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开头,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渔民中老年个个红光满面、青少年胶原蛋白嘟嘟脸,衣服布料平整光滑,甚至没有褶子,像极了现在旅游区富裕的村民,至少也是小康水平。
演员的表演更是一言难尽,就像表演课上的大一学生,拼命去展现自己饱满的情绪,俗套得如同教科书里的文字——对于朝鲜战争的志愿军题材,导演、编剧、道具、演员…有一点敬畏心吗🥺
说起“钢七连”,估计大家都不陌生。
2008年,电视剧《士兵突击》横空出世,“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就是在钢七连从菜鸟成长为老A,2021年,电影《长津湖》火爆上映,钢七连在朝鲜战场上演惊天奇袭。
当时间来到2023年8月,兰晓龙、陈琼琼编剧,高希希执导,改编自兰晓龙长篇小说《冬与狮》的电视剧《冰雪尖刀连》如约而至,恰似搭起一座时空的桥梁,让我们与钢七连重逢,以更近的距离,通过更加饱满的人物与故事,再次走近钢七连的战士,看他们如何从五湖四海集结在一起,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把武器精良装备齐全的美军打到了谈判桌上,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精彩才刚刚开始他们是英雄,同时也是普通人,《冰雪尖刀连》前几集就亮点不断,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七连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前后的状态。
正是有了伍万里在家乡的恣意轻狂,梅生在家中与妻女的温馨时刻,布认命没来得及的提亲,让我们可以全方位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重新认识这些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最可爱的人。
当关于那一场伟大胜利的记忆再次被唤醒,当热血再次被钢七连点燃,《冰雪尖刀连》带给我们的震撼,是其它类型剧无法比拟的。
现在精彩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冰雪尖刀连》中的钢七连接连与敌人遭遇,与险恶环境以及凶残的敌人展开真正的对决,用战斗保家卫国。
“胜利需要证明”,其实需要证明的不仅是一场胜利,还有胜利背后所有的流血、牺牲、离别,生死与共的战友情以及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
由小见大的视角与格局战争剧之所以好看,比起宏大震撼的场面,关键在于人物是否深入人心。
作为“钢七连”的影视作品第三弹,《士兵突击》的“前传”,《冰雪尖刀连》有了更充裕的表现空间。
兰晓龙本就擅长写人,高希希也一贯喜欢用小人物点亮大时代的天空,所以这次合作一开篇就小中见大,有了清晰的视角,格局自然豁然开朗。
譬如对于核心角色伍千里和伍万里,有了更丰富且细致的描写。
伍万里大闹戏班,然后指挥小伙伴戏弄渔霸,扔石子弹无虚发,后来总想摸伍千里的枪,这些情节把争强好胜的性格,过人的水性和“投弹”天赋,都展现得活灵活现;伍千里回家后向爹娘展示平滑的后背,胸前却是伤痕纵横,只一幅画面,伍千里在枪林弹雨的战斗生涯悄然浮现。
伍家三兄弟,包括已经牺牲的百里,回乡后又火速归队的千里,一心要去当兵大显身手的万里,构成一条非常形象的成长线。
从刚入伍的新兵,到骁勇善战的战士,再到流血牺牲的烈士,是三兄弟共同拥有的人生。
在今天的千里身上,能够看到从前百里的影子,而现在的万里,也必然在经过战火的淬炼之后,成为像千里一样优秀的战士。
百里、千里、万里,是他们的名字,也喻意着战士对家乡的眷恋,假如没有战火,他们可能会像父亲伍十里一样守着一方水土里的三亩地,盖房子娶老婆,过着平凡而又满足的生活。
但是当战争到来的时候,他们责无旁贷,放弃了安逸的生活。
通过这样由小见大的戏剧手法,《冰雪尖刀连》借伍千里带着伍万里归队的情节,投射出当时的百万雄师,从五湖四海汇集起来并开赴朝鲜战场的恢弘画卷。
他们要保卫的,既是这个国家的国土,也是每一户人家的灯火。
战争剧中难得一见的“温度”《冰雪尖刀连》是一部有温度的战争剧。
伍万里、梅生以及很多战士都来自南方,那里四季温润,即便是冬天,也鲜少有零度以下的气温,朝鲜战场上则是动辄零下四十度的冰川雪岭。
在缺少取暖物资和装备补给的情况下,抵抗严寒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何况还要行军打仗,应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飞机炮火。
有时候连炮筒都会冻住,只能徒手扔炸弹,却必须面对飞机坦克的地毯式轰炸,在这样的条件下,钢七连战士体现出高超的作战素养,以及强大的战术执行能力,像一把尖刀,以闪电之势插入敌军咽喉,创造令人感为观止的战争奇迹。
《冰雪尖刀连》的温度除了体现在气温上,也处处体现于影像的质感与人物的情感上。
剧情前几集中,已经出现诸多真实动人的情节,譬如雷公叮嘱伍千里,回家以后两件事打死也不能提,在外想家和战场受伤,语言很简洁,却饱含战友之间的情谊,以及老兵对亲情家庭的理解;还有梅生在上海的家里辅导女儿功课,眉宇之间似乎回到了才子时代,在得知美军的侵略行动后,他又立刻变回心系战场的中国军人。
梅生与妻子分别之际,两人再次念出:“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给电影《长津湖》里梅生一路骑着自行车返回部队的情节补齐了前因后果,正是这些富有质感和温度的桥段,让战士们的形象变得真实立体。
都说这部剧是兰小龙作为编剧,可是我失望,一直在失望。
怎么来说呢,就是他太干净了,就是作为我的团长我的团,那种泥里来,土里去,一点都不搭勾。
有可能是我没有开会员,只能看到两集,因此我说的有失偏颇。
最后就是。
怎么能这样呢都说了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队续集为什么能差别这么多。
不是说康红雷是编剧吗?
怎么差成这样了
标题很没有情怀 远没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和冬与狮有内涵 你去看看叫尖刀连的都是什么剧第一集开头也远没有团长和士兵突击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反而充满了说教主旋律的味道看到一半就是女人 爱情 ,两个男人谈苦哈哈的谈悲情 然后一堆口型对不上再看一眼编剧 兰晓龙只是作者挂名吧 跟编剧:刘慈欣 一个意思后面那个编剧陈琼琼才是真的编剧 这剪辑只能说一眼大开门高希希本来很大的期待 现在可以先弃了 如果以后8.5分以上证明我眼瞎了
观看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第12—13集感言:该剧精彩火爆的战争剧情与场景的确值得军迷观众们追剧观看!
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该剧的精彩火爆的战争剧情从12集开始已进入高潮阶段。
如果说该剧战争场景多画面之中那排山倒海、气势恢宏、炮光火影、血肉横飞的一场场殊死鏖战演绎双方的激烈厮杀与搏击,让人感到震撼与颤栗,大大增强了该片战争戏的精彩度和观赏性,那么,倒不如在某种意义上也让观众领悟到了其战争的另一面特征:残酷与无情。
由于那时我军缺乏制空权和重武器,以及后勤保障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军坦克对我军轮番立体狂轰滥炸,致使我军伤亡极大。
在小村庄战斗中,五连战士大多英勇牺牲,五连连长六六顺为炸毁美军坦克而壮烈殉国。
在围歼美军“北极熊团”的战斗中,七连指战员与美军坦克群殊死鏖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敢于进攻,全连因此牺牲了八十多人,七连炮排除“雷爹”之外,其他战士已先后阵亡。
伍万里在这次战斗中服从指挥,边学边打,敢打敢拼,机动灵活,发挥持长,在打击美军坦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连、七连指战员这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充分展示了志愿军临危不惧、所向无敌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为志愿军浴血奋战、报国情怀而肃然起敬。
这组图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剧照,由于其战争场景动作太快,遗憾一些精彩战斗剧照拍不清楚,这里发上的剧照大多为静态图片,特此说明。
请点击图片观看大图,欢迎点评。
观看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第20集之感言:为引开敌机,掩护战友,炮排排长“雷公”英勇牺牲。
炮排排长“雷公”是钢七连的一位老兵,他把七连战士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扮演着“老爹”的角色。
为引开敌机,掩护战友们完成炸毁水门桥的艰巨任务,他不顾自已身负重伤,果敢驾驶缴获的美军汽车,哼着家乡《谁不说沂蒙山好》的歌曲,冒着美军飞机炮弹的密集轰炸,不惜自己粉身碎骨,壮烈牺牲。
此时此刻,几位战友围泣在“雷公”身边依依不舍,含泪永别;连长伍千里又拿出这个记着全连花名册和牺牲战友们的小本子,一边悲泪泉涌,一边在“雷公”的名字上画上一道记号……将该剧“思烈士、颂英雄、战友情之情感大戏”推向了高潮。
一个个志愿军抗美援朝英雄谱就是一部部中华民族不畏列强的英雄史诗,一座座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
志愿军英雄和烈士跨越时空,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也谈《冰雪尖刀连》团长政委饰演者年龄偏大,与那时事实不相符的问题。
该剧团长、政委这两位饰演者看起来为60多岁,政委满脸巴子,形象不佳。
经有关资料介绍,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志愿军许多军长、政委大多才35一40岁。
(详见本帖图2截图文字说明),这或许是该剧选择演员年龄的一大失误呵!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该剧激情演绎志愿军钢七连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和报国情怀,充分展示钢七连指战员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而肃然起敬,是必须充分肯定和称赞的!
观看央视热播《冰雪尖刀连》第2集感言:战斗英雄伍百里(李晨饰演)魂归故里。
钢七连前任连长,伍百里在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平河而英勇牺牲。
现任连长伍千里抱着哥哥的骨灰盒回家,年迈的老爹老娘抱着大儿子伍百里的骨灰盒崩溃痛哭,悲泪泉湧,永别送行,将大儿子的骨灰一点点撒向太湖之中!
英雄报国!
魂归故里,感天动地,千古流芳!
永垂不朽!
观看央视热播电视剧《冰雪尖刀连》第16一17集之感言:钢七连余部在连长伍千里和指导员梅生的带领下,在冰冻的长津湖中冒着美军飞机轰炸扫射的危险向死鹰岭阵地方向前进,途中解救了被美军陆战一师围困的志愿军某部三连余部,与三连余部一起奋勇突围,英勇杀敌,三连余部奉命执行炸毁美军陆战一师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七连余部奉命向死鹰岭高地发起冲锋;志愿军某连指战员冻成冰雕,手持武器,坚守阵地,感天动地……该剧激情演绎志愿军指战员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铁血军魂和报国情怀,充分展示志愿军指战员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钢铁意志和英雄气节,让广大观众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
观看该剧已成为本人近期每晚生活中必看之剧,近十余天来,坚持每晚追剧之后都即兴写下观剧之感言。
图片为本人观剧时用手机拍电视剧照,由于其战争场景动作太快,遗憾一些精彩战斗剧照抓拍不清楚,这里发上的剧照大多为静态图片,特此说明。
看了3集,就冲前3分钟,也该怒砸一星。
拍志愿军题材,就天然正确了?
拍烂片,就该骂。
把志愿军拍烂,更该骂。
一分钟不到,台词“我是空军航空兵旅长”“我是中国空军航空兵团长”。
有这么对话的吗?
请小学生写的台词。
两分钟不到,《拯救大兵瑞恩》片段隆重登场。
您请美军客串志愿军,这个性质可严重了。
三分钟多点,伍万里的爱情来了……三分钟,就能玩砸。
还是坚持看了三集。
向人民志愿军致敬。
向这部电视剧砸一星。
(这部电视剧是抹黑志愿军的)
第一集的那个追逐戏意义何在?
主旋律+剽窃=赢麻了
没完没了
兰晓龙这么好的剧本…被高希希拍成这个鬼样子…看看兰晓龙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好家伙,生死线…再看看这部高希希拍的剧版长津湖…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区到处都是差评,我从开播到现在一直追,这么说吧——开头几集确实拉,拉到了二仙桥。但是等到了在火车那段戏,我又开始慢慢沉浸下去了,最后到了朝鲜,我真的开始喜欢上这部剧了。个人觉得比电影版好多了,至少内容多了,战争场面多了,人物刻画的时间多了,我相信导演是真的想把它拍好的。最后,特别喜欢剧中的一句话:“这里没有和平,我们过江去拿!”
冰雪尖刀瑞恩
为什么都这么根红苗正的片都做不到基本的现场收音啊?为什么连兰晓龙的作品都做不到叙事效率提高,废戏废话减少啊?为什么这么重点的宣传片都要盗用斯皮尔伯格的镜头啊?为什么这么糟蹋资源啊?
张博胖成了郭京飞😭😭😭还有,这伍万里该不脑子有啥问题吧?
出去的时候是好好的一条汉子……回来就变成了一个小坛子,太戳心了
抗美援朝题材用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
万里是淘气,不是流氓恶霸,战场残酷,不可能所有人围着一个孩子过家家。改编得太差了,前面拖拖拉拉铺垫太冗长,战争剧情又显得太儿戏……
一星送给当年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导演啥都不是,建议退圈。
我只提一点 导演高希希
可惜了兰晓龙的剧本了。
伍万里被拍成一混混
为啥追逐戏里总要把路人的菜啊,东西啊,扔的到处都是来凸显主角活泼?可是这是1950年吧,什么生活啊!
怎么说呢,这群人是怎么把志愿军战士演的如此油腻的。。。服化道太垃圾了,女主带了个镯子一眼就是地摊2块钱产物,带入一下那个年代,感觉还不如不戴
本来知道导演换了就不抱什么太好的希望,看了几集就已经离谱了,每一集都在注水,根本不算照着《冬与狮》拍,倒更照着《长津湖》拍。演员也完全货不对板,开始最看好的张博,打开一看怎么能跟吃了酵母似的肿成这样,还有杜淳这个伍千里,三十来岁的一连之长回家之前需要雷公一句一句教说话,雷爹也不是这样当的,王子奇就像在演一种新奇的易烊千玺,原著伍十里老头的经典台词也都水没了。高希希真是罪大恶极。
看了10分钟,我要是兰晓龙就连夜声明放弃编剧署名
直接用拯救大兵瑞恩的画面还行....都不是模仿....而是直接用,牛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