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了四集。
前面两集我忍了,男主那个香蕉人长相和软弱无能的性格,我觉得可能亚裔在国外就是这样吧,这很正常。
但是剧里各种西游记元素又是那么不自然。
我以前以为日韩改编西游记已经够无厘头了,没想到迪士尼就这水平。
第四集蟠桃盛会,台词犀利,毋庸置疑。
但是总体的设计就是赤裸裸的侮辱华裔亚裔文化,凭什么你们西方的天界就是耶稣圣母天使伊甸园,到了东方的天庭整一个低俗夜店风来了,王母玉帝敖广三个丑化到了极点,最好爆出来牛魔王和孙悟空反目成仇的原因是因为牛魔王傻了吧唧一事无成的自尊心。
后面的剧情实在是没什么看头了,棍子都给抢了,傻逼男主还人畜不分踢球开心的很,说不定回头他那个软弱老爸就被开除,他老妈因为无证售卖被抓呢。
我不管你后面有没有强行洗白或者让他们一家变牛逼,反正在ABC看来,这就是华裔亚裔应该有的样子,懦弱,无知,好面子
断断续续地,把《西游ABC》看完了。
这个剧辱华倒谈不上,它聚焦于一个平凡的华裔少年的学校和家庭生活,并借用和魔改了《西游记》里的若干人物。
其实还是在探讨自我认同的话题,但就观感而言,让人感到肤浅无聊甚至幼稚。
影像上首先就压低了饱和度和亮度,让黄种人的肤色更显黯黄。
里面展现的华裔还是刻板印象:压抑,保守,顺从,无法融入以白人为主流的圈子。
当然,这也可能确实就是大多数华人在欧美的生活现状。
看到第四集,上了天宫,是真服了。
服化道演都跟闹着玩似的,让我体会到了啥叫尬到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来。
佩服演员们是真敢演,怎么说服自己参于这么一出闹剧。
主创团队应是故意把这一段设计成七八十年代邵式片场的风格,有着满满的荒诞和不正经,只是这难受的观感已让人没心思再去细想编剧的“要勇敢为自己发声要勇于展示自我”之类的立意了。
有好奇者可直接从第四集两分钟后看起,看看是怎样的一个奇葩。
IMDb7.1分并不算低,不知道在美国的华裔是否真就喜看这样的作品。
不过不管怎样,美国出于对华裔市场的考虑,开始愿拍以华人为主角的影视剧,总归也还是比没有强。
我在某些影评公众号评论区以及其它评论区看到了许多网友对《西游ABC》发表批评,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每个观众都有权利对其「观看过」的作品发表意见。
况且我也觉得这部剧实在一般,拍得不够好,或者粗暴直接地说,不好看。
网友们可以从许多角度来批评这部剧,比如服化道、美术丑,比如剧情烂、快餐化,等等。
个别网友则认为该剧是“白人魔改西游记,抹黑中国文化,辱华”等等…出于本人的执拗,恕我无关苟同个别网友的批评,因为没批评到点上…1.首先该剧的剧名直译是《美生中国人》,可能是字幕组认为剧中一些人物使用了名著《西游记》里的人物,于是翻译为《西游ABC》,以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可能误以为这部剧想翻拍《西游记》的故事。
然而该剧跟《大话西游》《天地争霸美猴王》《悟空传》等等等等国内作品的思路类似,只是借用《西游记》这层皮讲一个新故事。
该剧重点讲述的是美国华裔的身份认同及亚裔种族困境的故事,而不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剧中还数次提到了剧情发展是跟《红莲传奇》这部剧中漫画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也可以理解为主创并未想过要往我们《西游记》名著的剧情这个方向靠。
即便是我们童年经典的86版《西游记》,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上与原著也有一些出入,具体可以自己搜索。
2.该剧的多名导演、编剧、制片当中都不乏外籍华裔,谈不上是白人中心主义的作品。
该剧聚焦于美国华人,也并不考虑我国内地市场,因此这部剧确实不需要“讨好”我们内地观众。
对于出品方迪士尼而言,或许我们内地观众的意见全都不重要。
我也只是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凑个热闹,单纯表达对这部剧的看法。
3.主创和许多演员都是外籍华裔,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即便没我们深刻,也不至于傻到抹黑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华人文化。
如果你认真看剧,你会发现男主的母亲以及孙悟空儿子是希望男主学习并认同华人文化的。
至于普通话口音的问题,我举个例子,一部欧美剧集也可能出现不同口音的英语,比如黑人口音、南部口音、东海岸西海岸口音什么的,比如美音、英格兰口音、苏格兰口音、法国口音、意大利口音、印度口音等等。
但截止今日,还有另一部欧美剧集出现过如此大比例的普通话/国语吗以及如此大比例的华裔/亚裔演员吗?
我认为这部剧拍得不够好,但该剧在欧美市场的火爆是好事,意味着外籍华裔/亚裔演员有机会参与到更多的欧美影视作品当中,有机会出演更多打破西方刻板印象的角色,有机会发出更大的声音。
外籍华裔形象在欧美市场上的改善,也能变相帮助到全球华人的国际形象。
而外籍华裔中也有钱信伊(Ronny Chieng)这样的亲中演员,他是生于马来西亚的单口喜剧演员。
4.该剧可能有助于中国文化输出,但它并不需要承担中国文化输出的功能。
我们两岸三地应该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主力,而不必奢望一部美国公司出品的、美国华人参与的作品为中国文化输出作出巨大贡献…
叠个甲先:你可以不喜欢这部作品,说明你不是这部剧的目标群体,你可以不具备文化包容性,但请不要人身攻击互贴认知标签,请将你人生的宝贵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思考清楚后再决定是否继续阅读下去。
做了张音乐精选集,可以边听边阅读本文: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8436925177
《 西游ABC 第一季 American Born Chinese Season 1 (2023) 》已经期待这部剧几个月了,24号上线后每天下班看个一两集,今天终于欣赏完毕,整个观看过程中有过惊喜,有过质疑,也有过Hell Yeah!
真不错那么就分享一下我对这部剧的一点观感吧——首先我不是《西游记》原著的终极粉丝,但作为一个国内长大的90后,谁又没把 杨洁女士 导演的两部西游记看过几次呢?
哈哈,估计这部西游剧又要被某位先生骂谢罪开花了,唉...可以说从小到大印象最深的西游记版本,就是 “86版西游记” 和 周星驰先生 的 “大话西游系列”,对了还有 “西游记后传”...然而最近十几年的西游记题材太多了,我对此审美疲劳,很反感西游题材的作品!
新瓶旧酒,并且没讲什么有道理的东西,只是因为西游记这个IP自带流量,不用付版权费,并且有比烂兜底罢了。
这部剧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讲了一个不错的故事,让我失望的地方是这部剧的闪光点和《西游记》原著没什么关系,直白点说!
——它是用《西游记》的部分设定穿针引线讲述了一种欧美文化精神内核,什么是勇气、力量、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是《西游记》不可呢?
结果又回到上面所说,或许是因为我们喜欢《西游释厄传》这部作品,它自带流量,足够丰富,令我们神往想象,给我们追逐动力、或是参透自洽,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品味出属于自己的西游记...就像十多年前我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喜欢中国漫展全是Coser,觉得代表不了真正喜爱动漫的人群,当时的我正值青春期,很激情,也很狭隘...这几年的我逐渐发现,如果漫展这种场合能让人们的社交流动,释放真实自我,实现自己价值,开心快乐就够了,不是说一定要像日本的漫展一模一样才叫漫展。
这部《西游ABC》其实也是同理,这部剧对西游原著的改编个人看来不算出彩,而且为了迎合欧美观众人群便于理解肯定会有部分变形(本土化)的地方,为了实现商业价值,很现实,没问题。
其实让我觉得这部剧最出彩的是这部剧最重要的几个角色竟然全部选用了华人演员饰演!
这真的很棒!
自从 李小龙先生 之后好莱坞就没有特别重视并由的华人主演的影视作品了,成龙先生... 算是一位吗?
话说 Disney+ 网剧算是好莱坞吗?
——好吧,但至少这是个好的开端,实现双赢:华人演员可以担任作品主演,并且作品在目标群体中口碑不错(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证明我们的演员本就不比其他演员差,并且我们用你们的故事方式讲,也能令你理解认同,因为人类对美好的价值观认同有共通之处)
英雄从不拘泥于拥有 Super Power 的生命形式,海扁王 可以是英雄,王进 可以是英雄,英雄可以有一个名字,可以是一个符号,一套服装,一种意志的传承。
又或者,英雄叫什么其实不重要,超不超级也不那么重要,成事在人,只要明白并践行 “愿意犯难冒险,勇往直前保护帮助他人” 的人都是英雄!
—— 做你自己,做不会令未来的你后悔的自己,任何事都请握紧拳头,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吧!
——说到这个,再提一下这部美剧的 Cast 卡司 演员阵容,我主要想说这部剧的男主选得真的好,对比起国内影视环境各种卷资源的俊男美女担任主演,流量(变现)为王,颜值第一,演技随便啦我之所以觉得男主小男孩演员选得好的原因因为他足够普通,我一直相信做一个好人,做正确的事,和你的外貌毫无关系,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耀时刻,无需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请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Ps. 也希望 王班(Ben Wang)这位演员之后能发展顺利,开开心心,All for the Best!
Hell yeah, We're all Legends!
(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传奇!
)别的不叨叨了,我最想说的是这部剧的音乐也很棒!
——首先选用的流行音乐部分就不过多说了,She's a Riot、You So(Youth Soul)、Tick Tick BOOM等歌曲都很好听,里面还有一些黑人说唱音乐,不过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我更喜欢 R&B让我惊喜的是负责《西游ABC》純乐原声的 Wendy Wang 先生,Wang 你太美!
(显摆鸡脚哈哈www)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无人知晓或得不到重用,他们可能不出名,但我们依然喜欢他们。
Wendy Wang 为这部美剧创作的音乐真的很不错,风格广、编曲Nice、有意境,就像我第一次看《西虹市首富(2018)》发现它背后的音乐人 彭飞先生 一样:https://music.163.com/#/album?id=72071691我希望帮助这些有才华的艺术家被更多人发现,被更多人欣赏到或是认可,即使不喜欢他们的音乐也没有关系,但至少能有欣赏到的机会...
Sun Wukong Curtain Call(孙悟空的谢幕)https://music.163.com/#/song?id=2050565459这首歌给我的感觉是层层散开的云层,来到某个世界,冒险故事旅程正在发生开始——话说这和我以前玩过的一款独立游戏中的音乐有点像,Fat Bard - Sexy Busines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8VXzHE8pWw其实《西游ABC》这部剧让我觉得和《大话西游》有点像,好啦好啦,先别怪我,不要去争个高低或贴标签,我指的是这部剧也具有一种反叛精神的味道,当然在《西游ABC》里所有神话角色被大幅削弱,金箍棒也打不死人各种弱鸡让我很无语,果然还是要争取目标受众范围所以全年龄吗?
打斗不够酷炫,伤害威力低,就挺小家子气... = w lll都别打了,坐下来喝口茶吃个包,杭州小笼包,倍儿香!
好的,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或固化思维,请把《西游ABC》当成一个全新的故事去欣赏感受;当然你可以选择不看,可以讨厌、给差评,可以骂,贴标签,这是你的权利与自由,这些都很容易做到,但这不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所有我想说的是,嘿,开心点,如果你不开心请继续寻找,你会找到的,弟弟 / 妹妹,哥哥 / 姐姐,叔叔 / 阿姨,只要勇敢做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每个人都可以OPEN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开心就好,See ya!
提到《西游记》作者很多人都认为是吴承恩,其实这对历史专科生而言属于“常识性错误”。
对于《西游记》作者一直是历史谜案。
最早的孙悟空形象不是猴王,而是自称“猕猴王”的白衣秀才。
孙悟空以猴王形象最早出现于元朝剧作家杨景贤的《西游记》中,该书中,孙悟空不止有媳妇儿,还有一个哥哥。
此后,各种改编版本层出不穷,至于为什么认为吴承恩是该书作者,那是因为他改编的版本最好。
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游记》就是完全脱离原著的改编版本。
如果真的要评价,那就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美猴王,十万人眼里各有一部。
”如果真的要“弘扬文化”那就应该接纳文化多样性才是。
1孙悟空也有孩子了,挺好。
投胎到凡间做自信哥。
杨紫琼版观音:孩子有自己的路,让他自己去吧。
2我们的 人生教练是什么?
是我们的错误。
“你为自己争取了,这是一种进步。
这样才能达成目标。
今年不成,明年继续努力。
”“你为什么想当普通人?
”很帅的猪八戒。
3有所觉悟就是胜利。
牛魔王大战观音菩萨。
女沙僧。
“重要的是你不要对自己失望。
”4多年前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帮牛魔王偷龙王的金箍棒,额。
他指出天宫是虚伪的,越是没本事的人越仗势欺人。
那时候的观音还有胡子。
改编得有点逻辑不通。
5酒鬼济公。
佛祖摧毁了第四卷经书。
海外华人那么喜欢邓丽君的歌啊。
每个人都适合上台。
6为了谋生跟观音讨价还价的石矶娘娘。
命运并非天注定,而是事在人为。
7英雄是有超能力的人,或者是愿意捍卫重要事情的人。
校长:孩子在校园有攻击性,往往表示家里出了状况。
被牛魔王狂虐的孙悟空。
8到最后,是关于孙悟空的漫画的广告。
原生百草粉。
孩子如同父母的明镜。
“只有在你身边的时候,我才能做自己。
”“如果你不展示真实的自己,你会伤害你真正在乎的人。
”孙小空跟牛魔王的对决。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做自己就好。
低成本小打小闹。
故事本身只是借用了西游记的人物作为背景,实际换一个故事也可以,从改编上来说,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我认为这没什么,正如周星驰《大话西游》无论你喜不喜欢,他都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这里的神仙和原著、中国神话都有很大区别,就是这里的神仙和其他魔幻片一样是人物本身,所以多了很多人间烟火气。
这点来说,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观音,就像一个现实的人物,有爱好,也不缺乏爱人之心、更显得有血有肉。
比如石矶娘娘,也靠自己本事生活。
而不足的,并不是对原著本身的改编面目全非而不好,而是本身的故事太弱。
比如故事源头的发生,选秀就搞得小孩子过家家,使得整个故事虽然一直强调牛魔王反派,但反派的信念和目的就没有共鸣,感染力自然就弱。
再比如孙悟空和孩子,就有点没教养造成的,而和故事人物本身不符合,很多地方性格特点自相矛盾。
而且孙悟空和孙维辰、牛魔王、济公都缺少血肉,并不是这些人本身剧情少,而是行为幼稚、思想怪异使得人物塑造起来像童话故事,幼稚而可笑。
故事本身也比较拖沓,推动发展有些缓慢,当然,电视剧始终要拖沓些,不像电影。
特效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打斗虽然不是很出彩,但后期还是努力,至少感觉在用力。
一个在美国的作者画的以自己生活为背景环境的美国漫画改编的美国电影,美国华人当然可以觉得挺好看,但是这妨碍我们作为中华文明正统的中国人觉得这部作品不好看吗?
中国文明当然要进行文化输出与让更多世界上其它文明的人了解我们,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英雄》这样原汁原味的,充满自信与宏大精良的作品,而不是舔着脸搞出来的像是美式中餐那样四不像的玩意儿!
这样没人会真的尊重你,也只会加深他们对于我们的刻板印象。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来中国的留学生,理所应当应该学习中文,对于中国感兴趣的那些外国人,理所应当主动来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不是像是成龙李连杰他们在好莱坞拍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什么寻找功夫寻找神龙的脸谱化中国的垃圾。
就是因为有这些打着宣传中国文化的垃圾作品在世界上变成了主流,所以美国人特别是美国韩国印度有关于中国的作品里,中国恨不能依然像是朝鲜,或者还戴着斗笠,哪怕不说你还有辫子,那展现的也永远是山区的水稻田里老农民,或者脏乱差像是香港九龙城寨杂乱无序的霓虹灯一样的刻板偏执印象。
最近漫威里的几部电影,只要牵涉到中国的,依然还是这样,黑亚当里中国还是桂林山头下的水稻田,变形金刚里上一秒还在山区古建筑里下一秒就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成龙那个什么逃出中国的电影,简直是刻板印象的集大成,从中蒙边界,居然溜达着能路过西南苗寨,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美西方人确实不了解中国,也没兴趣仔细了解,好莱坞的骄傲也无所谓你们真实情况是啥样的,我们拍出来就是跟美国的傻白甜看得,你们真正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也不屑于深入了解。
这怪不得是我们敏感,这也真的是我们敏感了吗?
明明知道我们讨厌有人说我们是眯眯眼,人家就是在各种文艺作品甚至在华广告里展现你们就是吊角小眯眯眼的形象,就是特码故意恶心你,这其实是他们骨子里的傲慢。
你们可以仔细看看美国影视作品里中国人是什么形象,再看看在美国电影里日本人韩国人是什么形象。
东亚文化里,他们唯一勉强尊重与平等对待的就是日本人的文化,这是日本先人们用武力打出来的尊重,也是因为后来他们腰包足够鼓胀以后给欧美留下的深刻印象,哪怕是汽车,日本的JDM也能让那个天天饭米粒的光头致以敬意。
韩国人更多的像一个外表鲜亮的戏子,看着还行,但是美国人骨子里对他们无所谓的态度。
日本人还好,对于中国他们还是尊重的,因为大唐曾经是他们梦想中的天堂。
但是韩国人,真的是只要展现中国的地方,都是一群沐猴而冠的土包子,永远的红色背景下的粗鲁丑陋的暴发户,延边F4记得吗,犯罪都市里所有中国人都是什么形象?
再说一遍,只有真正根植于中国的作品,才能推进中华文化的世界化,而不是熊猫餐厅幸运饼干左宗棠鸡那样的垃圾!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西游记》都确立了一种叙事的典范。
师徒四人,类似小团体的合作分工;西天取经,聚焦一场漫长的旅程;神幻魔怪,平添故事吸引力。
角色、叙事、娱乐,三者具备;人物、事件、空间,表现充分。
这样的文本,进行何种程度的改编,都能维系其稳定性和可看性。
事实也证明了如此。
如果不说改编最多、最花哨,受众最多的文本,《西游记》至少也应该能位列前几。
尤其对深受西游文化影响的东方观众,更是如此。
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程度的改变,明眼的观众立即就能辨认出核心要素,并由此引发过往的阅读/观影经验,进而产生互文性快感。
很多的影视改编即便很烂,它们也提供了某种趣味,这是伟大文本内在便具有的,而不会受到损害。
就拿《西游ABC》来说,将《西游记》移植到美国当下华裔社区,用一群讲着英语的华人来演出西游故事,虽然做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和在地化,但观众仍然轻易就代入过往经验。
其中,尤其以蟠桃盛会的闪回段落最具代表性。
这个文本是《西游记》里原有的,但融入了强烈的戏谑色彩,进而变成了一场癫狂的闹剧。
或许因为创作者接受的文化教育影响,原始文本没有得到照搬,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水平有限,还是刻意为之;但效果是惊人的,场景虚假、造型雷人、表演失真……这些缺点反而制造出奇怪的效果:既戏谑又有趣。
这种意外收获的影像景观难道不值得好好分析?
“十六岁的花季”,这是一部暴露年龄的电视剧,播放于上世纪90年代,讲述的是一群高中生的故事。
这是国内校园青春片的鼻祖,是一部没有堕胎劈腿打群架的校园青春片。
看这部剧,你感觉到的是一个“真”字,讲述的就是你自己的校园生活。
这部《西游ABC》,表面上是对西游记的一顿天马行空的改编,但是核心还是讲述主角的高中生活,尽管里面充满了各种离奇玄幻的西游情节,但是,我依然会觉得很真实。
角色的设定真实。
王进这个演员,有人吐槽丑。
但是我劝吐槽的朋友照照镜子,再翻翻你的班级毕业照,王进的长相就是最普通的中国高中生的长相,他像你的同学、你的室友、他就像你自己。
王进的名字,也是普普通通,尤其和现在什么王梓轩、王雨桐比起来,普通,也亲切。
王进的家庭,也是很普通的中国式家庭,爸爸是个爱讲大道理的小职员,妈妈是个喜欢讲八卦,省吃俭用又盼着发点小财的家庭主妇。
甚至这个“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也真的是非常中国特色了。
所以,尽管故事发生在美国,主角身边一群肤色各异的“老外”,但是主角的背景交代完以后,不会让人产生一种“我在看美国华裔”的感觉,反而会感觉就在看中国的校园青春片。
角色的感情真实。
作为一个高中普通男生的感情,主要特点是敏感和羞涩。
作为一个相貌普通、学习普通、才艺普通的高中生,他所经历的高中生活。
正是我们所经历过得样子,偷偷暗恋一个女生,不敢表白,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在她身边;和好朋友会因为几句话,或者很琐碎的事情就闹得不开心。
非常渴望融入群体当中,就是陪着傻笑,也硬要融入,害怕被群体抛弃。
当有人站出来为自己的被网络恶搞,而进行示威。
第一反应不是感动的想哭,而是尴尬的想抠脚趾。
因为,一个普通的男生,非常不习惯成为众人的焦点,更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需要别人帮助、同情的“弱者”。
最最真实的,是和爸妈在饭桌上的戏份,那个年纪的男生,在饭桌上和爸妈是没有话说的,最多就是“嗯嗯”,吃完饭就离开,一分钟都不想多呆,好像在血汗工厂打工一样,只有5分钟吃饭时间。
当多数人关注点在那些“魔改西游”时,我其实很享受看着主角在校园里遭遇的那些琐碎的事情和心情,比如在化学课分组的桥段里,他心心念念和暗恋的女孩分到一组,充满了期待,结果最后的失落,真的是让我一秒魂穿自己的高中时代。
看着王进这个普通的男生,就好像看到自己,和他一样经历着普通,却单纯的高中时代。
最后,对于所谓的“西游”噱头,我是一点点兴趣都没有。
甚至,我觉得完全可以把这一段改成是全部是王进的幻想。
毕竟,哪个普通高中男生,不会幻想自己有一个超级英雄的朋友呢?
评分好惨😂但我看得还蛮开心。很迪士尼的改编,一切都往美式校园剧方向走,把天宫蟠桃会弄成个大party,神仙在外排队入场就像club。杨紫琼演的“sweatpants grandma”观世音是继《最游记》里“女流氓头子”观音菩萨外,我见过最带感的一版观音。第一次看到沙悟净被性转,因为是“三师弟”,所以变成了“Sandy”吗?话说要是鸟山明《龙珠》放现在连载,会不会也得挨骂啊?
【仅限第四卷卷轴拥有者阅读!】给我一场可以参与,不一样的自由冒险!哈哈,我们都是传奇!——
剧中的一句台词很适合评价本剧:None of it makes sense, and that's okay.
有点期待第二季了
勉强能看下去吧,至少娱乐性拉满了,可以说是快餐肥皂剧。后期几个元素也有融合,家庭有中年危机,中国式教育,学生有自卑和成长,还有一个一直因为刻板印象被嘲笑的情景剧中剧演员,这几个我觉得很自然,但都没有更深挖,尤其是很重要的魔改西游不仅衔接不自然,而且表达还是很一般。唯一一个觉得巧妙一点的就是“第四卷轴”到底是什么。还有男二真的太好看太可爱了,他是我看下去的一个动力。
恕我直言台词/演技才是这部剧难啃的首要原因吧我宁愿他们都说英语 中文实在让我出戏
很多潜力都没发挥出来()迪士尼好小气
什么时候。。。出第二季。。。
看完了8集,还是挺有趣的。友情校园家庭奇幻,虽然有点扯,但还是很好奇和期待第二季。
这部片里有大马的演员香港的演员台湾的演员就是没有xx的演员。和任何一部在美国拍的亚裔片没有任何区别,瞬息全宇宙摘金奇缘都和这片没有任何区别,什么时候我们能意识到中文或者这里的文化不只是局限于这里。也许左宗棠鸡也是别人的中餐。
好一个et外星人
不至于这么低分。很多价值挺俗套的,就像评论里说的,可能是因为原著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了。所以编剧加了一个好像和剧情完全无关的关继威的支线,为了能带来一些新鲜的观点进去。编剧是懂剧作的,看到最后发现王进和牛魔王作为故事的正反派,其实就是一个抉择的差别,而孙悟空父子只是一个催化剂。至于这个剧对东方神话体系的引用,确实也就是借了个名头,不能说是没有意思,但第四集那个胡编的还是有点过了。
低分是因为你在特定染缸中。我不推荐,因为推荐了也没用,需要长久脱离染缸才能理解些许。其实和西游记根本无关,只是借用了一些西游记人物而已,更谈不上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在宣传自信、尊重,反对欺凌等适用于人类尊严的ps价值,别说这是美国文化,难道自信尊重反欺凌厉害国不需要?
其实真的蛮好的。有趣味性有融合也有解构。看到不管对演员的攻击,还是对改编的不满,都挺无语的。能有亚裔主演的剧集,能多多地拍出类似的剧,就是在进步。
看了四集,简直极品,中国神话故事又是附带,主轴还是讲亚裔在美国的一点点现状,小孩需要勇敢发声,大人需要升职加薪,就陈腔滥调的那一套,政治正确永远逃离不开这些老掉牙的展开和说辞。
抽象 这片子到底再输出些什么
7分吧,刚刚看了下烂番茄评分真高96%,爆米花85%,IMDb也7分多。第八集神了,看结尾留悬念居然还要拍第二季,这剧属于越看越好看的那种。ps:中文不好的就说英文啊,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听得别扭,说给谁听呢?没错,说的就是吴彦祖和牛魔王,求你俩第二季说英文别再说中文了!
熊猫快餐。
你想干嘛?漫威ABC?dcABC?
哈哈哈哈哈哈我就看看杨紫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