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疯狂星期一

MONDAYS/このタイムループ、上司に気づかせないと終わらない,明天星期一(台),MONDAYS,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MONDAYS~这个时间循环

主演:圆井湾,槙田雄司,长村航希,三河悠冴,八木光太郎,高野春树,岛田桃依,池田良,主滨晴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疯狂星期一》剧照

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2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3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4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5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6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3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4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5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6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7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8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19疯狂星期一 剧照 NO.20

《疯狂星期一》长篇影评

 1 ) 循环了?正是社畜提升工作效率的好时机!

在调休的周一看完,很应景,也很放松。

能感受到一些对职场的小讽刺,比如:1. 事情如果不逐级上报,上级根本不会给你机会表达,直接压你一头,甚至怀疑你的精神状态。

2. 上上级的工作,其实可以由上级把基层教会。

3. 上级没有工作在做,就算打游戏也不要听你说什么啦。

4. 循环了?

正是社畜提升工作效率,精益求精的好时机!

5. 怎么证明循环?

一定要做ppt,演示给上级看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多少!

工作量增加了多少!

以及,果然还是逃不过漫画家的梦想啊~

 2 ) 《疯狂星期一》

日本电影很有趣,别的时间穿越电影,要么是重生复仇,要么是成为首富,再或者是破杀人案,而日本最出名的两部时间穿越电影,一部是“为了不转生为危地马拉东南部的大食蚁兽,我要从小积德做好事,比如破坏同学爸爸的婚外情!

”,另一部就是本片“为了加班把方案做的更好!

”女主初看一般般,看完后觉得挺可爱。

同事特点鲜明,将日本职场展现的淋漓尽致:高层什么事不用做,每天上班就是看看漫画书;中层天天睡大觉;下层累死累活;新人啥都不会……

 3 ) 感觉这部电影被目前的热评看低了

感觉这部电影被目前的热评看低了。

很多都在控诉说升华还是帮上司实现梦想,说导演不知道东亚女性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等等。

其实日本社会也没那么脑袋一根筋,墨守陈规,这个电影的讽刺现实意味也很明显(至少在我这个在日本做社畜5年的人看来)。

无论打破循环的是什么任务,这个团队都会去做,说到根本还是为了自己。

升华,应该说是女主意识到了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未来而忽略了眼前。

当她看到了一直想去的梦之所的崇拜的女强人,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才逐渐开始动摇了自己以为的以为。

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只是在这个瞬间,女主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契合哪一种工作氛围了。

有了这份成长,哪怕之后再跳槽我相信她也会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不过,热评的视点也没错,确实不要把这个电影当热血电影看,看完一股劲继续当低头赶路的社畜。

多停停看看想想,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做到的事情,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和现在的环境契合。

毕竟,不是谁都能遇到一只扑窗赴死的鸽子来警醒你。

 4 ) 当希绪弗斯困在职场循环《疯狂星期一》电影日记

法国哲学家加缪曾构想了一项极具启发性的哲学思想实验,该实验在国外影视作品中常被提及。

近日,在观看《小谢尔顿》第六季时,我再次注意到了这一实验,即“希绪弗斯的石头”。

现实本来就很科幻《疯狂星期一》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该案例描述了如下情境:一人每日需将巨石推上山,而巨石又屡次滚落,如此往复。

每当巨石滚落,命运之神便对希绪弗斯加以嘲讽,称此即为其命运。

希绪弗斯身处这一循环与困境之中,却寻得了一条解脱之道。

他某日顿悟,自己推石之举并非他人强加,而是自我意愿,甚至从中寻得了乐趣。

他通过调整心态,将推石视为锻炼臂膀肌肉的方式,即便闲暇之时,亦乐于推石。

借此,他实现了对境遇的认同,从而挣脱了哲学上的思想枷锁。

1. 终结循环,需上司“点头”今日为2024年3月10日,吾欲借此电影日记记录一部影片,其名称颇为冗长,即《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

此片为日本电影,英文名称为《Mondays》,即多个周一之意。

初见其名,我便决定观赏。

与日前所观台湾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这件事》相似,该片名同样饶有趣味,引人深思。

前者让人反思生活中的出格之事,后者则通过片名讲述了一个团队需让领导注意到某事以终结时间循环的故事。

此片名高度概括了影片主旨,恰似每一位职场人的日常写照,令人顿觉饶有趣味,心生观影之念。

观影之后,我深感其蕴含的哲学与思辨色彩,与近期所读书籍相契合。

前文提及的希绪弗斯故事,我认为与该片所探讨的主题相呼应,亦曾为多位伟大哲学家所深刻探讨。

当然,类似影片众多,如《恐怖游轮》、《土拨鼠之日》及《明日边缘》等。

然而,《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却独具特色。

我原本预期其会如《年会不能停》般,聚焦职场白领间的上下级关系吐槽,即新型劳动关系下的个体感受。

此类作品在影视界并不鲜见,日本亦以其怪诞荒诞的手法对此加以审视与犀利吐槽。

日本演员表演夸张,动作幅度与声音大小均超乎寻常。

2. 职场沟通的另类启示然而,观影之后,我发现该片实则温情脉脉,并未制造群体或级别间的对立,而是旨在促进沟通,令人倍感温馨。

正如前文所述哲学实验所示,当一个人陷入循环困境、痛苦不堪时,需有人告知其此乃人生宿命,并鼓励其从当前所能之事中寻找乐趣。

这种转变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温情的过程。

若采用过于激烈的方式去激励个体,无论方法如何,都可能在思想层面引发一系列负面的极端情绪。

解决这种思想困境,需要耐心和细心的逐步引导。

在这部电影中,剧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手法,对此进行了深刻描绘。

以下涉及剧透内容:影片中的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其内部层级分明,有多条管理链条。

最底层的两名员工发现自己被困于一个为期七天的循环之中,经过十几次的尝试后,他们意识到直接向公司高层反映困境是无效的。

这是因为公司构建的层级负责和意见传达体系,在信息需要直接传递时,反而成为了沟通的壁垒。

无奈之下,他们开始逐层向上反映,从直接上级到更高层级,直至公司最高层。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要传达被困于时间循环的信息,必须找到上级内心最柔软之处,并在其情感最为脆弱时,通过潜意识信号给予暗示。

这样,在下一轮时间循环中,这个暗示就能被上级所铭记。

这种设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层级管理体系的一种讽刺。

近期,我观看了韩国电影《首尔之春》,虽因历史知识匮乏而主要将其视为职场剧来理解,但其中也展现了类似的层级负责和审批体系。

最终,最高层管理者在文件上签名并标注日期,表示是先斩后奏的同意,而非事先的批准。

这种体系虽能发挥作用,但在特殊或紧急时刻,往往会形成沟通壁垒。

这也是对职场的一种吐槽。

我认为,层层管理的管理者自身也常感有心无力,我们应围绕共同目标,专注于把事情做好,而非过分纠结于表面形式。

管理者与下属都在进行某种形式的表演,若过于投入,便可能忘记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这也是电影中触动我的一点。

3. 漫画家手稿与时空囚徒的救赎最终,当问题被提交到公司最高管理者面前时,才发现解决时间循环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年轻时未完成的漫画家梦想和一份未完成的手稿。

如果众人能帮他完成这份手稿,他们便能逃离这个循环。

当所有人合力完成手稿并交给管理者时,他深受感动,触动了内心最柔软之处。

然而,他却不愿发表手稿的后续内容,也不愿与大家分享。

尽管众人不断恳求,提供各种论证和调研,希望他能发表,但他依然坚持己见。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所有人都因七天一次的循环而陷入困境。

众人皆手持针管笔或类似毛笔的工具,一页页地描绘着手稿,这一幕令我深感哀伤。

他们仿佛是红尘中深陷执念、徘徊于轮回之路的男女,唯有找到孟婆汤,忘却心中执念,方能解脱。

他们不停地描画,却又在七天后清除一切,重新开始,如此往复,显得尤为悲壮。

我认为,他们正是在这悲壮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个道理,正是影片中的管理者未完全展现的剧情所蕴含的。

这个道理,与我先前所述的希绪弗斯与大石头的哲学实验相呼应,具有先见之明。

它揭示出,这种循环是无法终结的,无论是跳槽至另一家公司,还是离婚重组家庭,都无法摆脱循环的束缚。

循环是生命的一部分,从夜幕降临至晨光初现,从生命诞生至终结,都是循环的必然表现。

我们或许试图抵抗,如熬夜玩乐、疯狂攒钱、沉迷夜生活,以逃避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但这不过是陷入更深的执念之中,如同不断推石上山,却误以为能摆脱推石的命运。

然而,推石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

在循环中,我们应学会寻找快乐,接受循环带来的种种。

当我们不断抄写、描绘,最终理解这一道理时,便已超越了循环的束缚。

即便身处循环之中,亦能感受到循环的终结。

4. 命运狐狸的二次选择影片中的管理者漫画,则更具诗意地展现了这一主题。

漫画中的小男孩,原本怀揣音乐梦想,却因漫画天赋而踏入设计与广告行业。

在利用漫画谋生的同时,他内心的音乐与漫画爱好均被压抑。

在漫画中,他幻想自己以音乐天赋获得成功,却陷入挣扎与痛苦。

他渴望组建乐队,却屡遭挫折。

最终,他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如同漫画中救下的女孩一般,被命运捉弄。

然而,有一天,他突然顿悟,接受了自己平凡而碌碌无为的一生,决定在平凡中体验细小的快乐。

他与女孩结婚,相伴一生,直至临终,命运的狐狸再次现身,问他是否愿意从头再来。

他拒绝了,表示已足够。

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跳桥”,即不再追求往生或重来,而是更好地活在当下。

在这个周末,我邀请了一位朋友来家中共进晚餐。

席间,朋友询问我的职业状况。

我告知她,自己曾从事城市规划类设计工作,而现在则主动选择投身于游戏引擎场景设计领域。

她好奇地问,这是否是我内心真正所愿,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尽管现在的薪资水平相较于从前有所下降,我却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在午餐时主动请她品尝佳肴。

午后,我又与一对夫妇共进餐食,他们同样对我的职业转变表示关切,特别是薪资的变动。

我坦诚地告知他们,薪资确实有所下降,但随即补充说,我现在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乐在其中。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希绪弗斯与大石头的哲学思考实验,它启示我们,当面对无法改变的重负时,为何不选择一项自己热爱的事情去承担呢?

这或许能帮助我们释放内心的压力。

以上便是我对电影《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的观影日记。

 5 ) Monday

打工人的每个周一是什么心情,期待,糟糕,难受?

然后每周一还一直循环。。

日系风格的电影,看完平平淡淡,吉川要换工作,去更好的单位。

循环的一周可能是最后一周,旧单位的最后一周。

她对这么没表现什么归属感,事情都压在自己身上,也不听从下属的意见。

多次开会,味达人被认可,自己很诧异,到最后她认可了同事。

电话中沟通,都是其他同事拖后腿,表明吉川优秀且很拼命。

喊醒吉川循环的同事,从不上班到拯救大家和自己,一步步的毁掉部长的手串。

最后发现,需要满足部长的漫画梦想。

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梦想和大家的事情,你选那样部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员工们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吉川也找到新答案。

剧情很好的服务了主旨,谁也离不开人生这条路。

 6 ) 别带着那套阶级观念看电影

很开心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看到对于有些时间的「时间循环」系列依旧有着新的创意影片的前半段诙谐幽默,从单一觉醒发展成了团队觉醒,但觉醒的过程依旧有着对于日本职场文化的调侃,无论是逐级上报还是回复甲方,都透露出职场中难以改变的规则与无奈后面话锋一转,转由指向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吉川一直以来都未曾放弃泡腾味增的项目,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吉川却从未离开过团体的帮助,这在她见到木本与崎野之后才意识到。

虽然这两个角色塑造的有些扁平,但是作为小成本单一场景的电影来说起到了需要的作用当然以当代国内的阶级对立观来看很难接受帮助部长完成梦想,但部长与员工之间从来也不应该是所谓的压迫关系,部长上班无所事事,但是负责拉客户与担负整个项目的责任;员工努力工作完成项目,这种关系理应叫做双赢。

如果真的有错,那也应该是不健全的社会保障,而不是两种关系的矛盾部长的漫画其实也是对于生活的寓言,即使拥有重来的机会,有些事依旧很难做到,有些目标依旧达不到,但是过程中可能会收获其他的美好,比如漫画中的女学生,和吉川从未有过的同事关系当然,你可以嫌弃它依旧有日本电影惯有的生活说教味道,但是,指望他们改变职场的望向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人们永远需要工作,永远会有星期一,保障你的权力,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这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落实双休却有调休的国家,真没立场嫌弃他人

 7 ) 不错的想法,稚嫩的执行

整个片子还是非常稚嫩。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割裂感很强,前半段和后半段几乎没有关系,前半段的关键在层层上报的结构,后半段而是要实现梦想。

可以说漫画的出现非常莫名其妙,而且强行把片子分成了两个部分。

前半部份还是非常有趣的,尤其是在部长说一句幻灯片接一句的部分真的爆笑了。

利用时间循环不断精进方案提升自己也是相当有趣了。

但是后半段节奏多少有点赶。

女主走出办公室的桥段多少有点没必要,那段仿佛在暗示其实每个人都在陷入这样的时间循环。

尽管可以理解成每个人都被困于自己的梦想中,但是还是有点不太有必要,而且破坏了整个片子玩的一个点。

至于最后强行落在梦想这里,我必须要说它那里面漫画的故事都比这个故事好多了。

后半段给我的感觉就是很赶,而且很直给,女主的成长也是很单薄,感觉可能是受限于片长影响吧。

整体来说想法很好,但是呈现比较稚嫩。

但是漫画里的故事真的不错,一世一世的失败才明白,幸福不过过好每一个当下,至于梦想,尝试过远比实现重要。

就像片中结尾部长的漫画其实也没有一定被出版,但至少他们尝试过了。

所以我对结尾彩蛋其实不是很满意,这有点像是给观众一个过于确定的美好结局了,单身的男同事找到了爱情。

我觉得小成本片,其实能把一个设定玩到底玩透,玩的有趣就行了,画漫画多少有点偏离这个设定。

题材和想法真的都不错,但是呈现还是略稚嫩。

2024-4-25看

 8 ) 难以苟同

看了剧情简介被无限次的循环故事打动了,看完略感失望。

整体节奏平平,甚至重复的部分较多,影片还未过半时已经有了些疲惫之感。

支撑大家看下去的动力无非是这个循环的因果,但是最后的结论居然是上司没能寄出的漫画,有那么丝天马行空匪夷所思。

于是女主就慢慢发现想象中“人上人”的生活也没那么好,与好战友好同事们一起打打闹闹互相back up顺便棒上司实现个愿望也不错。

落点也有些低于预期。

同为社畜,倒也没产生太大的共鸣感。

毕竟即使在循环中也要工作,也要帮上司完成他的梦想这一点实在是难以苟同啊。

 9 ) 当社畜陷入时间循环

当你陷入时间的循环时,你会做些什么?

放飞自我的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

在循环时间中找到自己的真爱?

还是利用循环时间成为救世主?

抑或是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些回答看似荒谬,但是却都是一些时间循环题材电影的惯用套路。

《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源代码》《开端》,甚至是今年就大爆的《重启人生》,好像都没有逃过这些脑洞设定。

但是,逃出那些所谓的【精彩】设定,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真正陷入时间循环时,我们这些社畜工蚁,最真实的反应,真的会如此嘛?

这部没有恋爱、没有逆袭、没有拯救世界、没有霸道总裁、没有一切黄金8点档元素的时间循环主题的日本电影,在北影节和上影节展映中,两度一票难求,并且曾一跃升到豆瓣一周口碑榜Top3。

《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 MONDAYS》,这个名字巨长又巨奇怪的片子,不仅拍出来普通社畜的真实日常,还把上班这件事拍的既痛苦,又热血。

让很多人都在感叹,是可以标着【喜剧】的【恐怖片】。

故事由一个撞在玻璃上的鸽子展开。

还没意识到自己陷入时间循环的吉川(园井湾 饰),在无止境的工作里,永远都没法下班。

伴随着黑眼圈越来越重,男朋友也发来了分手短信。

对接的客户要求在下周一上午开会前,再追加5个广告策划方案。

吉川直接准备了10个方案,准备卷赢同事。

谁知道方案发过去后,客户又要加视频。

于是她匆匆忙忙地找到视频公司,结果对方人手不足,让高中实习生做出了一版鬼畜视频。

视频没通过,客户却又想再追加点资料。

终于,在周五晚上,资料快要做好了,又遇上了公司突然的停电,让一切的努力都白费了,又需要重头重新做。

在公司连续加了两天班的吉川,终于困得睁不开眼。

在桌子上躺下就睡着了。

结果睁眼,时间又回到了周一,上周的资料竟然一点也没有!

接着,又是客户催方案的电话,一切熟悉的配方卷土重来,吉川也好像意识到卷入了时间循环的漩涡,于是在循环的二周目,顺利完成了工作,得到了一系列的好评。

和轻松应对工作,被夸奖到有些“飘飘然”的吉川不同,他的两位同事却并没有这样的满足感,他们已经经历了几次循环,正在想方设法的逃出循环。

当他们找到吉川商量的时候,就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短短的几句话,简直太戳人心了,这不就是每个职场打工人的真实内心想法嘛?

在电影到了一半的时候,这群打工人就已经找到了破解之法--也就是让最大的领导认识到自己身处时间循环之中。

但是最搞笑的就在他们想方设法的一级一级向上汇报,让一级一级的领导一个一个的意识到自己深陷循环,简直不要太真实。

甚至,在向大领导汇报的第三周目,所有人统一换上了整齐的西装。

这种既搞笑又讽刺的戏剧化处理,也正是本片获得了一种好评的关键所在,每个人好像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身影,那个卑微又无奈的打工人真实写照。

电影的后半部分,当他们认识到时间循环的结束的真正方法是帮助大领导完成他沉浸多年的漫画梦时,一切又开始变得燃起来了。

所有人放下了手头的所有工作,一同参与到了漫画的制作当中来,当然,最后,也并没有什么成功出版一炮而红的桥段,编辑在看完之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还不错可以继续画下去。

对出版和其他的只字不提,但是这段经历,却莫名的把这群社畜,变成了“一家人”,也就是日漫里常有的“羁绊感”。

尽管后半段可能脱离了一些现实,很多人为了老板的梦想而一起努力,但是完全不妨碍给它打高分,老板年轻时所创作的漫画的内容也是讲生死,循环,人生的意义,和整部片子的主旨是极为相似的点题了。

最后女主吉川也没有选择去那家她心仪了很久的新公司,在压抑的职场中,拥有一个轻松的氛围和一群好的伙伴,其实有时候好像更重要。

经过这次时间循环后,吉川发现同事之间情谊的珍贵。

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做出更完美的方案。

吉川也开始尝试把同事的想法报给客户,还因此被客户夸赞了。

她意识到了工作和生活从不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一定要进行取舍,也不必像踩高跷一样,苦苦平衡。

其实不仅是吉川,我们这些打工人苦苦追寻的,正是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不只是整顿职场,更是找回「人情味」。

生活也并没有那么丧,电影也不是只有这一面。

我们不会真的陷入时间循环,我们只会陷入自己给自己定下的死循环里。

在重复、毫无意义的浪费中浪费人生,不如就赶紧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多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然后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人生不是电影,没有暂停也没有重来按钮,过好当下的每一刻,哪怕做一个社畜,也要做一个开心有满足感的社畜。

 10 ) 职场规则怪谈

最初看到《年会不能停》这个名称的时候,第一直觉便是无限流,就也很难不联想到这部捎稍早于他问世的《疯狂星期一》。

而《年会》的内容确实也可以被《星期一》的原译名“如果不让上司发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停止”来解释。

如果主角们不能把控诉职场乱相的歌唱到公司年会上让董事长知情,一众社畜们如同循环般的驴拉磨生活就无法停止。

在《年会》的热度散去后《星期一》终于也以批片的形式引进内地,和《年会》共同组成一个小小的东亚职场议题矩阵。

相较于《年会》而言《星期一》将视角聚焦地更底层更落地,主角供职于一家包括社长在内一共只有6名员工的小设计工作室,狭窄的公司内部每个人每天过着循环一般的日复一日的单调打工生活,社长却每日晚出早归,坐在工位上悠闲地看漫画,俯视着并不大的落差外其余5人的辛苦日常,直到某个星期一开始整间工作室真的陷入了时间循环。

影片核心的表达也是基于将社畜的日常延展为时间循环建立的,都说可怕的不是此刻的艰辛,而是望不到头的重复苦难,这句话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下每个人的工作状态概述,本片的高概念则是将这种“一望无尽”极致化,彻底形成一道时空的嶂壁,把所有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职场牛马们圈进来。

从互联网高频词的变化便能看出,以前我们找同类倾诉苦难遭遇常说“咱们内地”、“咱们老中”,现在已经多是“我们东亚”了,或许是因为要防社媒关键字审查,也或许是因为随着视线辐射的面积增加,我们逐渐发现整个东亚确实有无数地区的人们过着和我们高度相似的生活,有着无比雷同的社会文化,经历着沉默共识里的苦难。

以前大家还总认为日本社会的低气压令人压抑难耐,大流行之后却再难看到这样的论调了。

由此,本片的气质,氛围以及主角们逐渐发现时间循环后的解法便和当代的社畜们更为相似了。

“中国学生想过死都没想过退学”是前段时间十分流行的网络金句,简单粗暴,但是把人从小就被高强度的压力和全方面的pua剥夺了自由意志的丧尸状态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

“社畜想过死都没想过辞职”则是本片前半部分的总基调。

女主角得知时间循环确实存在后问最早发现循环的两位男同事为何不放纵一把,而是依然在公司循环工作了12周。

男同事一本正经地答道,因为不知道时间循环何时会结束,如果突然在下个星期一结束而自己上周没有最好工作那可糟了。

荒谬但又合理的回答让一度认为“一直陷在时间循环里也很好最起码可以不断体验新的生活并永葆青春”的我感到被东亚人的精神状态霸凌了。

这倒也侧面表现了什么叫“社畜的命”,如果没有这种对于当前版本鞭辟入里的理解和方法论怕也是很难在这样的工作与社会环境健康地生活下去了。

“动物园规则怪谈”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我曾觉得这种现象有点诙谐,以“规则”二字为核心搭建的恐怖故事怕也是东亚人的特色文化了,只有此地才会对规则从小就有着既敬畏又憎恨,既希望破坏又遵守地比谁都好的究极扭曲状态,而这些规则和这种状态也会跟随他们一生。

片中的一众员工们便是如此,职场生活让他们长久以来极力压缩了自己作为“我”的成分,努力扮演者公司的螺丝钉,即便是“天塌下来了”也还是心心念念自己本质上最痛恨的工作。

女主角后来则是强化成了男同事promax版,利用时间循环无限精尽自己与甲方公司对接的项目内容,为的是完成好这次工作以此成为跳槽今日甲方公司的敲门砖。

所以对东亚人而言“地球online”和“人生模拟器”都并非戏言,只要有机会就会刷起来副本,“emotional damage”也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

男同事分析出必须让社长知悉时间循环的存在才能解除封印后,想出的告知方式竟然是层层报批,因为这是“最稳妥最可信”的方式(当然是仅有在职场这种畸形的文化环境里)。

不过当他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理防线确实也被击垮了,还有谁能比老中更懂得从还没有进入职场便不得不为了生活最基础的权益而四处奔波填表、上交、签字、报批、打回、重做...的时间循环般的日子呢?

以此为本片前半部分的影片主轴,女主角开始了对两位+1和+2的分别攻略,而切入点则是他们上班时间看女团舞和打游戏的习惯。

虽然从人最生活化最无意识的动作入手与他拉近关系合乎常理,不过对比第一幕中无论同事如何费劲辛苦地解释,都无法撼动一心扑在工作中宛如社长傀儡般的女主的情节,对两位上司的攻略的难度则是逐层递减,很显然,这是因为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空间更多,做“我”的时间更充裕。

男同事那样已经参透职场真相的人会半抽离地观察自己的生活,他们早就悟出了“上班就是无限流”的奥秘,故而容易相信时间循环。

大妈那样已经在岗位上机械转动了数十年的专精社畜对于所有事物都过了饱含情绪的阶段,时间循环打破了她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所以她最初也十分在意,但在没人相信后又迅速不再试图打破。

两位前辈过了需要疯狂埋头工作才能换取基础温饱满足的时期,上班摸鱼才是常态,时间循环这样有些无稽之谈的论调便能极快引起他们的注意。

只有女主角这种高不成低不就,职场的水深没摸清,套路没玩转的才将“无限卷”当做生活第一要务,并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最终大家发现关底BOSS是社长的漫画梦。

原来社长年轻时曾想要成为一名漫画家,但是却在作品创作到一半时因为现实所迫不得不中断绘画,分镜草图一直被社长尘封在办公桌里,主角们必须帮他完成梦想才能打破循环。

底层逻辑也很简单,便是帮助社长找回“我”的部分,抛下工作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

虽然无论是影片的第三幕还是漫画的内容都十分童话,也和《年会》第三幕的泄力有些相似,同是想要求得青天大老爷的庇佑与拯救,但《星期一》略高一筹之处在于,用更加回归个体内心的叙事打动社长和观众,意识到职场的生活究竟剥夺了我们的什么。

而只有在社长和董事长意识到之后,才有可能改编企业文化与职场风气。

同样《星期一》更现实的设计也在于,其实众人最终也并没有迎来光明的结局。

虽然女主角放弃了“这个人生我原想要一卷到底,是不是很大胆”的信条,社长的漫画也被顺利完成并寄送给出版社,工作室内的氛围也因为这次“冒险”而其乐融融,但因为投奔梦想而错过的商单,狭小的办公场地反映出的窘迫经济情况,以及生死未卜的漫画梦想仍然是三座岿然不动的大山。

星期一还会来,日子也还要过。

《星期一》以十分漫感的电影语言和极快的节奏,轻松呈现了沉重的职场议题下一组社畜们想要重返自我的冒险,虽较于《年会》显得有些突破,但缺点也显而易见。

比如任何社会议题皆不能仅谈现象而忽略本质,社畜将工作视为救命稻草的本质是生活的不稳定,社会生存的困难,《年会》很难指向这一点,而《星期一》却也对此有所回避,虽然相对于老中而言比较风平浪静的日本社会生态不是导致内卷的核心原因,但职场文化、民族文化这些被该赛道经典之作《半泽直树》描绘地淋漓尽致的要素在本片中也不见踪影。

社长从恶堕的坏领导返璞归真的转变也十分生硬,现实中有几个狡猾油腻的老登会因为青春时的几张漫画重拾初心呢?

同事们竭尽所能满足老板需求来求得自己解放,从为了设计工作鞠躬尽瘁到为了漫画大业蜡炬成灰,其实也没有跳脱出父权制的框架,也没有反叛资本的盘剥。

最终社长私自帮女主切断了和甲方的联系其实也正说明上司一言堂,职员唯命是从的权利结构根本未被撼动,时间循环还会继续。

片中反复出现的“月曜日”不禁会让我想起安藤樱去年主演的《恶之地》,在安藤樱的黑帮分子干爹管辖的地盘上有一个每个星期一都会穿上花哨繁琐的服饰,在街上一边呼喊“星期一”一边奔跑的疯子“星期一小姐”。

后来在安藤樱完成一系列复仇被警察通缉无法逃出这片“恶之地”时,她便扮成了星期一小姐的样子,穿上她的服装,瞒天过海跑出了那片恶土,奔向了属于自己的黎明。

安藤樱迎着晨曦,一边欢呼一边扔下星期一的装束。

影片定格于此处,我也将它视为2023电影中最浪漫的时刻,这一整套设定和计划前后没有任何赘余的铺垫和解释,因为当它发生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强烈的迸发出的生命力。

“多么平淡的人生啊,真的要再来一遍吗?

”日期总是在循环,跑出了一个又一个星期一,还有一个又一个一号,还有一个又一个新年。

但生活仍需要向前,我想要参透它,解构它,溶于它,掌握它。

《疯狂星期一》短评

「我们这周的时间一直在循环」「我这10年都是这样过的」 哭了

2分钟前
  • Olu
  • 还行

作为一个东亚人,作为一个社畜,简直太熟悉里面的一切细节了,这哪里是喜剧片,明明是个恐怖片啊!其实往大了想一想,其实这个时间循环哪能逃脱出去呢。。。每个人都深陷其中呢

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提出了新的循环概念——单一空间、按周循环、群体循环,主角非第一循环者等。以再熟悉不过的上班族为背景,以工作为戏剧,时间、空间构成工作的牢笼。工作不断重复,在重复中求解。用更年轻化的态度泰然处之,打破传统循环电影的僵化,以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去点醒早已遗失的个人梦想。我不喜欢《重启人生》的若干问题,在本片中就有所解决,因为编剧是有一套结构方法的,前几轮的日积月累最终能够帮到后面的循环结果。

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什么啊,日本这种社畜文化真的不能理解,不论是高潮还是结尾,感觉这部电影的逻辑,包括角色的动机,无法令观众信服

10分钟前
  • B小宝
  • 很差

资本主义价值观下的不留遗憾 No regret。整体节奏紧凑,不拖拉。

12分钟前
  • 稚龙初醒
  • 推荐

有一个新奇的片名,一往无前的气势,一路升级进阶的奋斗,似乎真的可以到达最终目标,谁知早已迷失于其中。3.3

14分钟前
  • 下落不明
  • 还行

被所谓的“上影节爆款”骗了,实际上很无聊,也不好笑。

19分钟前
  • Groot
  • 较差

更适合东亚宝宝体质的时间循环啊~一直到砸手环,办公室权力体系的层层递进,都觉得很有趣。但谁不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啊,牺牲自己成就他人,下级对上级的付出与自我感动,本质还是一种谄媚,后半段越看越瘆人,奇怪的洗脑包。社畜看了都摇头…(。 ́︿ ̀。)

22分钟前
  • 伪电气白兰
  • 较差

恍然大悟:卷,就是循环;循环,就是卷怎么办?死他个几千万

2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味增汤泡腾片这个东西可针不戳,希望未来能有螺蛳粉泡腾片。

30分钟前
  • 梁少侠
  • 较差

不是很有意思

31分钟前
  • 𐂂
  • 较差

东亚恐怖故事,虽然说是从下属的视角,但依然无法成为故事的主角,领导永远不会知道齿轮们付出了何种代价

33分钟前
  • Devlali Number
  • 推荐

有点浪费了开头,与其说这是个科幻片 喜剧片,不如说是个恐怖片。首先,在职场,如果不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居然完全对不上话——东南亚的职场阶层已经森严 固化到这个地步了?其次,都发现自己的无限循环一周了——可以提前知道很多事了,居然!居然!居然担心的依然是工作,上班,居然没一个人想去买彩票过上财务自由生活,这是多么的恐怖!

38分钟前
  • 陈哈
  • 还行

社畜的时间无限循环噩梦。将已非新鲜的时间循环设定注入日本特色的社畜文化,焕发出一场令每位上班族均深有同感的“噩梦”。提到了大爱的《忌日快乐》和《明日边缘》,以及《土拨鼠之日》,对集体中小透明的呈现那般一针见血,结局归于公司团结和同事互助带来的暖心感动。近几年的日本Z世代小成本小体量电影实在给我连连惊喜,惊讶于日本人跳脱出迂缓沉静的传统剧情片外也能这么“放飞”。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每每伴随入梦轮回,动听抓耳的配乐和歌曲蓄满悸动和活力。女主极具丧之气息,和社畜一角不谋而合。其实循坏的根源改成出在女主身上,或女主要跳槽的公司,或追求完美方案的甲方效果会更佳。PS:昨天我生日,今天看完后便想说:“今天仍是4月18日,疯狂星期四,我的生日。再有天天都是香港戏院日,日日都是《无限制(循环)军团/绝密型战》。”

40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故事设定还挺有趣的,女主是真不讨喜感情转变是那么生硬,加班都那么励志吗?结尾结束循环的方法也比较恶心,实现老板的梦想,打工族看到这个剧情能被气死吧。根本不知道想要表达这么歪曲的观点,导致影片就是一个长篇喜剧小品

41分钟前
  • Mr. Big Beauty
  • 较差

好难看啊

45分钟前
  • MaxFischer
  • 较差

经过反思的人生是不能过的

47分钟前
  • 推荐

#25th SIFF#

50分钟前
  • 阿飞
  • 还行

这么愚蠢的电影能在上影节上抢疯???

52分钟前
  • 平行R.E.
  • 较差

东亚社畜打工人就算时间循环也要积极完成客户的需求以及努力实现老板的梦想……

54分钟前
  • 存在与虚无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