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处见众生。
《北方一片苍茫》原名《小寡妇成仙记》,由此就可见这是一个魔幻的故事。
片中有很多神神道道的地方,比如小寡妇刚开始就死了男人诸事不顺,接着,流离失所的她忽然神机妙算起来,不仅把瘫老汉的身子给治好了,还在野外遇到了小狐狸精,嚷嚷着要求她去救妈妈,从此顺理成章干起了“萨满巫师”的行当,到处做法驱鬼以此为生。
既然有“科学证伪”,又何必有“神机妙算”?
灵异事件经不起推敲,倒映的却是浮世愚民。
我注意到本片的英文名是《Mirrors and Feathers》,“镜子和羽毛”。
想来这是创作者的良苦用心,要让观众从中品出点奥妙。
镜子和羽毛在片中的确是出现过的,镜子是小寡妇的日用品,落魄时她拿着镜子四处游走,人世无常,结果镜子被摔了个稀烂,玻璃也被打破。
镜子可以照出自己和他人的模样,世间万物都可在镜子里窥见自己的原形。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没有镜子又如何自明?
更有俗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恨丑是人之常情,可是世上万物本就矛盾而生,美丑相伴相生,于是人们对镜子的感情变得复杂,既希望看见自己变美,又害怕看见自己的丑陋,既想要看见事实真相,又害怕看见真相接受不了。
镜子是就是这样一种冰冷的存在。
它从不会因为人的喜恶去故意反映虚假的一面。
某种意义上,电影就是一面镜子,悲欢离合,嬉笑怒骂,人世百态就在其中被投影。
显然,《北方一片苍茫》是以成为“镜子”为己任的。
它并不追求花哨酷炫的特效,不希求用曲折的故事感动脆弱的观众,它所追求的和镜子反映的一样,就是真实。
但《北方一片苍茫》这面镜子却不是正面关照事实的,相反,它是在倒映着这座村子里的人情世故方方面面。
小寡妇连着克死了仨丈夫,本身就已经很离奇了,接着她又成仙做法,歪打正着“拯救”了一干人等。
这些就像哈哈镜,你觉得荒谬讽刺不可理喻,然后尽情大笑出声来,但却不会觉得那是胡编乱造的假象。
“镜子”所要反映的那片土地以及生活在上面的人们,本是我们的血肉同胞,现实虽然荒诞却离我们并不遥远。
荒诞的故事,用平铺直叙的拍摄手法讲述,观者看到的大概只有五分荒诞。
若改用“魔幻现实”的“倒映”手法,观者看到的可能就是十分的荒诞了。
从“小寡妇成仙记”的故事里,我们无意间瞥见了人性荒诞的一面,也被这个北方小村庄的蒙昧寒冷所刺伤。
而所有这些,却都是用一种荒诞的“成仙”仪式来比对着体现的。
小寡妇是村民的镜子,“神仙”是“愚民”的镜子,过去是当下的镜子,荒诞是现实的镜子。
镜子照见了人心,也照出了病入膏肓的农村。
羽毛则出现在小寡妇的同学身上,他把鸟的羽毛插在身上,骑着大摩托车一路飞驰,直到小寡妇的面前才停下,被她调侃了一番。
接下来这位男同学和小寡妇发生了一些荒诞的故事。
羽毛是长翅膀的飞禽才有的专属物,当长在飞鸟身上时,它是御风高飞的凭借,享有和翅膀一样的力量与荣光,但是当鸟儿褪掉了羽毛,它掉到了地上便什么也不是了,沦落荒山野地无人搭理。
小寡妇开始是克夫的地狱煞星,“给阎王刻人影子的”,满村的人恨不得拿枪把她崩了。
接着意外“成仙”,帮人占卦问卜,成了“九天仙女下凡尘”,最后她又被人们敬而远之,从“神仙”变成了“凡人”。
这“一会天上”“一会地下”的差别待遇,让人不由得想起鸟儿身上的羽毛。
彼时,它是天上的神奇之物,被人们从地上仰望,此时,它是地上的无用之物,坠落尘埃被人踩在脚下,甚至连寻常物件都不如。
因为坚持保护荒山,已经成仙的寡妇被村长们泼了“百家尿”。
而对神圣之物的亵渎,却是要遭报应的。
所以后来,炸山采矿的村长一行人遭到了“报应”,被困在深山里难以脱身。
故事在这一刻戛然而止,听说本片还有一个加长版的结局,但我看到的是公映版本,所以只能猜想,结局最后是喜是悲。
但我想,喜的可能大概不大。
毕竟,镜子破裂,羽毛坠地,伤心的人是无计可施的。
(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时值三月,新一年的国内电影节大潮又将逐波掀起,华语影坛会制造怎样的新活力与新气象令人期待,导筒联合FIRST影展推出一系列青年电影人创作计划追踪报道,或是重访他们值得被关注、之前却很少被提及的作品,或是把目光聚集到目前正在制作阶段的新项目,或是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酸甜苦乐。
导筒专访导演蔡成杰
北方一片苍茫(2017)The Widowed Witch导演: 蔡成杰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一个死了三任丈夫的农村寡妇,被村民疏远,流言蜚语在村里谣传。
一次阴差阳错,众人以为她可以看病驱邪,诚心相助的她,治得了病,却拯救不了贪婪和冷漠的人心。
蔡成杰
蔡成杰,1980年出生于河北省,导演、编剧。
2013年,自编自导个人首部电视剧《听见凉山》。
2018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北方一片苍茫》在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该片获得第11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奖,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 。
采访正文导 筒:简单介绍一下近期的创作情况,《北方一片苍茫》的各类展映应该已经告一段落。
蔡成杰:是的,《北方一片苍茫》展映已经基本结束了。
从2018年8月份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在忙于第二部电影的剧本创作,基本属于闭关创作状态。
导 筒:很多观众还不太了解你在这部处女作之前的经历,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影视行业的?
蔡成杰:我之前一直在电视台工作,在中央电视台12套做导演,拍摄一些与社会法制相关剧情类栏目。
大概工作了四五年吧。
后来辞职开始筹备拍摄了《北方一片苍茫》。
《北方一片苍茫》剧照导 筒:《北方一片苍茫》在西宁得到娄烨率领的评审团的认可,电影节中的突然成功有改变你对未来的规划吗?
蔡成杰:改变还是很大的。
第一部电影能够被这么多人看到,得到认可和褒奖,对我个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这的确使我的电影之路变得更坚定。
并且也因为这部电影,认识了很多前辈和朋友,他们都为这部电影的公映及发行提供了很多帮助。
能够与他们为伍,让我感到荣幸。
导 筒:处女作在摄影和构图方面做了比较与众不同的尝试,之后的作品会保持这种状态吗?
蔡成杰:电影语言的尝试也是根据故事本身需要决定。
寻找更恰当的语言形式是导演的必修功课。
在接下来的电影作品里,我当然会继续致力于此。
对于新的形式的探索,也是我创作动力之一。
《北方一片苍茫》剧照导 筒:影片拍摄最困难的部分是哪些?
蔡成杰:和大多数刚开始拍电影的导演遇到的困难差不多,预算低,工期短。
《北方》也是如此。
拍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为资金发愁。
害怕因为没钱导致拍摄中断。
但是还好,在剧组所有人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
还有比如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结合运用,天气寒冷导致拍摄的困难等等。
导 筒:新片的投资规模以及创作周期大概是怎样的?
蔡成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预算,因为新片还在剧本创作阶段。
剧本完成后,会根据具体电影内容制作详尽预算。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片的预算要比《北方》充足很多。
新片的初步计划是2019年上半年完成剧本创作,下半年能够开始筹备并且能够完成电影的拍摄。
导 筒:影片之前有公映前更名的情况,很多艺术片导演可能也会面临同样情况,这其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更名是自己决定的吗?
蔡成杰:电影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字都有改动。
这个是根据宣发给出的综合意见,我来重新改的名字。
《北方一片苍茫》曾用名《小寡妇成仙记》导 筒:一年多来的电影节之旅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以及思考?
蔡成杰:收获很多。
在电影节上能够更早的看到了很多新的电影作品。
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
让我看到了主题、形式和文化的多样性。
它们既丰富又动人。
这让我觉得,认真感受当下的生活十分重要。
感受我所处的时代,细微的变化,细腻的情感。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真切的捕捉到它们。
能够以电影的方式,恰切的表达出来。
这就是独特的。
导 筒:怎样评价国内目前的艺术电影市场?
蔡成杰:电影市场,我不是很懂,很难确切回答。
说点主观感受吧,我觉得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多了。
这让投资艺术电影的影视公司,和艺术电影工作者都更有信心。
很多艺术电影有工业化的技术支持,专业的团队制作,电影艺术品质更有保障。
《北方一片苍茫》剧照导 筒:未来还会想拍摄哪些更有挑战的不同类型的作品?
蔡成杰:我觉得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里,有很多有意思故事的值得讲述。
所以,可能还会继续拍摄一些现实主义作品。
起码是立足于当前生活和时代的作品。
导 筒:推荐几部近期看到的优秀文艺片给观众。
蔡成杰:最近几个月看的中国电影《江湖儿女》《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旺扎的雨靴》都很喜欢,值得推荐。
《江湖儿女》(2018)
东北幽默+写实很接农村地气的电影,像纪录片。
我有一个疑问,聋子四爷在水缸里泡了一夜,没冻过去,倒把病给治好了,这个说二好神灵附身,他走了大运能说过去,那二好是怎样一个人把聋子四爷搬下床再放到水缸里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被大家认可后的二好,愈发神灵附体灵验了,一句就能戳中别人的境遇,但也是说的越灵,大家越是保持距离,一个热火炕始终是她对生活的基本追求,一次次的没着落,让她一次次的栖身于自然中用身体接收天地灵气,再用这股气来惩恶,扶善。
包
(文/杨时旸)看起来最不正常的一个人却是这个村庄里唯一的正常人——如果非要用一句话粗暴地总结《北方一片苍茫》,它或许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被认为命中克夫的寡妇王二好,在各种匪夷所思的机缘巧合推动之下,被村民当做了拥有法力的大仙,她半推半就扮演了这个意外降临的角色,本以为可以借此解决自己的生计,也顺便把旁人的生活推入正轨,却不成想在目睹了一系列晦暗现实之后,绝望收场。
电影最初的名字叫《小寡妇成仙记》,这个片名直白地描述了故事枝干,而更改之后的《北方一片苍茫》则写出了它的精神内里,前者混杂着戏谑和荒诞,而后者却散发无尽悲凉,两个名字意外共构了这个故事的血肉和精魂。
从外部形态去看,它像是一部荒诞喜剧,但愈接近结尾,就越能明确它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一个诉说常识的人从精神上被杀死了。
这是这个故事最悲怆的高潮。
寡妇王二好被安排了几重身份,首先是一个克夫的农妇,这是村人从经验出发搅拌进恶毒的想象赋予她的;其次,她是一位“仙家”,这是另一群村民的无知,恐惧和贪婪共谋的,他们口口相传她法力无边的时候各有各的目的;最后,她是一个常识诉说者,一个尚未被世俗、贫穷和扭曲的人性打败的善良人,只是,这一点似乎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
她只是凭借本能做事,只不过她的本能中闪亮的部分盖过了其他。
王二好原本也依附于某个男人和这座村庄,是酱缸生物中的普通一个,但是一瞬间,一切都崩塌了,求生欲混搭着一点混不吝的民间生存智慧,她接过了对方递过来的仙家名号,但她本人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没有法力,她所做的无非是凭借自己的善心,利用对方的恐惧,让对方有所忌惮,好好生活,但是,在这个下以巴村,必须以神鬼仙怪之名才能说出这些并且做出要求,才能让众人服从。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人们如行尸走肉般挣扎,没有道德约束,不懂是非曲直,村长看见小寡妇无依无靠就想占点便宜,欠债的男人得知她老公死了就明目张胆地拒不还钱,还有那些把老婆当生育机器的男人,弃老人在屎尿之中的子女,强奸未成年人的老头……这里白雪衬着灰雾,像独立于世的所在,但逐渐也演化出更宏大的象征,成为了更广阔世界的浓缩和隐喻。
王二好去往各处装神弄鬼,这是一趟向外的旅程,而与此同时,她在解决旁人疑惑的过程里,意外展开了一场向内的自我对话,她的成仙之旅,变成了一次自我凝视的机会。
她反观自己的半生,追问了一切原本习以为常的细节,包括喜悦、痛苦和挫败,最终,明晰了很多,让她超脱于之前的浑噩。
而这逐渐清醒于她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是坏事呢?
在此之前,村庄里的一切也都顺理成章地顺遂运转,老人自生自灭,谁都不以为意,女孩受了侮辱,跳井了事,也不过成为旁人几日的谈资,而大仙这一路暴土扬尘,掀翻了压着一切的石头,露出的都是泥泞和毒虫,她自己看见了这一片污脏,也逼迫村人们不得不共同见证这污脏。
整个故事里,几乎只有王二好和那个孩子石头是“好人”,但二好必须装作神神叨叨,石头又是个哑巴,他们都是残缺的,陪在他们身旁的只有一条土狗,最终横死街头。
而石头的命运和那条狗几乎一模一样,他为了保护作为弱者的小动物而意外炸死了自己,而企图让每个人的人心回到正轨的王二好也从精神上被彻底剿灭。
“成仙”的寡妇和这世界发生着莫名其妙的联结,如梦似幻,虚实相生,当初,尚未踏上这条道路时,她厌弃地扔掉了那堆萨满的法器,说,“在野外呆久了难免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那像一句谶语,在此之后,她果真见证了不干净的一切,最可怖的是这一切污脏不是怪力乱神作祟,却都是日常里的人为。
她付出了这么多,那么,她拯救了谁吗?
当初,她帮那个没人照管的四爷洗澡的时候,和老人开玩笑,“我是能点石成金呢,还是能起死回生?
随便给我一个法力都行。
”别人帮她虚构出法力,她假戏真做地用一用,但那个一心想发财的老同学找到的金子是假的,被侮辱而跳井的少女也终究无法起死回生,她甚至都没有拯救得了无辜的石头,也没有能拯救自己。
有人说,一束光照进铁塔,肮脏显现,这束光便有了罪,而现在,这束光也被污浊搅浑,掩盖掉了。
酱缸已经自成生态系统,你总想把一切变得澄澈,最终可不就是一场你死我活。
王二好历经的不过一场命运的玩笑,从备受欺辱的寡妇变成广为尊崇的神仙。
可周遭尊崇的又是什么?
是敬畏超越日常经验的神力?还是某种自发的内心忏悔?又或者是道德的自我审判?都不是,不过都是实用主义和趋利避害,有人害怕死鬼前来讨债,有人担心自己的强奸案东窗事发,更多的人想发财,一些人想消灾,至于精神性的内容根本不存在。
所以,王二好什么都没能改变,那个想生儿子的男人听从大仙的戒律不过是为了传宗接代,至于那些作为成本的女儿,最终还是该卖的卖该扔的扔。
而被虐待的妻子呢?
既不觉得自己被解救了,也不觉得女儿被卖掉又会怎样,“启蒙”在这个村庄里是完全失效的,因为启蒙的前提是,面对的是一个人,才能启发心智,但眼前的这些生物还具备基本的人心与人性吗?
需要她的时候都高接远迎,一旦她变成发财的障碍就泼一桶百家尿决绝地送神。
那群大妈对她说,“狐黄白柳,哪个法力大就请哪个呗。
”在她们心里,请神如点菜。
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什么满天神佛,也不害怕什么怪力乱神,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策略、工具,抵达自己更大的利益。
其实,王二好也没想启蒙誰,唤醒谁,拯救谁,她只不过都是行本分,但问题在于,其他人都在本分之下,她想把他们拽回人的本分都要付出代价。
这故事之中,时常出现一些鬼魂的显形,只不过只有王二好自己能够看到,你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当然,更多的时候它们在完成象征,只有王二好是具备精神性的,还具备“相信”某些超越俗世的东西,只有她还具备善意,所以,她能看见小动物变换了人形前来求救,能看见四爷的魂魄和她唏嘘,能听见跳井女孩最后的诉说,告诉她丈夫死亡的真相。
王二好最初用蒙昧对抗蒙昧,想以此借力打力地抵达澄澈,最终,混沌的人依旧混沌,她自己看透一切,却陷入无尽的虚无和绝望,因为她无处可逃,就像她开着那辆半旧的面包车四处寻访,但兜兜转转始终无法离开那个破败的村庄。
南方海滩上阳光明媚的照片只能徒留在画里,永远无法抵达。
这个村庄不只是肉身的容器,也是宿命的结界。
好人死走逃亡,恶人横行于世,刚刚燃起的点点星光又渐次熄灭,她褪下仙位,还魂成一个普通寡妇,如果再选一次,她会选择一路成仙还是浑浑噩噩服从酱缸的规则?这世上到底谁会得救?谁又能救人?为什么有些地方就如此晦暗永不被眷顾?(本文首发 枪稿 公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新书《孤独的影猎人》上市《孤独的影猎人》豆瓣页面
虽然电影能显示部分的人性,但感觉太夸张了,放在几十年前也很少有人因为养不起儿子把女儿卖了吧。
现在更别提了,中国农村人的思想没那么封建,虽然也信一部分迷信,没那么夸张,在社会唯物主义的熏陶下,哪有那么落后,现在的农村很多都二层小楼,哪有那么破。
感觉电影故作高深,不是很喜欢。
而且电影有责任引领人们的思维导向,给人们传递一些能量,积极的思想,这个电影把人们的恶放大,把其他的人都丑化,用夸张的手法只突出女主角一个人的善良。
对人都是有有恶的一面,人性都有嫉妒,怀恨,贪婪,谎言等不光彩的一面,但我感觉让人发光的是善意的一面,这个导演把除了主角之外的每个人的人物塑造只是突出来恶的一面,善的一面完全没展示出来,感觉人物塑造不完美。
而且作者的败笔就是让很多人觉得中国农村就这样了,但其实完全不是,还是多看看李子柒吧,这种抹黑中国农村、引导还没建立完整思想体系的年轻人这么想的电影实在是不推荐看。
先整体来说我对电影的感受:立意先行,功力不足。
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很明显看到导演在表达手法稍显稚嫩讨巧。
使用镜子、羽毛、烟花这种常见的意向像是在偷懒,缺少眼前一亮,值得深思回味的效果。
还有被很多人抨击的演员台词。
把故事定在东北,主演却是在用山东口音说东北话,看着很别扭。
影片由素人演员出演虽然难度很高,但台词不好就是不好,因为有同样使用素人演员但一点不出戏的作品做对比。
故事内核挺有趣的,可探讨的空间很大。
处在绝境的寡妇王二好误打误撞被村民奉为“神仙”,便想顺势做点好事,无奈最终每件事依然以残酷的结尾收场,神通看似改变了一些事情的走向,但从结果来看什么都没改变。
该死的会死,该闹的还是在闹。
你是寡妇时被众多男人占便宜,被妇女们围攻打骂,你是神仙时依然被泼上“百家尿”冲仙家。
村里人的信仰会动态变化,有难时请神协助,阻挡财路时泼尿散神,求助时再请回来,胡白黄柳哪个神通大请哪个。
你是荡妇还是仙女,全看人想发泄和填满的是什么,哪怕把你供上神坛,你也要自我献祭。
文艺的片子总是小众的,小众的总是骄傲的,骄傲让片子变得模模糊糊故弄玄虚。
电影的名字很文艺,英文名字就更高大上Mirrors and Feathers,和电影中北方接地气的场景形成了很强的反差,到是和电影的另外一个名字小寡妇成仙记十分契合。
整个故事的叙述,正如这个片子的色调一样灰暗,没有色彩。
这里的人物是残忍的、麻木的、丑陋的。
对弱者毫无怜悯, 人人都会趁人之危。
在这里善良是个新鲜的词,人人都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生活,像一群水里的鱼一样,看见食物就会去咬,甚至会吃掉自己的同类。
在这样一个现实的世界里,不现实的女主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即使其有了神仙的身份,也在善恶的边缘徘徊了良久,终于放弃了自己。。。
善良,是不存在的,只有逝去的才是善良的。
文 / 提壶山人1去年,有位资深文艺姐姐推荐一部电影,说贼好。
我看了,确实贼好,少见的好。
姐果真是挑瓜高手,经手没有不熟的。
这部电影名叫《小寡妇成仙记》。
片子有些怪力乱神,荒诞又沉重,诡异又接地气,所谓魔幻现实主义。
这样的题材,是不能过审的。
为了争取能够在内地合法上映,片名改成了《北方一片苍茫》,突然和谐了不少。
并且从原先的140分钟删至105分钟,估计是不让成仙了。
这种割肉的痛苦,只有主创人员才能深刻体会。
我看的是140分钟版,嘿嘿。
片子的制作成本很低,拍摄只用了9天时间。
这让手握大量资源的导演们,多脸红啊?
艺术就是艺术,其它因素替代不了。
这是一部非常有野心的电影。
它提供的是一个视界,不是观点。
所叙述的内容,本来很适合发表意见,但是创作者忍住了发表意见的欲望,以冷静的白描手法讲故事,至于如何解读,那是观众的事。
这样的叙述方式,让人觉得很平等,觉得就算是导演本人,也没有比观众更具备解释权。
2故事的主角叫王二好,嫁过三次,前面两个男人都死了,她的第三任丈夫叫大勇,在下以巴村。
那天他们家的炮仗厂爆炸,大勇被炸死了,二好被炸昏死过去。
医院说没治了,让拉回去。
亲戚们请了大仙,说是魂吓飞了,没回来。
请神招魂,活过来了。
影片的画面是黑白的,偶尔有几处彩色。
开篇是彩色,是王二好在濒死状态中的视界,在讲述她弟弟的死。
然后画面转为黑白,是从她的主观视角看到的画面。
她此时看得见,听得见,就是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只有内心独白。
她躺在亲戚家的炕上,通过旁人的讲述,她知道大勇死了。
她又成了寡妇。
很快,影片就展现了人性的黑洞,亲戚老豆腐趁她不能动弹的时候,侵犯了她。
给这个片子打下第一个黑色的烙印。
让人马上感觉到,这样的片子,什么令人发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你就知道,这个下以巴村,绝不是《乡村爱情》的象牙村。
她醒了之后,离开了老豆腐的家。
看她遭了灾,死了丈夫,村里人便欺负她。
第一就是老豆腐,然后是村长。
她没有地方住,首先就想到组织,去找村长帮忙。
但是,村长一手按着她的胸口,一边讲一些道貌岸然的话。
王二好就冷静地说,有人说她是给阎王爷刻影子的人,来一个克一个。
村长一听就怕,赶紧把手收回来,开始假正经。
整体台词是黑色幽默的风格,加上东北话的表达,效果非常棒。
到这里,黑色幽默才让人稍微放松。
第三个欺负她的是秃脑袋。
王二好见到他,让他还那2000块钱。
秃脑袋知道大勇死了,借条也随着炮仗炸掉了,开始赖账。
他还借了王二好家的车,欺负她不会开,也不打算还了。
但是,本不会开车的王二好把车开走了。
3大勇有个十三岁的弟弟,叫石头,是个哑巴。
她就带着石头在面包车里生活。
影片进行到这里,还是看不出王二好是什么样的人。
通过开篇的叙述知道,她在8岁的时候,为了抢电视看,意外的将5岁的弟弟害死了。
她的讲述很冷静,让人误以为她是个冷漠的人。
而亲戚老豆腐一开始就展现了人性的黑洞,加上这个片子的黑白画风,荒谬格调,让人捉摸不透。
不知道王二好是否也在黑洞之内。
她跟小叔子石头在车里一起生活,打闹,让人提心吊胆。
随后,她可怜又聋又瘫的聋四爷,给他烧水洗澡,这才慢慢的体现出她的善良。
跟别的电影不同,王二好的善良是一点一点的往外放,往外展现,就如片中冰天雪地的冬天,冷静收敛,没有春天的张扬。
她本来就是善良的人,并不是通过片中的经历学来的。
聋四爷说她:普渡众生苦,仙女下凡尘。
她的成仙经历很荒诞。
她被村里一个妇女用火药枪打了,没有受伤。
她可怜聋四爷,把他放到油桶里,烧水洗澡,回去拿洗衣粉的时候,忘了这事,第二天才想起,以为他被冻死了,结果他腿好了,耳朵也不聋了。
秃脑袋落枕了,让王二好扇一耳光,好了。
就这样,她被封神了。
在聋四爷家,一群人围坐在炕上,王二好坐在正中间,背后的彩色窗户,就像教堂的玻璃。
这个场景故意弄得像《最后的晚餐》。
聋四爷的奶奶是个萨满仙,留下一箱子的装备,聋四爷给了王二好。
封神又送法器,这下想不做神仙都难了。
4这个片子很巧妙,关于王二好的各种超能力,片中展示的,是真的,但是又故意安排一些巧合,表现得半真半假,让二好觉得自己没有超能力,主观上是为了糊弄人,但是又有灵验。
王二好有句台词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也是给观众听的。
她能看见死去的人,能看见一些精灵,比如狐仙。
狐、黄、白、柳,四种大仙儿,简直是东北的特产。
很多人都请进家里当保家仙。
有人说这是批判迷信,但是本片明显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比这还要高明。
野心更大。
看到后面就知道,在利益面前,这些人一点都不迷信。
连神仙都敢灭。
他们相信王二好是仙儿,比如秃脑袋,明明是亲自体验过二好的法力,是信的,但是为了金矿,也敢拿百家尿泼她。
有病有灾了,他们会着急求仙,没事的时候,尤其是有利益在眼前,他们根本不信那一套,成不了约束。
鬼神都怕这种人。
连他们所供奉的神鬼,都没有办法约束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片中还安排了忏悔室,一间小黑屋,就设置在田间地头,不知道是什么教派投放的。
有的时候进忏悔室人多,还得排队,跟上公厕似的。
村长说这个好,有什么事一忏悔就好了,不折腾。
那个卖掉招弟、背弟的人贩子,就是被王二好从忏悔室里揪出来的。
可见这个人贩,是忏悔室的常客。
王二好有俗称的阴阳眼。
但是跟那些鬼片不同,她的阴阳眼不是因为心术不正、做了亏心事,而是由于心地善良。
她超乎常人的视角是悲悯的,看到了受害者,看到了苦难,看到了无助的灵魂。
而其他人,完全看不到这些。
她有柔软悲悯的心,所以能够敏感的发现苦难。
到底哪边是阴?
哪边是阳?
她生活的所在,倒像是阴面。
5王二好有了超能力之后,到处去接活儿,石头就像她的经纪人。
她一边挣钱谋生,找落脚处,一边帮助一些人。
但是最后发现,做的这些善事,完全抵不过人心的恶。
她到第一任丈夫的家,野猪村。
看到前夫的妹妹,挺着大肚子,因为做过了B超,已经知道是个女孩,所以挨了男人的打。
二好怕她去堕胎,就帮她把肚子里的女孩变成了男孩。
但是也改变不了他们重男轻女的恶习。
在那个男孩出生的时候,二好发现,他们夫妇已经把另外两个亲生闺女——招弟和背弟,卖掉了。
她到第二任丈夫家,正好她的老公公有事找她。
说是因为小裁缝家的闺女自杀之后,村子里闹鬼。
请二好看一看。
后来发现,其实是她的老公公跟另一个亲戚,这两个老畜牲污辱了小裁缝的闺女。
小裁缝长期在广东打工,几年都不回家。
小闺女跳井自杀了,才上初中,有三个月身孕。
她治好聋四爷的腿之后,聋四爷的儿子、儿媳反而不来看他了,出去外地打工了。
过年的时候,聋四爷一个人上房顶,不小心摔下来,尸体都干了,都没人知道。
二好落泪了,跟聋四爷的魂说,后悔把你治好了,让你遭了更多的罪。
这一段尤其凄凉。
6这里涉及到重男轻女、性侵、拐卖儿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王二好虽然成了仙,但是一件都解决不了,甚至是越帮忙越糟糕,这是挺令人绝望的状况。
最后还被她要救的群众泼了百家尿。
就像片中那些狐仙,虽然有灵性,有一些异能,但还是逃不过猎人的罗网和炸药。
这个绝望最后还砸在石头的身上。
片尾处,石头看到雪地上有一盆猎人塞了炸药的苹果,善良的他,想把这些苹果炸弹扔到冰窟里,结果被炸死了。
在这里,一切善的努力,都会被黑洞所吞噬。
石头的死,也使得二好彻底心死。
她多次帮助过的老同学徐伟,把她赖以栖身的车子开走了,她也没有任何反应。
她走进一间黑色的忏悔室,在这个小黑屋里自焚了。
意味着,她最终还是被黑洞吞噬了。
后来,村民给她塑像为白狐,当狐仙供奉起来。
片中留下很多疑点,这里只挑一个点,做延伸思考。
她自焚后的遗体会不会就是白狐?
在炮仗厂爆炸的时候,或者张仙家帮她请仙治病的时候,她就被狐仙附了身?
她会不会本就是狐仙?
影片的信息量特别大,而且这种冷静的不发表观点的叙事方式,让你觉得怎么解读都是偏颇,都显得很无力。
欢迎关注:提壶山人(微信公众号)
在拉康看来,婴儿由于阅历的匮乏,会将镜中的“自我”误认为“他者”,接着当婴儿意识到自己就是镜像本身之时,又会把镜子中的完美身体“误认”为理想化的自我。
颠来倒去,直到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仍在不断上演着一幕幕将他人的眼中的自我误认为理想化的自我的悲剧。
二好披上羽毛,她就成了神仙,这个神仙就是二好的自我映照出来的他者,也是村民们映照出来的他者,是可能给二好一个栖身之地的他者,也是能满足村民愿望的他者。
二好的受虐经历使她在潜意识中接受了“神仙的设定”,一如刁亦男《制服》里时常穿上警服的小裁缝,这种“自恋行为”虽然有可怜之处,但也是二好的悲剧之源。
村民的自我在披上羽毛变成神仙的二好身上同样映照出来他们的“他者”,这些“误认”或是瘫痪老人想下地走路,或是弟妹想生男孩,或是性侵罪犯想摆脱责罚,或是贪心商人想炸山挖金。
从这些层面上来看,利益、愚钝和迷信合谋而生的诸多“愿望”,实际上就是一场场“镜像”的狂欢,村民们确证了二好的“他者”是完美的神仙,导演也让村民们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剧本中被二好确证了他们狂妄的愿望,整个村子看似弥漫在自恋的美梦之中。
当然最后的结局也正是导演想要的——彻底的悲剧。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8年7月某期,刊登时有些语言删除。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片名“北方一片苍茫”,不只描绘影片表层那个白雪茫茫的北方景象,还展现了比原名“小寡妇成仙记”更贴近内核的韵味,北方,是古老男性中心价值观的符号。
全片要素及风格均已在两段片头显露。
女主角二好以雪地行路人的身份出现,她不紧不慢地讲述自己因争抢电视机间接害弟弟冻死在屋外的童年惨剧。
这交代了几点:第一、北方环境恶劣,人很容易意外死;第二,二好内心深处的负罪感,让她抗争命运时逆来顺受;第三,电视机是二好与弟弟争抢的资源,未来她自己也会沦为苍茫荒野里的资源。
接着,是死里逃生的二好听亡夫的不同亲属讲述炮仗厂爆炸的惨剧。
这又交代了几点:第一,没人听见她的声音,失语状态是“我听不到/你说话声音太渺小”,隐喻她第三次当寡妇之后的生存地位,也可能是她后期“成仙”的预兆;第二,亡夫之死是侄儿以念作文的形式讲述的,导演从一本正经的冷漠中提炼出幽默感和荒诞感;第三,二好在不得动弹的状态下被亲戚强暴,上身扑来的黑镜头似一股强大的压力,扑向动物世界大北方里孤苦无依的女性,二好彻底被男人视为性资源。
极端环境下,这里的法律已稀薄无力,人心苍茫如冻雪,人似动物却不如野地里的狐狸有情。
二好能考虑的只有今晚去哪里睡才不被冻死,或不被强暴,她还得带上年少的小叔子。
小叔子和聋四爷,分别象征二好的子辈和父辈,也是死活没人管,生存在食物链最底层的弱者。
第一任前夫家的两个女孩,她们不被当人的处境,是无数个二好的童年,如果顺利长成少女,也可能是那个被男性亲戚们(请注意是复数)强暴致怀孕、被迫自杀的留守女孩,再大点,可能是被迫不停生育直到生出儿子的生育资源,而母亲又残害女儿。
小寡妇“逼急了我还成仙了我!
”这句成真的妄语,是绝境里的癫狂大笑,是北方农村甚至人类所有愚昧地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之真史。
二好,两女子也。
故事里所有超现实魔幻元素,都是在生存这道深渊之上的舞蹈。
没有这荒诞、幽默甚至催发土生宗教或神话的舞蹈,残酷命运是无法直视的。
即便成仙,二好仍是弱势的,哪怕有一二刻,她成为被哄抢的生财资源,孩子、老人、小动物都死了,连唯一能住的车子都被一个没能占有她的男人抢走。
已跟自然界结盟的二好,只能眼睁睁看愚昧和贪婪的村民走向反自然导致的厄运。
冰天雪地以草垛当家的女人何去何从?
导演没有答案,他至少提出了问题,但忏悔室是一定要烧的。
台湾有大佛普拉斯,东北有成仙小寡妇。糙是糙了些,但这种掘地三尺潜入人间又头顶三尺呼唤神明的创作态度还是很难得。不是土地亏待了国人,而是族人辜负了土地。
小寡妇成仙记 棒棒哒
拍的是糙了点。反映农村社会的愚昧。
那种果子到了冬天才好吃,大雪冻上,果皮黑黢黢的,吃了第一个就想吃第二个。结婚后,他们有过一个孩子,七个月,有天丈夫晚归,她想起身给他做饭,摔了一跤,流产了。丈夫第二天跳了井,没想到平时硬朗的男人这么脆弱。那口井就在果树的下面,北方的冬天真是漫长,连雪都是苦的。
还是“小寡妇成仙记”的时候就想看了,北影节没赶上。如导演所说,新名字更加宏大,精简后更加凝练、突出主人公。不由想起《村戏》,同样的农村舞台、黑白色调、意象丰富,村戏融入了时代元素,演员整体即群戏更高一筹,而本片由二好主导,从个人角度挖掘深度。魔幻现实,魔幻却现实。
像坐长途大巴没信号
很惊讶居然可以过审,因为并没有看到如何用“装神弄鬼”消解农村鬼神横行的设定。剧作很难得地用神魔针砭时弊,挖开了农村更魔幻的现实。虽然表现手法挺糙,颜色设计的用意也没太看明白。
睡断片了,基本是广播剧电影,没必要这么长。所谓‘魔幻现实主义’翻译一下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可怕,农村剥削大合集。哪怕被剪辑打散了,短片感还是非常强。影像风格是强做的,故事说出来可能都比现在来得更有趣。而色彩交叠跟局部色相设置,就跟两人究竟要不要靠手语沟通(二好给大勇打手语,大勇看都没看也知她在讲什么)一样不知所谓。看完也像是被泼了一桶百家尿。
上影节观影纪录。农村魔幻现实主义,黑白色调下的现实主义关怀。导演应该是对北方农村社会里的一些症结和问题有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借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去解构剖析这些现象,小寡妇“成仙”了,却也度化不了众生;贪婪和欲望,依旧腐蚀着人性。缺点在于视听显得平庸,结尾也谈不上真正的升华,略做作
角色很迷人,电影青涩的质朴感其实很可爱。要给3.5
又一出北方农村的魔幻现实主义。镜头挺好的,但看腻了。女主一看就是城里人,气质差别大。群演演技不行。
农村的愚昧,看着都累
穿着魔幻外衣,终究还是个现实主义故事。而且是非常咱国特别的现实主义。我们的现实主义本就魔幻,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这种荒诞和黑色都变得如此合理。连粗糙都是现实一种。
院线版本应该比初版改进很多,没有任何拖沓累赘,从开头的雪地跋涉开始,就是短篇小说一样,简洁、有力、意味深长。他人都是丑陋的,圣母是无力的,只有亡者讲述了温情。今年看过最好的国产电影。
人世间有两面,你看得见的和你看不见的。电影比你所能看得见的人世间更荒诞;而你所不能看得见的人世间,比电影要更荒诞多了。
喜欢影片的粗粝感,倒不觉得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有什么问题,日常生活中人就是这么讲话的,包括表演,总是带一些磕磕绊绊才对。导演甚至有意呈现这一面,像拍纪录片的手法。故事的节奏也没啥问题,线条很清晰。二好站在四爷房间门口的对话、点着蜡烛一堆人在炕上说话等等这些片段都非常有趣味性。
非常非常不太行。想法五十分,文本三十分,执行十分。尴尬又做作。一个教训是:启用非专业演员的底线是,呈现是否准确。这个片子从各个评价维度上都是失败之作。
活巫行善记。边看边想象着这种作法得挨多少骂,看到后来又舍不得结束了。看电影和拍电影一样,得遵从本心啊,人又不是机器。
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农村,农村的未来在寡妇。这才第一部,有缺憾才是正常,希望中国这批认真埋头拍戏的独立导演都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