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闲来无事,去电影院看了《末日迷踪》。
其实在之前,我在《博人传》和《末日迷踪》之间徘徊了很久。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末日迷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主演是尼古拉斯•凯奇,我非常喜欢这个演员,同时本人对末日题材的影片也小有感兴趣。
我依稀的记得,上次看末日题材的影片要追溯到《神秘代码》,依旧是尼古拉斯主演的影片。
近年来,末日题材的消费逐渐增多,许多电影都或多或少的加入了一些末日题材。
毕竟在《2012》大火之后,许多导演和商家发现末日题材非常对大众的口味,这也是近些年末日消费增多的主要原因。
影片一开始从非常平常的父女隔阂开始,出轨的父亲,信教的母亲,导致了克罗伊家庭的破碎。
克罗伊万里迢迢坐飞机回来给父亲过生日,发现父亲雷假借工作之名,和情人凯蒂去伦敦偷情。
影片前十几分钟几乎都在讲述克罗伊家庭是如何四分五裂的,导致我一度忘记了这是一部末日题材的电影。
随着影片深入,重点逐渐回到了主题,克罗伊的母亲信奉上帝,相信是上帝将自己的女儿带回家。
而记者卡梅隆也在机场遭遇宗教狂热粉丝的刁难,末日氛围逐渐浓厚。
在男主雷开飞机没多久,剧情的高潮就来了。
随着一道白光和一股震动,数百万人同时消失了。
由于本片采取的是双线平行叙事,所以影片一直在飞机和城市之间切换,分别展示灾厄发生后人们群众的反应。
不过都是一样的,大部分的人都疯了,而灾厄的发生让重来不信上帝的雷和克罗伊首次产生了对自己想法的质疑。
这里说一下灾厄,根据影片的线索,可以知道消失的人是被上帝带到了天堂。
当然这个结论也只是雷自己推论出来的,影片里面并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了这点。
刚开始在飞机上,一个印度人说国防部开发了一项最新科技,可以让飞机从美国到伦敦只要6分钟。
看到这一段时,我还一度以为是某项高科技可以让人瞬间消失。
灾厄的发生在影片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到底是谁带走了数百万人,还有把他们带到哪里去,全都没有具体的答案。
反而在灾厄发生后,影片更多的表现了人们在灾厄发生后的表现。
社会失去了秩序,到处都有人抢劫、破坏,整个城市陷入了疯狂当中,人们的表现犹如世界末日到来了一般。
俗话说,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就先让他疯狂。
灾厄发生后人们疯狂的表现,就如上帝让他们自我毁灭一样。
从影片里可以看出,在灾厄中消失的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教之人,另一种是小孩。
信教之人不用说,他们信奉上帝,自然也会得到上帝的救赎。
而小孩子大多不信教,上帝为什么也带走他们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是无罪之人。
在西方宗教中,只有两种人是无罪的,一种是死人,另一种则是孩子。
在消失的孩子中,也有不少婴儿,孩子什么都不懂,自然也不会去信教。
所以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是无罪的,上帝自然也要救赎无罪之人。
而剩下的人,要么就是无神论者,要么就是身负罪孽的。
这里的罪孽,并不是指具体的犯罪,而是指每个人,尤其是成年人,在一生中总会做错一些事。
因此心里对做错的事怀有内疚,产生罪恶感,就像雷找小三,克罗伊对自己母亲的顶撞,都在事后对自己行为耿耿于怀。
这样一来,由于内疚,就在无形中自己套上了罪人的枷锁。
连自己都认为自己有罪,那么上帝怎么可能救赎你呢。
而在飞机上,也表现了一些乘客身上的罪,墨镜女吸毒本身就是一种罪。
而老商人只管挣钱,甚至在灾厄发生时也只想着生意,这种冷漠的家庭观最后也让他内心产生了罪恶感。
黑人妇女和丈夫抢女儿,认为是自己让女儿不开心。
影片后面就进入了典型的好莱坞情节,靠个人一己之力拯救众人。
克罗伊一个人帮飞机请出了条跑道,而雷独自开飞机让众人无伤落地。
最有意思的是,飞机在天上飞得这么高,雷竟然可以用肉眼看到狭小的跑道。
不过作为好莱坞电影的典型特征,我相信大家早已见怪不怪。
影片结局皆大欢喜,众人得救,也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克罗伊最后那句“末日才真正开始”,揭示了人为的祸乱比天灾更可怕。
虽然结局很开放,但我觉得应该不会出第二部了吧。
确实以前我也曾是尼古拉斯的粉丝,他的动作片都以其惊险让人称奇,但是这部片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有点让我失望。
在剧情上,作为撑起电影主要关键元素的“迷踪”并没有完整交代和解决,反而将重点放在打亲情牌和飞机紧急迫降的事故上,让人觉得讲了这么多,这么惊险刺激,到头来跟没讲一样。
还有导演也许想通过塑造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来阐述某种人性上的讨论,但是花了太多时间在这些对剧情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无用角色上反而更使导演的目的越走越远,让人觉得不伦不类,不知道重点到底是什么。
《末日迷踪》居然在大陆公映了。
在无神论国家引进信仰色彩如此浓厚的一部电影,看上去简直是一个神迹。
不过,神迹背后的现实,恐怕是凯奇的巨星效应和电影的灾难悬疑片的定位,外加今春档期几乎全被国产片霸占,各大院线急需一些美国“大片”来丰富品种。
如此这般,《末日迷踪》就神奇地空降中国了。
要集齐以上条件,对任何一部宗教电影都非易事。
所以,想支持这部电影的人要赶紧的,否则你们下一次在国内的公共大荧幕上看到它们,多半要等到下一个猴年。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剧情简单,叙事缓慢,拍得远称不上精彩。
它唯一值得一提的内容,就是向国内介绍了基督教的末世观。
准确地说,是基督教末世观的其中一种。
如果电影的初衷是要布道的话,那么它还有一些背景没有交代清楚,所以把国内观众看得疑窦丛生。
显然,它原本是拍给西方人看的,偶然获得了登录亚洲的机会,想必制片方也很意外。
至于凯奇大叔,更是没想过会在这种情况下和中国观众见面。
这种灾难素材的电影,有了凯奇压阵,制片方居然没有做3D版,可见当初就没想着拿这片子赚钱。
《末世迷踪》在国内公映后的反响,可谓是“四分五裂”。
有人喜不自胜,有人怒上心头,有人不明所以,有人五味杂陈。
这种情况也不奇怪。
外表一片祥和,内心四分五裂,本来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往好了想这是多元,往惨了想这叫混乱。
要做到化零为整、内外和合,第一步就是动用自己强大的悟性,去尝试理解西方人以为我们理解不了的世界观。
这部电影的世界观大致是: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天堂和地狱是真实的,而总有一天上帝要清理整个世界,到那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场。
在这个背景基础上,电影尝试展示出,在世界末日的时候都会发生些什么事。
首先是一大堆人会被上帝带走,即“被提”(Rapture)。
在电影所代表的这一派基督教思想里,被提事件是世界末日的开端,它的发生,标志着人类正式走入了历史的尽头;在被提事件发生之后,会有七年的大灾难;七年将尽之时,基督会第二次降临,在地上建立千年国度。
整部电影的时间节点,就是被提刚刚发生、整个世界即将进入七年灾难的时候。
电影的最后一幕清楚的表现了这一点:乘客们下了飞机之后,看到世界上一片狼藉,女主角说了一句:“这恐怕只是个开始”。
基督教信仰的被提事件,在电影中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方式和条件被描绘地很具体,但也很有争议。
影片里每一个被提的人,都是留下了自己的衣物——正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清洁溜溜地去见神。
这个想法,或许来自圣经的《约伯记》:“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
不过,约伯所谈的是死亡,绝不是被提。
这种“裸体升天”的想法缺乏依据,权当是编剧的一种个人理解。
而且这样一来,催生出了许多好笑的问题,比如假牙、义肢、人造器官能不能带走的问题。
同时,被提的人都是瞬间不见踪影,与圣经里记录的耶稣被提的情形(驾云而去)相去甚远。
这种被提,其实已经不是“被提走”,而是“被消失”或“被蒸发”,以致于导演专门安排了一幕,就是让飞机上的乘客们去猜“这些人是不是隐形了”。
至于被提的条件,在电影中表现为三个。
第一个条件是真心信上帝。
不真心信的牧师作为反面教材,悲剧而滑稽地被留了下来;第二个条件是小朋友一概放行。
只要是小朋友,统统免费上天堂,电影在这方面花了不少胶片:女主角的弟弟,飞机上的儿童,医院里空空的产房,等等。
与之前相同,这个部分也缺乏有力的神学依据。
而且这一次引出的问题更多,也更难回答——多大年龄算是小朋友?
不信上帝的小朋友可以吗?
生理上是成人、心智如儿童的,该怎么处理?
最后一个被提的条件,也是引发一部分非基督徒反感的一个条件,就是你信的上帝必须是基督教的上帝。
电影里用飞机上的阿拉伯人来表现这个观念。
这个条件看上去霸道,其实也合乎逻辑——只有基督教的上帝会把人提走,其他宗教没有这个观念,自然也不会卖这个船票;谁要是想要票,全世界独此一家,当然必须找他。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立意,是抛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末日真的到来,被提的事情真的发生,而你陡然间发现自己是没有被提的那个,还必须要面对后面七年的浩劫,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电影里的几位主角(还包括其他所有的龙套)身处的就是这种局面。
电影的原始片名是left behind:the end begins(直译是“被留下的人:末日来了”),可见电影的初衷就是在表达这个意思。
为了传递这个观念,电影的功用已经从娱乐转向了教育。
整部电影的叙事过程,被大量地堆积在飞机上头等舱的对话里,就是为了用乘客们的讨论,来展现一个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过程。
这种教育意图,勉强保住了电影要传达的信息,但也削弱了电影本身的魅力。
全世界信上帝的人都被提了,没有被提的人不仅头疼,处境也十分尴尬——如果想要信上帝,地上还有谁能帮你?
面对一个多苦多难的“后被提时代”,你该怎么过活?
这恐怕是一副连基督徒都不愿意去想象的画面。
然而这一派的神学自有它的一套理解,编剧既然敢拍,心里是有答案的。
此处就不赘述了。
如果神迹还在延续,续集居然也能登陆国内,相信届时会有所表露。
(完)
片中包括医院那一段,所有的婴儿消失了,女主的弟弟也是很纯真的小孩,也消失了,再就是男主看了他的驾驶员同事,还有另一个空姐,都是十分虔诚的教徒。
所以上帝带走了这些人,所谓末日到了,就是惩罚活下来剩下来的人。
如果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又怎么会痛苦?
人总归有一死,人生在世,真的是享乐吗?
你只是不知道死去的人都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感觉,因为没人会告诉你。
男主欺骗了妻子,女主也不喜欢她的妈妈总是说教,还有那个拿枪的女人想带着她的女儿逃走。
那个不顾家庭的企业家,剩下的人都是有罪之人。
惩罚是给活下来的人,让他们痛苦中可以忏悔。
你失去了亲人只是你自己觉得痛苦而已,消失的人不会有任何感情。
也许他们都在天堂等着你而已。
春节后的电影市场历来都是一个淡季。
在一堆排片中能挑中末日迷踪,本就冲着其悬疑色彩去的。
几百万人瞬间消失,不知所踪,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梗吗?
编剧导演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大了,我敢说找十个导演拍,将会有十一个不同的故事。
然而作文题目太Open也不是好事,很难出彩,容易陷入平庸。
个人比较喜欢前半部分,导演用舒缓的笔触交代了人物的出场,个性,烦恼...在机场的场景中,大部分人物都登场了,新闻记者,女主大学生,调情的机长和空姐,宣扬末世主惩罚世人的疯狂女,几乎都在一个场景里出现,这是悬疑电影一个惯见的手法,观众通常会揣测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接下来的命运,从吸引的角度导演做到了。
可以说开局不错。
随着机长老爸登机后,女主驾着老爸的车回到家里,与圣徒老妈不愉快地对话后,带着小弟去逛茂,突然小弟瞬间消失,而且商场里也瞬间消失很多人;画面又切回飞机上,也瞬间消失了很多人,有婴儿,老头,肥仔,副机长,整个变成灾难片,悬疑陡升,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导致了这一切。
机长平复了乘客,并无意中发现了这些消失的人的一个共同特质,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笃信上帝和末世,只有上帝才会救他们。
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不会是平行空间,外星人之类的科幻梗?
导演肯定是有过挣扎。
选择宗教是稳妥的,毕竟科幻题材观众已见怪不怪,提不起什么兴趣。
然而纯宗教也是无味。
就这么在纠结中,故事的悬疑如同那些圣徒一般消失了,剩下的部分就是飞机如何惊险降落,这个情节对于观众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类似的影片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果。
唯一可能的亮点,出现在女主登上布鲁克林大桥顶端,试图与升入天堂的母亲对话。
如果导演在此发挥,可能还有转折。
然并卵,至此,悬念尽失。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证明哈姆雷特本身的魅力就是可探讨,可挖掘。
然而本片编剧导演并非莎翁,末世论是恢宏的题材,要讲好实在不易,就算大师也难把控。
科幻梗,宗教心,或许是他们能做到的最稳妥,最佳的组合,他们尽力了。
应该能得到3星,至于那些打一星的朋友实在太苛刻了。
行文至此,突发奇想,如果机长返程重新经过那个空间,消失的人又重新回来,那故事会怎样演绎呢?
谁说科学不是宗教呢?
个人暂时没有信仰,但是有朋友信,曾经也发生过类似电影里的矛盾,出于不理解和自认为自己的无神论从而误解这些信仰者,然后产生矛盾。
但是何必呢?
信与不信,你何必打扰。
本片是以上帝存在为基础。
但并没有主观的给出结论,上帝是善是恶是对是错。
我个人认为,他想表达的重点是信仰与非信仰之间的冲突。
可以不信,但应该尊重。
这也应该是导演对信仰的一种解读吧。
抛开信仰,反正我看电影看的挺爽。
没看到有什么硬伤大毛病。
那日子什么时候来到,谁也不知道,圣灵不知,子不知,唯有父知道。
是的,在我们基督徒的观念里,有一个日子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神要来的日子。
那日子要来,那诸多的灾害要来,那数百万的人要提前被提,因为神要审判这世界。
首先,这部片子本身在国内上映就已经是奇迹了,满篇的圣经里的话,满眼的十字架。
影片本身其实并不出众,无非是飞机空难及解救成功的过程,但如果只把他当作灾难片来看的话,不仅它本身灾难性不够大,但就算是足够分量,影片仍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除去最后的解救过程,前面所有情节都在讲述神的话语。
无论是巴克被女记者缠问圣经的话以及克洛伊与妈妈的争吵,在我们信神的人看来是那么熟悉,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真实生活中。
巴克说到一位因灾祸丧失三个孩子的妇女仍跪地感谢神时,克洛伊感到极其反感,这场景不熟悉吗?
我们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
但,是的,我们只能说“感谢神”,不是我们愚拙,而是我们明白,很多事是不能靠解释而存在的。
站在你面前的,信神的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属灵的生活,不能在你突如其来的询问中给出你满意的回答,就像克洛伊的妈妈一样。
影片中数万人突然消失的场景无疑是最震撼的一幕,所有消失的人只剩衣物,其他的人惊慌失措。
神的动作是最快的,来无影,去无踪。
剩下的人无论如何大吵大闹、痛哭流涕,甚至神经失常,都不能影响神的行动。
我们可以看到,当所有的喧嚣过后,人们唯一的解释就是圣经上的话。
那位伊斯兰教徒告诉大家:向各自的神祈祷。
侏儒说:“who do you ask for?
”他们找不到归因,连向各种神的祈祷都没用。
这时那位金发女人道出小时候偶然听到的圣经上的话,才使众人明白。
是的,只有在圣经能解释这一切。
影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婴儿、小孩都消失了,是的,圣经上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因为在天国里的正是这样的人。
克洛伊的牧师讲了一辈子的道,最后却没有被提走,为什么?
因为他失掉了起初的信心,像孩子一样单纯的热切的信心。
很多人问为什么把它们提走,也许这是神对得胜者的赏赐吧,提前带他们去佳美的天堂。
我是冲着Micheal Murray去看的...哇塞!
女主眼看着弟弟在她怀里消失得只剩下衣服 都没有被吓到呢!
所有人都跑去医院找呢!
为什么要去医院找呢!
你看大家,看到身边的人突然消失了,震惊了一下之后 就急着去抢东西呢!
告诉我!
难道妈妈失踪了 第一时间不是应该跑到家里大喊 “妈妈你在哪里!
”吗!
然而女主一回家就抄起棒球棒 抓小偷的样子,她肯定是忘记回家干什么了 看到评论说 那一段女主在桥上要跳不跳背景音乐四起的画面很唯美,你是动作科幻惊悚片啊大姐!
你以为拍MV呢!
最近上映的 末日迷踪 无疑又是一部烂片。
尼古拉斯凯奇从05年起就沦为了烂片之王。
听说是财务管理出了状况,为还债,所以才对片约来者不拒…… 这10年间拍的片子口碑和票房都不佳。
可是有一点要留意,无论多烂的片,观众始终可以看到他一直非常用力的表演。
周星驰说“我是一个演员”,而凯奇却一次也没有辱没这个名节。
无论在多烂的电影里面,他的演技始终都值得被肯定。
像他这样的表演级别,如果换个好导演,好剧本,相信会得到更多的肯定的。
期待影帝的再次回归!
对于这部电影《末日迷踪》个人觉得不烂,有凯奇,有美人,有帅哥,怎么简单的剧情,我看到最终了,比起国产一些大片动不动就“大制造”,却看得尴尬的要死的好多了,简简单单清清淡淡的谈崇奉说凯奇这部演技烂的,我也是无语了,这不很天然很到位吗?
最少我看完很释然。
说这部影片烂片的,我以为只要二种因素,一是没看懂、二是不知道这只是一个系列影片的第一部,我想读过圣经的人或者崇奉耶稣的人肯定会很喜欢这部影片,尽管我不信耶稣天主,无神论者,可是我能感受等这个系列影片券看完,这会是一部很经典的影片,尽管他的宗教主题非常强烈,但并不能证实这不是一部好影片。
本来这部影片想要表达更深层的道理给咱们,天主让他们不见是让他门远离这个充溢罪恶的国际,影片里屡次说到大家只在乎位置、金钱、权利,从而疏忽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在最终,他门在祈祷,飞机安全下降,说明天主是仁慈的。
这部影片值得咱们去回味。
文章源自:霖电影
很无聊。不知所云。没看的不用看了。
这是一部会得罪许多人的电影,对导演、演员来说都是信心的挑战。提出一个警醒:如果这是真相呢? 毕竟圣经的预言正在纷纷应验。但是这部电影回避了原罪问题,就是每一个人出生就带着罪。所以设定为婴儿会得救。
看完电影看海报,知道了这海报太能瞎逼逼了。电影主题没咋懂,不过看电影感觉挺不错的。难道有续集?
呵呵
如果剧情能沿着“宗教”与“消失”这两个点深度的展开叙述,那应该会是很吸引人,可惜这些都只是幌子,导演拍着拍着,剧情就慢慢往飞机空难片展开了,之前的主题似乎被导演和编剧忘的一干二净,直到最后,那些消失的人的下场也没再提及,导演和编剧连前面埋的坑都懒得填了。而至于后面的飞机空难戏份,也不够精彩刺激。总之就是主题模糊,不伦不类。
程式化的,套路化的片子
一开始不知道为啥要译成“末日迷踪”这种烂俗博眼球的名字,毕竟电影中间就揭秘了,事情清清楚楚,神秘感并没保持多久(甚至以原著的影响力来说,这片子一开始就不存在任何神秘感)。不过看完电影来看了下影评……好像很多人看到最后也一头雾水,对他们来说确实挺迷的哈哈哈哈。故事其实挺好的,可惜拍摄水平一般,有点遗憾。
升仙啦🤭
越来越堕落的烂片之王尼古拉斯凯奇带领一群丑逼三流演员演的一部瞎片 垃圾垃圾垃圾!
虎头蛇尾。。。。
没有圣经基础的人一定又看不懂了,难怪豆瓣评分如此低。虽然有点情节与圣经不符,但是重要的事也算讲清楚了。人要盲目地倚靠自己到何时呢?
小鲜肉嗓音不错,蓝眼睛洋妞儿戴着大号美瞳汗死了。凯奇大叔真的是逆行啊,年轻影帝,年老放屁。
这么好的片子才这么点分???
795因为查德迈克尔莫瑞看的,当年灰姑娘的王子,似乎也没有很大的变化,依然是帅哥一枚。至于情节,到底是god做的还是无故无迹似乎很模棱2014.11.28
加油。不要在烂片的道路越走越远了,把国家宝藏拍了还好点。
女的看看还不错
给男一号3分吧
复仇者联盟 3.5 之 一个响指之后
凯奇的选片标准,我是无语了……
宗教主题贯穿全程,信神得永生,一起看的人说是不是基督教投资的电影啊😂抛去这个来看还可以,对人性的反应还是很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