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聽到朋友提起了這部影片,那段時間剛好在看幕後玩家,便突如其來在這個午後想要看這部電影。
落筆在疫情正當時的香港,對焦到了幾位微弱如塵埃的小人物,獨自經營清潔公司的窄哥,牆上的掛著清潔團隊的錦旗,團隊裡卻只有他一個人,還有那輛破爛到常常會拋錨的車,帶著女兒的年輕單親媽媽,租的十多平米房子欠費幾個月,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就好像塵埃,影片中有句台詞說,天不是時常可以看見我們的,我們可以看見彼此就行了。
表達方式很緩慢,細膩,壓抑卻能感受到溫暖。
個世界是嗨嘅,不代表你要做個嗨人,對於小人物來說,疫情帶來的衝擊是致命的,買不起的口罩,找不到的工作,讓人焦慮恐懼。
但是仍然有人會選擇做好自己,做一顆會發光的塵埃。
我想影片中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深居低谷仍然向上的執著和一種在荒謬世界的堅毅生存的善良,個人認為是成功的,不那麼快的節奏,講好了一個平淡的故事。
女主就是个丧门星,谁碰到她谁倒霉,男主倒霉,房东倒霉,商店的收银员会被老板扣工资也是倒了大霉,她活着就是给所有人惹麻烦,这种人最讨厌了,怎么还成了电影里的主角🙄!!!!!!!!!!!!!!!!!!!!!!!!!!!!!!!!!!!!!!!!!!!!!!!!!!!!!!!!!!!!!!!!!!!!!!!!!!!!!!!!!!!!!!!!!
以三年疫情为背景的电影其实不多,可能电影人认为生活已经逼到人民透不过气了,所以不愿希望人民在电影院看到这些吧,但我喜欢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需要用影像去纪录生活,希望将来的人看这套电影之后知道这三年的疫情个人民带来些什么吧。
袁澧林戏里面的频繁换装,看得出是鸭寮街货色但每一件衣服都充满着活力,就算面对艰难的生活金钱只能够买几十元的货色,但也可以尝试努力过好每一天,但请不要做閪人!
唯一败笔之处,他们的职业是帮人做清洁的,需要穿着全身的防护服,都不拍多点大汗淋漓的镜头,只有聪哥一开头的镜头,在全身大汗下点起一支舒缓压力的烟,多些这个镜头会更令我感觉到疫情底下摧残的人民,澧林反而没这些镜头就感觉是不是演员太爱惜自己了,不过总体是可以接受的。
算是最近静下心来看的一部电影,感觉都在强调人还是应该要有善意、善良,无论是在面对自己/他人,还是在教育下一代。
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确实会有很多相对来说比较“坏”的方方面面,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也不要做一个坏人,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整部戏的情感表达很细腻,感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场景,看的过程中确实会引发一些思考。
转载自:虹膜 原创作者:Landy,2023-02-17 20:42 发表于吉林过去的一年中,香港电影最大的黑马,就是它了——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2月9日公布提名名单,继早前荣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大奖项之后,由新晋导演林森执导的《窄路微尘》,再获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在内共10项提名。
《窄路微尘》对于资金和人力并不充裕的《窄路微尘》来说,如此亮眼的成绩正正说明了不少观众、影评人甚或香港电影工业都能从这部以隔离时期清洁工为主的社会议题电影中得到对疫下揾食艰难「感同身受」的强烈共鸣。
《窄路微尘》是林森首部个人长片作品,基层出身的他在短片时期已经拍摄过很多毫不起眼的底层小人物,如纪录保留皇后码头抗争的《人在皇后》;活化工厦政策下少女坚持梦想的《绿洲》;围绕茶餐厅老板、侍应和警察的《仇》。
2017年,林森自香港演艺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参加了首届「mm2新晋导演计划」,如愿得到执导第一部电影的机会。
一开始撰写剧本大纲时,林森和合作多年的伙伴编剧钟柱峰已经敲定要说一个关于清洁工的故事,暂名为《窄哥》。
直到2020年因应疫情变化,遂修改为现时《窄路微尘》的剧本。
故事围绕独自经营清洁公司的窄哥(张继聪)与单身妈妈Candy (袁澧林)的相知相遇,刻画出小人物如何在疫症爆发、社会萧条的时代困境挣扎求存。
《窄路微尘》拥有一种与「侦探电影」相近的特质,当然电影並沒有任何悬疑、凶杀暴力、奇情等刺激性剧情,而是指主人公都对需要与各类物件打交道的「工作」有种异乎寻常的专注,这在香港电影近几年反映社会底层人文关怀的影视作品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男主角窄哥在疫情期间经营一家小型清洁公司,专门为公众场所和私人物业提供消毒打扫服务。
影片一开场,只见全副装备的窄哥独自一人在深夜已关门的餐厅里喷洒消毒药水、擦拭门窗和桌椅,昏黄的灯光、烟雾弥漫的慢镜头,搭配悠扬的音乐,只在电影里呈现和感受的浪漫感油然而生。
与一般人对疫情之下做清洁很吃香的看法截然不同,窄哥虽然工作量增加,但实际利润不高,公司在倒闭边缘苦苦挣扎。
尽管生活艰难,窄哥对清洁工作仍然抱以极其认真细致的态度,有时甚至超越了纯粹赚钱维持生计的程度。
疫情肆虐久未消散,香港过去自由流动的人际关系因为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政策和措施而变得疏远与僵化。
人们被迫佩戴口罩交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出门常备酒精搓手液,借助电脑、平板和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线上工作与学习取代了有着传播病毒风险的面对面交谈。
大量无生命的物件占据了人与人之间这段因疫症被迫延长的「距离/鸿沟」。
如果说侦探在触摸、端详证物的过程中反复推理(或被之误导干扰),追查案件的真相,那么窄哥则是透过专注于清洁工作,透过仔细使用、反覆擦拭、整理手上及眼前的不同物件,在严重缺乏人际交流的情况下,逐渐建立起对百业萧条的疫下香港的认知和感受,并在其中探寻和调整属于自己人生的路向。
因此,工作实则是人物为了回应荒凉惨淡的世道与生离死别,以及对疫情不知何时结束的恐惧而必须采取的「行动」(之一)。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镜头从清洁车内呈现昔日人山人海,但在隔离期间相当冷清的街道,许多店铺入不敷出,最后无奈倒闭。
而与市面一片停滞、无事可做的社会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物们为谋生计四处奔波,不停找工作、坐车往返不同地点开工,经由持续不断的行动一步步积累建构起来的,川流不息的生命能量。
性格活泼的单亲妈妈Candy有着与基层身份不搭调的闪亮日系打扮,独力抚养七岁的女儿细朱(董安娜),经济拮据,应征当窄哥公司的兼职清洁工,难得获得工作机会,虽然她很勤奋,却因为一次手脚不干净被窄哥斥责「世界很糟糕,也不等于要做坏人」(個世界閪,唔等於要做閪人)。
尽管如此,导演林森并没有搬出最严厉的道德规范批判或否定Candy的偷窃习惯,因为不同于老实巴交的窄哥通过勤劳工作摸索克服逆境的方向,灵活变通的Candy自有她应对困难的一套独特方法,行动不应分好坏。
于是我们能看到Candy以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赚取生活费,例如在网上兜售假的有味内裤。
林森尝试引起我们思考的是,Candy为什么会这样做,正如他接受专访时表示,「是谁令她走到这一步的,她是否真的有选择呢?
」戏中Candy家里口罩紧缺,但又买不起炒价口罩,为了女儿的健康着想,迫于无奈才在客人堆积如山的存货里偷了两盒。
窄哥看见路上的一对爸妈见孩子口罩掉地上脏了随即扔掉换新的,这才理解Candy迫不得已的行为:对比别人家不愁吃穿的物质富裕,手头拮据的Candy却仍要为两盒口罩绞尽脑汁(导演用另一个镜头告诉我们,窄哥的母亲同样因为贫穷只能使用被反复晾晒和蒸过的口罩),偷窃/欺骗是她在杯水车薪的清洁工作之外,想在经济不景气的疫下香港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行动)。
《窄路微尘》对清洁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描绘,林森团队事前做了不少资料搜集,从清洁工的技术、器材、术语,到实际工作时的步骤细则等生存状态都有深入了解。
他们发现很多小型清洁公司都会因应工作规模再请兼职,不少清洁用品也会(像戏中那样)放在办公室。
在年龄方面,与印象中只有老年人才会干清洁不同,很多身壮力健的年轻人也不怕辛苦肯入行。
其间他们发现了一间清洁公司的老板「是四五十岁的男人,请了一位女士合伙,女士又会在办公室煮饭给男士,女士又会自发接order外出工作。
」林森和编剧觉得挺有趣,便成为戏中窄哥和Candy的雏形。
正因为事先进行了详尽周密的资料搜集,导演和编剧对戏中角色的塑造才能如此准确和贴地。
窄哥和Candy一丝不苟地做着消毒清洁,通过对工作、对行动的全身心投入,抵抗疫情时代的停顿与虚无状态。
人物置于画面显眼处的「动能」,与环境/世界的「静态」之间深藏不露的影像张力,贯通了人物与环境、与世界的联系,形式上不再受制于单一封闭的情境,令电影拥有相对丰富的层次感。
而在窄哥和Candy清理离世独居老人房间一幕里,电影将疫下普通人挣扎求存的复杂情绪和心理浓缩为一张残留着尸体腐臭的床单:不断的工作/行动不单单是让人物在陷入全面停滞的疫下确立存在之意义,更是在对抗随时来袭的死亡焦虑。
此外,窄哥面对母亲的骤然离世,纵使遗憾与她相处的时间不够多,但正如窄哥的做人原则「弄脏了便需要清洁」,勤勤恳恳地工作是他平复悲伤的最佳途径。
林森在戏中以不故作煽情、温柔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灰色地带、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也相信世间有童话、好人好事。
他创作了一个疫境下小人物相互扶持的感人故事。
尽管窄哥多次被Candy拖累,最后一次更是因为Candy背地里使用不合规格的清洁剂,间接令窄哥公司倒闭和惹上官非,但窄哥仍然选择原谅她。
林森曾在接受访问时表示,窄哥的角色设定是小时候喜欢看日漫,是有着童真世界观的好人。
窄哥的「圣人」性格也被不少观众质疑不够真实,林森则承认不想将主角描绘得太惨,让丑恶的事留在现实,「起码有一些欢乐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顾,或者纯粹互相扶大家一把,起码在风急浪高的时间下,都有嘢可以依靠」。
戏中人物遭遇的困境与挫折相信是基于现实,而以不那么悲惨,甚或带点乐观的方式描写他们在疫情下艰苦的生活,相互关心支持,无疑属于导演个人的选择。
林森不像肯洛奇那样为控诉社会制度的荒谬,毫不留情地刻画小人物的贫穷和绝路,亦不似李骏硕在《浊水漂流》里表达出对社会不公义的熊熊怒火。
导演的善良让他镜头里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始终抱着「生活再怎么不堪,也得怀着积极正面的心境坚持下去」的信念,本来无可厚非。
但当公司因负债累累而倒闭,窄哥只能忍痛放弃坚持许久的清洁工作,从持续的运动状态停顿下来(与周遭环境同频率)的人物们却仿佛集体患上了道德洁癖。
电影前半段在对社会阴暗一面、道德困境的如实呈现,与逆境中流露的人性微光之间努力维持的微妙平衡,却在后半部分被导演想要为人物行为「纠错」的意图给破坏了。
虽然可以理解林森坚持人心向善的创作理念,但当窄哥在网吧重遇正在打工的Candy,却差点因为客人的龌蹉举动而大打出手,窄哥本意善良的行为难道就不会连累Candy丢掉工作吗?
而且,由于导演为窄哥安排的人设是绝世好男人,是往昔粤语长片里吴楚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于现代语境的重新演绎,几乎没有任何道德污点;为生活不惜偷窃取巧的Candy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不洁之人,是亟需被窄哥的言传身教所「救赎」(教化)的被动角色。
故此,我们在戏中最常听到的就是Candy不断向窄哥说「对不起」,窄哥总是以宽容的心态一次次原谅Candy犯下的过错。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在前半段仍能透过人物对工作/行动的专注予以消解与抑制,然而在失去了清洁工作代表的「动能」之后,导演给闲下来的窄哥安排的任务就是纠正Candy和她女儿的错误。
两人的误会到最后终归是要解开的,需要承担责任的从头到尾都只是Candy一方。
过分「干净」的画面,以及为了让男女主角冰释前嫌、表达中心思想(成为能看见彼此的微尘)而稍显生硬,不够自然的剧情和台词设置极大影响了我对电影后半部分的观感。
幸好最后一镜,虽然已经离开清洁行业,成为走走停停的休闲保安,但窄哥仍然「路见不平」,独自一人做着不属于工作范围的事情:拿着拖把清理地上污迹,重新燃起对清洁工作/行动的热情与专注,藉由与物件的接触,再次去认识、探索这个世界,与电影开场构成巧妙呼应。
诚然,经历疫情肆虐、移民潮等阵痛过后的新香港或许再也不需要兢兢业业的清洁工去清理这几年甚至更长时期残留的尸骸与污迹,这些人在新香港「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下只需要做负责维持秩序的商场保安,或者是跟客人说谢谢的奶茶妹。
与此同时,又总是有些像窄哥那样的人,多年如一日秉持着「专业主义」的人生信条,哪里脏了就该去清理。
林森导演以窄哥微尘般的善意、窄哥和Candy的相知相伴(却没有流于庸俗爱情),不紧不慢地述说着残酷肮脏的现实生活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或早就被人遗忘、抛弃的「善良」与「真诚」,在如今普遍心态烦躁,容易愤怒的香港社会尤为难得,令人肃然起敬。
(转载自:虹膜。
原创作者:Landy,2023-02-17 20:42 发表于吉林)
故事发生在疫情下的清洁公司,男主和女主同是这个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影片专注于讲好当下的小人物努力挣扎的故事,而不是花费过多的笔墨去刻画大环境。
在人物形象上,刻画了单身男主,在社会大环境的冲击下经营不利,仍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安分守己的做好分内工作。
女主则被刻画为一位穷横且自私(义正言辞的偷拿别人的口罩)得寸进尺的“小人”,人物刻画很有味道(很让人生气)在影片中,有一些意象(真的是没办法,符号学看多了,脑子里总想着意象跟符号),例如口罩(直接展示社会环境)、消毒喷枪(可以代表男主对于生活努力的象征,在女主应聘时,男主收留了他,或又展现出一种心境的阔达)影片节奏还是比较舒缓,长镜头使用不多,但很能触动人心。
总结起来就是【小偷小摸圆满,自我创业接盘,你的屁股我来擦,还感动的我自己稀里哗啦】她虽然把我公司搞没了,但她是个好人,她虽然小偷小摸但她还过一次东西,她是好人。
不是,这俩就不是一路人,一个老老实实做生意,获得了一群客户,出来单干,招俩老实人就能顺风顺水。
一个小偷小摸,不走正道的人,消毒水兑水卖,每次不顺点东西都算丢。
导演是怎么设计出这两种人设,完了非把两人搞一起的?
自己对香港电影一直有种特别的情怀,现在偶尔也会去翻看过去的老香港电影,例如《富贵逼人系列》、《最佳搭档系列》等等。
自己不会轻易地去尝试看一部文艺剧情片,除非是有喜欢的演员(例如梁家辉、刘青云),或者著名的导演(许鞍华),又或者是题材特别敏感且深刻的,(例如翠丝和叔叔)印象中比较的香港文艺剧情片,应该是《桃姐》和《天水围的日与夜》。
这一次看这部电影,有点这种深刻且意犹未尽的感觉了。
故事情节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疫情期间,香港各行各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每个人的生活都遭受极大的影响。
男主角的清洁公司工作大起大落,最后为了生活低头做起了保安。
女主角年纪小但已有了个小学年纪的孩子。
两个同为生活不如意的人因工作的原因有了交往。
张继聪饰演的男主角。
第一感觉就是他很有礼貌,对陌生人,对客户这些都彬彬有礼。
第二就是虽然做着在普通人看来是稍微底层的清洁工作,但他并没有怨天怨地,默默地做着,虽然腰已经出现了伤病,但还是坚持着去做。
都是为了生活。
女主角,和我同年,很像我初中的时候一位女同学,不过身材更为高挑。
所饰演的单亲妈妈,有她不成熟的一面(例如自己的行为导致清洁公司倒闭,发生事情的第一时候选择了逃避),而且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不过最后也是坦言面对自己的错误向男主角道歉,并且以身作则给女儿树立了好榜样。
电影中还有一处场景另外印象深刻,就是女主角入职男主角清洁公司,其中有一单是给住宅清洁,当她看到孩子房间的观景面朝大海,一脸的憧憬。
本人亦产生了共鸣,很羡慕能有这样的生活条件,为什么别人就有这样的条件,而自己却要拼死地生存着。
伴随着这样的想法,后面女主就偷起了口罩了,以为别人会不注意。
但后面男主也解释了,人家都是通过努力赚钱得到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HAI,但不代表我们就要成为HAI人。
都是拼了命地活着。
在疫情三年,自己是幸运的,至少家人安在,工作尚且稳定。
同比之下,很多人就不幸得多了。
如电影的名字一样《窄路微尘》, 尽管大部分人都人如微尘,但我们也能在窄路遇上稍作依偎 ,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窄路微尘》是一部十分不讨喜的文艺性电影。
因为观众不一定能看得明白,尤其非港人真的不知道男女主角在干嘛,觉得他们的相逢相遇很无聊,剧情又没有高潮,生活化到会让观众无趣。
但是,对我而言《窄路微尘》却非常地精彩,它让我想起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是两个人相遇相知,有股卑小人物的日常人生苦悲,人性触角描绘非常地生动。
小飞侠清洁公司老板窄哥〈张继聪饰演〉,因为疫情关系,生意大不如前,其父三年前过世,其母又病弱,这是人最怕的情景,一切都在不如意之中,又遇见疫情随时的生死,仿如微尘不足以道言。
Candy〈袁澧林饰演〉年轻单亲妈妈,离家出走,带着女儿到处求生。
为了生存,为了女儿,她什么都愿意去做,哪怕去网咖上班,面对看A片的男顾客做不雅动作,也只能视而无睹,继续地为钱忍辱下去。
相逢何必曾何相路,在窄路相逢也许是个缘分!
就像窄哥说的:“我们都是一粒微尘,或许上帝看不见,不过没关系,我们看得见彼此就好了!
因为彼此看见,看见了彼此各有各的软弱与无奈,都在生存的风口中勉强度过,笑泪都在尘中不经意地流转,无人看见,纵然被看见也能沉默!
”以疫情为背景,以生死为副轴,生存是电影的主旋律!
流感疫情死的不只是人,连生意也因疫情而做不下而倒闭!
窄哥带着Candy打扫独居老人突然暴毙后的屋子,窄哥母亲的离世,都是人生之痛,而这痛在疫情期间,相信大家都感受了不少,有不少亲朋戚友突然的离世错愕!
Candy找到窄哥公司上班,却因为偷了主人家的口罩,彼此发生了摩擦!
因为当时口罩的短缺,有钱人可以有一用即丢的口罩,穷人却没钱买到口罩,在危机时代,贫富之间的差距顿然一目了解,谁才是最值得保命存活下去?
穷人只能任病毒及命运摧毁吗?
导演没有把窄哥与Candy的人生过去交代,有人说角色不够立体,观众无法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人。
但我倒是欣赏导演的这种留白,昔日不必提,当下生活的他们更为重要!
窄哥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未婚呢?
为什么遇见Candy,会突然觉得彼此有股暖意,他们的爱情真得很纯粹,也许因为这份淡薄,最后让彼此只能成沦落人!
个人认为Candy可能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伪装得乐观,私下的悲情,但至少她的是心是善良的,虽然有时总会做错很多事,但这一切最后都会使她成长,使她成为好妈妈。
香港的确很适合拍摄这种关注小人物的电影,特别在如此狭窄的街道,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简陋的住宿条件之下,总给人一种抬头都看不到天空的压迫感。
林森导演的《窄路微尘》,同样将这个电影故事,放置在这个石屎森林里面。
开清洁公司的窄哥,对待自己这份事业,保持着良好的信用和热情。
但由于疫情,生意可以说岌岌可危,连工作用的面包车坏了,都没钱换一台新的。
加上腰伤劳损,他决定找个兼职搭档一起开工。
楼下刚好看到招聘传单的单亲妈妈 Candy 于是上门求职,窄哥觉得这个 Candy 年纪轻轻,应该做不了,但是心软还是答应了。
单亲妈妈 Candy 是个叛逆少女,年纪轻轻怀孕,被人抛弃,与父母交恶之后带着女儿离家出走。
还有在便利店偷东西的习惯。
窄哥也是从底层走出来的人,她刚巧看到了Candy 带着女儿在便利店偷雪糕,只是警告她做工的时候手脚干净些。
不料在一个富裕中产家庭清洁的时候,Candy看到主人家一堆日本进口口罩,竟然顺手拿了几盒回家。
这件事让窄哥觉得Candy的人品有问题,决定不再聘请她。
这是整部电影两人的第一次冲突,窄哥认为凡事都要讲求信用和诚信,不然无法获得客户的信任,自己也将失去生意。
而 Candy 则认为只是拿了几盒口罩而已,这些有钱人家里屯了几箱口罩不会在意的。
然后高喊疫情当下病毒来临,难道穷就一定要因为买不起口罩而等死?
后来, 因为看到街上的某对父母,就因为口罩弄脏了而立刻换一个新的,而窄哥自己的母亲每次都将口罩反复使用而不舍得丢弃。
窄哥选择了暂时原谅Candy,两人又继续合作了。
两人的第二次冲突,是因为窄哥的母亲去世,清洁公司的工作由Candy一人独撑开始,本来以为一切都顺利,窄哥都打算让Candy成为公司合伙人了。
结果因为Candy使用了假冒清洁剂,被人投诉而政府人员过来公司查封。
最让窄哥心寒的是,Candy没有向他解释任何事,然后因为欠租还偷偷带着女儿跑路了。
直到后来,窄哥做了保安,因为假冒清洁剂的事,被罚了钱,公司也没有了,面包车也卖了。
就是如此落寞之下,窄哥在网吧见到了Candy,才知道是她女儿弄撒了清洁剂,她为了公司才冒险使用了假冒产品。
窄哥依然选择了原谅,甚至把自己面包车变卖得到的补贴,扣去罚款之后,剩余的钱给了Candy。
他认为,大家都是一粒尘埃,上天不会留意我们,但尘埃与尘埃之间,是可以互相看到的。
电影《窄路微尘》从故事性来说,讲述了窄哥和Candy的故事,两人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情愫,反而有种在微不足道之处,一个陌生人给了一个扶持的感觉。
也许很多逻辑上,我们不懂为什么窄哥要如此,Candy的人物塑造,也不是那种正直的人,她习惯了骗人,骗人成为了她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甚至遇到了困难,她都会选择逃避,包括离家出走,包括偷东西等等。
而窄哥代表了一种信任,但他不是无私,他也有自己的一份情愫,觉得Candy内心不坏,也许还可以原谅,甚至自己落寞之下,能够帮助到她,也是希望Candy能够改变。
导演并没有打算将这份情愫来烘托两人的情感升华,所以一切都以一个拥抱作为结束,以后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明天总会有另外一个故事。
人都会保持初心,但当另外一个人的出现,也可能把他/她改变。
或变好,或变坏。
只是那份初心,还是如此纯粹,在内心深处。
不喜欢…口罩期间创造了一种天然的社会真空期,贫富加速分化,贫穷而有道德瑕疵甚至犯罪太正常了。圣父样的男主一次次被坑还回来帮忙(有体现其孤独性),女主最终感召下,决心一起“虽穷但要做毫无道德瑕疵的好人”,剧情简单,宣扬一种向善的自我规训。日常罢了,环境极端变差且没有向好趋势时,看了富人物质期间充盈的生活后,还要精神鞭笞穷人,作者莫不是站在统治阶级看世界,堪称现代版何不食肉糜的大型洗脑包作品。
袁澧林好美😭
23.02.07 嘉禾megaboxcovid特供鸡汤,袁澧林靓到爆,但张继聪与其搭档怎么看都像是父女而不是情侣,或者剧本大纲里设定的就是打算收拾各种烂摊子养成两个女儿?相似题材的表现和完成度远远不及《忘不了》
不管生活多困难,只要坚持总归会有希望。
“我在HK做保洁”。聪哥&园林这组合有点高配啊,结局是那种走向也没事的。啊我开的清洁公司就这样倒闭了。
HKAFF 因為時空背景的具體, 更加接地氣,而沒有覺得很老套,平實動人而沒有做得做作。 映後談張繼聰說這一切可能都是個cycle,希望二十年後繁榮時代的人睇翻覺得:哦原來二十年前有過這樣的一段時間。 //有冇一種可能係我哋咁啱行緊嘅呢一段係喺歷史嘅中段,終點係喺好後面,你(可能)係唔會見到,但最終係會出現
女主贫穷少女妈妈的人设为啥穿衣服像网店模特一直穿新靓衣服… 无法理解男主对女主的奉献,感觉好像当兵…
3点5星吧。疫情下的香港,下层人士的生活,虽然有点痛苦,但依然不太悲观。被举报前,说一人一半,翻屋企住,算系求婚吧?女仔马上说员工宿舍……最后也没有拍成俗套那样男女主在一起。想到了法制社会,小小作假问题也会公事公办。想到了孤独,男主老母孤独离世,男主也近乎独身一人。想到了养育,单身贫困妈妈如何养育女儿。
下层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又碰到了特殊时期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这根本不是底层纪实片,而是主创臆想的底层人物和情节在虚空慈悲的视角下呈现出来的四怪胎。加一星给袁澧林的颜值。
风格更趋近于纪录片,无论是冲突,发展和人物弧光几乎都较为简单,袁澧林的表现确实不足以拿影后,但张继聪慢慢开始展现他的百搭特质,尽管离同剧中的朱柏康还有很大距离。
如果是记录疫情视角,那差太多,如果是展现底层平凡又努力生活,那差点意思。两个人设都很奇怪。
男主是耶稣转世吗?被女主搞得一无所有 最后还得以德报怨 把最后一点钱给人家?什么逻辑???毁三观
疫情时代佳作之一。不掺杂意识形态私货,香港现实主义依旧可以做到真诚。男主演得很好,但人设过于完美而失真,是唯一的瑕疵。
微尘人生
为什么大陆没有这种颜值演技都在线的女演员。
很真实也很平淡的片子。反而容易走进人心。。总之,做个好人,不管生活遇到什么苦,总会过去的。不愧对良心,总有好运的。
疫情下香港小人物的故事。有真挚淳朴的部分,时代背景其实关系不大,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不论何时都挺难的,只不过疫情加剧了这种难度。日本电影里有很多这种小人物之间相互帮扶的故事,共度难关,角色形象就立得住得多。本片的两个主角,男主烂好人得没边际,女主一次次犯错却不改,都让人觉得不太信服。女主把男主搞得公司破产,罚了不少钱,还差点坐牢,居然男主还要拿钱给女主?一个完美的善良形象,不像是在底层摸爬滚打过几十年的人。善良也是有尺度的才真实。另外,真的有人能在打扫过的房间里分辨出清洁剂的不同?
7.8,疫情下小人物的温暖与成长,你以为是爱情但它偏偏又不是讲爱情,很细腻、很淡,但也挺动人。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劣势,优势会显得很高级,不俗套,劣势就是情感不够激烈,不够商业,会比较温吞。总的来说是一部好电影。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