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痛骂着,这不就是一班自私的人的故事吗?
哭点在哪?
其实我真的好想对他们说,爱情是自私的,你知道吗?
你爱上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会带给你开心或让你心动,但你的爱会不会带给你爱的人开心,这是未知数。
所以,我说,爱情的本质本来就是自私的。
K因为没有办法陪着Cream过下半辈子,他帮她找了个好男人,亲手把爱情交给了另一个人。
这是他自私的爱,他自私的帮Cream安排好她的爱情,不问她是否开心就把她推出自己的世界,只因为他怕也不想Cream承受离别的痛苦。
Cream即使知道了K的情况,她没拆穿K,她随着K最后的心愿,在K面前嫁给K所谓的好男人。
达成K最后的心愿后,她离开了佑贤,找到了K,陪着K走完最后一段路,再一起实现下辈子的诺言。
这是她自私的爱,她用了佑贤的爱,完成了她最爱的人的心愿,因为由始至终,她爱的人,只有K。
佑贤知道Cream是爱着K的,但Cream不说,他就不提。
他看见Cream在游览着和K的照片,他看见Cream和K开心的试着婚纱,但他什么都不说。
这是他对Cream自私的爱,他愿意娶Cream,用婚姻来成全Cream想要的,他也愿意等Cream真正爱上自己的那天。
Cindy不是不爱佑贤,如果不爱她也不会和佑贤在一起这么久,甚至答应和他订婚。
但是比起佑贤,Cindy更爱自己,所以她才会到处留情,她爱佑贤,但她还是不能为了佑贤定下来。
这是她自私的爱,虽然她到处留情、不想结婚,但被佑贤发现后,她还是愿意道歉,佑贤求婚,她还是愿意订婚。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悲伤,也有着自己的自私。
认同爱情是自私的,你也就可以认同Cream和K的所作所为。
看电影之前看同学在朋友圈发这是一部剧情狗血的催泪电影,去看了之后电影令人惊喜,相比于前任这种尽管悲情但仍算一部轻喜剧,里面仍然有很多笑梗.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则是一个从头到尾的悲情剧,大概是片名的缘故,即使是开场几十分钟相对甜的戏份也弥漫着一种悲伤的基调,因为我始终在这种剧情出现的那一刻就在等待它的转折,电影最喜欢的部分是它的拍摄手法,以男女视角逐序揭开,最后再以旁人视角再推开一层结局,意料之外却也意料之中,早在女主说她不喜欢永远喜欢下辈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太像一种巧合了,要么就是女主的经历造成了她独特的世界观,她的那些疑问和观点都是沾染了悲情的成分,而在后半段导演为我们揭开了这些伏笔,原来并不是女主特别,女主也是向往着和爱人永远相伴的平凡人,只是她早就知道了结局,所以停止做梦,因为这梦太过悲伤.在揭开真相之前我总觉得女主太天真了,似乎无法察觉真相,因为男主一句话就开始去爱另一男人,也并不是为了气男主,而是莫名其妙的就爱上了莫名其妙的就结婚了.在真相揭开之前,我总觉得还会有什么,但如果没有什么了,这绝对不是一部好电影.后半段果然没有令人失望.但令我意外的是女主离婚了并且陪男主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这无疑是最美好的结局了,但是导演以旁人的视角把结局推向了另一个层次,女主选择和爱人一起去死,这并不是多罕见的剧情,但出现在这部电影的结局,令人意外的同时,又感到心满意足.一个电影场景,拍摄一次,却以三个视角,在三个时间节点展开叙述,上一个为下一个埋下伏笔,下一个填满上一个留下的缝隙,最终成为一张完整的爱情拼图.泪流满面却心满意足,这两种矛盾的情绪却在这部电影中共存,实为难得.我觉得大多数观众对狗血剧情存在一种偏见,狗血给我的第一反应是韩剧和台湾偶像剧,狗血但是精彩.但当下似乎成了贬义词,仿佛狗血等于烂片.我认为观影者的感受是一部电影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剧情的类型和风格的接受度应该更加多元和宽容.再狗血的剧情,但凡能在群体中引起共鸣,能够带来情绪的变化,就可以称之为一部好电影.因此,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无论是剧情本身还是拍摄技法.
写自2019年3月23日凌晨2:11烂片一部,我全程的表情都是这样👇
我平时算是泪点很低超级爱哭那种了,但是看这个我全程都是一脸吃到屎了的表情。
里面所有人的三观我都无法理解,感觉就像是为了突显悲伤这个词而硬塞剧情,简直有吐不完的槽首先陈意涵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浮夸,从头到尾只要有她的片段我都直接出戏还有男主和女主同住一间房十年就算了,还同睡一张床,你当观众都是傻逼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怎么可能十年同睡一张床还特么纯友谊还有女主你后来已经有男朋友了好吗,请问你为什么还每天和他睡一张床你男朋友也表示理解这到底是什么傻逼剧情?!!
最最重要的是 男主为爱隐瞒把你亲手送人我能理解,但是既然你早就知道他要死了,要么你就直接和别人结婚完成他的心愿不要回来了好吗,要么你就从一开始就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好好照顾他一起留点回忆啊!
你tm去结了婚又甩掉男二跑回去找他和他一起死是怎么样,男二欠你的啊要被你这样耍?
哇尤其是女主跟在男主背后看他孤单成那样就是死扛着不走上去那段真的是矫情到了极点,我们在后面笑到抽搐还有女二也是脑子有坑的既然你摄影那么牛拿过那么多奖干嘛还和别人睡?
找灵感?
明显就是渣女一枚好吗瞎扯什么犊子真是要被槽憋死了除此之外,片尾bgm赞,不是不能理解这种下定决心一起死的爱,唯一触到我泪点的就是女主也一起死了,太真实,爱到极致的时候假如在世上再没任何牵挂,我也一定会随你去的,经历过爱你爱到甚至怕你死了都会孤单、世上除了你任何东西都可以不要的感情。
虽说物是人非,但经历过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我给五星。
导演里边的细节推动不必多说,电影周边,原创歌曲,导演操刀歌词,死亡与期限的艺术展真的很吸引人。
这年头还有人肯讲殉情的故事,殉情本来就有牺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家人也很倒霉,罗密欧与朱丽叶对于家人也是很大的打击,只是大家不会太注意那些,而现在大家只在乎牙医,终究是爱情贬值了。
好的电影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当知道大体情节后,我还愿意一次次翻阅,只能是细腻的表演细节。
k和cream的谈话,k的声音,cream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以及轻啄充满试探的吻。
k被拍摄,情绪被闪光灯照的晃不开眼有点不舒服以至于情绪不好“我就是个烂人,我就是自私啊。
”那些真实的感觉最后一张合照也很感人,刘以豪的眼睛好漂亮。
这个被嘲笑的爱情故事一段爱情会变老会失去,人生太长,爱情啊,有太多意外结局,死是最安全的保鲜方式。
如果我们注定不能天长地久,你和我,只能活一个。
剧情,台词,一模一样,关键词都是一样的,这其实没什么毕竟是翻拍,但是韩国人拍的时候考虑到有些会让电影看起来很蠢的东西,林孝谦都加进去了,完美触到大批雷点。
我承认我哭了,是一种叫“刻意的台词音乐和陈意涵的少女哭”的东西硬把泪水从我眼睛里逼出来。
韩版里精心设计的很自然的情节氛围和权相佑精湛的演技是会让你不自觉的进入故事。
高低立判。
不是批评,只是期待已久的翻拍不但没超越原作,反而显得很蠢让我很生气。
还有,陈意涵的演技是不是就到这里了,能让人哭,但一点都不精彩。
李宝英版本精彩之处就在于,前期无知少女的形象和后期知道真相后装作无意其实一切都是为了让K安心离去的用心形成巨大差别。
最后一点,知道你林导想拍出自己的东西,但请别前面无差别复制,最后让他们死在一起,这种处理真的,好讨巧。
讨巧没理由责怪,只是会让人叹气。
灯光昏黄,音乐惆怅,电影开始不到五分钟,独白就读出了悲伤一次,点题了,还让我有些许期待,毕竟海报上的 唯一观影要求 :请带足纸巾。
突兀生硬却又很是显眼。
但整个故事却在我毫无触动,甚至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觉下结束了。
我真的不想复述电影内容,但当我听到影厅里悉悉索索的抽泣时,我发现,失败的故事有了成功市场。
比悲伤更悲伤,比起电影的做作感动,更让我觉得悲伤的是这个时代下人们的悲伤的低门槛化。
电影的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他们本身的身世悲惨,奠定了整条故事线的特殊背景,但身世惨淡并不能成为他们破坏别人生活的筹码与理由,客观的来说,男二才是整篇故事最让人觉得可悲的人。
老老实实,努力奋斗,却被半路杀出的男一,被迫跟未婚妻摊牌。
两个素不相识的个体,我凭什么为你的悲惨身世买单,我努力了,我辛勤工作了,我拥有美好爱情了,虽然6年的时间的确会有些波折,但从未婚妻的眼中她真正爱的确是男二。
然而这一切,却要因为你们两人,因为你们两个人的天地大爱,超越亲情的爱情,让我付之东流,让我在失去六年伴侣的后,再去找寻到一个新的以为可以托付的女人之后,莫名其妙的又一次给你们的不敢言说的爱买单?
这种悲伤甚至可以扣上一顶三观不正的帽子。
甚至可以将男女主这种行为衍生为,我出生不好,我出生就贫穷,那么为了让我跟贫穷的人可以幸福,我们就可以合伙去破坏那些有钱人的家庭。
这样真的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落泪的悲伤吗?
还是一种浮躁社会下,浮躁的人去享受的无病呻吟的快餐悲伤?
真正的悲伤绝不是你用你的背景作为卖点,去疯狂强调,暗示不经意间伤害了毫不相关的人,却似乎彰显了人间大爱,然后让我们留下泪水。
我以为真正的悲伤是像《无名之辈》中,无助却不忘挣扎,无名却不停奋斗,是《狗十三》里你坚守的东西理你远去,你要抓住,你去努力却无能为力,是《绿皮书》里恍如独自生活在地球的孤独。
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
我只想说,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是这部电影还在票房榜名列首位。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男主因为患白血病,母亲抛弃了他(父亲之前已因白血病而死);女主因为家里人出车祸,成为了孤儿。
他们彼此喜欢,住在了一起,但十几年中,男主的病一直瞒着女主。
在还有不到一年生命的时候,男主帮助女主找了个牙医老公,想让她逐渐忘掉自己。
女主其实已经知道了男主因为生病不和他在一起,但是为了满足男主想让女主幸福的设计,而假装不知道,和牙医结了婚。
后来女主又反悔了,离开了牙医,在男主死了后,服毒自杀了。
为了把男主塑造成一个孤儿,把男主的母亲描绘成一个抛弃未成年儿子的女人,这个设定还是有些勉强,不过与其他的不合情理比起来,这个还算凑合。
两个人彼此相爱的少男少女,在同一个床上睡了十几年,却没有发生任何关系。
他们成功的定义了“同居但不交往”这种新型恋爱关系。
最悲惨的其实是男二号,就是那个牙医。
人家招谁惹谁了,凭啥被你们俩玩来玩去的?
男主把人家的女朋友弄没了,女主又把人家弄成了离婚的男人。
你俩是主角了不起吗?
配角的爱情不是爱情吗?
还是说患严重疾病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说说这个剧情设定,真是太狗血了。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却不能坦诚相见,还要猜来猜去,你猜我的心思,我再猜你猜我的心思后的心思,然后美其名曰“我这可是为你好”“我这可是为了满足你、不让你担心”。
其实,如果你真的爱她,你就应该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啥,不是吗?
如果说,伟大的爱就是要为对方去牺牲。
那你也应该知道对方真正想要的是啥之后,再去牺牲吧?
你难道不知道你的设计,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吗?
你觉得你的爱伟大,你就能剥夺对方也同样深爱你、想为你付出的权利吗?
对我来说,全剧最大的亮点可能是女一号和女二号都还比较好看。
这个电影实在不推荐,大家别花冤枉钱了,否则就该成为比“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了。
台湾省的导演水平有待提高呀,建议多向我们山西省的导演贾樟柯取取经。
总得来说,虽然剧情很老套,还有三观不是很正,但是演员演技到位 要传递的感情传达的很好,还有音乐很好听。
对于我自己的观后感:1.觉得男二是全剧最惨的人,被劈腿,人财两空两次2.让我第一次感动流泪的地方,是男主跑出婚纱店哭的那段,感动的原因不在于爱情,而在于男主忍痛割舍的勇气,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要选择放下那件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位置的事情的时候,心是要有很大的承受能力的,那种心如刀割的感觉,真的会让人特别难受,而且男主表演的很到位,能让人感受的到3.让我第二次流泪的地方,女主追着亲人的车一直哭着跑的片段(可能由于个人家庭原因 所以才眼泪哗哗流吧)4.我认为其实很多事情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而且很多时候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着为对方好,因为虽然你这样想,但是对方真的需要,或者想这样吗?
有些事情,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共同面对,如果男主女主当时都说出来了,一起度过剩下的时光,开开心心地把握每一秒,这样不是更好吗?
5.我认为后面的结局不应该是殉情的,感觉教坏那些刚刚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感觉没有必要。
后面做了一下反思,其实宋媛媛的自杀也讲的过去,毕竟在她后面的人生中,生活里还有精神世界里都只有男主了,男主不在了,她也没有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
但是我不支持这种行为,我觉得即使剩下了自己一个人,也要活的好好的,照顾好自己,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后面这些不愉快的也会淡忘,好事情肯定都会接踵而来,做人还是主要看心态的
今天上午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放映厅里有两对小情侣,一对老情侣(目测近50),还有一个穿着黑裙,脚蹬细高跟的姑娘,她在进放映厅前走在我前面。
很庆幸,今天不是包场。
电影刚开始我觉得很烂,男主的爸爸生病死了,妈妈抛弃他跑了。
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狠心的妈啊,狠心的爸倒是有,女人死了不久就会找新人结婚。
女主也倒霉,父母跟妹妹全部出了车祸,怎么这么倒霉呢!
而且两个倒霉蛋还能凑一起,这剧编得太low了!
可是看着看着我还是留下了眼泪,好几次,因为人少所以也不怕被人看见。
我给他发信息说我在看一部很烂的电影,男主角死了,女主角也死了,两个人都死了。
所以,与电影相比,即使不能在一起,都活着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呢?
他回信息了,说:在,刚起床。
很烦啊,上次船滞留,公司让写假报告骗保,这是犯法的事情,不能做。
我也顾不上煽情了,跟他说不能写,钱早晚都能赚回来,万一查出来,公司让他一个人背锅怎么办?
他说是啊,很烦。
我骑车回家,想起很多年前,也有过想死的时刻,那时很少人有手机,我只有一个很丑的中文数字机,我打别人的电话,告诉别人我要去找他,我到了,然后等他回信息。
如果他不回复,我就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这个人。
后来他来见我了,在一个有8张单人床的房间里有了人生的第一次,然后早晨他接到另一个女孩的电话,说他不回去她就自杀。
是的,那时很多人没有手机,可是他有。
然后我就跟那女孩在电话里可怜巴巴地说:他要了我的第一次了。
可是电话里的女孩根本就不理我,只是很大声地咆哮:你不回来我就去死。
没办法啊,我才刚毕业,我的父母为我上学花了很多钱,我不能死,他们会伤心。
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回去吧!
我回家了。
我坐了一天的火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喜欢的人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在站台分手。
再次见面的时候是5年之后了。
事后我很多次在想,要是他狠狠心,不来见我,我这一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我很酷,对劈腿的男人不屑一顾,而不是傻乎乎地去问个明白,也不会有后来的我。
现实生活中哪有一个人爱你胜过爱生命呢?
他们先喜欢上了白百合,接着又爱上红玫瑰,得到了红玫瑰后,又会念念不忘白百合,就是这样纠葛。
前天为了钱被挨揍了,告诉他听,他说可惜我没有多余的钱养你。
我说我知道啊,我也没要你养,你不是我男人,怎么能养我呢?
他说是啊,我要养家,养小孩,我要有家庭的责任。
你找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嫁了吧!
我笑了:我不会再嫁了,这世上哪还有有责任感的男人?
以前他这么说我会难过:我所有给了第一次的男人,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给予全部的男人,怎么就不是我的男人呢?
反而是那个初中毕业就去广州打工,期间不知道谈了几个男朋友的女孩子,最后还婚内出轨,离婚后很快交男朋友,为了钱和自由离婚时两个孩子都不肯要的女人,却是他要负责任的女人。
这世上有爱情的,说到底都是你情我愿。
电影里说: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就是老的时候能够可以理直气壮地照顾你。
我说这辈子就这样了,他说不会啊,也许老了就可以在一起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她身体不太好。
那一刻我觉得他很陌生,他的她如果听到了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后来想真是咸操萝卜淡操心,他的她现在住高楼,开豪车,潇洒肆意地生活着,哪是我这个每月生活费都不知道在哪的人可怜的?
昨天去工地,看到那个孤零零的小屋,它还在那里,没有拆。
有个老人居然在放风筝,虽然风筝很大,可惜只是一张薄纸,没有葫芦哨子。
爱情复杂吗?
她觉得自己很好啊,对每一段感情都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全部,只是她得到的回应是什么呢?
他们说和你在一起感觉真好,可是我不是你男人。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答案是有的,只是她的爱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所以她死了。
一个死了的人,怎么活都无所谓了。
我们导演,传递好内容的爱与美(Wechat ID :We-Director)你能想到的最悲伤的爱情是什么?
是我一直陪伴着你,却始终不能说出我爱你?
还是我爱你,却不得不把你亲手交到别人手中?
也许是最孤独的时候,我们相互陪伴,本以为可以就此走过终生,却不得不中途道声再见。
而这些,都发生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
影片集中了车祸癌症死亡这三大韩剧要素,还有明明相爱却说不出口的爱情,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在台湾上映后九天内票房就迅速过亿。
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评价,就是哭掉了多少包纸巾,连宣传文案都写着“唯一的观影提示是带足纸巾”,无疑是一颗重磅的催泪弹。
尽管引发了观看热潮,但影片豆瓣评分却从6.3分跌落到5.2分,口碑一路下滑,而影片中的“三观”也引发热议。
影片实际上是改编自2009年的韩国同名电影,与台版不同,韩版豆瓣评分稳定在7.7分,还是和《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假如爱有天意》、《雏菊》等影片一样,是备受观众推崇的韩国爱情电影。
两部影片内容完全一致,但是在剧情展开和风格气质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影片讲述了一个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故事。
身患绝症的男主爱着女主,却无法说出口,即使刚刚说出口“我喜欢你”,但是下一秒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有一天,女主喜欢上了一个牙医,可是牙医已经订婚了。
为了让女主顺利和牙医在一起,男主拍摄下牙医未婚妻出轨的照片,牙医和未婚妻就此分手。
而男主在婚礼上,亲手将女主交给牙医。
可是实际上,女主一直喜欢着男主,她假意声称自己喜欢牙医,只是为了实现男主让自己嫁给一个好男人的愿望。
当男主死后,悲痛的女主也殉情自杀。
故事本身很“危险”,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观众诟病其中的价值观。
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而女主明知牙医已经订婚却还是追求,最过分的是,女主和牙医结婚后,却和男主一起殉情而死。
如何把这些地方通过戏剧性方式合理化,使观众移情于男女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韩版中,导演通过视角的转换,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影片的前70分钟,观众始终跟随男主视角观看故事,这一视角下,导演故意模糊了女主的情感倾向,观众会和男主一样误以为女主真的爱上了牙医。
于是,观众就会移情于男主,为男主无法言说的爱而难过,因此男主拆散牙医和未婚妻的行为反而使观众觉得伟大和心酸。
而在结尾处的20分钟,视角转换到女主身上,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病,而之前的每一次云淡风轻,每一处笑容灿烂,隐藏起来的都是巨大的悲伤,女主一直爱着男主,只是怕说出我爱你,下一秒就会泣不成声。
后二十分钟的揭秘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感,之前男主承受的悲伤,此时双倍放大,观众又再次移情于女主,两人因为死亡阻隔的无望爱情彻底打动了观众。
这种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弥补了价值观上的危险。
而台版虽然也采用了类似结构,结尾处也有女主视角的讲述,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影片前半部分,已经将男女主的情感说的太过明显,女主的情感倾向不再模糊,因此影片结尾处女主解密的冲击感就会大大减弱。
而最重要的一点,原版中结尾处理地干净利落,当通过女主视角还原真相后,以牙医去祭奠男女主二人的镜头作为结束,于是情感密度就会极大提升。
但是在台版中,结尾处的情绪处理却太过漫长,真相还原后,还加了牙医和未婚妻的戏份,以及女主再次找到男主,两人相偎离开的戏份,这种时间长度令情感稀释,而且把一切都说的太过明白,反而失去了让人回味的空间。
除了生死相隔的爱情,“陪伴和孤独”同样也是影片的核心。
女主16岁时,父母和妹妹车祸身亡;而男主则父亲去世,还被母亲抛弃,两个孤独的人开始了彼此的陪伴。
这种陪伴感难以通过具体的剧情呈现,于是细节的处理就尤为重要,韩版中就充满了丰富的细节。
男主刷牙的镜头多次出现,而之后男主说,婚姻就像牙刷柄,因为上面会挂着两只牙刷,生活感立刻展现。
此外,女主始终拿着录音机,录下男主说的话,男主离开后,录音机里的声音就成了唯一的陪伴。
但是在台湾版中,细节的呈现却大大削弱了。
刷牙的镜头出现了一次,之后却没有与之呼应的台词,从而丧失了作用。
而录音机,仅在结尾处女主向牙医解释时突兀地出现。
“陪伴”的主题,只通过是“永远”还是“下辈子”的歌词修改讨论,概念性地呈现了出来。
风格气质上,韩版更为文艺内敛,那句“如果爱要说出口,那么哑巴怎么相爱”的经典台词,将“我爱你,却不能告诉你”的酸楚表达到了极致;而台湾版则幽默清新,前半部分加入了不少搞笑的镜头,虽然后半部分仍然令不少观众掉下眼泪,但是在细节呈现、情绪累积上,却是远远落后于韩版。
台湾青春爱情电影一直是两岸三地的标杆,《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独特清新,讲述青春的萌动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鲜明标识,而这部翻拍电影本可以比简单的剧情复制做得更出色,融入更多具有台湾电影的特色元素,演绎出新意。
林孝谦,台湾新生代导演,毕业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传播学研究所。
2005年执导短片《自由大道》荣获台湾最重要独立影片奖项-金穗奖首奖,并同时获得最佳剪辑。
其首部35mm剧情长片《街角的小王子》即表现对感情的细腻描写,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疗愈系导演。
近年来,林孝谦凭借着丰沛的创作能量以及独特的人文背景,其作品分别入选了东京影展创投、釜山亚洲电影学院、金马奖创投、以及北京青年导演论坛,为台湾备受期待的新生代导演之一。
在拍摄电影作品的同时,林孝谦亦是台湾著名MV导演,曾为陈姗妮、宝岛歌舞、黄建为、小百合等知名歌手与乐队拍摄音乐MV。
代表作品:《情色小说》《五星级鱼干》《你照亮我星球》《回到爱开始的地方》每周二、四、五、六、日更新关注【我们导演】不迷路
这种电影拍出来干嘛?鼓励殉情吗?
应该叫为了悲伤而悲伤的故事。
男二真的是比悲伤更悲伤
2018TGHFF 翻拍自韓影,以為又是濃縮版狗血TW青春偶像劇,結果看到最後,幾乎全場啜泣… 作為商業片,很打動女性TA。很暖的愛情但同時又很悲(只是角色們不要自己滿口悲傷…會比較好…)… 陳意涵演技自然,劉以豪也被帶動、有進步了[為了戲中生病狀態掉體重、進入憂鬱情緒]。關本良攝影、燈光精緻,場景美術做很用心。ALin音樂很棒,渲染力強。唯美愛情MV+男女主角輪流旁白…
太多地方逻辑不通,男女主之间到底是爱情还是亲情都不能给观众说个清楚,匪夷所思,最终的结局是真的强硬比悲伤更悲伤...无聊无趣甚至粗暴的煽情处理手法让人无法接受,殉情这种东西要使出来你还是铺垫好点再说吧,不然是真的尴尬,作为一部定位暖心的爱情电影也非常缺乏一些打动人的场景,以及没有抖出有趣搞笑的包袱,最终的结果是只能给差评低分。
那个人在家像爸爸在外像哥哥,有时像爱人有时像朋友,唯独不像个好男人。因为好男人要身体健康,绝不会让对方在谎言里受尽委屈,走不到永远还要陪他殉情。下辈子要留意身边的戒指、眼镜、床或笔记本,这辈子就只能删掉我爱你的简讯,换成祝你幸福的留言。幸好为我戴过空气戒指,毕竟,没有你怎能幸福。
真係好悲, 後邊一位影迷後半段不停地有紙巾聲同抽鼻聲, 我就覺好夾硬下, 但發覺嗰嘴咸咸地, 有滴淚流咗入去.....嗰故仔好絕, 新時代編劇識得制造懸念, 後半轉折有新意, 而全部靚仔美女演出就好養眼....頭盔下我無睇韓版所以有驚喜.
这个改编把人物的行为动机变得更加直接和不堪入目,即便都是希望对方幸福、要求第三方分开这样算不上道德的目的,但台湾版本显得“更加无所谓”。少了韩版的那种痛苦和麻木。如果说韩版是隐忍的传统守护者的话,台版就是更加激进的道德破坏者。改编到第三方男的都自己去和女方谈出轨的事了。光从设计上观感上说就很明显的不好看。对比起来才第一次觉得东方式的守护居然会比直接激进的告诉要好得多。
烂剧本遇上好演员
心情不好,决定看个电影调节下心情,从出家门到电影院,一路狂骑,15min抵达。真是特别爽!电影很不错,适合我这种少女心泛滥的人,叙述方式采用男女主角互相的述说,虽然是套路 ,却也脉络清晰。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候真的是无可奈何!不要太奢求,过得洒脱和开心一些吧!
导演功力啊,这情绪代入,我哭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
男主角告诉我,比悲伤更悲伤的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的发量比我还多,这么多?女主角告诉我,比悲伤更悲伤的是一个普通女生只要想结婚迅速就可以找到多金帅气年轻温柔又爱她的老公;男二号告诉我比悲伤更悲伤的是被一群恋爱戏精耍的团团转还得在他们死后去他们坟上扫墓献花并垂泪;女二号告诉我虽然她吸烟喝酒劈腿烫头给钱就分手,但只要她被纯洁的爱情感动了,她还是好女孩(甚至是艺术家?)
比狗血更狗血的故事,为泪腺而拍的顶级湾湾玛丽苏电影。女人看了可能会流泪,男人看了只会干呕翻白眼。导演可以的,尽情感动了自己,肆意恶心了观众,已经不想再提这片子的三观了,可能节操都碎了。男主作,女主渣,以及全片最可怜、无辜的人是牙医啊,请问老实人是掘了你们家祖坟吗!?
情节老套,三观感人,为了自己爱的人,就可以随便牺牲别人的幸福吗?牙医才是最惨的那个好吧!
突破了曾由闪光少女保持的影院尬峰记录
不是 這戲三觀很有問題欸最後都騙婚了醫生有夠慘 但又很騙眼淚好煩
比悲伤更悲伤的是陈意涵太胖了。
有点《麦琪的礼物》的感觉在里面,爱情都是为了对方,无条件付出,希望对方幸福。不过这个综合评分4.9是不是有点太低了?观众现在都这么挑了么?
虽然是没什么营养的狗血爱情片,但是观影体验超级好,这狗粮里有毒,哭了个爽,当疏肝排毒啦。如果不是渣了男配,评分还能给更高。音乐感人,视觉非常舒服摄影和质感特别棒,色彩热烈又细腻,总觉得热带地区才会拍这种色调的片子。男女主这种同时同地有命运纠葛的一起死,死后形成业胎关系,下辈子确实还会在一起的。其实我看到一半就想对男主说,试试中医啊,再生性障碍贫血、白血病,我知道的都有两个医生可以治。
所谓意淫爽文就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