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曾赠
主演:陈晓轩,方嘉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益阳方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简介:丧父的12岁小女孩明月,在暑假里由于怀疑和嫉妒,将妈妈的情人推入水中疑似死亡后,迎来了人生的初潮。但是这一切,在她云淡风轻的应试化暑假日记作业,灿烂童年式的描述中结束了。影片表达的是一个小女孩成长的孤独和羞耻,同时也刻画了人在面对体制时的自我分裂和粉饰太平。 《明月的暑期日记》有一种独特的诗意。 大量隐喻符号和主..详细 >
很不错!
广州女导演短片展 | 看过很多学生短片作业,往往表演都是里面最弱的一环,我想知道导演在片场是怎么指导非职业/年龄比较小的演员的。另外,在片头看到章明导演是指导老师之一,想知道在拍摄过程中,他都给这部片子提出怎样的建议。无论是有意无意,或者只是我个人的感觉,片尾的超现实段落多少能看到章明导演的拍片风格。剧本而言,以日记内容作为线索呈现,感觉挺没新意的。
看到了金基德的《漂流欲室》《弓》《春去秋来又一春》《雏妓》:金鱼 湖面 漂浮的船 妓女 朴赞郁的《蝙蝠》《我要复仇》:水上衣柜 浅湖 溺水 当然整个调调是《杨梅洲》 说实话这种拍摄风格很喜欢 故事还行 一开始觉得借鉴的也太多了没有作者自己 结尾的普通话日记念白倒是扳回来一点。
今天看的两个影片,日记都被翻看了,一个是明月,另一个是洛丽塔的继父
没有绵延、连贯的情绪与空间,拼贴与碎片。
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执念和反抗,视听上运用了大量符号化元素进行隐喻
说不上来,感觉视听很扎实,故事就那样吧,没感觉特别好
dbq真的很学生气,毫无新意的剧情生硬的表演立不住的角色。
象征运用非常成功,诗意而残酷。明月的梦境结尾太过于令人伤感,她的个人命运的悲剧在电影造型中以"夏日秘密"的方式偷偷被揭示了:闪亮的眼影,廉价的腮红与红裙——在那一刻,她长大成人,也终将成长为像她母亲一样的人——身份卑微,命运多舛,渺小得似乎不曾也不需存在。
能看到这片的行内人比较多,金鱼喻血,血喻成人,而另一面,我还是字迹工整讲普通话的孩子。另:只有我关心小吴被她杀了没嘛,哈哈哈谁救救我。
做为一部学生毕业作品已经非常的难得了,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游离于梦境与现实之间,以日记为媒介刻画了一个女孩儿的内心与生活,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比较生硬
给我一种奇怪又不舒服不自然的感觉
不错
补
干,别人的学生作业啊……视听呈现简直太好了,总体来说各种手持、长焦、镜子且用类似铁栅栏做一些前景的遮挡,很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但又不止于此,梦境那一段的处理太棒了,不论节奏还是意向使用,金鱼游出那一刻让人想起《香港制造》梦里流的白色血液,同样才气满满啊。条纹男人并未露脸,酒吧里音乐的加快以及持续的闪光灯让人倍感焦躁,剪辑也是插入各种幻境般的时刻,看见男人的一瞬间微微升格,灵光一现。结尾也是太好了,换了本日记,自然不用方言,普通话读出来的生活,是作业,真正的生活可不包着这些金玉。
叙事完整,情节饱满,而且故事刻画非常细腻。梦境的刻画实在太惊艳。话说见到导演本人,跟女主角神似啊。
质感令人感动地好
这种类型短片是北电的老艺能了,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值得夸耀的无外乎是各部门的协同水准非常之高,导演的作者性和独特性。但是说真的这可是北电的毕业生,制作水准并没有到让人惊讶的水准。真正让人觉得审美疲劳的是表达的方式。梦境,水,金鱼等符号的滥用;大多数毕业作品中会出现的父权的缺失,并随之一同出现的幻觉与符号重构。现在的毕业生都太爱这些东西了,你拍我也拍他拍她也拍,千篇一律地呻吟着无病的痛。有些伤痕是很难去放大的,特别是当你没有那么痛的时候。不过,它的呈现没有支离破碎还是说明这个剧本根本上还是非常扎实的,只是希望以后我们换一些个表达方式,意象的堆叠并不会显得很高明。
有几个镜头很棒很惊艳很诗意,但是,无内容基础的“诗意”只能是廉价的唬人的东西。看了几个短片,发现可能是时长限制,短片真的很难拍出什么好东西来。
做梦那个真的太喜欢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很不错!
广州女导演短片展 | 看过很多学生短片作业,往往表演都是里面最弱的一环,我想知道导演在片场是怎么指导非职业/年龄比较小的演员的。另外,在片头看到章明导演是指导老师之一,想知道在拍摄过程中,他都给这部片子提出怎样的建议。无论是有意无意,或者只是我个人的感觉,片尾的超现实段落多少能看到章明导演的拍片风格。剧本而言,以日记内容作为线索呈现,感觉挺没新意的。
看到了金基德的《漂流欲室》《弓》《春去秋来又一春》《雏妓》:金鱼 湖面 漂浮的船 妓女 朴赞郁的《蝙蝠》《我要复仇》:水上衣柜 浅湖 溺水 当然整个调调是《杨梅洲》 说实话这种拍摄风格很喜欢 故事还行 一开始觉得借鉴的也太多了没有作者自己 结尾的普通话日记念白倒是扳回来一点。
今天看的两个影片,日记都被翻看了,一个是明月,另一个是洛丽塔的继父
没有绵延、连贯的情绪与空间,拼贴与碎片。
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执念和反抗,视听上运用了大量符号化元素进行隐喻
说不上来,感觉视听很扎实,故事就那样吧,没感觉特别好
dbq真的很学生气,毫无新意的剧情生硬的表演立不住的角色。
象征运用非常成功,诗意而残酷。明月的梦境结尾太过于令人伤感,她的个人命运的悲剧在电影造型中以"夏日秘密"的方式偷偷被揭示了:闪亮的眼影,廉价的腮红与红裙——在那一刻,她长大成人,也终将成长为像她母亲一样的人——身份卑微,命运多舛,渺小得似乎不曾也不需存在。
能看到这片的行内人比较多,金鱼喻血,血喻成人,而另一面,我还是字迹工整讲普通话的孩子。另:只有我关心小吴被她杀了没嘛,哈哈哈谁救救我。
做为一部学生毕业作品已经非常的难得了,整部影片给人一种游离于梦境与现实之间,以日记为媒介刻画了一个女孩儿的内心与生活,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比较生硬
给我一种奇怪又不舒服不自然的感觉
不错
补
干,别人的学生作业啊……视听呈现简直太好了,总体来说各种手持、长焦、镜子且用类似铁栅栏做一些前景的遮挡,很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但又不止于此,梦境那一段的处理太棒了,不论节奏还是意向使用,金鱼游出那一刻让人想起《香港制造》梦里流的白色血液,同样才气满满啊。条纹男人并未露脸,酒吧里音乐的加快以及持续的闪光灯让人倍感焦躁,剪辑也是插入各种幻境般的时刻,看见男人的一瞬间微微升格,灵光一现。结尾也是太好了,换了本日记,自然不用方言,普通话读出来的生活,是作业,真正的生活可不包着这些金玉。
叙事完整,情节饱满,而且故事刻画非常细腻。梦境的刻画实在太惊艳。话说见到导演本人,跟女主角神似啊。
质感令人感动地好
这种类型短片是北电的老艺能了,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值得夸耀的无外乎是各部门的协同水准非常之高,导演的作者性和独特性。但是说真的这可是北电的毕业生,制作水准并没有到让人惊讶的水准。真正让人觉得审美疲劳的是表达的方式。梦境,水,金鱼等符号的滥用;大多数毕业作品中会出现的父权的缺失,并随之一同出现的幻觉与符号重构。现在的毕业生都太爱这些东西了,你拍我也拍他拍她也拍,千篇一律地呻吟着无病的痛。有些伤痕是很难去放大的,特别是当你没有那么痛的时候。不过,它的呈现没有支离破碎还是说明这个剧本根本上还是非常扎实的,只是希望以后我们换一些个表达方式,意象的堆叠并不会显得很高明。
有几个镜头很棒很惊艳很诗意,但是,无内容基础的“诗意”只能是廉价的唬人的东西。看了几个短片,发现可能是时长限制,短片真的很难拍出什么好东西来。
做梦那个真的太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