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今年二十七的我,碰巧最近有点down,看着这个片名,希望能从中获得些许能量。
结果看完之后,除了“一事无成”的共鸣感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共鸣,大概因为我是“深漂”而非“北漂”的原因吧😂。
影片平淡无奇的讲述了普通人平淡无奇的生活,papi酱饰演的萧渝代表着大多数为梦想不肯低头的人,被生活蹂躏也不放弃,身边的人来来去去,曾经的她们都越过越好,唯独自己最终也没能实现咸鱼翻身梦。
这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状态,没有过度打鸡血,但却始终让人无法带入,被现实渐渐冲散的友情,因为孤独而取暖的爱情,和总是没有起色的事业,既不搞笑,也让人觉得明天并不会好的。
影片有句话印象深刻:当你内心没有归属的时候,在哪都是“异乡人”。
唯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
王家卫的《繁花》一播出,一向“低调”且稳定产出的papi酱,却默默走红了。
papi酱凭借张扬的个性、毒舌吐槽时弊调侃的女性形象,成为初代网红。
此片一出,大家方知,原来她是上海人。
而她饰演的菱红,与玲子最后分别的名场面,更是让无数人落泪。
葛老师曾这样评价菱红“朋友没有,良心不多”,而菱红攥着那个进货单寝食难安,对葛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发现,自己还有一点良心,怎么办啊”
一个进货价不到200的耳环,她卖给玲子2650,而玲子随便报价26000,宝总给了13000,并将耳环送给了汪小姐。
汪小姐拿出自己准备买车的钱,包了26000给爷叔,爷叔笑着,抽出500,把剩下的还给她,说那对耳环不值钱的,顶多值500。
事实证明,爷叔是对的。
但所有人,都信了菱红,包括玲子。
玲子与菱红,是一起在日本异乡打拼的交情。
只凭玲子一句“照顾一下”,菱红就给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男人的面里,拼命加免费的浇头。
哪怕两人一起回到上海打拼,也是租到一起,店也开在一起,日常一起吃饭,相互照顾生意。
相对而言,玲子照顾菱红多一些,玲子被爷叔形容,“趴在宝总身上吸血”;而菱红,又何尝不是趴在玲子的身上吸血。
尽管如此,菱红想要离开玲子外出打拼时,玲子还是包了钱,一路追出来。
她问“钞票有伐?
”,顺便扬了扬手里的钱。
菱红笑笑说“会有的”。
菱红拒绝了继续依附,而玲子也为她保留了体面。
可以说,papi酱完美地呈现了这个角色。
剧里时不时会出现她的经典动作,那吐槽的小表情,那嫌弃的小眼神,还有假装害怕,手足无措时的动作,都是papi酱本人没错了。
许多人以为,这是papi酱第一次触屏。
可实际上,早在此前,她还上映了一部和张超主演的《明天会好的》,虽然电影的立意不错,但还是毫无意外地扑了。
如果,那时候papi酱是现在的papi酱,也许,就会有更多人关注到这样一部电影。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关注北漂青年的电影。
明天会好的,而不是那首歌唱的《明天会更好》。
这是现状,不是鸡汤。
也许现在还不好,但明天会好的。
说起来,电影前期的宣传十分花哨,不但拿着papi酱的首次触电来说,还拉出一个强大的阵容,贾樟柯+袁媛,只不过,前者是导演出身,在此片中当监制,而后者是《后来的我们》《滚蛋吧!
肿瘤君》的编剧,却当了导演。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北漂的27岁女主“萧渝”的故事。
她相貌平平、工作平平,却一直都有着当编剧的梦想。
她的经历,真实地还原了北漂一族的尴尬和困惑。
比如,一个人体验完“孤独十级”,迫于生活压力而合租的年轻人,为了各自梦想而劳燕纷飞的小情侣。
尽管写实,但评分不高,前期始终在6.7分上徘徊,最后稳定在5.6分左右,与原先很多网友的期待截然不同,坊间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低分的原因,应该是急促的剧情走向,略显生涩的演技,有待提高的电影质感,以及过于文艺的表达方式不够讨喜导致的吧。
即使票房不高,但讨论度却十足,围绕萧渝的工作、友情、亲情和爱情展开。
(1)理想与现实,梦想与面包,每个人都会跌倒一次电影面对的观众定位很准确——27岁,一个快要奔三的女性。
其实从电影的一些细节也可以看出,聚焦群体就是20出头刚毕业出来,或者到30岁还在漂泊,且被催婚的现代女性,以影片来反映她们的生活写照。
“我现在27岁了,我也不会开车,也没有出过国,我没有护照,用的还是九块九的唇膏。
”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记住了这句话。
因为它恰好戳中了观众们的内心世界,仿佛这个故事只要换个名字,就完完全全是自己的平替了。
女主角萧渝有着996的工作。
一开头,她就触到了职场禁忌。
刚毕业的她,有着对剧本独立的见解。
在讨论剧本的会议中,她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其实关于这个剧本,是导演已经敲定了的,显然早已定局。
结果可想而知,会议结束后,导演对她说:可能我们这个题材不太适合你... …在职场中,相信大家对类似这些被泼冷水的话,并不陌生。
虽然公司老板都主张思想碰撞、人人有表达想法的权利,就只有职场小白,在面对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会很实在地表达观点,而觉察不到同事不屑的眼光。
因为,领导需要的,不是你的想法,而是附和。
于是乎,栽了跟头的她,带着这些职场歧视,选择了离开。
结果,萧渝去做了场记。
从编剧到场记,看似工作内容差不多,实际上,她却从职场食物链的这一头,到那一头。
对于这一转变,在片场的时候有一个细节体现了。
跳槽后的萧渝,就连与自己职位旗鼓相当的摄影师和工作人员,都对她态度不好。
此外,还有些许职场生活场景,真实得让人共鸣。
比如,刚工作时生活拮据,与同事聚餐,一个晚饭A下来,人均180。
可一不小心,鱼刺卡在了喉咙里面,不得不去医院,当萧渝看着缴费单的那种心碎,隔着屏幕都能看得出来。
此情此景,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这么一点点钱,可能都会让自己被迫超前消费。
北漂一族,暂未站稳脚跟的年轻人,最怕的就是腰包的辛酸了。
因为工作的变动,萧渝不得不把自己的西晒房,短租给陌生的异性——季野。
这已经是她的第九次搬家了,全都是北京三环外的西晒房,这一点短租,能够给她换来一些生活费用,继续苟延残喘一阵子。
这一幕,更是无数年轻人的写照,一个人在外打拼的人们,可能有时候真的连吃饭钱都没有。
(2)北漂青年的爱情,脆弱而无助,季野到底渣不渣?
一个人的生活,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孤独感包围,片中的萧渝更是如此。
一个人看一场电影、上医院、一个人搬家,孤独的一到十级,她都在经历着,而最现实的问题,往往是金钱。
年仅27岁的萧渝,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毛病。
在医院时,她听医生说,这个病是带状疱疹,老了都这样,容易损伤,而她也强颜欢笑地说:“我才27呀”!
因为工作太拼,再一次面临年龄危机。
可正因为自己的请假看病,就被老板以此为由,让她辞职,在职场上不见得会有老板去关心。
萧渝被迫离职后,不得不与季野一起挤着这个小单间西晒房住,成为沙发客一族。
他们日久生情,最后抱团取暖。
可是,北漂一族的人,最需要是爱情,可最先舍弃的,也是爱情。
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季野选择了离开。
他放下一句“我不是那种能在一个地儿,一直待着的那种人”。
于是乎,关于“季野”到底渣不渣,网友也疯狂吐槽。
但其实,季野也是和萧渝一样追求梦想的人。
如果他们选择安逸的生活,窝在那个小小的出租屋,而不出去寻找机会的话,也许,他们会面对的,是一事无成的自己。
但如果放下情感,离开这里,也许会有另一番天地。
当萧渝孤独无奈一个人去了医院打着点滴的时候,她在睡梦中,看到了那团心中的火;
而萧渝在看到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后,她也选择了坦然面对生活,接受一事无成的自己。
在电影的结尾,她看到了曾经和自己有过一段感情羁绊的男友实现梦想的那一刻,也原谅着曾经那个他突然地离开,而自己也过上写剧而不缺投资方的生活。
我们心中也都有着这么一团火,那是热情也是无奈生活中的希望。
关于这一类人物题材的电影,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愤青且现实的生活氛围。
它不加以任何华丽的滤镜,用最反映内心的手法,去表达一个社会底层女性北漂的生活写照,这让人感到惋惜,同时也对生活的不公感到抱怨。
(3)女人之间的友情,再坚固也会分崩离析萧渝的闺蜜感情生活不如意的时候,说:“要不我们一起重新开始,咱们还年轻,什么都来得及。
”
确实,在生活中重新开始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过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有这么一瞬间考虑过这个问题。
萧渝总对自己说:“我打算再挺一年,这大概是我能做到的,最勇敢的事。
”电影底下的评论,洋洋洒洒的故事各有千秋,但无不透露着一个字——“衰”。
看似每一句话都透露着对生活的妥协,但其实,这些无力的背后,依旧藏着一个个勇敢活着的自我。
《明天会好的》,更是激发这些“唱衰”者积极向好的一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片中的萧渝面临生活中的困境时,她的心态,正如现实中的你我他。
患难中的男友离她而去,家中的父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闺蜜也在结婚后,与自己拉开了生活距离——这也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与周围的人渐渐走远。
结语电影叫《明天会好的》,而不是明天会更好,的确,成年人只要能过好今天,已经很不错了。
可我们依然期待着明天,拥有重新开始后不后悔的人生。
我们虽然也曾努力过,即使没能达到理想的成绩,但也可以选择重新上路,看到曙光。
事实证明,papi酱,不只是会拍短视频,遇到了合适的题材,也能出片。
少数几部真且能看到底的国产文艺片,Papi演技在线,正视个体的感受的作品。
女主的孤独感引起共鸣,个人在时代车轮碾压下的唯一能让我们负重坚持前行的东西,潘多拉魔盒压箱底的玩意儿,希望。。。。
看完久久回荡在脑海里,平淡真实能回味的一部好作品。
这个年头真实的作品越来越少,渐渐地真实居然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太可怕了。。。
给本作点个赞。
该片反映出了无数个独自一人北漂的心声。
影片以第一人称作为讲述故事的主体,较为完整地讲述了主角在北京独自打拼时的一件件琐碎小事,却又都是能带给主角一定收获与思考的事情。
全片较为缺乏逻辑性,前后的小事件关联性不大,几乎都是相对独立,而且影片叙事手法偏向平铺直叙,造成了全片没有重点,非常平淡。
但无论如何都深刻反映北漂一族们的处境和心理。
不过结尾还是表现得很不错的,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引导观众自行思考。
今天遇到困难不要紧,要坚信明天会好的!
以某一年冬天为界,北漂作为外省青年的理想就幻灭了。
在这之后,还拍北漂戏,就纯粹是梦呓。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女主是编剧,网文写自己住西晒房。
电影总拍自己的生活,也是文艺青年视野狭隘的一个表现。
又联想起班双的小说,也多次出现编剧为叙事主体,且在北京生活。
耐人寻味的是,班双的故事并不是去北京,开始就在北京,不交代怎么来的,就是在,如同神在七天中创造了世界,然后是一个离开北京的故事,回到破败的东北老家。
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双重的逃离,先逃离老家,然后又逃回老家。
不想显得太精神分裂,第一个逃离就隐去了。
又好像某些精神病真正发作的,隐去闯关东的血缘历史,代入精神女真。
而本片的女主设定是浙西北人,那为什么北漂呢,沪漂啊。
沪漂也能当编剧。
怀疑是为了秀papi酱的语言能力。
Papi酱的表演很生硬,出戏。
好比某段子手写的历史小说结构稀烂。
本片情节的错乱,就是小布尔乔亚精神错乱的投射。
女主小时候骑车去荒岛,看见一只熊熊燃烧的木船,梦见小时候走失,在高大的金色的稻田里奔跑。
这两个意象很纯文学。
那就按这个调性走,招短租招来一个,比如一个姐们写的小说,一只袋鼠投宿他家。
进入纯文学的世界,房租啥的问题可以搁置。
但是本片的走向流于恶俗,招来一个玩音乐的大帅逼,还滚在了一起。
当然最后还是分了,主角很受伤。
搞的时候就应该有这个觉悟好嘛,高潮了一个冬天还不够赚到咩?
这暴露了小布尔乔亚的分裂,既迷恋精神的调调,又贪图世俗的享受,两个都想要,两个又互相冲突,最后两手空空。
据说法斯宾德为了拍电影卖屁股,这是真文艺。
最后女主终于现实了一些,去给改造人员指导排戏,过了一把导演的瘾。
生活弄你千百遍,最后给你一点形式的补偿。
不写编剧生活改写街头金融人员了。
但是才刚治好一点,大屏幕里放出大帅逼搞音乐成功,接受采访。
我在屏幕下轻轻叹气,又开始做梦了。
不如抖音里弹出一条,大帅逼,或者开始就是庞麦郎,进了精神病院。
我想到一个创意,一个文青兼杀手,应该有人想到过,《堕落天使》里的黎明。
过着分裂的生活,也是最好的掩饰,魄力斯也不怀疑他,文青怎么杀得了人呢?
可以加入某种科幻的点,意识传输串线了什么的。
但是最后还是冲突了。
文青务实,事业有突破,但是杀手杀人的时候追求仪式感,就被干掉了。
明天都是你今天的选择,北漂你觉得值得就值得,所有一切都是经历来京8年,经历有类似,不过也不太大相同,开心你就来,不开心就~纯路人的角度,这可能是一个我不会去看第二遍额剧,有段子,有梗,不过,也就是不过包袱抛的出,接的怪,最后也没有男主如果说真要给打分2.5分可否,只想说我来北京建14号线,西局到北京南,我要离开,还在建,据说要开通了,
真心看不下去,弃了。
贾导监制?
中央戏剧学院硕士?
就这?
哎!
上来名字就不吸引人,没意思。
开头儿的旁白,更让我有不好的预感。
自恋+流水账,可惜了这盗版苏菲玛索的外表。
全是标签,全是老嗑儿。
你管这叫电影?
失望。
Papi酱的处女座,就这?
还不够140?
真是没得说了。
看到评分,略感欣慰,大家还是不瞎。
片名在给人希望 但听起来确实不咋样 烂名非烂片 知乎上的影评大多数在批驳 空洞的句子?
流水账的情节?
无实质性努力的主角?
可能是因为papi酱那会儿正被黑吧 but知乎上给的这部电影的定义也忒不准确了 爱情?
喜剧?
好像都仅抓住了它的最小元素?
还没到那个年纪 却也让我在害怕自己未来究竟会活成什么样子 渺小又迷茫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吧 至少这个片子的主角一直在思考 没有放弃 坚持再挺挺 “你和我想的是不太一样 但我没有失望”小时候的她没有对未来的自己说丧气话 每一个努力的人也是 尽力了就不该满怀失望 最后说到萧渝在屏幕上看到季野的成功 或许也预示着每个真挚纯粹美好的成功 他“不是那种能在一个地儿 一直待着那种人” 我欣赏这种人 但某方面他们的洒脱也会让身边人无奈伤心和纠结 他不是主角 所以没说明他成功的全过程也情有可原吧
刻意呈现的唯美镜头,矫揉造作的台词,堆砌出一个理想化的北漂生活,整个故事既不漂亮也不精彩,宛如一个空中楼阁,上次看到这种垃圾电影,还是郭敬明的小时代。
整个剧本稀碎无比,剧情推动全靠刻意编排,演员成了导演的提线木偶,角色本身没有半点主观能动性。
试问,哪位北漂女性敢把房子冒然租给陌生男性,租就算了,还敢中间打隔断一块儿睡觉,晚上男主角还打飞机,这种人谁敢和他同居一室,我就问导演你自己敢吗?
😅我真是尬的用脚趾扣出一座CBD。
闺蜜的角色也是尬的够可以的,一边和女主角贬低自己老公,一边又因为房子和人家结婚生子,😅导演物化女性的水平比拍电影还高。
总拿年龄说事,仿佛到了某个年龄就必须拥有某种特定的姿态,真有意思,内容和电影名背道而驰,明天会好吗?
会吗?
我看根本就不会,我只看出了导演呈现给观众的年龄焦虑。
大段的PPT,尬的人发麻的脱口秀,中间摔倒的镜头还抽帧了,太多槽点,不想说了,脏话已经快要脱口而出了😅这种烂电影,真的,别买票,快逃。
海报的文案还是相当扎心的,这不就是说的苟着的我们么。
无论是北漂还是上漂还是广漂,还是其他漂,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被当地的房价拿捏得死死的。
哪怕你是想着“悠然见南山”,那也没可能,因为你一没有户口,而没有土地,三没有这证那证。
一代一代人的明星,一代一代人的朋友圈,一代一代人喜欢的电影,一代一代人的购物车,这是个可以“借鉴”的识人方式。
这四张图,可以看出来,故事的主角是个苦逼又有点文艺的青年。
是的,确实如此。
不过,主角还是属于幸运的,至少还可以在勉强生活的时候文艺,还可以用自己的文艺勉强生活。
至于她的闺蜜,虽然也是满腹的牢骚,但老早就屈从于现实。
嘴上说说是一回事儿,身体力行又是另一回事儿。
闺蜜可不想被生活折磨成这样。
“前面一个洞”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作为一个“十八线的小编剧”,想要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实在太不容易了。
职场,也是战场。
这里头,其实容不下许多文艺,所以,主角在职场遭遇碾压,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作为故事,主角还得再惨点。
于是白客客串了一下“负心的”男朋友,给主角又踹了一脚。
小鹿的出现是个惊喜。
但是,初识小鹿还不是在脱口秀的舞台上,当时在《奇葩说》里头,小鹿的表现更抢眼。
主角在故事里头,被生活狠狠的上了一课。
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一年又一年的坚持,虽然说咬着牙也挺过来了,但是,也仅仅是挺过来,而身边的人,没有咬牙的坚持,用一点点的妥协换取了“社会标准”下的前进,于是,只剩下主角越过越惨。
坚持,有时候就是花时间走难走的路。
那边有条好路你不走,怨得了谁呢。
事情的爆发,大概是在一次“工伤事故”中。
主角熬呀熬,熬出了重伤。
话说,孤单指数里头“一个人上医院”属于几级可以了解一下,但是,单位表示,这点小伤算什么。
主角决定,不玩了。
自己多少也算是编剧,那边好走的路为什么不走呢,“二胎和暴发户”,自己可以选一个。
只是,回家之后就上床,完全忘记自己把房子短租出去的桥段,有点匪夷所思了。
大概,只是为了介绍男主吧。
两个文艺青年,实在有太多的共同点,特别是在“坚持”的理想下,相当的有共同语言。
只是,这玩音乐的比玩文字的更不靠谱,脾气更大。
女主已经选择了“二胎和暴发户”,男主却拿到定金就买了钢琴然后玩艺术家气质不交稿。
这样的玩法,早晚得出事儿。
被百无禁忌的闺蜜带坏的女主,也开始百无禁忌。
你是开车呢还是开车呢,反正车速已经在这儿了。
故事的最后,女主选择了回家。
这老爸老妈的相处方式,可以鉴定,是亲生的。
在这里,女主看着自己儿时的伙伴一个个成家立业,早早就跑到了自己的“前头”,貌似要选择放弃。
其实,这样的结局,大概更贴近现实,但是实在太丧。
女主决定,再坚持一年。
这一年,女主在北京的生活略有提高,但距离“结婚生子”还相当遥远,社会对她“坚持”的认可,有,但不是很多。
奇妙的是,那个不靠谱的男友,却一夜成名。
难怪那么多“励志”的题材,不约而同选择了“玩音乐”。
在知乎看到有人说这是一部贩卖焦虑的电影,而我想说这是9000万空巢青年的日记。没有过多的技巧,过多的艺术修饰,平铺直叙,没有明显的高潮,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活的缩影。生活中的大多数甚至没有像萧渝他们像样的理想,仅仅为了挣钱而工作,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巢穴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我现在23岁,在我27岁的时候活成萧渝那样丝毫不会让我惊讶。
拍得挺文青风的,虽然有些情节还是俗气的偶像剧桥段,但大部分比较自然真实,最大的bug是女主年龄,设定30+更合理。不得不说,男女主演技都很自然,尤其是张超,那种不负责任又叫人迷恋的渣男感演得很到位,以至于我能共情女主,理解她为何被蛊到。
329
明天会更好吗?明天会更坏吗?成年人的世界已经盛满了崩溃,就不要再赤裸裸地挑出来说了吧,共情吗?没有,只是刚刚愈合的伤口又被掀开!!
无节制的碎碎念旁白和弱剧情,甚至旁白都放不下了还要让脱口秀演员来说,以及地铁哭泣路人这种网络梗,都真的不喜欢。演员难入戏。同时又有些喜欢的地方,就是影片氛围吧,适合不抱期待的一个人在家看打发时间,看完电影我的炉石又升了两级。以及,编剧的绝望感写的真是,看得出是个编剧写的。
真实个头。公众号爆款文也能改编成电影了。
其实这电影不是什么喜剧,还挺真实。可能你觉得它把现代人的焦虑放大了,但现实中的焦虑比这多多了。
别被预告片吓到,真不是烂片。细腻柔和,节奏舒缓,画面明快,娓娓道来。属于平淡温馨挂的,没有非常强烈的戏剧冲突,但胜在温馨真实和感情真挚。没有糊弄观众,也不悬浮 非常踏实。最近正面临抉择,有被影片治愈到。
凑合看,旁白有点多余。
成年人看的东西就该讨论欲望,不该只有生活的碾压
一半小学生念课文般的内心独白,一半强插进去的几场脱口秀,褪去变声器、快节奏剪辑后的papi在摄影机凝视下只剩满屏的尴尬。贩卖焦虑,消费梦想,打着北漂的旗号,用一堆陈年老梗企图讨好年轻人,但左一个编剧、右一个导演,走了个音乐人、又来了个大明星,拽了一锅鸡汤,却没有一句话说到社畜心里。编剧就仿佛从哪个知乎帖子里扒到了些北漂日常,就开始照猫画虎幻想底层社畜的生活,用低俗段子、真人打手枪来代表自己接地气,用闺蜜因为房子和胖子结婚拉踩,证明自己是有理想的好女孩。导演从画面到运镜连短视频都不如,后半段就是一个零碎小故事拼盘,什么是剪辑,什么是叙事过渡,通通下岗!直接流水账堆砌就完了。最后,请从《后来的我们》一路走来的导演放过北漂题材吧!对我们有意见就说!觉得我们矫情我们改!但请不要再制造同类垃圾了!
有一处台词让我感同身受。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的人生不会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发生。如果真来了,也真的会感觉害怕,不敢相信是好事。然后结局会告诉你,果然没那么幸运。然后接着过没有希望的人生。然后再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
挺真实的……很多场景和我的情况完美重合,处理的也蛮都市的~7分
现在的短视频还出合集的吗
没有评论说得那么差,前1/3是条漫段子拼贴,中段是普通爱情冷暖剧,后1/3接近文青私影像。最后20分钟的自我对话,竟然很有层次…喜欢这个片子,或因本人也是不被周围人理解的拧巴人罢?
除了男主,其他部分其实很纪实了。感同身受的孤独感。
北漂生活真不容易
去年的片子,评分不高但papi主演还是想看,生病,分手,搬家,挺真实的,这大概是27.28岁的无奈。这个无奈兴许有解,那就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当你找不到自己的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找到了,再难的事都能扛过去。
继《大红包》之后,又一部豆瓣评分不足5分、带着烂片的预期观影、结果个人观感反倒还可以的片子。→ …2010年最火的电影《阿凡达》、2019年最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闺蜜喜欢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女主角萧渝喜欢的电影《罗生门》、“人生有三条道,上坡道、下坡道、没想到。”→《四重奏》、萧渝父母喜欢的电影《庐山恋》《芙蓉镇》……—— 波点男生:“这些年,我爸妈也不催我了。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感觉到的。但是,我觉得他们肯定知道,我这辈子也不会结婚,更不会有孩子。”、萧渝:“……我这辈子到现在为止,每一次高潮都是靠自己。”
不太了解北漂的真实状况,但影片总给人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气质;干瘪的人物独白空谈理想抱负,实际行动的展现少之又少;说是献给心中有火的自己,但影片内容像是给这团火浇了水;一些台词挺适合拿来装装的,没有归属感,哪都不是家。最后我觉得papi没有撑住这个角色,跟《妖铃铃》一样游离在影片之外,还不如看她的短视频有意思,作为粉丝加一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