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天能免费看《麦田》,是我专门给组织者写了信,专门求来的,感谢sure,感谢豆瓣。
高呼何平犯下6年前同样错误的那位仁兄,我严重要跟你握手,很同意你的观点。
何平最大的错误:虎头蛇尾。
我不愿意随便为一位导演定性,但是,六年前的《天地英雄》,现在的《麦田》,相同错误的一再出现绝对不是个巧合。
既然弓拉满了,就请您稳住气息,用认真的态度放箭。
作为导演,要对全局有个总体的把握,取舍间其实是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看完的一刻我在想,如果能看到导演版会不会更好一点,GD总局每次都把事情搞砸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把不合逻辑的责任全部推到导演身上,明显并不理智。
然后,我开始用我有限的脑细胞,解释那些不合理,猜测那些被无情剪掉的片断。
首先是暇与夫人之间情愫的展开。
从二人见面开始,暇就对夫人产生了好感(长得好看没办法),而FBB只是在夜晚来临时才春性大发自己意淫一下,淫的主角也不是黄觉而是葱,然后就是麦田里的一回眸,仅此而已。
但是在影片最后10分钟,已经逃出城的暇竟为了救夫人放弃了自己用“铢九族”换来的“回家收庄稼”的崇高理想。
而FBB表演完那段黑择明式的发泄独白后,居然没有砍下那一刀。
我推测,有可能存在的一场戏是:宴请之后,暇醉酒不省人事,其他人散去,FBB绕着暇踱步,打量这个穿着暴露的男人。
慢慢对他产生好感,甚至幻想点什么。
我们允许一颗思春的心稍微动一动,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有可能已经是个寡妇了,后来土匪来了夫人也表达了自己的这个担心。
当然,那天什么都没发生。
另一个可能存在的场景是二人精神世界的交流,有可能是收麦子一场戏,用讨论麦子作为统领意向,小探讨一下对人生的看法,唉,多浪漫阿!
祭祀大人缺少的一场戏很容易看出来,也很影响电影的流畅性,就是她跟夫人讲“距葱大人已经回来了”这句话。
然后到处跟人讲你的亲人已经回来了。
没有这段,夫人不可能一下子崩溃成那样。
应该是看祭祀抽风,祭祀跟她说话刺激她一次,回来再看到玉再受刺激,跑出去发疯,然后推门看见祭祀上吊。
这样就不会觉得那么突然了。
接下来应该是让厨娘下毒,这些不交代清楚让人看这很不舒服的。
土匪的戏肯定也被剪了,如果单单需要这么简单的戏份,那大可把土匪换成另外两个逃兵,或者秦军的一小撮先头兵,说出秘密,然后让暇表现英雄主义杀掉。
这么多土匪,来了,表演了一次《蚂蚁总动员》里的蝗虫桥断,然后就死了...不理解。
王志文的围巾,还有背后的风扇,更不理解。
既然说到《蚂蚁总动员》,就顺口说一句。
我老公说他看过一个特别雷同的故事,讲二战时德国兵误入盟军的一个村庄。
我没看过,也并不在乎这个,就算是唐僧和猪八戒再进一次女儿国又怎么样,没关系。
挺不错的是,我跟我老公都看出了那么点黑择明的味道,不知道其他豆子们有没有同感。
但是个人很讨厌现在这个结尾,那么仓促,还不如一刀砍了暇,更黑范儿一点多好啊。
另外,昨天妞妞去看电影,挺让人担心的。
全剧充斥着隐喻的,公开的,精神层次的,也有肉体层次的放肆。
比如传话,一群人朗诵杀了多少人,用头垒出多高的墙,比如大摇大摆的开裆裤和三角裤,比如FBB的红色毯子,比如嘿咻之前往身上撒水,比如把那块代表FBB的玉放裤裆里,一群女人疯狂的撕扯疯狂的掏。
不过,既然连GD总局都没有看出什么问题,估计单纯的妞妞也不会知道其中的凶险拉。
两个秦国逃兵,由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原因,流落到赵国的小城潞邑,开始了他们的神奇之旅。
两个人,一个是精壮男,曾经是秦国的锐士,相当于今天的特种兵,一心只想回家收麦子;另一个是猥琐男,形象心理都很猥琐,心里总想些鸡鸣狗盗之事。
而这个小城潞邑,竟然是一个无一名男子的女儿之城。
城中管事的,是在新婚之夜夫君就被调上前线的美丽城主,另外一位则是长期孤独的女祭司。
精壮男和猥琐男迫于形势,自认是赵国人,赢得了女人们的初步信任。
而后在城主的款待中,又违心地编出了赵人大胜的假新闻。
没想到,这样的谎言让女人们大为高兴,最兴奋的是女祭司的女佣,她利用最原始的手段向全城婆娘们现场直播了宴会内容。
男人们醉了,因为酒;女人们也醉了,因为大胜。
在这种情况下,精壮男和猥琐男产生了矛盾,猥琐男认为应该留下来享受齐人之福,而精壮男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回家收麦子,结果呢?
正义战胜了邪恶,猥琐男的丑陋想法暂时没有得惩。
但是,一边是年轻力壮的男人,一边是独守空房的女人。
下面的情节会如何发展呢?
从片名金黄的<麦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经典的<红高粱>,难道这两者之间就没有一丝潜在的联系么?
这时候,意外却出现了。
一群强盗冲入城中,准备占城霸女。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精壮男挺身而出,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潞邑城,也拯救了这些险些被凌辱的女人们。
这样的行为,让美丽的女城主对这两个男人产生了一些好感,同时,也让冷漠的女祭司的思想开始有了变化。
这两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是好人为何有诸多疑点,是坏人为何又拔刀相助?
这种情况让女祭司对于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也让看电影的我非常纠结。
就在城里的女人们开始倾向于接受这两个男人时,意外又出现了!一件玉佩出现在众人面前!玉佩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情节的走向,也改变了人物的命运........剧透到此结束。
影片的监制、编剧和导演集于何平一身,因此如果票房有问题也怪不着别人。
画面很美,美术指导霍庭霄,主要作品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十面埋伏>。
摄影也很有特色,用了很多俯视的镜头,摄影赵晓时,主要作品<梅兰芳>。
电影以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为背景,以个人命运为主线,让我们了解到这个震惊的历史事件。
立意不算新颖,手法有些老套,故事情节极其拖沓,影响了对战争背景的表现。
很多艺术化的处理,例如两人对白、单人表演,虽然可以让观众思考,但是却影响了整个影片的结构。
我认为如果这部片子由目前两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以内,让情节更紧凑些,效果可能会比现在好。
总而言之吧,如果你愿意在国庆长假喜庆详和的气氛中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纠结,是可以考虑看一看这部片子的。
再说两句闲话。
影片开始和结尾都有儿童用方言唱歌,相互呼应,有点意思。
但这也提醒了我,秦国与赵国的方言应该是不同的,这样的话秦国人是不是很难冒充成赵国人?
此外,电影介绍中讲到男人出门打仗已三年,但在强盗进城的一场中,强盗抱着的幼儿明显不到两岁,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有些欠考虑?
免费观影活动结束的那天上午,我才无意中发现这个活动,并马上点击参加。
本来确实没报什么希望,因为本人在类似抽奖这种活动中一向运气不佳。
但是当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第一批名单中的时候,我确信自己要开始转运了。
言归正传,既然是写作业,就要贯彻一个主题,那就是“和谐”。
所以我决定客观滴回忆一下昨晚滴电影。
首先我想说,我貌似了解了那么一点儿导演的意图。
两个侥幸活命的逃兵,遭遇一城饥渴的老弱妇孺;双方在侦察与反侦察之余,同力击退了一群趁火打劫的强盗。
导演在男二号的处理上,颇受红色英勇勋章中对人性求生本能的刻画的影响。
影片结尾处,Qin united China, but the mundane characters' fate remained unknown. 好一句赤果果的主旨句:电影通过非战争主体在战争中的遭遇,揭示了导演反战的思想。
其次,电影里的风景和色彩确实很美,颇有向张导儿学习的感觉。
麦田的颜色很正,深得我心,尤其是在海报里看起来,完美无缺。
实际上,正是受了这色彩的蛊惑,我才义无反顾的走进影院。
还要感谢导演对两具无头尸体的处理,没吓到胆小的我,导演的确很和平。
如果没记错,我看完蝙蝠侠之后很快相信。
这将是我2009年最喜欢的电影。
那么我在今晚我也很确定2009年我最不喜欢的当属今天看的麦田。
我写这篇评论其实并不是为了诋毁麦田或者导演兼编剧何平,毕竟电影这东西是艺术,而每个人对艺术都有自己的理解。
是好是坏还要看市场的反应。
我也完全算不得资深专家,只是在浪费60块人民币和两个小时之后想要给后来的同学提个醒,还是去簋街和朋友聊天吃烤串来的合适。。。
下面说电影,大凡电影。
必然有一条故事线。
如何讲一个或者多个精彩的故事。
将生活中的故事沉淀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是考验导演和编剧功力的一个标准。
麦田讲的一个什么故事?
通过影片最后的字幕 ,终于明白过来导演原来是打算给我们讲乱世中两个普通人命运的故事。
我一直还以为是一个男性导演YY片呢,片中的男性赤裸的躯体,裸露的屁股,大红内裤,包的紧紧的阳具,被女人们撕扯过无数次的衣服,对美丽女演员赤裸裸的语言强奸。
关于角色和演员黄觉演的精英战士甲(对不起我没记住他角色的名字,况且也不重要)是打算回家收麦子的。
我越看到后来越迷茫,他怎么开始收起了赵国的麦子了?
他天生喜欢收麦子么?
还是收麦子的男人看起来很有魅力?
另外他拿个鞭子抽人挺来劲,没看出对收麦子有很大热情啊?
人民百姓爱好收麦子,其实说白了是爱好和平,向往丰衣足食生活的原因吧?
他个秦国农民跑到赵国收麦子。
到底为的什么啊?
要说他对城主夫人有痴心妄想,那他们也没感情基础啊。。
他对城主夫人的意淫,在我眼中就如同大二食堂对着漂亮妹妹流口水的同学没什么区别。
对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士兵造型来说。
显然不是很有说服力。
范冰冰演的城主夫人,范的缺点在我看来十分明显。
一直认为范是个美女,同时也是工作态度相当认真的女强人。
但她似乎受限于天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演的角色总是有点雷同类似的感觉。
片中的角色总是摆脱不了她本人的形象,一个成功的角色在于角色的说服力。
演一个人能觉得像是住你们家对门的谁谁。
那叫到位,虽然咱都没见过赵国贵族夫人的模样。
但显然赵国夫人做些掩嘴偷笑,抬头擦汗,悲伤莫名之类的动作时候最好少点现代感。
特别苛责范冰冰也许是要求过高,找章子怡来演赵国贵妇必然更糟糕。。
王志文演的强盗头子,我打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导演花这么多时间去拍他的头发和背影。
强盗头子在片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女人们这俩人有可能是骗子。
出场花去十分钟。
死只用了30秒。
观众也许需要关注王志文同志是不是又多了两条抬头纹。
但对于这部作品来看。
整个就是为了撑时间浪费胶片呢。
唔。
我又回想了一下。
导演花去5分钟描述范冰冰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老公。
难道这部片子就是为了潜规则一下谁谁而拍的么?
我很佩服何平导演六年磨出的这一剑。
这一剑的确雷到我了,以后你何平的片。
我必然是在迅雷上看。
我就不打算对再您一亿的票房期望做什么贡献了
身为历史知识单薄的电影爱好者,唯一能聊以自慰的只能是——起点低,进步就快,咱勤快点时刻学习着吧-_-||| 瞧,这电影看了2小时,回家查资料自我教育时间就翻了倍。
下面,交上学习小结,呃,或者叫,略有所得但疑惑更多之请教贴。
金木水火土日电影分了章节,有些戏剧的味道,这挺好。
但分章的依据让我昏了一昏,习惯性想到了七曜,知道不对。
经查:金日、木日、水日、火日和土日,是日子的天干地支的甲子纳音的五行。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
给个直观的例子: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手头资料不足,小有疑惑。
记得成书年代相近的《吕氏春秋》中并不以五行纪日,记载长平之战的《史记》也是,而后世五行日常出现在风水、命理的卜课里。
片中金木水火土的五日,是否隐含了剧作者的吉凶观?
有待同好共探!
合卺与结发潞邑城主大婚虽短,也详细呈现了婚“礼”。
其一,合卺之礼,交杯酒的前身。
用匏(葫芦)一剖为二,以七将两器(瓢)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
我的疑惑,在两半葫芦的连接,那华丽丽的红绳……红绳或红线表示姻缘,起源并不早。
月老的故事,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的小说中。
是否另有什么讲究,恕我火星……其二,结发之礼。
看电影时,我把战报的上呈的情节理解成了结发礼的打断。
在我印象中,结发是需要夫妻二人在床榻上将发束相结的。
但小查而得《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
”就是说,缨是许嫁的标志,表示这一女子已经有了对象。
这条束发丝绳,直到成婚的当夕,才由新郎解下,这就是《仪礼·士昏礼》所说的:“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
”影片中确实礼毕了。
女司仪、女祭司与城里的女人们这些全是疑问。
当时的婚礼是由女司仪主持的?
婚礼当中可以任意呈报军情?
城主不在时,女祭司的权力有多大?
城里上年纪的女人们共商大事?
有种看希腊的神话剧的错觉。
命运,巧合,神力,民众的愚昧与喧嚣。
是战士还是武士片中一正一谐的男主,衣装发型、台词动作、情节冲突,都将我的思想抛向黑泽明的黑白世界中。
怪只怪,咱在系统了解民族文化前,过早被邻邦娱乐业荼毒了。
看吧,我确实是认真看片,仔细思考,严肃学习的观影良民。
而且,我不准备把更多困扰带给大家。
这些困扰包括:骊夫人的着装,片头赵国儿歌的方言,一城人在城墙外同耕一片麦田,城中老妇的京腔,那块玉佩到底是不是金镶玉等等一系列贯穿影片的光影声色。
考据癖是不好当的,自然,我也达不到那种高度。
把无意自称历史纪录片的娱乐大片这样学习,也有失公道。
但如果不是历史,它讲了什么呢?
长平之战前夕,秦兵伐赵,白起为将都需秦王秘密任命,白起之名令敌军闻风丧胆,令敌将用兵更加谨慎。
秦王的谨慎,敌军和敌将怯懦都可以用之后长平之战的结果来映衬解释。
那是一个士卒有名无姓的年代,暇和辄两个名字很酷,性格不同,但走在同一条不归路上的战友--无论之前还是之后。
血染河水的坑杀,使得锐士暇征战多年已经充满疲惫的心再也无法背负更多。
丢盔弃甲的胜利之士-充满讽刺意味的逃亡之路开始了。
辄--一个近乎累赘的同行者,一个运气很好的胆小怯懦者。
令人敬仰或者说发指的秦军锐士和一个遭战友唾弃的怕死鬼被命运所选中,噩梦萦绕的时候到达了洛邑-无法否认的乌托邦。
战争和屠杀对于消息闭塞的小城洛邑都是虚幻的存在,任何一个捷报都可以被信奉,任何一个噩耗都可以毁灭。
一个本该丰收的时节,收割反倒不是大事了。
人人都是有着无尽欲望的,有能力的,没能力的,能力强的,能力差的,在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几十年前,人们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丑角辄和强盗首领都是想要占城为王的。
但是他们的行径让这梦想显得那样飘渺和搞笑,不自量力的感觉。
秦军是强悍的,锐士暇一人轻易摆平强盗团伙可以侧面反映出秦军无以比拟的战斗力,加之战争思想超脱于时代的白起,赵国芸芸众生的命运已经提前被书写,无论他们自己是否可以感触到,那些个被死亡惊吓而还得娃娃兵是明白的,所谓的希望恐怕不足以抹平那已经入骨的恐惧,必将背负终生了。
被遗弃的女人们,被描绘的是那么愚昧,那么的渺小。
但战争于她们同样是苦难,愚昧表象后也是无尽的悲凉,光鲜的城主夫人只是个年纪轻轻就守寡的漂亮女人,那些被辄述说为应该杀掉的娘们,也同样的苦难,她们之前的生活已经全然不复存在,之后的日子也并无法期待更多,她们是否欲望强烈,是否想要得到更多,无论如何,她们只是拥有短短的今日了。
金黄的麦田总让人心里宁静,有着强烈的依存感,暇双手张开轻抚麦穗飞驰的景象与角斗士拉塞尔克罗当时的神情如出一辙。
那种安详,实在是让人向往。
这是一个麦穗金黄的时节,收获的季节,但也终究只是一年中短短的数日。
战争的创伤和对于战场外人们人性的打击也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无论如何,她们和他们是存在的
反映战争的惨烈和对人性的摧毁,大多数电影会采用震耳欲聋的炮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刀光剑影、血脉喷张、乌起码黑摇晃不止的镜头等手法。
集结号、拯救大兵瑞恩甚至Transformer无不如此。
而麦田却从另一个角度,同样展示了战争的无情以及对人性的折磨。
秦赵长平之战,坑埋数十万将士。
如此震撼血腥的战争,影片里却几乎没有多少冷兵器肉搏,摇旗呐喊、血流成河的场面。
取而代之的是如画的麦田,市井的城镇,一群没了爷们的娘们。
影片里为数不多的两位男性主人公还都是衣衫褴褛、光着屁股乱跑的逃兵……仅仅靠这些元素,麦田同样为我们呈现了那场战争对民生的摧毁,甚至更敏感,更细微。
战争带走了所有的男丁,剩下的女人们只能扛起男人留下的担子,种麦子、收麦子。
但苦累得不是身体,而是脑子里的那根筋。
时时刻刻要想着自己的男人是否还活着,什么时候能回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盼的神经都出了毛病。
哪怕听到一个战场的地点都能叽叽喳喳兴奋半天。
她们对男人的渴望如此之强烈,甚至两个陌生的男子出现都能给她们带来无比的享受。
她们贪婪的闻着这两个锒铛男人身上的酒臭味,摸着他们那脏兮兮、肥腻腻的身体。
恨不得把这两个男人吃了。
试想如果没有战争,如此褴褛的两个男人出现在城里时,哪个女人会正眼看他们一眼呢?
骊是一城之主的女人,自然不能像他人一样如此直接裸露的放荡自己的情欲。
但她同样迫不及待的把两个男子请来为她讲述战场的情况,同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幻想着与城主的肌肤之亲。
她高贵、坚强、矜持,有礼节。
但她内心深处那种因男人出征而留出来的企盼与欲望不比门外那些粗鲁的娘们们少一丝少一分。
再来看两位男主。
秦人,战争胜利的一方。
可是又好到哪里去么?
一个疯疯癫癫,贪生怕死。
另一个虽是万人中的锐士,却也同样当了逃兵。
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家收麦子。
可就是为了实现这么一个简单的农夫的梦想,他要当逃兵,要时刻提防着背后射来的箭,砍过来的刀,冒着诛九族的危险,要欺骗。
不敢挺身昂头的走,只能鬼鬼祟祟的爬。
不能理直气壮的说,只能小心翼翼的骗。
他勇猛、锐利,但内心却对战争无比耻恶。
他想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去收麦子,收他的粮食。
他想的不是把冰刃扎进他人的身体,他想得是踏踏实实的活。
影片的配乐是一大亮点,揪人心魄的弦乐几乎贯穿了影片的始末。
把战争中后方家属那种紧张、焦虑、恐惧、企盼复杂混合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甚至影片里刻意而为的蝇虫之声也对气氛的烘托起了奇妙的作用,表达出了人物不安、焦虑的心里。
也许很多人会遗憾这部影片没有预想中的大场面,没有一个完整、流畅、有始有终的故事主干。
但我想这正是导演所要展现的另一个角度的战争。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硝烟,没有血流成河。
只有一群割麦子的男人、女人。
就像他在影片结尾写的,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争,但骊和暇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
是啊,小人物为什么要战争呢?
他们不想当英雄,不想当锐士。
他们想的只是安安心心伺候自己的男人,踏踏实实收获自己的麦子,没事打打酱油就好了。
最后感谢豆瓣组织的观影活动,第一次参加,还抽中了海报,很高兴。
8排5座,交个作业,留个纪念:)
何平从来都是一个玩概念玩的很足的导演,他的每部作品都有着很强的符号性和指向性,从而使他成为中国内地类型片的开山者和集大成者。
他更像是一个玩家,能够把电影完全当做一种享受来操控。
在他的每部电影里,看不到所谓艺术家的野心,也看不到所谓商业的媚俗,他给观众呈现最质朴的电影的美感和快感,而“享受”成为最能代表其电影气质的形容词。
这部《麦田》,同样打着深深的导演“玩电影”的印记。
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能够让创作者展示的如此的精致并富有冲击力,我不禁惊讶,是不是导演无意中又一次开创了印象派唯美古典主义电影的先河。
抛开这些先入为主的概念,影片在各个电影指标上都属上乘之作,但似乎观众在看完此片后感觉除了那片金黄的麦田尚有余香,其他都不知所云。
这使我想到姜文的的《太阳照常升起》,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在于导演都寄予了,或者剧本天生具有了多点的寓意,这些寓意很多是游离于大的主题之外的,但又在主题的框架之内无限趋近。
而这两部电影又恰恰走了两个极端,《太阳照常升起》把所有的指向性全都似隐非隐的展现出来,像是一层薄纱蒙在观众眼前,而《麦田》则完全把各种寓意隐匿在故事的整体脉络之中,完全不给观众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机会。
可以说创作者做这样的电影会感觉很high很有智力上的快感,而观众想要看明白这样的电影就要更辛苦些了。
影片的故事本身,并不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依赖性,它可以发生在现代,可以发生在唐代,当然也可以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
而把故事安排在如此遥远的年代,使影片本身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感。
我们虽然有着文化上的继承,但是对于那些古代人的名字,所用的器具,所穿的服饰,祭奠的礼节,都使我们有一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感,从而使影片更加抽象,使观众能够跳出故事而关注其意义本身。
影片着力探寻了人类最原始对生命完整和尊严的向往,而麦田作为孕育生命的温床,成为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它代表着生生不息,它代表着希望。
影片中表现出的原始人类对性,对食物,甚至对精神的欲望,无不是对主题的一种强化和渲染。
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会有一种本性的萌动。
对于影片的细节,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影片的画面。
这是影片的最大卖点,但好处在这种看似商业的卖点并不是脱离于影片而生硬存在的,相反,画面被主题恰如其分的使用,给人的观影感觉非常的流畅,合理,自然。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中的视觉元素运用的比张艺谋的很多画框式的作品更加成熟和高级。
比如说,那片原始森林在金木水火土五天中的色彩的变化,都是那么的富有感情,亮暗之间的对比,颜色之间的过渡,都为剧情的推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影片展示了一种非常原始的人性的美感,非常的吸引人。
比如在那样一个性极端饥渴的全是女人的封闭环境里面,女人们对男人身体的迷恋;黄觉把麦穗搓开放进嘴里的一刹那,人对于粮食的那种感情;当知道自己的男人已战死沙场,女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自尽时那种对生之尊严的珍视;一个战胜国的懦弱战士,因为不忍再看到人死的惨状而叛逃,等等的这些,都是人类从古至今最普遍也真挚的本性。
生而为仁,生而为义,这古往今来的生之法则成为影片的宣扬主旨。
导演把这些根源性的东西原原本本的朴素的表现出来,也许是不跟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相匹配的,导演却敢于去挑战,以期唤醒人们最本质的情感。
另外,导演对于演员潜力的发掘,也成为这部电影非常值得一看的看点。
可以说范冰冰和黄觉都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出了在其之前作品中所没有体现出来的表演张力。
这体现了导演非常敏锐的审美角度和非常娴熟的控制力。
在这一点上黄觉的爆发更加的完美,范冰冰感觉还是有点稍欠火候,但也比她之前的表演进步多了。
最后,仍然要表达对何平导演持之以恒的创新和自我超越的敬佩。
他的成功必将给中国的类型片以更多的借鉴和希望。
当我晚了十分钟到达放映厅。
看到的是黄觉饰演的秦国士兵在麦田里气势汹汹地行走。
身后跟着另一个言行猥琐的士兵。
画面色彩非常的浓重。
麦子几乎都有了金属的色泽。
天空也异常的高远深邃。
旁边坐的小情侣已经开始窃窃私语。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的故事。
取材自著名的长平之战。
对于长平之战的演绎在书本上有各种版本。
有对秦赵两国用兵的评述。
有对赵国女人举城服毒殉情殉国的唏嘘。
有对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歌颂。
但这个片子却没办法归入战争片的范畴。
因为为数不多的战争画面或口头描述只出现在了两个秦国逃兵的梦魇和呓语里。
片子的结构像一部五幕舞台剧。
在人物语言动作上也存在许多舞台剧的影子。
比如王姬演的祭司的独白。
士兵暇在酒醉后描述战场杀戮场面时的癫狂言行。
都让人恍恍惚惚仿似看的不是大银幕而是小剧场。
这是一个关于战争背后男人和女人胜方和负方谎言与真实错综复杂关系的片子。
关于男人。
黄觉饰演的士兵暇。
骁勇善战。
却一心只想着回家收他的麦子。
杜家毅饰演的士兵辄。
腌?胆小。
却妄想有朝一日过上王侯将相的生活。
战争把男人不同层面的脆弱撕穿了。
不管是赤裸裸的表面。
还是沉默外壳下的内心。
都是一种焦虑不定期待归属的情绪。
超脱闲逸和酒池肉林。
都只是归属感的不同期待。
女人。
穿白衣的留守妇人。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几乎和男人一样彪悍。
但在听信了赵国战胜男人即将归来的谎言后。
她们才表现出少妇们的兴奋和聒噪。
在那一丝希望降临的时候她们才大胆地释放出了压抑已久的天真。
男人期待归属感。
女人期待依赖感。
即使在最不可能实现的年代。
人性也在偷偷喘息。
范冰冰饰演的城主夫人骊。
是这种矛盾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只为丈夫的一句话。
你就是这座城的女主人。
她颤抖地想救下强盗手中的孩子。
想保护这座城里所有的女人。
却做不到。
哪怕是要杀掉敌国的士兵。
她也没有挥刀的决心。
最后的结论是——每个人的勇敢都有限度。
人都摆脱不了对归属和依赖的向往。
这类文艺片或者说是实验派的东西,是比较适合在小剧院里给一些每天都挺深刻地在思考人生的小资们欣赏的。
谈故事谈情节或者谈表演,对这个电影来说,是不应该的。
导演讲的不是故事,导演是在表现矛盾表现心理表现荒涎,所以你要有这方面的修养才行。
如果看完电影你就去翻书想知道“长平之战”是怎么回事,那这部电影你就白看了。
这绝对不算主旋律电影,它不歌颂美好、不揭示人性,也不逗乐、也不纪实。
就好像一个心理学家,比如弗洛伊德之流的,在通过一个夸张的表演,来给你解释一个心理学或者说社会学里的一个名词。
就是这么一个电影,归为教学片比较合适。
听说当年的《地雷战》、《地道战》也是教学片,但不是社会学科的,而是实用科学方面,所以拍的就有意思多了。
何平是张艺谋的同学,那几个人对这类反传统的电影一直情有独钟,他们是那一代人里比较爱思考的人,而且思考的都是一些比较宏大的主题。
但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对人性的关心和朴素情感的关注,却是他们总也把握不好的。
比如老谋子的那个《有话好好说》想表现的也是普通人情感的交流和冲突,可给你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言不由衷。
可同样主题的那个奥斯卡电影《撞车Crash》,给人心里带来的触动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至于那么低分吧
怀念电影也叫故事片的年代——现在已经没人有勇气讲一个像样的故事了
可怜了那些被你们糟蹋的麦子
从头到尾都是两个男人在唠叨和一群女人在聒噪,很奇怪为什么不出现淫乱情况
???????
那两个男的 笑死了 一堆大婶大妈级的yy。。。剧透:村里n年没男人 男人都出去打仗了,因此 当村中来了两个男人也是仅有的两个男人时。。她们笑了。。
操。。。
冰冰啊,哎;就导演呗,非要硬造某种氛围。
其实是场白日梦。。。
“长平之战,秦卒尽亡”太精彩!那一箭射中的可不止那白啥。
王志文演的好,除此一无所获
你要表达个啥
拍摄很到位,镜头很细腻,场景很唯美。演员太刻意,叙事太小气。
浓厚的舞台剧风格,寓言似的故事,就是看的时候有点困
第五代崛起于黄土地里的高粱地,如今倒在了满是菊花的麦田里。听范冰冰的话:还是回家种庄稼吧。
2010.12.25 @ Home说不出的烂 要像平常的国产大烂片 您就乐呵乐呵傻笑笑得了 这片除了摄影有点看头之外 我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那些笑点都像泡了屎一样让人笑不出来
1,欺骗性预告片top10.2,自慰戏草草了事,坐我前面一哥们怒吼:就完了?3,打着风景片和服装片的噱头,冰冰就三件衣服……4,剧情拖到吐血,笑点低到离谱5,那个光着屁股的肥仔太鸡巴恶心了……
哼~~没有激情戏!
催眠电影
挺喜欢何平电影慢慢的感觉,有些导演很有才气和特色,可是在这个时代却必须满足商业的需求,整个范冰冰来,一切风格都消失了,成为统一观看眼睛之下的失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