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中从没有接触过盲人,所以对这个群体完全不了解,如果非要整几个词描述直观印象,那大概就是“可怜,什么都看不见,但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但按《推拿》里写的,这是盲人最恨健全人对他们的一套说辞。
所以看完小说,觉得被打了一遍脸,才知道以前自己对盲人(或者说残障人群)那种不自知的高高在上的同情怜悯是多么自以为是,多么欠揍。
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爱心慈善晚会让人看着犯膈应(先不说是否真的有善款能帮助到残障人士),除了其中刻意的、烂大街的煽情桥段让人生理不适之外,主持人们的说话逻辑更是狗屁不通。
多少爱心演出都像都红参加的那场演出一样,残障人士(多半是小朋友)被拉做背景,主持人在拽着他们问几个诸如“你今天高兴么”、“为什么高兴啊”之类的傻逼问题后,往往不等人家回答,就迫不及待地以配乐诗朗诵的语调秃撸出一大串早已背好的底稿,孩子身世之可怜,后天之努力,社会爱心之博大,不把自己说哽咽不算完。
无论底稿多臭多长,最后一定会落脚在社会的关爱、孩子们的感恩上,以呼应演出主题,让现场的爱心人士们存在感骤升。
现在想想,当倪姥姥字正腔圆、朱大叔带着哭腔、董小姐拖着重重的鼻音说——“孩子用他的表演来报答全社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时候,被他们紧紧搂在身边的孩子们,心中一定跟都红一样的不解:为什么是报答?
报答谁呢?
我欠谁的了?
什么时候亏欠的?
还“全社会”?
……她只是弹了一段钢琴啊。
“都红知道了,她到底是一个盲人,永远是一个盲人。
她这样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为了一件事,供健全人宽容,供健全人同情。
她知道了,她来到这里和音乐无关,是为了烘托别人的爱,是为了还债。
”“她这样的人”——不论承认与否,我们心里都是有这样的分界的。
他们,我们,他们因为是他们,所以能把钢琴弹出声儿来就不错了,能自食其力饿不死冻不死就很了不起了。
我以前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甚至从没发现其中潜藏的荒谬与傲慢。
都红因为莫名其妙的“还债”而放弃了钢琴,而沙复明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什么自食其力,他要做老板,赚大钱,跟普通人一样。
突然想起来《逆光飞翔》里黄裕翔的搞笑室友阿清,原来他才是那个电影中最可贵的人。
他从第一次见到黄就当他是普通人。
他跟他一起看美女,分享把妹心得;一起看棒球赛,全垒打的时候抱着他欢呼。
黄裕翔拿着盲杖在路上走,同学说“这里有盲道你自己可以走,不要浪费我时间啦”;妈妈说“你自己走一遍,妈妈就在你旁边”;小洁说“你这样很危险,我带你”;阿清从后面窜出来,手往他肩上一挎:“走那么快,草上飞哦!
” 他从来就没有把他当做盲人,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同学,一个有着同样活力的同龄人。
没有“我们”和“他们那样的人”。
没有分别心。
这真是极大的美德,极高的修行。
说到底是我们热爱感动,我们需要感动,我们把同情心投射在“他们那样的人”身上,感动,流泪,来满足自己的快感。
从今天起,请收起我们自以为是的同情心,别再把别人扯进去了。
他们都挺好的,用不着我们的眼泪。
看央视版本的《推拿》,曾被崔云的细心体贴和善良所打动,通过这个角色我更能体会有一种美真的是什么用心来欣赏的,而不是仅仅用眼,她被形容为“大火罐子”的外表在那和声细语、感恩善良的映衬下也能发出光来,她带给沙复明的是一种温暖的家的感觉!
曾经被王泉大夫那种骨子里的实诚憨厚与担当所动容,当孔佳玉的父母想要阻止他们在一起时,他学做菜学各种生活基本技能,千里迢迢去远在东北的孔佳玉家成功地向她父母证明,他虽然也是个盲人,但仍然有能力照顾好她们的女儿。
他让我看到,爱情在遭遇困境和拦阻时,只有两个人的心始终在一起并且拼尽全力去保卫才有希望修成正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此外还有都红的自尊,高唯的认真尽责、勇敢独立,沙复明的镇定担当以及慈悲情怀,都无一不让人感动。
但回想整个故事,最最耀眼和令人难忘的还是金嫣。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给人一种绽放、盛开、燃烧的感觉。
从一出场,她从大连来到南京千里迢迢为了曲芒来,只因为曲杜鹃啼血的爱情传言而深深地陷入了她对芒来的爱情。
高维问她,如果曲不答应她怎么办,她带有一丝倔强认真的地答道:“如果他现在就答应了我就立马走人,那就不是我要追的曲芒来了。
”高维笑她是单相思,我却只道这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的爱情必须是唯美而坚贞的、真挚而热烈的。
到后来看到电视节目中都红被别人当做怜悯的对象时,她很不以为然地打抱不平:“盲人怎么了,盲人能把钢琴弹出声来,不被冻死饿死就算了不起了?
才不是!
我们活的很好,用不着怜悯……”看到她一本正经地对着电视屏幕说道,我感觉到的不是盲人因为残缺而激起的过度自尊,而是她发自骨子里的一种绽放的姿态,她就是这样一个活脱脱地把人生过得自由漂亮的女孩子啊!
她的爱,炽烈而利落,她可以为一个心中的美好印象去追求素味蒙面的芒来,她可以爱他等他很久很久,等到他说一点也不爱时她也能果断地离开。
跟芒来前女友邓小梅竞争时,她表现得是那么要强“这个男人现在是我的!
你们谁也别想把他夺走!
”可当邓遭遇老家“丈夫”的暴力纠缠时,她又能出手相助、一码归一码。
这又是何等大气的作风!
她劝一直对父母隐瞒恋情的孔佳玉勇敢地说出真相,彻底把孔佳玉从“做贼”似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如获新生。
在都红拇指骨折时能果断而坚决地留下来,并率先领导大家捐款。
她给人的印象,就像是跳跃着的火焰、陶醉中的舞者,又像春天的姹紫嫣红,生机蓬勃、绚丽夺目!
不得不评论一下金嫣的衣服,一袭白色蕾丝裙正能映衬她那纯洁烂漫的心灵,一身正红色连衣裙又将她的绚丽夺目烘托了出来,感觉这两身衣服配在她身上真让人觉得难忘,就像台词里说的“这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啊!
”
刚开始觉得王泉看着特别别扭,可是很快,他成了“最有资格的盲人”,他能真切的站在盲人的角度替别人思考,明白自己对待爱情和婚姻要找的是怎样的一份心灵相通,面对困境即便老板乱了他也不乱,即便黑社会站在面前,宁愿流血也不放弃自己的辛苦钱,最难得的是,对待自己的爱情,他做得实在漂亮。
还特别想谈谈金鄢这个姑娘,一个“杜鹃啼血”就可以从大连跑去南京,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男人,知道怎样去爱护一个人,知道要把爱情和其它事分开看,知道芒来怎样在网上逃避,知道得不到的时候也要放开对方,若她得不到爱情,那真是要心疼死了。
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是怎样的“盲目”,世界给了我们光明或黑暗,我们都该感恩,善良永远是我们最好最宝贵的东西
2012年6月份,我去南京出差,办完事后顺道看望一个同学。
他跟我说的那个地铁站我记不清了。
好像是跟北京的一个地名一样,到了那里他跟我讲怎么走。
当时说的就是找金陵中学的对面,他在那里上班,盲人按摩院。
他是个盲人按摩师,视力0.01,高二的时候开始视神经萎缩。
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再后来就退学治病了。
想想当时我们搞捐款、聚在一起给他打气、还煞有其事的说着以后我们上了班就算一个人拿出一点工资,也能够他的生活。
高三的时候他跟家人四处求医,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再知道他的消息,我已经在北京上班了,另外一个同学说他要来北京。
我们约好了一起吃饭。
后来才知道,他是和她的女朋友来北京考试的,一个盲人的什么证书。
他的女朋友全盲,没有光感。
小时候4、5岁的时候就全盲了。
就像电视里说的,想起他们的时候。
我总是唏嘘感慨,同情感油然而生。
也只是这样,过后我会投入自己水深火热的生活中,直到下一次的唏嘘。
当我走到金陵中学的对面,他已经在等我。
我们先进去他们店里,坐下来寒暄起来,说说他什么时候回的家、家人老人身体好不好之类的。
过了一会,他媳妇下钟了。
她能径直的走到我们对面的沙发坐下。
对他们来说,熟悉的环境很重要。
她媳妇很热情,很开朗。
就像我前几年见得时候一样。
同学特意请了一下午假,等我,陪我。
并一定要晚上请我吃饭,我说我来请他,可以报销的。
他坚持认为到南京,应该他请。
我们坐在店里的沙发上聊天,等着吃晚饭。
我意识到,来的太匆忙,至少该带点礼物什么的。
就在门口买了好多樱桃,给她媳妇吃。
我们去了他们的休息室,半地下的。
很窄,格局跟电视里差不多。
就是桌子上多了电脑,基本上每人一台。
我当时就很诧异,他们要电脑干嘛。
更惊讶的是,基本上每人都有QQ。
后来,我们聊到结婚生子的事。
同学说他们要不了,我说为什么。
他说,两个人在南京挣的太少了,买不起房子。
最关键的是,他媳妇不敢生,害怕孩子和他们一样看不见。
知道现在我都没想好,应该怎样接她的话。
安慰?
鼓励?
我不知道也许是巧合吧,电视剧的故事发生在南京。
还在金陵中学的附近。
我没有看原著小说,只是感觉这个电视剧很有诚意,很有诚意。
就像斜对面的按摩店里的一样,生活着
这部13年的盲人题材国产电视剧,放在平时我是不会主动去看的。
就那么巧合地,因为单位让下载的一个APP,我翻到了这部电视。
抱着完成每日打卡完成在线学习时间任务的心态,我开始刷这部剧。
不俗套但又有家里长短的生活剧我向来很喜欢,后来还发现之前在抖音里刷到的关于盲人乘车投币纠纷视频就是出于这部电视剧,我的兴趣更是一下子提上来了。
在情人节的今天,刷完了这部电视剧。
喜闻乐见的happy ending,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心理暗示,让我不自觉得心情好了起来。
稍微对剧中人物对感情的态度做个小结,仅仅是个人看法,或许会有一点片面,但更希望地是自己也能从中感悟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道理。
沙复明。
——“人生总有经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有责任心,有担当,全剧基本挑不出毛病的男主。
虽然他和崔云的初识是误以为遇到了曾经的初恋,但之后他是用心在和崔云相处,渐生情愫,情投意合,终成眷属。
他的“初恋情节”是后一段感情开始的契机,并不是把对初恋的感情转接在了下一任上。
崔云。
——“你生性是弱者,但你可以学会坚强。
”被渣前夫欺负地很惨的女主,性格懦弱,完完全全一个任人揉捏的包子。
但在沙复明的鼓励下,慢慢学会反击,最终摆脱了前夫的纠缠。
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让她们容易处于弱势。
特别是在“你就该受欺负不得还击”的洗脑浸泡下更容易失去战斗的动力。
女人可以有人依靠,但也要有自强的能力。
孔佳玉。
——“可以一时任性,但要适时而收。
”孔佳玉的一些心理状态像极了很多恋爱中的小女生。
因为赌气,找别的男人去拍了婚纱照;因为和王泉意见不合,开始冷战不理人。
并且剧中她也透露,自己在婚前就和王泉同居了,是因为她内心的没底气。
形式上已经是夫妻了,他一定会和我结婚的。
这应该是她对自己的强心剂安慰。
但骨子里温和的她,最后还是会服软和好,也是她有幸遇到了一个负责的男人。
现实中更多的是任性倔强的姑娘和同样任性又自我的小伙的分道扬镳。
王泉。
——“为了爱的人拼命是我唯一能做到的。
”最怕男人一事无成的温柔,好在王泉肯吃苦能赚钱。
为了孔佳玉,厚着脸皮千里迢迢去求得丈人的欢心,在家里一遍遍地熟悉房间布置,摸东摸西学做菜。
为了家人,把自己砍了一刀又一刀。
面对自己爱的人,他真的是豁出命来。
牛三勇。
——“我是混黑社会的,但我仗义讲道理。
”他的出场是去王泉家里讨债,他一向的做事风格就是不胡来讲道理。
后来在沙复明的感化下,金盆洗手。
以前的我偏爱书生气的男人,总觉得文质彬彬深得我心。
后来看到了《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的章宇,再到这部剧里的“翻滚吧牛宝贝”,我开始喜欢起有一些“社会气”的血性男儿。
高唯。
——“对事情和爱情都有我自己的追求,老娘儿不怕事不矫情。
”前台的工作做的一丝不苟,为了所有员工的利益甘当“出头鸟”,闲时去大学里蹭课。
她干脆利落,对自己的生活很有规划。
当生命中出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她也把他规划进了自己的生活。
“我在计划着和你的未来,你却计划着和我分手”,还好在这部正剧中没有狗血地出现。
虽然也出现了前任戏码,但也在高唯大大咧咧的性格中一带而过。
金嫣。
——“我爱你才来追随你,若我不爱你,我也能彻底地离开你。
”感动于“杜鹃啼血”,主动追求曲芒来。
我就是对你好,就是要你注意我。
但当曲的前任邓晓梅回来,三人陷于三角恋时,她并没有用什么龌龊的伎俩挽留,在邓晓梅被人欺负时,她还是站出来帮助了她。
在曲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时,她也洒脱地放下了。
敢爱敢恨,在古代她一定是个江湖侠女。
曲忙来。
——“不懂得拒绝,害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这部剧里,我真的不太喜欢他,甚至觉得他有渣男嫌疑。
暧昧不明,当断不断,犹犹豫豫,这样的性格我真心瞧不起。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性格弱点,如果你明知自己有问题,去正视它,虽然很难,但请克服。
只要有了开头,很多事情做起来并没自己想得那么困难。
以上几个,是在剧中有感情戏份的主角。
去相信吧,会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的。
在有感情的时候,不要负了对方;在没感情的时候,要趁早决断。
两个人的时候,去珍惜,去经营。
一个人的时候,也把自己拾掇好。
2019,去成为能让自己幸福的那个人。
和谁在一起我都会幸福,因为我从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前路漫漫。
将文学作品用光影的形式进行表现,一直是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被更广大受众所熟知的重要方式,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两种不同媒介间的改编也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即使讲述完全相同的故事,各媒介形式也不能奢望获得所有受众的认可,在本文中,笔者将比较毕飞宇的原著小说《推拿》与央视同名电视剧,以期读者和观众对此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从叙述角度而言,电视剧《推拿》最大的改动,是将原著中的主角王大夫换成了沙复明,由他而展开了一系列人物关系,将戏剧冲突由推拿院员工之间的矛盾换成了推拿院几个重要人物的家庭矛盾,也就是说,将矛盾斗争放置在了“外人”身上,从这个层面而言,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ω^<)将内部员工(特别是女员工)的勾心斗角基本去掉,让大家的生活、工作环境形成一派和气的局面,甚至几位姑娘偶尔用“嬷嬷”“小主”互相称呼,也反映了导演把握“潮流”的追求,台词、剧情均未被优秀的小说原著所限定。
原著一开始就详细讲述了王大夫在深圳的生活及由此感受到的金钱的诱惑,也细致描述了他与小孔之间的情感发展,而这部分在电视剧中仅仅带过,这样一来,就使得人物表现比例与角色的轻重相吻合了。
另外,原著中,王大夫的母亲非常市侩,而电视剧中的王母则要细腻慈祥得多,这想必是导演考虑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中,有不少是家庭主妇,这样的改编更容易引起母亲们的认同和共鸣。
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其中被主要描述的年轻员工,除了小孔和王大夫,就是金嫣与徐泰来(电视剧中叫曲芒来)了,“芒”音通“盲”,这种谐音的使用,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和《红楼梦》是为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版《推拿》的“沙复明”这个名字就是个有意思的反讽(毕飞宇在原著中曾进行了相关描述,详见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拿》P35),就电视剧版《推拿》而言,这体现了导演通过人物姓名揭示人物命运的诉求,除了保留了沙复明的名字,由徐泰来到曲芒来,人物姓名的变化,也更增加了人物的悲凉感。
而影片中吴和平一角的设置,也通过他的名字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小说用了一整章讲述了芒来(在下文中,笔者会将小说中的泰来也用芒来进行表述)的情史和金嫣由此产生动力从大连前往南京寻找她“命中注定”的爱人的经历,还用了一整章来描写金嫣对于婚礼的想象,而在电视剧版《推拿》中,则仅仅通过简单的平行蒙太奇介绍了四个人物(金嫣、芒来、王大夫、小孔)对婚礼的看法,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为导演增添的内容留出发展情节的余地。
电视剧版《推拿》去掉了原著中的厨师金大姐,将这个角色设置为老板之一张宗琪的妻子,由此引出了一对夫妻日常生活中的有戏剧性的部分,藏私房钱、憧憬买别墅、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忧……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天天都在每个普通家庭中上演。
原著中芒来的初恋女友小梅离开后就杳无音讯了,而电视剧版《推拿》中,邓晓梅的归来,则增加了“三角恋”故事的可看性。
金嫣去找邓晓梅谈判,金嫣谈话时的霸气与过后的脆弱也增加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层次,如果金嫣真的那么自信,那么她完全不必去找邓晓梅谈判,然而,“这个男人是我的”的信念并不坚定,芒来总是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这才更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在濮存昕的演绎下,沙复明少了些精明多了些温和,小说注重描写了沙复明对于“美”的追求,这其中涉及了两个部分:与向天纵的“初恋”和对都红的心动,影片中设置了崔云这个角色,并用闪回、画外音及心里蒙太奇等方式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他们二人是不是早就认识?
抑或是少年时代的沙复明曾被少女时代的崔云打动了?
类似于将小说中的金大姐替换为张妻,这也给了另一个家庭发生矛盾的空间(这个家庭的组成人员为:崔云、吴和平、吴迪、吴母、吴妻)。
而让沙复明觉醒到都红的美,不通过“剧组进驻”的剧情,而是采用一个瘫痪老头对她上下其手来完成,既增添了老头“为老不尊”的喜剧感,有一定会的社会批判力度,又顺利完成了让沙复明意识到都红是美女的任务。
虽然电视剧版《推拿》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导演仍不忘是不是地唯美一把,让金嫣与芒来跳了几段舞,也许两位演员是舞蹈专业出身,呈现的视觉效果还是颇令人满意的。
相比之下,在同一舞台效果的烘托下的沙复明与牛三勇的京戏表演就略逊色一些。
既然看电视剧是种娱乐行为,也许我们对于剧情不应太过苛求,因此,在文章的最后,略提一下演员的表演也是必要的。
本剧云集了国内多位实力派演员,如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等,但在这些熟悉的面孔中,表演最到位的当属赵倩和李菁菁两位。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由于影片中的大部分角色是盲人,因此两位饰演健全人的演员就自然更有发挥的空间,李菁菁将崔云的小心谨慎、软弱善良表现得近乎完美,甚至走路姿势、哭泣的表情和骑自行车的动作等等,均贴合人物个性及命运,赵倩则将韩秋霞的泼辣精明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濮存昕虽为第一男主角,但表演并无甚出彩的地方,而张国强更是把王大夫的内在的憨厚表演成了一种外在的“傻”,其他演员,多是限于戏份的原因,往往无甚发挥的空间。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紧贴原著的忠实改编,二是对原著中的元素进行删减与曾经的自由改编,本剧则可被放置在后者中,从这个角度上讲,康洪雷导演的《推拿》基本是部优秀的作品,近期有传言说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会将《推拿》改编为电影版,作为大银幕之作展示给观众,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部剧已经播到了24集,在最先看的时候被多数人惊为神剧,我也基本同意这个看法,剧本不用说,演员演技没得说,选择的社会关注点也很特别,但从高唯与牛三勇打在一起后这部神剧就有了走下神坛的味道。
不可否认,当看到高唯与牛三勇打斗嘴、打闹再到恋爱,确实很讨喜,确实让人觉得此为俩“冤家”、俩活宝,我也曾在那几集中等着他们出场,带来如“翻滚吧,牛宝贝!
”一样喷笑的词语,我想观众是爱他俩的,康导也是爱他俩的,所以他们一再出场,已然成了这部戏的男女主角,可是这样的吗?
当孔佳玉被她父母带走,导演给了我们一大段煽情的场景,意在告诉我们他们有多么难舍难离,意在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恩爱难分,可我们体会到了吗?
反正我是没有,因为他们相爱的戏全给了高唯和牛三勇,现在跳出来告诉我们他们才是主角,他们才是相爱的,他们的分开我们应该伤心难过,可你没在过去几集中有交待、有表现、有铺垫,这让我们如何有和康导一样的感情认同?
分别在于康导知道所有来拍这部戏,而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来看这部戏。
想让我们有两样的认同感就不应该把过多的戏份交给高唯和牛三勇,即使你康导再喜欢他俩也不行,而且说白了他俩是明眼人,不应成为这部戏的主菜,喜欢可以为他俩单独拍一部嘛。
还有,沙老板不急着向张老板要钱了,张老板也不急着破产了,芒来不急着做决定了,马跃也不急着回来了,王泉和孔佳玉不急着结婚了,崔云和沙老板也不急着发展了,都红更是好几集都不见到了,因为所有人都在看高唯和牛三勇这俩活宝如何打情骂俏。
如此多的问题,如此多的矛盾都没有爆发,可还仅仅只有6集了,爆发了你还得解决呢,难道又要强加给我们去认同吗?
有待关注。
再让我们看看推拿这部戏的主题是什么?
生命力是什么?
特别点在哪里?
我想应该是也肯定是盲人这个特殊群体,是盲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他们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生活的境遇和抉择,如果不是这些又如何把这部戏与其他的电视剧区分开而称之为神剧呢?
由此更加见高唯和牛三勇的戏太多了,就因为他们是明眼人,所以他们不能也不可以成为要主要表现的人物,因为他们的爱情在其他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哪怕他们再讨喜,也无法把这部戏升华。
也许是康导拍他俩拍高兴了、拍HIGH了,无意识的拍了这么多,但真的毁了这部神剧。
最后还是要表示一下对这部戏的肯定,虽然上面说了诸多的不是,但不可否认在当今电视剧一个比一个“二”的情况下,《推拿》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视剧,同时,虽然高唯和牛三勇让这部戏减分了,但单拿出他二人,我个人也是相当喜欢的。
总之,会持续追完此剧。
个人观点,不妥勿喷!
唯一一部看完之后总是忘不掉却又让人没有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的电视剧。
但是脑海里总是回荡着一个个身影,或许这就是一种春华秋实的踏实感给人的抚慰吧。
也许这是很多人都应该好好去感悟的剧,可惜他永远不会有偶像剧那样走红,太真实太踏实,太需要耐心的东西总是不如绝色外形,爱恨深刻,纠结复杂,阴狠算计来的有爆点。
从原著接触了推拿这个故事,原著里大量奇幻的联想和丰富的内心活动构筑了人物血肉,有些晦涩和灰暗的人性冲突在电视剧里被弱化了许多,盲人的世界少了人性走不出的狭隘怪圈而被填充了温暖和和谐的亮色。
并不是很赞同原著里的人物设置,人物圈子联系太紧难免显得牵强和过于封闭,而小说里加进了崔云婚姻的纠葛和牛三勇黑道的牵扯反而更像一个真真实实的社会。
没有圈子是可以孤立的,总是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其他的社会团体保持连接和相互满足。
故事的人物哪个单独拿来说都够丰满和立体,但缺少能够让人记住的独特性。
而构成一个围绕推拿中心存在的小社会,则是一个很绝妙的点子。
整个片子,留下最大的感触是平实,第一次体会一个流水一般平淡无奇的故事却带给你无法忘却烙印的神奇感受。
这就是真实的力量,真善美的力量,无需倾国容颜,无需华服美饰,无需跌宕曲折,无需惊天动地荡气回肠,只是翻看一个个复制一般的日子,就留给你无数的感知和震撼。
所有的人物就像你,也不像你,就像邻居家的大婶,看门的大叔,卖菜的老王,隔壁的年轻姐姐,刚出门路过的民工叔叔,他们中发生着闺蜜家父母有偏又向,姐姐妈不同意她男友,自己有一个不争气亲戚,李大姐下岗自强不息开小吃铺的平凡故事。
盲人的世界在相同的看不见的种子之上,结出姿态各异的心灵之花。
---老沙博学练达,成熟丰富,处事有分寸,做人有情商,靠着人格魅力凝聚起一个推拿中心,实体是一个推拿中心,而实则是以老沙为中的一个群体。
经过了各种波折,他坚强的去面对,不逃避不软弱,平淡踏实的走着他悲凉又成功的人生。
最后和崔云组建家庭是他心灵完满的实体化,突破他的禁锢,就走出了一个灿烂。
---王泉又是一种风格的人生,他的智慧相比于老沙要朴实和本分,没有算计的头脑和旁征博引的口才,他的智慧是做出来的。
出问题了,踏踏实实去扛,用血用肉用汗去扛,笨拙而有力。
一个传统的好人,不会标榜不会说话,亏欠不得别人,生活可以欠他,他却永远没有那种能够预支生活的狡猾和精细。
每次看着他遇到问题嘴唇不自然的抖动,下撇的嘴角,不安的眼睛,你又怎么忍心看生活辜负他。
---很喜欢看张一光的戏份,他的调侃每次都能让人笑死,无比实在的语言风格加上一定深度的人生阅历,他的看得透彻是建立在生活的摔打上。
看着小年轻的爱恨情愫,看着推拿中心的模糊前景,他要急死。
爱管闲事的热心本性,还未脱离山村的乡土习气,总是忍不住唠唠叨叨,不打紧还总是说着要害,无遮无挡,戳得人总是没有人愿意搭理他。
---小马在剧中显得稚嫩纯洁,没有过多的剧情张力。
一个少年的困惑的心声,他的人生难题是闭锁的心灵和抹不去的对母亲的情怀。
少年的眼睛,看到的是张扬青春繁荣前程,可惜十年的失明,让他需要成长的洗练去弥补这段灰暗的不同步,还好复明带给他了新的希望。
---牛三勇无疑会受到最多的喜爱,这才是平常观众最喜欢的角色设定,没有因为失明带来的人格难题要去突破,有着身在江湖的身份和人脉,有着闯荡社会需要的情商和精明,而偏偏有着正直侠义善良的本性,豪爽干练的处事风格推动了很多的情节发展。
由对沙复明崇敬而连接的关系,自然得当。
---死心眼而自卑的曲芒来总是让直爽的人有掐死他的冲动,还好有金嫣死心塌地的爱情,去浇灌着他怯懦的心灵。
一个豪迈有志气的医生,一个听话的病人,不失为一个好组合。
---不算是很欣赏崔云,懦弱拘谨的悲情女人,只有在保护孩子时候偶尔能看到生命的热力。
不过好在她有踏实耐磨的韧劲和温柔本分的天性,有了守候的家庭倒也能从生活的荒地上种出平凡的花。
---有趣的韩秋霞,也喜欢她说话的方言,给电视剧加了无数的喜感。
这个泼辣算计的精明妇女,真是武汉女人的典型写照,让人恨死又不能没有她。
随时都能战斗的强硬嘴功,善变识时务的在社会摸爬滚打的适应性,当她面对失去一切的老公时,强硬忠实的生活作风让你不得不对她肃然起敬,你打不倒她的。
---小孔在剧中有着乖乖女的出身,她是每一个剧中都少不了的邻家女角色,想着该想的事,烦着生活的琐事,没有魄力眼光和城府肚量,做不了传奇,守着家庭和爱人,才是一个女人最踏实的宿命。
---都红是并不是那么有存在感的角色,性格温顺乖巧,内心倔强善良,纯洁青春是她最大的担保和财富。
---金嫣是一个有意思的角色,她独立勇敢,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个性直率果敢,没有一般盲人的自卑和自尊交织产生的小心翼翼。
如一朵红玫瑰,非她青睐的她会扎你的这么一个鲜明的姑娘,只是她把生命的着力点放在了爱情之上,却又偏偏爱恋这种温柔深刻的男人,那赢得爱情必然是她的一个要攻克的难题。
---最最喜欢的角色就是高唯,正直严谨的有点过了头,严格遵循给自己规章制度,对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独立严肃地外表下讨喜的在于她不依不饶却又不世故圆滑,是非分明而偏偏率真爽朗,在一大票精致市侩的现代女孩中独树一帜,个性鲜明。
打得过流氓,撑得住台面,聊得起思想,你又怎么能够不爱她。
除了角色,剧中有暗藏着丰富的社会问题和人生智慧。
高唯维护盲人的利益却屡屡受挫,阻力不只来自行业惯例甚至是来自被保护者盲人本身。
生理缺陷注定在心理上划出一道鸿沟,自动隔离的群体定位,盲人和健全人的世界相互交织,有着脆弱的平衡,敏感而易碎。
健全人的爱心捐款,慈善演出,慰问作秀是否真是盲人需要的,是否真的贴合他们的生存需求和心灵状态,都值得我们调研反思。
满腔的爱和善意,要以恰当的方式和合适的时机给出才是最正经的事,拒绝被善意绑架,拒绝被愧疚窒息,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才能不是一句口号。
电视的配乐很绝妙,美丽敦和,徐徐善意让人如沐春风。
歌词委婉诗意的贴合了盲人的心灵渴求。
台词说,盲人最需要的是耐心,也许在纷繁社会中,漫漫人生中,我们都需要的是耐心。
心气高,心思灵,脑子精是好多现代人的状态写照,但是平凡的人生还是会在90%的人身上上演。
你要学会很耐心很坦然的去摸日子,不要怕也不要束手束脚。
你要学会走得很自然,花开花谢,日子流水滑过都是自然。
日子就是这样,你急不得你走不得你逃不得你抓挠拧掐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日子该怎么悠然自得还是怎么悠然自得。
命里该有的会慢慢来,命里注定的都不知怎么的会走一圈回到你身边。
不如坦然踏实本分守己,保持好的心态不需每日保持巅峰但是安然平和度日,对生命抱有最本分执着的热情,珍惜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用这样的方式去品尝你的人生。
擅写女性心理的毕飞宇,其实是个挺黑暗的作家,享有盛名的《玉米》系列,最令人动容的是女性被命运碾压到谷底的激烈反弹。
毕飞宇的笔下似乎有一种乖戾之气无法消散,从行文到故事,都散发着一股狠劲。
在《推拿》里,毕飞宇呈现的却是一种和光同尘的状态。
《推拿》里也有缤纷的想象,铺陈到汪洋恣肆,但是更多的是踏实又温暖的现实。
《推拿》写的是一群自力更生,也自尊自爱的盲人群像,毕飞宇的笔毫无戾气,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更多的是满满的温暖,带着敬意的平视。
毕飞宇笔下的盲人群像,性格斑斓,但又有一致的群体特点。
他们多数经历过触底的黑暗脆弱,才有不惧生活的坚强勇气;他们有微妙的自卑感,却又自尊自爱自强;他们乐于助人愿意释放善意,但也会好强不愿输人;他们维系感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旦认准了又炽烈燃烧不管不顾。
盲人不好演,除了要模仿盲人的言行举止,更难的是演出那种略微矛盾的心理状态。
在《推拿》里,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等人的演技自不必说,就算缪俊杰这样的新生代演员,也稳重妥贴。
国产剧少看到成功的群像,《推拿》里的一群演员奉献了国产剧水准线之上的精彩表演,称得上是国产剧群像塑造的一个标杆。
文字擅长写心理,影像长于表现感触,好比缪俊杰饰演的小马。
在小说里,小马有着丰富的心理想象力,是脑中有小宇宙转动的青年,而在剧里,观众更容易被他的腼腆的笑容打动。
原著小说是心理,细腻的,耐咂摸的,电视剧则是坦率的,直观的,热烈的。
假如说小说《推拿》是在黑暗里写斑斓的心理,那么电视剧版则以明媚的感触拍出盲人的真性情。
和那些煽情催泪的主旋律不同,有着满满的正能量的《推拿》,有着滚烫的生命热情,也夹杂着油烟味的生活气息。
盲人群像的乐与愁、喜与悲,都并不是动辄凄苦的一味煽情。
在剧中,盲人们面临的问题,家庭事业,房子股票,都贴近现实,真实可信。
不做作,不苦情,《推拿》就像杯温暖感动的热茶,值得推荐。
@青年时报。
擅写女性心理的毕飞宇,其实是个挺黑暗的作家,享有盛名的《玉米》系列,最令人动容的是女性被命运碾压到谷底的激烈反弹。
毕飞宇的笔下似乎有一种乖戾之气无法消散,从行文到故事,都散发着一股狠劲。
在《推拿》里,毕飞宇呈现的却是一种和光同尘的状态。
《推拿》里也有缤纷的想象,铺陈到汪洋恣肆,但是更多的是踏实又温暖的现实。
《推拿》写的是一群自力更生,也自尊自爱的盲人群像,毕飞宇的笔毫无戾气,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更多的是满满的温暖,带着敬意的平视。
毕飞宇笔下的盲人群像,性格斑斓,但又有一致的群体特点。
他们多数经历过触底的黑暗脆弱,才有不惧生活的坚强勇气;他们有微妙的自卑感,却又自尊自爱自强;他们乐于助人愿意释放善意,但也会好强不愿输人;他们维系感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旦认准了又炽烈燃烧不管不顾。
盲人不好演,除了要模仿盲人的言行举止,更难的是演出那种略微矛盾的心理状态。
在《推拿》里,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等人的演技自不必说,就算缪俊杰这样的新生代演员,也稳重妥贴。
国产剧少看到成功的群像,《推拿》里的一群演员奉献了国产剧水准线之上的精彩表演,称得上是国产剧群像塑造的一个标杆。
文字擅长写心理,影像长于表现感触,好比缪俊杰饰演的小马。
在小说里,小马有着丰富的心理想象力,是脑中有小宇宙转动的青年,而在剧里,观众更容易被他的腼腆的笑容打动。
原著小说是心理,细腻的,耐咂摸的,电视剧则是坦率的,直观的,热烈的。
假如说小说《推拿》是在黑暗里写斑斓的心理,那么电视剧版则以明媚的感触拍出盲人的真性情。
和那些煽情催泪的主旋律不同,有着满满的正能量的《推拿》,有着滚烫的生命热情,也夹杂着油烟味的生活气息。
盲人群像的乐与愁、喜与悲,都并不是动辄凄苦的一味煽情。
在剧中,盲人们面临的问题,家庭事业,房子股票,都贴近现实,真实可信。
不做作,不苦情,《推拿》就像杯温暖感动的热茶,值得推荐。
终于有关注盲人的作品出现了,刚看了2集,说实话感觉一般。张国强演得不错!
看过片段
还行吧?不过和小说比起来还是差了好多。
“我们的钱跟你们的钱不一样,你们把钱叫钱,我们把钱叫命”
编剧已经尽力了,但是还是不够,毕竟原著结构太特殊。
配乐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来说过高了点,很多应该精彩的剧情被电视剧无情的拖沓掉了,沙复明也被塑造得过于高大全,人性的弱点与可爱的小心思都没有了~
很早就看过了,剧中胖嫂被打,太软弱,惯的男人无法无天,当时就想跳进去往废里揍,胖嫂一身肉白瞎了!剧情还可以,接近生活
这小说改编难度不是一般大,编剧记一大功。另外南京话实在太难听了,用在电视剧里面实在不合适。
专业课老师交代看说记得看布景,演技,和是怎样演盲人的。真实又质朴,不浮夸。
时代所欠缺的才导致贫民们觉得好看吧!相信小说会更好看,但已没有激情去读…
平凡的故事,演员演的用心!
真的好看!
国剧最近表现不错,各种催泪正能量
这几年来认真看不快进的国产剧
个人不喜欢煽情,不喜欢配乐。剧情有些改动,喜欢小孔和王大夫“打客人”传情那段,虽然可能不太现实。。
感情戏比较细腻!
后半部冗繁拖沓
无关盲人,此乃国剧群戏之巅峰。张国强就是国宝级演员要啥有啥,咋就没火起来?!
作为电视剧,不热衷于洒狗血,难得。
三星半,改编成电视剧后添加了许多温情,不再是那个着手于底层挣扎的现实故事,结局也强行皆大欢喜。比起一坏到底的二弟、前夫,我也很讨厌软弱可欺的崔云、扶弟魔王泉、懦弱到底的曲芒来、见利忘义张宗琪。而高唯牛三勇和沙复明简直全剧闪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