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小小的家

小さいおうち,东京小屋(港),东京小屋的回忆(台),Chiisai Ouchi,The Little House

主演:松隆子,倍赏千惠子,黑木华,片冈孝太郎,吉冈秀隆,妻夫木聪,夏川结衣,吉行和子,林家正藏,桥爪功,室井滋,笹野高史,萤雪次朗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4

《小小的家》剧照

小小的家 剧照 NO.1小小的家 剧照 NO.2小小的家 剧照 NO.3小小的家 剧照 NO.4小小的家 剧照 NO.5小小的家 剧照 NO.6小小的家 剧照 NO.13小小的家 剧照 NO.14小小的家 剧照 NO.15小小的家 剧照 NO.16小小的家 剧照 NO.17小小的家 剧照 NO.18小小的家 剧照 NO.19小小的家 剧照 NO.20

《小小的家》剧情介绍

小小的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荒井健史(妻夫木聪 饰)此前一直照顾姨婆多喜(倍赏千恵子 饰)的生活起居,多喜年轻时曾在东京帮佣,如今在健史的纠缠下,她提笔写下了陈年的悲喜往事。那要回溯到昭和初期,年轻的多喜(黑木华 饰)离开山形老家,几经辗转进入平井家担任女佣。平井家在东京郊区盖了一栋红色屋顶的小房子,男主人(片冈孝太郎 饰)是玩具公司常务,女主人时子(松隆子 饰)雍容美丽。多喜对时子充满敬仰,她更全心全意为平井家服务。某年春节,玩具公司新来的设计人员板仓正治(吉冈秀隆 饰)走进平井家门。相近的趣味和爱好让他和时子愈加投机。与此同时,战况日渐激烈,有情男女藏着彼此的秘密,随波逐流…… 本片根据中岛京子第143回直木赏同名获奖作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混世小魔头蜜月计划支配物种行星与共敬请稍候摇摆de婚约摇摆吉普赛年少有你赎罪巷天生舞者孵梦实习少女追爱记屁屁侦探:咖哩香料事件+瓢虫遗迹之谜执念师第二季燃烧的房子我的主夫男友泡吧侦探3追捕刺客2036来历不明羽球青春枪手床下有人酒吧神画长生怪谈簿坏爱情过失第一季交响诗篇花之武者现场清理人第四季老爸成双

《小小的家》长篇影评

 1 ) 战争、家与爱

观影前没有看介绍,也不了解原著内容,本心希望找一部温馨文艺电影舒缓,没想到《东京小屋》是这么一部带沧桑、遗憾、反思交融的回忆录。

从开篇健史与多喜婆婆的对话,渐渐了解到这是追忆年轻时的多喜作为帮佣在日本东京中产阶级家庭的所见所闻,起初联想到的会不会是日本版的《桃姐》仅仅记录人物点滴?

然而影片非常规的日常以及温柔的节奏让我打消了这一猜想。

随着剧情推进,故事的时代背景也在变迁,我们看到了那个历史背景之下的日本人们的生活境况,他们的想法,还有一段不伦之恋与各自的“秘密”。

本片精妙之处就是透过一座别致的红色洋屋由小格局投影大世界,多喜更多是充当旁观者。

我们可以看见那个年代的日本男人也喜欢呼朋唤友,谈论国事,彰显抱负;而女士们倾重维系家庭,关注时尚,向往小资。

小屋的男主人总喜欢拿着一份报纸抒发壮志情怀,也是故事引出时代背景的重要手法,更直接触及了日本人的“二战”记忆。

故事提及到:1935年东京申奥,后因爆发战争而中止;1937年日本攻陷南京,在日政府渲染下日本国民过着不可理喻的喜庆日子;但久战不下的僵持局面让军资紧缺,才让那些头脑发热的人逐渐忧心;在爆发太平洋战争前后,成年男子被大批征召到前线“为国效力”;家人们纷纷旗鼓呐喊送行,也心知大多数有去无回的事实。

1941年珍珠港事件上报纸;1943年生活物资变成配给制,形式急转直下,因为雇主资金缘故多喜也被迫归乡;1945年5月东京山手地区发生大空袭,红色洋屋被炸毁;同年8月6日与9日在广岛和长崎分别被投下原子弹,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状态才结束。

板仓正治于1944年随军出征新几内亚(战败),在1946年归国,其后创作了一幅“回忆中的小小的家”油画。

本片主旨反映了二战对日本社会乃至家庭的变貌,也许作为侵略国却以受害者角度描绘国民之伤未必客观,但当战争的枪声响起,无论加害方或受害方,当下生活的人们都会不得到真正的幸福。

影片中关于那段分不清界线的模糊爱情也是一大亮点,女主人时子、社员板仓正治、帮佣多喜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恋情,尤其时子与多喜,从中我也分不清到底是主仆的友谊?

还是深藏的爱慕?

所以我个人很喜欢故事的后半段的结尾,最终多喜没有将信交出默默保存了大半个世纪,板仓先生也决意孤身终老,时子与他的丈夫在空袭中相拥而亡,或许这已经是最幸福的结局了。

 2 ) 情不动人,让人动容的是时代遗留的伤痛

将一个家庭的变化放在一个大历史背景下的故事,真是非常文学化的一部电影。

从《小小的家》的片名看,电影追求的境界就是“普通”两字,因此真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

当然仍然还是会有一些过去山田洋次家庭电影的痕迹,如对家庭中热闹和互动细节的场景描绘,通过一些小事来展现家庭的结构关系和变化,对人物个性淳朴笨拙的塑造,都是过去山田洋次拍家庭电影用得炉火纯青的手法,但并无刻意去做夸张放大戏剧化由此呈现出喜剧效果,让故事显得更好玩有趣,反而是尽力压减到最少,尽量返璞归真去呈现了一种异常平淡的效果。

此外,山田洋次本身不喜电影技巧,就很少通过画面的构图、音乐、克制的人物特写或者它物来暗示或强化人物的情感转变。

这也是他多年和外放型表演天才渥美清合作形成的习惯。

因此,对于电影中涉及第三者的家庭情感进行描述时,没有做一些隐晦的处理,都是通过镜头给予直接的表现,甚至当吉冈秀隆拒绝相亲对象时,镜头还给了个松隆子拧他大腿的特写,相信这种过于直白缺乏隐晦意味的镜头表现,比之森田芳光《其后》那类骨子里透出的闷骚文艺,简直是完全南辕北辙的两种路子,相信也是不少影迷觉得山田洋次电影粗俗,不太喜欢他的原因。

当然,这也确实是山田洋次的局限,他表现不出男女之间细腻而纠结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电影中,男主角对于感情都显得过于木讷,无法领悟要点,不是会错意,就是对于她人的钟情完全不知情。

不过,木讷自然也有木讷的可爱之处,而且在山田洋次电影的感情世界中,爱情只是一个相对小的主题,家庭亲情才是更大的主题。

即便是相爱的两人,如何创建维系一个家庭,如何相互扶持着生活下去,才是重点。

就好比寅次郎流浪在外,被女人甩了一千次,一万次,但他还是能够开心开朗的活下去,因为他有个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家。

从这个观念而言,山田洋次确实是非常注重家庭关系,非常传统的一个人。

作为山田洋次的脑残粉,说了这么多,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小的家》并不是我喜欢的山田洋次,他用了太多的力气去表现一种自己并不擅长描绘的情境,虽然吉冈秀隆和松隆子的表演很卖力,但家庭内部感情崩坏,女主人与外来者感情纠缠的戏,拍的过于平淡也缺乏特质,并不能给人带来太多的吸引力,甚至多少是会感到无聊。

当然,电影最后的情感爆发点出时代遗留的伤痛,想到宫崎骏的《起风了》,森崎东的《去见小洋葱的母亲》,一样的是,他们这一代经历过战争的人,都为自己生活过的时代感到彷徨、矛盾、痛苦,这种体验是会一辈子都留下来的。

人到老年的一场痛哭宣泄,“我活的太长”的台词,有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包含其中,悲伤中似有千言万语,很让人动容。

 3 ) 回憶里的紅色屋頂

那炎热黏腻的夏日,太太一次次来到板仓的住所,好事之人抬头偷窥,看着女人步上楼梯时,浑圆的臀部与若隐若现的腿,昭和情怀满溢。

     每年香港电影节可以看一部山田洋次的电影是非常幸福的事,因为你相当放心其水准,备着纸巾随时准备为其流泪。

《小小的家》是一部避免了宏大叙事且又“政治正确”的电影,因此整体意图非常讨巧也讨喜:多纪奶奶终身未婚,晚年开始写回忆录,妻夫木聪饰演的孙辈(和《东京家族》里角色性格基本类似的看似无所事事实则责任心重大的好青年)常来探望,欣赏多纪奶奶的回忆录。

     来自山形带着乡音面色红润手脚温暖的少女多纪在1930年来到平井家——这座有着红色屋顶的美丽小屋做女佣,与做玩具生意的平井夫妇以及儿子一起生活。

太太爱看《乱世佳人》、喜欢听Stokowski的交响乐,无奈丈夫只是个忙于生意、会随手关掉音响的无趣之人。

于是在遇见稍显弱气的文艺男青年下属板仓之后暗生情愫,开始了一段隐秘的婚外恋。

多纪带着痛楚旁观着这一切,而大背景则经历着申奥失败、南京沦陷、珍珠港事件、食物短缺、大范围征召、空袭等等等等......终于板仓收到了征召令,出征前太太渴望见到情人最后一面,让多纪带信去,少女的私心和暗恋情愫令她唯一一次背叛了太太,却也使她从此愧疚一生。

逐渐萧条的东京不再容得下多纪,离开前她问太太,战争是否永远不会停,太太答道:“一切有始就有终”。

果不其然,原子弹结束了一切,平井夫妇也在空袭中与小屋一起走到了生命终点。

多纪带着没有寄出的信,在无尽自责中等待自己的终点。

“我这一生活得太长了。

“她这样感叹道。

     当时的背景正是二战最激烈之时,“我们吃豆腐和海藻,美国人吃那么厚的牛排上面还有一层牛油,我们却要和他们打仗!

”男人们讨论着时局,女人们却过着自己的生活。

女性书写的历史让孙辈感到讶异,那小小的屋子仿佛与动荡时代隔绝。

“南京在发生大屠杀,你们却在百货公司购物狂欢!

”“食物都短缺了,哪里还会有炸猪排卖!

奶奶你应该如实记录历史!

“——“反正这就是我经历的,我说的都是实话,我都写了我不是美女了。

”这是脱离战争的平凡人、旁观人眼中的时代,可能也是现代戏这一条线中山田洋次想表达的意义——我们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历史,究竟什么才是客观,女性以自身生命经验所写的历史应该摆在怎样的地位?

     影片最后,老年平井少爷的话可能算是一种结论和救赎:“你那小小的罪过,在这段历史中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战争时期很大一部分人在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但是最戳我泪点的还是在看到板仓的画中,那幢根据回忆绘制的小屋,太太和多纪站在门前凝望,似乎是在等他回来——不是家却胜似家的温柔乡。

整片完全没有拖沓感,摄影音乐美术服装都五星赞。

结尾没有刻意煽情,甚至穿插一些自嘲或者幽默的话语,笑中有泪,哀而不伤。

     难以忘却红色屋顶的阁楼窗子。

暴雨定情之夜,板仓艰难地为它钉上木板;命运折转的那个下午,太太在窗前痴痴等待;片尾闪回多纪初来小屋的那一天,太太领着她来到窗前,带着一丝丝欢欣与羞涩谈笑且望着风景。

夕阳装饰了那扇窗子,它也装饰着多纪漫漫余生之梦。

     P.s.私心一句松隆子真的太美了,咬着红色腰带回眸看镜子整理和服的一幕简直让人跪下,在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美,女神请你受我一拜。

 4 ) 小小的家,平淡却有力量

是我非常喜欢的黑木华和松隆子演的!

故事以坡道上红屋顶平井一家的日常展开,装修精致温馨的别墅、温柔美丽的太太、事业有成有名望的丈夫、可爱的小少爷……对多喜来说,这个小小的家就是他的希望和理想,哪怕一辈子不结婚也想留下来守护的地方,然而风云变幻,时代变迁下小市民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写,原本温馨和睦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家庭,没有因夫人出轨丈夫下属的不伦恋而破裂,而是在战争中毁灭,军国主义对中国百姓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不可原谅的,而他们种下的恶果最终也反噬到了自己国家的百姓身上,我们见证了这个小小家庭从繁华到衰亡的过程,也是日本战前与战败的历史映照,以小见大,很难见到这种勇于承认历史、反战的导演了。

电影的叙事和节奏平淡自然,却不会让人觉得无趣,反而觉得温情脉脉,沉浸其中,看似平静的叙事却将一段带有伤痛色彩的往事娓娓道来。

松隆子的演技驾轻就熟,不管是哪种情绪都能细腻演绎,黑木华虽然年轻,但演技相当淳朴自然,不着痕迹,却能让人感觉她就是那个时代的多喜,于平静中爆发巨大的力量。

原来,不狗血、不够爽、不炫技,只要认真讲好故事就会让人看下去,看进心里!

 5 ) 小小的家

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就是可以多角度地理解,在二战日本本土的大背景下,人物本身的,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山田洋次很委婉同时也很用心地描写着。

多喜、板仓、时子之间的三角恋,在多喜的自传里,三人感情关系显得模糊不清,虽然导演用了不少伏笔,但想象空间依然很大,但全篇多处各个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是很显导演及演员功力的。

 6 ) 无可奈何的小人物

海报上多喜怔怔地盯着女主人,那是一位温柔典雅的美妇人。

淡淡微黄色调有着莫名的怀旧和忧伤。

小小的家坐落在东京郊区,是做红色屋顶的漂亮房子,在一片灰色的日式房屋中,格外的别致醒目。

那红屋顶的欧式小屋,有玲珑的门廊,精致的门窗,白色窗户的阁楼。

这里住着雍容美丽的女主人时子,忙于玩具公司工作的男主人还有可爱的小儿子恭一。

多么完美的家,多么完美的家庭。

虽然是女佣,多喜全身心的热爱着这一切,在她的眼中,所有所有都是完美的。

可是,在女主人时子时不时出神中,似乎又有些什么缺失了。

多喜想不出。

30年代的日本,举国蒸蒸日上的兴奋。

虽然对外有着战争,可是“那时就是那么开心。

”多喜婆婆面对侄孙荒井健史的疑问,不以为然。

攻占南京的消息传来,东京的百货公司竟然能以此促销,人们高举手臂大呼“万岁”。

对于在中国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一无所知。

对此导演山田洋次借着健史之口发出疑问“你们怎么会不知道?

”在时代大浪的裹挟下,在强大的国家机器中,每个微小的人太容易被蒙蔽被洗脑,怎么能预见到前途的坎坷和荆棘?

战争永远是男人们的兴奋剂,就在男人们高谈阔论着战争时。

一个人悄悄走开了,他是新来的玩具设计师板仓正治,对于政治他反感,却和小主人一起,可以相安无事的相伴。

可能正是着种孩子气,吸引了时子的目光。

他们一起听音乐,谈文学,情愫萦萦绕绕。

身外的战况激烈,有情男女彼此藏着秘密越走越近。

时局已坏到不可挽回,连身体丙类的正治也收到征集令。

夫人日日憔悴,她仿佛被抽去灵魂。

多喜掩饰不住的眼泪,她看到这个家的岌岌可危,自己做出了一个悔恨终身的决定……其实,不论多喜怎么自责,她都已经被原谅了。

在残酷的战争中,个人的幸福显得那样的抽象和奢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多喜回乡后,夫人和先生在45年东京大轰炸中双双去世。

那红色屋顶的小小的家也变成一片焦炭。

小小的家,深藏在记忆中。

那段苦涩掺杂着一丝甜蜜的回忆。

人在这世上,像随波逐流的浪花,浮浮沉沉,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直到老去,死亡。

 7 ) 小小的热量融化冷漠的心

在看完原著后就一直在等她被拍成电影的那刻,不知道由谁来饰演多喜和夫人。

电影似乎比原著更让人产生代入感,基本可以把文字直接转换成画面。

黑木华的表演就算不出彩也算中规中矩,两腮的潮红还是很可爱的。

要说唯一的不满,大概就是找来吉冈秀隆演板仓,毫无亮点不说,简直叫人嫌弃。

虽然原著中对这个厌恶战争的文静男子的描述也是较为柔弱,但绝不是他这样子。

看到松隆子站在那片红色的屋檐下竟然有意思难过。

今日周身充满成熟女性韵味的她无疑是另一番风景,可我还是固执地想念那个独自从北海道独自去武藏野大学读书羞涩女生。

整个故事发生在日本战事最为严重的年代,但全篇始终展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关于战争只在各方的对话以及情节的推动中被侧面刻画。

关于战争这个严肃话题被处理得异常温和,红色小屋似乎变成了一个避风港,外面时局的动荡与战争的残酷,都仿佛处于另外一个空间。

这一切从多喜的视角开始慢慢发生着变化,小小的房子,曾是她小小的家,有了小小的秘密,也随之而来小小的冲突。

和谐的小幸福终也抵不过人性的自私与战争的磨砺,那些在红顶房屋里的回忆也变成最珍贵的财富。

最后十五分钟的高潮叫人眼角发红,当年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那些美好的回忆才是最刻骨铭心印迹。

 8 ) 用细节铭记战争

《寅次郎的故事》曾经是一代日本人的记忆,导演山田洋次也被亲切地喻为“庶民电影大师”,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不断滴追逐记录着当代日本社会的点滴变化。

他悉心收集起属于平常人的心事与情绪,将它们放置在自己的回忆盒子里珍藏。

山田洋次是一名温和的导演,温和到他的镜头中几乎没有心怀鬼的坏人。

温婉的母亲、乖巧的小孩、正直的父亲每每都构成一个温馨的三角形。

在时代变迁带来的动荡中,这个小小的三角形坚固地支撑着屋檐,构筑起爱的围墙,以抵御外界的侵袭。

受到小津安二郎等前辈的影响,山田洋次总是给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家庭故事。

斗室之间,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围绕在榻榻米上,欢笑和泪水,见证让人留恋的沧海桑田。

但就是这么一个温和的导演,却有着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一贯的艺术诉求。

带着新作品《小小之家》第九次来到柏林,他把自己的原则表达得很清楚。

《小小之家》由一场葬礼开场,去世的老人终身未婚,她留下来的东西,除了一屋杂乱的家什之外,还有两本日记。

这是她不久之前在外甥新井冈的协助下写下的回忆。

翻开这本日记,过去的事件汩汩而来。

这是一部重现记忆的反战作品,导演通过剧中人之口,将自己“必须正视历史”的态度贯彻到底。

从表面来看,影片就是一部好莱坞式的情节剧,故事的主角是昭和年间东京城外一家普通的人家,讨论问题也不外乎是家庭和责任,意外发烧导致双腿残疾的小少爷、女主人与丈夫同僚隐秘的情感、战争迫使下女仆与主人的分离……故事温情脉脉,甚至催人泪下。

但是,山田洋次却显然有更高的追求,他刻意避免了按照时间顺序讲故事的方法,选择通过现代人之口推进情节的发展。

电影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不同时空交错,过去和当下相互缠绕。

凭借回忆,新井想起了自己和姑姑在一起的最后日子,姑姑将她年轻时的故事诉诸笔端,大学生新井则负责校对和修正。

姑姑名叫多喜,她的少女时代在平井先生家中做女佣。

从北方小县城来到东京大都市,多喜的心中充满不安和兴奋。

她是幸运的,因为平井一家亲和而善良,男主人平井先生虽有些小小的大男子主义,却仍算是关心妻儿挣钱养家的模范丈夫;她的妻子佐藤温柔贤良,又颇有艺术品位,再加上可爱童真的儿子龚一,这一户小康人家的生活可为幸福。

然而,和生活在30年代的所有人一样,平井先生一家不可能在安稳中将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

战争的疑云迅速席卷而来,工厂不景气、食物配给不足、缺水缺电的诸多困难接踵而来。

姑姑讲述的世界对于少年新井来说十分陌生,他一边读着姑姑的回忆,一边问:“这是真的吗?

”这里,山田洋次用新井表征了日本整整的年轻一代。

在导演看来,他们的脑海中没有战争的概念,而拥有战争记忆的一代人,正在逐渐地离开这个世界。

后辈的遗忘让这位年逾八旬的导演寒心不已,《小小的家》正是他试图表明态度的一个尝试,电影末尾一句语重心长的“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正是他的宣言。

《小小的家》是记忆之作,花样繁复的旗袍、精致典雅的餐具、初露端倪的西洋风……对于细节的孜孜不倦,在银幕上重现了昭和年间的风情,也重现了一代人对于战争的感知。

最终,美国人在岛国投下原子弹,少女多喜曾经服侍过的小小的家也在一片火星中化为灰烬。

这一场的表现极为浪漫,从天幕降下的带着火星的弹球纷纷点点,甚至有观众认为导演用一场梦幻的烟火表演代替了真实的原子弹爆炸场景。

对此,导演的解释是,1945年东京的上空,的确飘起过这样璀璨却恐怖的烟火,这是原子弹引爆后向外扩散的火星,它们让整个城市毁灭。

虽然三线叙事让电影看起来有些冗杂,《小小的家》却仍旧是部感人至深的好电影。

导演的勇气和诚实,在这个时代,也实在是难能可贵。

新浪柏林电影节专稿http://ent.sina.com.cn/m/f/2014-02-15/08374096934.shtml

 9 ) 多喜的决定

多喜为什么没有把时子的信送出去?其实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已经交代了缘由。

记得多喜和以前主人的交谈吗?---一个忠诚优秀的仆人,是懂得如何为主人家庭的安定和谐去用心做一些事情的。

所以说当她察觉到女主人有了外遇,而且外面的风言风语和大环境的恶劣已经如山雨欲来,乌云压顶,多喜在心里已经掂量出了这封信的分量以及会给这个小小的家带来怎样的风暴。

多喜很爱这个家,由衷地期盼它安宁静好,不希望任何风雨的侵扰,她敬爱她的女主人,不愿看到她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受到显而易见的伤害,所以她心中再三权衡后把信留下了。

她认为在这非常时期,这是她为这个家庭应该做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她的预料,战争的残酷转瞬就撕毁了一切的安宁和谐,时子在大轰炸中和她的心上人永远的阴阳两隔了!

多喜在余生中一直因为那封没送出的信而懊悔和自责,她无法原谅自己,后悔自己的行为断送了时子的爱情和人生。

可她又怎能理解,在大时代的浊流的裹协下 ,每个人的性命和情感都是那么渺小和不堪一击的。

就算不是因为这封信,美好的一切也迟早会被现实撕得粉碎。

所以多喜你不必深深地自责,真是这样的。

至于那些说时子和多喜是"拉拉"百合"的,说"三角恋的,"如果没看明白,就请把影片再看一遍好吗?

 10 ) 历史如云烟 唯有情永在

这两日,断断续续把山田洋次后期的电影看了,《黄昏的清兵卫》和《小小的家》。

他的寅次郎系列我是看过的,不曾想这位导演高龄而多产,年逾八旬,仍活跃于电影界。

两部电影讲的不同时代,一个是武士末期,一个是昭和时代,竟然有某种相似性。

主角都是隐忍型。

清兵卫身怀绝技,身处末流,妻子早逝,家有痴呆老母,两名幼女,不得不放下武士身份,为农民打散工补贴家用,到了黄昏的下班时间径直往家里赶,因此得名“黄昏清兵卫”。

这般看着落魄的武士,在关键时刻,拔出他武士的竹剑,教训了欺凌友人之妹的前夫;幕府叛乱,藩主命他剿杀叛党高手,他明明握有胜算,却无意借此扬名立身。

他最终不得不履行使命,他才终于将隐匿在内心的情感诉于原本青梅竹马的友妹。

“等我得胜归来。

”这几乎是丈夫对妻子说的话。

小屋里的女佣,从小地方来的东京,受教育不多,唯有勤勉。

小少爷腿不好要按摩,她风雨无阻每天背去路远的医院;遇见上年纪的主人亲戚,主动给对方踩脚底;即使发现女主的婚外情,亦隐忍不发。

而这份隐忍中间还夹杂着对女主和女主婚外情对象眼镜男的双向的爱。

不论是女主还是男主,女佣的身份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堵高墙。

只是女佣其实是蛮享受这堵墙的。

明知不可能,却不能不做非分之想。

最终,她阻止了他们最后一次幽会,在他去战场之前。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

然而,在长期夹磨中,在对两个爱而不得的对象走到一起的强迫观赏中,这样一次僭越,是她一生最放不下的事。

因而两部戏的高潮都不是什么大事件,不是与高手的生死对决,小屋里也都是些杯中风暴,两部戏的高潮是临别倾诉与临别生波。

女主与眼镜男该做不该做的都做了,也仅仅止于做,他们是不能说的,不能有何承诺;清兵卫对友妹的感情一直埋藏心底,只是借助一次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才把感情全盘托出。

个中滋味全在这一堵一放之中。

女佣终生未婚,清兵卫凯旋归来,与友妹结成秦晋,也不过三年光景,后战死。

两部戏都是借助小人物的故事反映时代更替,武士确实是黄昏的武士,清兵卫之后再无武士阶层,日本转向彻底的军国主义;小屋的背景是军国主义如日中天,铁蹄肆虐东南亚,本国人民生活于不断膨胀的大日本帝国的幻象中。

或许是作为被奴役被侵略的一方,国人很难有更为冷静超脱的视角,早期有《茶馆》、《城南旧事》,当代有《霸王别姬》、《鬼子来了》,而近期的比如《南京南京》、《一九四二》、《太平轮》总有那种被大时代背景架空之感,太沉重了,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丝轻盈。

山田洋次本来也是以温情喜剧见长,还是以故事为本体,再大的时代,也不过是背景罢了。

电影是取舍之术。

山田洋次也是煽情,原著党诟病影片《小小的家》对于不伦恋情外露的表现太多,然而在处理女佣对于那段心结的追述,笔者是颇为服气的。

“我已经活得太久了。

”老太太捂脸痛哭,一句话道尽当年悔恨,这句真是钩泪的钩子。

追忆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那个背负回忆过余生的老人。

一件小事饱含的感情胜过大事件中的层层高潮。

据说某影评人也是哭着看完《黄昏的清兵卫》,因为影片不在于讲述一个普通武士的生活,而是讲述人的幸福,或者说,一个人对于幸福的追逐。

他的幸福是战死前终于有情人得眷属的幸福吗?

不是,与友妹婚后三年只用旁白交代。

他从来都是幸福的,从他作为一个鳏夫,扶老携幼以来他就是幸福的。

幸福在于问心无愧的忍耐。

有些电影只是提出问题,我更愿意在山田洋次的电影里寻找答案。

《小小的家》短评

生活的一切都刚刚好,大师的把控如此精准。

5分钟前
  • 安托万的黑眼睛
  • 力荐

小小的家,小小的暧昧,小小的秘密,小小的过错。泛黄片尾一次性排毒。

9分钟前
  • 力荐

既是一本回忆录的影像化,理应为主角的女佣却仅仅在一段婚外情中旁代提及,而这段婚外情的展开又常常超出她的视角。她的暗恋,内在所包含的情感纠葛显然不是电影中那位满脸堆笑的演员(所谓隐忍?)所能达致的,观众也就很难理解她后来阻拦夫人和藏匿信件的越轨冲动。更别提这个令人捉机的收尾。

12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不就是偷了一个情嘛,真是矫情的要死。山田洋次的时代剧,其中还原战时日本普通人生活的部分有点历史价值。陌生的闯入者、无疾而终的爱恋、再见亦是诀别的遗憾,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所以这种矫情弹完全没有get到催泪点

13分钟前
  • 鴍諌🌈
  • 还行

3.5。回忆红瓦小屋,追忆昭和时期的爱情痕迹。煽情力度不减,其余中规中矩。

15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

一个女佣的回忆录。属于凄婉的坏电影。山田洋次建构的这个小家和女主角,有点类似《赎罪》,都是裹挟在剧烈动荡年代时的小误解和小情愫。深层次看你会发现,它选择性地将美好归功于人间至暖的心灵,将罪责和遗憾推脱给无情的时代。这不是反战,是选择性失明。

18分钟前
  • 老泰瑞
  • 还行

仅仅是复古的色调值得看。玩温情煽情之余,还要加入反思战争的和平宣传,太刻意就显得做作虚假了。整部影片我觉得最真实的对白,是男主去给夫人儿子读信之后,老爷爷抹着眼泪说,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被人告知母亲出轨的证据……节奏就和八股文一样,讲一段故事就要跳出来做一下总结顺便承上启下。

20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还行

找黑木华就对了。不能说剧情不佳,而是自己接受能力不足。

25分钟前
  • Mushroom
  • 还行

本来以为可以看到一个《细雪》般的故事,结果还是难落《昼颜》的巢穴。懒得去分析暗藏其中的另一段隐秘的爱慕,即便拍得优雅而细致,看到最后我还是想问“so what”?忘了说了结尾的罗嗦大义更是画蛇添足。

29分钟前
  • lara
  • 还行

观影前没有看介绍,也不了解原著内容,本心希望找一部温馨文艺电影舒缓,没想到《东京小屋》是这么一部别致且带沧桑、遗憾、反思交融的回忆录。

32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那间红色屋顶的房子里,加装过抵御时代风暴的窗板,擦洗过由于情欲黏腻的地板,弥漫过慰藉相思气味的杂煮,拒绝过伦常不能容忍的热茶。女佣愿意终身不嫁,背着小少爷跋涉千里。主人的爱恋却像南京沦陷后前途不明的时局,充满着百般变数。人们被迫接受和腰带花纹相反的命运,或主动选择藏匿陷落的爱情。

3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毁了一部原著。山田洋次根本不适合这个时代

38分钟前
  • 彈子球
  • 较差

北野武看不起山田洋次这种心情,我多少能体会。

41分钟前
  • 库索
  • 还行

为她人著书立传的一生。

44分钟前
  • 燕孩孩
  • 较差

“我实在活得太久了啊”

48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婆婆的自传,是那小小红房子里的几年吗,只有那红房子里的几年吗。攻陷南京,城中庆祝胜利大促销,中国人看不得这玩意,立场不同。普通人不想去打仗,没得选;有的人想去,去不了;有的人被时代推着前进。

52分钟前
  • 想做个小猫咪
  • 还行

就是这种淡淡的慢慢的故事,我却喜欢的不行。

57分钟前
  • 末末
  • 力荐

战争时代的不伦恋在那个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让人感到有一丝丝美好的反而是女仆和女主人之间在院子里一起劳动的日常。虽然借由妻夫木聪的口中说出“南京沦陷,东京却在庆祝”这样的话,但导演的真正心声恐怕不是如此。男主说“我如果战死,那是因为在保护太太和小喜”真的很虚伪。拜托是日本在侵略其他国家,杀戮他国平民,日本人民哪有需要保护的?ps:小屋子真的很美,光影交错。时隔大半个世纪的信,字迹还能保存么?

1小时前
  • Canme
  • 较差

以不伦为故事主轴为成型的战争时代剧形式加入了新的色彩,选的主演们感觉比角色实际年龄大了一档

1小时前
  • lOoK At mE
  • 力荐

那些年,抗战打的这般辛苦,侵略中国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就靠这个出轨的爱情破故事来掩盖罪行,我去

1小时前
  • 我心飞翔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