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个文学传统,“私小说”,从太宰治以来,说自己生活的如何如何“丑陋”与“反常”,反而是在市场中可以大卖的一个噱头,获奖的一个由头;同样由此,在日本喜欢改编小说的惯例下,电影中也有这种自传私密的倾向。
当然也有反感的,比如村上春树就有些看不起这类小说,毕竟,虽然是现实主义的事情,但依靠的自己太近太近的后果,往往是反而对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只有茫然痛苦,没有答案而已。
根据西村贤太的私小说《苦役列车》改编的电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主角是浑浑噩噩,牢骚满腹,性欲充沛,活着类似动物一般的情况;他拥有的是“发情”,在现实生活中,看过去,就是属于绝对没有任何向上改进可能的人物;过着没任何希望的工地装卸工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如此而已。
这就是一个日本19岁辍学生的故事,他觉得他的人生灰暗,现实是,他其实确实在阴暗的控制下,他唯一的爱好是看小说,他有了两个朋友吗,然后在自暴自弃下,以卑劣的形式,他又失去了他们的关怀。
这电影中,男主角看上去真没有一点“可爱之处”;嫖妓,去风俗店,借钱不还,租居没钱,还是一个最低级的搬运工,没前途没收入,真个是一个“衰人”,是一个人们平常意义上称之为:绝对的人生失败者的家伙。
——这其实用目前流行的话,这人有点“丧”;过着是狼狈不堪无希望改变的日子。
其实这个别样的苦涩荒诞的青春故事——看上去有点丧,有点悲惨的生活,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但好在,作者依靠顽强写作,走出了这个个人悲惨的“粪坑”一般的境遇,而小说《苦役列车》则获得了芥川奖。
那是日本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大奖,它给出的理由是《苦役列车》是“不顾一切拼命挣扎的文学”。
真是这样嘛?
《苦役列车》中描写的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许标志着“丧”成为一种公开的个人态度可能;类似的情况在中国电影中,只有路内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巴比伦》中的青工路小路在工厂生涯中没有希望能够比拟;而且相似在于,这里面的两位主角最后都以成为“小说家”,来去对抗这一惨淡青春的无望。
——总之,这一发达资本主义下的歪歪倒倒中的青年的成长史;在人生道路上的磕磕碰碰,已经歪出了正常的青春“轨迹”,然后把自己的“伤口”扒出来,给人去看的意味是什么?
可以说,好比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中一语道破,好孩子“千篇一律”,坏孩子,有问题的孩子才是人人不同,各自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在坏孩子的青春日子里面,比起好孩子,他们的艰辛要多许多,在残酷的升学的阶梯上,《苦役列车》中的主角早已经失去了这方面的任何一点奢望。
——但每个人的青春总还得一步步自己走过去,这样的卑微的青春,很少能有自己的“个体表达的话语权”,而作为外在旁观者,对这类坏孩子的天空与世界,明显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描绘,被弯曲、被丑化,被不理解。
但其实不同于升学路上一路顺风的好孩子,他们想改变生活,有所变化,确实是“拼了命的挣扎下的去生活”。
他们的隐秘于心底的理想主义,确实不甘现实,但要求付出的个人努力是巨大的。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这类孩子归于浑浑噩噩的生活;过完了青春,彻底的沉沦,于是他的这种无颜色的日子在之前是没有“话语权”被引起关注。
——问题在于哪里?
这一坏孩子的天空,其实更应该引起关注与理解,能让坏孩子去变成好孩子,靠的是什么?
——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不懈的个人去梦想和对于自我爱好的不懈努力。
比如《少年巴比伦》作者路内曾自嘲是当代作家学历最低的一位,只是中专毕业,目前是现代青年作家的领头者,《苦役列车》的作者更差,辍学在初中,这是不是要比谁更惨淡;路内的书里面就是一个青工的成长史;比起《苦役列车》的作者,纯洁无邪多了,那里面是一种苦涩的笑话的口吻叙述,《苦役列车》的生活则更是现实冷酷和猥琐的多; 正如《苦役列车》中的男主角回头描写不励志的状态,最后还是要回到被激励“范例”的存在可能;直白说,人于是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梦想主义”的激励,哪怕看上去这梦想只能是一个“奇迹”,《苦役列车》就是叙述奇迹的前因后果,告白的是人在卑微时候,总是需求“爱”与“友情”的支持,以及个人那一点微小的“希望”来过活。
当然好玩在于,这些个青年往往通过作家梦来实现个人的命运改变,比如《我的野蛮女友》,也是牵牛的作家梦得以实现来结束;但现实是残酷的,市场就这么大,哪里允许有那么多作家存在。
—— 所以,从另外一方面讲,我们给予这些青年能改变命运的机遇太少了。
中国有庞大的“打工群体”,在一旦升学的阶梯道路的无望下,什么能被青春拥有,能让他们依旧有改变的希望。
这种状况不能完全靠“叙述悲惨”的作家梦来独力支撑。
当下青春电影很多,但大部分时候,是讲所谓校园生活的,但这样“另类”的“丧”存在,也是一个很“刺激”的现实;在怎么“惨”和“丧”的挣扎背后,总应该是还得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存在才行。
个人自己奋斗是一方面,潘多拉的最后一个魔盒放出来的东西,如何能真正有所帮助,我们也许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每个人的青春能归于有某种希望的可能。
看完这部片子,首先想说,日本人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实在令人惊叹,至少非常能够打动我,非常的写实,写实的残酷。
也许是因为我最近的心境和北町很相似吧,那种世态炎凉,我最近也体会过,所以才能有所共鸣吧。
影片开初,两个单纯的19岁高中生,成为了好朋友,这种友情是很纯洁的。
但这种友谊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北町父亲因为性侵犯而坐牢,剩下北町在青春年代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
在日本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家族名誉的毁灭,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北町辍学,成为搬运工,因为没有收到良好教育,无法很快在事业上突破,再加上贫穷,导致其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感觉周围的人瞧不起自己,最后总爆发,和北町、康子友情破灭,交不起房租,人生走向最低谷,被人群殴,人生真是悲惨到无以复加。
其实何止日本,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社会各个阶层、圈子泾渭分明,人们通过你的收入、家境、工作、穿着、谈吐、女友等等在潜意识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也不能免俗。
儿时,老师和同学们依据成绩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你会看到成绩优等的学生只和优等生玩在一起,差的和差的玩在一起,很少有看到“越界”的现象,即便越界,成绩也相差的无多。
至于小说和电影中,优等生和差等生成为情侣、铁哥们的情况,在我身边,几乎没出现过。
而这种人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才是造成北町最后悲剧的真正原因。
试想,即便正二和他的女友,没有瞧不起他(其实正二虽然潜意识里瞧不起她,但做的不算过分),北町也会因为自己无休止的要求被无数次的拒绝、正二事业起飞自己却原地踏步而和正二友情破灭。
他的心结没有打开,所以,总会感觉周围的人在瞧不起自己,其实,是他自己瞧不起自己。
当他面对康子时,羞涩胆怯到像一个认错的孩子,当康子答应他做他的朋友时,那种被人认可的狂喜,都可对他的心理形成印证。
当然,穷则思变,北町的心结,也只有自己能解。
所以到后来,他感谢正二、康子,感谢他们曾经的友谊,放下心结,不再怨恨他们,则是他走向人生起飞的一个暗示。
之后他偶然在餐馆里看见电视机里的高桥,他的那份执着,深深打动了他,以至于他不惜以和两个陌生人打一架的方式,验证着自己对理想的执着。
“我想写”,而他也最终在人生潦倒的最低谷,开始了对自己梦想的冲击。
到此,影片戛然而止,我们无法知道北町最后如何,但可以肯定,凭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坚定,他一定会看到生活一点点的变化,甚至起飞。
那时的他,再见到正二和康子,也一定会坦然的微微一笑,毫无怨恨与责怪。
不知当二位在电视或者书籍中惊讶的看到北町或者其名字时,会作何感想?
则只有他们俩知道了。
1个月内看了两部同类型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有这部苦役列车。
一开始本来不准备看,虽然中岛哲也让瑛太充当了整个电影的希望使者,但也无法消除松子所带来的悲伤。
说回这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奖得主西村贤太的自传体小说《苦役列车》,依然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人生,主人公北町贯多从童年起因父亲犯罪就开始过上了支离破碎的生活,以至于19岁的他的生活里只有性,他可以撒谎拖欠房租,只是为了去风化场所消遣。
这样一个彻头彻底的"撸sir"孤身一人却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爱好。
也就是这个爱好,让人看到了他的人生还有希望。
贯多和现实中的底层年轻人实在有太多的共性(除去父亲犯罪),他们没有好的家庭环境,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几个好朋友。
他们敏感而矛盾,当贯多第一次和正二聊天时,他说,别瞧不起中辍生,当高桥在他面前说教,他在背后说,不过就是个中辍生,拽什么拽。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同意高桥的话,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
可是他不愿承认,在好朋友也是大学生的正二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搬运工升为仓管是他灰暗的人生里不多的一次明亮,他还鼓起勇气和康子成为好朋友,这一切都是短暂而美好。
直到高桥因伤从仓管上退下,由于不是正式工,没有保险,现在腿也瘸了也找不到工作。
他找高桥去喝酒,拿了一个信封给高桥,说这是公司给的补贴,其实是自己的工资里面拿出来的吧。
两个星期后他从仓管辞去,重做搬运工。
那个告诉他要拥有梦想的高桥也没有了梦想,同为中辍生的他也不想落到那个下场。
所以安心的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吧。
于是,人生再次灰暗,和正二的矛盾,康子的离开。
又回到以前的生活,打工---风俗店-住所。
直到三年后,再次在电视上看到高桥,那个告诉他梦想没有用的高桥,竟然上了电视的比赛节目。
这让他重拾梦想的信心,拿起笔,写下去,写出一个芥川奖来。
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当爸的在儿子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做了强奸犯,当妈的因为这个丑闻抽搐过去了,然后从此以后这个儿子没了社会地位没学上甚至没有了容身之处,那么他一定是个无恶不作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满嘴脏话从内到外都是肮脏恶臭的混混。
他小的时候是小混混,长大了以后是大混混,以后的人生都是黑暗没有希望的,就只剩下装满了苦涩日复一日的单调。
乍看之下电影似乎在传达某种对于身世宿命的无奈与挣扎,而这个价值观在库管大叔的腿被机车压残之后,尤其彰显了出来。
不过电影显然有更多的层次,而这种层次又通过描写主人公外在和内心的矛盾表现了出来。
首先说北町这个人,他对于价值观的理解是扭曲的:他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只有在和别人掏心掏肺的时候,才会别别扭扭害羞无比的说,自己唯一的兴趣是读书;但他对于自己从小出没于风月场所这件事倒是毫不避讳,甚至还略微有些骄傲。
他自卑到极点,觉得所有人都瞧不起他,甚至臭木耳马铃薯外地人穷大叔都瞧不起他,因为他没上过高中还有强奸犯老爸;但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谨慎或者谦逊,反而是过分的自大,瞧不起正二的女友不是东京人,瞧不起穷大叔捡贝壳,欺软怕硬不付房租。
他最矛盾的地方在于与人的交往。
看上去他是个死皮赖脸没脸没皮不知廉耻的嫖客,但实际上却是因为他太过于单纯,完全不知道社会上人与人相处应有的虚伪。
他甚至知道自己不应该只跟兄弟聊上女人跟女人聊上床,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掩饰自己。
他喜欢就是喜欢,赤裸裸的喜欢,每天在长凳上等着,被拒绝也等着,就是死气白脸的等着,不管会不会对对方造成困扰——而这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不正常的。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大叔的腿被压了之后,只有他一个人站在一边完全不帮忙,但却是他跑过去跟人家喝酒还给人送钱。
大叔得意的讲自己年轻时代歌手梦的时候,正二懂得笑眯眯的附和,北町就只会讲风凉话然后招自己一身埋怨;但最后却是他不怎么动声色但是很坚定的一句“我想写点什么”“我就是想写点什么”把大叔从切掉了两根脚趾却没有保险金的沮丧里拉了回来,以至于他最后站在了类似于“梦想日本”的舞台上。
所以说北町其实是一个极端理想主义和极端现实不正常的结合体。
然后再说说正二这个人。
如果看这部电影很有代入感,把自己以第一视角套入了北町的话,那么正二绝对是个讨骂的角色。
一个菜鸟,爬的比哥高不说,还搞到了女大学生当女朋友,最后看哥没用了,说绝交就绝交,干脆利索,头也不回,简直就是混蛋。
北町骂他说,凭什么哥要看电影你就不爱看说还不如回家,找了个爱看电影的女朋友自己就屁颠屁颠的成了影迷,我的电影和她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我完全能理解这两个电影有什么不一样。
北町不理解是因为他太单纯,我能理解是因为我也在社会上生活着,为了过得更好我知道怎么见不同人说不同话唱不同角。
所以说正二其实代表了大多数人,“正常人”。
他身上的矛盾就是所有人的矛盾。
他要装作喜欢听别人唠叨捡贝壳之类的琐碎,他要装作不介意借钱给明知道不会还的人,当然他也要装作自己其实很喜欢看电影。
他只有和北町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会说别人坏话会承认初中辍学其实是件很帅的事会脱光了跳到冰冷的海水里游泳。
他似乎是喜欢和北町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一起混的时候他笑得非常纯粹毫不做作。
但他同时又讨厌真实的自己,他看见真实的北町就仿佛看到了脱去掩饰后的自己,粗俗下贱,让他觉得窘迫不安。
所以他宁愿远离北町,去所谓的技校的同学聚会去找女大学生当老婆。
这不是一个关于奋斗母题的电影,所以电影最后没有讲北町有没有写完书会不会大卖,也没提正二过得好不好大叔有没有当上十佳歌手,他只是在说,大家都在活着,用各自的方式。
不管你是想活得满身棱角还是想活得圆滑舒适,你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
很写实,包括去打飞机那段,还有那些恶心的举动,皆因嫉妒,和对自己的失望,里面女主角很健康,也很阳光,成为了反比。
主人公后来右边阿Q的感觉。
看完除了觉得男主太渣让人无法靠近,童年阴影还有父亲是性侵害犯人对男主人生的影响太大了,生活真的太潦倒了,造成的性格缺陷也太可怕了。
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会被狠狠的排斥,友情也更显得难能可贵。
有日下部和康子这样的设定真的很温暖,虽然最终还是无法成为朋友。
拿起笔完成自己的梦想让一直苦闷的电影有了意义。
抱怨自己梦想什么的,还是要去做才会圆满的吧。
19岁的北町贯多(森山未来饰)生长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破败家庭里。
在工作场所,北町贯多结识了俊朗的同事日下部正二(高良健吾饰),另外,贯多还有着一个长久以来一直暗恋的女孩,那是在他经常光顾的旧书店内打工看店的女大学生樱井康子(前田敦子饰),她清新可人的书卷气令贯多颇为着迷。
在日下部的帮助下贯多终于和康子相识,也成为朋友……影片中北町贯多这个人物的确即粗鲁又猥琐。
但是却也很可爱,因为他很真,很直率……日下部正二的出现让他有了第一个朋友,而能与心宜的女孩樱井康子交上朋友,更是他颓废、灰暗的人生中第一次出现了亮光。
但是贯多却不懂如何与人相处,因为从小没人教过贯多怎么去爱,而最终也失去了两个好朋友。
也正是康子和正二的离开才使贯多懂得了什么是尊重和爱……前田敦子所演的樱井康子是原作中没有的角色,而也正因为山下敦弘导演加入了樱井康子这个角色,才使得整部影片没那么沉重。
樱井康子的每一次出现都能缓解贯穿整部影片的那份压抑氛围。
与前田敦子合作过的导演曾评价过。
在前田身上有着明显的两面性……作为AKB48偶像的那份耀眼光彩,以及私下的质朴无华。
在出场时间并不多影片中阿酱还是很好演活了樱井康子这个健康、善良、而又阳光的书店打工女孩,而正是康子这丝阳光才给这部影片带来了一丝温暖。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康子给老爷爷端尿壶这一幕;看这幕时我笑了……因为觉得很温暖,善良的女孩子真得好美……森山未来的演技的确了得,这部影片的成功他是居功至尾。
好在片中啊醬的表演还是很自然的,与森山的對手戏也沒有明显的生涩之处,可以说前田敦子所演的樱井康子在影片中没有浪费出场的任何一秒钟。
而导演在雨中临时加的那一幕头锤。
也很好的成为了樱井康子这个一直以温和形象出现女孩的个性爆发点,也使原本着墨不多的康子的性格更具层次。
好片。
森山最后跟高良健吾说,谢谢你曾经把我当做朋友。
觉得在那一刻在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直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朋友,就算是对于身边的一两个可以称做朋友的人,也有一种束手无策的隔阂感。
对这段关系的不安从来不曾消失。
这句谢谢可能是一种普通的道谢,但是我觉得主角是跟我一样的人,一种感情的绝缘体,不过是企图用这句话来为两人的关系画上句号,用这句话把两个人的感情扔得远远的,扔到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
看片前了解的信息:这是一部私小说改编的电影,原小说获得了一个大奖。
在此基础上,大概了解了一下什么是私小说。
简单来说就是取材于作者本身经历背景和经验创造的小说。
(原著作者西村贤太也是中学辍学,有过犯罪前科,30多岁开始写小说)即使如此,在看片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还是处于无语和抵触的心里。
因为男主角太让人讨厌了,这描述的都是怎样操蛋的人生啊。
举个例子,就好比你非常喜欢吃甜食,尤其是蛋糕,简直爱到不行。
现在有一个有名的蛋糕师傅给你亲在做蛋糕吃。
当你感到无比幸福的时候,却拿出来一坨大便形状的蛋糕,就连颜色细节都极其相像。
唯一庆幸的就是这个蛋糕的味道还是极好极好的。
看这部片片子就好像那时“眼泪止不住流淌的吃完了一坨大便样的美味蛋糕”从一开始,导演就没打算把男主角给掰正过来(只是试着还原一个人的生活)。
像其他大部分电视电影那样,甭管前面男主多让人恶心,至少也会来点励志的情节,翻身一把,在最后透露那么一点光明和希望,让观众看的舒服点。
森山未来饰演的男主角真是本色出演,活脱脱的loser形象,无赖撒谎拖欠房租4个月,临走还要往人家出租屋里拉屎。
爱嫉妒,乱说话,不考虑他人感受,喝多了耍流氓,矛盾,情绪不稳定……而在此基础上,主角那份善良的本性简直被反衬的耀眼,让人多多少少能够原谅。
爱唱歌的配角大叔(自从看过《我们都是超能力者》里TENGA大叔的本色出演,他演的其他角色,我都很难再直视了,总是莫名的想笑)算是小插曲,最后的上电视也多少让影片的基调不那么让人郁闷,好歹励志了一把。
结尾的沙滩坠落是亮点,让人恍恍惚惚,和前面那段清晨的裸奔相呼应,一下子把影片的逼格提高了。
总的来说,即使不那么愉快,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还算有趣的故事。
我觉得我也当过这样的屌丝。
也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屌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被社会所遗弃,要朋友没朋友,要伴侣没伴侣,没办法正常的拥有友情和爱情。
当朋友看不起你,喜欢的女人看不起你,甚至连丑女都不理你,只能跑去风俗店寻求心理安慰。
日本太多这种人,随之伴随着巨大的AV产业。
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是世风日下,从小生活的环境影响甚大,在一个周围环境和内心未开悟的情况下,我觉得出现像男主角这样的人不足为怪,而且还不少。
但是当每个人能找寻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后,这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志同道合的人也会随之而来,既有了社会地位,也会有朋友,有女人欣赏,也就会有老婆。
想想读书时成绩又不好,长的又丑,家里又有不好的精神压迫,喜欢的女人最多只能可怜你似的当你朋友。
新交了的朋友觉得你怪怪的不合群而远离你。
被人欺负搞的想杀人。
还是因为喜欢泡在书店里看书,把自己这些环境给予的负能量慢慢转化。
书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客观的看到自己的影子,继而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说,最后还是书救了作者。
男人想做饭的时候就找香香嫩嫩的女人,想聊天喝酒就兄弟,他也不知道爱是什么,事实上就这样浑浑噩噩做着梦一辈子过完了
节奏太棒了,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笑起来,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没心没肺呀,这算是励志片的最高境界了吧,很多让人难忘的细节,导演没有刻意还原那个时代,但是那种压抑感还是呼之欲出。
不会有人因为他爹是强奸犯给他缺乏关爱的童年留下心理阴影就开始心疼他了吧???
桃花期和苦役列车感觉真是他本色出演。。原来前田敦子这么难看的啊
男主演技不错,但这个角色真的太恶心太烂了,看得我严重生理不适
一个小流氓的流水账
主角是一个可怜,卑鄙,无赖的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以这样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第一次看到 男主角的表演太入神了
生活對於大部份人的大部份時間都是不難且乏味的,可那種向著蔚藍大海欣喜狂奔卻突然掉入莫名黑洞的情況,又似乎無人倖免的了
苦逼得相对节制。三星半。
上次听过上海电影节的故事之后更喜欢山下导演了 BGM赞 森山先生演的也很好 四星
感想:1.这种揭格差社会疮疤的电影票房能好才怪...但要是能更辛辣更阴暗就好了,高潮还是有点甘い.2.森山神演技,脑残粉很满足.3.高良健吾的女朋友是早大的吧ww森山在酒馆大骂的那段最喜欢了www4.我不喜欢前田,但是我真喜欢演戏的她.以上
森田未来演的我看的都想哭
悲惨
山下这家伙又回到了无聊才是人生真谛的无赖生活和疯子方舟时代,唯一不同,十年前无赖到底,十年后屌丝逆袭。晚上还睡不睡了,还是接着看球...
人生不摔一跤吃点屎怎么对得起这趟苦役列车
还是励志的 气吐了
励志的结尾实属多余
好喜欢森山大叔自杀未果又灰头土脸坐在写字台写文章的背影
一个屌丝少年的生活,无需粉饰世界,人生不就是苦役你我的一趟列车。
山下敦弘这两年很怀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