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好吗?
好,真的好。
我认识的所有人看了这片子几乎都说这是一棒极了的片子。
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在片子里找到心中敏感的地方。
最后跟着影片的结束回头看看自己过去生命里不长的历史,发出一声叹息。
这片子无厘头么?
对,无厘头,这片子讲了一故事,还不好好讲,随心所欲的加入了制作者的个人喜好。
搁以前,这做法可是强烈的鄙视观众的行为。
但是不巧了,制作者所加的那些个人喜好,刚刚好,和我们心中那些隐藏极深的温柔地带,一模一样。
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成长于一个时刻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时代。
小时候记忆里的东西有太多太多在现在,已经不可考了。
那些弹珠游戏,小霸王学习机,巨大的录像带,磁带,已经不知在什么时候消失于这个过于繁忙的赶着“推动历史进步的车轮”的时代。
所以回想起儿童少年时期曾经经历过的一切,恍如南柯一梦。
事实上,看这动画的前5分钟,只是觉得这动画特别充满幻想:差时症,铁质的手指,让梅原大雾来中国而卖的肾……但是到后来,这所有看似荒谬的细节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所以更让我们敬佩作者的构思。
因为同龄的关系吧,作者在片子当中所加入的细节能唤醒观众们各种各样的记忆。
康熙来了,梅原大吾,seven-eleven……安吉丽娜朱莉是多少人的梦中情人,超级玛丽又是多少人曾经为止痴狂的游戏。
还有人民公园。
几乎所有城市都有一个被拆毁的人民公园,或者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曾经存在但都已不复存在的人民公园。
我们曾在那儿,露营,野炊,吹过大话,泡过喜欢的姑娘……后来人民公园被拆了,后来我没那些记忆都慢慢氤氲,模糊的像是不复存在。
作者就这样轻描淡写的用一个个细节指向我们心中的G点,我们以为忘掉的那些过往,被制作者淡定从容的翻出记忆,留下我们在屏幕前怀念。
除了这些细节,这个动画还包含一个看似美好的,人人都期待的结局:李献计真的打穿了游戏,找到了一扇门。
当然,这个结局之下还隐藏了一个更加生活的结局:就算李献计真的见到了王倩,时光荏苒,他什么也不能做了。
这是关于那些所有的曾经发生过的,但是犹如漏气的气球一样,让人感怀,让人唏嘘,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猛的一震,停下来反省自己的,爱情。
当大提琴响起,巴赫的乐章出现,画面暖洋洋的让人心情犹如雨后的大海,平静安详。
最后剩下好似龟仙人一般伫立的李献计,“见到王倩时,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
”
说实话看到这部片子,真有点觉得自己老了,就像爱因斯坦妄图用毕生精力创建伟大的方程式一统江湖,却发现量子力学的小孩们已经远远把他抛在后面,弃如敝屣(过于自恋)。
又好像古龙小说里天下第一的混元棍孙老爷子最后却忘记了武功,只会用手比划一样。
20分钟的短片剪接流畅,小开小合,剧本角度新颖。
让人眼前一亮。
表面上虽然花哨,但骨子里有一种脆弱的优柔感,很符合当代孩子们的特点,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纷纷在残酷的成人式的奸诈世界中分化瓦解,一部分人顺其流而扬其波,日趋成熟市侩把纯洁的自我彻底抛弃,另一部分人则逃避躲闪,藏到各种隐秘的喜好中不愿自拔。
李献计的爱情就是彻底的失败者的角色,正是因为失败才会激起大家汹涌的同情与共鸣!
因为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被抛弃的痛苦,即使被抛弃的原因有所不同,但痛苦的感觉都是一致的。
就像很多女孩喜欢在左手腕上用香烟烫出烟疤,作为类似刺青一般的标记,既痛苦,又时尚,同时也是一种自虐的快感和另类身份的标志。
看到后第一时间发了链接给我娘子,她的判断十分中肯和准确“看到现在感觉就是一个失恋狂想症,幻想各种付出,折磨躯体的疼痛,时间的付出,孤胆英雄浴血奋战,明知道是悲剧 还是在虚无中坚持打着游戏,坚持打游戏的人都有对极限的想象,仿佛不断提高不断积累 就可以到达另一个世界 而真正打穿之后 其实只有虚无而已,只有空虚失落。
”她很喜欢15分钟大门之后的部分,我也是一样,软件带给大家的就是不断地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导致不同的结果,每一次的不同结果似乎都会带来更好的结局。
但似乎从没有人向作者一样,注意到这点——在不断选择中我们已经老去。
而且无法返回。
想到此,也准备做个人动画的自己还能怎么样呢?
收拾心情重振旗鼓,哈哈,毕竟还年轻,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怎么样,坚持到底吧。
以上为看到好作品后心理失衡时期内的絮絮叨叨。
毕竟大家的时代不同,喜好不同,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是重要的吧。
同时祝愿作者更上一层楼!
下面是可以算做有相当里程碑式意义的《李献计历险记》的v.youku.com/v_show/id_XMTM3NzM5MTgw.html 优酷播放链接
这上半个学期终于算是基本告一段落,有许多倒霉事儿围绕着我,这些日子过得真他妈的不顺心。
熬夜后换来的不是硕果,用心后换来的谩骂不理解,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灰暗操蛋没有生活的意义。
对很多事情产生的怀疑和对之前一学期工作的茫然不满一直藕断丝连的,让我不想那么仓促的进入假期。
欢乐的时光来的很短暂。
这是在痛苦没有被拉长的前提下。
我觉得之前那些不美好的事情像是深色的马克笔轨迹一样覆盖了上来。
这几天谢村下着很大的雪,早上起来一切都白了,堆积的衣服我一直没有去洗,冷得不想动弹。
看了一部神作《李献计历险记》。
我看得心绞痛。
真是神作。
我喜欢优秀飞行员的声音,京腔真好听,他说话随意的口气和几乎没有的起伏,他的板寸和高个儿好像H.我就饶有兴趣的看了下去了。
表面那写流动的色彩,很科幻还真是很符合adventure这个词儿。
作者似乎还是摇滚迷,听见了《knock on heaven's door》和枪花的《dont cry》,特有喜感。
做的很漂亮,措辞也很精彩。
但是其实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么?
细腻的地方如人民公园那一段儿。
“人民公园,老红军练剑,街道大妈蹦迪的地方。
”背景音乐是编钟版的《东方红》,这是我屏气凝神看的一小段儿。
李献计在下雪的人民公园里奔跑的那段太他妈的虐了。
“之后买上一堆零食坐飞机去西藏,九寨沟,杜拜,伦敦,夏威夷,复活节岛,纽约,巴黎,哥本哈根。。
”可是最终他在故地谁都没有见着,只有那些熟悉的椅子,水泥地。
为了回到过去,为了能找到见她的第一面,他去和本拉登拼命,为了找寻那一扇回到过去的门,见那个姑娘,时光在他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
而在最后他花费了千辛万苦,见到了那个像是被刻意溢美过的场景,橙色的阳光包裹着,那么温暖。
可是时间,只是改变了他一个人,而此时他的心,很平静。
怎么我们怎么一直留恋着过去,总觉得过去是最珍贵最靠谱的。
但是那也确实是我们经历过的呀。
人民公园让我想起了地坛。
我安静地坐在里面,我刚见过那个让我忘记不了的小伙子,但是我还没有来过未来所以我不知道当时他对我的意义。
李献计对爱人的狂热,渐渐在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错误的门后磨平了,他开始变得圆滑,明白了爱情不是他的全部。
所以当他真的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那一刻,他是淡然的。
即使回到了过去,他也没有能力让昨日重现。
因为他已经不是当时的他了。
我看着年老的李献计站在水边沧桑的倒影,屏幕在颤抖,我想我自己也是那么想回到的那天,我觉得如果真的给我机会我会小心翼翼的再重新把这一切过一遍的。
可是就算我回去了那天,那个被耀眼阳光包裹的车站边,他还是那么完美那么有模有样的站在那里,我又要怎么面对他。
我会不会和李献计一样,站在那里让一切擦身而过。
有门通向那么多地方,蓝旗营,地坛,大雁塔,兴善寺东街,英格兰的纽卡斯尔,泰恩河边。。。
可是真的打开了那扇门,我们的表现和想象中一定是有偏差的吧,我们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在风中飘走。
所以有那么一句名言说的好,要抬头看,因为眼睛是向前的。
过去无论做过什么,爱过谁,都成了过去。
没有什么永远。
李献计他想说的就是这些吧。
最后贴上本动画的音乐MIND GAME OST《viva!》The Pillows《Come Down》菅野洋子《Go Go Cactus Man》BOLT OST《Meet Mittens》Avril《knocking on hevan's door》《Jesus bleibet miine Freud》《东方红》编钟版KILL BILL OST《Battle Without Honour》《黄河大合唱》Guns N' Roses 《don't cry》Beatles《a day in the life》Bach《Prelude To Cello Suite 1 In G major》
“李献计”——只是顺便把大家玩High了文/李妖妖7、80年代出生的人,对“历险记”三个字一定不陌生,《丁丁历险记》、《怪鸭历险记》,还有陪伴整个童年的郑渊洁叔叔的《舒克贝塔历险记》。
“只要一看到这仨字,就知道这个(动画片)准好看。
”所以,当《李献计历险记》这个名字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肯定多少勾起了很多人对那个时代的情结。
这也是李阳给这部动画短片定名的原因。
李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些陌生,但是提到09年年底开始风靡网络的独立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下省略为《李》)和片尾字幕上出现的创作者名字“年轻优秀的飞行员”,你一定会点点头心想:是他啊!
周六的国贸商圈,每个咖啡厅都人满为患,在靠窗边的沙发坐下的时候,李阳似乎已经冻坏了,轻微的鼻音配上些许的京腔,好像短片里的李献计跳到现实生活中接受采访,但是李阳说:“我不是李献计,要让我为姑娘卖肾还行,但是换手就算了吧,换坏了我找谁去啊?
”“我不是年轻优秀的飞行员!
”出生于1981年的李阳虽然在短片里操着一口正宗的京片子,但其实却是个山东青岛人, 在德国念完了高中和大学,然后跑到北影的动画学院进修了一年,用他的话说“那都是好老师,好同学,学术气氛也浓,看到什么东西牛,大家会一起讨论原因,挺好。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走上专职的动画道路,目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俨然一副“圈外人”的模样,“咳,其实上进修班那年,我交了一个女朋友,天天跟家里呆着,没怎么去上课……”话题拉到姑娘上,聊下去更顺畅了,虽然李阳反复强调李献计和王倩的故事是他编出来的,他生活中没有这段爱情的原型,但是说起他现阶段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他也坦然地说:“家人和姑娘。
我记得魔岩三杰刚出来的时候,有一些反面评论,说国内摇滚乐里涉及了太多爱情和姑娘,当时刚经历过人文精神大讨论,人们思想觉悟都特高,觉得这些文艺作品都应该放眼全球,不该只关注小情小爱的,当然崔健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呵呵。
但其实外国摇滚乐也一样,反战和姑娘,而我生活的年代和环境,没有什么大战争,所以姑娘就是一挺重要的事了。
加上我这人又得过且过,胸无大志。
”《李》的气质和味道,显然更符合男性审美,但女孩们看完心潮澎湃的也不是少数,这其中,最常出现的一句感叹就是“我要是王倩就好了。
”虽然李阳一开始就挑明了自己不会为了女孩换手,但还是架不住女孩们通过各种途径示爱,“我知道她们都是跟我闹着玩呢,而且她们喜欢的是李献计和飞行员,这俩我都不是。
”生活中的李阳,是一个对朋友特别好的人,别看李献计玩的是PS2厚板机,又和美元大雾(梅原大吾:日本著名街机游戏格斗天王)一起打游戏,就以为他是一个元老级游戏机收藏者,其实从PS诞生之后的游戏机他一个也没有,倒是送了朋友一大堆。
“我就会给朋友买游戏机,别的我也不懂,关键是我朋友也不多,送了他们我还能找他们一起玩。
而且我有这样一个感觉,我如果买了这些东西,我会失去一个让自己特别高兴的事。
”虽然没设备,但他却自称是一个游戏上瘾者,“我上学的时候,玩游戏的时间比睡觉的时间还多。
”这也是短片中游戏元素颇多的原因,“我做短片的时候就想,要是某个也玩过这些游戏的人看到了,肯定会会心一笑,我就挺高兴,这是一种交流,虽然只是单方面的。
”还在上中学时候,李阳就喜欢上了摇滚乐,听Nirvana、The Beatles,“也听不懂歌词,而且觉得听不懂歌词特好,感觉特有深度,现在也是,听了也记不住词,记不住乐队名字,有时候一些英文的歌词,翻译过来反而觉得没意思了。
”不光对待音乐如此,李阳在玩游戏的时候也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我玩《GTA4》的时候,玩的是英文版的,里面好多剧情我都听不懂,但是其实这样特好,我自己给编出一个故事来。
”或许是因为如此,他才有了那么多好玩的点子和故事。
“李献计”的诞生和另外N种可能性李献计原名不叫李献计,而叫李计划,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性的人,《李》的最初设计里,李计划会列出一张计划清单,每完成一件事,就用笔把这件事划掉。
“后来这想法没实现,所以李计划这名字也就没了意义,献计献策和计划有相似的意思,而李献计又和历险记同音,所以就改了这个名字。
年轻、优秀、飞行员、这是三个听起来特别健康向上的词,特别精神,不过当飞行员并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劳而获。
”李阳在很多采访中曾经提到了电影《Wanted(通缉令)》,有很长一段时间,《李》与《通缉令》的关系,被理解成了致敬与被致敬的关系,其实并非如此。
《李》创作于2007年,而《通缉令》是2008年夏天上映的片子,“现在说这话可能有点儿事后诸葛亮,但差时症这个概念确实是我制作短片时的第一想法,而《通缉令》上映的时候,《李》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看到其他电影里的想法和我挺像,就觉得挺好玩的。
”不过,李献计为了迅速筹得50万而奔赴阿富汗的故事,确实是与《通缉令》脱不了关系,因为李献计最初的筹钱方法并非如此。
“当然,阿富汗之旅这事相当得不靠谱,但是我看完《通缉令》之后,觉得李献计必须打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安吉丽娜•朱莉真的挺好看的。
”而问起李献计最初的筹钱方法到底是什么时,李阳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就是我穷困潦倒的时候想的一些非法手段呗。
”从2007年开始,到2009年完成,用了两年的时间来制作一部20分钟的短片,按一般人的标准来看,未免有些没效率,但对李阳来说,做动画片和玩游戏一样,都是一个让自己高兴的过程,既然是为了让自己高兴,也就没必要像工作一样赶活儿。
万事都拿游戏打比方的李阳,制作《李》的最初原因也和游戏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2007年,李阳手头只有一台配置不高的旧电脑,当时所有好玩的游戏他都玩不了,内心苦闷找不到乐子,于是开始了《李》的制作,而在09年年初,这部短片一度面临着“流产”的危险。
“因为我买了一个新电脑,可以玩新游戏了,我就每天打游戏,很长时间一笔动画都没动,我差点就半途而废了。
其实没半途而废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两年的时间并不短,可以产出无数优秀的动画作品,也可以让一个人的心境发生改变,而作为一个创作者,他心境的改变,就可能把一个故事的结尾由悲伤变得幸福,或者由幸福变得悲伤。
《李》的结尾,李献计终于见到了王倩,不过他已经衰老得不成样子,这个在一般人看起来有些悲伤的结局,却被李阳解释为“大团圆”式的结果,而最初的结局,他表示比现在的更现实、更悲伤。
“原来的结果是李献计还年轻着,并且找到那扇门,见到了王倩,他们也在一起了,可是,现实和想象是不一样的,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也会面临着和其他所有普通情侣要面对的问题一样。
”《李》在09年的学院奖中,并未得到任何名次,李阳对此看得开,“思想导向不健康嘛,我要真得了奖才不应该呢。
”话虽这么说,但不高兴总是有点儿的,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并未得到预期的赏识,李阳便把《李》放到了网上,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和自己交流一下。
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红,本来没有多大期望的李阳,却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
“通过这个短片,我也认识了不少以前想认识,但没机会认识的人。
”李阳说到这儿有点儿高兴,但他暂时还没有辞职加入动画工作室的计划,“我一直算是个圈外人,现在大家喜欢我我应该高兴,但不能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专业道路离我还比较远,我这段时间也和一些工作室的人接触过,但我估计一接触,他们更不想要我了。
”他笑了笑。
就像他一直以来表现得那样——不缺故事。
眼下他也有了两个新的故事,一个叫《洗忧记》,讲的是一群妖怪策划练手拦截唐僧的故事,而另一个,是大家熟悉的李献计的另一个故事。
不过介于现在抄袭风刮得猛,抄袭者可以理直气壮的只赔钱不道歉,为了保护李阳不被更壮大的粉丝群围骂,大家只能耐心等待作品推出了。
采访的过程中,李阳一直滔滔不绝,而他却说自己在生活并不是一个喜欢和朋友倾诉的人:“一个大男人,老跟别人诉苦,事事儿的,多烦人啊。
”虽然他话题不断,而且总是笑着损自己逗别人乐——“帮我配音的DEERPLAY是我的一个好朋友,短片里那首《Don’t cry》也是她选的,她是一个文艺青年兼朋克,当然正常的姑娘根本看不上我。
”可是你还是多少能够感受到他身上的孤独感。
当然,这和他Cult青年的本色相当不符,包括在制作《李》的时候,他也尽可能的不文艺,避免那些矫揉造作的小情感。
但在言谈举止之间,你还是多少能捕捉到那些不愿轻易流露的小寂寞。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是S•H•E的歌迷,和其他歌迷一起去看她们的演唱会,举着荧光棒,大喊她们仨的名字,中文的英文的,我全知道。
感觉特别好,因为当你成为一个主流的人,有了主流的喜好,你会发现自己可以迅速收集到关于自己喜欢的人的一切信息,而且多了很多朋友,无论说什么,他们全都能明白。
你会觉得特别幸福,因为得到那些东西很容易,周围的人也全都理解你了。
所以,当你变成一个没有什么可再失去的人时,你会发现,成为一个主流的人,是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法,因为你拥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李献计”的名词解释:朋克:这个词刚进入我生活的时候,我觉得它的意思是一个表面上看上去很差劲的人,但内心有极大的正义感,我那会儿喜欢的所有角色都是正义的,而我本身也是一个正义的人,所以觉得自己是一个朋克。
评论:好多评论都特别装X,说我做这个短片的某处地方那么做,是为了让观众怎么想,其实创作者试图控制观众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人和人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就自然不同。
我不是说学院派不好,人家靠这个吃饭,我不能拆人台。
中国特色这动画片没朝《大闹天宫》发展是我不对,对不起党和人民对我的教育。
但是什么是中国传统和民族特色呢?
汉朝铭文或者京剧么?
那些我都不了解,我是听苏联歌曲,看日本动漫长大的,这些是我最熟悉的东西,对我来说这些才是中国特色。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都不能称为特色,那够傻的。
爱情:我觉得爱情是能让一个人长时间的对另一个人好,直到自己完蛋的东西。
大人老说小孩不懂爱情,其实扯淡,那会儿最懂了,长大了想得多,人就变得特能装,才不懂爱情呢。
成名:没有好的作家只有好的作品。
我不希望我个人影响到别人对我作品的看法,所以一直希望大家对我的了解越少越好,没准我下一部作品会换一个名字,谁也不知道它是出自我手的,就会更单纯客观地去评价。
作品:一个人一生能有一部成功的作品就足够了,像拍《处刑人》的Troy Duffy,还有一个国产电影叫《我爱长发飘飘》,导演叫林黎胜,他们后来都没执导过什么了不起的片子,也不出名,但有那么一部就够了。
人不是奶牛,不需要每天定量挤奶,所以没必要对谁交代。
宗教:上帝造人的时候,肯定心里想过:“哎呦,我觉得我造的人不完整啊,遭遇各种痛苦但是没办法,可是人都上市了,怎么办呢?
”于是上帝就创造了宗教,宗教就像人类的游戏升级包一样,让人在痛苦的时候有了可以投靠的地方。
但是这些教派之间的大哥其实都没矛盾,矛盾都是下边的小弟为了利益关系而搞出来的。
国内原创动画推荐:《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导演:於水是一个比较老的片子了,中国现在的个人原创动画里,超过这部片子的我还没看过,这里面包括配乐都是原创了,非常棒,是靠剪辑和编剧取胜的。
《联合作业》 导演:王博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09年学院奖的最佳新人奖作品。
见过联合收割机么?
我这正弯腰使镰刀呢,一抬头看见这大机器干了我一礼拜的活儿。
《地铁时间》 导演:李东振09年学院奖的评委会特别奖。
光看封面儿就觉得牛逼,可贵的直到看完这片儿也没让人失望。
(刊于《音乐时空》2010年4月号)
片子的最后,李献计终于打开了那扇正确的门。
门后面是第一次见到的王倩。
我们都有过自己的王倩,在时间开始的地方。
那时候李献计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房奴,王倩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拜金。
他顶着额头刚冒出来的青春痘,她素净着一张脂粉不施的小脸,就这么简单地相遇了。
后来,很多的后来。
有一天,王倩离开了,也许是因为她不再一派天真;也许因为她不再理想主义;也许仅仅是因为她的差时症痊愈了——总之她不再相信那些她曾经相信而李献计至今仍旧相信的东西。
他们曾经徘徊流连的人民公园也被拆了。
然后又在群众的抗议下重建了。
可是新的人民公园还是那个人民公园吗?
就像站在海边跟李献计说话的王倩,真的还是那个王倩吗?
大家都被时间推搡着向前,包括王倩。
只有李献计拼命地想要往后退。
李献计不停地打穿游戏,不停地打开一扇扇通往过去的门。
其实这些年里,李献计明白了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也明白他可是停在别的门后做一些其他事情。
他可以有很多很多别的选择,但他还是选择了寻找那扇门。
当他真正看到王倩的时候,他已经迈不开脚了——回忆里的王倩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模样,而时间却在李献计一个人身上汹涌地流逝了。
片子结尾相遇的场景,描写得很细致。
雨后的黄昏,暖色的夕阳,清新的空气,野猫慵懒地休憩,每个人都看起来比平常要高兴一点——我终于明白李献计要寻找的不仅仅是王倩,而是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单纯年代。
那个我们曾经用力挥霍而不自知,之后却用一生去怀念的年代。
我一直觉得,那个青葱的年纪浓缩了美好得最纯粹的部分。
那时候的天总是很高,云总是很白,我们爱得矜持并且纯粹。
回忆起来,心里就温柔了一块。
李献计感到了平静。
他说,他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
我们究其一生,用尽所有复杂的方法和途径去追求的,其实不就是像最初那样,用最简单的方式爱一个最简单的人吗?
只是这最简单的爱,对现在复杂的社会来说,已经太过昂贵了。
所以李献计只能站在回忆里一直一直凝望——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我承认我没在这个片子最火的时候看到它,多少有点儿老坦儿。
但让我庆幸的是,我还能够在这么一个带着伤感劲儿的夏天里,自己坐在即将离开的宿舍里,穿着短裤和背心,喝着白开水,倒来跳去地一遍一遍地看着这么一个轻易把人撞倒的片子。
影片不长,20多分钟,但我还是能够从这短暂的时间里,拦截到一些字眼,拼凑出一些七零八落的想法。
1、fucking game over一个以“玩儿游戏”为大背景的动画,势必要有意无意地向最经典的游戏致敬。
无论是影片开头的“Game Over”,还是李献计一拳顶出的那颗“致幻蘑菇”,不得不说,超级玛丽的屡次现形让几乎不怎么玩儿游戏的我也有了无尽的共鸣。
再来说说这款没人打得过通关的游戏——这款据说打过通关就能回到过去的游戏,李献计为了通关它不惜卖肾、邀请游戏达人小日本儿(我承认那段日式英语让我笑喷了)来跟他一块儿玩儿,不惜开膛破肚走私古董,不惜跟操着一口河南腔儿(《西征梦》不解释)的本拉登飙一个商业大片那么复杂的命……这么强大的意志,在那些每天去网吧刷夜包早的孩儿们面前都实属罕见。
当然,成人了的人少了去网吧揪耳朵喊你回家吃饭的家长盯梢,就方便了许多。
可……这怎么说也是一玩儿命啊!
2、差时症“我是一病人啊。
”虽然李献计一直在有意无意地抱怨(或者说是无奈地声讨)这一让我们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怪病,但事实是,他从来没想要这个病好过。
如果说,这病是无药可救也就算了,但在他吞下蘑菇,迈过那道门时,王倩的差时症已经好了。
我想他的病,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差时症”这么简单的层面上了,他所希望的,是因为差时症,他可以和王倩是一类人,属于一个区别于旁人的时空。
在那里,他们在人民公园玩一天相当于好几个月,可以在和她在一起的日子里扮演许多角色,度过好几百年。
他同样也可以把无关紧要的漫长时间,缩短到自己无意识的一瞬间,仿佛打了一个盹儿(此时出现了《记忆碎片》的桥段),一睁眼,从夏天到冬天,从人民公园要拆到已经夷为平地,从夷为平地到原样重建,从没有50万到有了50万,从有了50万到没了50万,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从未来到过去。
“我不止一次地感谢我的病。
”——李献计,你真病的不轻。
3、历险记李献计。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还是作者本身就图这么一谐音,又或者咱们干脆别瞎猜飞行员同志是一什么心态,但我从始至终就觉得,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历险(无论有无游戏通关、卖肾、差时症、跟本拉登死磕等)。
历险的意义在于,我们总是持有某种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一切地豁出去,并且在豁出去之前就做好了“有本事拿枪把我毙了”的准备。
于是我们为了实现它,一步一步地不能退缩、不能调头地一路走到黑。
哪怕是“操,悲剧了”,还是得硬着头皮地佯装自己是李小龙附体,撂倒一个又一个真真假假的人。
4、王倩 “献计献策。
”她叫你的名字,我想这是她给你起的昵称吧。
可我知道,你是多么不想让这个昵称出现在她苦口婆心地劝诫你停止历险的时候。
《李莲英走了》里,基佬主持人轻松地说“只要跟她去讲就好了啦”(这段儿超级模仿秀我又笑了),而你以一句“比‘纯粹的爷们儿需要的是纯粹的姑娘’还要残酷”来“敷衍”了他。
俗气地说,这个故事里有武打、有科幻、有文艺、有恶搞等种种噱头,作为一个21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商业大片儿”,怎少得了姑娘(好吧,我又俗气了,是爱情╮(╯_╰)╭)。
王倩,作为在故事中从未真实出现的女一号,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叫做“美好”的标签:夏天的夕阳里长发翻飞的侧脸,小孩子一样跳来跳去的身影,以及,犹如第一次见到她时一如既往地目视着的她。
“就这样吧,过去的王倩还在等着我呢。
”5、好时光“继续往公园深处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我特别熟悉的东西。
前边儿那表皮剥落的已经差不多的绿色长椅,身后大树下一小块干燥的不自然的草坪,井盖边上一片印着小孩儿脚印的水泥地,这些本该消失的东西凶猛地标记着那些一去不回的好时光。
”不得不承认,这段用大白话的语气念叨的这段旁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伪文艺。
美好的时光在故事里,就是爱情的时光。
所以爱情只是虚晃一枪,给“美好”以载体,但说的还是“时光”。
李献计和王倩都有差时症,他们在人民公园玩一天相当于好几个月,这暗喻他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但逝者如斯,留又是留不住的,于是他又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就是“回去”,时空穿梭,找回美好的时光。
于是设置了一个打游戏通关能出现时空门的情节,他可以像至尊宝一样大喊一句“般若波罗蜜”那样一遍一遍地回到过去。
但影片超过《大话西游》之处(当然大话西游旨不在此),也是本片悲剧之处就在于,他无法一下就穿越到自己希望回去的时刻,他只有不停地穿越,不知疲倦地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
此时,最最悲剧的时刻来到了——当他终于穿越到第一次见到王倩的时刻,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这形成一个黑色幽默:李献计本意是挽留时光,而他自己却在挽留时光的过程中失去了时光。
当然,这并非一种讽刺,反而我觉得这是一种善意的警告,告诫我们在还年轻的时候不要执迷于一些注定留不下的人事并为之赴汤蹈火、路死马亡。
就像他在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过程中领悟到的: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全部。
又或者,这实则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在还年轻的时候为了自己放手一搏,即使结果是残酷的(就像眼睁睁地注视着一面墙的倒塌),但直到那一刻,我们仍能拍着胸膛(或是平静地)说:这一路走来,我没白活过。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我还是毫无招架能力地被李献计的一句话所打动:以世纪为单位,和她在一起。
我承认这句煽情得让人有点儿闹不住,但事实是,在时间面前,我们没有人能闹得住。
是的,即使你有差时症,即使你通了关,即使你自认为小聪明得了逞,即使你觉得自己不惜了一切代价,在时间面前,我们总是一边学习着,一边傻逼着。
1、王倩不是一个人。
开头就把东西说透了:王倩是一个代表,代表着每个人的【梦想】。
杨立伟上天了,升空那一刻,他实现了梦想。
博尔特在第五道跑赢了的那一刻,他实现了梦想。
2、差时症不是爱情,而是说,在对实现自己梦想之外的所有事情,不耐烦,不想管,不乐意,不在乎,非要去做的话,就很焦躁。
说的其实就是【对生活中除梦想外的其它事情的漠视】。
和梦想在一起,你会觉得时光很快,和琐事在一起,你会觉得度日如年。
差时症,说的就是你我都有的这种心理罢了。
3、回到和王倩分手之前,说的是还没有失去梦想的时候。
再调侃GAY康的时候,说了句:分手的原因,比这还残酷。
说的是,每个人与梦想的分离,想起来,都TM的残酷。
你想想,那种感觉,只能用残酷这个词吧?
4、与王倩在一起,过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大概也有一个世纪了。
说的是【人生不过百年,梦想相伴终生】。
5、人民公园是每个小孩的美好时光。
这里象征所有和梦想在一起的美好事物,这个地方被铲平了,说的是梦想失去了;失去之后人们还想要找回,于是重建了,可是他看着重建的人民大会堂一样的人民公园,自己苦笑了一下。
因为他自己也明白,那只是自己用来自欺欺人的东西,不是原来的那个味了。
人们公园代表的,其实也是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中生计,在社会中为梦想打拼。
社会在发展,社会和个人梦想没有关系,但又和每个人的梦想有关系。
6、自己开始假装自己真的在这碰见了王倩,说的是,要是自己突然可以实现梦想了,就不用辛苦奔波那50万的生计了,可以省下艰辛的工作生活。
呵呵,就跟买彩票一样。
你们也想过吧?
实现梦想是有捷径,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用如果来形容了。
7、能从分手后的世界顺利逃走,说的是在工作中打拼,麻木自己,其实是为了从失去梦想的失落中逃离。
8、有了50万了,说的是事业有成了。
未来的王倩说,大家都不一样了。
说的是人长大了,梦想也跟着变了。
她的差时症好了。
其实是说,未来的梦想还在,也会更在意生活,会接受琐事的时光,也会接受美好的时光了。
这个时候王倩的时间是在未来的,作为一个分身来对自己说话,说如果你放弃当初的梦想,接受现在的梦想,那梦想也是可以实现的。
献记自己说,虽然时间不多了,但还是宁可去实现当初的那个梦想。
因为那个才是真正感动自己的东西。
9、李献计开始变得圆滑 ,在后半生中,因为有了事业的基础,他可以一心追求自己当初的梦想。
也慢慢地在实现。
可是自己也开始慢慢变老了。
10、最后垂老的时候,他又看到了王倩,终于就要实现最初的感动了,可却发现梦想看起来却显得那么不适合自己。
连自己都觉得难堪了。
故事讲的,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曾经有过梦想,长大后,慢慢地被生活冲淡了。
心中却一直没有忘记对梦想的渴望;成家立业,梦想又变得可有可无了,最终,不愿意抛弃最初梦想的人,又从新回到实现梦想的路上,终老,终于又有机会体会实现梦想的感动。
即使面对现实的无力,心中也是一片坦然。
导演讲的不是爱情,而是比爱情更可贵的东西。
请原谅我用这么文艺的句子来给这个带着调侃与恶搞气息的短片做题目。
但是在我看来,在那些众多畅快淋漓的恶搞与独具匠心的模仿的外面下,其实它拥有着一个文艺片的内核。
只不过,这是一部带着80后浓重色彩的文艺片,只有我们浸淫在日本漫画,游戏和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的少年们看了,会会心一笑,会大呼过瘾,会畅快淋漓。
如果让那些70年代以前的人来看的话,他们也许不会明白其中的乐趣与奥秘。
但是,当我们看完短片,为里面的台词和经典电影的模仿桥段大呼过瘾、意犹未尽之后,会突然明白过来:“我操~!
这不就是一个男人失恋的故事嘛。
”说实在的,片头那个用毛笔写的“王倩”,给了我蛮多感官震撼,隐约觉得是哪部电影的桥段,非常熟悉,但是记忆模糊。
这让我想起《与莎莫的的五百天》里头,开篇的那个很吊的“Jenny,you bitch”一样,很过瘾。
短片的全篇基调是黑色的,总是带给我一些EVA的残破记忆影像。
就连李献计的自说自话也似乎有着锭真嗣的影子。
(我果然是受EVA荼毒太深的了)但是毋庸置疑,导演是个游戏达人啊~!
这么多日本经典游戏都被他玩了转,最后搞出一个如此荒唐的历险记。
但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标签吧,敢想敢做,没有现在那些成熟的商业导演那么多顾虑。
游戏与漫画,注定是我们这一代无法抹去的标记。
就连经典的超级玛丽,导演也没有放过。
最有意思的,应该是那个所谓的“差时症”吧。
其实,大家也许会觉得这是导演自己yy出来的东西。
但是,我必须说的是,确实有差时症这种东西,但不是病。
经常出国的人,应该会对这种症状体会蛮深的。
但是,我觉得导演在这里有他自己的深意。
看短片的前半段,会觉得这个短片和土豆,优酷上的那些恶搞视频是一个档次的。
但是看完后半段的时候,我完全颠覆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片子的本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艺片。
当李献计去人民公园时候,那段触景生情的伤感话语确实打动了我。
他在空旷的公园里逃避自残似的奔跑的那段,毫不逊色于任何现在一个文艺片导演的渲染手法,甚至更加真挚,更加的无助。
影片在李献计打穿游戏去找以前的王倩时候上升了一个高度,使它有别于那些娱乐恶搞的视频短片。
我觉得李献计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他才会如此执念,虽然说卖肾这个桥段确实夸张恶搞了一点,但是确实可以看出李献计对于自己内心理想的执着。
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涉世未深,对世界总是怀着美好的看法。
就像奋斗里的陆涛,总是用艺术的色彩去描绘现实。
也许,石康说的没错,我们80后就是这么的理想,不知现实的残酷。
但是,导演是清醒的。
即使他一次次的妄想王倩会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可是在我看来却是如此伤感。
他的差时症,就是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即使他打穿游戏,见到未来的王倩,却不是他想要的王倩。
因为王倩的差时症好了,她不再像李献计一样沉沦在逃避现实的漩涡里。
可以这么说,王倩就是走出了自己的迷宫才回到正视现实的正常生活中去,也就注定她会与李献计分手了。
我曾经记得一个哲人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恋爱对象,你会喜欢上一个人,只不过是因为在那一个阶段,那个人的身上有符合你心中理想对象的某些气质,然后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就是不断在权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终步入妥协达到平衡。
李献计要的,是那个最初的王倩,也是他内心中的理想形象。
所以,他执着如此,打开一扇门,再关上一扇门,如此坚定的寻找他内心最初的悸动,当他真的找到的那个他要的王倩的时候,他却再也无法上前一步。
那句“原来岁月只在我身上汹涌的流逝”,让我的心窒息一般的疼痛。
我不得不说,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多么希望李献计可以找到他要的王倩。
可是,现实无情的给了他和我一刀,把我们脆弱的理想割的鲜血淋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古人不是早就把这么残酷而明白的道理告诉我们了吗,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如此执着的自欺欺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啊,我们总是存在如此虚妄的执念。
导演是个明白人,他把李献计弄的那么威风,花那么多心血拍他如何打游戏,如何去阿富汗,如何找到王倩,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不过是为了最后一击做终极铺垫呢。
他只不过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现实永远是最残酷的。
十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在每一个要上学的日子里,总是能在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
然后骑着自行车到我家里,把我从床上叫醒等我洗漱完毕后再跟我骑自行车一起去学校。
数年来始终如一,直到后来我们毕业去了不同的学校。
时间一晃而过,现在我再也不用去上学了,我老婆每天早上八点准时把我叫醒,等我或者不等我洗漱完毕后送她去上班。
这时我总想,我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生活是一个永远也打不穿的游戏,而时间是把杀猪刀,你我都逃脱不了。
不论你装备多好,Buff多高也终有gameover的那一天。
我听说人在死之前的一瞬间会看到自己的一生在眼前闪过,多么短暂的时间和多么漫长感觉。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差时症。
这使我可以像李献计一样歪着头说“我是一病人啊”。
你失恋了,然后也像李献计一样得了差时症。
把一段很短的时间在感觉上漫长化或者把一段很长的时间在感觉上短暂化。
穷尽一切办法打穿一个不可能打穿的游戏。
只因为打穿后就出现一扇门,走进去就能回到自己的过去。
然而现实生活并不像《李献计历险记》里那样,生活中那么多门,除了一些姑娘们的裸照外什么都没有,没有一扇门能把你带回到你的过去。
你应该明白,人民公园拆了可以重建,姑娘走了就很难再回来。
我能理解人们有时感觉失落和陷入空虚而不知道为什么。
你也应该理解就算姑娘治好了差时症从未来回来找你,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姑娘了。
就算你回到过去,找到你第一次见面时候的姑娘,你也不再是当初的李献计了。
时光流走了,你不可能依然还在那里不是么?
所以一切都会过去。
会有这么一天,你梦见一大群人向你走来,你感觉那个姑娘就在人群里,你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她的样子,就这么眼睁睁地跟整个人群错身而过。
愿你有这么一天,你像李献计那样你推开了正确的门,却无法再向前迈出一步,你见到了当初的姑娘,就像瞬间经历了整个人生,心里很平静……在七个多月之前,我女儿拿起了她人生的手柄,选择了one player之后按下了start键,然后带着微小的哭声来到了这个世界开始了她人生的历险。
现在她每天早上五点钟快乐的醒来,躺在床上睁大双眼对看到的每个人笑,嘴里叫着“爸爸爸爸”。
那时我总感到无比欣慰,因为她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小孩。
虽然生活是一个永远也打不穿的游戏,但是我相信她能快乐地跳过一个又一个火坑,打倒一个又一个Boss,写下属于她自己的历险记。
愿你们也像我女儿朵朵一样,每天快乐的醒来,面对这个世界。
谨以此文献给文中一开始提到的那位朋友,愿他早日治愈失恋的差时症。
你掏出手机,按了个姑娘的号码出去,那边不是没人接,就是“您拨叫的用户暂时无法接听,请稍候再拨”。
你的内心顿时霜打一般,一股2劲力拔万钧排山倒海地将压过来,直叫你穿不过气。
恨不得从宋家庄狂奔到天通苑,好让外面冰冷的空气把你脑子里的那堆傻逼念头冷却下来。
恭喜你,你患上差时症了。
差时症的临床表现一:把一段短暂的时间,在感觉上漫长化。
每秒都被延伸到无比漫长,好像永无尽头。
没错,你给姑娘发过去短信,即便是那边以最快速度回个哪怕只有呵呵俩字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在你的眼里也度日如年。
这痛苦足以让你坐立不安,上窜下跳。
而如果对方渺无音信,就足够将你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从不对人动粗的个人素养直接推后五十年。
甚至让你不惜违反“父精母血,胆敢不孝”的人伦天理,卖肾割腕跳楼上吊,哪怕最怂逼的也是大冬天晚上顺着地铁线狂奔,冻不出来个甲型流感疯牛病誓不罢休的劲头。
至于节日之夜孤单影吊,哪怕路边小孩的脚印,公园褪色的长椅,夜店里来往的姑娘,井盖边零碎的烟头,都不得不让你拔腿暴走,免得一人跟那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同时你又不得不回想往日的历历在目,还得不停幻想两人如果重逢后的各种贫嘴吐槽佛跳墙。
你说,如果没有差时症,你狂奔这么短的时候,能干完这么多活么?
差时症的临床表现二:把一段极长的时间,在感官上短暂化。
当你把这些种种苦逼2逼傻逼表现统统挥霍完毕,却仍然排解不去闷住心口的那团憋屈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仿佛可以自动忽略不计,而脑中所想的,仍然是你拨出号码的那一刻,就像这段供你发泄的时间,仅仅是上一秒所发生的一切。
这时你再次掏出手机,重新拨出那个号码,哪怕又是没人接听,或者又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听,请稍候再拨”,也感觉同上一个电话相隔不过一秒。
你说,如果没有差时症,你这两个电话,能在即便是两个不同的季节里面,也没什么区别么?
治愈差时症只有两种办法。
要么心死,要么身亡。
总结下来,差时症其实还有两个字的俗称:爱情。
在这个爱情理想被当作病症看待的时代里,我感觉到悲伤。
我患上差时症了。
但是差时症?
去你妈的!
老子没病!
老子活得好好的!
男声忒性感了
的确很适合房祖名
说好听点叫借鉴、致敬,说难听点就是拼凑、抄袭。整个20分钟除了北京口音没一样自己的东西,就一恶搞片的水平,却整得好像史诗巨作,不带这么不谦虚的。而且片中到处充斥着的“痞味”,和对某些群体的不尊重,都反映作者见识短浅,自以为是。
觉得这动画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
啧啧啧,这文艺腔,日后成长为动画界的王家卫吧
这……其实是不至于一星的,都怪我对这片子期望太高了
神作啊。
我也学动画的,但是真没这定力做两年半
做这片儿的人肯定是嗑了药的……本片除了牛逼就是牛逼。
装过了……
我真没感觉
天马行空,但是入不了戏。
好吧,再多给分我可下不了手
技术可以放一边。。。讲故事的方法一定得牛逼
前10分钟大赞 概念画风俱佳 可惜有点烂尾
没看懂
原来是个爱情文艺片
无感
我也时常幻想着有这样一扇门,能让我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但回去之后的我是原来的我,还是现在的我呢?我会不会回到过去时已经是个苍老得无法动弹了的人?那样还有什么意义呢?这真是一个悖论...
我不喜欢看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