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建国对其家人,尤其哥哥百分百的顺从和袒护,我并没觉得是其岳父所说的病态偏执的爱,不过有时他对妻子顾小西所做,的确过分了些。
我评判的出发点在,何建国是好不容易通过先挤独木桥成功又抓阄赢了哥哥的方式从农村来到并留在北京的,命中注定他有心结。
这心结里有他卑微、贫困、心酸的过往。
而现在只能做民工的哥哥与作为公司骨干的他的地下天上生活的对比,又使心结凝固在了两人抓阄决定谁去上大学的那晚,于是他怀有深深的愧疚,企图通过做一些事,比如让哥哥住在家里,要小西喊弟弟顾小航替哥哥换工作等,来做一些弥补,即使他知道如此会令小西非常难做,两人有可能会渐行渐远;而这些努力,也并不能真正改变哥哥的命运。
当何建国向小西讲述他和哥哥抓阄决定彼此命运的那晚的真实情形,说自己是可耻的小偷,通过作弊偷走了哥哥(可能)的人生时,我同小西一样,完全被震住了。
我没想到编剧会来这一手。
顾父眼中何建国对家人,尤其哥哥“病态的爱”,得到了最合理最动人的解释。
可是感动之余,总觉得遗憾,也许是因我不喜欢大团圆结局。
年前到家当晚宁夏卫视放该剧到第17集,其后断断续续地看到顾小西热泪盈眶地抓紧何建国的手,到此,该剧将我胃口败坏,我起身去了厨房,饭毕小妹告知,顾小西为何家生了一对双胞胎。
我庆幸没为最后一集浪费时间。
为什么编剧一定要这样去写剧本?
顾小西算不算新女性?
我当然不认为女人不要男人不要孩子就是新,只是为何她们不管经历过怎样的人事,总要掉进男人的温柔的眼泪里?
男人一哭,她们似乎就无任何招架之力,于是未了的余情重又被点燃成激情,而这堆注定会熄灭的干柴烈火,却讽刺地可以支撑她们一辈子甘心去过平平淡淡才是所谓真的日子。
——顾小西可以和何建国再牵手,然而她并没因此重获顺利生下小孩,尤其一对双胞胎的能力,这是我希望的该剧的结局。
2、看该剧,想到了《奋斗》。
《奋斗》在常去吃晚饭的某家小餐馆看过若干眼,一点也喜欢不起来,评论说它替80后说出了诸多心里话,我觉得莫名其妙。
如果硬要找一部替80后代言的电视剧,《新结婚时代》恐怕也比《奋斗》合适。
何建国和他哥哥,也许是70后,可是他们走的路,注定是许多80后要走的。
这点在不计其数打小生长在农村,高考或中考过后才有了不真切的城市生活的80后身上有更深体现。
当媒体还在那里自得其乐地YY80后这一概念时,1980年代初或中期在城市出生的许多人已踏上社会,默默扮演起自己才知是何滋味的角色,更别说曾在大学里自卑过、迷失过、痛苦过的,终在城市找到落脚点的农村80后,而实际上,在我们周围生活的民工,相当多也不过20出头,他们初、高中毕业即到城市讨生活。
他们沉默寡言,狡猾自私却也无比天真,敢于承担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的待人处事方式,对爱情、婚姻的理解,喜好以及娱乐形式,可能因为太过务实平庸陈旧,会被依旧沉溺在80后童话梦境中的人嘲笑(讽刺的是,89年出生的80后后,今年也有19岁了,睡美人被多情帅气的王子吻醒的年纪,应该没有到19岁吧?
),但更为真实顽强地在我们身边活着的,是他们。
他们继承父辈的保守的同时,也追求城市表面的光鲜和刺激,两者在他们身上碰撞,矛盾有时不忍卒看——可是总比不切实际地自造所谓的痛苦让人感动。
因此,某种程度上,我非常喜欢何建国这个人物。
当我发现自己泪流满面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这部电视剧里面最让我心疼的是吕主任去世之后顾教授。
那一句,少时夫妻老时伴。
她说,我要比你早去世,一个人留在这个世上,太残忍了。
而他,在她去世之后深深地陷入了一种寂寞和孤单。
生死之隔,冰冷而遥远。
于是哭着对家里的男人说,真的好害怕以后我们老了,当一个人去世了,而另外一个人,孤零零的。
那时,已经不是赌气不是玩笑,是真的再也不见。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
永别。
真的不是一种姿态。
很久没看连续剧了,特别是国产连续剧。
一来好看的很少,二来很早就失去观赏超过16集以上电视剧的耐心。
如果不是因为鄢泼,《新结婚时代》可能永远都不会列到我的观赏名单。
这么说来,爱屋及乌还是有好处的。
理智点说,这个剧稍微细腻了点,有些情节显得拖沓。
可我是情绪科动物,从第一集开始,便被这个剧的情感所牵引,然后欲罢不能。
高中时写过一篇2万字小说,讲的便是爱情和婚姻。
当然现在已经不能看了。
不过里面有句话,到今天我还觉得写的很好:“仅有爱并不够要求幸福。
”这句话也许能说明点爱情和婚姻的关系。
小西和建国是相爱的,可他们的婚姻却不幸福。
两个家庭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彼此沟通的隔阂。
再加上点天灾人祸,再好的感情也都磨没了。
在屏幕前我为他们的甜蜜而微笑,也为他们的争吵和误解而难过。
我想,这片子之所以打动人,就是因为情感的真实吧。
许多人都可以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生活和过往。
简佳和小航的爱情,多少有点理想者的味道。
简佳的故事现实里很多。
可现实中的简佳们却太难碰到一个小航。
我不相信有人可以对女人的过往全然不计。
即便有爱,也很难。
还好镜头止于他们结婚前充满憧憬的样子。
如果继续描写他们的婚姻生活,那往往就是另一种悲哀。
感情渐渐转淡,生活琐碎逐吞没激情。
会争吵,会揭旧伤疤。
然后和好,却开始有裂痕。
直到完全破败。
这就是大多数的现实。
片子看到结尾时,我哭了。
这并不是个悲剧,可就因为结局太美好了,才让内心产生反差。
顽固的农民父亲突然开窍了,不孕的小西也生了孩子。
这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却是微乎其微。
可电视剧是给大家看的,给人们一丝希望,好去相信,问题是存在的,而前途是光明的。
毕竟无论如何,生活仍将继续。
就象即便婚姻有失败的可能,也无法阻止那么多相爱的不相爱的人投身其中。
和实验室的一群适婚年龄的年轻人一起看了这部电视剧,感觉顾小西和何建国之间的矛盾很真实,很尖锐。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其实现在在城市里存在很多,将来也会很多,但这些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
电视剧里最后给出的解决方式过于理想,现实远比理想要残酷的多;很显然,编剧想不出最好的解决方案,那就用一个皆大欢喜的收尾来完成。
我们大家都给不出最好的答案,现实的残酷每天依旧在顾小西和何建国之间上演着。
分手时,总会有人劝,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我想种棵树,给他好好的施肥、浇水,给他阳光、雨露。
等他长成了大树,我能吃到香甜的果实,我能享受凉爽的树荫。
即便他老了,我也欣赏那凄美的落叶过后,卸下铅华的沧桑与成熟。
这一切,都是我这个没有人生经验,马上奔二的小女孩的美好假设吧!
看这个电视剧,是因为姨妈的推荐。
从一开始,就被吸引。
包养其实简佳挺不错的。
等了一个刘凯瑞6年,却能从奢华的生活里出走,重新寻找真爱。
她既没有和他闹,非要拆散他的婚姻,也没贪图他的钱,没有在他老婆死后立刻投怀送抱。
男人最喜欢这样的女人吧?
不纠缠,很省心。
就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似的,可以默默为他们付出所有而不求回报。
女人二十几岁,是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但也是最一无所有的时候。
事业尚在起步,但面对诱惑,需求极大。
在暑假回家的火车上,还听到某川音的男生说,每到周五,校门口一排排的奔驰、别克。
这时候的女生,也许真的会用年轻美貌,去换取物质上的回报。
我觉得,简佳当年也是这么个想法的吧。
新不如旧刘凯瑞之所以不离婚,因为那是他的患难妻子。
人家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他,已经从爱人变成了亲人。
刘凯瑞,就是他妻子的那棵树,现在,该是他给妻子遮风挡雨的时候了。
而简佳,不过是在树上临时做窝的小鸟去留不定。
再说,这一切都是有成本的。
两个女人同样是付出,但离婚背后牵带的无数复杂的关系,还有对刘的社会形象的影响,都是我这个小孩子没法去想象的。
知道一姐姐,和她没上进心的小男友纠结了三年了,总觉得没结果不甘心,缺又觉得等下去也不会有结果,就这么耗着。
女人有几个三年可以耗啊!
但这感情,已经有成本了,谁不想多回收些利润呢。
新人还要磨合,有热度没厚度,怪不得俩人说分手跟说再见似的……简佳想在别人种好的树上摘果子,这个想法太天真。
想把别人的树据为己有,简直就是做梦吧所以,女孩子趁年轻,找棵好树苗,还是自己栽培吧!
两个人的事?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不是。
这是我得到的结论。
真的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了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他自己。
看到何建国他爹每次来城里带的那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粮食,就会想起我们家那些亲戚,想起我妈对着吃不完的面在那里发愁的样子。
小航和简佳一直没能早早结婚,也是因为家里的阻碍。
生活能磨灭感情啊所以,在耍朋友前,还是先做个调查吧,省的到了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时候再分开,多揪心啊!
偷来的人生何建国看着老实吧唧,原来从小就不是老实人……不过可以想象,两个同样优秀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而不得不抓阄上学的苦楚。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何建国会无原则的包办他家的所有事情。
这是他在给自己的心灵还债啊!
至于最后包他哥俩孩子的学费,这个情节现实不现实,至少这个做法,会减轻他良心上的不安吧!
人生,哪有那么多公平的事,首先考虑个人利益,也是人之常情吧。
理解万岁小西有的时候,真的很讨厌。
典型的小姐做派。
还爱挑事。
编剧最后倒是来了个大团圆的结局,让我在看了25集的悲剧后,终于看了集喜剧……建国他爹也妥协了,居然也接受小西不能生孩子的事实,还找来偏方积极给她治疗。
我不知道这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反正我知道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总之理解万岁!!
啊,写来写去,我一小孩也写不出什么道道来我想种棵树。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找棵好苗子o(∩_∩)o...
真不容易,这么久远的剧都被我翻出来了。
中学那会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印象特别深,后来想起也只觉得可能是因为刘若英吧。
再看才发现,这剧的摄影简直神奇,几乎全片暗暖调,生生用色调把你拉入戏,非常非常舒服,感叹那个年代竟有这么高级的审美。
现在反而总是那几种硬生生的假胶片风,看多了油腻得慌。
不过国内影视始终那么爱找南方人甚至台湾人来硬演北京人,学京腔,实在看得很尴尬。
虽然但是,梅婷刘若英这种神仙双女主,啧啧。
观后感:1.凤凰男宇宙最恶心。
2.素质让人舒适,多读书有文化很重要。
3.一切甘做直男癌帮凶的女人都是活该。
4.倒退15年,那会儿还挺敢拍社会矛盾的,虽然此片三观不正。
说实话,我很羡慕别人下班回家后做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读点儿书培养培养情操了,充充电了,但我似乎做不到,一是因为懒惰,二是因为很容易陷入电视剧没完没了的“圈套”中,只好看了一集又一集。
这一阵子除了半夜看亚运会之外,电视剧也没拉下。
别的台的几部还没结束,不过《新结婚时代》已经落下了圆满的帷幕。
无论是城乡恋、姐弟恋、还是忘年恋,看起来都找到了自己幸福的结局,不过,感觉结尾这部分有点儿太仓促了。
《新结婚时代》是一部接近生活的电视剧,生活化得让你可以从里边找到自己恋爱、生活的影子,为他们的爱情着急,为他们受到的误解委屈掉泪,也为他们的幸福开心。
有人说看了这个电视剧以后都不敢结婚了,不知道是不是那样,反正我已经跨过了这个阶段,不需要再费心考虑这个问题了,只是要努力让幸福陪伴我们一生一世。
但什么是幸福呢?
感觉很近又很远。
很喜欢刘若英的表演,觉得她把小女人的形象演得很真实、很投入,好像那就是她的本性,惹人怜爱。
之前她和黄磊一起演的《似水年华》,也给我同样的感觉,有一种很淡淡的情绪在人物的性格里,让心情随着她而转动。
更多见:http://www.chaguan.net
从假期到现在,整整把这部片子看了两遍,片中反复强调了“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结婚不是俩个人的事情”…… 最初被这部电视吸引是因为有刘若英,换台时偶尔扫到了一眼,看下去便欲罢不能。
其实剧情很简单,甚至简单到琐碎: 小西一个高知家庭的女孩子,有爸妈宠着,父亲是退休的中文系老教授,母亲是北京某医院的主任医师;有老公爱着--何建国(郭晓东饰),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出生在贫穷的山东沂蒙老区何家村,但为人细致体贴,用小西(刘若英饰)的话来说就是:“他要不是生在农村,他就十全十美”就是这样般配的一对,却因为各自的家庭每天几乎都在吵闹中度过,甚至,闹到了离婚。
顾小航(吴健),小西的弟弟,一个在家人眼中长不大的小男生,片中他与姐姐小西的同事简佳(梅婷饰),一个有着六年复杂感情经历的女人之间的感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他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爱情最终被大家所认可。
还有一对人的感情,小西小航的父亲,再他们的母亲去世后在小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产生的本能的依赖也甚是感人。
以前总是很天真,以为爱情就是你爱他他爱你,别的人怎么说怎么看和自己无关,慢慢的长大,才逐渐体会到个中含义:婚姻,若经营的好,那会是爱情的延续;如若经营的不好,那势必是“爱情的坟墓”了。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
看王海鸰的这部新作<<新结婚时代>>的时候,总是想起她的另一部作品<<中国式离婚>>.她的<<中国式离婚>>我是先看的书,后看的电视剧,一部社会伦理片,讲述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在婚姻契约下夫妻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两个人没有爱了就选择了离婚.而<<新结婚时代>>则回归了婚姻的本质:因为有爱,所以本片顾小西与何建国最终又走到了一起. 如果只有顾小西与何建国两个人生活,也挺幸福的,两个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的过小两口的日子.但现实就是现实,世界上不可能就你们两个人,那只出现在童话里,故事里.就象顾小西母亲说的:“在他们看来,你嫁给了他,都等于嫁给了他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你们俩的结合就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会关系你的父母……”我觉得这也是<<新结婚时代>>的很重要的一个看点. 不得不承认城乡还是存在差距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必然会有不同的观念,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顾小西与何建国总是有争吵,有矛盾,有误会.各自的家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一波一波的浪花正是"全部社会关系"中的一个表现.可能我们都希望有自己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婚姻天地,但生活不是,婚姻不是.婚姻的大部分的问题几乎都根源于"社会关系",不断地有矛盾,才有了不断地去沟通,去交流,去化解. 婚姻,系着对对方的爱,忠诚,还有,责任.在现代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放任与传统,忠诚与背叛的年代,"婚姻"这两个子又意味着什么呢?
前几天看见很平常的一句话,"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当时心猛地沉了一下,问"是吗?
"现在我还不清楚,还是不愿承认呢,我也不知道.如果是,既然喜新厌旧,那和一个人结婚,然后过一辈子,算是什么呢?
既然喜新厌旧,那,婚姻,难道真的是充满人性化的东西吗?
如果"充满人性化","人是喜新厌旧的动物.",婚姻的一夫一妻制岂不要改?
剧中涉及到婚外恋,简佳与刘凯瑞,简佳的虚荣心挺强的,说是是爱一个已婚而且有孩子的男人刘凯瑞,但我觉得不现实,已婚,有孩子,有家庭,不可能离婚,这样的一个男人,说"爱",那爱的成本也太高了,现实中有这样的傻瓜吗?
只仅仅"爱"?
刘凯瑞呢?
根本就不可能离婚,这点他很聪明. 世界上迁移成本最大的其实就是婚姻,相信聪明的男人都明白.希望已婚的男人珍惜自己的婚姻,好好地经营自己的爱. 另外,不太喜欢编剧的安排,就是顾小西母亲的过世,促成了顾小航和简佳,顾教授和小夏,总感觉有点牵强. 总之,不错,很现实的一部片子,令人深思!!!
婚姻是温馨幸福的家园,是完美人生的驿站,是情感愉悦的爱泉,也是人类繁衍的必然……婚姻究竟是什么?
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
寻求婚姻的答案,难。
这就如看莎士比亚笔下的《哈莱雷特》一样,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一样。
钱钟书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总相冲进去,城内的人却想冲出来。
常人说:婚姻是鞋,鞋子是否合适,舒不舒服全凭自己的感觉。
携手步过红地毯的人却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婚姻的本质是追求幸福的完美。
在婚姻中,它是感情和责任动态的组合,夫妻双方有责任和义务使对方幸福;婚姻是延续后代的殿堂,夫妻双方的义务和责任是把这个殿堂打扮的漂漂亮亮,给后代提供一个舒适祥和的家园。
这一切都是人们在品味过婚姻之后直白。
古往今来,婚姻是个渺茫的主题,说不尽,道不明,让人拿不起,也放不下。
有个朋友问我婚姻原装的好还是组装的好,我当时只是笑笑罢了。
笑过之后,婚姻原装的好还是组装的好这道难题就一直潜在我的头脑不肯退隐去,似乎是在向我索取一个完整的答复。
婚姻是生命中最复杂、最凝重的一份答卷,它担负着牵扯着的是爱情、亲情、友情,它包含着尊重、关爱、容忍、珍惜。
所以,人们要用一生的精力、心血、智慧找寻最完美最得体最圆满的答案来完成它,要用一生的爱经营它、耕耘它。
衡量婚姻的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
是幸福吗?
如果以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开头里讲的:“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作为走上幸福人生殿堂的开始,生活在这座殿堂里的人都渴望自己得到一份美好的幸福,从这点来看婚姻还是原装的好,人们在追求幸福的婚姻时,总是希望自己第一次迈入婚姻殿堂的幸福是完美好的。
多少有情人在终成眷属前的海誓山盟——爱你到永远,白头揩老……这种让人心生向往的美好就可见原装婚姻更好,因为它多了一份纯洁、圣神、真挚。
婚姻是少女豆蔻年华时的一个美丽的情结,这个情结绕在玫瑰般的梦里,绕出几道山弯弯,几处水转转。
绕过许多的杨柳岸,许多的晓风残月,许多的江舟唱晚。
她向往的总是婚姻中的那份挚纯与美好。
由此看来原装要比组装的婚姻好,原装婚姻好就好在有一份爱情的纯洁,原装婚姻好就好在有一份完美如初的希望情感。
真实的婚姻生活没有想象的余地,婚姻的幸福并不意味着婚姻的美好,婚姻总是以一方的付出支撑着另一方的幸福。
每当听着《十五的月亮》“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那优美的曲调。
总让人想到军人的妻子为了支持军人的丈夫卫边守疆,一个人默默地支撑着一个原本是两个人支撑的家庭,这样的婚姻也许是幸福的,然而幸福未必就是美满的,从境界道德衡量这种为军人而奉献的婚姻是高尚的,然而从人性道德来衡量这种为军人而奉献的婚姻可以说是不完美的。
“有家的男人精神好,有家的女人容颜俏”道出了“家”在婚姻生活中的份量。
天各一方的婚姻缺少了家的完整性,这样的婚姻无论是原装还是组装都不能称之为美好。
因此,婚姻的好与不好,是不能以原装与组装为衡量指数的,它取决于一个人的婚姻观、幸福观,取决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情操,取决于婚姻给人心灵的满足。
常相厮守的婚姻,也不一定是完美的。
我曾见过一段这样的婚姻。
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在走出了屋檐之外,她的嘴角总能让你看到永不消失的微笑,无论在什么时刻给人看到的永远是美满的结合,一旦潜入到了围城里她与他就成了战场上的角力者,三天两头都有吵不完的嘴。
这样的婚姻是原装的,你能说这种生活在如战场般的婚姻生活中会是美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
婚姻不是一种摆设,表面充满光泽的婚姻,有的是平实,只有当婚姻的内核充满着甜蜜的婚姻才是美好的婚姻。
平凡朴实的婚姻,承载不了人那么多飘渺无际的希望,一旦失去婚姻应有的光泽和甜蜜,总是让人们大跌眼镜。
品尝着苦涩的叹息者,婚姻就是地狱。
所以婚姻的好坏,在于你耕耘婚姻的田园时,自己所收获的是什么?
而不是婚姻原装与组装的形式。
曾有人用刘少奇与王光美的结合来,来证明组装的婚姻比原装的婚姻更好。
可也有人把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那段婚姻,来证明原装的婚姻更好。
实际上婚姻的好坏不仅仅是原装与组装的问题,而是你走入婚姻这座围城后,你将如何用自己的情感去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常言说:“破锅难做好饭。
”婚姻就是这样,原装的婚姻有着初恋柔水般的情谊绵绵,有着海枯石烂心不变的长相厮守。
婚姻有时犹如枷锁,能否锁住了一片好姻缘呢?
婚姻难免会让人演绎出月的阴晴圆缺,令人无可奈何。
常言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多少冲出围城的人,又何尝不是向往着更为美满的婚姻?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婚姻被性欲、权势、金钱诱惑。
这其中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但更取决于当事人的用心和品行。
有这样一个女人,凭着几分姿色,不甘听命于天,更不愿屈伏于乡野生活,最后选择了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
先是嫁给了一个司机,在第一次的婚姻围城里,过了几年安宁的生活后又不甘寂寞,最后红杏出墙与自己爱人的上司勾搭有染,通过第二次婚姻让自己成了一名官太太。
成了官太太的她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不想成为井底之蛙的她又一次跳出了她自己原来的那遍天地,再一次把自己的身份提高到了一高更高的层次。
诸如这样的婚姻你说是原装的好还是后来的组装好呢?
也许有人会说后者组装的婚姻好。
我想还是原装的好,要是没有原装的那次婚姻做跳板,她也许就不会后来冲出围城的婚姻组装。
一个人品格的高尚或卑鄙,常常在他们的婚姻中表现出来。
一个缺乏道德观人,也许在追求爱情时不能暴露出他(她)品行的卑鄙,但一定会在婚姻生活中暴露无遗。
幸福的婚姻需要彼此的珍惜和宽容,我们每个人只有短短的一生,有很多的东西错失了一次便永远也找不回来。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在前世已修了千年,今生为何不能弥足珍惜眼前的婚姻呢?
因此,婚姻是原装的好还是组装的好,重要的是看婚姻当事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婚姻,看婚姻当事人的道德修养。
婚姻一旦将发自心底的爱蜕变成了个人自私的功利,那么这样的婚姻无论是原装还是组装都难以看到它的美好。
马克思的朋友恩格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言:“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是情感的交流与融合,美好的婚姻不是让人看的摆设,它是爱情矢志不渝的保证,所以美好的婚姻一定要有爱的核心。
曾有人把婚姻原装的好还是组装的好这个话题,置于生活的商品购物加以类比来说明婚姻原装的好。
我实在不敢苟同。
大意是说人们在购买商品时,谁都愿意选择行货而不愿去购买水货,并以行货与水货来意原装与组装的婚姻。
把婚姻比作商品,这种不同属性的类比是不可取的,婚姻作为家庭组成的纽带,它不是选项,更不是超市选择的商品。
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
婚姻是人生阅历的提升,一个人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中总有不同的感悟。
经历了不同的婚姻后,面对婚姻的现实,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念。
婚姻是一本涵义深远的书,那么婚姻的好坏就看你是怎么用自己的睿智去品读这本深邃而动人的婚姻之书。
当这本书给了你相守的温情,告知了你婚姻的责任,也许你走完的是一段心手相牵、相濡以沫的婚姻。
这样的婚姻当然是原装的好,徜若书中婚姻的浪漫,给你平淡的生活带来是的伤心的泪水与痛怨,也许你又会渴望围城外有着一段更为美好的婚姻——组装婚姻。
婚姻是爱的路上走过的一道风景,那么原装的婚姻永远都敌不过组装的婚姻。
围城俗世里的清淡风云,怎么又能敌过围城外大全世界,长河落日圆的夕照与银河飞流三千尺的风景呢?
站在围城的城墙上,纵使看城外风景是雪压枝上梅,你也许会认为那是你眼中一道美好的风景——白雪皑皑中的红梅之艳。
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婚姻的泥泞路上,谁不向往眼前那道风景的美好?
但是,有多少人能懂得,爱情之所以浪漫,是因为爱情本身喜欢变换场景,今天花前,明天月下。
婚姻却只有一个固定的布景——家。
无论愿意与否,反正得不停地走进奔出。
婚姻本也没有什么原装与组装的好坏之别,所不同的就是你怎么去对待自己的婚姻。
婚姻是阳台上的那盆花。
花各有特性,有的喜干,有的喜水,有的喜阳,有的喜阴,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特性加以不同的呵护。
喜水的我们可以给它多添一点水,喜阳的我们可以把它搬出户外尽爱阳光的爱抚。
婚姻也是如此,适时的阳光雨露才会让我们的爱情之花历久弥新。
古往今来,人们给予婚姻太多的比喻。
其实,婚姻就是婚姻本身,它是男女双方组成家庭的一种合作方式,不能说是与非,对与错。
原装婚姻也罢组装婚姻好罢,就婚姻本身是美好的,如果一定要就婚姻不同的形式去判断其是非与好坏,那未免是对美好婚姻的歧解。
因为婚姻本身就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一条道路。
一开始笔直宽敞,但走着走着前面必然会出现了两条岔道,一条走向幸福,另一条通往苦难,稍有不慎,将会改变整个人生。
吐了
像里面顾小西这种高知女性,自以为是什么都想主宰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女人真的是蛮可怕的
你妈个臭逼
男主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懦弱的小人,你愧对你哥你父母你自己上啊,让你老婆受苦受累真是个爷们儿,啥玩意儿还大团圆!!!
《新结婚时代》和《中国式离婚》,王海鸰老师给我们各种茶余饭后的谈资
刘若英演的不错,那时候好讨厌何建国和他爸,也不喜欢梅婷,最心疼顾小西的妈妈
总觉奶茶演北京女孩少了点什么,总的说,还好!
结局不行,非要加上字幕说她最后怀孕了,女人一定要生了孩子才是完美结局?难道不生孩子老公就不会爱她了?
有车有房 父母双亡
曲折的过程喜剧的结尾,很有社会感~
对生活冷静的反应 想结婚要结婚已结婚的都应该看
那一阵子很迷刘若英,本片还是买碟看的。奶茶演技了得,城市女孩的小任性小尖锐恰到好处。贤良淑德阳光泼辣成熟性感憨傻蛮,你说她啥演不了吧? 那一阵子也挺喜欢郭晓冬,是因为看了一个专访,山村里走出来的娃娃,很不容易,佩服他的坚持,喜欢他的质朴。本片可谓他的巅峰之作,本色演出就是耐看,由内而外都有戏。后来的作品表现就都不怎么好了,似乎不怎么会演戏,渐渐关注少了。09年在车墩偶遇,正在拍《红色电波》,镜头外的他更帅,看上去依旧质朴,希望永远别被五光十色的名利圈扰染了。 那时候鄢泼和梅婷应该还没离婚。至今二人在英达《夫妻剧场》里柔情蜜意的画面依然还很清晰……
看到第一幕建国给小西一巴掌就突破我的底线了,我想学习最后这个家庭的矛盾是怎么化解的,如果这都能过下去就没啥不行的了。但是最后结尾是个屁啊,建国抓阄作弊那块,他不就是个人渣嘛,怎么还能成为种种变态行为的合理理由呢?这哪有解决问题啊,圣母玛丽亚就能把个家过好?
两个人结婚更是两个家庭从此纠缠不清
还不错的电视剧,很真实,结尾也很美好,美好得甚至不真实~在普通而又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让人感到点点的幸福.
两个家庭的结合………………
奶茶最棒,可是太讨厌男主了
国产电视剧真的已经彻底沦为垃圾代名词了吗?故事结尾编剧一定是坏掉了。编剧对中国农村有多少了解?对白太差,写角色不是把“我”换成“俺”就是农村人了。
乍一看,梅婷的线索好像《蜗居》里的海藻,刘若英的线好像《双面胶》的城乡矛盾。仔细一看发现这部还比前两部早几年。剧内的电视机上播放《中国式离婚》,原来是同个编剧作品。但是比较起来,这部剧过分地温情。建平一开始的偏执,到剧中竟然变成了深情的「我还爱她」实在太童话。蒋雯丽和陈道明的无性生活才是这种夫妻关系的真实走向。结尾简直强行大团圆,子女自愿放弃遗产,让新丧老伴的老爸和乡下保姆凑成一对,梅婷放弃六年等待的对象,和弟弟终成眷属。主角夫妇复婚,女主说出「以后你们家的事我会当做自己的事」。拜托诶,这是什么正能量 故事啊!
让我看到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