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她 是室友推荐说你看这个人物诶 很像你 当时觉得那个年代的港片里刘海都远在眉毛之上的造型有点丑呢 调侃吐槽 我就不能像个好看点的明星么再次听闻这个名字 是从当时的女朋友那里觉得我像她陈洁仪-阮朗平-Dorothy作为一位不算出名的没有特别传唱歌曲的小众歌手基本塑造出来的人物就算记得她的人永远的标签了 就像shane之于Moennig 我们爱她 爱她塑造出的人物 永远留在记忆中 成为我们想却做不到的放纵不羁中任凭想象驰骋而就那样精彩的生活着的鲜活的存在她抽烟喝酒流连夜店 第二天醒来的清晨 白大衣之外 专业而严谨 白大衣之下 豁达洒脱和人易亲 也透着浓浓的生人勿近她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 还是让他听见了多想拥抱她 可惜时光之中山南水北 可惜你我之间人来人往遗憾着 也有些许庆幸 在无尽的时间荒野中 不迟不早 她遇见他爱是什么 是拥有 是占有 还是捆绑在一起 或者是为了所爱的人生一个孩子 或许这些都不是现在爱着的人 方才是重要 相信Dorothy如此豁达清醒 大约不会为了现时现地的爱人 而支付孩子的上半生 孩子不是赌注 更不是为了某一天那个人回心转意的筹码 只是爱了 爱过了 那就是那时那地的爱的证明吧世人间的爱人 都喜欢许下天长地久的期限 许下天上地下唯有一人的谎话 而这样的谎言 在怀有这样一个目的性的目标后总有一天会成为束缚 成为为自己而存在着的将来会爱着的绊脚石人越来越老所以借口越来越多真心越来越少 我们可以死于意外死于荒唐死于疾病 却不能死于我爱你和我爱你的路上 所有再苦涩再脆弱再煎熬也得一路隐瞒下去当无比的疲惫困倦睡眠不足精神无法集中 晃眼的当头烈日和最大的冷风吹着 耳边狂躁的摇滚都好像隔着一个遥远的时空 内心叫嚣着停下来停下来 请清醒一些再清醒一些 这种类似于一步到底的无助的历练大约可以帮助在经历后能够更好的理解别人吧于是在这种困倦下撞飞了一个路障又拖着另一个有1公里后 靠边停下来想把卡在底盘上的变形塑料壳子拽出来时 好几辆车鸣着喇叭呼啸着从身边飞驰而过 突然才觉得有了那么一点真实感 对于所处环境的危机感 真切的意识到 啊 原来有这么危险呢直到那时那刻 才彻底的理解 那是怀着怎样的不确定的心情独自过来 又是怎样的疲惫倦怠的独自离开 以为那不过是城市堵车2+小时的加强版 真的是自以为是的轻松呢真的是没有经历过就无法体会到的感觉 同理心是怎样的可望而不可即我可以把当时的差一步就到底的绝望在事后调侃 如果当时挂掉了上反面新闻了 是真就是天长地久了呢 所以大约对于之后的言语 终于可以怀着宽容的心态来包容看待若有人为我能够死生不计 那感动是否能换来一句我爱你
看一部妙手仁心2,太多次为其中的台词叫好,为每个角色细腻到位的表达叫好。
如今的TVB,除开《天与地》、《心战》这样走黑色、冷酷、犀利、魔幻路线的片子还值得一书之外,太多剧的剧本都经不起推敲。
TVB现今的剧还是很生活化的,但是在它所描述的生活里到处都是简单、直来直往的感情,而失却了许多生活中的细节,也导致“刘三好”式的人物不断出现在各种剧中。
另一些剧,如《护花危情》《潜行狙击》这些,说到底它们大受欢迎更多是因为偶像的力量,而非剧本上乘。
剧情看似花哨无比,潮流前卫,但内里却是不堪一击。
当看到太多《宫心计》《万凰之王》时,就会记起《金枝欲孽》的好,当看到太多《谈情说案》《法证先锋》时,才会记起《鉴证实录》《刑事侦缉档案》的好。
而《妙手仁心》系列也实在是一部人物角色都极其丰满,对白精彩的剧。
这一切都首先应归功于剧本,无可挑剔。
某集里,谭勇明向温美君表白,温美君一番拒绝的话,就说得实在让人感慨: “Edmond,其实现在这种状况,以前我也碰到过很多次。
开始一段感情不难,但我和你之间不是那回事。
这是热情,对于感情上空虚的女人来说,也许花得起这份奢侈,但是我不行。
我尊重爱情,我希望一段感情结束了,再重新开始另一段,如果我们两个EQ低一点,可能我们就开始了一段所谓感情的东西。
当年我选了Henry,是因为我真的很崇拜他。
我需要的是一个很崇拜的男人,而不是一个崇拜我的男孩子。
”又是戚其义的监制,真是虐人。
感觉这部剧里面,很多对感情不忠的人,之前看过的TVB,里面的人大多对感情专一、执着,看了妙手的感情故事,有点不太习惯。
第一部的Henry就是一个花心的人,但是第二部有了Annie,还是跟Dorothy莫名在一起,因为救了他就突然来的感情,Henry真的是一个无法专情的人,无法对感情负责。
MC,可能为了家世才跟Tracy在一起,期间不停有新的女人,最后对Tracy先提出分手,很快另结新欢。
第三部的MC遇到了一些不幸的事情,才慢慢学会珍惜。
宁生和Edmmond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明明最初很宠爱宁生,在生病以后,宁生也慢慢褪去小女孩的脾气,学会包容和关心,但是这个时候Edmmond却移情别恋。
这么多年的感情说变就变,甚至没有留恋,我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爱过宁生,还是说只是习惯性去恋爱。
导致第三部我一直很不喜欢黎姿跟他在一起,不知道这种多年感情都能抛弃的人,有什么值得去爱。
说说小护士Peace,前期跟阿广那么相爱和幸福,遇到一个有夫之妇就全部都否定了,以前的优点都变成缺点,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变心的理由。
最后,还是只有程至美对感情一如既往的认真,虽然最后跟Tracy在一起,但是总感觉他心里最爱的还是Jackie。
Jackie苏醒之后的那段感情戏,真的是妙手最甜蜜的时光,最后死也是莫名奇妙。
Dorothy性格还是挺喜欢的,但是长相不是我喜欢的,而且她跟Annie关系那么好,竟然跟Henry。。。
真的很不能接受Chris作为搞笑担当,和Anson的感情还是很喜欢,但是联想到第三部。。。
挺心疼Anson的,之前被男友伤害,结婚了还是被背叛,自己却能那么通透,总觉得Chris确实还是算精神出轨吧所以编剧为了突出感情冲突就让角色都变渣么,好像感情都是一文不值,说变就变,为什么不能只爱一个人呢?
妙手系列拍出的医疗职业和故事真的很喜欢,就是感情戏看到怀疑人生
这么多年前看的,如今重新翻看,其中的观念居然不感觉落伍。
重看任何一本书或一部影视的有趣之处就是,有些地方会有恍然大悟的感受。
比如很多台词,以前只觉得很酷,现在才完全听懂了。
原来不喜欢paul得了肝癌最后死去的前女友的故事,现在却发现是这个精英故事中难得的小人物的唏嘘,无奈和坚持,十分感人。
妙手一和二都是三观极正的影视,不过其中的精英情节也很明显。
除了生老病死,精英们的问题最终都是交流问题,或者说是EQ问题。
交流的好了,无论感情还是事业,最终都有得解决(这个解决是指的找到对得起自己的答案)。
而且精英们都是好人,主角嘴上很自我其实极其善良。
现在看来,无论是其中描写的友情,爱情还是事业,都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世界(不仅仅是每个角色都有几条出路或是退路的理想化,也是所有人高情商的理想化)。
充满了好人的平行世界是存在的,可是我觉得他们交流和前进的效率也太高了(也可能是我的节奏太慢)。
不过不失为一个刻画的很好的理想世界,年轻的时候的确对正确的三观很有帮助。
成人后也不失为一部看的很舒服让人向往的世界,可是这里面的主角的EQ实在太高了,以至于让人有些累。
I中还有一个阿Sir(张家辉)缓解一下,II中人人高EQ。
嗯,不知道到了III中的精神问题是否根源于此。
不是说人性一定本恶,也不是说EQ高就错,而是想象一个摩擦为零的世界,有点可怕,只可能存在于少数处得来的精英中。
稍微反思一下,是不是只因为我变得不理想化了呢?
如果问我希不希望我的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嗯,如果真的能保证这样一个“真空泡泡”当然可以,但是成本太高,而且精神洁癖的人很容易精神痛苦,我还是不希望吧。
比较了一下香港1998(妙手I),2000(妙手II)和2005(妙手III)的时间线,最明显的是III中的SARS和II中的火灾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不知道从I的积极向上,到II的世事无常,再到III的抑郁(III我其实几乎没看),不知道能否代表现代香港人的一些变化。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是,从II中就开始关注精神健康,到了III,好像医生们的重心都转向了精神健康(细节上III中的瑜伽)。
身体健康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高超的技术解决,而精神上的健康却很复杂(比如III中Tracy的自杀)。
中间看的到一点时代的变迁,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知道这些文字是在《妙3》里出现的,但是何国柱是在《妙2》开始以清风为笔名写专栏,而我又正好看完《2》,所以先整理出来,有时间再为《妙》3部曲写一篇总评。
我是清风,一个以医生为正职,平时喜欢写点文字的男人。
人家喜欢把我称为作家,可是我觉得我还配不上这个称呼。
因为我所记录的只是一些身边的人和事,所抒发的也只是一些个人的情感,这与“作家”二字相去甚远。
有人也许会问我,作为一个医生,而且是工作负荷最重的A&E的高级医生,平时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了,为什么还会想到出来写一些东西?
的确,A&E可以说是医院里随时候命的一个部门,而且我也是真真切切地热爱这个职业,并不是说因为正职干得不开心,才想到来写作的。
曾经有个小医生问过我为什么会做医生,我给她的答案只有简单的五个字“给病人希望”。
在A&E的十多年里,我经历了太多的生生死死,这其中包括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身边挚爱的亲人,平时一起工作的好同事,甚至是有深仇大恨的冤家。
生的喜悦和死的悲伤往往会在我每天的工作中反复出现。
每当我说那句“certify”,然后报出死者的死亡时间时,我脸上的冷静也许会被一些人看成是冷酷。
可实际上我又何尝不为生命的逝去而感伤,毕竟那鲜活的生命曾经一度掌握在我的手上,所以我会偷偷跑到医院外面的椅子上喝上一杯咖啡,在心中默默悼念逝者。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更重视还在我们手中的?
有更多生命需要我们去挽救,有更多病人需要我们给予希望。
正是因为整天在生死边缘徘徊,眼里见得太多重生与死亡,所以那些感慨自然也比一般人来得多。
我的正职是给“病人”希望,可是我觉得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更多所谓的健康人其实更需要“希望”,也许我写文章的目的也正在于此,给更多人希望。
来到医院需要医生诊治的自然是病人,可那些貌似身体健康的难道就真正健康吗?
别的不说,就说我最好的朋友Paul,他都因为接二连三的打击,而心郁成疾。
尽管最终因为朋友的鼓励(更多的是Frances而非我)和Paul自己的努力,Paul走出了心里的阴影。
可是这难道还不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吗?
我身边太多的医生朋友能医而不自医,这难道也不也是一种悲哀?
在病人身上,我看到了坚强,看到了相濡以沫的真情,这些都给了我感动,同时也给了我力量。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很多被我们辛辛苦苦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再度选择了死亡。
聪仔如此,那个从楼上坠下的未婚妈妈亦如此。
这不得不让我反思。
我一直所信仰的“给病人希望”,我真正做到了吗?
没错,我们把病人从死神那边拉了回来,重新给了他们生的机会,可是我们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吗?
我曾经一度说过该放手时就放手,有些时候不要太执着,可是对于生命,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绝对是应该能抓住就抓住,就算抓不住也要想方设法让它在手中多留一会儿。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爱着自己,如果一个人死了,会有太多太多的人伤心。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你活得失败到一个人都不关心你的死活,你也应该为自己而活着。
有多少人想挽留生命却无能为力,既然有了这个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呢?
一、记得最开始写专栏的时候,很多身边的朋友会很好奇的问我,作为一个医生,懂得的只是救人治病的学问,要是写文章,试问能有多少趣味可以和别人分享呢?
其实到了今天,我仍然不懂得回答这个问题,我只是相信,在医学界里面同样可以见到医学以外的人性善恶和喜怒哀乐,正如我见过刚刚出生的婴儿,拥有一副白璧无瑕的躯体,再见到成年人因为种种原因在皮肤上留下一个又一个伤痕,往往总会令我不期联想到这些成长中越来越多的疮疤,正好对照人生经历中越来越多的遗憾。
有人会因为拥有疤痕而自豪,但有更多的人会因为疤痕而自卑,他们会掩饰它、清除它,最终只是希望忘记它。
但在医学角度上看,疤痕本来就是我们身体对创伤所作的一种记忆,目的就是要我们记住它,从中学会警惕、学会教训。
所以最终就算你想忘记它,亦先要有勇气去面对它…二、不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天平都可以清清楚楚的分辨轻重有时你会觉得和他在一起很多姿多彩但完全没有安全感而另一位尽管有安全感但偏偏擦不出火花结果很多人只能象在十字路口 迷途下一步不知道应走斜坡还是上楼梯可以做的就只有站着,一直站着......三、“树木结疤的地方,也是树干最坚强的地方。
在大自然中,树木会受风吹雨打,树干、树枝会倾倒、折断,但同样有机会会愈合,有机会生长下去。
而当中,曾折断的地方,虽然会长得比其他的树难看,但这些部分亦同时会是这棵树最坚强、最有力的地方,可靠的支撑着整棵树继续成长,向高空发展。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饱受风吹雨打的故事。
不管你是因为至爱离开人世,还是只是简简单单工作、事业上的不如意。
我无意去比较每一个人心目中的挫折、遗憾会是哪一种较重要。
在这一刻,我只相信在万物之灵主宰这地球之前,大自然早已赋予我们一种生存的本领。
而这种本领,会是帮助我们成长,就算在挫折过后同样可以迎风而立!
人生于世,虽然会受到许多外来的事情影响,但这些事情,该如何面对呢?
是迷失?
还是由自己决定呢?
并不存在对与错,好或是不好。
只要像满身疤痕的老树一样,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方向,逆境中亦能够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四某一日,有一位同事突然之间约我同他赛跑,我当然不会单单因为他笑我有中年危机而上当,反而因为他的另一句话,令我不禁反问自己,究竟在我们平凡又安定的生活里面,我们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勇气,去挑战一些自以为不需要做,又或者做不到的事?
其实勇气同承担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你觉得自己早已经失去了勇气,又或者是你早已经忘记了什么叫承担,否则勇气它不会白白在你心目中消失。
正如有人以为够胆去了结自己的生命,这样就叫做有勇气,但我相信,最后他们总会明白,面对生命,坦然接受亲人、朋友的关怀,这一份承担本身就是一种好大的勇气的表现。
在我们的世界,不一定事事都需要一个漫画英雄来拯救世人,因为我们每每都可以在我们自己生命中,某年某月某件事里面,做自己的英雄……五、记得最初学医的时候,曾经有一位老前辈教我们,要学会怎么样同病人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距离。
结果不知是不是成为了职业病,我对我身边的伴侣也在不知不觉间保持住这一种距离。
老前辈的一番用心良苦,无非是想我们明白,医生并不是上帝,生老病死是必然的,所以如果对病人投放太多的个人情绪化,关心同期望,最终只会失望,只会影响到我们对其他病人的专业判断。
而我也都已经忘记,不知是由几时开始,我对于感情生活也只可以这样看,不要奢望,不抱希望,自然 不会失望,结果也就是不去开始,不去发展,最终自然不用承受分开的痛苦。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有几多种选择?
六、 我记得我妈妈说过,她说1963年是一个很苦的日子,所以她会开玩笑的说,很担心我的命会不会同样是那么苦。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急症室医生,痛苦的事我见过许多亦经历过许多。
有为我放弃生命的挚爱,有无奈重病辞世的至亲,有很想大家共同生活的伴侣,亦有大家很想坦白分开的情人,有亏欠过的,有谅解过的,最终就算说不上是什么美满人生,亦总算经历过做人是什么滋味,不单是‘苦’这一种味道。
七、当Jackie死后,我以为她爸爸唐永权接受不了打击,没有把Jackie的死记下来,选择故意用自己的老年痴呆症忘记这件事,然后把我们医院的另一个医生当做自己的女儿,叫她Jackie永远这么自欺欺人下去。
人通常都会因为害怕面对现实,而选择逃避和遗忘,可是谁也不忍心拆穿他,不忍心让唐Uncle记起,那段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的往事,我以为真Jackie就这样“消失”在唐Uncle的心里。
直到后来,心研跟我说,唐Uncle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女儿,他选择把她放在心里,把笑容挂在脸上,因为他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一定要在一起才能感受到她的那份爱“。
看过很多次妙手,但是只有2是我一刷再刷的。
很多人喜欢一的温暖,我以前也是。
但是在经历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我再一次刷一,却觉得差了点什么,除了annie的部分。
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比如joe和护士长,总觉得没有什么铺垫,还有陈美琪,曹众这些配角的戏都不太吸引人。
2不一样,群戏很多,而且配角相当精彩。
郎平,mc,安生,chris,宁生,edmond,fion,蓝田,吕绮,peace,院长,莫小姐,每个角色都很丰富立体。
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亲情友情爱情,而绝非是1几乎在主角间情爱转来转去的。
生命无常,会有不同的人走进你的生命,也会有一些人离开你。
这就是现实。
771真的是厉害。
配乐很有味道,很符合当时的情景。
那些说不好听的,我就笑笑不说话。
我的标题就如同我对2的评价,冷静,克制,专业。
比起第I部的温暖完美,第II部更多的是现实压抑。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你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Henry,看似放荡不羁,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多有魅力的男人。
只是Annie都驾驭不了,你敢要吗?
爱上这样的男人,只能做好受伤的准备,要足够聪明,要足够隐忍。
比起Jackie,我更喜欢独立和有个性的Annie。
弟弟走了,好友走了,男朋友用情不专也不深,很伤,静静远走,开始新生活。
作为律师的她,没有丧失最后一丝理智。
只是,人生真的也能如此简单吗?
Paul,作为医生和朋友,很温暖,责任心很强,很多人会给他满分。
可这么善良的人,还是伤害了Tracy。
当Steven说女人和小孩都要哄时,Paul的回答却是:小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也许任性的Tracy终究不是他心底的最爱,懂事的Jackie才是他喜欢和需要的。
Tracy,富家女,任性,自我为中心,带刺。
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注定吃亏。
不过,对于她们来说,有爱自己的家人和爱人就好了。
只是,令她改变的Paul注定不是那个会迁就她的人。
Anson,高要求高标准,雷厉风行很硬气,感情上口是心非。
Suki去世时,她痛哭流涕;Chris被刀砍伤时,她带着哭腔说心里话。
在我看来,这才是最真实的万安生。
人各不相同,却也相似万分。
哪一个是最像你的?
自己喜欢2和3。
1总给我不真实的感觉,2和3有很多人性的东西,医院里的生老病死,人面对生死时,人不同,选择的方式也不同。
在1里看到的更多是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大上。
尽管工作压力大,但是收入高,受教育水平高。
第一部里的人物都挺喜欢的,但都没有特别喜欢的。
到了第二部就没有特别喜欢的角色,但却对很多角色印象很深。
第二部涉及的是生老病死爱憎恨,每个人都很鲜明,作为医生,有的敬业,有的追名,有的逐利,有的为了理想,有的觉得这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有的连为什么都不知道。
面对生老病死,有的人害怕,有的人恐惧,有的人忧虑,有的人倒不为自己担心却操心亲人,怕他们无法接受。
在这里第一次讨论安乐死,年少时无法理解母亲那么爱自己,不放弃自己,为什么要选择放弃母亲。
后来就理解了,有时候最好的爱并不是彼此折磨,当然当面对生死和自尊时,有的人就想有尊严地离开,而不是苟延残喘。
面对安乐死这个话题大家没有一面倒,不同的人会给你他的视角。
即便是医生,能给人治病,却自己也拜托不了生老病死。
在医院里有有钱人,有有钱人,有权钱都有的人,有中产阶级,也有穷人。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
有人重情,有人重义,有人重名,有人重力,有人爱权,有人贪财,有人性变态,有人滥交,有人用情不专,有人道貌岸然,有人是真君子……一家医院就是人生百态。
每个医生都是一个视角。
我喜欢2和3。
似乎一直倾向于沉重,灰暗的剧,因此爱戚其义多过邓希特。
第二部原来觉得民生和普通,不起眼,可是到最后被她感动到心碎。
原来觉得安生太缺少人情味,后来才懂安生心里深处最重情,喜欢阮郎平,觉得女性应该像她一样独立坚强,知道如何选择人生,但即便如此仍旧抵不过心里的那年小欲念。
原来很讨厌林敏智何心妍这对,但看到后来又开始同情林敏智,也觉得何心妍有她可爱的地方。
当然被向众仁萌化了,原来很反感姐弟恋,却觉得他和安生好般配,女王攻和小受男,很完美协调的一堆。
某些剧情确实很不合理和严谨,不过我想看的那些都有了,我觉得挺好的。
最爱2,3是2的续集,换了几个女主角后,我还是接受了,吴美珩和黎姿都是美女啊,这部里有她两的友情,但能感受到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
不太喜欢看那种特别歌颂什么的剧,一直觉得伟大的事不过是常态。
在这部剧里能看到敬业的医生,也能看到医院里的害虫之马,也有医院里的权利之争,我觉得是我喜欢的。
戚其义的味道。
看完《白色强人》,重温《妙手仁心》,发现还是老剧经典。
《白色强人》是医院版的宫心计,但医疗和手术场面拍不出生死一线、惊心动魄的感觉。
而《妙手仁心》通过急诊室的“急”,呈现了患者的众生态,又通过脑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科室的配合,演绎病人身后的故事。
港真,吴启华“斯文败类”的形象,很适合演专业、内敛又略带点沉闷的程至美医生,即Paul。
被奇葩前妻Rebecca不断骚扰,却频频退让,一副不懂拒绝的样子。
即使被误会,也不解释。
“我和你很熟吗,没必要向你解释。
”而蔡少芬饰演的Jackie一开始挺讨人厌的,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上前把人指责一通。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有意思的呢,从林保怡和苏永康搬去和吴启华合住后,三人夜晚吃泡面,八卦感情生活,故意挖苦其中一个人,但又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难堪,看起来友情比爱情更赏心悦目。
林保怡用今天的话,是个“丑帅”的男人,他演风流花心的Henry一点也不讨厌。
看上去很爱泡夜店的Annie ,最是痴情,她因为爱而不得,才用Henry 处理感情的方式游戏人间。
他玩,她也玩,假装满不在乎的样子。
她当众怼他,在他转身离开时斜眼一瞥,眼神复杂。
他不记得她是谁,而她十年来对他念念不忘。
当她知道他因为前女友自杀而负疚多年,马上在心里原谅了他的不认真,并且希望成为他最后一个女朋友。
虽说陈慧珊的齐刘海一直被弹幕吐槽,但不可否认,她和林保怡很适合组CP,我从鉴证实录开始粉他们。
剧中Annie和Jackie的友情也演绎得可圈可点,两个女人互吐心事,互相支持,但又不越界,不对对方的生活指手画脚。
那时候还没有“塑料姐妹花”一词,她们之间的友情也真挚得令人羡慕。
这部剧的缺点是感情线混乱,吴启华的奇葩前妻就不说了,蔡少芬等男友出狱等了很多年,结果男友出狱后,两人渐行渐远。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蔡少芬和吴启华组CP,男友阿广和蔡少芬分手后,爱上了一个患艾滋病的失足少女,失足少女还不爱他,而是爱上了因为救她而染上艾滋病的苏永康。
苏永康本来是个Gay,被蔡少芬掰直后,从没跟女生好好谈恋爱,就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本日记就感动得爱上了传染他艾滋的失足女。
失足女表白后,居然还自杀了。
然后苏永康也因为艾滋病死掉了。
蔡少芬喜欢吴启华喜欢得有点莫名其妙,好像是因为吴启华不会系鞋带,她因怜生爱。
但看在这组CP比较甜的份上,我就原谅编剧的生硬了。
他俩终于在一起了,吴启华为蔡少芬做了开颅手术,蔡少芬昏迷了两年。
不知道是不是蔡少芬档期不够,但第二部的时候,蔡少芬短暂醒来,两人都快结婚了,编剧居然把Jackie写死了。
港剧就是比婆婆妈妈的台剧节奏快,Paul流了几滴眼泪,Jackie就翻篇了。
他后续和蒙嘉慧谈念爱也显得例行公事,没看出有多少火花,蒙嘉慧得了癫痫,继Jackie 之后,程至美医生再度为心爱的女人开颅手术,这次他技艺高超很多,没有压力大到失眠,蒙嘉慧也没有术后昏迷不醒。
而到第三部,蒙嘉慧干脆没有出场,直接和paul分了手。
如果第一部的感情戏太多太混乱,那么,第二部的感情戏则乏善可陈。
蒙嘉慧饰演的富家女和程至美医生怎么看都不登对,而陈慧珊和林保怡从第一次露面开始,就一副老夫老妻七年之痒的样子,完全靠习惯维系两人的关系。
由于林保怡和吴启华是《妙手仁心》的钉子户,两个男主,没有感情戏编剧好像手痒,要多加佐料。
作为行走的荷尔蒙,Henry即使不撩人,也会有妹子扑上来。
我对陈洁仪没有意见,不过她演的阮郎平从头到尾低头佝偻着背,眼睛斜斜地飘向Henry,为了阻止自己不该发生的感情,还刻意和Annie 成为朋友。
只可惜是塑料花友情,Jackie不在,所谓的合拍,也不过是别有用心。
但分开Annie和Henry 的倒不完全是因为郎平,Henry有个妻子,他注册完就跑了,自己压根忘记自己结过婚,也是渣到了极点。
反倒是郎平,肚子里的胎儿,不知道是Henry 的,还是试管,编剧也没交代。
反正第三部陈洁仪也不演了,爱去哪里生孩子就去哪里生吧。
看到后面,你会觉得,幸好Annie和郎平跑得快。
铁打的Paul和Henry,流水的医护人员,干脆他俩原地结婚算了。
程至美是属于医院的,医院就是他的家,病人和手术对他最重要,至于女朋友,最好别烦他。
连鸽子都是他的病人 第二部最好的角色是胡枫演的唐永全,Jackie 的爸爸。
他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每天穿西装打领结,笔挺得像个老克腊,因为记忆力问题,需要用小本本记下很多事,生活可以自理,还去医院做社工,给病人带来很多欢乐。
他时而清醒,看透医院里的各种男欢女爱,时而糊涂,不记得女儿已经死去,经常把Tracy 叫做Jackie。
看到第二部,你会觉得,这里面的爱情写得好差,还不如看一个老人家耍宝有意思。
第三部更狠,Henry 的新女友Jan刚出场,就一副昙花一现的长相。
跟Annie分手好歹还诸多铺垫,跟新女友分手两句话搞定,两人打了一架。
不用问,女配就是给女主腾地儿的。
为了引出paul的法医新女友,干脆让蒙嘉慧煤气中毒死掉。
程至美的女友,跑不快的全都死掉了。
如果paul第一部还有那么一点腼腆可爱,让女人产生保护欲,后期的paul简直是铁石心肠,在剧中谈恋爱只是为了应付观众。
可惜当年不流行寄刀片,否则,我给编剧寄一打。
这么儿戏的感情戏,真让人怀念第一部的旧时光。
那会儿的爱情还走心,友情也不是塑料花。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可以看出价值观的变迁,90年代,不管是编剧还是演员,还都相信爱,相信情义。
到了2000年以后,编剧和演员演绎情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浮皮潦草地表演着爱情,一副自己都演烦了的样子。
也许是因为先入为主,三部里面最喜欢的就是这部。
这部里面的paul堪称完美,没有妙I 里面的婚姻失败,没有妙III 里面的情绪失控。
妙II 里面的Paul永远是淡定的,儒雅的,他也真正做到了妙手仁心。
群戏就是这样 线特别多 但慢慢接受这样的叙事…过去的戏主角都是现在的一线大牌 相比之下现在的剧演员实在是small potato/ 太喜欢蒙嘉慧了 Tracy说得对 程至美是不需要感情的/ 阿Paul的确很温柔…跳过第一部的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与Jackie的CP感 (ps 程至美这个名总让我想到陈世美…/ 虽然Henry渣了点 不阻碍我喜欢Henry or 林保怡/
Jackie真可怜
男女主演的很棒,剧情也还是可以的!
这一部蒙嘉慧死了。但是我爱死这一部了!
比第一部水准下降太多了
超爱suki,她死的时候大哭一场
忍着怒火看的
最喜欢也最完整看过的一部港剧 Jackie太美了 可刚复活没多久第7集就挂了.../~\
Jackie醒了又死了 我理解,但后面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剧情…还好最后马浚伟的Joe回归了不然2真的好难看。1里人人可爱,2…看不下去。Henry又油腻又渣,真的配不上Annie了Dorothy这个角色不讨喜,演得也不行,陈洁仪还是更适合唱歌…这部居然最喜欢的是Anson和Suki姐妹。袁彩云真好看,眼里闪闪发亮。邵美琪短发好好看。觉得Anson跟Paul好配的,但结果配了Chris姐弟恋…也还行,最正常的一对了。
音画不同步,粤语无字幕的片源,看完四十集,尽管确实比不上第一部,但仍然有可取之处。771确实抓不到普通白领生活的精髓,可惜了邓sir布局的苦心。
你也知道~我私生活比较混乱嘛~可是我就爱这样的你啊Dorothy!!T_T
我必须以一天两集的速度缓慢跟进。
jackie死了,满月不知道后来怎么样,里面还死了一个无辜的小护士,tvb续篇一直在耍这种把戏,也正预示着tvb会因为他的演员管理问题逐渐衰落。虽然后来蒙嘉慧也挺配paul的,但是感觉paul和jackie的感情最深。后来才发现原来paul和陈慧珊演的律师是有一腿的。我的英文名是来自其中一个角色,好好听。
最爱你时,只心疼你苦,不觉得自己痛
时隔十几年才看了妙2,居然从头看到尾。小时候喜欢第一部,而第二部可能才是人生的现实。有最爱,仍然忍不住乱搞,仍然敌不过新鲜感,仍然对抗不了宿命。失恋过,但仍不可自拔的喜欢同一类型的人。深爱过,死磕了好几年还是无法有结果。这就是人生。
为什么让Jackie死掉= =
林保怡!!!!!!!
第二部跟第一部的氛围已经大不相同,和其他港剧没有区别了,虽然演员没怎么变,但是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差距,原来监制真的很重要,我看到Jackie下线就没看了,因为我真的真的很爱Jackie。
Dorothy好帥,被掰彎了。
Jackie死的太可惜了,依旧觉得Jackie和至美最配~~~不过导演也太不厚道了,人家至美容易么,又谈了一个脑子患病的- - 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