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菲小猪把大象塞冰箱里需要几步?
三步。
首先把冰箱门打开,然后把大象放进去,最后把冰箱门带上。
那么,要想把阿凡达塞进冰箱里又需要几步呢?
不用挠头,答案不在别处,就在电影《破坏者》当中。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作为“阿凡达”的扮演者萨姆沃辛顿,他扮演的缉毒局战士就被人杀掉塞进了冰箱里……那么,整部电影是怎么把“阿凡达”一步步的杀掉塞进冰箱里的呢?
故事还得从一千万美金说起。
说实话,千万美金有多大多重,作为一个屌丝伦家实在不懂,不过作为专门和毒贩作对的“破坏者”们,显然常和成捆成摞的美金打交道,这一点丝毫不亚于天朝的贪官。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面对动辄好几个亿的现金,谁能不郁闷这些钱不是我的呢?
于是以“终结者”施瓦辛格为老大的“破坏者”小队终于按耐不住贪欲见财起意了。
经过精心策划准备黑下这笔毒资。
电影到这里,依旧是好莱坞大片的风格,但紧接着,港产警匪片中黑警中饱私囊的桥段出现了,而且被“黑”下的钱还不翼而飞。
狐狸没打到,还惹了一身骚,这些缉毒队员不仅被缉毒局调查停职,而且还遭遇了追杀,队员相继殒命,死状也甚为凄惨。
而这一切不过是源于一己之私。
因为一笔黑钱,“破坏者”团队中大哥不再是大哥,朋友也不再是朋友,甚至连情侣也反目成仇,电影渲染的依旧是人性恶的部分。
但电影又不停留在对人性的分析中,反而是通过大量血腥场面营造刺激感。
再加上主角各个满嘴的fuck脏话连篇,污言秽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能够在国内上映也真是一个奇迹。
至于你们信不信,猪姐反正是信了。
从一开头毒贩对勾引他的卧底女警不戴套硬上想要体验那种“我要操到你肉里”的快感就看得出,性与暴力将是本片的主打,整部电影也果真是血乳交融。
完全是不溅你一脸血誓不罢休的架势。
第一个死的队员几乎成了肉馅,第二个被吊上天花板血水滴下如同洗地,至于沃辛顿在冰箱冷冻间血流成河的场景,我勒个去这完全不科学啊大哥——那么低的温度血应该很黏才对吧!
何况“阿凡达”萨姆沃辛顿还留了一个四大名捕诸葛正我的胡子,每次他粗线我都担心他会打出三分归元气,着实太出戏啦。
忍不住骂街,狗屁不通的片子。
施瓦辛格参演的意义就是:他让本来看完电影感到莫名其妙想骂街的人,在情怀大腕光环影响下会反问自己是不是没看懂。
小组分分钟实力通天拯救世界的架势,会为了1000W撕逼?
再干一票不行吗?
好像他们真的怕上头的禁令似的。
牛哄哄完成不可能任务的人,能调动国家力量的人,扼住命运咽喉的竟是第三世界派出所民警?
为了配合州长大叔,连唯二女角色都找大妈来配了,可分分钟还是心疼州长:要不您歇会?
(施瓦辛格画外音:我冷酷,我话不多,我刚爬碗楼,让我把气喘匀再念词行不?
)当然,施瓦辛格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大叔不容易!
首先,利兹为啥要等阿诺结束审查准备干回老本行时候才开始杀人呢?
看阿诺去找他们的时候几个人一直是混在一起的,这么长时间有多少机会能把哥几个团灭啊,非要等老大出来给他看看?
我只能认为,她不等剧情就没法往下发展了。
其次,阿诺刚回归带大家练级那段也有点多余,是想突出大家曾经很好么?
练了半天一个任务没做,然后就开始死人了,真是白瞎。
而且阿诺要复仇的话完全没必要回来坑队友,反正自己已经不被监控了,何不直奔墨西哥?
再次,开始死人之后阿诺表现的过于冷静,他要是对兄弟们还有真感情,那应该激动一点,应该想办法保护剩下的人。
还有就是某些酱油帝,比如手枪被阿诺扔在单位厕所泡水那哥们,两次出镜都没什么用处,尤其是给女警察扯淡那一段,让我以为DEA高层涉黑了呢。
总之情节上有不少地方很牵强很别扭,最后的结尾很烂,跟之前的剧情很脱节,也许只有monster找女警时候说的那句话是有用的,阿诺在他家人挂了之后心就死了。
于是他回来又坑死了自己的整个团队,真是好领导啊,了结的够彻底
【题材是仇杀。
主题……不明。
反正就是各种杀戮。
说是动作片, 个人觉得悬疑的成份更多。
【剧情跌宕且颇为悬疑,有几次大转折和反转设置的颇为精巧。
首先是开局丢失的1000万,设下了悬念。
后文围绕这“一千万”展开了剧情。
第二个转折是队员被杀害,然后接二连三惨遭毒手。
众人找到了线索,认为是顶级杀手组织下的毒手。
第三个转折是河中找到了目标敌人,那个顶级杀手组织的成员,所以是有人冒名顶替他们去下毒手。
队内互相质疑,女角认为队内有内鬼。
队伍因此彻底解散。
女角被质疑为幕后黑手。
第四个转折拿走了一千万的人终于出现了……围绕“谁拿了一千万”和“谁杀了队员”两个疑问,出现多次转折,使剧情扑溯迷离。
【线索两条,明线是追查丢失的一千万的下落和追踪杀戮队员的凶手,暗线是约翰寻找杀害自己老婆孩子真凶。
【人物刻画上,每个主要角色的性格都算比较鲜明,反正共同特点就是都很粗俗,咳。
演技来说,州长的演技算是比以前好得多了,表情丰富了,语气也丰富了,可惜人老了。
还有那毒瘾女配也是演技碉堡,感觉好像真的整天犯瘾似的。
选角上最大的问题是,尼玛主要女配都特么是中年老女人,你弄一两个后生一点的会死吗?
虽然过场有不少卖肉的,但那毕竟不是主要配角啊!
【镜头和特技平庸,除了枪战的少数镜头(准星上镜头和那场几个“危地马拉”佣兵刺杀某个队员的枪战)玩得比较好,大多数镜头都像纪录片一般,很平淡。
【节奏把握不好。
不是说剧情不紧凑,而是爽点没把握好。
里面的小高潮是有,可是高潮过后人却爽不起来,反而很空虚很压抑:这若干次枪战,次次都是扑空,心中的郁闷无处发泄,让人感到越发压抑。
这种情绪会积累下去,于是越看越郁闷。
【道德观不正。
后面说约翰拿了一千万是为了去墨西哥给妻儿报仇,这里他的出发点就没符合大众的道德要求。
而且因为这个目的,使得前面这么多队友枉死,最后能得出一个结论——约翰误己误人。
所以这个人物的魅力一下子就下降到负值了。
票房不代表什么,这年头水军、排档、宣传都决定票房。
泰囧票房这么高,能入流吗?
当然,本片也不能入流,毕竟暴力犯罪动作类来说,入流的几率比剧情类低些。
在电影院和5位朋友看敢死队4,其实我是想看猩球崛起的,因为1看得很不错,但朋友想看,结果我半路上没差点看睡着,也许是自己也太累了,但剧情桥断和那几张老脸、新小鲜肉,真的吸引不了哥了,那些破事猜都能猜到个大概了,所以真没激情。
反而这部破坏者,悬疑重一些,射击爆破画面虽然没有敢那么宏大,但至少真实多了,比较能入剧情。
有人喷这分队成员的装扮、脏话、行为你们太熟悉了,但整体而言美国犯罪风不就是这样吗,重点是别忘了,这个一支特别小组,政府只能管阿诺的,其它成员不是正式警察,他们需要卧底深入毒窝,所以语言、形象、性格,不就是要这样吗,然后你要人家穿上制服,做梦都喊:“放抵枪,我是差人“!
拜托,喷这些我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满足您,要不您自己去拍部给我们看吧。
对于脏款的失踪,留下一枚长弹壳,悬疑重重,虽然有几个镜头都对阿诺做特写,但我依然不敢轻易怀疑是谁拿走了钱,而成员们因为钱也不再相互信任,但阿诺仍用自己的老命重建队友之间的感情与信任,但最后他也无力回天。
队员简短的描述,撕开了老男人最深伤疤,让我也稍有震撼到,这个老头他经历这么残酷的事,那他到底还是不是坏人,他到底想干嘛?
总之疑点不很多,但还是有让你猜不到的地方,枪战真实感强,对信任、复仇的内心描述也有,整体看完还是感觉不错的,开饭了,不跟你们扯了,反正在喷子眼中,这部是坨屎,让你们看完不掏钱的屎。
破坏者 5/100州长你为啥拍烂片!!!
这是很烂的一部电影能不看就不要看好了,不然真的会后悔文戏很长武戏不行时间拖沓无聊至极,想想都很难受。
140字好难写不知道为什么州长会拍这样的电影很多年前看的,发现没有写影评果断回来写下看到的有缘人不要进坑了,进坑了,就看完吧,看完过来一起吐槽。
文/梦里诗书《破坏者》拥有足够血腥渲染的血色,却未能在悬疑上妙笔生花,人设剧情的难耐使电影那股颇具视觉冲击的观感亦化作了平庸无常,支撑该片不至于一败涂地的是已然两鬓斑白的阿诺·施瓦辛格,望着那张苍老却仍旧写满刚毅的面庞,所见真的也就仅剩下了情怀。
电影拥有一个如同《终结者》般的名字,却与好莱坞级大片谬之千里,它难见《敢死队》中那种险象环生,也欠缺《金蝉脱壳》里总还尚算中肯的剧情蓝本,大卫·阿耶将自已《警戒结束》里写实主义风格的小成套般于了《破坏者》之中,用写实的血腥代替特效和纪录片的手法预以来另辟蹊径,博人眼球,不可谓不有以新意,但人物的脸谱化和心灵塑造的缺位,使该片至始至终处于一种张力极度匮乏的状态,而那根本就难以站住脚跟的一千万美元命题,逻辑上的千疮百孔,足以令人咋舌,这对于好莱坞电影已然能形成工业化量产的今日,如此蹩脚糟糕的叙事确也是凤毛菱角。
剧情的骨感却无法掩饰阿诺一如既往的丰满,以近古稀之年的他在卸任州长重返影坛后,在该片里仍旧还是那个霸气骁勇的英雄,岁月在谁的身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他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一次又一次仍然还在尝试塑造着不同的角色,单就此对于电影的执着便是足以令人钦佩的,而在《破坏者》结局处,他还是那个单枪匹马不废话多言的犀利英雄,泛善可陈的故事,但至少有了个老套能带着些许伤感的阿诺结尾,这已然不是那个肌肉男神的年代,人们却总还是需要这样的传奇。
错综复杂却又玩不转的剧情,那充斥其间的脏言俚语更未造起何般氛围,血色下是平庸,但电影有一个不平庸的演员—阿诺·施瓦辛格。
寫在前面:只是吐槽+娱乐,要所谓的【电影分析】请右上角点叉。
PS看到很多电影也都有被吐槽,只不过不像我这篇被喷的如此厉害。
我想说,如果没有那部引导性很强的喷子影评,还会有这么多人义愤填膺的来喷我吗?
摊手。
希望看的人就好好看,不要留言了。
大家都是年轻人,多读读书,看看电影,少说话,多做事,然后,USE YOUR BRAIN!
-我是分割線-第一次在家门口萌萌的宝石戏院看戏,结果。
遇到了这货。
这部电影吧,从海报上看,应该是个烂熟的枪战片。
队友们出生入死感情倍儿好在波士大人的带领下和一边酷炫的打击坏分子,一边很拽的挑战Dang中央,哦不,是上级权力机构。
是的嘛,一般这样很拽的小团队呢每个队员都是个性突出看似桀骜不驯其实各个都是傲娇萌萌哒才对嘛。
结果进去一看,哎哟我操,这部片子剑走偏锋呢。
一群感情非常不好没组织没纪律不尊老不爱幼,满脑袋只有滥交宿醉脱衣舞以及分钱的小流氓组织,因为其高昂的战斗力(说白了是因为敌人太弱把- -)得到实力上(广泛?
)的认可(?
)。
可是这样就算了。
剧情里表现出来一群貌不合神更离的小伙伴,非要被安上一个team的头衔硬生生被扯到“感情好”这三个字上面去。
就比如导演对着凤姐给着特写结果字幕和画外音都一直在给观众洗脑说“这是美女哦这真的是美女哦哦哦”。
摔!
观众是用屁股看电影的吗!
(恩……)恩……剧情的切入点在于这个狗屁团队在捣毁一个黑帮窝点的时候偷走的1000万美刀。
大家辛辛苦苦屁颠屁颠的跑到下水道拿钱的时候,金发美女率先发现,哎呦我操,钱没了。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是个啥?
钱没了,人还活着。
相信流氓小团队此刻的内心一定和本山大叔一样跌宕起伏。
再然后,突然从动作片的节奏转换成了悬疑片。
因为他们一个个的嗝屁啦(此处欣喜的语气)。
第一个小伙子很惨。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光死,还死的很穷。
因为他租不起房,住在自己的破车里,家里穷的连马桶都没有,半夜起来嘘嘘都只能嘘在洗手池里。
这不禁让人感叹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之巨大,生活的坚信让人为之唏嘘。
扯远了。
咳咳,于是他的破车被人推到铁轨上。
半夜起来的小伙子看到一辆疾驰的列车呼哧呼哧的奔来,屁滚尿流的他当场在subway surfer里面被K.O.好了,故事到这里一个貌似女主角的黑发警察出现了。
恩。
看到那的时候我已经不耐烦的以为电影已经可以结束了,是她,就是她的出现,让我在黑暗的影院里心里最后一丝希望的小火苗又,……扑哧一下的熄灭了。
我知道接下来还有漫长的时间我还要陪伴这部电影度过。。
接着是第二个小伙子。
第二个小伙子也惨哪。
你怎么这么惨。
被人钉在了天花板上,乍一看还以为是个顶灯,再一想还以为和全能shen教的宗教仪式有关。
接着是第三个小伙子。
他格外的谨慎,在自己的小木屋周边设置了障碍。
可是一阵乱枪过后他也死在了厨房。
并且身上被整齐摆满白色小纸片,于是乎我认定凶手一定是个处女座。
第四个小伙子死在他想自首之前。
在餐厅里坐着被狙击枪绝杀在刚要开口的那一刻。
恩,死的越来越没创意了是不,没创意到我都不想写了。
第五个小伙子是金发老女人的老公。
他们看似感情恩爱其实。。
呵呵。
简单来说就是,【美女子妄图与黑人小伙私奔遭丈夫毁坏护照,女子怒杀老公藏尸冰箱】。
好嘛。
真相大白。
原来是这对偷情鸳鸯因为那1000万不见了所以气愤的杀了所有人(感情真是好啊!
)。
什么?!
喂,你们钱没了也不用这样拿队友出气把!!
你看那个住卡车的小伙子,像是有钱人吗!!
不是说好了大家感情好到么么哒的吗!!
说好的设定就这样完全不CARE这样大丈夫吗?
好吧不计较这些啦。
因为他们的波士大人出马又杀了这俩人。
原来啊,吞钱的人就是波士大人哦。
为毛呢,因为他要去复仇呀。
最后呢,波士拿着1000万去了老墨的地盘,杀了杀死他妻子儿子的那个墨西哥人,最后……他也中弹了。
孤独的在小酒吧里边喝酒边等待挂掉。
全剧终。
看到有人说最终赢家是墨西哥警察23333细思真真是极有道理的。
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米国子弹很便宜,让我们一起去狂欢吧。
PARTY ON!
作为叱咤影坛超过三十年的动作明星,卸任州长后的阿诺,是最有资格怀旧的银幕硬汉。
他亦步亦趋复制一部《终结者》或《独闯龙潭》,照样会有大批观众买单。
但具有政治家头脑的他追求更高,懂得吃老本不如创新局。
比起上一部自嘲年迈的《背水一战》,《破坏者》是一次更加贴近时代的尝试,而且极为成功地结合了老派动作片的魅力和新的灵感。
要扣住时代脉搏,阿诺迫切需要的,就是扫除八九十年代不会受伤的卡通肌肉男印象。
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动作场面的风格,光着膀子大枪扫千军已被埋葬在胶片房里,电子游戏的时代,影迷的整体审美也由打不完的子弹+不会中枪的主角,悄然转变成娴熟的武器使用,精准的爆破攻坚,专业的站位、掩护和配合等等军事层面的素养展示。
此外,《破坏者》还继承了B级杀戮片展览内脏的特色,肠子垂地的命案现场,血肉模糊的车祸遗骸,浸泡在冰箱血液里的尸体,还有录像和手机里一闪而过的粗糙画面,有更多令人胃液翻涌的猛料。
放在平常警匪片里比较生猛的手枪爆头,步枪穿肠,胸膛开花,在这里反而是小儿科了。
以伪纪录片扬名的大卫•阿耶镜头下,一切枪弹伤害都高度写实,丝毫没有漫画式的美化。
《破坏者》的主要人物不是粗线条的枪客打手,大有《无间道风云》里卧底必须比流氓更混账才能保护身份的设定。
那一帮突击队员像机车党、帮派混混、毒贩子和拉皮条的,唯独不像警察,粗话连篇,麻醉在酒精和脱衣舞女中,横行无忌,殴打保安,调戏女警员,连独处时的私生活也与粗俗的帮派分子无异。
这种职业习惯带入生活作风,难免叫人产生一定嫌恶感。
所以当他们被挨个击杀,还死得残忍无比时,我除了倒吸冷气的惊悚,还生出几分世界被净化的舒畅。
阿诺之变,也出于客观原因。
他出演此片时已是67岁高龄,你看更喜欢独来独往的史泰龙,也领着一群过气明星组队了,有什么理由让体力退化的阿诺继续过关斩将。
前三分之二的故事中,阿诺似乎处于科林•菲尔斯在《王牌特工》那样提携后辈的次主角地位,但当所有的情节拼图就位,真相呼之欲出时,他重新牢牢成为整个故事的轴心。
这是当代的审美需要,也是阿诺老骥伏枥的银幕新定位。
录像厅年代盛行的一人军队太简单粗暴,已经不再通吃,如今的观众被各种类型的商业片惯坏,除了生猛的视听效果,还需要情节稍微有点嚼头和回味。
不至于一竿子捅到底,又不能太烧脑绕弯。
《破坏者》看似尘埃落定后爆出的第二结局,正好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点。
最后,阿诺没有忘记给他的忠实粉丝们回报。
在最后十分钟,他找回了昔日的荣光。
就像福赛斯小说里那些孤独而冷酷的复仇者一样,他一直隐忍着等待一个契机,当那个窗口开启,他便孤注一掷,不惜代价,全力以赴。
那一刻,仿佛又看到那个赤裸上身杀入敌营的突击队员,那个手持加特林扫烂警车的未来机器人,那个策马奔过半个洛杉矶的王牌特工。
硬汉来不及变老,便会轰轰烈烈的死去,只是他已不再有让子弹拐弯的超能力,只能静静的坐下来,抚摸着淌血的伤口,慢慢喝下一杯龙舌兰,让大仇得报的恣意快慰撒满整个银幕。
(文/方聿南)
很多人吐槽不好看,但我个人觉得不错,几个关键点分析下。
1、缉毒局很官僚、很黑暗,在完成大要案获得功劳的同时不止一次靠行动时间差来创收,之所以局里揪住这1千万调查所有人,就是因为缉毒局上级在行动时定好了1千万这个目标,钱不见了就得查是谁,但真查不出来事情也不能对外公开,也不能处理任何人;2、回到行动的时间前,凭什么打生打死都要上交,而且队长家人还被报复?
于是小队一起商量好了黑下1千万,大家一起乐呵,用钱弥补工作时的各种阴影和创伤,但阿诺独吞了,为了贿赂墨西哥警察,调查结束后想让大家慢慢淡忘这事,真心没想到大家其实都很看重钱;3、以前被搞的毒贩不敢报复小队,只能报复退役队员,并成功搞死1个,阿诺将毒贩请的人搞死,于是顺手布下迷局来误导警方,此时队员之间早已不信任,也被误导,于是黑人队员和荡妇队员将剩下队员搞死4个(1个火车撞死、1个天花板、1个爆头、1个误杀),唯独没猜到是阿诺黑的钱。
阿诺心里清楚后来死的几个是队里人做的,但心有执念任队伍散掉。
爆米花大电影。合作过《警戒结束》的Compte这次就给了个色眯眯的保镖角色?!弱
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为什么大家要演这种烂片
真浪费
动作场面还行,只不过施瓦辛格也挽救不了本片薄弱剧情带来的烂。没什么逻辑可讲。
阿诺身材恢复不少,可见在健身房没少下功夫,这么大年纪还这么敬业,努力还是肯定的,虽然动作慢了半拍,尤其是墨西哥枪战后滑过吧台那一下。
不如史泰龙。情节其实很勉强
有点故弄玄虚,但还算是个完整的故事。老州长仍然在浴血奋战,情节不要再要求,动作也不比当年,只是看看血浆,想想曾经的那个黄金年代
略沉闷,随着剧情发展,渐渐悲伤
州长的片子要什么剧情啊,就是魂斗罗!骚爷死的也太快了
其实剧情挺有趣的~~~不过调查结束才开始杀人总觉得怪怪的~~~联邦女探员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去报复也够无聊的 施瓦辛格 实在是太老了!!!
真的过时了,看的昏昏欲睡
很血腥 有计谋有动作的复仇片适合我的胃口 8分
就几个写实镜头还不错。中段悬念设置还算过得去。
节奏控制得很好,但剧情特别白痴
首先请出州长就是不顾恶果的打着利益算盘,如此需要演技支撑的悬疑剧本老爷子也确实用他一脸褶子欺骗了所有单纯的观众,悬到最后,疑出个“卧槽”。州长好幸苦,为复个仇害死一堆手足弟兄,一开始说要贿赂不就好了搞不好兄弟们还会两肋插刀,上了年纪难道都一根筋?轴
作为一部粗暴的B级片,这个剧情搞得太乱了,而且还没达到目的,让人物显得莫名其妙。。。不过阿诺还是很酷。。。
三星半,
剧情真的不错,就是剪辑的不分轻重,看着难受。五星全给阿诺,英雄迟暮,我看着难受,不忍扣分。
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