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山村老尸的人一定都会对片中幽怨缠绵的粤剧腔调记忆犹新。
那个粤剧选段曲调婉转,满满幽怨哀伤,跟片中的恐怖气质非常搭。
以至于我每每听到这段戏曲,就会想起楚人美那一身蓝装,劈头盖脸的诡异形象。
粤剧的曲风大多以绵软细腻的声音为主,这种音乐气质,配合岭南潮湿的那种场景感觉,其实还是可以很自然的营造出诡异的感觉得。
但后来再采用粤剧作为恐怖元素的片子却几乎没有见到本片很精彩的一点在于采用粤剧以及与粤剧有关的相关风俗作为营造恐怖剧情的切入点。
这一方面赋予了影片传统和文化的内涵(相对接地气),同时也可以通过地方戏的没落和戏台破败的这种江河日下的感觉,给出一种时运不济的无力感。
时运不济下的无力感,我觉得这就是影片重点想强调的主题,受这个影响的不仅仅有日益没落的粤剧,还包括男女主。。。
影片采用的跨越时代的平行叙事的模式,将故事的剧情打的相对比较散,但是通过影片当中的暗示,还是不难将剧情梳理出来:男主妈为了出名,当年抛弃男主和父亲,独自出走去唱主角。
可能因为没有注意传统,惹到了鬼魂,被弄崴了脚。
戏班班主为了不耽误演出,临时指派其打下手的秀玲来替代。
男主妈不甘心,主动献身班主,希望重新获取头牌的地位。
但更加美貌也更加年轻的秀玲同样献身班主,班主拔吊无情,出尔反尔。
男主妈心生怨恨,被鬼魂有机可乘,放火烧死了全戏班的人,自己也戳颈自杀。
男主一直被爸爸抚养,亲生母亲死后,父亲有娶续弦,生下一女。
父子。
兄妹之间的感情并不好。
男主创业失败,男主女友因创业失败而自杀,由于没有联系,男主懵然不知。
男主回家遇见女主,彼此产生初期好感。
男主前女友鬼魂附上女主身,与男主发生关系。
虽然是女主希望与男主重温旧梦,也促进了男女主感情的升温。
演出开台在即,男主父亲被妹妹气病住院,戏班暂时交给男主搭理,女主辅助但是无巧不成书,这次演出的地点,实际上就是原来男主妈放火烧戏台的地方。
当地会聚了无数的冤魂。
恰恰因为男主不太懂相关的传统,因此出现很多怪事。
冤魂蠢蠢欲动。
女主与妹妹相继被附身。
诡异异常。
最终没有被控制住的恶灵附身大开杀戒,附身的女主牺牲,男主为保护父亲也被恶灵杀死。
整个故事悲剧结尾。
我可以把这个剧情理解成为一个戏班版咒怨的故事,上一代枉死的人,要将自己的仇怨发泄到后来者人的身上。
一代接着一代,只要戏曲演出不停止,咒怨就不会停止。
虽然手法不同,但是结局却是一样的。
影片通篇的基调很低沉,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人的运势低,很容易被附身,被鬼迷。
而从女主轻易被附身、男主生意失败、老爸心脏病住院来看,这一家人的运势应该是最低的。
而且正好处于当年出事的地点,成为怨鬼的主要目标。
天时地利人和都决定着这部片子会以悲剧收场。
这就是所谓的时运不济的无力感。。。
虽然男女主也在抗争,但是实际上是抗争不过的。
这种情况,跟每况愈下的地方戏,又有什么差别在发生诡异事情的时候,影片非常不走寻常路的没有找和尚道士,这个是让我觉得挺个性的地方。
没有向着传统的僵尸风格去发展。
传统在本片当中被强调了很多次,无论是没有尊重传统而发生的绊脚事件,唱戏不能有口难开等等这些说法,都在剧中以重要的篇幅出现。
这些传统虽然看似无稽,但却是是和戏曲表演相生相兴的。
而对鬼魅的呈现,更增加了这些传统的魅力,即便我觉得那不是真实的。
我最喜欢的剧情其实还是影片的结尾,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
痛失爱女亲子的老父仍然坚韧的在台上表演(尽管心中极度悲痛),即便这样卖力的表演,台下的观众仍然寥寥,镜头一转,在阴间的场景中,剧场缺是观众熙熙攘攘(喜欢看戏的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患难同生共死的男女主,却相视对望,眼中没有柔情,只有无奈和对阳世的不舍。
所谓的传统、戏台、包括代代相传的恶灵咒怨,可能都会随着剧场戏曲的凋敝而随风而去把。
刘心悠是真心漂亮
你们都是从哪里看出来前后两个班主是一个人呢?
真是厉害啊!
回去好好看看主演名单,两个班主明明是两个人好吧。
老班主在大火里和小丫鬟一起被烧死了,吴家丽老公林威相当于霸占了人家的戏院,这些鬼是回来报仇的。
这也就解释了林威喊:有什么你们冲我来,不要搞我的子女这句话,电影最后主演名单里明明写的啸天(班主):林威, 旧班主:另一个演员, 就是一个简单鬼来要回自己戏班的故事,哪里那么复杂。
而张家辉是因为出版社赔钱埋怨自己的女友,导致女友自杀(这也就是他发微信告诉他女友不是因为赔钱和你分手,实际就是因为他肯定每天叨逼叨这事,他女友才自杀,他女友这时候其实早就死了,不然干嘛不打电话而是发微信,他这是心理暗示自己女友还活着)所以他从大陆回来才会满身带着怨念回来,也就是医院老太太告诉他现在不要外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兄,你印堂发黑啊。
有了怨念才会招来冤鬼,所以这些鬼魂才借机回来找他老爸报仇,最后他替他老爸还债,同时也还了自己欠女友的债。
刚才在乐视看了张家辉自导自演的恐怖片《盂兰神功》,其实我一开始把盂兰的盂读成了孟子的孟,粤语原版,片长只有八十多分钟,相比现在动辄两三个小时的片长,显得有些诚意不足,但是看完之后,整个人吓傻了,剧情有点模糊,还有很多信息量有待挖掘,于是就跳着回看了很多细节,现在我不得不为家辉点32个赞。
总体上,人物表现很出彩,尤其是张家辉在黑暗中大汗淋漓的镜头特写,看得我毛骨悚然,不得不握紧拳头、抖动双腿来保持镇定。
小燕很漂亮,演的不错。
唯一不足的是妹妹这个角色,有点头重脚轻,开头给了妹妹很多空间,但后来不了了之,其实这是四十年前的恩怨,妹妹本不应牵扯过多,所以开头若是轻描淡写的话,相信效果更好。
不同于一般的复仇,本片更多的是宿命。
与其说是鬼造成了这一悲剧,不如说是张家辉自己,影片一开始,张家辉就以失败者身份出现,也就是宗华,回家后满头大汗,精神恍惚,生意失败、女友死亡、妹妹讨厌、朋友躲避、老爸有过节,可以大胆猜测,其实宗华已经准备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了结生命,发微信给死去的前女友,就好像女友还没死一样,显示了宗华内疚脆弱的心理,可能宗华把生意上的失败怪罪女友,导致女友自杀,后来女友老爸的电话证实了这一点,对方很气愤,遗书上肯定是埋怨宗华逼死了自己。
回家后,宗华看照片,照片上是谁也没给特写,直到最后宗华自杀前的意识流,真相大白,原来照片上的是宗华母亲李艳秋,另一条故事线上的那个老女人,四十年前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
老女人李艳秋当家花旦,但是唱戏时崴脚受伤,貌似是被鬼怪附体了,当时镜头给了几个凶神恶煞的雕塑特写。
后来被那个好色的老班主拒之门外后,李艳秋的脚部特写,貌似也是被鬼俯身了,在床上挣扎拿剪子自杀的女人就是李艳秋,和宗华一样,杀死自己和鬼同归于尽,证实了李艳秋当时确实是被鬼魂控制。
李艳秋纵火是出于报复还是被鬼魂控制所为,我到现在还不清楚,准备再看看。
那些鬼都是谁?
宗华回家在卧室看照片时是李艳秋,宗华在车上看到的红色女鬼是其母李艳秋,黑夜里走在宗华前面、把宗华吓得半死的女鬼是宗华的女友,附身小燕和宗华做爱的是女友,窗外黑影偷看的是李艳秋,后来附身小燕杀宗华的是四十年前的小骚货,小燕被至少两个鬼俯过身,窗外的一团火应该是当年被烧死的鬼,梳妆台前无脸的鬼是小骚货,因为当年李艳秋把汽油还是硫酸泼到了小骚货的脸上然后烧死。
还有很多地方出现鬼,具体是谁有待进一步分析,我最疑惑的是妹妹被鬼上身之后的行为,变得懂事好学了很多,有次还为宗华说好话,后来想穿妈妈的戏服,他的妈妈确定不是李艳秋,这个妹妹的种种行为显得扑朔迷离,附身的是被烧死的鬼还是另有其鬼?
伤脑经!
可以肯定的是,最后控制小燕和妹妹的应该是认识的,而且还有某种同盟,因为她俩被附身后行动一致,妹妹维护小燕,说她有那种病,小燕用红眼珠怒吼威胁班主让妹妹唱戏。
其实还有一点,最后把小燕提到半空中摔死的很有可能是宗华女友,她把小燕提到半空中等了好久,貌似在考验宗华是不是爱上了这个女人,直到宗华做出了爱的举动,伸手去搭小燕,这时女友深受刺激嫉妒恨瞬间把小燕落地摔死。
几个事实是,鬼不会烧香,宗华当时也没被附身,所以宗华醒来后发现被人当死人拜,显然是自己所为,后来在监视器看到自己跳楼,更加说明,宗华当时的精神状态已经差到极点,人格分裂、重度抑郁。
假如鬼魂只是一种象征呢?
假如这些全都是宗华想象的呢?
有没有另一种可能,鬼魂只不过是用来掩盖这一场实实在在的人间悲剧?
宗华有杀死所有人的动机!
首先,人在穷途末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其次,宗华和所有人都有矛盾,你可能会说小燕是个例外,错!
大错特错!
小燕可能是伤害宗华最深的人。
小燕和宗华一夜激情之后,竟然矢口否认,宗华请她去看电影也被无情拒绝,当时宗华的脸色很难看。
至于他俩的关系,结尾众鬼魂看戏,他俩坐在一起,手部慢镜头可能有含义,暂时不知道。
通过妹妹之口,得知宗华当年发誓混不好不回来,这次回来显然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希望能得到父亲的帮助,但是,除了父亲之外,戏班的所有人一再为难他,陷害他,讥讽他什么都不懂,让他再次感到无助。
总之,在矛盾的升级中,宗华最后杀死了所有人,并以自杀来了结痛苦的人生。
只不过,这一切都用鬼怪之事隐晦的描述。
细节上可能解释不通,但故事走向却是吻合的。
看《盂兰神功》前,我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印象中张家辉是个演员、影帝,没想到他会导戏,而且出手不凡。
这部片子是他出道二十年的导演处女作⋯⋯片子挺好看。
张家辉导得不错,何况作为主演,他也为此片加了分。
处女作难免有瑕疵,难免力不从心。
比如冤鬼复仇的内容,我就觉得只是蜻蜓点水,剧组尚有发挥的余地⋯⋯
一切皆是猜测,请勿对号入座,如果真心不喜,请君一笑而过!
刚刚看完,的确是有些没有弄明白的地方,不过这不是那么影响整体剧情的走向,大致上可以看出来是这样的2条剧情线通过不同手法穿插来完成整体的剧情构造的。
其一,40年前的线(南韵幕粤剧团):李艳秋,是40年前的花旦,因为年老色衰(原谅我这么写,貌似看剧情就是这样)被旧班主因为演戏很多场都出错被嫌弃,更有一个剧团貌美如花的新花旦(秀玲)在勾引旧班主而导致她根本不能演出。
但是其实从开始就能看出来,她在演戏的过程中就有了问题,后来干脆被“好兄弟”给附身了,于是就有了那么火烧的情节,和后来她通过自杀的方式来消灭“好兄弟”的方法。
其二,宗华主线(艺阳天粤剧团):因为女朋友轻信别人导致出版社(印刷厂?
)被人骗卖了,经商失败的他在十多年后又回到了父亲身边,可惜父亲虽然对他很好,不过在以前可能对他自己的主张一直持反对意见,估计父子俩关系也是挺僵硬的那种。
从影片不断的给他各种能看到或遇到“好兄弟”的戏份来说,应该算是印堂发黑,必须小心的那种吧。
自从班主心脏病复发入院后,剧团里面就不断出现怪事。
他同父异母的妹妹晶晶应该算第一个被控制的,而后小燕(貌似被不同的附身2次),接着怪事多,以及最终戏码剧团全灭和通过相同的自杀方式来消灭“好兄弟”。
但是,剧情中宗华一直看到的红色旗袍呢?
隐约看到几回的花旦呢?
有没有几个人看到,宗华在班主给他留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色的箱子,不是他自己的拉杆箱,里面全是旧物,有旧照片、旧报纸、旧手稿等,这些都是他母亲(李艳秋)留下的物件,红色旗袍,也就是他母亲。
我估计剧情是这样的,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老花旦因为与啸天(班主)分手,抛弃自己的夫儿之后自己跑到别的剧团去唱戏,但是被剧团的旧班主抛弃。
于是在被附身的情况下放火少了剧团,最后通过自尽的方式了断,但是她始终割舍不下的是他的丈夫和儿子。
于是趁着七月,就回来看他们,这也是为什么总能隐约看到红旗袍的关系。
个人觉得,抛开小燕喝醉酒那场被附身的戏,最开始附身给小燕的,就是李艳秋了!
这点很重要,之后的很多剧情就能说明白了。
另外,剧情说道小燕喝醉了,与宗华的一段激情戏也是有前兆的,影片一开始,就隐约的通过一位老人的眼睛,看到了从道路那边走过的一个影子,在暗处看不清楚,但是大致能看出来穿的是裙子,这个应该就是宗华的女朋友吧,之后才有了小燕被附身的激情戏,好吧,我们的红旗袍李艳秋正在窗外偷窥-。
-再来,宗华睡醒后发现被祭拜的时候,通过附身,重新的来见他丈夫啸天班主,这也是为什么总含情脉脉的看着班主的缘故吧。
晶晶嘛,其实我觉得通过被控制,更能说明小燕是被李艳秋附身的,因为从一个二十多岁叛逆的少女突然变成了“支持”哥哥的好妹妹转变的太快,而且又通过监控来给了几十秒的一个影像,更能说明了她不是被附身,而是被控制,最后是她被拽走了就能最好的体现。
所以,小燕被附身的时候是晶晶打的圆场,说她这是老毛病。
当然,李艳秋也总在深夜里教晶晶唱歌,于是就有了那一幕两人夜里练戏,和晶晶对班主说想要穿妈妈的戏服这码子事。
不过虽然这么说,你能回来人家也能回来,于是趁着七月,40年前被火烧的那些剧团成员也回来报仇了,这也是证明了为什么前面总有被附身的,但是一直都没事的情况,而后来被附身就要杀人报仇。
就在监控那场剧情的时候,出现的黑影,大概能猜到就是新花旦秀玲来复仇了吧,发型的造型有些相似,而且是真心想杀宗华,但是小燕来了,于是秀玲(暂且先这么认为)就附身小燕想要杀宗华,但是小燕已经被李艳秋附身,于是两人抢夺小燕的身体,李艳秋怕秀玲会占上风,就喊宗华走,可惜他吓傻了,根本不会动。
于是她爆发抢夺了小燕的身体,这才有后来宗华说:“你为什么要杀我?
”小燕付之一笑的情节。
哦对了,窗外突然出现一火光,我觉得可能是被挤跑的秀玲吧-。
-嗯,以上情节是不是感觉穿插到剧情后通透了许多呢,一边回忆剧情一边写,本来挺严肃的剧情我却越写越搞笑,好吧,就此打住,请诸君再研究研究吧!
现在的鬼片越拍越像科幻片。
对于传统和经典鬼片来说,鬼作为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首先鬼不可能会明目张胆的出现,其次出现后不可能直接对人体产生物理伤害。
一般遇到怪事人们都会说:“见鬼了?”所以,鬼的出现必定带来不寻常的事情,而且怪事接踵而来。
鬼害人的情况通常是使人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看见了鬼而分散注意引起一些事故之类的事情,或者是使人产生幻觉从而发生事故。
又或者使人心力交瘁,疑神疑鬼,使人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从而生病,衰弱,死亡等。
传统鬼片而言,鬼的出现只在特点的条件下,和特定的人身上。
比如冤死的人、怀恨而死的人、特殊情况下非正常死亡的人、怨念极深的人等等。
而死亡地点或情况特殊,例如死无葬身之地且无人发现、死在某种祭祀下、死在阴气重的场所等等。
而能见到鬼的人又有很多种情况,比如生于阴、年、月、日、时、地等的人,比如病重的人、比如濒死的人、比如时运低下的人等等条件。
一系列达到所谓的条件时,鬼才能害人。
现在大多数鬼片设定里,鬼可以轻易害人、上人身、或者鬼上身后自残、直接在光天化日下出现、直接用手掐受害人脖子、甚至有的鬼还会使用工具(例如开车、用武器)等等……这些情况一点都不符合鬼片的设定,倘若鬼真如此般厉害,早已统治世界了。
所以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鬼片才会令人感到恐怖,比如那个年代刚出的山村老尸,咒怨等。
当时觉得恐怖是因为影片的场景和现实生活无异。
鬼从衣柜、门缝里偷看你;睡到半夜梦醒时,床头有个披头散发的人影;不经意看镜子时发现一些骇人的异样等等。
直接对日常生活起到一种心理暗示,在这种暗示下就会不自觉的想起所看过恐怖片的片段,从而后怕。
总而言之,恐怖片爱好者看恐怖片追求的只有恐怖感与对鬼的兴趣。
无论是视觉或听觉的恐怖还是精神上的恐怖,一旦发现恐怖片里出现科幻情节后,所有的恐怖感都没了。
若非恐怖片爱好者通常都很少会主动去看鬼片。
《盂兰神功》一些桥段还是很不错的,且不论抄袭,毕竟抄袭合理的话也算是成功的一种。
但是影片后期对于鬼的设定越来越离谱。
鬼都可以操纵实物了,居然不操纵蜡烛火机让剧组人员再次上演一次大火中烧。
非要玩鬼上身的把戏……时下比较出色的鬼片个人觉得就是《鬼影》,非要说国产的话,就是《诡丝》。
说实话挺失败的,不过为了张家辉卖力的表演给多颗星吧。
恐怖不过关,悬疑也没做好,逻辑更是硬伤!
吐槽的地方数不过来:1…香港经典老鬼片槽点——永远不知道要开灯,无论过了几十年,怕是永远都是省电和节能状态,就算因为神秘的鬼神之力导致灯处于坏的状态,起码你也把开灯的动作和意愿表现出来,别侮辱观影者的智商好不?
2…都二十一世纪了,出了问题还是老香港电影那一套,自己硬抗,真是刚啊,都见了鬼了,腿都被忽悠瘸了,也差点被鬼给弄死,竟然心大的还留在那里。
3…两个女的前后明显变化是个正常人都能发现出来,结果愣是老香鬼片的处理手法,诡异就诡异,不正常就不正常呗。
4…双戏台班子轮番剧情演示,光从服饰看就知道是两个年代同一个地方的事情,昭示的剧情太刻意和明显了。
5…香港鬼片总会有几个不正常的老太太,化成先知一样的角色,可惜没有罗兰老戏骨的神韵,太僵硬!
差评…6…四十年前的大火,按纵火女的年龄来看,他儿子怎么也得快五十了吧,可是张家辉怎么也不像是她儿子,片尾回放显示张家辉刚回家拿出的照片,确认是其儿子,那些年龄就感觉对不上。
7…接上一条,纵火女是因为没上得了戏台唱花旦,那他老公也是戏班子的班主?
这是个什么情况,看剧情这个老公就是那个四十年前那个戏班子的班主?
可是那大火没烧死他?
而且看四十年前的剧情,两人貌似也不是夫妻,更像是苟且之人。
…还有好多槽点,大家补充吧
在香港上映後票房立馬打破香港十年來中西鬼片紀錄的盂蘭神功。
我想金馬影帝張家輝首次自導自演、加拿大華人。
藍可兒的電梯靈異事件與中元節應景,是本片的三大賣點。
開場時營造的靈異弔詭氣氛很不錯,心想這部應該會好看。
沒想到看完後最好看的就是前面有小朋友出現時的那兩段 劇中的要角,宗華(張家輝 飾)、小燕(劉心悠 飾)、宗華父(林威 飾),宗華同父異母妹妹晶晶(李元玲 飾)、當家花旦(吳家麗 飾),全片演技最精湛就屬吳家麗,舉手投足間,甚至是一個眼神都能讓觀眾入戲,反而是張家輝在本片中演技平平,甚至連看到靈異景象時的態度與表情都顯平淡。
故事以戲班在中元時要演神功戲謝鬼神為主軸,片中當然少不了要演出一點觸犯神功戲禁忌的橋段,男女主角間也少不了床戲,不過很顯然女主角是被鬼附身後才跟男主角上床,只不過看到最後不確定是哪隻鬼附在女主角身上,其實被哪知鬼附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戲真的可以刪掉,因為既不夠,恐怖又不夠香豔,不恐怖的話來點聊齋式的情慾還比較有看頭。
港式恐怖片中滿愛搞笑,但本片搞笑處幾乎都破壞了,原本可以隨劇情進入恐懼最高潮的時刻,像電影院這段,最後就被一顆搞笑的死人頭搞壞了原本恐怖的氛圍。
把藍可兒事件拍到的真實畫面由李元玲重演後安插進來,我覺得這段感覺有點像是硬要加入,對於整體劇情並無顯著的加分作用,但是用這個事件來做行銷的確實有達到效果,醫院當然也要來點靈異現象,不過這段運鏡很奇特,因為感覺是想讓大家看大體腳上的名牌,但我觀注半天也沒看到名字,結果最後這大體和劇情豪無關連,坦白說演這段真不知道。
是為什麼?還不如把時間花在人物關聯與時空背景上,這樣才不會讓很多人看完電影後都還搞不清楚在演啥麼鬼在角色間的關聯性沒多做描述的情況下,由於整部片是40年前,和現在同時演出,無論場景和服裝都沒呈現出過往和現代的差異,加上也沒用色調或其它方式來示意時空不同,所以到最後電影。
看完散場時就立刻聽到不少負評、罵聲與很多不解的疑問最後男女主角與整個戲班的人都死光,只剩禍首宗華的爸爸沒死。
照說被鬼搞到滅絕應該是淒淒慘慘淒淒,或是會產生禍延子孫的百感交集,誰知最後來個鬼上身後在空中靜止數秒的畫面,讓全場爆笑。
本片主要是音效嚇人,如果比較少看恐怖驚悚片的人或許會,覺得有些陰森弔詭的氣氛還不錯,但對於跟我 一樣喜愛看恐怖。
驚悚片的人來說就會覺得這是部集多部中西恐怖片經典畫面或恐怖氛圍手法的影片,雖說恐怖梗都是抄來抄去,但是抄不出新意又無法留下任何讓人驚嚇或毛到骨子裡的情境就顯失敗,此外這些橋段缺乏順暢的連結性,造成整體劇情架構空洞鬆散,最後播映中竟出現意外成為笑點的打呼聲,這可是我首次遇到被嚇到睡的。
浪费了一个半小时,槽点太多,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果然是一部烂片,当然本来也是因为最近喜欢张家辉才看的。
所谓“恐怖”在这里就是夸张的音效+乌漆墨黑的视效+严重脱水的人暴着青筋翻着白眼吊着威亚跳机械舞(自己觉着总结地很精辟,哈哈)。
当然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凭什么一个玻璃心的恶毒女人活着时候害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后还能害死那么多无辜的人,那些枉死的无辜人死后是否也要变成怨鬼呢?
是否也要去害其他无辜的人呢?
还是大家都变鬼了,终于可以再找那个恶女鬼公平掐架?
这么说人都不用活了,反正都是死了变鬼比较厉害,活人都是弱鸡。
不得不感叹一下:活着真难!
第一次正经写影评,希望以后可以写更多更好的。
整个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当东南亚的七月十五碰上太久未归家的失意男人,简化一下甚至可以被当作一部电影的名字。
在大陆做生意惨遭诈骗且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宗华回到了家乡,接受过高级教育的知识分子遇上鬼门大开的迷信戏班,百分之八十的电影好像都是这样开场。
导演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在结局二十分钟到来之前这本来是一个很能让人信服的故事。
某地方遗留下的冤魂足以让前面的所有闹鬼故事合理,两条线的主角甚至不需要产生联系,因为这是一部鬼片,像冤魂鬼怪执念轮回报应一类的事情从来不需要任何的物理意义上的联系,只需要看上去有关系就够了,但编剧很显然想加强这样的联系,于是他写:不如我们让女鬼和倒霉的男主角有一些关系,不如就写女鬼被男主角的父亲伤害然后其实男主角是他的儿子。
这一点挺差劲的。
整部电影看得出很多模仿和借鉴的痕迹,在主要故事的边边角角塞满了各种恐怖小把戏,会把脑袋拧过三百六十度的女高中生,模仿留学生电梯录影带的桥段,jump scare,以诡异角度拧断的肢体,所有的小把戏都算是恰到好处,并没有一种刻意营造恐怖氛围而画蛇添足的感觉。
电影的画面基本上算是暖色调?
类似夕阳将要下落的时候,是暧昧危险的感觉,镜头语言(写到这里我记不起任何很有代表性的镜头,不好意思)。
配乐某些时候很嘈杂,用bgm凸显恐怖气氛这一招用的不算太好,反而一开始响起音乐大家就会知道这里要出现什么灵异事件,而作为一部恐怖片也并没有什么创新,跳脸和看闭路电视的情节算是重头戏,虽然恐怖气氛烘托得很好,但完全不出人意料。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虽然谈不上浪费宝贵生命但也算不上不容错过的电影,聪明之处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传统戏曲的参与,东南亚本来就让人觉得神秘,各种宗教与风俗加上戏曲,当一项需要传承的古老艺术遇上一些特殊时间,此时不闹鬼更待何时。
5分左右。永远,不要,解释,恐怖。刘心悠真是长得好看演技又好,只是非主角脸。所以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恐怖指数 6 分剧情 5 分
都要气死了!剧情能不能拍点符合正常人逻辑?叫你不要走又要到处走,21世纪了没个电话打给儿子问问情况?亲眼看了一出人体折叠第二天跟没事人一样?看了一出人体飞天还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智障吗?无语了简直
吓尿,,
5
剧情交代太不清不楚,乱的不行
张家辉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没想到他居然爱好的是恐怖片,其实整个舞美和场面调度都把氛围拉满了,就是故事上想讲的太多,导致了节奏的脱节。
作为导演的张家辉还得继续努力啊。
驱魔人加蓝什么儿混起来就是了,话说张家辉这个还在演儿子什么的真心大丈夫?
這是鬼片嘛,從這角度看,我是好幾次被嚇到的,有看舊式鬼片的感覺,全片都在大馬拍攝,演員大部份也是這裡人,沒看過他們演得這麼好,粵語對白說得這麼標準呵呵。至於吳家麗那段真的有點離奇,到底那是什麼年代的事兒呢?看完了都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導演來說兩句唄。。
节奏太差了 故事线不精致 吴家丽那条线和前女友线可以做成双反转的 可惜了 结局不错
有个bgm还不错 人物结局好评w 背景题材选的蛮有趣的 张导加油啊
惊悚效果不错,故事讲的不明不白,给初做导演的张家辉三星以资鼓励。
剧情太混乱,也不吓人。张家辉第一部导演作品。。(斗鱼)4分
这片按理来说不应该上不了6分,看来豆瓣的恐怖片爱好者口味真是越来越高了啊
尝试想要做好两条线的贯穿,但还是没有把握好故事的融合。剧情的发展和走向稍显跳跃和空洞。表演方面的展现也没有抓好,使得人物都不够丰满,并且无处发挥。但剧情的设置有值得一看的地方。还是有比较浓厚的港产恐怖电影的氛围。
故事线实在太弱了。就是把几个吓人段子出来凑一堆。然后驱魔人灵动鬼影蓝可儿
挺好看的,就是剪辑的有点乱啊,一边看一边猜,到最后也没说清
剧情略复杂,但是惊悚效果很不错。
我不喜欢张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