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到了生命的尽头,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哭着。
生命轮回,世间常态,无人能避。
但在观念依旧传统的中国,这个死字,依旧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晦气字眼。
什么殡仪馆、太平间、墓地……更是人们不愿涉足的场所,《临终囧事》则大胆地将镜头对准了这些人间的“阴暗”场所,近距离、深刻地挖掘和展现了人类临行时的种种形态的同时,更伴随着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世间百态:既有辛酸苦涩的世态炎凉,也有真情满溢的人间温暖……而第七艺术关于生与死、笑与哭的表现经历,也在近些年渐渐丰富起来。
更以其独到的视角和真实的故事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们的肯定。
东边的《入殓师》,西边的《身后事》,皆在故事的构思和立意的别样上,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让人们在大银幕之上领略到了人类自己对那个又怕又难以回避的话题的全新展示和解读。
更可以让人们从全新的角度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电影《临终囧事》,从表面上似乎迎合了当前华语电影市场“囧”字热、“囧态”热的风潮,但剥开表面,细细品味其内核之后,“囧”仅仅是个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罢了。
在主人公牛小波近乎传奇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遭遇的背后,却时时刻刻地反射出每一个普通人都无法摆脱的人生经历的事实。
失去亲人的苦痛,与亲戚相依为命的欢欣,初尝爱意的酸酸甜甜,看尽人情冷暖的成长相伴,让儿时不幸丧失了笑的功能的牛小波,在几乎享受所有人间苦涩之后,最终如愿品尝到了生命的美味大餐,更重拾真正的笑容。
笔者管见,编导们如此设置,显然是有意为之,遭雷劈的牛小波并不是不会笑,而是面对人心难测、世事难料的人世间,不愿意笑,不屑于笑罢了。
反倒是在舅舅的引领下,在活人稀少,死人众多的殡仪馆里,渐渐看清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死人面前真话多的事实。
影片更是通过形形色色的葬礼,以及葬礼上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言和行,清楚明晰地交待出了当年经典的《大话西游》里,精彩呈现出的“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的真正含义。
从形式上来看,《临终囧事》同样堪称大胆,极度的惊悚桥段,不但挑战了国内观众们的胆量,还向所有崇尚当代惊悚类型片的同行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有惊又有喜,导演钱江汉不仅善于在自己的作品里吓人,恶搞亦是他的特长之一,停尸房、入殓室都是他发挥搞笑功力的场所,并成功效仿了《大腕儿》和《非诚勿扰2》两位“知名前辈”关于名人死前葬礼的恶搞桥段,上演了一场别样生动有趣的生离死别。
文 / 赤叶青枫近几年,“囧”字当道,横扫影坛,先后有《人在囧途》、《泰囧》等喜剧口碑片问世。
由金牌监制文隽携手叶伟民策划、钱江汉导演的这部《临终囧事》便是要将“囧”进行到底。
包贝尔、詹瑞文、文咏珊、杨恭如、冯淬帆、莫小棋、景岗山、林子聪等两岸三地明星加盟,纷纷变装,带观众感受了一番“惊悚喜剧”。
顾名思义,“临终”二字透露了影片的故事发生地点——一座五星级殡仪馆。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影片主人公牛小波出生在一个棺材世家,小时候一场荒诞的事故使他永远失去“笑容”,长大后努力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却还是不得不进了殡仪馆工作,成为《入殓师》那样的殡仪师,一群人在殡仪馆里发生了一系列奇闻囧事,融合了黑色幽默、惊悚、喜剧等诸多元素……文隽继《人在囧途》之后,特意找来《致青春》的包贝尔和“香港喜剧之王”詹瑞文搭档,打造全新囧事系列,颇有叫板徐峥+王宝强“前”囧组合的意味。
而包贝尔、詹瑞文的“欢喜囧男两人组”也毫不逊色,戏里极尽搞怪之能事。
一向幽默搞怪的包贝尔饰演殡仪师这个特殊职业,虽仍是小人物,更添神秘色彩,把他“终将逝去的青春”献给逝者,詹瑞文则饰演他的舅舅,二人共同经历仿若《博物馆奇幻夜》一般的各种喜感惊悚经验,并对人生、爱情与生命一路感悟。
有两大活宝男“囧”当道,女演员也不输阵。
香港清新女星文咏珊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另一面,饰演包贝尔的同事——殡仪馆化妆师。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塑造过不少经典古装女神角色的“最美亚姐”杨恭如,颠覆以往光鲜亮丽的形象,素颜扮老出演童年牛小波的单身母亲,几场携子求医、生离死别的戏都用极具张力的表演在举手投足间尽显感人慈母爱,使影片在母亲节期间上映更加衬景。
杨恭如虽在本片中戏份不多,却恰似范冰冰在《泰囧》里的惊艳客串一样,可谓大“彩蛋”之一。
此外,还有性感女星莫小棋在片中和景岗山饰演一对苦命鸳鸯。
其实,内地惊悚片虽然不属于稀缺片种了,但“惊悚喜剧”还是显得独树一帜,但是能不能抓住观众眼球仍然是一大考验。
《临终囧事》是监制文隽想开辟的一条电影新思路,他借鉴过去经典港产片惊悚喜剧的风格,非常注重对整体氛围的掌控,以这样另类的题材又是喜剧加惊悚混搭,为内地观众打造全新的类型片种,或将开辟“惊悚喜剧”打造成华语影坛一种全新喜剧惊悚搞笑B级片。
殡仪馆就是每一个人的“人生终点站”,但这并非设定影片的冷感基调,相反,《临终囧事》没有过多地将悲情和伤痛的情绪加入到影片中,于黑色幽默和惊悚悬疑的背景之下,渲染出殡仪馆里阴森恐怖的剧情效果,又在这期间让主角们经历深藏冷艳外表之下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小人物演绎大精彩。
于是在《绣花鞋》原班幕后班底的烘托下,笑果、惊吓全都有了保证,在又惊又喜的氛围里给观众讲述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临终故事,用平视的视角去温情探讨对死亡的态度。
童年永远失去“笑容”的牛小波,在这座神秘的五星级殡仪馆里,到底最终有没有学会了“笑”呢?
《临终囧事》最后,会给你我答案。
而惊悚也好,喜剧也罢,说到底,都是五味杂陈的的人生百态。
死亡在中国人口中一直是呸呸呸的事情,不可说,更不能够深究。
但是人们又对死亡这件事本身有着莫名的好奇,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程,以及自己离开会不会如蝴蝶效应对这个世界带来丝毫影响有着好奇。
更直观的表达是,亲朋好友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自己存在过是否真的有意义。
关于临终这件事,近年来最著名的电影作品当属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心地善良的普通人小林阴差阳错成为入殓师,美好地对待每一位逝去者,亦给家人留下逝者最温柔最美好的记忆。
从某种角度上讲,日本对细节的注重使其成为细腻又令人震撼的一个民族。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NHK记录了这样这样一位女入殓师,她将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的遗体修复到原态,使得无数的孩子能够再见父母最后一面,无数的丈夫再见妻子最后一面。
地震灾情过去后,她又一边回忆修复后的遗容一边描绘遗体最后的笑脸。
“我希望,家人都能记住逝者最后的笑脸。
”转移到美洲,当今美国影坛最成功的独立影人之一理查德•林克莱特2010年也将视线聚焦在殡葬工作人员,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了电影《伯尼》。
尽管与《入殓师》类型截然不同,但是殡葬人员对尊重的态度,却是一脉相承的。
“他真是个魔术师,他把每个人都打扮得很好看……他还会拿一小束白玫瑰放在你手里,大家到了他手里都那么美,只可惜你当时已经死了。
”尽管是一部犯罪剧情片,理查德•林克莱特还是将一名殡葬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到最高。
在亨茨维尔小镇没有人会厌恶殡葬人员,相对大家都喜欢伯尼,以与他相处为傲。
然而在中国,《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给自己举办葬礼,在国人看来是异常前卫的,也是晦气的。
虽然得了绝症,但这样为自己筹划,总不是好事儿。
死亡从来都不是好事儿,能够冷静处之的都是神奇的人。
所以到2013年包贝尔主演的《临终囧事》通过囧事,集中展示出很多关注殡葬的黑现实问题。
一方面,殡葬馆建得再华丽,都是晦气之地,会闹鬼的地方;一方面,殡葬人员想要找个对象不容易,正常人谁会作殡葬人员“赚死人钱”,另一方面,正常的人谁会找个殡葬人员结婚。
这点其实在日本也同样,《入殓师》中小林的妻子曾极度反对他从事入殓师的工作。
大家都清楚殡葬工作者的重要性,但是心中依旧难免有芥蒂,不过随着时间这种芥蒂会渐渐消散。
就像包贝尔,在演员的专业性面前,什么殡葬人员都是小事情。
从《致青春》为逝者写传记的工作到《临终囧事》殡葬主持工作,被善意地调笑“专业殡葬20年”。
也希望随着大家对殡葬工作的正视,渐渐消除对逝者居处鬼怪围绕的恐惧,大概没有逝者希望被恶意联想成奇怪的东西。
文|苏筱兀。
我不懂什么情节设置人物刻画什么蒙太奇手法,我就是个low B门外汉,看电影也是看个热闹看个乐呵,能让我觉得嗯这片子表达的东西有道理我就觉得还不赖。
这部片子,凭我个人感觉,我最多给4星,3星半差不多,别问我为什么,感觉。
但是看了很多人的短评,我一下子点了一个满星,不为别的,就想作对。
大家都热爱电影,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当然褒贬不一,也可能会存在所谓的恨铁不成钢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之流。
但我这个low B门外汉觉得,一部电影,能触动你点什么,能让你看完以后会想一些东西,这就挺好,没必要整天批评批评批评,带脏话的骂片子怎么怎么烂怎么怎么让你不爽,有意思吗?
导演在成长、演员在成长,我们的电影也在成长,你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但是,请你不要为了凸显点什么发泄点什么就否定了许多东西,跟我一样,一样LOW。
你LOW,我可以比你更LOW。
对于可能会来临的反喷,我接着。
片子三星半,作对三星半,鉴于只能五星,因此五星,以上。
《临终囧事》无疑是一部惊悚喜剧电影,但是很明显,导演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吓唬观众和取悦观众,在惊悚与嬉笑之余,观众应该有所感动,学会成长。
关于喜剧,我想很多人光从演员阵容即可略见一二。
稍微熟悉香港喜剧电影的人就不会对冯淬帆感到陌生,在当年洪金宝执导的喜剧五福星系列里扮演的经典角色西牛皮,被传诵至今,“幽默祖师”的外号也足见业内对他特有幽默方式的肯定。
文隽称詹瑞文是“香港新一代的喜剧之王”,《买凶拍人》里的双枪雄,《春田花花同学会》里的临时讲师……尽管多数都是配角演员,但是他利用丰富的舞台剧演出优势,总能在光影的世界里奏出别样的幽默曲调。
包贝尔是近几年刚刚走进观众视线的新演员,但是其独有的包式独特幽默方式,都让这个并不靠长相吸引人的新人广结观众缘,在《决战刹马镇》《致青春》等多部电影中担任黄金配角之后,终于迎来了《临终囧事》中的男主角—牛小波,再次尝试擅长的屌丝逆袭,笑声里让人看到成长。
《致青春》里,表演的最真切最打动人的,笔者一直都觉得是包贝尔饰演的老张。
包贝尔有点像当年的黄渤或者王宝强,总是能精准的把握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像对阮莞的暗恋,从生到死;像为死者写人物传记,缅怀生死。
在《临终囧事》中,包贝尔再次饰演每天面对亲人死别的殡葬师,如果说为死者撰稿只是老张在《致青春》中的一剂药汤,只为调节情绪使用,那么《临终囧事》中的小波作为殡葬师则无疑使一道主菜。
因为这就是小波的一生,上天注定或者后天使然,小波都将要每天在跟那死人打交道中度日,而导演也正是通过小波跟死人打交道这件事情,传达了关于亲情、爱情、励志、成长的诸多情愫。
关于惊悚,既然男主角的工种是极少为人所知的殡葬师,而他工作的地方也理所当然为中国审查制度下无鬼的惊悚片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所以,从影片最开始的各种灵异事件到之后殡仪馆里的“神出鬼没”,尽管观众对于这种装神弄鬼的方式心知肚明,可是依旧享在其中。
也许观众明白导演的野心远不止此,或许观众了解片名中的“囧”字,最后悔理所当然的将影片引向happy ending!导演当然不止想逗人一乐再吓人一跳,而是在影片中传达了“爱”的主旨。
牛小波跟舅舅的亲情之爱,老王与亡妻的隽永之爱,女殡仪师与男友的爱情之爱,殡仪馆同事之间的友情之爱……当然,还有男主角从懵懂到成熟的爱自己之爱。
就像牛小波在影片的最后终于露出笑容一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坚信前途光明,要坚持努力直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亲情如是,爱情如是,世间万物皆如是。
这是一部赚了我很多眼泪的鼻子,虽然其中不乏有些黑色幽默,但总是有那么些的笑中有泪的故事。
尤其是包贝尔念的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虽说时常听,但总觉得还是很远。
看到这一段,有时候想想,生活中真的应该对老人,对家长好一点,不然的话,遗憾和后悔的将是我们自己。
最让我感动的是故事里的舅舅,他真的是个很好的人,这个世上最温暖的是亲人的抱抱,多好的一句话呀。
“去世了,不论用多动听的语言来包装它,其实它也只是离开了,人活着的时候,靠着记忆和回忆活着,人离开的以后,其实活着的人也是靠着记忆和回忆,就当他们出国了,只是他们去的是天国。
说实话,现在有心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各种灯红酒绿的诱惑已经使得我们的心被蒙尘了。
而现在的电影也已经很少能够让我们有看完后直达内心的感受了,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的暴力,各种亲人之间的不信任和对老人的不孝顺。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过反醒和洗涤了。
希望有时间的人们可以来看看这部片子,想想自己的生活,看看生死的影响。
活着要笑,死了,活着的人也要笑,不然死去的人都不知道该不该离开。
呵呵,最后想说的,尽量的随心所遇,随遇而安,尽量减少遗憾,去做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还有就是活着的时候多笑笑,不然要不像小波一样想笑没的笑,要不就是死了以后笑的话会很恐怖的,呵呵
电影《临终囧事》是一部和殡仪馆、死亡有关系的惊悚喜剧,由包贝尔、詹瑞文、文咏珊、莫小棋、景岗山和杨恭如等主演。
看这部电影时,总是不自然的想起了日本电影《入殓师》。
两部影片都和“死亡”有关系,都是在沉重的主题下讲述生与死、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及复杂情感的影片。
不同的是,《入殓师》让人们认识了解了这个特殊的职业,而《临终囧事》是通过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故事让外人置身于这个“身份”之中。
包贝尔演绎史上最特别殡仪师 作为80后新生代演员,包贝尔2010年就出演了电影《决战刹马镇》,在里面饰演“绿毛裤”,那时他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
其后的2011年,包贝尔很幸运的参演了电影《建党伟业》,并在里面饰演爱国学生“匡互生”。
而真正令人对他有映像的作品是2011年的《画壁》中的书童“后夏”和电视剧《宫锁珠帘》中的“苏培盛”,不俗的演技,为包贝尔之后的星途铺好了道路。
随着近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全国热映,包贝尔饰演的屌丝男张开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感动,虽然在片中饰演的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包贝尔的精彩演出深入人心,引发共鸣。
这次在《临终囧事》中包贝尔的饰演的牛小波,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他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表演。
牛小波(包贝尔饰)出生在一个棺材世家,小时候因一场荒诞陆离的事故,令他永远失去“笑容”。
不曾想长大后错阴差阳错的进了殡仪馆工作,每天面对生离死别,见证了人生百态。
包贝尔对于这种小人物的演绎信手拈来,完整的契合了片中人物的生活。
对于感情的演绎,把握的很完美,不浮夸,很真实。
比如和文咏珊饰演的女化妆师若即若离的感情脉络,把握的恰如其分。
殡仪馆上演千奇百态与悲欢离合 电影《临终囧事》是一部惊悚喜剧,但是惊悚的部分恐怖氛围十足,而喜剧的部分则是笑过后,却带有些许的心酸。
《临终囧事》选择了殡仪馆题材,电影通过黑色幽默、惊悚悬疑的包装,讲述一个温情感人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是“牛小波”小时候的奇异经历,因为在葬礼说“撞邪”事件,令天真无邪的少年牛小波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永远的失去了笑容。
这部分故事可以用“灵异”来形容,死不瞑目的老太太、怪异的撞邪失笑,令人无不感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之后牛小波成年后,依旧不会笑,却阴差阳错的在殡仪馆工作,每天与死人打交道。
而周围的人和事都和这一沉重的主题有关系。
当殡仪师过程中,见证了亲人朋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尤其在这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平添几分恐怖气氛。
和《入殓师》不同,《临终囧事》更加“奇妙”,恐怖、无奈、悲情、感人和“笑”都融入其中。
影片和《桃姐》、《非诚勿扰2》、《海洋天堂》又不一样,同是和葬礼有关系,《临终囧事》却是通过旁观者的角度看人世间的生死离别和悲欢离合,真实平淡,却不失真情。
包贝尔、詹瑞文、冯淬帆、文咏珊、莫小棋、景岗山和杨恭如等老戏骨和新秀的奇妙组合,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比如詹瑞文和冯淬帆在影片中同样是殡仪馆工作人员,都有几分疯癫和神秘,完美的演绎,,塑造的人物生动感人。
影片可以说是惊悚片中最奇特的,喜剧片中最感人的。
周末的晚上,拿着观影券,再一次坐进了横店电影城的大厅里。
看看时间表,随便挑了部电影――《临终窘事》,海报说是叫人大笑又惊叫的片子。
以为是部搞笑恐怖片,挑座位时特意找了一张背靠墙的,好在前排还有四五个十来岁的少年作伴,心里多了些安全感。
影片讲的是发生在殡仪馆工作人员之间的故事,看似怪异恐怖的工作场景,加上略带血腥的渲染,一时间让人胆颤心惊。
影片到了最后,才明白那一幕幕折磨男主角的想像和梦魇,不过是用心良苦的舅舅为了锻炼他胆量、磨砺他意志而故意布下的局。
在这个见证生命终结的地方,从乡下来的怯懦男孩,目睹了别人的生死、爱恋、背叛与忠贞,也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疼爱、内疚、不舍与依恋,慢慢变得沉着、勇敢而独立。
人生死无常,都会经历欢愉、病痛、苦楚、别离,也终会经历死亡、告别、羽化、归土,无需伤心,无需牵挂……男主角的舅舅留下谆谆遗言,仍放心不下唯一的亲人,那个还未长大的外甥。
如片中所说,对于活的人最痛心的莫过于:“树欲止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
与人与已,痛止于此。
是否有一条通道,能连结生与死,是否有一个声音,能穿越古今?
冥冥之中,耳边仿佛响起奶奶用家乡话唱的童谣。
“天亮了,鸡叫了,大姑娘送饭来到了。
什么饭,粑粑饼,白菜梗……”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坐在老屋后的古板凳上,奶奶用铁勺刮着苹果泥,一口一口喂我吃下;还记得,每当放学,奶奶就做好饭菜,等在胡同口领我回家;还记得,年岁已大的奶奶患了白内障,努力地擦拭着眼睛,分辨着从远处跑来的孙女。
弥留之际,奶奶口中念叨着,依然是最最亲爱的孙女的名字。
曾幼稚地以为,奶奶不会老,不会离开,她会永远地等在巷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问我饿了没有,问我累不累,想吃点什么……多少次,梦醒午夜,伸出手仿佛还能触摸到,奶奶那张长满皱纹温暖的脸庞,还能挽着她的手,走过长满野花的小路。
清明回乡扫墓,天气阴暗压抑,走路进入公墓,摆果、上香、烧纸,老天似乎一直等着忍着,直到祭扫完毕,大雨突然而至。
我相信,那是奶奶的眼泪,她是不舍得我走。
散场后,天空深邃幽蓝,没有繁星点点,低沉的云彩丝丝缕缕,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图画。
我努力仰起头,不让满眶的眼泪流出来。
“亲人之间,就是要多抱抱。
”那时我们还小,不懂得及时回馈亲人,真的到了永生不得相见那一日,才知道自己所做太少太少。
假如天堂有路,能否再让我们重逢,让我好好抱抱你,亲爱的奶奶。
不知那一群小朋友能否看懂这部小成本的电影,没有明星,没有特效,没有虚幻,却给人带来了内心深处的感动。
我们终究会长大、成熟,也会衰老、死去。
生死坦然面对,亲人更需善待。
相信,真爱自有天意。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恐怖中带点喜剧,喜剧中又穿插着恐怖,一张一合的节奏,一张一弛的剧情。
殡仪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是特别光鲜的工作,剧中小波的舅舅,因为一时的愧疚,用一生来弥补,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爱情生活,也许是因为世代传下的殡仪工作,哪怕最后得了癌症,也不愿去顾及治疗,一心为自己的唯一亲人将来的生活安排着。
看到结尾确实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是因为小波舅舅的离别,也许是因为殡仪馆工作的人逐渐离开小波。
时间流逝,万物苍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生命如此短暂,当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珍惜现在。。。
同样是探讨死亡的电影,《临终囧事》走了一条与《入殓师》不同的道路,在死亡的残酷中加入了滑稽幽默和脉脉温情。
谈起死亡,人们不可避免会想到恐惧和悲伤,这部《临终囧事》虽然未能脱离俗套,但在面对人生最后的告别阶段,无论是选择哭天抢地,还是选择平静面对,亦或是大彻大悟,都让人体会到了爱是愈合内心创伤的唯一真理,也只有爱才是陪伴我们度过漫漫人生路的最珍贵的礼物。
影片主要通过做殡葬业的牛小波和舅舅所经历的各种生死离别,在这个过程中窥探命运悲喜和人生感悟。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了四个临终囧事串起:一是家属用死者生前最爱的喝酒唱歌来送他最后一程;二是为避免参加葬礼的老年人悲伤过度,殡葬馆还在门口准备了救护车;三是活着的大老板为自己办葬礼,来了解身边人的真情实感;四是陪伴过世爱人多年的火化工终于下决心把老伴火化,带着骨灰行走各地。
四个葬礼各有各的悲欢离合,但都用了先惊悚后温情的套路讲述,很多惊悚套路显得陈旧,但却在逗乐和温馨中结束,令观众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老火化工人和自己去世妻子的珍贵感情,以及牛小波和舅舅的感人亲情令观众动容。
仔细推敲,牛小波是一个很囧的人,从小由于神经损坏不会笑,从事殡葬行业后经受各种惊吓,终身大事未果……但在经历了各种生死交替的囧事之后,牛小波似乎扭转了囧势,随着舅舅的去世,他感悟到了很多,不仅看到了人性的本真,也对未来充满希冀。
如果前几年《入殓师》的问世让人们开始关注殡葬这一人们都不愿也未曾想过去接触的行业,正确认识死亡,那么《临终囧事》就将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正确看待死亡的态度延续下去。
就像牛小波舅舅反复告诉牛小波的那句话,“当送走一个亲人和朋友的时候,不要哭,因为如果逝者有灵的话,心里会太过牵挂,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为了逝去的亲人,在世的人们都要坚强起来,心中有爱,快乐生活,才是爱你的人们愿意看到的事。
包贝尔有点意思啊
完全没必要一惊一乍又一会搞笑的,冲淡了电影的立意的故事
小情小趣,沒高大上,但也不矮窮銼啊.難得請到詹瑞文先生.馮淬帆老前輩,美女文詠珊小姐,演技在致青春被肯定的包貝爾先生,幕後有人在囧途的制作人文雋監制,葉偉民策劃,資深港導錢江漢,但在香港卻等到內地早下畫了才得以上映,確是港影一大悲情…清新感人的殯儀電影,承接陰陽路升棺發財,卻體虧屁思.
为什么我觉得挺温暖的呢?总之我觉得还行。
哎呀,看了半天,不知道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还是煽情片。。。。
比较粗糙,恐怖的也不吓人,搞笑的也没那么好笑,温情的也不是很煽情,而且题目起的好烂。但是包贝尔好可爱的说。支持一下国产,我觉得比一些大卡司的电影好看。
哭得不行。。。我失恋了
一部带有搞笑色彩的恐怖片
片头误导大家了,其实之后的内容还是蛮真实和感人的。难得有个这种题材的电影,加一星鼓励。
两星不少了!
我冲着包贝尔去看的,但这页太。。。到底是恐怖片还是喜剧片啊?!包贝尔只适合演喜剧片。。。不想看下去了
没有意思,没搞笑,没感人,没惊悚,没趣
不知道为啥,这种粗制滥造的内地惊悚片总给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前段时间的青魇也是。
大概是云南发生的故事,一口子东北话。
还不错
其实挺用心的 有笑有泪有恐怖
一星给消除歧视的
果然是《买凶拍人》的“临时演员”双枪雄!看到最后戴头套才看出来!詹瑞文,嗯,记住了!
包贝尔你要干嘛。。。。。
虽然制造了些尴尬的笑点,但故事总体还是不错的,有点国产版“入验师”的感觉,第一次觉得包贝尔演的不那么讨厌。(为拉高点评分多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