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The Great Revival

主演:陈道明,胡军,左小青,安以轩,王冰,贾一平,洪宇宙,卢勇,赵子惠,孙敏,赵胜胜,张承好,高田昊,于洋,席与立,鲁冠廷,赵耀东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卧薪尝胆》剧照

卧薪尝胆 剧照 NO.1卧薪尝胆 剧照 NO.2卧薪尝胆 剧照 NO.3卧薪尝胆 剧照 NO.4卧薪尝胆 剧照 NO.5卧薪尝胆 剧照 NO.6卧薪尝胆 剧照 NO.13卧薪尝胆 剧照 NO.14卧薪尝胆 剧照 NO.15卧薪尝胆 剧照 NO.16卧薪尝胆 剧照 NO.17卧薪尝胆 剧照 NO.18卧薪尝胆 剧照 NO.19卧薪尝胆 剧照 NO.20

《卧薪尝胆》剧情介绍

卧薪尝胆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遥远的先秦时代,礼崩乐坏,世道离乱。周天子的威望有如风中残烛,各路诸侯蠢蠢欲动,伺机问鼎中原,更上演了一连串攻伐兼并的大戏。在我国长江下游流域,比邻而居的吴越两国战火萌发。年轻而弱小的越国在勾践(陈道明 饰)的率领下爆发逼人气势,从而打败了多年来一直对他们凌辱欺压的吴国的精锐之师,老国王阖闾(杨在葆 饰)更在战争中伤重身亡。夫差(胡军 饰)在伍子胥(王冰 饰)的协助下继任国王,随即和兵临城下的越军再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勾践不顾范蠡(贾一平 饰)等重臣相劝,继续加快扩张的步伐。 由此引出了卧薪尝胆的千古传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欢天喜地七仙女真探第一季真相与正义生死门之夺命电梯恶种少年派猛兽我那倒霉的工作日与夜冈冢敦子:老爸心态二十痴男怨女早安公主三者三叶恶童日记弱势角色友崎君第二季田姐辣妹权欲第六季火花与灰烬冷酷的心虫师蚀日之翳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一首小夜曲阴儿安妮·雪莉华丽的间谍恋之光博斯第三季托尼欧萌犬好声音

《卧薪尝胆》长篇影评

 1 ) 难道是一个人性泯灭的过程?

最近努力地看卧薪尝胆,已经看到20集了。

后面的情节还不知道。

至少就勾践入吴国为奴之前,我们看到的勾践是一个有胆识的激进人士。

或许有人觉得他太过武断,和吴国全力一战。

可是分析他所处的环境,他的父辈贪生怕死,朝中大臣皆有“恐吴症”。

他急于改变这种情形,为的是重树自己的权威。

在这种情况下,那怕范蠡死谏,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至于后面,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范蠡和文种成就了勾践的复国大业,也毁灭了一个君王的人性。

有得有失,谁有能说清呢?

 2 ) 驳“为夫差说几句话”一贴

此贴楼主位夫差鸣不平,我同意不能过分丑化夫差,但是本剧也没有将夫差丑化啊。

历史是有成功者写的,所以古人对夫差的评价未必完全可信,个人感觉本剧已经在避免贴标签了。

实际上我更多不同意作者对勾践的看法。

勾践只是把“忍辱负重”四个字发挥到极致,为理想而亡容易,只需拔剑自刎;为理想而生却艰难,屈辱之下每分每秒心如刀绞。

一个王并非江湖侠士,为气节可以随时求个痛快,为了自己的追求忍得下才是真丈夫。

我非五角,但我跟楼主恰恰相反,认为我天朝开过君主为大人物,有吞吐天下的气魄和胸襟,虽然他更像古代的君主而非现代国家的统治者,虽然这个大人物的大多思想已经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

勾践,和楼主所谓的卑贱之人,也和顺民的区别就在于追求,看似柔弱的心里扎着一根针,刺痛着自己,也有一天会刺痛阻碍自己理想的人。

同时我想说,中国人就是像勾践那样卑微地活着,什么统治者都忍了下来,才活到现在。

但是令人并不开心的是,勾践活着是为了灭吴复国的理想,而我国人卑贱地活着却没有自己的追求,于是我们在不同民族、不同统治者下只求安稳,难以推动当下时代的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生活中我们很少受到越王般奇耻大辱,但是又有多少挫折和无奈,我们无法像那贴作者中那样清高和不可一世。

大概很多人也会有时屈居忍下,领导可能是个好欺负人的笨蛋,老师可能是个有私心、偏心的小人,同办公室的人可能是个长舌妇,岳母或婆婆看不起你........有太多这样的事。

你有可能对所有世事都拂袖而去,超脱三界之外吗?

勾践的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应当一直卑躬屈膝,而是告诉我们假如有目标、有梦想、有追求,小到今天心情开心,以至家庭和睦,以至事业发展,大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你是不是能够、是不是敢于放弃,即使让你放弃的是一时的荣辱尊严。

勾践的故事很简单,只是为追求而放弃的故事。

 3 ) 三次吟唱《罪人词》,将勾践所受耻辱推向高潮

卧薪尝胆,勾践选择身心臣服夫差时做的一首词:《罪人词》。

第一次是在夫差打败了齐国,接见各国的使臣时,勾践为表夫差的道德、仁义,三叩首五跪拜吟唱。

第二次勾践之妻雅鱼,被带往王宫,伺候晋国使臣那夜,勾践在雨中吟唱,心中的耻辱、无奈、怨恨、后悔全在词中,百感交集,而又无可无奈何,让人肝肠寸断。

第三次夫差设计谋慌骗勾践,送其回国,勾践识破,不愿意回国,俯首跪地,替夫差当马夫,越国为奴的大臣忍受不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君王做这样的耻辱之事,欲跳崖自尽,勾践再次吟唱《罪人词》,提醒臣子不要这样,也提醒自己忍耐。

每次吟唱的情境不一样,感情也不一样,但每一次吟唱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勾践的心中,坚定了他回国报仇的信念。

卧薪尝胆中的《罪人词》原文羞愧啊,罪人! 羞愧啊,曾经有过的狂妄 羞愧呀,生着不如死亡 梦中熊罴啊 洪水茫茫 大禹在世啊 天下四方 仁慈的上王啊 你是拯救邪恶的力量 勾践本不该生啊 既有鲲鹏展翅 何需燕雀翱翔 勾践本不该生啊 既有英明的君主 魍魉怎敢安居庙堂 勾践该去地府里徜徉 该到那坟墓里歌唱 不 勾践不能死 勾践死,怎知天恩之再造 勾践死,怎仰那山岳之高昂 勾践死,怎看到上王纵横天下 勾践死,怎看到上王霸业辉煌 英明的上王啊 你高车亮马 金盾银甲 沐千里之雄风 卷万里之大尘 自东方而来 自九天而降 尧帝为之歌 舜帝为之唱 英明的上王啊 你是天下的霸主 仁慈的力量 你是天恩的化身 大露滋润 勾践 激神岳之崔嵬 览沧海之汤汤

 4 ) 相当差

勾践这样的小人 还拿来演成康熙 道明老套路啊该剧乱改 乱编 石买提得那么高 这样的垃圾 和剥皮可比西施居然和 范蠡私奔了 我靠 编剧拿着点空穴来风就和爱情靠边了 有意思吗 连勾践尝屎段子都没有 难道道明耍大牌 拒绝演还不如看《风林火山》小日本文化渗透好

 5 ) 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看过陈道明的一篇访谈,他说我们拍的剧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谁也不知道历史是什么样,谁也没有去过古代,经历过那段岁月,就像古书上记载的,也不一定真实,古书上的字也不定翻译的准确,所以我们只能在尊重历史的结局上,去推测、想象当时的情景,我们可以合乎情理的去假设。

因为陈道明而去看的这部剧,刚看了十多集,还不错,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这里不说演技,我之前看过陈宝国版的越王勾践,也看过其他的历史剧,这部剧比较刷新我对历史的刻板印象。

在我的脑海里,历史书上说越王卧薪尝胆后面打败了吴王夫差,但是这部剧给了我一个想象的空间,颠覆了我的理解。

一是越王足智多谋,并不只是后期因为战争失败而不得不忍辱负重、提升自己,而是他本来就是胸怀大志、有勇有谋,并懂得君臣相处之道;二是吴王夫差也不是所谓的专断、愚钝,反而胸怀大志,与勾践不相上下,唯一不足的是,勾践愿意纳用贤才,听取文种和范蠡的意见,剧中范蠡和文种是两个神奇人物,但是并没有因为这个而削弱越王的气场,但是吴国就不一样,吴国有老谋深算的伍子胥,但是还有目光短浅、贪心的伯嚭;三是死士刎颈,历史剧中,我很少看到有这种计谋打胜仗的,有大赦天下,让囚犯上战场的例子很多,但是死士刎颈很少听说。

四是勾践的战略布局,思维有背常人,就像石买说的唯独看不懂越王勾践的心思,文种三次出使吴国,两次议和都被越王所戏,大臣猜不透越王的心思,看剧的人也看不透,直到最后一战,才明白他的野心,可见剧情和越王一样一波三折。

 6 ) 【卧薪尝胆】观后感

近两年看历史,有个大为观的想法,很多事情要看得细,看得深,才不负载入史册。

关于卧薪尝胆,我想很多人都明白它的字面意思,何等艰苦何等忍耐的复仇决心,如果再深一点,是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导致卧薪尝胆。

我想回复的人不多,至于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现代化让人们停留在了现在,以及未来,忘记了历史;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迅速的更迭让人们失去了耐心;也许是因为全球化多了一些向往西方文学的人;不过我更偏向一种想法:和平年代出生的人们不恐惧战争,因为他们的脑海里没有革命、没有争霸、没有春秋战国更没有五代十国,所以他们忘记了未雨绸缪,忘记了总结经验更多的选择了憧憬未来。

关于现代化,专家们都会说是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是进步的必然导致。

那为什么各种社交媒体上争相报道极其多的丑恶罪行,杭州保姆杀人案、江歌案、妻子分尸案,罗翔老师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准行,试问,现在的道德去哪里了,教育系统有多少道德规范?

原谅我28岁才敢讲成人礼,为什么晚了十年,因为现在我才明白何为做人,才明白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意义。

对,它来自书籍,这也是我最为好的爱好了。

古人考学为四书五经,周天子以礼统一天下,天下人皆追求仁义道德,才能出现竹林七贤等清流。

现代人则更喜欢去看心灵鸡汤,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且不说为工具书,只要能静下来看看四书,看看五经,就能体会到聪明与智慧的区隔。

回到影片再谈吴越之事,夫差宏图霸业却不知难作于易,大作于细,亲小人,远贤臣,让伍子胥冤屈自始。

再谈勾践,经历这翻磨练未必是坏事,卧薪尝胆前他只是一个出生尊贵,一生傲气的王,可经历百般羞辱让他明白,死亡其实是最简单的事,活着拯救百姓于水火才是最重要的。

比起图霸,让国家富裕,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为帝根本。

所以故事结尾,勾践说,他要做的事天道,不是图霸,所以他必将胜利。

这份影评我还想评一个人,陈道明,如果没有他,40多集、10年前的电视剧很容易让人看不下去,让我想到一个人,霸王别姬的张国荣,他们的电影让我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感觉我就在现场。

对于愤怒于羞辱,哭泣和死亡是最简单的事,可永远不要忘记自身的责任,对身边的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担当。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常人不可忍,成就常人不可尝。

 7 ) 淺談《臥薪嚐膽》

《臥薪嚐膽》大家都知道,講的是越王勾踐雪恥復讎的故事。

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大量信息丟失,還有那年月人們生活節奏特別慢,雖然時間前後跨度長達二十年,但是歷史上對於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記載不是很多,划拉到一起,也只夠拍一部電影的。

所以,這點內容要拍成一部41集的電視劇,大部分劇情就只能瞎編了。

故事一開頭就給勾踐、范蠡、文種之間的衝突做鋪墊,但最後並沒有兔死狗烹的劇情,顯然編劇的思維是混亂的:既要描繪人物性格的缺陷,又要迎合主旋律,維護主角勾踐的高大全形象,有點儿矛盾。

虛構的內容,說實話,有點出格,片中,吳國之所以立夫差為王,是越國促成的,雖然劇情很精彩,但是從正劇的標準來看,有點無釐頭。

劇中有大量的明爭暗鬥,主要集中在前半段,勾踐被俘虜之前。

既然片名叫《臥薪嚐膽》,顧名思義,是要用勾踐雪恥復國的故事給年輕人做榜樣,就是弘揚主旋律了,大量虛構出來的政治廝殺,不太好吧,這又是一處矛盾的地方。

陳道明演的勾踐,總給人一種陰測測的感覺,像一個沉浮很深的黑社會大哥,就是古代版聶明宇,總覺得怪怪的,從前幾集的劇情看,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正面形象。

當然,歷史上真實的勾踐也不怎麼樣。

而且氣場也不對,越國是大禹、少康的後代,吳國的祖先是吳太伯,屬於姬姓諸侯,都是貴族,可是陳道明和胡軍,塑造的勾踐和夫差,那種天生貴族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自信,沒演出來,顯得土裏土氣的。

當然,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中國在2200年前,就沒有貴族了,現在的中國人也想象不到真正的貴族是什麼樣的。

這一點,大家可以拿中世紀的歐洲或者是現在的英國王室做參照。

越國和吳國交戰,勾踐下令,斬敵首級一顆,賜爵一級,是奴隸的可以擺脫奴籍,這是一百多年後,商鞅幹的。

再說,周朝奴隸是沒有資格上戰場的,只能負責後勤,為軍隊提供給養。

戰爭是貴族的遊戲,話說回來,越國離中原比較遠,被視為蠻夷,或許有例外。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解放奴隸的是趙無恤,就是死士豫讓拼了命要刺殺的那個。

這里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首先,隨著歷史的發展,解放奴隸是必然趨勢,這樣,在列國中纔有競爭優勢;湊巧的是,趙無恤的母親是一個奴隸,他是他父親酒後亂性的結果。

從小不受待見,所以他知道作為奴隸,是多麼痛苦。

直到有一天,一個叫姑布子卿的相士告訴他父親趙鞅:“我看你其他幾個兒子都不怎麼樣,只有你這個賤婢所生的小兒子,將來會成大財。

”那年月人都很迷信,趙鞅聽了他的話,就立趙無恤為繼承人。

當然這只是傳說。

言歸正傳,電視劇中,吳王夫差叫人把詔書拿到鎬京,讓周天子備錄,周天子在洛陽好吧,而且那時好像也沒有詔書這一說吧,就算有,也不是諸侯用的。

順便說一下:吳國、越國、楚國,之所以稱王,是因為天高皇帝遠,周天子管不著,隨著聯邦政府的威信進一步下降,中原諸侯也陸續稱王,周,這個聯邦王國也漸漸地解體了。

電視劇中的戰爭場面還是挺宏大的,與其說是戰爭,還不如說是大規模械鬥,看了二十多集,我沒有看到大規模戰車衝鋒的場面。

那年月人們打仗是用戰車的,根據《全球通史》的記載,這玩意儿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野蠻人從中東傳過來的,中國也由此步入青銅文明。

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騎兵開始替代戰車,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直到漢朝,戰車纔漸漸被淘汰。

說了是弘揚主旋律了,可是,總覺得價值觀有點儿問題:隨著劇情的發展,伍子胥的形象越看越令人討厭,反而那個壞蛋太宰伯嚭的形象卻越看越順眼。

勾踐在吳王宮中,面對各國使節念誦的那首詩,一首很不錯的新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玩意儿好像是新文化運動之後纔興起的吧。

這場合念楚辭是不是更靠譜呢?

至少年代更接近一些。

劇中齊國使節說:“回去奏稟我王,與吳國締結盟約。

”和後面勾踐朗誦詩歌的情節連在一起,這就是一段很無釐頭的劇情了,齊國現在是侯爵,還沒有稱王。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回去稟告敝國寡君,與吳國締結盟約。

”文種把炒過的種子給吳王夫差,導致吳國大饑荒,或許是編劇覺得這個計謀太二,給改了:文種把種子剛要送去吳國,給越王勾踐發現並且制止,主要是表現文種和勾踐的矛盾,再一次給兔死狗烹埋伏筆。

編劇真是想多了,治大國如烹小鮮,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完成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勞動,自然也需要大量的腦袋來思考,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一項高難度技術。

出現漏洞很正常,歷史上很多看似低級的錯誤,其實是不可避免的:炒過的種子送到吳國,有可能是某個中下級官吏就驗收了,也沒看仔細,伍子胥貴為相國,自然也不會過問,畢竟像諸葛亮那樣事無巨細的宰相,上下五千年,沒有幾個。

在舉一個例子吧:明朝的寧王朱宸濠叛亂,與王守仁戰於鄱陽湖,把戰船連在一起,結果,被王守仁一把火給燒了,當時《三國演義》已經出版了,那位整天只會發飆的寧王估計沒讀過,有可能只顧著欣賞對穿腸吐血了。

最後黃池之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中原諸侯強迫吳王夫差去王號,改為公爵,至於為什麼是公爵,而不是侯爵、伯爵、子爵,有可能是諸侯們對他們的祖先吳太伯還有一點尊重吧。

這里提到齊國是侯爵,顯然劇本是集體完成的,有多個作者,而且最終沒有校對,前面齊國使節是稱呼自己國君為“我王”的。

至於勾踐妻子的劇情線,可以用狗血來形容,先被強姦,後自殺,看著反胃。

還有,就是內地歷史劇的通病:不管描繪的是什麼時代的故事,都能找到辮子戲的影子。

總覺得這個和春秋時代不太像。

總結:歷史劇中有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是內地還是港臺,現在還找不到一部完全沒有錯誤的歷史正劇,《三國演義》也有三分假。

真正的歷史正劇,我想也沒有多少人喜歡看,比如《大明王朝1566》。

我曾經認為:畢竟電視劇是娛樂大眾的東西,不是歷史教科書,當然,現在的教科書,大多也胡說八道。

但,錯一處兩處可以,太離譜就不好了,不能拿觀眾的智商開玩笑,現代觀眾的素質也提高了不是嗎?

但隨著這兩年國劇的發展,現在的電視劇是越來越不好看了,也月來月粗糙、越來越庸俗,有些電視劇只是滿足某些觀眾的變態心理需求,成了某些固定粉絲群的狂歡。

比如耽美——男人和男人之間的曖昧,當然這個和同性戀是兩個概念,主要是滿足某些女性心理需求。

電視劇這種曾經普遍的文化讀物——我姑且稱之為讀物,漸漸地越來越小眾化、邊緣化、庸俗化,這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8 ) 说说越国的政治和女性

看这部戏,第一次觉得特别震撼的是,为了让勾践顺理成章当上大王,扶同竟然找黑翼杀掉了棠丽夫人的儿子,而这位小公子就是扶同的亲外甥。

看到这里,除了震撼,还有沉重,压在心底,喷涌不出,只觉得眼圈发热。

看过了这样一幕,后来勾践的儿子和灵姑浮的儿子被杀的时候,就好接受多了,虽然也是觉得政治残忍,但杀害他们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

至于后来的棠丽,千方百计想要杀掉勾践,真的太好理解。

所谓亲情,在政治面前,似乎无足重轻。

至于爱情,那就显得更廉价了。

比如范蠡和西施。

为了能够顺利蛰伏,勾践认为雅鱼让西施逃离是妇人之仁。

那么不可思议的煎熬他都熬过来了,一个西施当然阻碍不了他。

可是范大人呢?

他把爱情也排在了政治的后面。

当然,政治在他心中,也许是孝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他的妈妈要他出仕,要他从一而终。

以前看西游记,最为动情时候,莫过于唐三藏背过身,对女儿国王说,若有来世。。。

现在看卧薪尝胆,却反感范蠡之于西施的做法。

我想,这也许是对比了夫差之于西施。

从电视剧人设来看,夫差应该是反角一号,但是,说句心里话,看完之后,却觉得他是此剧中的真汉子。

铁血柔情全被他占光了。

电视剧采用话剧式的演绎,光线的明暗处理甚是细致。

勾践的左眼时常霸气而阴沉,而右眼通常是看不见的黑暗,一如夫差猜不透的他。

值得一说的还有剧中女性的封建从属心理。

比如雅鱼,西施和石买之女。

聪慧女性莫如雅鱼夫人。

勾践有难时,她淡定从容,首当其冲,哪怕牺牲了自己。

等到丈夫走出苦难,梦想实现的时候,却选择了自杀。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也许跟在吴国受辱有关,这一点从她回国后不肯接过将军剑一事中可见一斑。

当然,她的自我了结的选择还可能跟儿子被杀有关。

不管怎样,回国之后她的内心是痛苦的,而且对她来说,是没有尽头的痛苦。

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社会,女性是男性和政治的附属品,最糟糕的是,她们竟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9 ) 观后感

另类角度,看完剧后,有点同情夫差。

不得不说,勾践虽然义气用事,但忍辱,并有一大帮有智谋的臣子出谋献策。

夫差骄傲,虚荣心重,但致命缺点是过于仁义,殊不知吴国的历史作风属于以强制胜,从不讲仁义,而夫差却还打算既称霸,又要仁义之名,在国力不是绝对的强大情况下,实属困难。

另外,君臣虽然一心,但图霸策略却不同,夫差也过于不听伍相国劝告,最后一切灰飞烟灭。

为什么有点同情夫差呢?

首先,勾践狡黠地攻破吴国都城,另外在吴国战败情况下,斩草除根,不择手段。

由此看出,勾践与夫差不同,目标明确,不贪图虚名,不在乎虚荣,但是相对不讲诚信,以强制胜。

 10 ) 谈一下电视剧《卧薪尝胆》

谈一下电视剧《卧薪尝胆》 和运超41集的开年大戏《卧薪尝胆》让我们看到历史剧的水准问题。

值得欣喜的是,这不是一个刻意标榜史诗传奇的电视剧,第五代摄影师侯咏会对这样一部电视剧花费这样的心血实在令人感叹。

哪怕很大程度上,他都在为夫差和勾践作翻案文章。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长达41集的电视剧有一些偏题,原作者李森祥也是把这个剧本的名字改了又改。

可以想见这个故事到底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不太容易说清的话题。

就现在播出的《卧薪尝胆》来说,似乎改成“吴越争霸”更合乎情理。

因为很大程度上,“卧薪尝胆”并不是指发生在越王勾践身上的一段传奇往事,而是一种人活着的精神。

例如夫差其实也有过为了复仇“卧薪尝胆”的励志,伍子胥曾经也是,甚至后来范蠡也有这样的故事,很多人都有复仇雪耻的意图。

就这部电视剧的优点来说,主要是比较出色的刻画了人物,虽然阖闾、夫差、勾践、范蠡、文种、伍子胥、伯嚭等人的真实面貌早在2000多年的岁月中被篡改。

但电视剧不是为了还原历史,而是借历史之名,颂扬人性。

《卧薪尝胆》是为了表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一种为人的英雄本色。

剧中一些人是很出色的,即便连只有几集戏的越王允常,马精武把那种复杂的政治家心理表现的十分有内涵。

主人公勾践被很多人指责陈道明表演的戏剧化,台词做作。

但是陈道明一定清楚这个故事本身需要戏剧化的表演。

只是陈道明的火候有点过。

但是多数时候他的表演是恰如其分的,例如在吴国为奴之后的表现,尤其从伍子胥口中得知雅鱼被骗给晋国使臣侍寝一场戏,显出勾践强烈的忍耐力和痛苦的内心煎熬,勾践后来把阅读的医书撕了个粉碎。

还有夫差设宴款待各国使臣,勾践上台表演了一段白话楚辞一样的内心独白,陈道明把那种七分醉三分醒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而作为第一号对头,胡军扮演的夫差很大程度上和《楚汉风云》中的项羽相似,胡军把夫差当成另一种失败英雄来演绎,这一点对夫差这个角色是个好事,但对胡军这个演员则未必。

虽然胡军也是完成了任务,但表演上没有多少新意。

他在最需要情绪的时候总是有些刻意的压抑,例如和伍子胥矛盾极深的时候,得到西施然后释放范蠡归越的时候,只有最后在宗庙流露悔意的那一段独白显出一些功力。

范蠡和文种,伍子胥和伯嚭这两对吴越双方的谋臣都演的非常到位。

但是作为女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是《卧薪尝胆》刻意求新的地方,故事是因为越姬季宛开始,越后雅鱼、灵姑浮之妻鸢萝、西施都在剧中起了一定作用,至少她们的表现都给人比较实在的印象。

不过该剧的缺点则是过于美化人物,很多塑造已经超越那个时代。

历史上勾践和吴国的争斗蔓延了22年左右,从该剧的最后也可以看出,勾践回归越国时已经头发花白。

问题就出在这样一部历史剧是应该单纯在表演上夸张,还是把表演和历史人物一起都夸张,变得不符合实际?

前面说了,这样一个偏重室内文戏的剧情,做出舞台剧风格的表演是不错的,至少《卧薪尝胆》的台词比《大明宫词》要舒服。

虽然偶尔会犯一点“远交近攻”和“你的家父”这样滑稽的错误,但这样一个厚重的主题严禁的台词至少没有让人觉得像《大明宫词》那样做作。

但是,对勾践和夫差的塑造是不是也需要夸张呢?

同样塑造人物,看伍子胥的悲剧就很好,比范蠡和文种更有感染力。

因为伍子胥的性格和事迹是还原历史的,也符合人物的心理,尤其最后的被夫差赐属镂剑自尽一段,伍子胥很多时候都在用自身的历史做反省,他的矛盾很真实。

夫差因他而立,而他因立夫差而死,以此而推吴国恰恰也因他而亡。

尤其伍子胥苦谏夫差,把勾践和他的经历联想比较,认为勾践的复仇之心绝不可能熄灭一节,是一番想象,但这一幕非常有冲击力。

勾践的塑造非常偏离人物,首先他不是一个真的英雄,而是枭雄。

勾践的忍耐力和心里阴暗面超出我们的想象。

范蠡曾有经典的论断:“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和“鸟尽弓藏”非常形象的说明这个人的可怕。

而这部电视剧却把勾践改造成忍辱负重的大英雄,所谓矫枉过正。

尤其最后大家都沉浸在兼并吴国土地的喜悦中,为何范蠡会离开,为何文种会和伍子胥一个下场就没有下文了。

历史上所谓“春秋无义战”,夫差当政20年,勾践一半多的时间都在夫差的阴影下,卧薪尝胆像一个事先张扬的“阳谋”,且不说西施和郑旦的名字要在吴越争霸的500年后才出现在《吴越春秋》中。

而伯嚭为人贪婪和范蠡全身而退,泛舟五湖就给后人太多的遐想。

吴国之败全在于夫差的骄傲和大意。

而伍子胥虽然早有预见,但不善于劝谏,加上伯嚭小人之心纠合在一起,因此才导致灾难性后果。

另一方面越国的崛起并不在于勾践让越国的国力真的强大了多少,而是把握吴国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

很明显,越国敢于伐吴必须是在伍子胥死后,否则结果还很难说。

《卧薪尝胆》的戏说历史成分不算很多,最大的偏差应该是开头和结尾,阖闾霸占儿媳越女季菀应该是一种想象。

而最后勾践伐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第一次是吴太子友被杀,夫差被迫定了一个议和盟约,第二次才是在姑苏投降,并且希望也像勾践当年“会稽之辱”一样可以活命,勾践于心不忍,答应在甬东安置夫差,范蠡进言:“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样夫差也被迫自杀,临死前悔悟,以袖掩面说“有何面目见伍相国。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讨论就是所谓国民性的问题,怎么来理解春秋战国的国与国,这个和经过大一统后朝代和民族之间的“国”的概念,和今天我们理解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但《卧薪尝胆》却一厢情愿的改造和偷换成后来的国和民族的概念。

而且成为该剧的一大主题,其实是有失偏颇的,且比戏说的影响还要大。

当时国与国是地理概念不是民族概念,如同很多人误会西周封建,界定周边人为蛮夷戎狄是贬低少数民族,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那是一种地理和方位界定。

而且只是说明很大程度上,他们偏远,不如中国文明而已(这个也是地理方位不是后来意义上的国)所以,很多人都会把当时的说法偷换成后来的概念,这样对历史就造成错误的解读。

我们看《左传》《史记》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稍晚一些的《国语》、《战国策》都能明白,在那个时期只有对国家礼仪瓦解的趋势,而绝对没有强化忠孝的趋势,所以儒家只是不大兴盛的百家之一。

真正逐渐受到重视的只有法家和纵横家,从少正卯、管仲、商鞅、李悝、孙武、苏秦、张仪、吴起、范睢到荀况、韩非、李斯、秦始皇等等,可以看出,电视剧《卧薪尝胆》中,范蠡到越国后的几番论策也是法家的强国之道。

但是,当时的各路人才都是在全国流动,没有非要服务于家乡故土的概念。

甚至各个国也是互相贸易,遇到灾祸也是互相救济,甚至挖掘道路和水渠也是互相帮助,没有因为征战而认为就是死敌异族的概念,所以《卧薪尝胆》动不动就拿吴国人和越国人的民族性对立来说事就显得蛊惑人心了。

就像后来秦始皇统一,究竟有多少人像荆轲张良一样做出复仇行动呢?

(何况荆轲的刺杀是买凶杀人,并且在统一前)后来天下人揭竿而起不是为了六国恢复,而主要是因为刑法严酷生存艰难,所谓秦失其鹿,天下逐之,这是需要清醒一点来看待的事情。

原文写于2007年

《卧薪尝胆》短评

很棒的夫差和勾践,还有吴王阖闾 伯嚭和文种,不光演得好 剧情设计也好,三言两语就把人物性格表现的很清楚,叙事流畅 特别精彩

7分钟前
  • MJ
  • 力荐

一定要看高清版本的。

12分钟前
  • 我要说我不想说我还是要说
  • 力荐

挺好的剧。通过勾践夫差伍子胥范蠡身上,学到了很多。道明叔叔演技太赞。配角老戏骨们也很棒。吐槽一下西施的扮演者,真是没有演出西施的感觉而且也不漂亮。。。。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15分钟前
  • 君儿
  • 推荐

小时候很喜欢,范蠡真帅

18分钟前
  • 解压
  • 还行

陈道明不可否认演技相当好,可是自从看了他饰演康熙帝国之后,再来看他的其他剧,感觉都一个样。太霸气外露了。

19分钟前
  • Marlin W
  • 还行

一坨屎

20分钟前
  • 春山烧尽
  • 很差

这部剧剧情拖沓,演员话剧感太强烈,冲着陈道明去的,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21分钟前
  • 随便大家开心
  • 较差

说实话,没认真看,总觉得这么一小段历史还拍41集。。看下去有点浪费时间。。。不过还是很喜欢陈道明~

23分钟前
  • o
  • 推荐

陈道明演了勾践又演刘邦,角色很相似啊。

24分钟前
  • 远风尘
  • 还行

还可以,两位主演演的不错,勾践真是厉害

27分钟前
  • 蜥蜴
  • 还行

看了楚汉,有和朋友细心讨论了,加上拍摄这题材的难度分……我得给这个五星,摄影真心牛,国产电视剧最佳摄影!!

31分钟前
  • 骚花雪
  • 力荐

其实这戏挺好的,情节和气氛表演都很引人入胜。可我不喜欢变态的勾践,虽然那是陈道明演的..并且某种程度上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更偏爱伍子胥,不仅仅是因为贠姓人氏是伍贠的后代才这么说,而是因为他虽也是复仇狂人,但好歹是光明磊落的,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至于有些人说他叛国什

35分钟前
  • 西米露
  • 推荐

作为一部历史剧,而且是年代久远,史料欠缺的历史时段,这部剧在创作上的态度还是非常端正的,在有限的历史真实中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把历史剧的艺术性欣赏性大大提升,人物形象丰满,塑造和表演到位,服化道也各有水准,可看做是一部成功艺术作品。舞台感非常强,人物的对话和说话方式,非常有舞台特色。

38分钟前
  • 戴盛楠
  • 推荐

缺点:台词太现代,没有古文化的博大内涵。时间线太匆忙,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回国之后怎么图强的没有展现出来。三千越甲可吞吴,复仇之战赢的太轻松,历史记载存疑。

39分钟前
  • 布瞳印象
  • 还行

范蠡,进,兴越灭吴,演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退,三徙成名,游于五湖烟波,浩淼江川。贾一平演得范蠡,我觉着还是嫩了点,没有那种历尽沧桑过后的沉静,但是总的来说演的还是不错的。道明叔叔演得勾践,在去吴国当奴隶的那段,让人心痛...真的,看的时候我的心真的在疼,一抽一抽的...

40分钟前
  • 清欢
  • 推荐

很久没有看这种史诗剧了,相比康熙王朝等,卧薪尝胆这部剧相对不那么大气。只是生动深刻的演技可以掩盖一切。剧本中突出了忍辱负重这一块,结尾的胜利只用了了了几笔。不过腐女之血还在蠢蠢欲动,越王与范蠡的互动实在是口水啊!(= =)

45分钟前
  • mmmmm啊
  • 力荐

看这部剧,用时一星期,剧孰好孰坏每人心中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在此我不想论,只想说的是,卧薪尝胆,耳熟能详的历史佳话及千古传奇的故事在后世有这么一个少年,在瞻仰,在铭记,在膜拜。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9分钟前
  • 会飞翔的雨
  • 力荐

并不喜欢安以轩,也不喜欢她来演西施。陈道明总能演出帝王的无奈

52分钟前
  • 晓墨涵瑛
  • 还行

就记得雅鱼王后好漂亮了,西施颜值没有说服力。

55分钟前
  • 往日之昔
  • 推荐

还行,缺点也多

56分钟前
  • 刺猬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