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为太极,开篇却说皇宫,几乎让我以为弄错了。
当然,这且不论。
整部片子分“皇宫场景”和“乡村场景”(非专业,无术语,见谅),时代为晚清西方人入侵中华,带来坚船利炮敲醒国人的时期。
画面一下子充斥着清朝官服与西方先进机械,一下子又是一派乡村风光和平景象。
但这两片天地却通过片中大哥陈栽秧和方子敬的一丝关系联系起来。
画面虽跳跃但不突兀,并且让人急于想知道这两条线到后面如何汇合。
表现手法(姑且这样称之吧)影片描写的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传统功夫与先进工业的碰撞,并旨在弘扬中国的传统。
这么一个严肃的主题下,制作人又大胆地给一些画面加上喜感
对太极的诠释相当精妙啊,可见是真的花了心思的,尤其最后那段打斗结合烹饪的意象,相当精彩。
说道3D、优势根本没有发挥到极致嘛,根本就没有必要,你能有徐老怪那种对3D的理解就相当不错了。
可惜在画面展现上根本就没有3D技术的冲击感,让人非常怀疑是不是跟泰坦尼克号一样是用3D圈钱来的。
剧情冲突能不能激烈些呀,太疲软平淡了,正邪对立什么的,根本就弱爆了,让人非常担心接下来该怎么演啊。
不过这种武侠片对太极武术文化的理解和侧重,让人对王家卫那部对太极武术的理解更期待了,看看到底有什么新鲜突破没有。
不晓得是我太久没有看电影还是怎么滴,反正我觉得观感相当不错。
不过石田胜范的配乐好像没有感觉到诶,完全没有存在感。
不晓得陈国富在这部片的创作中扮演了怎样举足轻重的角色,要说冯德伦,我猜里头那些倒立镜头,游戏过关方式,都是他加入的吧。
最最完美的地方,是建构了一个还算合理的年代。
对传统的态度,既不激进和不保守,在晚清的时代里,对新思潮新技术,抱与认同和好奇,同时对传统保持尊重和继承的态度,让人总感觉像是台湾人的价值观。
是不是我过度解读了。
文/时漆《太极1》把“怪咖武侠”这个概念搬到荧幕上,故事套路上运用传统模式,风格包装上颠覆革新,融入动漫、电游、朋克、摇滚等,混搭出一种怪模怪样但挺惹人喜爱的整体基调。
怪咖杨露禅作为男主角,以装傻卖萌为主,二愣子台词为辅,靠一大堆配角撑起了整个台面。
还一口气两部曲连拍,公映时间前后又仅仅只差一个月,颇有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模样。
抛开强大的华谊后台不谈,年轻的香港导演,能有这架势与胆识,便是相当了不得了。
个人觉得《太极1》玩得有点大,摧古拉朽地将传统径直冲破,很让人担心这之后是否会仅凭惯性就变质地目不忍睹。
好在,《太极2》把心收了回来,以“怪咖”作为点缀,其他元素的配搭也见好就收,老老实实把底盘扎稳。
风格永远只是包装,重心永远都是故事,冯德伦对尺度的拿捏还是有些老道的。
当然,背后的陈国富咱不提也罢。
国内武侠的山穷水尽趋势,想必大伙儿都心中有数,北上试水的香港导演涌入内地市场,妄图捞金的同时,也想把香港电影的精髓一并搬来。
遗憾的是,自身挡不住低潮与没落,风格化浓郁的导演纷纷倒戈大陆,融合是目的,实则却以妥协收场,让人好不心寒。
我当还是《出水芙蓉》中的冯德伦,此番却自居导演,豪言三部曲,最初就没有看好过他的想法。
《太极1》的票房大卖,口碑也五五开,这个成绩对他来说,应该算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讲故事的技巧薄弱,流水账式的手法,走到哪打到哪,这是第一部的特质。
到了《太极2》,把冯绍峰饰演的“大哥”一角,阐述地是巨细无遗,要不是其角色本身的能力定位,差一点就喧宾夺主了。
极具抢戏之嫌的前半段,恰恰弥补了《太极》在故事上的弱环,再没有什么比倒叙、插叙更能方便快捷地说明历史渊源的手法了。
小儿科的伎俩,也能使剧情轻而易举地丰满起来。
“我很懒,但我还蛮聪明”,这是冯德伦安插的潜台词。
严格意义上说,《太极2:英雄崛起》的重心很飘忽,对主角杨露禅的刻画还远不够细腻,人傻,话少,这无可厚非。
但人家阿甘比他还傻,照样也能挑起大梁。
袁晓超是正儿八经的习武之人而非演员出身,这是诱因之一,论基础,很难担起重任。
不过,片中最令我心水的恰恰是他的有板有眼的太极拳,光是起式、收式就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忽然联想到,传统的武侠打戏的重心一般都是在功夫施展的过程,而对于功夫最基本的姿态却给镜不多。
回到《太极2》,除了最后一场变通版活学活用梅花桩的打戏是以返璞归真的方式出镜之外,其余的其实都是在使花架子。
陈式太极拳流传至今,讨论其杀伤性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爷爷奶奶辈们在晨练的背影,看上去就显得特硬朗,特有精气神。
为此,正是因为袁晓超的职业技能,才让这个人物形象,以打酱油的力度,成就了主角的气场。
从一另方面看,这也是太极系列整体的精髓根基,相信在明年的《太极3》里,会将“花架子”的特写进行到底。
人物里,彭于晏诠释的反派是最糟糕的,娘娘腔的个性定位就够惹人厌的了,何况最大的矛盾冲突还都是由这家伙挑起的。
靠着聊胜于无的说服力,硬生生的一路走下来,第三部若是再不改换侧重点,势必将沦为败笔。
彼得·斯特曼的露脸,仿佛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清末的时代背景,总得把矛头指向一回帝国主义吧,拿洋人的坚船利炮来窝里斗,后劲明显不足。
杨颖在这部里,牺牲挺大,又乖乖地回到花瓶的位子坐下了,没有贡献一场正面的打斗。
显而易见,这既是为了凸显杨露禅,也是为了片名服务,冯德伦在此的处理还是稍显稚嫩的。
总的来看,《太极2》的完成度很高,影片整体的风格在向太极本身的精髓靠拢。
阴阳协调是太极拳的王道,同样的,传统武侠与怪咖武侠的融合比例,也是《太极》系列的命门。
用怪咖来颠覆,用传统来收心,希望《太极》的最后一步能走得稳稳当当。
故事主线的还是要讲述杨露禅的学拳之路,杨露禅从一开始的街头小混混到一代宗师这种成长趋势不可避免,但他每一次进步的经历都是电影中人物之间情感提升的铺垫,当故事慢慢发展到最后,杨露禅真正成为高手的时候,影片的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中国最传统的功夫戏的路子,杨露禅的扮演者袁晓超身上散发的那种英气范儿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飞鸿时期的李连杰,而袁晓超跟元彪最后的那场在屏风上边的大战也注定会成为功夫影史上的经典一战。
影片在最后回归传统,是对中国功夫片的致敬,也是对太极两部曲最好的尾奏。
请不要告诉我这个片子有什么正经的剧情……两部看下来基本都在扯淡。
我看到的只有营销人员对本片的贡献!
事实是我就是被预告片忽悠去的……感觉上本片及其像是在确定内容之前就先写好预告片的感觉。
把一部拍的比较长的电影拆成两部播根本就是看准了中国票房消费群体消费倾向,有针对性的制定的营销策略啊……而且……没啥诚意……说说片子。
3D效果不错IMAX厅很亮。
作为3D武打片只要武打场面到位了,基本就算可以对付爆米花观众了,再搞点有时代感的捏他就能过关了(←比如用《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玩剩下的那一套)。
音乐方面能听得出下了些功夫,有不少名曲穿插其中都经过的独特的混合。
但是……不够合拍……说真的一大堆钢铁机器和武打本身就很不合拍了……蒸汽朋克也不是这样搞的,靠一堆齿轮就能运作的机器真心不多……而导演眼里好像只要有齿轮和弹簧这机器就能万能了……作为以清朝为背景的电影中我国就已经拥有了坦克、组合式建筑机械、铁路筑路机以及战略轰炸机……令我辈叹服……只不过这些东西是为了拆迁服务的……2部加起来3个小时的电影在极力引导的同时居然没有着重刻画任何一对男女的爱情也令我对编剧的水平深感敬佩……我就不吐槽太极拳的命名了吧……如果说这部2里还能有一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男女主角在星空下推手那一幕。
应该说是印象最深的了。
也是我最喜欢的了。
总之即使两部都看的3D IMAX也不是太喜欢……因为我是剧情党?
明明不讨厌画面好的片子的说……还是说编剧过于纠结设定一类的东西?
节奏掌控上有问题,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了想讲太多的故事。
前半段大儿子回归和中段大炮攻村、后半段京城告状没捏合到一起,弄的好像三个故事一样。
导演的意图是拍一个有点无厘头的电影,影片的几个笑点是做到了,影院的观众笑的很开心;可是故事本身并不吸引人。
第一部很多好玩的亮点并没能继承下来,而新的笑点又有些乏力,是导演的想象力不足了么?
武打戏更多了,但感觉动作设计似乎过于偏重硬桥硬马,对于太极拳本身的展示不足,建议导演参考一下几部关于太极拳的前作(李连杰的那部,还有那部电视剧)。
还有一个败笔,就是傻小子变聪明之后,不好玩了。
结尾京城告状那段处理的太虎头蛇尾了。
传说中杨露禅京城大战10大高手,就这么完事了?
总体上没第一部精彩,我想第三部我不会去影院花钱看这个只有字幕是3D的电影了。
没有看过太极1,直接看的2,最初的剧情有些接不上。
但是被剧中新颖的拍摄手法与灯光运用吸引。
冯德伦为香港新锐导演,当我们对于古装武打电影的怀念还停留在黄飞鸿方世玉那个阶段。
冯导却带给我们新的视觉享受。
无论是演员,剧情,道具(机关器),背景音乐全注入了冯导独特的思考。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影评褒贬不一,但是作为新风格武侠电影的尝试它还是颇为成功的。
第一整体不拧巴,开始在各个层面大胆创新从史灌终,由最初的看的新鲜,略带批判,到了后期已然适应片子的整体风格。
反而觉得很有趣味。
第二演员的启用,要是穿上现代装束,这些人活脱脱偶像剧的班底。
被人们惯用帅哥来形容的彭于晏冯绍峰二人在片中有着出色的发挥,冯绍峰所饰演的陈栽秧,最后用威天翼的桥段活脱脱全民超人汗考克汉化版。
彭于晏对于方子敬的复仇,冷血的诠释也大大出乎了我们对他传统的印象。
A&B饰演的玉娘,虽说还难摆脱稚嫩,但是已经尽力在做诠释。
A&B清新脱俗的外形,随个别镜头略有做作,但是瑕不掩瑜。
片中的失败个人认为有两点。
第一点电影配乐绝对失败,本应很紧张很凸显人物的情节被背景音乐带的全无,仿佛在看一幕舞台剧,音乐盖过了剧情的发展,有很多情节显得很鸡肋。
第二影片的结局,看到最后高潮本应由玉娘&露禅上京告状开始,但是过“七关”包括最后厨房的打斗,结束很仓促,感觉一下子片酬不足似的。
最后的结局也十分的拼凑,拼凑的生硬无谓。
虽说剧情音乐有些不合理,但是冯德伦还是努力尝试一种新的武侠观念,还是让我们印象深刻。
加油
冯导又一次用实力证明了,帅哥其实卖卖帅,就够了。
其他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看了两部,感觉第二部明显比第一好太多了,不知道是换了剪辑还是有其他导演帮忙拍的,感觉渐入佳境。
说实话,故事虽然老套,但是很多创新元素,比如类RGB游戏设定、朋克音乐、画面游戏化等等,这些新元素要适量,不然多了就花俏喧宾夺主了。
其次,凭冯导的好人缘,香港电影巅峰时代那些熟悉的老戏骨都来了,为这个电影加了很多分,有些让人仿佛看到了香港功夫电影东山再起的曙光。
其实如果把两部合并起来,第一部多删减一些无关的人物和剧情,凸显主线,其余一笔带过就好,比如删减舒淇部分(虽然拍得挺有新意)、删除外国女爵部分、女主和彭于晏的纠葛部分、彭于晏受挫慢慢变坏的部分(其实一开始就直接腹黑,先扮好人不成就直接撕破脸这样会更有戏剧冲突)、甚至冯绍峰的全部戏(虽然当红,但对一部电影来说不是连续剧放不下那么多内容)。
剧情紧凑起来,就不会什么都想讲,却什么都没将清楚,整体显得那么凌乱而单薄。
前三分之一交代男主身世和偶遇女主(负责搞笑部分),中间三分之一讲两人如何磨合(炫浪漫和武术精华展示),后三分之一用来打大boss (主要凸显武术和揭开一些谜团),那将会是一部让人赞叹的佳作,而不是两部为了圈钱的商业片。
在帮助陈家沟成功阻击特洛伊后,痴痴傻傻地杨露禅(袁晓超 饰)和陈玉娘(杨颖 饰)喜结连理。
可就在大喜的日子里,陈家大哥栽秧(冯绍峰 饰)携妻子允儿(谢欣颖 饰)回到家中。
家人团聚,自是一番旧情重叙,独掌门人陈长兴(梁家辉 饰)对长子的到来心存顾虑,反对天资聪慧的露禅寄予厚望。
在此之后,接二连三的不安定悄悄在陈家沟滋生。
栽秧向族人说起了铜钟夜响和拳法不传外姓人的渊源,致令全村人视露禅有如洪水猛兽,势将其赶出陈家沟。
在栽秧种种险恶用心之后,怀着一颗复仇之心的方子敬(彭于晏 饰)的身影时隐时现。
在东西方文明剧烈碰撞的世纪之交,露禅和陈家沟的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当初百无聊赖之下,在电影院看了第一部。
本着有始有终的精神,把第二部也找来看了。
影片讲的是杨露禅到陈家沟学拳,终成一代宗师,并拯救陈家沟危难的故事。
故事大体上与当年吴京主演的电视剧《太极宗师》一样。
不过,本片虽然名义上讲的是太极,但是着眼点却不是太极,实质上讲的是拆迁和上访。
国家修铁路,经过陈家沟。
修路队伍中有人挟私报复,想趁机毁了陈家沟。
杨露禅进京告状,见到王爷,面陈修路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最后,坏人被法办,铁路改道,陈家沟得以保全。
故事很熟悉是不是?
太极拳的作用是杨露禅面见王爷的名片,更是抹平社会各方利益裂缝的稀泥。
影片将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偷换为坏人从中作梗,将当权者眼前利益的权衡简化为一场武功的切磋。
俗话将官员的虚与委蛇称为「打太极」,本片就是在与真正的利益冲突打太极。
这是比太极拳更具中国特色的处世哲学。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男主长得实在不讨喜3758陈栽秧是个超越时代的天才啊.对冯绍峰好感增加.他老婆这么好身手竟然会被兵捉?吴彦祖那牛13疯和尚好厉害的酱油.练功夫需要阴阳调和.感觉像是韦小宝说的.揍ex能拿分啊.这个最后的厨房大战还行,就是整体感觉虎头蛇尾。
12.10.30 和大苗还有凡哥在万达。。。。一部让人哭笑不得的电影。。。我们还特么的看了IMAX。。。。看完之后只想尔康脸说“等等!”
比期望差远了.
想当钉子户,先练好太极再说。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松,没有负担,这样的方式讲武侠,也是挺有意思的嘛
原来是喜剧片
比1好看
白痴瞬间变大师的秘诀——洞房!
不用太严肃要求太高,不是功夫片,而是动作喜剧片,看着还蛮好玩蛮有创意的,就不错了啊,至少与众不同。
比一的故事多很多
第一部的笑点和创意全都消失殆尽。但片尾的打斗真的太精彩了。
自然是冲帅哥们看的。也只能看帅哥了。。反派角色设计得太单薄了,是剧本和导演的问题。梁家辉动不动就站房梁上和牌楼上,瞬间想起中华英雄有木有!男猪挺萌的,豆腐哥也萌~男猪vs元彪那场戏拍得真是无聊啊~baby的脸已经开始烂了。。真可怜啊。。。
越来越浓的重金属哥特味
困到一定地步,打斗都没提起精神。
少了傻介绍,多了傻旁白...作为武侠片来讲还算挺流畅...
扯是扯了点, 好歹国产电影第一次玩儿蒸汽朋克, 还是有些样子的
IMAX上的3D,头好晕……小冯故事还算讲得清楚,细节什么的很精良,继续四星鼓励之
真的还有不少人打五星 我要学太极! 我找到一本杨式太极拳图谱
我居然去看了IMAX版!!!!我接受唔到咯……文戏偏弱,对白乏味,打戏稀少,笑点贫乏,创新寥寥,偏向传统。还我第一部时的惊艳!
哈哈 是动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