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韩国电影,主演郑在咏。
故事发生在一个韩国城市三圃市。
好大喜功的新任警察署署长要搞一次银行抢劫沿袭,看上了脑子一根筋,给署长开违章罚单的警察郑度满来扮演劫匪。
结果这个一根筋的“劫匪”让整个警察署狼狈不堪,而在银行内成为人质们的银行职员却对这个“劫匪”同情有加,开始配合“劫匪”的行动。
总体算是一部有趣且荒诞的喜剧片。
看完《率性而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看韩国电影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逢人聊起电影必称韩国电影如何如何,导演XXX怎样怎样,演员谁谁谁......什么时候呢?
记不清了.....往前追溯,只记得看过的第一部韩国电影应该是《恐怖直播》。
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一天无聊问身边的人学播音的看点什么电影好呢,有个大神推荐我看,我当时竟然脑子进水去看了。
结果显而易见,既不恐怖也不播音更没有大学生元素。
但是,真好看,看完咂咂嘴回味了好长时间。
多年之后我开始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看世界了,阅片量上去了,对电影的理解多多少少成了体系,回过头再看《恐怖直播》,诶,有了点感觉,原来一个好的编剧可以那么牛。
说了这么多,在回到《率性而活》,其实,它,也有一个牛编剧。
这位编剧大大叫做张镇,没错就是那部《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编剧张镇。
看过他的照片,笑起来像个入了戏的喜剧演员,那时候我觉得这个编剧自己比演员还有喜感。
可能张镇大大觉得自己长得挺乐呵的,要么写部黑色幽默吧,又可能觉得写得太黑色自己的人设是不是有点不清晰了,就加了点让人哈哈笑的桥段进去,然后《率性而活》诞生了。
电影讲的故事很简单,在一个银行抢劫案频发的小城,有一群就是不去抓坏人的警察油子和主角,主角是一个因为只知道坚持原则不变通,被领导设计同事排挤的楞头警察。
一天,那里新来了一个警察署长,说是来过渡一下就准备飞黄腾达了。
署长来了几天发现这帮警察油子不上道啊,心里犯嘀咕,你们破不破案我不管,但老百姓天天骂警察,我这个当署长的还腾达个屁了。
于是,在现有力量根本抓不到犯人的情况下,署长决定搞一次演习,一来稳定民心,二来给政绩贴金。
说白了就是真劫匪抓不着,抓个假劫匪大家伙先过过瘾吧别骂警察了。
而那个在演习中扮演假劫匪的就是我们可爱的主角愣头警察郑度满。
于是在愣头的强势扮演下,整个演习开始朝着一个失控的状态一步步走去。
整部电影以略有些黑色幽默的手法,讽刺韩国的职能部门,尤其是愚蠢的警察和他们的署长.....。
但又在里面加了很多让人捧(pen)腹(fan)的笑料,让整部片子轻松了很多,虽然主角从头到尾都苦着一张棒槌脸,但是真的好好笑,想起来我就忍不哈哈哈哈哈哈哈.....停!
我们别忘了,讽刺才是这部片子的主旋律,不要把主旋律都哈哈丢了.....当当当当!
踏着BGM的旋律,署长李承宇入职,电影正式开启了360度无死角的讽刺模式首先是欢迎署长的警察。
从署长进门上楼直到来到办公室,迎接人员那一副副奴颜媚骨在几组镜头之下,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夸张的表情,微微下弯的腰条,和那种虽然前呼后拥着署长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自持的尴尬状态都被看得一清二楚,不得不佩服韩国演员的敬业和导演对场面的把控能力。
然后,编剧时刻到了,安排了两个蠢得最有特色的警察出场“开讽”。
首先是瘦警察,通过投影为署长做连环银行抢劫案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分析了劫匪作案地点的特点,然后将作案地点连线画出了一个螺旋丸一样的图形,最后得出结论,“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根据我的直觉,在百花盛开春日复苏的明年三月中旬,即使我们不去可以追捕,这群劫匪也会脱离我们市的范围”,意思就是劫匪的作案地点正在呈螺旋形离我们市越来越远,马上就要不归我们管啦欧耶!
噗!
署长喷了.....然后是胖队长,搞出了一套理论,这块地过去就经常有抢劫案的发生,很有可能是风水不好的说......然后被署长打断了。
当时署长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的,我一个署长十分钟之内连着喷了两次是不是有点太说不过去了,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发生,胖子你就别tmd说了。
接着署长问队长,值班表有没有安排好,胖子带着一脸无知虚妄的肥肉说,恩!
危险时段都加强了没事儿放心吧,紧接着电话响了,劫匪没被螺旋丸吹走又回来了。
对话期间还穿插了瘦警察站在投影墙前半尴不尬的镜头,那表演真的是传神,几个眼神动作就能把一个蠢货身上的“蠢”点完全表现出来。
再次为剧中的优秀演员献上双膝。
电影中类似细节无处不在,痛骂主角不应该给署长开罚单的小头头,衣着浮夸带了个小红帽穿的像个马戏团逃出来的特警指挥官,照本宣科貌似得了喉癌的谈判专家,营救人质警察连大巴都借不来结果来了一辆灵车.......每个细节都充满讽刺意味,每段讽刺又刚刚好就是电影的笑点,可以说是十分爆笑的。
看看人家看看你看看隔壁大老李,咱们中国的这些个那些个部门能不能经得起这么玩呢.....这部电影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署长李承宇一个是警察郑度满先说说署长,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差点被他骗走了我的小心心。
迷人亲民不带一丝傲气的微笑,拒绝了欢迎大会而要求直接开始工作,上来就先查过去的案子,这明显是颜值智商双在线的高水平警察队伍领军人物啊!
BUT!(⊙o⊙)…还好我提前看了剧情简介,对署长提高了警惕.....上任署长不知道是哪方面不在线,给我们的署长留下一个烂摊子,警察愚蠢慵懒不作为;劫匪活动日益猖獗,用电影里的话说“大胆到猎奇的程度”;民怨四起警署网站上面骂声一片。
署长也真不容易,明明想着清闲个半年不出事,就可以飞黄腾达去总部了,这可倒好民怨不平哪个领导敢提拔你?
通过对警署现状的了解,署长深刻的认识到,以署里这几头烂蒜想抓劫匪还不知自己去。
劫匪肯定是抓不到了,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可以如愿腾达呢,平民怨吧,于是像上文介绍,真的抓不到咱们抓假的。
那还等什么!
二话不说搞演习!
但是署长明白演习这钟东西,如果戏太假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流于形式,达不到平民怨的目的。
增加难度,如上文所述,就那几头烂蒜根本指望不上,于是署长想到了愣头青主角郑度满,利用这个一根筋来达到他的目的。
上面说了,署长是有风度,有内涵,有气量的警察队伍领军人物,可是当郑度满一次又一次对着他领导下的警察们连带着他一起piapia打脸的时候,当他发现郑度满的一根筋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的时候,他开始坐不住了,愤怒、控制再到最后的爆发,他的彻底失态被同步直播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是编剧对他的惩罚。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当署长在跟朋友说出自己其实就是来这过渡一下之后,镜头转到郑度满查酒驾现场,一个喝醉的老大爷说“我在这不知道生活了多长时间”最后郑度满无奈亲自开车送大爷们回家。
这组头的拼接导演应该是想说,警察是为了这些不知道在这生活了多长时间又将继续生活多长时间的人们服务的,所有一心只为自己没有公众的公职人员,都将受到惩罚。
署长这个角色我认为是整部电影中刻画的最成功的角色,甚至超越了主角。
因为真实。
真实在于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像其他韩国电影里那种为了上位、钱、利益等等不择手段的高官们的阴冷气质署长身上并没有。
工作来了他会好好干,让他抓坏人他也会抓,更懂得微笑以待平易近人,但是骨子里他就是一个投机的“仕途行者”。
之前说的那些,都是他在仕途中顺手做的,或者是为了仕途必须做的,他不会去做那些大奸大恶的事,但是也不会完全遵照着职业道德行事,利益在哪我去哪,剩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其实在我们现实的官场之中,哪有那么多坏蛋、阴谋家,最常见的就是这种“仕途行者”。
电影中的描写,没有一点夸张,这就是真实,真实的描写,就是最大的讽刺。
当然,讽刺归讽刺,可是在政治场中,这样的人确实很吃得开,总是属于最容易上位的那一拨。
所以,电影的最后也没有让署长太难堪,还给他送了市长这么一份大礼,说到这还是那句,真实!
在来说说我们的主人公,有人评论说,主角郑度满这个形象,就好像《硬汉》里面的老三,傻,但是很执着,但是真傻。
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执着是真的,但是同署长一样,他其实也很聪明。
首先,他原来在刑侦科,是因为查市长受贿,才被调到交警去,如果真是一个人情世故不懂、只知道刻板死撞不会换位思考的愣头青他拿什么脑子破案,连刑警的大门他都进不去。
从后面的剧情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真的很聪明。
几天的时间,能够从一个警察成功的变成一个劫匪,而且是一个难倒了全市警察、特警的劫匪,实数不易。
真正的劫匪是有利益驱使的,什么他们都能干出来而且动力十足。
但是他不一样,他是警察,没有源动力难度更大。
在处理人质的过程中,他能想到用挂牌的方式来代表人质的状态,当特警潜入金库后门的时候他及时察觉并且关闭了氧气,当署长试图用他的母亲作为漏洞来攻击他的逻辑的时候,他冷静的回应“我的母亲没有流下一滴眼泪,那是因为她是警察的母亲而不是强盗的母亲,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是强盗,任何父母都会伤心流泪,这就是破绽,我是强盗但我的母亲还是警察的母亲.....我发誓如果我的母亲真的哭了,我会投降的”。
还有最后利用人质人数上信息的不对称迷惑了警察,让警察误以为自己上了车,而被一路支到海边。
这一个个展示主角智慧的地方,正好对应着电影一个又一个的高潮点,看得观众拍手称快,频频点头,啧啧咂嘴。
度满很聪明,但是他身上的品格让他只想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做好一个警察上,对于其他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情,他懂,但是他不做。
当署长找他当劫匪的时候,几句话说下来他就看清了形式,接着他自己小声嘀咕了一句,您会后悔的,最后他确实做到了,署长的肠子都悔青了。
郑度满和署长这两个任务的碰撞让我们不由得反思,以前老底子的那种,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会成功的道理,放到现在好像并不那么适用了。
记得窦文涛举过一个饭店的例子,用心做好每一道菜,就意味着你挣不到钱,因为价格会高,客人会少。
开分店挣钱,但是质量就被牺牲掉了,很多人连眼睛都没眨,就把质量牺牲掉了。
名利、权力、压力、欲望、生存当这些都和你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是做郑度满还是做署长,这样的问题人这一辈子总要问上自己几遍的。
如果你说某某某做事太认真,这绝对不是表扬。
如果你说大家都不以为然的事某某某太认真,这绝对是个冷笑话。
最好的电影就是在你不知道它好的前提下看的,更好的电影就是能让懒惰如我的人,为其写评论。
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往往讨厌做事循规蹈矩的人。
却不知,正是这种与时代的“格格不入”,才最能打动我们世俗的心。
死心眼,偏执狂,本来就是生活中的冷笑话。
他们固执又可爱的告诉我们隽永的生活态度,就是坚持坚持,认真认真。
那些人质为什么会乖乖的坐在车上让警察们在后面追,而不是告诉警察劫匪不在车上!
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字数不够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这部韩片的英文名:Going By the Book。
翻拍自1991年日本电影『遊びの時間は終らない』。
《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是都井邦彦的小说。
另外,作为该影像化的作品,还有1985年制作的电视剧版、1991年上映的电影版,电影十分著名。
原著1985年发表于《小说新潮》。
获得第2届小说新潮新人奖。
日版的故事是: 某日,警察以提高国民形象为目标,进行了毫无头绪的防盗训练。
但是,被选为银行强盗一角的警察·平田(本木雅弘饰),性格认真、完全没有通融。
他认真地制定了抢劫计划并执行了犯人。
本应很快将平田逮捕的警官因为踩踏了漏洞,被平田拿着的模型枪击中而被当作死人看待,和人质一起陷入了被银行笼城的破绽。
而且这个事,根据祭祀志向的导演(萩原流行)被电视转播,银行前大量的看热闹的人纷纷来到。
警方随意平息想方设法平稳地结束训练的意图一个接一个地被挫败,防盗训练成了前所未闻的展开。
谁怎么落幕……1985年日剧版与电影版不同,女职员和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
小西饰演的主人公围绕香坂的行员,设定为与精英刑警是情敌。
最后,是小西诱拐香坂在车中做爱的地方(车上下摇晃着),机动队包围这样的景色。
小林克也扮演了与『广播时间』的播音员相似,严厉地审查泉谷茂对上司谄媚的懦弱的警察,一边看监视器训练的架空的设定的警察。
也有小林正确地发音「unfair」的言词,宣布擅长的英语的段。
抖音上第二部线上首映的电影《大赢家》,虽然出自敬爱的李潇和于淼老师之手,但还是改编自日本的《永不结束的游戏》,而在07年还被改编为《率性而活》。
《率性而活》和《大赢家》的区别:1、段子不同,毕竟《大赢家》更本地化一些,中韩文化的差异,段子不同,大赢家更好笑一些,全片不由自主的笑了7个地方,赶得上很多自诩为喜剧的喜剧了;而且由于本地化,《大赢家》的段子会更接地气更让人接受一些。
2、《率性而活》的形式主义是由新任署长放任并导致的,《大赢家》杜源饰演的局长很支持演习的公正公平,而反而是银行的行长更希望以形式主义结束一次完美的演习,包括孟非饰演的记者一开始都以为这就是玩玩而已,出乎人意料之外确实是两片的经典伏笔。
3、《率性而活》反讽的是体制和制度,《大赢家》反讽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和关爱的丧失。
4、《大赢家》的最后10分钟有点儿为了过审而存在 ,《率性而活》倒是还好,一切为了剧作核心而发展。
5、综上,《大赢家》更具喜剧内核 ,《率性而活》更具荒诞现实主义。
这部电影,当然是很精彩的,精彩的原因在于故事好看。
故事好看的原因在于人物性格。
主角的人物性格,用一句描述海瑞的话来讲,是“轻微偏执型人格”。
海瑞变成神之后,他的故事流传很广,成为美谈。
其实对于当事人来讲,这些美谈的背后可能是双方的痛苦。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故事,我认为,就是在讲海瑞。
喜剧,怪诞,幽默,这是一部很有味道的电影。
新任警察署长搞得演习就是一场辩论赛,但郑度满说服了大多数人。
人质和三名警察被挟持后各种不服都被一一整治了。
亮点无疑是女职员被打昏和做完俯卧撑后被挂上遭强奸的牌子。
度满是一个很认真很较劲儿的人,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极致。
署长找来度满母亲,但并未劝降成功,署长便无厘头地指责,:“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强盗,否则你会心疼自己的母亲,被劝降。
”度满流下了热泪,:“我没有投降,是因为我的母亲是一名警察的母亲,不是强盗的母亲,她并不是抱着强盗母亲的心态来劝我的。
”很精彩啊,当真如辩论,严密有条理,并且点出了度满一直认真地做好事情。
左右逢源地世界,度满倒是可爱的存在了。
片子拍得真有意思。
现在社会,“认真”成了埋怨别人“太较真”“死心眼”的委婉用语,而懒散才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差不多就得了——你我也许都是这种人。
警察局长开车违章,是被机灵的交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过,还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将这事抹掉,或者是,收到罚单?
以前大家都说公务员是铁饭碗,后来各种政策限制,可公务员热潮还是不曾消退。
看到谁多拿了两包烟,谁给谁多送了两张购物卡,大家都心照不宣,又笑而不语。
互相为难,大家都没什么好处,这大约是种处世智慧。
电影里,郑度满把一次抢劫演习做到极致,对大家又会有什么好处?
似乎是没有。
劳民伤财——银行无法工作,警力被动员,交通被封锁,特警队员差点憋死,十几名人质被困在银行整整一天。
又似乎有。
真的遇到劫匪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惊慌(反而懵圈的是劫匪)。
而郑度满重新被调回刑侦科,还顺便找到了市长贿赂案的最关键线索。
好处坏处确实是大家爱谈的事。
分析形势的利弊再做决定,是爸妈对孩子,领导对下属常嘱咐的话,几近真理。
什么时候可以不谈好坏不谈利弊?
艺术作品里,比如电影。
对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解里,我想可以有这样一种:生活中发生一件事,人们往往只会关注到与自己相关的事,而电影里从其他人的视角来讲故事,让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别人;生活里我们讨论谁对谁错,讨论后果,而电影里所有角色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被反映出来,于是我们知道了所谓“错的”人也会有苦衷,而“对的”人也可能面目可憎。
郑度满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
更准确地说,这种偏执的特性肯定会存在每一个人的性格里,或多或少。
这种特质,或是执拗,或是坚持,或是耿直,或是“率性”,有时招人厌,有时又特别可爱,甚至可贵。
正如胖警官吴班长在“逃亡”过程中依然坚持不闯红灯。
一开始,“人质”被“绑架”之后还和“强盗”商量坐地上会凉屁股还是坐沙发比较好,记者一本正经地报道完马上翻白眼吐槽,扮演“强盗”角色的郑度满还一直和局长打电话汇报进展——还是薛之谦总结得好: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到后来,度满的认真感染了所有人。
大家都开始严肃起来,巴士被调来,人质们举着黑伞卷着裤脚上车,扮演“普通银行客户”的胖警官也真的按照度满的指示把车开到三浦海港,警方也真的为他准备了一艘中号船。
笑点非常足。
“人质”死了要躺在地上,头下还垫张报纸;而银行员工李小姐忍受不了发飙,度满居然给她带了个“被强奸”的牌子;大家“绑架”累了还冲咖啡喝;局长安排度满妈妈来感化她,而妈妈最想跟他说的话是“你把章放哪里了啊我找半天找不到”。
片中轻快活泼的音乐和鼓点,与哭笑不得的情节搭配,相得益彰。
看似荒诞的故事越看到后面越发觉其合理性,耐人寻味。
2016年9月26日东莞
其实我觉得如果按照千里马和伯乐的节奏去拍,应该也挺不错的,前期男主的率直,是周围同事都烦恼的性格(除了他的好友),就连警长犯法也与庶民同罪,其实有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就是一根筋,不会转弯,但其实这个性格是有闪光点的,影片越表现的负面那这个性格的闪光点就越有挖掘的必要。
工作认真,刚正不阿,超强的执行力,是做事的好手,这些都被吃了个亏但依旧愿意重用男主的市长,在办公室委以重任的谈话绝对不像是在恭维或者是嘲讽,表现出来的是对男主的信任,发现出男主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这次演习表现的好是有晋升的,也看得出市长的真诚,所以说一声伯乐并不过分,而且这种设定继续往下走的话,就是世人笑我太疯癫,各种不理解和反对,但我身边依旧有一个人坚定不移的支持我信任我鼓励我,相信我的能力能大放异彩,能让我在合适的领域打出一片天,市长和男主的羁绊不就有了吗。
但标题为什么说是半个呢,因为到了最后,一个市长玩不起,一个男主最后降智去送死,各自分道扬镳,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赛道,变脸大师和功夫刑警。
我都搞不懂,办公室里的市长和对男主歇斯底里的怒骂居然是同一个人,明明是让男主全力以赴,但中途却又让男主赶快收场,最后又好像为了面子继续相互较量。
这一点是比较出戏的。
而男主这边,结尾的三个真劫匪和片头的劫匪对应上了,这是一场真实的抢劫,我以为会有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结果你告诉我男主转身就来了个凌空飞拳?
哪怕觉得是演习也不用这么去送人头吧,真的理解不了啊,专业能力呢?
看的一头雾水。
先吐槽到这,现在来夸一波剧情,这部片跟国内的相比,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部片的男主真的在认真演戏,或者说真的投入进去了,让人感觉到这是真的抢劫纪录片,虽然其他人是“出戏的”,但男主一直是“入戏的”,要做到这一点导演还用了其它铺垫,比如说亲情,男主的妈妈说了一句话“他在里面当强盗一定很难过,他内心很善良的,干嘛要他去当强盗”。
这句话一出来,亲情的羁绊就绑的很紧,如果家长能够懂你的内心,那真的很幸福,很多家长都是只管你衣食住行,不会饿死就行,很少有真正理解和感受孩子的内心的,哪怕是朋友恋人之间都很少有这种羁绊,懂你内心的感受。
这同时也为男主在之后的真情流露铺垫了说服力,破窗的那个举动真的惊到我了,前面儿戏的氛围真的很安逸,一破窗整个气氛都变了,像是走投无路一般,男主艰难的选择了一个人质拖到窗口进行鸡哔,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反映在脸上,这是一场真的抢劫,不知不觉已经杀了这么多人,但却没有办法只能一直杀下去,哪怕自己的内心一直在备受煎熬。
至此男主的角色已经立的无限高了,而市长在那一刻退让的演技也让两人之间的对戏更丰富了起来,两个人都处在认真的状态。
夸完了,还是继续吐槽一下结尾吧,这到底是哪个小天才想出来的,简直就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没有想象中的好,就说一点,如果他真的那么较真,那射杀摄影师之后为什么还允许他继续拍摄现场的情况。编剧技法不足导致没有把核心概念执行彻底,但还是值得一看就是了。
无论是细节还是格局都好过《大赢家》太多了。长镜头也是自然不做作,无奈无奈。《大赢家》有太多妥协和删减,也让故事整体看起来不伦不类。而本片则是从政治格局出发,也让故事更好一些,更没有如《大赢家》那种本该扬却抑的断裂剧情。不知道看了日版以后我又会怎么想。
虽然是一部喜剧片,但讨论的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应该坚守如何的职场原则。该片的男主人公坚持自己的原则,认真做事,即便是面对领导也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虽然因检举道知事(省长,片里翻译成了市长)而被从刑警贬为交警。但他还是一贯如此做人,命运也给他了公平的对待。
当抢银行演习变成真的抢劫,一切会如何?一个人过于认真到底是好是坏呢?
认真做事的男人最帅🧐哈哈~人物动作和台词设计都是一流,笑点十足的黑色幽默,不知道比那些只会屎尿屁的喜剧强了几百倍。每个场景的配乐都超级优秀,明媚又可爱的风格与男主的耿直融合成绝佳的笑意,似乎都让人忘记最初令人气愤的作秀与腐败了
角色比国产版符合情境的多了,但结尾人质开车仍然是个BUG。也许真实抢劫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人质在没有劫匪在场的情况下开车,但绝对不会有把警察引出好几里地足够这边劫匪逃出的可能。比较起来,日版就会更合理。但日版更疯癫,说的完全不是一个事。
前半段太好了,故事人物都很有趣,讽刺意味十足。但是后半节奏突然坏掉了,拖沓到我都想快进了。不过这个结尾倒是蛮喜欢的。
对韩国警察的抨击真是不遗余力,冷幽默到极致,哈哈。
第一次对韩式幽默提不起兴趣。
看了大鹏版的《大赢家》来到这里评价,个人而言这部片子各个角色的设定并没有大鹏版本的好,而且情绪都不是很饱满,大鹏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要优于这部片子。
认真了就牛逼了。好冷的黑色幽默,推荐!
看过《大赢家》过来的,无意对比,虽然情节一样,但是各自不同。韩国的更收敛些,而中国的比较外放,感觉就是想输出一些东西,尤其是最后。但是《大赢家》中和银行职员的里应外合设计的额比较好。看过《大赢家》还能再把《率性而活》看一遍,说明真的有不同之处。
很不错,很喜欢,韩国电影人恶搞的本事也不小
喜剧效果一般,主要是周围配角面目模糊,没有跟一根筋的主角起到真正的化学反应,银行攻防的节奏也不够紧凑,这么看起来《大赢家》的改编算是相当出色了。好处是格局不止于演习,还带出政治腐败和治安恶化,都是大陆版碰不得的死穴。让人感慨的是那时候南朝鲜的衣着和妆容都很接近90年代的中国,比起精致得看不出原形的现在,让人更感亲切。
稍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会发现其实这部电影挺2的,不过本来就是喜剧所以也无所谓,看着挺好玩的。
那几个人跑出去都不会说歹徒还在银行里??
7分。两位女演员林志恩和李英恩很好看嘞!
还不错。顺手找到市长受贿的证据太刻意了。
据说大赢家据此翻拍,确实是韩国电影,直接把镜头对准了警察,那么大赢家本土化的处理是合适的和小人物的视角更戳我一点。故事讲的不错,起承转合以及矛盾冲突都很棒,很流畅,还顺便牵扯了别的故事线
强力推荐,韩国的喜剧片,一个认真努力不肯变通备受冷落的警察在一次演习行动中扮演强盗搞得各位同仁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