后锁定嫌疑人是A的车夫了,男主竟然直接跑去找A!
卧槽我真的智熄了!
然后顺理成章被A抓走关了起来,在笼子里还跟A逼逼你怎么会这样我真的好失望这样乱七八糟的话,艹!
哦对了A就是朱大善人王爷皇室之光(什么乱七八糟))。
还有超级想要吐槽的,爹死了儿子刚回家就去青楼喝花酒,太后还要给人家女儿赐婚???
女生的哥哥还说冲喜???
我真是长见识了,别说古代孝道有多重,就是现代这事情也不多吧。
顺便说说书,真的是一本很好的耽美作品了,受是很聪明很有魅力很有能力的那种,超级喜欢!
标签我无语凝噎……挂着羊头卖狗肉罢了
其实故事情节、画面感都还可以,但有两个最大的问题:1、不知道是剪辑的问题还是拍的时候没想好,很多剧情细节连接不上,搞得莫名其妙;2、隋州这个演员别的都不错,台湾腔太出戏了,比唐泛还让人觉得可惜。。。
本以为是个探案剧,看了几集意外发现又像个美食剧,感觉唐泛小可爱可以开个吃播了。看到他吃的那么香,我也愿意像隋州希望为他下厨,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真的有磕到粥饭cp的糖啊。当初看《流星花园》就很喜欢官鸿的颜,没想到古装扮相也还不错,蛮期待后面剧情的。
这剧情和演技实在是不好意思。。。不过我还是要追下去!就目前来看汪汪的人设简直不要太带感!!!!!!我爱了啊啊啊啊啊
唐泛放佛一个煞笔, 一直闹脾气,拎不清,犯傻逼,给人找麻烦。另一个男主颜值口音都吃不下,唯独督公支撑我看完了全剧。妈的没见过这么帅的太监,运筹帷幄,忍辱负重,又机智过人。啊啊啊啊啊,恨不得给汪植安个jb,爱了爱了。
其实制作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片头,可是男主其一太娘演技太差,一集弃
剧情还可以喔~案情设计和连贯性都挺不错的~然后唐泛+隋州+汪植堪称铁三角~我竟然最爱汪植和乌云XDDD
这几集简直太出戏了,娘娘的男,还一股台湾腔,受不了,太作了,音乐从头到尾真的吵死了
男主这个傻白甜人设实在吃不下 汪督公支持我看下去
非常喜欢的文,除了唐泛之外演员也选的不错
真的好看啊!没有故意卖腐,没有金手指,没有不明不白的逻辑和反转,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有缺点和可爱之处,这分真的太低了
没看过原著。但《成化十四年》有细腻的剧情,高级的叙事方式,饱满的人设,良心的服化道场景,过硬舒适的武指团队,有追求的内核。还没看完。但感觉,完全不应该被原著党粗暴刷低分啊。看到现在,内容呈现极其丰富,有工作理想,治国理想,民族歧视议题,家暴议题,医疗发展议题,战争议题,人权议题,自闭者高智商议题,PTSD议题。。。。还有好多好多。感觉作者(不知道是原作还是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很多,而且观念得都很不错。节奏得当,人物关系合理,演员走心。我都舍不得快进。为它的低分感到难过。[快哭了](虽然剧情有时候确实有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啊,我好爱男三汪公公!
喜剧段落挺好笑的,主演演技太弱,汪植最强,但装扮太弱……印象最深:你帮我,我帮你
沒看過小說覺得整體還不錯,顏值也達標而演技最出彩的是演汪植的劉耀元~~冬兒很可愛而紅衣朵兒除了貢獻快馬其餘與男主互動讓我不想浪費時間快進
除了莫名其妙的朵儿拉,其余部分真的还可以,全员人设可爱(主角三人团、冬儿、冬姑、师兄、试毒小哥)案件靠谱,节奏欢快,可能是并非书粉的原因吧,这部算是开年古装戏里唯一看下去的……多一星鼓励(不过真是耽改加bg的话,那确实不冤,主创除了用心制作之外,还是需要了解受众了解规则的(补充:十二集之后,唐泛降智过于严重,编剧的锅,改回三星,最吸粉的汪植都没让我支撑下去……
剧情很好看,不知是不是为了过审,加了个朵儿哈,不过硬加的角色没有经过润色吗?那条人物线也太生硬了,感觉没有必要啊!官鸿演技还有待提高,其他演员都还不错,特别是汪直那演员除了一开始觉得脸有点肉,后来觉得真的太灵了,不过貌似身高不太高啊!这部网剧如果在更多平台播应该不止这个分数,有点亏了啊
对于剧中演员配置,我有几句想说,阵容不能说非常强,但是也不弱,金钟影后贾静雯饰演贵妃,六年以后再度出演古装,演技依旧非常扎实,表情和眼神都非常到位。最重要的是终于又看到了古风的贾静雯,给剧加了不少分。
我能打0⃣️星吗?耽改加女主,下一句我不想说了
每次都觉得,唐泛不会这么蠢吧?结果真的蠢。
个人认为汪直还不错,隋洲也可以,唐泛就有点拉胯了。唐泛应该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怎么硬生生变成撒娇造作智商忽上忽下的嘤嘤怪了....是不是编剧对同志有点什么误会,不是0就变得娘得离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