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花度假村》的成功开创了一种剧集范式,聚焦于对上层阶级的讽刺和对社会话题的剖析。
之后,无论是今年戛纳的金棕榈《悲情三角》,还是安雅和尼子合作的《菜单》,似乎都含有浓浓的白莲花风格。
因为同是将故事的时空设置为旅游期间,《无边泳池》因而像是一集恐怖版的《白莲花度假村》。
男主詹姆斯在嘉宝身上获得了久违的仰慕和崇拜,长期处于有钱的妻子的压迫下,他急需获得一次释放。
不可避免的想要一直获得这种崇拜感也成了詹姆斯一度想和嘉宝夫妻两人外出游玩,甚至之后藏起自己的护照只因想多待几天的心理基础。
詹姆斯黑夜中撞死农民既是一场意外,也是嘉宝乐于看见的情况。
她从一开始就看中了这个样貌英俊的男人,转化他成了嘉宝这场旅行的目标。
被捕后听闻自己将被处死的詹姆斯先是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于恐慌中签下了这个国家极具特色的克隆人替死服务,用自己外国公民的身份特权的金钱获得了一次赦免。
在目睹自己的双重身份经历了象征性的死亡,妻子艾米于惊讶和恐慌中急于逃离,詹姆斯却在惊魂未定中还抱有一丝好奇和兴趣。
变态的心理活动被妻子察觉,詹姆斯转身向嘉宝寻求安慰和认同。
原来,嘉宝和丈夫早已知晓了这个国家的秘密,并且和共同体验过替死服务的有钱人们组建了一个俱乐部。
如今,詹姆斯也成了这个俱乐部的成员。
但相比于其他成员利用属于第一世界国家的特权和财力来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人命,詹姆斯还似乎抱有一丝良知。
从抢劫开发商到暴打“警探”,在嘉宝的引诱下,詹姆斯一步步丧失人性与良知,将自己的特权身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进行了割席,逐渐习惯于对他者的剥削和侵犯。
可当“警探”的头套解下的那一刻,里面的人却不是警探,而是詹姆斯的第三个克隆体。
当意识到这场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自己”,詹姆斯陷入了关于身份认同的恐惧之后。
但在嘉宝看来,詹姆斯的犹豫和震惊源自他依旧无法分清本体和克隆体之间的独立关系,在近乎相同的面貌下,到底哪个才是真的詹姆斯,对自身主体性的怀疑彻底吓坏了詹姆斯。
相对而言,嘉宝不仅可以冷血的对他者进行剥削,更是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下内化了对克隆体的剥削,并且清醒的将克隆体与主体之间进行了割席。
不被承认拥有主体意识的克隆体们只是物体,而非人类。
在精心安排下,詹姆斯迎来了嘉宝给他准备的终极试炼。
他看见了自己的第三个克隆体被驯化成了人犬,在胁迫下詹姆斯打死了他的第三个克隆体,完成了自己与克隆体之间的伦理割席,获得了嘉宝的肯定,得到了母乳的赞赏。
片名《无边泳池》既是触发这场克隆游戏的物欲载体,又表达了权势之人对资源掠夺无边无际的欲望。
第三世界掌握的高科技克隆技术暗喻着现实世界中第三世界国家中宝贵的资源。
影片弱化了克隆技术的具体过程,刻意营造出的低成本性更是拓宽了这场克隆闹剧的边界。
看似并没有付出太过昂贵的代价,让这群富人以近乎玩乐的心态观赏着“自己”的死去,似乎这场游戏也无边无际。
最让人讽刺的是,为了保证旅游业的正常开展,一面是在国际社会上大肆宣扬人权和自由的“高等公民”对弱势群体的掠杀,一面是军权政府对底层人民的暴政和对本国资源的无限度开采。
故事的最后也深得《白莲花度假村》的真传。
结尾詹姆斯和嘉宝一众来到了机场,镜头一转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詹姆斯坐在了雨中的酒店,由此迎来了本片最大的一个反转。
正如詹姆斯第一次目睹克隆后被问到,他如何确定自己就是那个本体?
或许,在数次克隆中,无论是实际意义上还是精神意义上,原来的詹姆斯早已不复存在了。
坐拥权势的掠夺者不断挑战着弱者的底线、掠夺着弱者的资源,在全球大谈自由的同时却忽视着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权,新时代的殖民主义又该如何被终结?
片子意外的耐人寻味,我觉得是想表达:“认清自己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说白了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是一个阶层的,有缘认识一下就行了,别想着能深交能玩到一起去,要么是你配不起对方被玩,要么是对方配不起你被你玩。
男主作为一个落魄作家,就一吃软饭的货,在老婆多次提醒下执意向上社交,以为对方会善待自己,结果被一步步玩弄,越踩越深,直至彻底丧失了自己的底线和人性,变成荒唐,变成了狗,吮吸着对方的施舍。
最后和对方离开,对方全程无视自己,圈子内各种聊家常和道别,唯独没有男主。
最后男主选择回酒店在半年的歇业期等死或是自己的人性留在那里,看着那个无边的泳池。
片名起得很好。
搞不清自己的位置,被仿佛隐藏了边界的泳池欺骗而跨越到海那边,结局大概率会被大海生吞活剥。
一个人如果能有自己的舒适圈,并终生坚守,也算是天大的本事。
看完本片,让右的我,变得更右了。
突然想起一句话:“很多人在年轻时很左,到中年就开始转右。
”
女朋友看完之后直接emo,极度不适谨慎观影,很sb,拍的手法感觉也有问题 艹精神变得很糟,我现在只希望她晚上不要做噩梦!!
这部也很直白,开放?
的描写顶层社会,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人性的黑暗将被无限放大,讽刺人性。
喜欢看这类的题材的可以看看,我只能说,也不要抱有多高的期待吧
我是在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23看的这部电影。
看完的时候本来想给个三星,原因如下(1)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过于violent & sexual的镜头,看完之后让人极度不适。
即便没有这些镜头,也并不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所以这些镜头就是为了装逼吗?
为了显得自己很“艺术”?
(2)很多主角缺乏人物刻画,没有交代他们的职业,人生经历,动机等等。
就只知道他们是有钱人,是疯批。
表达的社会问题也因此非常肤浅。
(3)是个假科幻。
但是这个电影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设计。
所以综合三星。
电影结束后有导演组的“提问与回答”环节,这个环节我听到一半就离场了,且让我感到更加不适。
导演非常自豪的说里面所有的sex 场景都是现场拍摄,拍完之后在他家放映,然后用拍摄机进行二次拍摄,然后经过各种牛逼的剪辑技术,才得出了电影里面效果。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行业里,为了前途不得不被迫营业的女演员们。
现场拍摄sex scenes,被所有人围观,被各种人剪辑,最后还在导演家客厅被播放进行二次拍摄。
这到底是敬业专业,是新的拍摄手法?
还是恶趣味或者行业潜规则?
导演也承认了这些极度夸张的镜头是为了给观众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他称之为underground shock art。
我内心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
电影当然可以通过极端镜头来冲击观众,但是这些造成冲击的镜头需要有意义的,比如能提高故事的高度深度才算是好的冲击。
不能为了冲击而冲击吧?
感觉这片子只能是男导演才拍的出来,取悦的也是男观众。
里面有些场景对男观众的视觉冲击仅限于“哇 这种尺度的场景在电影里很少见”;而对于一些女观众来说,这样的视觉冲击只会让她们想到人生中不安全的时刻。。
当然了男主alex就挺喜欢卖肉的。
我也无话可说导演还非常骄傲的说他反应了很多深层的politics以及社会问题。
然而就像我前面说的,他连人物背景和故事都没有深挖,观众连这些人到底是干嘛的都不知道,怎么反应深刻的社会问题,只能停留在表面。
总之,我觉得看完就感觉浪费了快两小时并且留下的极度不适的后遗症。
如果没有听最后的提问与回答的环节,我还可以对自己说可能是我太low,欣赏不来这种艺术。
结果听到导演本人的讲解,让我觉得不知道是谁low啊。。
开场就感觉导演特别喜欢把镜头对准演员的嘴唇,各种各样,包括平庸作家的富婆妻子的厚嘴唇,看来这导演的口味有点独特。
果然如此,之后的剧情、故事、画面、镜头完全是一个吸毒嗨了的精神病人世界。
影片的背景设定很生硬,这个贫穷的小岛居然有完美的克隆人技术。
抛掉硬伤,其实影片涉及到的几个话题还是很有内涵的,例如有钱人可以用复制替身抵罪会怎样、一个人看着自己替身被杀死的感受、一个人如果本尊被杀死而替身活着会怎样,这其中的每个话题深入探讨都会很精彩,但是显然导演已经自嗨模式了,一通胡言乱语,也不知道究竟想说啥!
如果说导演的镜头表现形式有艺术性,显然是对“艺术”两个字有误解,只是很庸俗很反人性的一部电影而已。
PS:影片内容和无边泳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一个不入流的失败作家拜倒在了自己的贪念和欲望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
异国的腐败荒诞在性与暴力的宣泄中叫嚣,罪与罚已然毫无意义。
导演布兰登·柯南伯格将讽刺白人权贵的故事化作了一场由E大和米娅·高斯上演的BDSM大戏。
享受特权却被权力支配,身处高位却感受不到优待,相当辛辣讽刺。
只可惜剧本处理只留在了表象,还没《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来得深刻。
克隆替身也拍得云里雾里,缺了一些设定上的微处理。
部分细节倒还是乏善可陈,人物关系交代得比较干练,以一次不起眼的暴乱暗示了故事内核,用二次曝光和炫彩滤镜掩护,在一通乱剪中把令人作呕的群像大尺度戏交代的明明白白,若隐若现的肉身让你浮想联翩,看见了但没完全看到。
即时关住狂飙的阀门,让一出闹剧戛然而止,却仍然留白,告诉你变态可能就隐藏在身边。
无边泳池,平静时水平如镜,但当有人进入时,又会涌起数不清的波澜,就像不设限的权利一般肆意扩散。
简明梗概:失败作家带女友到外国孤岛度假,不小心被女粉丝搭讪,约好一起游玩,作家夜间开车撞死人。
被逮捕后告知要被死者儿子杀死或者自己花钱雇佣一个替身代死。
作家选择后者,于是亲眼目睹和自己长相一样的替身被刀死。
女友受不了刺激而离开孤岛,作家和女粉丝搞到一起,纸醉金迷,游戏人生,直到发现被玩弄被侮辱的都是自己的替身。
作家本尊心理受伤,逃跑时被女粉丝等一干老玩家捉到,被迫和戴狗圈的自己的替身决斗,原来女粉丝竟是假粉。
度假期满,所有人离开,只有作家走不出来了,选择留在孤岛,化身老玩家,准备继续玩弄下一批新人。
克隆人的高科技技术在孤岛上竟如此滥用,科技没有了道德约束,将会非常可怕。
影片出现一些十八禁画面,采用了二次曝光和彩色滤镜,大可不必,指的是全部这些画面,于剧情关系不大。
私信+++qun:
艹,变态脸,讲个故事都这么费劲;艹,零智商,连个瞎编故事都讲不好,尽玩表演,看着特码他妈虚...;文艺界混合这些脑残人士,社会悲了个哀。
[字数不够剧情来凑] 聚焦詹姆斯和艾米,他们年轻富有、处于热恋中,在费用全包的度假村海岛和闪闪发光的海滩享受假期。
但在酒店门外,存在着更危险、更诱人的东西,让人飘飘欲仙。
本文较长,涉及到了「死刑的探讨」「面具」等,很可能是过度解读,欢迎你来跟我争辩。
【本文较长欢迎收看】【写在最前面】Mia Goth这好几把惊悚片一下子真的晋升成为惊悚女王了,但《无边泳池》里的情色镜头在我个人眼里完全比不上《Pearl》或者是《X》。
刻意拼凑的恋母情结和情色暴力化虽然让这部电影在对于“畸形的异化的富人”的形象上更丰满了,但是就是充满了男性屌味儿,虽然女性在其中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依然把情色用的大可不必。
如果说这两年的惊悚片热潮之后我期待看到什么,那估计是不含情色内容的惊悚片。
我能理解各位惊悚片导演在恐怖之中使用情色,非要扯心理学的话你说性本能和死本能都无所谓,但问题是用来用去都是“畸形的爱”“过度的控制欲”“暴力”就难免有一些老套生搬硬凑。
好了,我个人夹带私货就写到这里,下面开始说本片的一丝丝我的想法。
本评论不会和各位概述剧情内容,如果需要的话请想方设法找资源观看。
【一些好概念】1.死刑和法律刑罚电影最吸引人的也是最有漏洞的设定就是在这个国度内,外来的旅游者(白人?
外国人?
)犯了法之后可以按照当地法律创造一个自己的替身,让替身代替自己接受死刑和死亡。
电影里当地警方是这么陈述这个概念的--“让你感到自己有罪”,也就是说观看“自己”的死亡是类似认罪并且改造的过程。
这其中就牵扯到了死刑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在当下的文明世界当中,许多国家在尝试使用无期徒刑的关押来代替死刑执行(本人不在美利坚但是确实21世纪以来美利坚许多州在用其他量刑标准替代死刑),我个人认为的原因是:生命是一种不能够选择的权利/义务,我们没有选择是否出生,因此如果由其他的生命体决定我们是否应该失去这段生命自然是不可靠的;社会是人群居所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面对危害到社会其他平级生命体(危害他人的生命这类行为,这里不包括所谓的“危害社会稳定”因为社会稳定本来就是一种主观状态)的罪行时,政府(社会的管理机构)有权力关押/逮捕犯罪者,但是没有权力剥夺其生命,执行死刑。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也应该做到的是尊重所有生命存在的权利,但同时也可以有保护平级生命的权利,用关押来替代死刑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而在影片当中的国度里,死刑依然存在,但是死刑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却可以利用某种超前的技术,转化成为一种「教育方式」「认罪改造」,既保留了罪犯的生命权利,又尽了死刑设立之初应当有的惩罚功能。
(片中James这群人第二次被抓进去观看自己的克隆人死亡的时候的这段假象镜头做的非常好看)
James第二次观看自己的“克隆人”死亡在这一段里,这群人中的某一位科学家提到了他们也尝试复刻这个国家中的这种克隆技术。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克隆人技术也在默默发展,未来某一天,我们会不会也有这样一种技术使用在刑罚处理领域呢?
由此我在思考本片中所陈述的这种死刑方式的时候,产生了很久的思考: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更优的选项--死刑作为一种惩戒教育的手段而非剥夺生命?
法律的刑罚是否是为了教化?
我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在这个国度中看到了「资本和政治(外交处理)」,这种现在也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的法律的蛀虫。
以Mia Goth饰演的Gabi这一群疯子白人称这个国家是“野蛮的”“未开化”,而他们则来自于“文明国度”,我们也得知,在文明国度当中他们需要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行带来的法律后果,而在这片土地上则可以通过畸形的方式生存下来。
这种畸形的方式归根结底来源于政治手段和金钱,这个国家为了获得旅游经济收入、维护政治诞生了这种「替身死亡」的方式,并且只适用于外国人、还需要花费一笔费用。
从死刑存在、处刑者是受害者家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死刑看,这个国度是非文明的;从「替身死亡」将死刑作为惩戒教育的手段的角度上来说,它又是思维发达的;而从金钱、资本、政治对法律的介入当中,我们有看到这个国度同时还是夹在政治中间的。
所以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的设定就充满了辩证。
从这里出发,我们还能想很多。
2.面具抹杀了主体近几年的惊悚片逐渐要变成视觉艺术的试验田了,不管是电影特效、化妆还是软硬美术都做的让人尖叫,在《无边泳池》里面就是Mia Goth这张剧照带着的面具了。
面具遮盖的是犯罪者主体我们的面部特征印证着我们的主体性,我们看到世界的基础是我们作为主体的存在。
正是如此镜子、水中的倒影、自画像、画像、他人对我们形象的描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认识到自己主体性的方式。
面部特征作为最重要的主体性,往往也是最被我们所认知的。
我们都知道在漫画里,抢银行的抢劫犯总是以丝袜蒙住面部特征。
你也可以将这个理解成一种面具的存在。
面具的存在让犯罪者更加肆无忌惮,失去了社会意义上的个人特征/主体性,我们也就能逃脱附带的惩罚和社会责任。
面具抹杀了犯下罪行的过程中的角色,这一点也和这个国度的死刑相呼应了。
在犯罪过程中,接受惩罚的人不是真正犯下罪行的人,因此主体性在犯罪过程中是一个模糊了的关键词。
片中的面具存在于一行人犯罪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一行人借用面具来掩盖自己的面部特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借用面具来蒙骗自己,告诉自己“犯下罪行的不是我本人”,而最后接受惩罚的也不是真正犯罪的他们。
所以这个面具的巧思就是一种深刻的内核,关于主体性。
让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情是,面具的存在,和替身死亡一样,都是让男主角James最后失去自我消失在无边泳池当中的一个要素。
面具的话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当然,如果导演本人没有这个意思那就是我过度解读了,很有可能只不过面具是美术组做出来的某种B级片特效美术,如果是这样那也是擦枪走火干的漂亮。
3.社会身份的脱节和规则重构我们不难发现惊悚片都喜欢干一件事情,就是把主角们扔到一个完全无法找到他们应当出现的社会身份的空间里面,不管是「出现了鬼的房子」还是「异国他乡」还是「畸形的家庭环境」(我这里想说Pearl但是发现Pearl的社会身份其实挺明确的,一个漏洞)然后近几年,我们就能看到基本写的都是有钱人是如何带着他们在「真实世界」的社会身份所积累的资本,来到「异托邦」散发自己的恶劣人性或者是被追捕。
自然是导演在暗示当下社会资本对于人性劣根性的放大,人类是如何在当下社会中被异化,快感阈值是如何被无限推演成为暴力和极端等等。
所以要说这个的话我感觉本片不是说的最好的,也不会是说得最差的。
所以不做长篇大论。
【最后】笔者给《无边泳池》打三星,原因是我还是在本片里看到一大堆欧美恐怖片的“杀人狂欢”和“人性之恶”这类经典题材,感兴趣恐怖片研究的朋友们或许会知道东西方恐怖片的表达差异和内容区别,因此这部电影无功无过,在设定上挺正常的。
再说回来,电影的许多视觉镜头确实做出了绚烂的色彩效果。
嗯,真的就是仅此而已,你最多就是看了一段绚烂一点的orgy或者是sex scenes,然后呢。
如果比绚烂和嗑药感的镜头,这部电影跟加斯帕诺比还是差得多了多。
而且许多绚烂的镜头太没有意义,感觉真的就是为了做爱而做爱啊?
高潮 (2018)6.52018 / 法国 / 剧情 惊悚 情色 歌舞 / 加斯帕·诺 / 索菲亚·波多拉 Romain Guillermic但是整体设定、美术都比较吸引人,还有亲爱的Mia Goth的演技,每一部电影都会让我震惊一次,怎么会有功这么好的演员,请多一些这种疯一点的、张力强的、不在乎一切的演员,看得我爽飞了。
欢迎跟我争辩!!!!
btw我也有公众号,我是不是应该跟每个写影评的一样告诉大家叫什么名字。
整个电影就是一个混乱疯狂无序,不明白怎么评价那么高?
其中,最离谱的就是,这样一个制度如此荒蛮落后的小岛国,法律竟然是让受害者的子女去手刃仇人,如此野蛮落后的国家,竟然发展出了能够完美1比1一天就迅速复刻克隆人的技术??
这也太离谱了吧?
就算接受了这个离谱的设定,结果这么高精尖的技术竟然只是卖给一些偶尔来岛上旅游犯罪的客人?
这么完美的替身技术,拜托卖给世界上哪个大人物,首富政要之类的不是更赚钱吗?
1比1完美复刻的替身欸?
竟然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了吗?
就算是回到本片的设定上来说,这可是买命钱呀,竟然还能让来岛上旅游的这些游客们买了一次又一次一次?
一次性割到位不是更好吗?
都要命的程度了,顾客们已经是待宰羔羊了,还不是你说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
或者有可能是怕韭菜割的太狠,导致游客们出去把他们一窝给端了,所以让游客们沉沦在无穷无尽的为非作歹之中的快乐,也不需要为结果付任何责任,小岛可以源源不断的持续大把赚钱?
这一点有些像美剧西部世界的感觉。
但是仍然说不通,这么好的技术只在岛上卖卖游客,而不把它推广到全世界,更需要这项技术的地方赚更大的钱,明显不合理。
最后不管是持续在岛上寻欢作乐,还是杀人买命钱,肯定都是不低的数目,其他人就算有花不完的钱,但是男主一个屌丝穷作家,前面虽然是吃妻子的软饭,但是后面妻子都走了呀,他还选择在岛上继续住下来,那后面他的钱从哪里来?
故弄玄虚➕视觉器官➕重口,然而叙事着实差劲
概念不错,米娅高斯演这种角色已经太熟练了。
bug太多,但只当做怪谈小品看的话还是很不错的米娅高斯稳定输出,疯批一姐❤️
不好看,奇奇怪怪的
科技树点歪了的贫穷小国,肆无忌惮的白人游客。神一般的米娅,神一样的导演!
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没有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竟然轻描淡写地结束了,中间还真以为克隆人一次次杀死了真的本人,在时间内无限循环什么的,还是没有致命魔术有意思
稻草狗版白莲花度假村,就这样啊...Mia Goth的异类气质还是能蛊惑人的
讲的什么破玩意儿
Ctrl+C & Ctrl+V 互斥,时间线模糊,没看明白,但觉得整体很下作
🙈一脸懵逼……我是谁,我在哪,我在看什么
美式校园霸凌之神经病有钱人版。breastfeeding那一幕一出来整个影厅都响起了欢乐的笑声
doubling的点子在R&M S5E2中相当于decoys,不同于动画里只是作为元叙事的推动工具,这个片子里它更像是阶级议题中让疯批更疯的动因。柯南伯格之子除了传承了父亲的湿件崇拜,自己也钻研了不少时髦的奇技淫巧(尤其在视听方面)。虽然说拿E大cum、做狗奴,米亚高斯本人刻意来作为宣发噱头及核心爆点,以及故事本身的完整度有大量缺失,都是足以给差评的理由。但第二场行刑的身份设计,和故事预留的解读空间都让我挺喜欢。或许它又是一部讽刺目的迎合精英和中产(虚伪)反思的主流趋势产物,但它所提供的这场情绪盛宴足够眩晕。等一个未分级版。
Woc
Mia Goth好疯好上头
杀死过去的自己,与内心小孩和解,才能获得新生!
2023版发条橙,但我是那个坐在椅子上的人
其实设定还挺有意思的,不过之用来完成了一些奇观(物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没有太深刻的探讨。结尾前的部分是把情绪推到了一个高潮点,但是往后没延续了,不知道那群人图个啥,也不知道导演图个啥。镜头语言上大部分都很平,不过迷幻的快剪段落看的还是很新奇愉悦的。米娅高斯没有让人失望。
很不错啊,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某种变体吧,类似于另一种复制人的思考。
可以
结尾字幕是故事的一部分,头回见(・︡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