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好的人生》中的一个镜头,当爸爸的车被老汉偷走后,屏幕定格在爸爸的脸,那双眼睛照射不出怒火,也透不出没有丝毫的绝望,那是在昭示对坎坷不绝的宿命式接受。
我为这双眼睛纠结心痛,也肃然起敬。
儿子问,为什么生下我?
为什么穷人还要孩子。
爸爸顿时语塞,回答说不知道。
爸爸只是在为心中的美国梦坚持着,为照顾儿子一路走来,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
很多人都在希求更好的人生:赚更多的钱,搬到好的住处,上好的学校,有大把的时间游玩陪伴。
仅此而已。
可大千世界中,无数人无法过上更好的人生。
电影中这对父子更好的人生,相反越来越没落,越来越一无所有。
一切与初衷相悖,即使被驱逐出美国,爸爸依然希冀:更好的生活。
犹如很多的北京梦,北漂将梦想藏匿在北京的上空。
也许,只有夜晚还能看到少数人的梦想在闪烁。
很多时候,我们会忘了此行最初的目的,我们会迷失,会沉沦,荒废时间。
逐渐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何在此生活,我们被更多的假象所欺骗。
爸爸跟随大多数人,恋爱结婚生子北行……就是按照大多数人的方式去生活,除此之外,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的道路可走。
而现在,他只追求的是一个更好的人生。
你呢?
是在盲目地追求着最高目标还是在随波逐流忘记梦想,还是在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更好?
更好的信念,你有吗?
第一感觉就是和《当幸福来敲门》有点像,不过两部电影的结局有差异,刚看完时候的心情也不一样。
《当》的大圆满解决让人看完之后立马心情舒畅,对生活充满明确的激励,而《更好》却是一个相对开放式的结局,虽没有立马达到最直接的激发内心对生活充满的希望,但却让观众更能静下心来思考。
最近刚开始读《美国种族简史》,再加上看了这部电影,逐渐对美国移民的生活有了了解,也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美国梦,其实不仅是在美国有美国梦,其实在中国甚至世界上的很多国家,想要成功或者已经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人心里都有相似的“美国梦”,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不是祈求外界的帮助,怨天尤人。
电影中有美国梦,有父子那种矛盾而又果敢的亲情,有向现实低头的夫妻感情,他们交织在一起。
童年的确是最天真的,而越长大,有越来越多的责任,越来越多的感情交汇在一起,越来越不能选择逃避。
影片说的是墨西哥的非法入境者的故事。
背井离乡,千辛万苦,只为了追求一个更好的生活。
所以他和他妻子偷渡去了美国,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
妻子抛弃了家庭。
于是,一个原本平凡的父亲,为了自己儿子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面对艰难的生活,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屡败屡战,从不屈服。
如影片中说的,它被律师骗过。
怕警察查驾照而犹豫买车等等。
这是一个充满父爱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对自己儿子充满了期望。
这在监狱中那一段发人肺腑的对话中也可以感觉得到。
自己未能实现的幸福,期望儿子能够实现,给儿子给予深切的希望,并努力提供各种机会。
不是因为多么技术、多么好莱坞,而是因为拍的真实,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
朴实,扑面而来的是真正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
儿子问: “你为什么生我?
”又问:“为什么这些穷人要生孩子?
”父亲答:“不要……不要这样说。
”过了很长时间,在一个有可能一辈子再也不能见面的场合,父亲对儿子说:“你问我……你问我我为什么生你?
”“你知道,在小村,你只是做大家都会做的事情。
找个女朋友,然后结婚,然后向北方走(指从墨西哥向美国偷渡),我也是这样做的,我不知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所以,我们来到了这里。
然后,我们有了你。
为什么?
因为我和你妈妈非常相爱。
但是,人是会变的,这里的一切都和我们在家乡时不同了。
你妈妈也变了,我给不了她想要的;所以,她走了。
就只剩下我和你。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带着一个小孩,没有钱,没有固定工作。
我心里有很多愤怒,但……让我、帮我度过这一切的,是你。
想要照顾你,想要看着你成长;对于我来说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我……我希望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如果你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这个儿子,是为了我,是为了我自己。
为了我自己能有个活下去的理由。
对不起,我也不希望你看到,我现在这样,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
我只是偶尔翻到了这部片子,更好的生活,我想说的也是类似于幸福来敲门这样的happyending吧。
但不是,实际上,它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感情。
在面对偷车贼的那一刻,他冷静的接受现实,没有抱怨,虽然显得有些懦弱,但这确实是生活中很多真实父母的写照。
父亲一直睡沙发,儿子睡在卧室,一开始,父子之间的鸿沟就显现出来。
儿子的黑帮女友,哥们,其实与他自己本身向往是相反的,但是生活早已压得儿子看不到任何希望,很破的学校,不正之风盛行,很烂的球队……心中的不满到处都是,于是逃学,不在踢球,和黑帮为伍。
屡次说要加入黑帮,正是由于意外的偷卡车,让父子有了一起寻找的过程,故意耍人,还要赚50块带路钱的墨西哥人,不要一分钱把手机还给父亲的穷人,住满非法移民的窘迫旅社,还有偷卖卡车的圣蒂亚尔,曾经给过没有午饭的父亲半块饼,结果偷了父亲借钱买来的卡车。
一路追赶,面对黑帮,父子协作,终于拿到了卡车,结果,却被交警拦截,被遣返。
西装革履的律师,说是政府派遣来的,不要一分钱,但是还是在暗示父亲不如接受遣返。
父亲被遣返那天,儿子来了,父亲说起了“我们这么穷,为什么还要生小孩,为什么要有你?
”因为我们身边的人都生小孩,我和你妈妈很相爱,但是,人会变的,当我给不了她要的东西那天,她选择离开我们,不过我还有你,我希望你能自己的意愿活着,这样我做的一切就都有价值了。
很感人,中国农村的父母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爱子之心,很多父母,最开始对孩子充满希望,但是当孩子逐渐的叛逆,沉迷游戏之后,他们不会像这位父亲那样,帮儿子走回正轨,他们只会放弃这个孩子,随他去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孩子身上。
当然不仅仅是中国农村,在很多地方,很多人身上都可以看得到,比如英达,二婚生了儿子,就对大儿子不闻不问,或许,某些人天生就冷血吧!
像这样全心全意爱儿子的墨西哥爸爸,也有,但是会有几个呢?
更多的是爱自己的爸爸们!
儿子:“穷人为什么要生孩子?
那有什么意义?
”父亲:“。。。。。。
,别这样说,别这样说。。。。。。
”这一切有什么意义?
活着,活到活到没有路可以活?
活到一代又一代重复这卑微的生活?
活到为了生活不停的受到他人的伤害?
活到为了活着不择手段、扭曲人性、走向毁灭?
活到自己背叛自己的过去、背叛自己的文化和根?
不,即使在最艰难的境遇里,人,多数人还是会去for a better life!请相信人性!
因为这更好的人生,人在进步,直到今天!
这更好的人生,是可以享有人权宣言里的权利,是可以有富兰克林罗斯福希望的第二权利法案里的保障,是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是做一个正直的、感受爱、美的人,是做一个对他人怀有责任的人,是去为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努力的人!
《A BETTER LIFE》就带给人们这样的信念!
电影不但反映了在美非法移民的生活,遇到的问题,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它超越移民问题,用人性去谈论人,那里透露的精神震撼人心!
而且因为在现实里,无论东西方社会里的中上阶层越来越背离人性,被各种东西侵蚀自己的灵魂,再看电影里这个墨西哥父子的故事,更能触动人心!
十四年前,卡洛斯和他的妻子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洛杉矶来谋生。
和其他非法移民一样,开始的时候他们居无定所、漂泊不定、工作不稳、收入低下,每日苦苦的等待工作机会。
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路易斯。
而妻子却因为这种生活改变了,再也无法满足于这种生活,离开了他,嫁给了一个美国人,拥有了合法的身份。
而卡洛斯则带着路易斯艰难的生活在洛杉矶的底层,为了避免被引渡回去,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人忍受各种剥削和艰难。
六年前,遇到一位做小生意的同胞,才算工作稳定下来,做一个修建草坪、打扫后院的工人。
他们在郊区的住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路易斯则因为出生在美国可以享有权利,在附近一所很不好的学校里上学。
这样的生活带给卡洛斯的是什么,电影或者导演塑造的这个人物并没有抱怨、愤怒或者因为所遭受的而扭曲本来的人性,而且请相信这是真实的这类阶层和群体的特征。
他每日辛苦的工作、几乎没有生活、娱乐,和儿子相处的时间也很短虽然他一直在担心着他的儿子。
当他穿越洛杉矶,从非法移民居住的区域到穷人居住的区域再到中产居住的区域,那些破落、繁华、问题还是生活都仿佛和其无关。
他是隐形人,隐形于这个社会,可他不是伤害他的人嘴里的那些人渣、可怜虫、蠢货。
他学会了英语,他认知这个社会,他坚守自己的信仰,他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他渴望更好的生活。
可他害怕,害怕任何企图更好的计划都会被无情的遣返回国给摧毁。
因为他无法改变,虽然他看见那些举着美国国旗游行抗争的人们的努力,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
在现实里,虽然奥巴马一直在放宽在美非法移民的政策并继续努力着,但保守的共和党之徒们一直在阻拦。
而他的儿子,路易斯,十四岁。
你知道任何单亲家庭而且父亲因为工作又经常不在身边的男孩子生活在底层社会里,他面临怎样的环境。
没有礼貌、讨厌学习、早恋还厌恶他父亲的人生和工作,他处在一个转折时期。
就像那些变成混混的帮派分子给他说的:如果可以更好我不会加入这个最后因为枪杀或者某种病毒而注定死去的道路,他在犹豫:继续这种毫无意义的活着还是加入帮派。
人性总是被伤害或者绝望才会做出愚蠢的事情来,他在欲望的满足和人性的本善间犹豫着。
改变突然发生在这对父子身上,父亲的老乡赚足了钱准备回乡开农场,他希望把他做小生意的工具和汽车卖给父亲,可父亲还是因为可能的被遣返而犹豫着。
老乡走了,他就会再次失业。
当他失业的第一天又回到六年前等活干的老地方的时候,他决定筹钱买下汽车和工具,成为老乡的角色:一个小雇主,做杂活。
其间,一个同样等活的老乡给了他半个面包让他感激不尽。
前妻的帮助让他如愿以偿,他很高兴,甚至是他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他只买了两样东西,上帝的雕饰还有儿子喜爱的球队的球衣和足球。
儿子听到这个消息,听到父亲说这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会越来越好,会搬到好房子里,会找个更好的学校。
儿子犹豫的倾向成了那个父亲的更好的生活上。
可良善的父亲为了报那个半个面包的恩,雇了那个等活干的老乡,让他成为过去自己的角色。
帮助他,给他钱。
可这位移民已经被生活扭曲,在卡洛斯工作的时候,他偷走了父子俩更好生活的工具:汽车和工具。
一个寻找汽车和工具的历程,成了追寻更好生活的历程,也成了父子之间交流、让儿子理解父亲和选择怎样未来的历程。
在历程中,父与子的合作,让儿子看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父亲,让儿子看到了以前父亲是如何劳作的,看到了非法来到美国的人生活的惨景,让他看到了他已经疏离的他的根和文化。
这期间有矛盾,但最后儿子从这父亲身上看到了追寻更好生活的努力,看到了那个目标和意义。
父亲信守承诺,对待他人尤其是处于困境里的人总是理解、宽容,而且不做任何越轨和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寻车其间展露给儿子,儿子明白了过往自己认识的偏见和扭曲。
当他们就要成功了,他们又“偷回”了那辆车和工具,可他们遇到了警察。
父亲停下来汽车,被警察逮捕并要遣送回墨西哥。
如同电影里描述的也是现实里展示的,即使这些移民缴税、有孩子甚至更多也只有3%的可能性在NGO的帮助下取得合法的身份。
父亲就要被驱逐出境了。
儿子无法接受和抛弃他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原先要他加入帮派的伙伴又来找他,可他变了,他的父亲让他改变了。
他去和父亲在监狱里见面:父亲:“你问过我,为什么要生你。
我只是做了老家所有男人做的事情。
娶个老婆,来到北方,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别的出路。
我和你的母亲彼此深爱着对方。
但来到这里,一切都变了。
你母亲变了,她想要的,我满足不了她。
只剩下我和你,没有钱、没有工作,我不知道如何照顾你。
我心中也有愤怒。
只有一件事支持着我度过难关,就是你。
照顾你长大,就是我的动力!
我想给你所有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出人头地,我觉得一切就值了。
是为了我,找个理由生活下去。
我很抱歉我是这样,我很抱歉。。。
”儿子:“不,不,你不要抱歉,你总是做的更好。。。
”父子唱起了他们家乡的歌,相互承诺要更好的活下去。。。
看到这我已经忍不住眼泪了,那是人啊,一个好人啊。
现实的无奈和制约总是施加不需要的苦难在他们身上!
当电影最后父亲和同伴冒着危险,为了儿子承诺穿越沙漠的时候,那足以让我泪流不止。
这是多么好的一部电影,在展现美国非法移民问题的时候,用的是人性。
而父与子彼此理解的设计,一方面是对非法移民偏见消除的阐述,一方面是加强了对这更好生活的阐释!
而那对所有人都有意义!
最后,不得不比较一下中国的“非法移民”:农民工!
他们和另一群人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没有卡洛斯的难题。
他们和卡洛斯一样,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来到城市谋生。
他们甚至比卡洛斯付出的更多、遭受的剥削更多、遭受的歧视更多。
他们遭受这一切的理由是什么呢?
这等级化的社会,这等级化的权利,这资本侵蚀没有底线的社会。
他们没有住房,无论是租还是买。
因为中产和大学生们都叫着没有钱买或租房子,他们哪里有资格谈这些;他们的孩子不能上城市里的学校,不能享受同等的公民权利无论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还是文化、娱乐。
因为城市里一些人都叫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哪里有你们的份?
卡洛斯的痛是全球化的痛,是更高层次的问题。
而我们这里的社会问题,根还在内核的未现代化,等级、从上而下、割裂还有政治权利的阉割。
这里全是提各种既得利益的人说话的人、知识分子或者利用穷人的人。
这样用人性,没有偏见的,长期的投入弱势群体、替他们说话的人太少了。
正是这样,好人永远得不到褒奖,遭受苦难的人永远遭受偏见,这社会扭曲极了。
长久了历史里几乎没有真正的进步运动,这扭曲不断施加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王朝更替里重新来过!
现实里,我们当然也看到纠正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请恕我悲观,长久的观察这些人,他们的大多数并没有超越过往那些无用的努力。。。
有了钱,就有了一切,这句话如果五年前你们和我说,我会不屑一顾。
但现在,我大概会点头。
有一切,或许有点偏激,但大部分是能有的,如果你有足够的钱。
【我的老师曾说过,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能买到,如果买不到,是你出的钱不够】更好的人生,更好的生活,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实现,有些时候则不能。
年纪越大,就越不相信自己的力量。
可是这种话也只是说说而已,很多努力的人就不相信,他们为了很多说出来就足以感动你我的理由或者梦想,一直努力着,努力相信这句话,更好的生活可以自己实现,只要努力。
我是应该崇拜他们,还是应该可怜。。。
那些努力生活的人,或许换个词,生存。
【你得承认现在这世界很多人还是连生存都成问题的】那些努力生存的人,常常让我吃惊。
充满韧性,又充满张力,就像电影中的那位父亲。
能够忍受生活中的一切重压,不公平和残酷。
对待欺骗他的,欺负他的,他都可以放手,都可以忍耐。
我不知道这种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谁能告诉我?
为什么?
他们到底是生活的大师,还是可怜虫?
到底是最现实的,还是只是一群认不清现实的蠢货。
显然,这个世界不是努力就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显然,物质世界就是比精神世界更直观的直播我们的生活状态。
显然,所有人都是通过这种直观来评判我们的生活是否成功,还是失败。
显然,我们就是tm的在意这种评判。。。
那么,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是不是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种像儿子,充满愤怒,放弃自己。
一种像父亲,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这两种生活方式都让我想哭。。。
所以,是努力的破坏,还是努力的创造?
我们能从哪种方式更迅速的得到快感?!
当你的目光掠过外边那些比你生活安逸、富足的人们的时候,你在想什么,是可怜自己,还是继续憧憬,更好的生活?
ps——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有这种人陪在身边,那么,我们真tm幸运。
pps——电影中父子俩找车的那一段,在向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致敬。
刚看影片简介时就觉得这部影片会给我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所谓的“接地气”,用朴素平白的摄影技巧和台词风格,哪怕没有什么华丽的故事背景也能带给我们无声的震撼,这就是描写底层阶级电影的作弊优势。
我们大部分人或许多多少少都有过影片中的经历,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影射,我们都能从影片中看到自己。
影片的两条主线,一是父子线,也是重点。
二是社会线,则是映衬。
关于父子线,海报给了我们充分的解释。
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走在夕阳的余晖中。
当我们忽略平民窟的背景,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那浓浓的亲情。
父亲角色的塑造是很出彩的。
当一件又一件生活中令人窒息的事发生时,父亲的沉稳冷静的确震撼了我们。
我或许不会像影片中的父亲那样,能够做到处变不惊。
他能,或许是他已经经历过了许多。
他能,或许是他知道他还有个孩子。
他能,或许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他希望甚至奢望有个更好的生活……关于社会线,导演处理的很好。
故事背景是佛罗里达的平民窟,毗邻墨西哥。
关于中美洲的影片往往都会涉及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偷渡和难民。
或许就和影片的名字一样——更好的生活。
所有想要偷渡到美国的墨西哥难民,他们都渴望一个美好的生活。
当我们不得不说,这个世界是残酷的,我们无能为力,但就算像影片中的父亲一样,一次次对现实妥协,是否就能活下来拥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答案——不能。
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到影片中的一个小细节。
父亲和儿子在走过监狱的走廊时,都望向了走廊上方的灯,那一盏照亮了整个走廊的灯。
导演这么安排,几秒钟的镜头绝对不是无意义的。
两次凝望都迎来了一个共同的结局,父亲离开了儿子。
暂且不谈父亲最后是否会再一次选择偷渡,但结局的确是悲剧的。
父子两人在监狱中最后的话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儿子选择静静聆听父亲最后的告白,当那首儿子记忆中父亲会唱给他听的歌想起时,我似乎懂得了父亲希望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或许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当我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时,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呢?
也许是我的内心太脆弱,看这样磨砺心智的电影内心总是万分煎熬,总想略过中间的坎坷直接看看美好的结局。
电影情节类似于《当幸福来敲门》,但人物地位还要卑微——为了A Better Life,偷渡到美国的墨西哥人。
这映射了n多向往过上更好生活的人们。
偷渡到美国的人没有合法的身份,随时都有被发现遣送回国的危险。
影片中这位父亲,为了让自己和儿子生活的更好,时刻小心的拼命工作想要赚更多的钱,获得正大光明的生活在美国的权利。
但儿子并不明白父亲的苦衷,处处与之作对,差点儿就加入了黑帮团伙断送了自己。
生活的拮据,同学们的不齿,让处于青春期的路易更加叛逆,他不停的逃课闯祸,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他怨恨父亲为何把自己带到这么一个不适合他们的地方,怨恨父亲为何如此的贫穷。。。
但在经历了借钱买车、车被偷的事情之后,小路易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衷,帮父寻车,不,是寻找“他们”的车,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灵接受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看到平日里像父亲一样聚集等活儿的人群,看到父亲为了寻找他们赖以生存的汽车和工具的情景,他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都是为了生活,有的人选择了走捷径。。。
比如说小路易的妈妈,原本和睦的家庭,为了一张美国绿卡分崩离析,她抛弃了他们父子投奔了美国人,为了能更好的生活;比如说那个偷卡车的人,为了拿钱应急,动了歪脑筋,毁了别人的生活。。。
原本都是善良的人,仅仅是为了生活。。
只是没遇到捷径,如果有,相信谁都很难hold住。。
都是为了生活,为了更好一些的生活!
#充满剧透#1越是艰难的人,就往往会遇到更加艰难的事。
父亲和儿子终于将被偷的车找了回来,还没来得及充分的享受这份失而复得的喜悦,就又遇上了遣返移民的警车。
父亲待人很善良,看着儿子踢那个偷车的老人的时候,于心不忍阻止了儿子,“他把钱都寄回家了”。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生命仿佛是一个奇怪的轮回和怪圈。
你一再重复曾经的一切,失败又失败,跌倒又跌倒,还总是在同一个坑里。
圣经不是说了吗,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更多些,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 2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一直担心那个男孩儿,担心他对生活绝望,担心他放弃自己,担心他就那样加入黑帮,永不能回头。
那么难那么难,真庆幸他坚持住了,庆幸得仿佛是我自己也坚持住了一样。
3“你们为什么要生下我?
为什么这些穷人都要生孩子,有什么意义?
”父亲在与儿子的最后一面中,说,你问我为什么要生你,你知道在小村子,你只是做大家都会做的事,找个女朋友,然后结婚,然后向北方走,我也是这么做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选择。
所以我们来到了这儿,然后,我们有了你,为什么?
因为我和你妈妈非常相爱,但是,人是会变的,这里的一切和我们在乡下时都不一样了,你妈妈妈也变了,我给不了她想要的,所以她走了,只剩下我和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带着一个小孩儿,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工作,我心里有很多愤怒,但,但是,让我度过这一切的一样东西,是你,想要照顾你,想要看着你长大,因为我爱你,你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我希望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如果你能成为随便一个什么人,我做的一切就都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生你,其实是为了我,为了我自己,为了我自己能有个理由活下去。
对不起让你看到我这样,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
没有答案,所以还是靠自己吧。
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问了几千年,也还是终究找不到答案。
这个探索和轮回真是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翻越啊
父子情感人至深,小人物在移民路上被折磨得惨不忍睹,剧情还是可圈可点。但是这只能算是题材的优秀,论起摄影剪辑配乐表演其实都只是一般。果然故事的优秀大过电影本身。末了,也有些许同感,都是这条路上的不归人。
暂时没有get到感人的点,好有点气,这个父亲到底做了什么想表达什么感觉没有讲明白,可能是我读书少了吧,理解不了
四星稍差
太一般了,感觉故事都没讲完.
老实人 难富贵
无聊
很动人的父子情,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美国梦。
生活啊就是能层出不穷的让你感受到真实的绝望和痛苦 亲情的动力薄弱但是却很绵长 我非常能体会到那种逆境里一浪接一浪的那种绝望所带来的绝望 这就是底层人民的生活
生活捉襟见肘,找人借钱买了辆二手车开始创业,车被偷了,你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小毛贼,费劲巴拉的抓到贼了,你一不报警,二不索赔,冒着蹲大狱或被保镖打死的风险,自告奋勇去偷车???好难理解
移民梦,美国梦,这是一个不懈的追求,故事讲的相当好,但还是有点偏弱。
好多美国片都有个毛病:恐怕别人看不懂,必须把话说清楚;恐怕大家不感动,煽情煽情再煽情。看一两部还会应景的跟着哭哭,看多了实在审美疲劳。这片子恰巧踩在我的疲劳点上了,看完后就两个字,乏味。
印象最深的是穿着邋遢的父亲在灯红酒绿的club里迷茫的眼神。电影很感人,只是我接受不了"有爱的人在的地方才是家"这种结尾。。。
3.5,美国版丢汽车的人……但是有了对比就感觉各方面都比不太过啊……
不喜欢
克里斯韦兹总是游走于主流大烂片和独立佳作之间,很难想象此人拍过【暮光之城2】,这部故事类似于【偷自行车的人】的亲情之作很动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即使现实更残酷了,父子之情却弥漫开来。影片的后半段节奏很棒,甚至有股商业片的味道。★★★☆
移民题材许多珠玉在前,本片实在没有什么亮点出现,导演可能太年轻吧,许多电视剧拍法,音乐使用特别糟糕,最后煽情忍不住快倒了,剧情上致敬偷自行车的人,可是形到了,却没有学到神,画虎不成反类犬,对美国梦的批判更是隔靴搔痒。
悬着的心总算是随着预示着美好未来的结尾放下了。很喜欢这部真切的电影,没有花里花哨,父子间的冷暖节奏也把握得非常到位,一点也不拖沓,德米安的本色演出十分出彩,从冷静事理淳朴的小镇村民到为人父的责任与亲情流露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多谢演员工会,没有成为2011年的遗珠。
hey i got an American dream!!! look forward!!!
抓住一点煽情的把柄就开始无限利用,抓住一点冲突的根源就开始无限解说,抓住一点人性的弱点就开始无限打击,抓住一点文化的末梢就开始无限放大
故事很真实,叙事方式也很朴实无华,父子情令人动容。一辆破旧的卡车对这个家庭来说真的太重要了。生活多留些希望给那些善良的低层人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