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如棋:久违的热血-评《竞雄女侠秋瑾》今天中午看完了《竞雄女侠秋瑾》,其间我几次热泪眶,不想过多絮絮叨叨,有几句台词录下来与大家共勉:秋瑾与丈夫吵架:我现终于明白,朝廷为什么要签《辛丑条约》,为什么要赔十万万两银子给洋鬼子,就是因为朝廷满是你这样的狗官!
日本留学期间,徐锡麟对秋瑾说:你看到的星星或许已经不再了,我们今天所做的事 只有后人能看得见了。
陈天华追悼会上,秋瑾:如果你们回到祖国,卖国求荣,欺压同胞,就吃我一刀。
秋瑾从日本回来后:还有什么比留在家中,有相公疼惜,看着孩子长大更好的呢?
秋瑾:一个慈禧,以一国换一已之福,但又有谁,可以拿一已之福换一国之福!
徐锡麟在起义宣誓会上:我们国家之所以被列强瓜分,沦为民不聊生的半殖民地,都是因为朝廷崇洋媚外,官场腐败,不断挥霍人民的血汗,继续下去,国将不国,这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各位同学我们可以改变国家的前途,而国家的前途,就在你们手上,我恳请各位同学,当革命发生的时候,付出你们的一份力!
如棋加一句台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贾如棋2011-10-16
2011年的电影《竞雄女侠·秋瑾》中有一位山阴县令李钟岳,由黄秋生饰演。
虽然戏份不多,部分还原了史实。
更早的时候,还有一部《碧血黄花》,剧本同样呈现了这位县令的两难: 管带:(向士兵)上!
▲士兵冲前。
秋瑾:(向士兵)站住!
不要伤了学生!
士兵停止。
秋瑾:我跟你们去。
清官:(一躬到地)鉴湖女侠,果然敢作敢当!
请!
▲学生欲奋起抵抗。
▲秋瑾回身向学生,举手示意。
李钟岳,字崧生,一字申甫,号晴岚,山东省安丘县北辉渠村人。
十八岁中秀才,三十九岁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出任浙江山阴县知县。
也就是说,他是百日维新那一年的进士,浙皖起义的年初才到绍兴做父母官。
秋瑾乃越中名人,李钟岳素仰其才,曾经用其诗文教育儿子:“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接到上级命令,他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去大通学堂抓人,反而乘轿赴绍兴府谒见知府贵福,向其报告说大通并无越轨行动,请容本县暗中侦查。
一再拖延,希望革命者能逃脱。
直到贵福亲临山阴县,把浙江巡抚张曾敭的催促电令拍到他面前,威胁再不执行一体同罪,才被迫前往。
并且身先士卒,制止了乱枪伤人,最终只逮捕了秋瑾等八名师生。
秋瑾过堂后,李钟岳不肯刑讯,像待客一样让她写下了“秋雨秋风愁煞人”。
此句出自清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怀》,在传诵中两字易位: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
篱前黄菊未花开,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雨秋风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出门拔剑壮槃游,霜华拂处尘氛少。
朝凌五岳暮三洲,人世风波岂能保。
不如归去卧糟邱,老死蓬蒿事幽讨。
如此“庇护女犯”,贵福大为恼怒,换人另审。
在没有得到确切口供的情况下,谎报张曾敭,以致巡抚7月15日凌晨下令将秋瑾就地正法。
李钟岳万般无奈,向秋瑾吐露实情。
秋瑾答道:“公祖盛情,我深感戴,今生已矣,愿图报于来世。
”提出三个要求:写一封诀别信、处斩不要剥去衣衫、死后不要枭首。
李钟岳允诺了后两条,因为第一条时间来不及了。
当日四点,秋瑾在古轩亭口就义。
三天后,李钟岳被革职。
离绍之日,绅民数百,长亭送别。
李含泪抱拳,慨诉衷曲:“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他回到杭州寓所,终日郁郁寡欢,“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实由我而死”。
10月29日,乘家人不备,自缢身亡。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晚清新思潮兴起,法律程序上的硬伤错位,使得浙江官府从一开始便处于遭受谴责质疑的被动地位。
正如秋瑾所期盼的那样,民众对清廷的憎恨更为强烈,“可使革命早成功五年”。
1912年,褚惠僧与吴芝瑛、徐寄尘将秋瑾遗骸移葬于西子湖畔,建“鉴湖秋侠祠”,并置李钟岳的神主于其中,一并奉祀,上书“清山阴知县李钟岳之神位”,下题:“李钟岳先生,山东安丘县人,秋案中有德于女侠。
”《新浙江潮》主笔王卓夫说:“李公为专制时代良吏,既因秋案如是,乃附祀秋祠以光泉下,该社均表同情。
”1936年,李钟岳之子《民国日报》记者李江秋,专赴杭州与秋瑾之弟秋宗章相见。
秋宗章告诉李江秋:“先姊在家,独居一小楼,所有与先烈来往信件,均藏其中。
六月初四(农历)大通被查抄时,全家均逃难,故一切未及掩藏。
令父李钟岳先生在查抄前,已问明小楼为秋女士所居,故意不令检查,否则必连累多人”。
今天我们看这桩大案,李钟岳的高风亮节,足以与东汉一干解印而去的县令媲美。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0年4月
《秋瑾》是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国内影迷的反应如此平淡,让人可叹。
《钢的琴》在国外获得很多大奖,才引起国内影迷的一丝微动,实在是可悲啊。
如果是一些阿拉伯国家,信仰穆斯兰的女性,看完这部片子,必将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中,没有加入“爱情”元素,较之其他电影是很罕见的。
没有爱情照样可以把人物诠释的如此完整。
如果在语文课本中加入一些剧本的台词,我觉得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将会更加宽泛,深入。
下面的这十句话,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推敲的。
看到自己的蜉蝣和渺小,也算是一种感悟吧。
1.你们不要听到流血惨剧 就有所退缩 不要引以为惨2.就是因为你什么都没做3.我有经验 你没有 水痘是会传染的 就像闲话一样传来传去 我们夫妻俩最爱管人闲事4.身不得 男儿烈 心却比 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5.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6.我有时候想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 可能要后世人 才能看得见7.秋风秋雨愁煞人8.后悔?
我知道我要做什么 没有人可以教我怎么样过我的人生 9.慈禧 以一国 换一己之福 10.你对不起的 是你自己
看过《竞雄女侠秋瑾》,最感慨的是终于能有部个人意义上的主旋律影片了,最惊喜的是黄奕贡献的精彩演出,最惊艳的是秋瑾痛击清朝官兵时“武”动的长裙,最感动的是其身为一个女子,在那样的时期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诗表现历史人物,基本会从其性格、身世以及经历等基础条件入手,去刻画人物的一生。
秋瑾对于历史的意义之一在于她一生都在强调男女平等,男人的事女人也能干。
虽然那个时代女性还没有条件去做如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等事,但是秋瑾却在那个时代写诗、习武去证明女人的能力并不比男人差。
《竞雄女侠秋瑾》(以下简称《竞雄》)中,秋瑾所作的诗词也成为表现人物的一个亮点,看过的人会发现,影评并没有大段的摆出诗句去展现她在文化创作上的功绩,而是通过女邻居所拜读过的敬仰、李月宗教子所采用秋瑾的诗词来展现她对新文化上的贡献。
关于诗词,影片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秋瑾就义前忍痛写下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句正好照应了影片开场天色黑沉、冷风瑟瑟的环境,将一代女侠对国家的担忧展露无遗,也更为其就义增添更加悲怆的感情。
实既然是人物传记类型的影片,就一定要还原历史。
影片突出展现了秋瑾随夫王廷均进京、冲破礼教赴日留学、加入中国同盟会、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轩亭口就义等事件,其实这些事件逐一展现开来,基本就是秋瑾的一生。
邱礼涛通过倒叙、插叙等手法将故事打乱,在影片的开篇就引起观众兴趣,通过徐锡麟就义、秋瑾被捕、被逼招供等情节上加入秋瑾本人的回忆,逐步将秋瑾本人热血、侠义的爱国情感带出,既完成对女侠的塑造,也不会让观众产生观看流水账式影片的烦躁之情。
同时影片对其他历史人物的刻画也较为出色,杜宇航饰演的徐锡麟、黄秋生饰演的李宗岳以及徐天佑饰演的陈天华都能得到完整的还原,这些角色的饰演者也保证了一定的商业性,要么文武双全,要么具备个人的独特的气场,不难吸引一部分观众走进影院。
而对于秋瑾的丈夫王廷均的郑嘉颖如今可谓更具一定的票房号召力,《步步惊心》的八阿哥蹿红后,郑嘉颖的首部大银幕作品自然会受到粉丝的期待,而郑嘉颖对这个一代女侠背后男人的演绎也值得获肯定。
史如果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与《辛亥革命》等影片通过大量的明星扎堆效应来展现历史的做法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那么这次独写一人的《竞雄女侠秋瑾》可算是令人眼前一亮。
没有流水线的故事安排,没有PPT一样的情节交代,《竞雄》一片通过将镜头聚焦在秋瑾一人身上来表现革命者追求平等、反对压迫的革命精神,这种久违的做法令影片的主题脉络更加清晰,也使影片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显而易见。
历史固然重要,想让人记住历史也很重要,流水线式的叙事已经让观众麻木,甚至于只记得明星不记得历史。
《竞雄》聪明的一点就在于通过叙事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双管齐下使观众充分认识秋瑾,例如秋瑾在狱中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哀凉诗词时,叙事采用在逼供中加入倒叙生平,表现上通过些许暴力,让观众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由来更加的“触目惊心”,而非简单的逼供后经过内心挣扎写出,可见制作者的用心。
弑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动作场面。
虽是主旋律,但影片在动作场面的设计上可谓下足了功夫,秋瑾被捕、徐锡麟就义等几场戏都称得上2011年中国银幕上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戏。
这其中给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有两场动作戏:一是秋瑾被捕前与熊欣欣的一段对打,身着西服的黄奕英姿飒爽,动作也一招一眼夺人眼球,与熊欣欣争夺点火工具的设置看的人惊心动魄,在眼花缭乱的动作戏中加入一个核心提起观众的兴趣;二是秋瑾陪伴丈夫进京时在路上痛击官兵,之前以飒爽男装示人的黄奕在这场戏中身着长裙,挥舞鞭子的同时裙子也一同飘舞,颇为养眼,但此场戏后,秋瑾就鲜有身着长裙的动作戏,稍有些许遗憾。
熟悉邱礼涛的观众想必都看过他的《狗咬狗》,《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和《军鸡》也足以见此导演的怪咖风格。
到了《竞雄女侠秋瑾》中,虽然个人风格要克制,但影片不是露出的软暴力也令人感觉新鲜。
秋瑾幼时的裹脚、哑女复生遭受铁链缠脚的虐待、审讯秋瑾时的夹手指,都是软暴力的体现,虽不血腥,但足以让观众体会影片中角色所受的苦痛,其做法还是很聪明的。
总而言之,《竞雄女侠秋瑾》的公映可以算是将红色主题与商业的又一次改良结合,重心落在一人,情感更为丰富,动作戏设计上的用心,也更提升了影片的商业气质。
《竞雄》不能说是完美的商业片,但邱礼涛将一些大胆的写实性的设定融入到主旋律当中,这种新鲜的做法值得肯定。
2019-5-4清朝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 秋瑾字竞雄 官宦人家 秋瑾从下没有裹脚并学习武术和骑马 秋瑾嫁给一富家子弟 老公玩鸟被秋瑾骂 老公在京城买了官 来到京城看到很多难民 清兵为让外国人先走鞭打饥民被秋瑾打了清兵 秋瑾生下一儿一女 一日秋瑾在外见到童养媳哑女被锁住脚被虐待买了哑女教她识字 女儿得了水痘秋瑾去找医生结识医生夫人 医生夫人是进步女子 秋瑾大骂去青楼找女人的老公后离家出走去了日本 在日本结识徐锡麟等人 秋瑾创办报刊宣扬女权 日本政府针对清国学生制定了条约 学生们去游行被警察打 公派留学的学生质问秋瑾为什么要让大家回国抗议 秋瑾回家丈夫没有责怪 秋瑾留了封信离开家并要求断绝关系 秋瑾加入光复会开办学堂 林雪和黄秋生都来祝贺 徐锡麟准备革命杀巡抚控制安徽省 毕业典礼当天徐锡麟起义杀了巡抚被鬼脚七调来大炮和援军抓住所杀 官府要抓秋瑾等人 秋瑾率领学堂学员开枪和持刀反抗 秋瑾与鬼脚七打起来不敌被抓 林雪审问秋瑾 县令黄秋生用秋瑾的诗词教自己的孩子读书所以同情秋瑾 秋瑾被夹板刑 巡抚下令处斩秋瑾 黄秋生答应了秋瑾几个临别请求 秋瑾被砍头 黄秋生上吊自杀 秋瑾老公要求与秋瑾合葬
这几年迷起了香港导演邱礼涛,无论是惊悚片《三不管》、《头七》,偶像片《死神来了》,还是黑帮片《Laughing Gor之变节》和《同门》,每一部都高举Cult大旗,极尽阴冷、荒诞、黑暗、奇异之妙趣,比当年的《人肉叉烧包》更加得心应手,高产高质的的香港长发恶趣味导演邱礼涛制造出这些在怪异的电影迷宫,真正教人上瘾的电影。
原本以为恶趣味的邱礼涛只是香港的一个标志,永远不会进入内地电影的主流,没想到他却接连执导了两部内地的主流商业片,前者动作片《叶问前传》,后者就是这部刚出炉的——难得清新凌厉的传记片《竞雄女侠秋瑾》,影片讲述了大家都是听说过没见过的传奇女侠——秋瑾的豪情人生加悲情结局,很可能不止是巧合,两部电影都是传记片,一个是当下正热的功夫偶像,一个是几被遗忘的女诗人兼侠客,邱礼涛用时代、动作、传奇改写了观众,至少是国内观众对于历史传记类型片的印象,原来,革命题材的献礼片也可以这么生龙活虎。
强调一个其他影评人都阐述过的客观事实,黄奕版的秋瑾确是近年大大小小十余部看过的献礼片中最有章法、最具故事魅力也最商业的,秋瑾在电影里不仅仅有“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情,“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的忧国忧民,更有几分“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的儿女情怀,从天真烂漫的童年,到犹疑不定的婚姻大事,后来的留学,最终的身先士卒血战清兵,秋瑾的性格、灵魂和人生在这些故事过后变得掷地有声,除了黄奕的卖力表演,相信更多的功劳都是来自邱礼涛对影片整体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
其实,我们在看历史题材片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很关注人物有过怎样的成就或贡献,对于电影来说,人物的亲和力和冲击力永远要大于题材本身的魅力,邱礼涛虽然没有给《竞雄女侠秋瑾》注入如以往香港作品那样多的Cult元素,但对于整体商业框架的树立却仍然显露出其在成熟电影工业环境下修炼多年的不凡功力。
最直观的体现可能是动作戏,黄奕一夜之间变成打女,和熊欣欣的对打热血翻飞,还有杜宇航的咏春拳经过《叶问前传》的“排练”,愈发精纯而刚健。
影片开场至结尾,场面戏和动作戏的制作一看就知道没有偷工减料,一场一场硬生生打下来,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有利有弊,太像动作片的动作戏或多或少影响了《竞雄女侠秋瑾》对于历史气氛的营造,使其不像历史片更像动作片,邱礼涛在文戏部分还是牢牢的捉住了历史的神韵而非形态,自黄秋生、夏文汐等老牌,郑嘉颖、黄又南等中间一代,陈嘉桓等新人所饰演的角色,都有立得住脚的个性特点,层次鲜明而且都对紧扣主题,看起来绝无凑数之嫌。
回到最前面的话题,邱礼涛进入内地电影市场之后,《叶问前传》还保留了一些Cult味,《竞雄女侠秋瑾》是完完全全的主流风格,间接说明的道理是,一个好导演应该能够驾驭多种风格,一部好电影也可以是各种题材。
希望在不久的以后,可以看到内地有题材更丰富、风格手法更多元的类型片。
至少有两种角度来看《秋瑾》这样一部电影,一种是当做和《秋之白华》《情归陶然亭》一样的,从相对个人的角度以主人公一生历程对革命年代做诠释的传记片,一种则是当做《叶问前传》团队在顺利合作之后,找到了一个以辛亥献礼为契机而抓紧拍摄的动作片。
个人以为,以后者角度观影,会更踏实。
尽管梁小熊熟练的武指在作为后盾,但如今早已不是拍《铁拳无敌孙中山》那个肆无忌惮的年代,属于革命者的意志和理念一定要放进主题,但通篇让人物慷慨激扬是观众最腻味的做法,所以怎么做不会"用力过猛"是门学问。
好在本片导演邱礼涛是处理类型片的熟手,他当然知道影片的看点会在哪里。
即便要再套上一个所谓主旋律的壳,他还是能从那些被用滥了的模式里使用些技巧来"避重就轻"。
黄奕扮演秋瑾,杜宇航扮演的徐锡麟,既有如老港剧《霍元甲》《陈真》一般杀清兵打洋人怒斥落后同胞拳来脚去的“动”,一样有努力探讨民智,学习科技与慷慨激昂的“静”。
这样即便在宣传时会看见“女版黄飞鸿”之类的slogan,看片时还会觉得导演对人物的态度总体是端正的。
电影的叙事不是顺叙,而是以秋瑾被擒、审判、行刑、处决作为主线贯穿,把她短暂一生都逐渐地交待出来。
这样处理的好处一方面是克服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无法再做悬念的难处。
因为谁都知道秋瑾最后是毅然牺牲,那么之前所有积蓄便容易泄气。
反不如一开始就用秋瑾与熊欣欣扮演的鳌峰大战提神,以徐锡麟起义时的大战充做高潮戏首尾呼应。
另外一方面,闪回手法对于电影也相对比较自由,可以挑中觉得重要的事说,反而不至于老是要顾及时间流逝的感觉,也不用像《山楂树之恋》那般频频使用黑场和字幕交待过场。
其实影片讲了这么四个大段落,少女时代;婚后不合;日本运动;回国革命。
担任大通学堂督办,并且与徐锡麟一起积极准备起事的这一段是最紧凑和紧张的所以影片前半部,电影尽可能去将一位女英雄循序渐进的心理历程表现完整。
在审判过程中,看秋瑾一步步坦然走向死亡。
她人生里几个重要的转折片段,都是随着不同的问题而引出的。
当然,这种叙事对编剧和剪辑要求都不低。
况且很多事也不能仅局限在秋瑾视角里。
部分地方看着会稍有点跳。
没有背景知识打底,只能以看大事记的理解去接受她的故事。
扮演秋瑾的黄奕应该是接到了她从影以来最吃重的一个角色。
虽然因为人物特点,影片定位以及其他原因,未必是表演空间最大的角色--其实现实题材的文艺片中女性角色才最容易丰满--但作为女演员,出演一部完全以她为重心编织故事的机会,肯定是屈指可数的。
从全片来看,黄奕本人银幕形象中较为爽朗的一面,和相隔了数百年之前的秋瑾也还是有应合的部分。
因为当代演员气质与民国范确实有距离,为了避免生硬与虚假,经常放缓语言速度。
但不看那些端着说的台词,在表达一个女人内心世界的地方,黄奕还是留下些可圈可点的段落。
比如秋瑾决定加入光复会之后,从日本回国略作探亲。
看着家人欢乐的样子,却不能久留,必须偷偷抛下断绝关系的信件,狠心离去。
电影在这里强化了身处囹圄的秋瑾,和为理想践约赴死的秋瑾两边交切的效果。
看着黄奕眼神里一丝丝空洞弥漫开,再看到她在那条长街上一边走一边流泪的情境,恐怕观众还是能切身理解到作为妻子和母亲抛下这所有的悲伤。
这一个跟拍,把革命的萧索提前散发开来。
再多值得赞扬一点的是,在打斗部分里,黄奕自己亲身完成了许多难度不算低的动作,也看得出她对这个角色的重视。
在开场被捕一段,武指设计也带着港产片特有的“细节化”特征。
黄奕与熊欣欣两个人一边做生死相搏,一边围着那堆逐渐在烧成灰的名单灭火或点火。
把戏融入到动作里,这样再好看的动作传达出来的也不仅仅是杂耍或者暴力,而是张力。
较意外的一点,是容易被忽略或当做反面映衬角色的秋瑾丈夫王廷钧并未被一昧丑化,反而被给予足够的空间去抒发一些该有的情绪。
历史上秋瑾曾经写过"敲棋徒自谱,得句索谁知?
"这样的诗句,感慨这富家公子同自己毫无共同语言的生活有多无味。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丈夫自己觉得天经地义的抽烟喝酒玩鸟等生活习惯,在妻子眼里被当做国之将亡的一个注脚,这种压力才是不公平。
他看不懂妻子写诗的意义,觉得这些破字与她每日叫嚷的救国也没什么关系,但他终究又还是在乎她的。
属于一个家庭无法沟通的痛苦,使得影片多了一点点"人情"味。
在暑期档开始的轮番豪言壮语的轰炸之后,本片中最值得去观赏的,恰恰就是那些看起来与历史环境怪异结合的拳拳到肉的打斗与枪战。
当然,这并不能说电影就在“恶搞”。
当年洪金宝的《一刀倾城》无论电影总体质量如何,也总算是浓墨重彩拍出了谭嗣同就义。
说到底,导演能在秋瑾行刑之时,扫过了一个民众拿着馒头在等待的细节,总是表达出了并非盼着电影结束便收工的敷衍在做事。
这部片子可谓历尽艰难险阻呀。。。
黄奕用尽全力的融入角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
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 ’之句,则传诵不忘。
”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这部片子完全值得一看。。。
力挺黄奕……
.如此一部主旋律气息的电影,居然是香港导演邱礼涛的作品。
以《阴阳路》等系列闻名的邱礼涛,难以想象会选择拍摄这么一部以革命义士秋瑾生平改编的电影,而且并没有落入某些大陆主旋律电影常见的“假大空”的毛病,全片交叉叙事,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血有肉。
而黄奕扮演的秋瑾,也绝对是其从影以来最好的一次表演,人物张弛有度,拿捏到位。
片中秋瑾这个人物,有夫有子女,有困惑有挣扎,行刑会大声喊痛,与普通人无二,充满了信服力,没有沦为教条式的一个人物,欣喜。
同时片中一群香港演员杜宇航、黄秋生、郑嘉颖、夏文汐、熊欣欣、林雪、黄又南等在片中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很久没有看到让我如此感动到热泪盈眶的电影了,以致电影本身的细微瑕疵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或许是我有着深深的民族英雄情节吧。
抛开个人情感,电影本身拍的也很好,实在不明白那么多人给1星是为什么。
看老美科幻大片多了就自以为真有品味了?
弥补一下教科书的枯燥。
啊……首先说,这真的不是武打片,但是具体如何分类它我也不清楚~然后我只能说……我各种穿越到女驸马去了我……看到最后忘记讲的是谁的故事了。大概要等很多年以后,才能看清吧。(武打动作各种疲软,男主不是功夫家底出身的么?)
主角气场不足才是最大诟病啊
故事说得好,片子切的好,导演导的好,演员打的好。怎么看都是一部好片。可惜诸多限制,注定是没人看的。我爱你,邱礼涛。陈嘉下,程小西,陈木败和你比都只能见鬼。
想法是好的,可惜导演和主角都气场太弱,硬是把一场革命拍成了学生运动。
徐锡麟打的是咏春~
2012.07.24
就故事而言几乎遵从了史实 只是黄奕好像演不出女英雄的气概
为秋瑾独白
镜头毫无表现力,武打动作也非常土,邱礼涛的最高水准还在《等候董健华发落》
本来不值五星,但看这评分实在低得离谱,既然有些人可以昧着良心打那么低,我也可以虚高一点
把美术拉出去毙了
这是最欣赏黄奕的一部电影,她演出了秋瑾的悲壮与无奈。几度哽咽,为秋瑾,为国家,为民族!豆瓣的评分过低了些,拍那个年代的电影又有几部呢?“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那一刻秋瑾哭了,我也眼眶湿润。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IT'S OK
秋瑾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觉得是很用心的一部电影啊,怎么看的人这么少
一部打着革命旗号的功夫片。作为商业片来看还不错,黄奕的扮相很好,故事也比较严谨顺畅。作为将人物演绎化的传记片来看,夸大虚托成分太多,俨然又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
挺好的,就是近视眼不要搞革命
杜宇航一招一式盡顯詠春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