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法兰西特派

The French Dispatch,法兰西诸事周报(港),法兰西特派周报(台),法式派遣,法国派遣,法兰西派遣,The French Dispatch of the Liberty, Kansas Evening Sun

主演: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阿德里安·布罗迪,蒂尔达·斯文顿,蕾雅·赛杜,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提莫西·查拉梅,琳娜·库德里,杰弗里·怀特,马修·阿马立克,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1

《法兰西特派》剧照

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2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3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4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5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6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3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4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5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6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7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8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19法兰西特派 剧照 NO.20

《法兰西特派》长篇影评

 1 ) 和凋零的纸媒,来一场浪漫的告别

作者:九歌《法兰西特派》在戛纳究竟火爆到什么程度呢?

今年为记者提供的媒体放映场次,根据证件的级别采取网络分批预约制;《法兰西特派》首映当晚的媒体场,甫一开票,所有的座位就被秒杀一空;不管是「last minute」补票,还是次日的重映,都是一票难求。

不知道电影节官方是担心本片会造成的聚众隐患太大,还是新闻发布会里短短的主创席根本坐不下为本片亲赴戛纳的原创阵容,于是干脆取消了《法兰西特派》的新闻发布会。

本片的首映礼开始前几个小时,红毯边粉丝区等待的影迷们就已经把整个海滨大道挤得水泄不通。

而当本片星光熠熠的卡司鱼贯入场时,整个卢米埃尔大厅门口简直被尖叫声和闪光灯所淹没……

被《法兰西特派》点燃的戛纳电影节,依稀显出疫情爆发前的盛况。

而这股《法兰西特派》热潮,也更说明了戛纳艺术总监福茂的慧眼——在被迫取消的2020年73届戛纳电影节上,《法兰西特派》原被定为开幕影片。

直到今年,对戛纳电影节保持了忠诚的《法兰西特派》并没有选择按照原计划上映,而是耐心地等待戛纳的开幕,重返主竞赛。

全世界的影迷已经等待韦斯·安德森和他的新作,太久了。

《法兰西特派》讲述了一个「编辑部的故事」——名为「自由报·堪萨斯周日晚报」的虚构报纸其总部设立在虚构的法国小镇Ennui-Sur-Blasé,聚焦文化、政治、美食等等领域,旨在为知识分子提供生活方式指导。

在比尔·莫瑞饰演的主编小Arthur Howitzer的带领下,蒂尔达·斯文顿扮演的艺术评论员、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的政治评论作家、以及杰弗里·怀特饰演的美食评论家等人,完成了世界级优秀刊物的报道。

影片采用了类似杂志专栏的分块结构,围绕这三位作家的报道和写作历程展开,讲述了三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以三个独立短片的形式支撑起全片。

但是韦斯·安德森才不会讲述严肃调查新闻故事,《法兰西特派》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奇人奇事和古怪趣味: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艺术家度过了漂泊动荡的一生,以故意杀人罪被关进监狱之后,十年酗酒,没有拿起画笔。

直到他爱上了蕾雅·赛杜饰演的狱卒,才重新开始创造谁也看不懂的当代艺术。

安德里亚·布罗迪饰演的狱友,充分发挥投机分子本色,以家族资本操盘,将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艺术家打造成了当代艺术第一人。

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的政治评论员一直主张新闻中立,却在报道一起当地学生起义活动时,和「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饰演的运动领袖擦出了火花。

匪帮司机因为不爱吃萝卜而没有被警方毒死,在小镇街头飞车逃逸,出尽风头。

欧文·威尔逊饰演的永远骑着自行车的专栏作家,永远穿梭在狭窄的街道中记录小镇的兴衰……

《法兰西特派》恐怕是韦斯·安德森在视觉上释放出最多天马行空的创意的作品,在制作华丽精致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后,在广受好评的定格动画《犬之岛》之后,很难想象韦斯·安德森还能更上一个台阶。

熟悉的对称构图自不必说,经典的马卡龙配色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精巧的机关装置、角色们经典而前卫的装束、镜头随着画面中的某一个细节运动从而改变整个画面的设计……无一不是熟悉的韦斯·安德森配方。

而且这部设定在法国的电影,让他充分展现了自己迷影的一面:开篇流畅而风趣的一连串转场让人想起雅克·塔蒂;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艺术家故事采用黑白画面,各种利落的剪辑无法不让人联想戈达尔和他的法国新浪潮。

用动画代替昂贵的动作大场面,用交替出现的黑白和彩色画面冲击视觉,把镜头装在欧文·威尔逊的自行车龙头上横穿小镇……全都是韦斯·安德森信手拈来的巧思,并以惊人的准确全部执行,每一帧画面都信息过载,让人想全部截图细细欣赏。

看完全片的第一个念头,往往是「难以想象他拍摄一部电影所要付出的工作量」。

这部《法兰西特派》也让观众发现了韦斯·安德森文化旨趣上的另一个重要资源输入——大名鼎鼎的《纽约客》杂志。

不难看看出,《自由报·堪萨斯周日晚报》的全部设定都是对《纽约客》的模仿与致敬:一个慷慨而又独特判断的主编/老板,一群精英的名作家,一套杂志独有的出版标准和评价体系,一种近乎人类学的关怀视角……想来也不奇怪,韦斯·安德森一贯是怀旧的人,拍一部电影和凋零的纸媒告别,是他擅长的浪漫之举。

 2 ) 文学改编电影的新思路,韩寒作品这类文字见长的作品改编,除了旁白,字幕外,真应该多学学这个电影

韦斯安德森因为独特的审美,独得我的偏爱。

这部电影有大量的黑白镜头,但对比度偏平,少了些他独有的粉嫩过渡色渲染内容后,画面观感有所下降,但依然在强迫独立的构图下特立独行。

电影伪造了一本杂志,(我多希望是真的有这本杂志,或者哪怕是只有这一期被按照电影里的页码一字不落的出版出来),这本杂志虽然分了不同的栏目,但大部分是故事会一样的定位,电影好像是从中挑出了几个短篇一样,讲述了几段故事,加上回到杂志社本身的内容串联部分,造就了从来没有过的电影讲述结构。

另外,因为是伪文学改编类的电影,这部电影同样给擅长文字又很难转变为图画的文学类内容的改编,提供了特有的思路,如十年后跟十年前的自己交接这样的处理手法,在电影里比比皆是,心思讨巧风趣有效。

让我们回到电影中的故事。

法兰西特派是一本杂志,今天是它的最终刊,因为他的创刊人意外去世了,所以这期的讣告是给他的,也是给这份杂志的。

杂志是故事会风格的,会讲各种故事:1. 无趣镇概述。

欧文威尔森,最无趣的楔子,记忆点全在威尔森骑自行车过程中的各种事故。

2. 监狱里的精神病画家。

精神病画家杀了两个人入狱,入狱后喝漱口水上瘾,前十年没画画,后来怕自己被累积的漱口水毒死,决定做出改变,来参加监狱里的社团娱乐。

爱上了女狱警后,开始画女狱警裸体为主要内容的当代美术作品。

作品被同样入狱的艺术商贩艾德里安布洛迪看上,从而名声大噪。

艺术商贩预定了作品,带领买家来狱中下定。

没成想艺术家画在了监狱墙上拿不走。

后来各种凶犯与买家等人开始混战,死伤无数,画家英勇救出多人,被假释。

多年后,艺术商将水泥墙运走,女狱警得到高额劳务赔偿后还乡。

3. 学生运动。

甜茶,作为学生,经常去咖啡厅,不同学生做不同类型活动,互不影响。

好朋友去服兵役,被杠精社团的小美女认为是战争暴行支持,从而让甜茶意外跟杠精社团开杠。

小美女认为该反抗兵役,甜茶认为服兵役是义务责任,不是暴行,结果好朋友逃兵役回来,现身说法,鼓励了甜茶从事反抗学生运动。

以反抗父母,男女平权等等为由,逐渐成为大规模学生运动的带头人,并由其父母的朋友老记者帮忙写活动宣言和活动纪实报道。

政府军和学生的和平交涉为下国际象棋,直到老记者和小美女因为互相吃醋争吵,导致输棋。

两人释怀,老记者鼓励小美女和甜茶去爱爱。

甜茶继续独立电台宣讲宣言,电台停电了,去修电时意外坠河身亡。

4. 由过目不忘的记者及亲历者,讲述的警长儿子绑架事件,实则是美食专栏内的优秀厨师长的故事。

记者到警局迷路,后见到了警长众人,警长聪明破案神速的儿子,及其厨师长。

儿子被劫后,整个警局去营救,交火激烈无果。

儿子用摩斯码通知叫厨师长来,厨师长名声在外,绑架团伙想尝尝美食就答应了。

厨师长知道儿子不爱吃萝卜,所以用毒萝卜毒了整个团伙和自己。

结果团伙司机爱德华诺顿也不吃萝卜,带着警长儿子逃跑,被警长追击后营救成功。

厨师长被救醒,说出了对家人的思念和个人认同感的陈述。

记者意外入狱,过目不忘的文字里只有法兰西特派杂志社的电话。

社长来监狱面试后,录用并保释。

记者将上述全程亲历写了出来。

回到法兰西特快杂志社,社长意外去世,大家决定一起帮着写讣告,与电影片头的故事呼应。

电影结束于法兰西特派不同期的期刊封面,同时部分是电影海报为主的片尾字幕。

 3 ) 说这玩意是《法兰西特派》的影评,你信吗?

几年前,我曾在局邻湾,一个位于窄河流域半岛地区的小地方,为那里的杂志社写美食专栏。

我入职的时候其实这家杂志社已经濒临解散,但没成想那美食专栏一经推出,立刻获得了超前的流量和销量,不仅使杂志社死灰复燃,我也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传奇饕客。

基于这样的背景,某天,我收到了来自局邻湾警察厅的一张邀请函,邀请我在周四晚19点整与警长和警长的朋友们共进晚餐。

收到邀请函的当天,我几乎夜不能寐。

不瞒你说,“警长的晚宴”,在来局邻湾很久之前,我就知道有这回事儿了,事实上,身为美食家,尝尽全国各地风味的我,如今进到这么家小杂志社,给他们写专栏,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混上警长的晚宴餐桌,享受那个名誉极高的,一生只此一次的美味轰炸。

于是,在那个平静的夜晚,我手持警长的请柬走进了局邻湾警署大楼。

请柬的背面细心地印上了地图和晚宴地点,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幸地在这所大楼的倒数第二层彻底迷了路。

或许对一位美食家来说,地图真的是最没用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先是错走进了刑侦科的办公室,在那里,我右侧的一面墙上挂着巨型的投屏,屏幕上是张被放大N倍的本市地图,一个秃头的,穿着整套警服的中年男人正拿着红外线笔在它前方指点江山。

虽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仍然人来人往,一片繁忙。

“请问警长的办公室怎么走?

”我怯生生地问,但估计没人听见。

“请问警长办公室怎么走?

”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理我。

这时我自言自语地低声嘟囔了句:“警长应该是个很守时的人吧?

如果他的晚宴我迟到了怎么办!

”谁知晚宴这两个字一出口,下一刻,偌大的办公室里忽然就变得鸦雀无声。

只见投屏前那个秃头的中年警察迈着大步向我走来,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说:“原来您是要去赴约警长的晚宴啊,那能不能麻烦您为大家带上对司瀚大厨诚挚的问候呢?

”他的双手非常地厚实并且充满能量,此时我的手被包裹在他的手心里,热得几乎要冒出汗来了。

他接着说:“大厨创发的‘警式料理’简直是太符合我们警员的心意了,高度便携又营养均衡,家人再不用为我们在外公干,饮食不规律而烦恼。

关键是每次吃司瀚大厨的‘警式料理’还能让我们找到回家的感觉。

”他一边说着,一边指引我来到一扇小门前:“从这里出去,您一直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就是警长的办公室了,非常好找。

还拜托您一定记得把警员们对大厨的敬意带给他啊,谢谢您了!

”小门在我身后礼貌地关上,当我转身离开,觉得身后多了几十双炙热的眼睛目送着我走远,然后我好像还隐隐约约听到了掌声。

“基本原则,他们所说的只是‘警式料理’的基本原则而已。

”一个依靠在墙角,身材瘦高的男人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姿态自然地跟上了我的脚步,很显然是想和我一起走一段。

“您没必要知道我是谁,”他没等我开口就率先自我介绍了起来:“这世上做什么工作的都有,像我这样的人呢,就适合演一个幽灵,让大家觉察不到他的存在。

”对!

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他说的那样,像个幽灵。

即便你看清了他的身材、面目、记住了他的嗓音,可一秒钟之后你再想回忆起他来,或者向别人描述他,他就变成一团雾气,从你的大脑里消失了,你什么都回忆不起来。

“我曾经有段耻辱的经历,”他仍自顾自说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凶案现场,一个200多斤的男的被人剖开了肚子,非常壮观,你可以想像那场景。

而那一刻的我,脸上一片稚嫩,额头上还冒着几颗青春痘。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时我背着一个硕大的单肩挎包,挎包里装着我妈大清早起来为我特制的超多汁的肉夹馍,还有一包鲜榨豆浆。

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准备早餐,当你没钱自己搬出去住,你就得乖乖做个孩子,听妈妈的话。

然后,由于那天我妈觉得我休息不够,把闹钟的电池给卸了,由于闹钟不响,我没赶上早班地铁,只能挤进早高峰地铁,由于早高峰地铁车厢里,站在我四周的那几位壮汉,各个都不比我们凶案现场的这个男人更苗条……总之最后的悲剧就是,在我尚未察觉的情况下,肉夹馍被挤瘪了、豆浆也从破裂的塑料袋里滴下来,它们混合在一起的汤汁跟随着我的脚步,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漏遍了整个作案现场。

肉香味、豆香味、混杂着血液的腥气……我知道自己的下半辈子都会被笼罩在这个气味里了。

”“哦……”听他把这故事说完,我只能干张着嘴,一时找不准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回应,但他看来毫不介意这个:“是的,这就是我的故事,从那天起,我就再没能接触第一线的刑侦工作,他们把我调到了一个秘密部门,让我时不时地戴上假胡子、假发套去表演个什么角色,我还常常会被要求不要打草惊蛇,要表现得像是自己从没存在过,当然这也造就了现在的我。

但每当夜深人静,我都会禁不住扪心自问,到底我还是不是名警察?

““你当然是名警察,不然我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你。

”我好不容易插进了句话,虽然直接被他给忽略了。

“直到有天,我吃到了司瀚大厨的‘警式料理’。

重点就是这个!

在司瀚大厨的‘警式料理’里,他把酱汁脱水后磨成了粉末!

把汁水磨成粉末,对了!

就这样一个简单但用心的操作,从此避免了警员们因为食材汤汁泄漏,从而污染办案现场的尴尬。

那一刻,我深深觉得自己被救赎了,被谅解了,我终于可以不用每晚在混杂着肉香、豆香、血腥味的空气里入睡了。

老天爷保佑您啊,好心的司瀚大厨!

””是,是,司瀚大厨的‘警式料理’绝不是徒有其名的,”我赶紧附和他道:“据我所知,警式料理还有另一个巧妙的设计,因为大多数菜都是预制的,被加入了少许可食用的蓬松剂和软化剂,所以吃它们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很脆,不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这也相当适合那些正做着监听、监控、截取用户信息等秘密工作的警员们。

”可说话间,与我交谈了一路的男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一抬头,警长办公室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那个男人,像他所擅长的那样,瞬间就被我忘到了九霄云外。

“对不起,我迟到了吗?

”如此重要的聚会都能迟到,这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没关系没关系,非常欢迎您,赛肚门(我的笔名)先生。

”警长是个干练结实的小胖子,40岁左右,留着精心修剪过的八字胡,衣着很是考究,他的说话语气谦和友善,但从锐利的眼神可以看出此人并不好惹。

警长起身安顿我坐在他右手边的空座上,然后开始向我介绍餐桌上的其他人。

“这是我的妈妈尚夫人,你可以叫她尚妈妈,在这儿大家都这么称呼她。

”“这是我老朋友,周大鑫,老周,他刚与我认识时也和外边那些小年轻们一样,是个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整天龇牙咧嘴的,而现在,龇牙咧嘴换成了永远不会得罪人的假笑。

”介绍环节似乎告于段落,但我发现这张5人餐桌上,分明还有一个座位是空着的。

“哦,至于他啊,”警长注意到我的疑惑:“这是我留给您的一个小小的悬念,如果他能赴约,可是会为您的美食专栏添上传奇性的一笔哦,不过我们也不必专门等他,我宣布晚宴现在开始!

”警长的话音刚落,一名巡警端来了开胃酒,这是一种淡紫色的鸡尾酒,香气浓烈,略带点儿药味,喝到嘴里麻麻的,酒被装在一个类似于户外保温瓶的微型容器里,冷却到了冰点,喝下去,在接下来60秒的时间内会让你欲罢不能。

同时,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了三件事。

一、大厨司瀚开始了他的神秘仪式,后厨忽然变得异常喧闹。

二、警长的光频电话闪烁不断,他拿起电话,对着话筒下达了一个命令。

三、在60秒快要到头的时候,我看到有个人被送了进来。

说他是被送进来的这一点没错,因为这个人是坐在轮椅上的,只见他全身瘫软无力,目光里看不见一丢丢神采,但当警长叫出他的绰号——“娃娃机”,我的心脏还是不由自主地震了一下。

他就是“娃娃机”?

吸毒贩毒、开设赌场、敲诈勒索、强买强卖……那个恶事做尽,在局邻湾无人不晓的黑帮的首席会计?

他就是这样子坐在轮椅上去算那些黑账的?

“你们打算怎样杀我?

”娃娃机的双唇几乎没有在动,他好像是用腹语发出这虚弱的询问。

“何必着急呢?

”警长笑着回答他:“在正式问话之前,我习惯先吃饱肚子。

第一道菜——酒香猪腰子猪腰子搭配从市长屋顶农场里采摘的李子果,但我觉得重点是酒。

这道菜里的酒香让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喝酒的时候,确切地说那都不算是喝,而是爸爸用筷子蘸着酒喂到我嘴里,舌头上的感觉是刺激的、辛辣的但也很热闹、温暖。

一道菜让我吃出了家人团聚的温馨,过年时候的喜庆。

幸福的表情不自觉地洋溢在了我们5人的脸上。

第二道菜——用糕点纸包裹的面皮焖肉牛肉很嫩但保留了它的纹理,糕点纸让人想起妈妈的味道。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连夜连夜地发高烧,一个星期后烧退了,整个人饿的发虚,那时候吃的第一口汤面,我妈做的,我一辈子忘不了那个味儿,就和这个面皮焖肉一模一样。

”大周说完这番话后,眼睛明显湿润了,我看看在座的各位,再摸摸自己的眼角,原来大家都一样。

第三道菜——鹌鹑蛋料理精选牧场散养鹌鹑蛋做成料理,包裹在蛋白做成的假脆皮蛋壳里。

刚吃进嘴里时,这就是只普通的鹌鹑蛋。

第二口,你吃出了种质朴的清甜,是某天清晨你在乡间牧场醒来,牧场主人为你端上一杯现挤的牛奶,那牛奶的香味。

然后你又品出了奶香里,还有些更实在的味道,好像是大米,还是糯米?

可这整盘料理里并吃不出半点颗粒感,粮食的香味到底来自哪里呢?

我正纳闷着,那虚弱的声音传了过来。

“我刚来局邻湾的时候,身无分文,差点就饿死在大街上。

好在福利院搞慈善,饥肠辘辘了好几天的我,终于在那里吃饱了肚子。

恢复力气后,我要自己永远记住那天吃饱肚子后的感觉,再也不饿着肚子睡觉。

”“这就是这道菜给你的回忆?

”警长发话了。

“是的。

”娃娃机老实回答他。

“知道吗,娃娃机,” 警长说:“或许你还可以回忆起更多,告诉我那洗黑钱的账本你藏哪儿去了,告诉我这个,我就向你保证,今后无论你到哪儿,永远都不会再饿着肚子睡觉。

”“呵呵,”娃娃机发出几声冷笑:“饿着肚子睡觉和饱着肚子死掉,我看还是前者更靠谱些吧。

”大家的目光同时锁定警长,这个小胖子虽然脸上不动声色,保持微笑,屋里的气氛却有些不一样了。

这时,第四道菜被端上餐桌——家乡牡蛎汤,然后是第五道菜——田园时蔬。

这么跟你说吧,随着菜品陆续登场,充满家庭温馨的酒香猪腰子,妈妈的味道——面皮焖肉,能给人带来满满安全感的鹌鹑蛋料理……,我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咀嚼着它们,自己也被一层层打开了,这种打开不是外力的强行打开,而是由内而外,真心诚意的开放自己的心胸,欢迎别人来一探究竟。

虽然我和餐桌上的各位都是头一次见面,但我们一起品尝同一道菜,一起被这道菜所带来的口感征服,一起被这道菜所激发的回忆感动。

我们似乎短时间内对彼此的人生经历都了如指掌,每个人都充分了解其他人的个性是怎样的,无需任何言语,就可以看穿对方,我们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坦诚相见,无需隐藏自己也无法隐藏。

最后终于,本次晚宴的压轴菜品——外乡人鸽子大杂烩来了!

我曾尝过无数的美食,它们当中有按地域划分的、按口味划分的、按食材划分的、按烹饪方法划分等等,但我还从没吃过这么一道复杂的菜品。

它的口感既软糯又清脆,口味既咸香又甜蜜,菜品的主要食材当然是鸽子,但这只鸽子,与和它乱炖在一起的其他食材却形成了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

不同于之前每道菜单一的情感,这道外乡人却是个你不太容易读懂的人,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他就像是你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外漂泊的日子让他变了很多,他沧桑了、世故了、眼眸深处还流露出些许委屈,但总的来说,对明天他还是充满了希望。

“告诉你,我全都告诉你!

”当这道鸽子大杂烩快被消灭掉时,娃娃机虚弱的声音忽然又响了起来,听起来甚至很有点歇斯底里,这让人不舒服的声线打断了大家深情的沉思。

那声音接着说:“账本藏在海湾路81号一个废旧车行的地下室里,启明路明珠大厦的307号客房,是我们不定期接头的地点,拿去吧,把这些都拿去,我什么都告诉你们。

“娃娃机显然已经痛哭流涕了:“我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冷血,我不过是他们的一个会计,手上没沾过血,我不过是个外乡人,拼了命地把自己的差事做好一些,只为在异乡找到个稳定的窝,每天都有口热饭吃……”娃娃机垂头丧气地被警员带走了,不愧是最强黑帮老大的左右手,我很佩服他几乎就坚持到了最后。

“拼了命想把自己的差事做好一些,因为我是个外乡人。

说实话,他这么说的时候我挺感动的。

”在警长办公室的阳台上,一条颀长的背影缓缓吐出一个烟圈,他这么对我说着,凭感觉我知道这就是司瀚大厨。

“当一个人在月光下,只身走在异乡的街头,一种凄美的熟悉感会油然而生,对我来说,这就是局邻湾。

”大厨继续道:“我不经常和别人分享这些,这毕竟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

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外乡人,我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才能融入这里。

每当疲惫时或委屈时,我会想象有那么一张桌子、一位厨师、一个侍者、一瓶酒、一只杯子、一团烛火在不远处等着我,我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就能带给我最大的慰藉和安全感。

一边追寻着没有的,一边又失去了拥有的,每个人大概都是一样的吧。

”“但无论经历多少辛酸,外乡人也终究会在异乡找到一个家的,您觉得呢?

”那个烟雾里的背影似乎动摇了一下,我看不出他是点了点头,还是摇了摇头。

而此时,俯瞰一楼大院里,警员们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警长一声令下,进行大抓捕了。

(完)

 4 ) 现代媒体献给曾经风靡但逐渐落寞的纸媒一曲美丽的哀歌

看了剑哥的朋友圈推荐去看的。

被剑哥成为“本年度最满意的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不知道啥意思但很有欧式复古内味的电影片名,油画感马卡龙配色的画面,接近轴对称的构图、文绉绉充满哲学感的旁白,匪夷所思又搞笑的场景和人物表现,有时超出理解范围有时让人大呼我去的情节和对白。

真的是经典的韦斯美学。

看起来不像一般的剧情片,脑子还是需要转一转,才能体回到故事背后的深奥与精妙。

整部电影讲述的一本杂志,其中的几段故事便是杂志中的几篇文章,编者、作者将故事串联。

出色的现代媒体作品为曾经风靡但逐渐落寞的纸媒唱了一曲美丽的哀歌。

引子:跟着自行车看世界,三个小故事:混凝土杰作、抗议宣言的修改、美食与逃亡,最后是主编的讣告也是这本杂志的讣告,各有不同的风味。

抗议宣言这一节,满脑子都在叫着甜茶太蛊了哈哈哈哈。

非常愉快的观影体验

 5 ) 你離電影媒介有多遠

我和伴侶一起在家在hbo看的。

我視力很差,為了屏幕上出現的迷你文字我必須坐得離電視近一點。

偶爾當我初級法語聽力水平跟不上屏幕上的英文譯文的時候,伴侶就得用遙控器暫停讓我把屏幕上的迷你英文譯文讀完。

我第一次大笑是owen wilson出現的時候-他在我和伴侶之間是一個running joke-你可以在油管上搜owen wilson saying wow-所以當他固有的嘴唇持續它固有的律動的時候我轉頭跟伴侶說他真的很適合當一個導遊。

當電影結束,第一列向其致敬的名單出現,當名字一個一個被列出來時,伴侶才告訴我哦這部電影致敬的是寫作者。

我此前完全不知道這個用意。

伴侶和他爸媽是從小到大的紐約客的忠實讀者。

他在東京長大,但家庭unit的核心就是一個美國家庭。

伴侶說「這部安德森太趕時間了,我幾乎沒有空間呼吸,我感到窒息。

」我說「我一直認為他的電影就是這樣!

所以這部並沒有令我感到窒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匆忙依然在我對他任何電影已存在的期待(expectation)阈值之內。

」伴侶癟嘴「反正我覺得這再也到達不了布達佩斯的高度了。

畢竟布達佩斯至少有電影的韻律。

」我說「你難道不覺得-在認識到這部電影是為了致敬寫作與寫作者之後-這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好了嗎(don't you think knowing that the fact that this movie is paying homage to writers/writing makes it a whole lot better)?

」伴侶說「未必。

」我說「是不是因為你是那個要不停用遙控器幫我摁暫停的人-所以你才覺得窒息」伴侶說「未必。

」大體上,我對法蘭西特派的印象比我伴侶的好。

然而,我轉念想,假如我是在電影院看的法蘭西特派,可能我會在電影結束之後嘟嘟囔囔地走出電影院反手拿出手機給他一個兩星-「你能讓我把文字讀完嗎,我為什麼要花兩個小時追在你安德森的信息屁股後面跑,你也太狂妄了吧。

」-所以也許這多加的兩星是家裡的電視遙控器給的。

而諷刺的是,導演與卡司似乎認為這是屬於大銀幕的大作。

我在寫這篇紀錄之前大概縱覽了一下豆瓣的短評。

通過我伴侶的眼、和我的眼-似乎覺得所有短評,不論是消極還是積極,我都可以感同身受(relate)。

我們每個人對「電影」這一媒介-認為其所應當承載的責任-似乎都是不一樣的。

而當一部電影所討論的議題是「非電影以外的另一個不同的媒介-寫作」時,這似乎就變得複雜了起來:我們所評判的,是電影作為電影媒介本身的敘事水平,還是電影作為電影媒介與寫作媒介之間的關係,還是電影作為電影媒介是否真的可以變形為另一媒介(morphing)的可能性?

當嘗試去回答上述的每一個問題後,我大致就原諒了安德森發了狂似的操控慾。

伴侶然後說「這確實讓我想讀紐約客了。

可能至少這一點上他成功了。

 6 ) 无趣镇故事会

微信公众号 : Lamotta_yajie

《法兰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 养眼,有趣,不煽情。

疫情前就放出宣传,整容吊足观众胃口,甜茶、蒂尔达·斯文顿,麦克多蒙德,比尔·莫瑞,蕾雅·赛杜,艾德里安·布洛迪,这些人摆在一起,想不看都难。

风格上还是韦斯·安德森那套,平移镜头,冷幽默,动画版快速剪辑,转场更高效了。

《法兰西特派》绝对算不上伟大的作品,它更像是一个有意思的玩伴,像朋友和家人,这其中有开心的故事、伤心的故事、恐怖故事、无聊故事。

主编小亚瑟·霍伊泽办公室门廊上方写着一句,no crying,两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韦斯·安德森的基调就是,叙述要像机器人播报一样不动声色,不管是一段伤心往事,还是惊心动魄、浪漫的爱情故事,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稳,表现出一点儿不在乎,一定要装腔作势,一定要没有感情的讲话。

节奏是让人唔着,让人笑中带泪,让人印在脑子里。

第二,悲伤无济于事。

小亚瑟·霍伊泽去监狱面试罗巴克·莱特,给出 offer,罗巴克不禁流下了眼泪,小亚瑟·霍伊泽对他说,no crying。

小亚瑟·霍伊泽去世了,全部作家呆在办公室里一起默哀一起写悼词,语法专家伤心地哭了,克雷蒙茨抬起头对她说,no crying,语法专家立马擦干了眼泪。

no crying, and move on。

悲伤、爱、愤怒或者绝望,如果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或者新的认知,那便是有效的。

故事发生在法国无趣镇,法兰西特派杂志社总编辑小亚瑟·霍伊泽有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帮他写专栏,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总编辑非常宠爱这些作家,容忍他们的任性,巨额开销,极大可能的尊重他们的创作自由。

相反小亚瑟却对其他编辑社的日常事务和后勤员工相当严格,好在杂志在世界畅销,得到读者喜爱。

电影呈现了 4 块内容,先是无趣镇的旅游指南,然后是 3 份专栏故事,这是法兰西特派的最后期刊,通过小亚瑟·霍伊泽的讣告开场,以悼念讣告结束。

当地特色专栏《骑自行车的记者》The Cycling Reporter

第一部分相当于是对无趣镇的背景介绍,就像电影一开始先介绍小亚瑟·霍伊泽的背景一样,小亚瑟亲手打造了法兰西特派,50 年间为堪萨斯带去了新鲜故事,去世遗嘱就是杂志停刊,办公室门廊上的格言 no crying 作为墓志铭。

无趣镇的介绍,不多,300字以内,这里的人和街道,像家人和家一样的存在。

镇里一些地点的前后对比也很有意思,过去和未来,现在的样子在中间,老鼠占据了地下,猫咪盖满屋顶,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的人,小偷,男妓,学生,不同的地名,不同的故事,你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艺术与艺术家专栏 # 1《混凝土杰作》The Concrete Materpiece

这个故事太让人喜欢了。

会咬人的画家摩西,被关进了监狱,画了一堆看不懂的画作,被同监狱的的策展人进行包装,变成了拍卖行竞拍的火爆艺术品。

摩西在监狱里参加了兴趣班,原因是再不做点什么,喝漱口水就会把自己慢性毒死。

监狱这样的地方,除了喝漱口水这样的偏方刺激,爱和希望是另一种偏方,摩西的求生欲促使自己抓住了兴趣班,他在这里遇到了喜欢的人,施展了艺术才华。

蕾雅·赛杜在这段故事里的呈现真的太美了。

囚犯和女看管人之间的爱情,让人想起了《抚养亚利桑那》,彼此帮助重建希望之城,如何应对痛苦和绝望,没有有效答案,可以做的是,蕾雅对画家说,继续画下去,冬去春来,你一直画画,然后画作就会完成。

政治/诗歌 专栏 # 2《宣言的修订》Revisions to a Manifesto

用咖啡馆包装的青年理想,对自由的渴望,对父母的逃离和对抗,对建立乌托邦世界的热切期盼,一边反叛,一边对成人世界的成熟、冷酷和精准充满向往,一方面希望得到认可,一方面保有自尊,极度勇敢又天真,想脱离幼稚的表述,变得更像一个专业的青年领袖。

象棋的博弈取代炮火血拼,青年变得更理想化,军队变得稍许文明。

作为政治事件报道者,如何保持中立?

地下电台的倒塌,年轻人跳下了窗台,何尝不是乌托邦的实验牺牲?

齐费里尼写给克雷蒙茨的情书值得回味,只有味道让人忘不了,年轻的甜甜咖啡香味,和成熟的廉价香皂味道,都让人喜欢,两种味道交织,最后变成了一首挽歌,让中立者动容,成为最大赢家。

食色鲜香专栏 # 3《警察署长的私人餐厅》The Private Dining Room of the Police Commissioner

这个食色鲜香专栏,看得都流口水了。

和绑匪之间的较量,可以像享受一顿大餐一样,有先后顺序,有停顿和讲究。

要好好应战了,那也要好好的吃一顿,一边吃一边追逐解救。

后来对罗巴克·莱特作家的采访,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总是写美食?

罗巴克回答,因为身处异乡,只有美食永远为你开门,在孤独的夜晚,在寒冷的街道,总有一家酒馆或者餐厅为你打开。

回到绑匪故事,无论应对何种困难,饭还是要吃的,吃饱了干活,这是幸存者必须拥有的乐观心态,茶不思饭不想不利于作战。

另外,支撑应战的动力,是勇气和爱,虽然嘴上不说,罗巴克当时所在的街道也禁止谈论爱,但是大家的身体却很诚实,警察局总署救下儿子之后,先被儿子扇了一巴掌,然后两人相拥而泣。

最后厨师内斯卡菲耶的告白也让人难忘,整个解救过程当中,内斯卡菲耶都是一个关键人物,不仅要负责大餐的制作,还要去绑匪那边给人做饭下毒,自己以身试毒获取绑匪信任,这么做的原因没有其他,就是不得以而为,内斯卡菲耶中毒被救治之后说,哪有什么真正的勇敢?

还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没有更多的选择。

内斯卡菲耶继续说,不过这个毒药却是一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味道,它有剧毒,但是很新鲜。

no crying.

Tum'astropmenti音乐:ChantalGoya-MesannéesGodard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

 7 ) 关于《法兰西特派》杂志栏目标题的谎言

只能说韦斯安德森的天才是在我欣赏电影的天花板之上,巨大的信息量像洪水一般想我袭来,伴随着精心设计的画面、色彩、对白,这个将是一部两极分化很严重的片子,我内心对他也是爱恨分明,整部电影就是一部极其老练的艺术家的作品,却超出了观众娱乐性的体验。

我仰望着天才看完了这部电影,脖子有点疼…第一个故事“艺术与艺术家”专栏:一个贫穷的艺术家,因为正义的愤怒且不妥协被体制约束,而那个女警代表着规则,于是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被约束在了这个女警代表着的规则的裸体上,其中有个片段很有意思,艺术家试图去修改女警(规则)的身体,于是艺术家的手被打开—他没有改变规则的资格,他只能在规则之内创作,当遇到创作瓶颈时,接受一次女警“规则”给予他的洗脑电击,之后关于他把内心挣扎的暴力美学完成在了束缚他的高墙之上,这样的作品,自然得到了利用和逃避规则的人赏识,他们坐着运送妓女和流氓的押送车,来到了监狱,那些人无比喜爱着这种无法冲破约束的暴力挣扎,这是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戏谑般心灵的窥视,最后这个艺术家居然帮助那些罪恶的人摆脱了被规则压迫的愤怒人群的报复,于是获得了自由,这其实是一个超现实的政治话题,一个无奈的艺术家的自白,他思想被束缚的困窘,内心的挣扎,还有违心的妥协。

第二个故事政治\诗歌专栏:那位老处女记者就是那个戴头盔的女孩,画面黑白就是关于她面对年轻时爱人的想象,在想象中,她告诉年青的自己要改正的点点滴滴,最后当恋人死去,全世界只把男孩的肖像变成了抗争符号,只有这个当年的带着头盔固执的“女孩”保留着她的爱情;女孩年青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对话时,她们相互道歉,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和解,但是男孩留给她的扉页留言,依然让她久久无法翻过去…这其实是个爱情故事第三个故事美食专栏:当年这个专栏作家身在异地,穷困潦倒,为了生存写一些迎合主流群体的语言文字。

作家作为有色人种,居然还写了反黑人主义的文章,于是在这个警匪故事里,主角依旧是白人,但他悄悄加入了一个他的影子,那个华裔厨师,那个迎合警察局各种要求的厨子,于是厨子用西方人惯性的思维的设定—那个毒盐制作的萝卜(其实是四川泡菜,但是美味在异乡认为是毒药),完成了警匪片中拯救人质的关键一步,这是有着一个巨大的讽刺意味的迎合,作者在自我审判着自己创作初心,他为了生存做了多少背叛自己的迎合,直到加入了那页扔进纸篓的故事核心,最后得到老板的认可。

这是一片关于人生的文章!

 8 ) 阅读《法兰西特派》

编者按 文字间的绮丽幻想于阅读中绚烂在颅内,无形无状自由奔驰;影像里的精彩想象于观看中炸裂在眼前,填充五感铭刻成形。

一个在抽象中创造出共鸣的虚无,一个在具象里制作出共识的坚实。

在抽象中坚实,在具象里阅读,便是《法兰西特派》。

哈!

真是爱死韦斯·安德森的这种调调。

City walk:骑行Vlog Ennui在一个周一的早晨突然醒来,时间从迷宫般曲折的街道流过,然后迷失在这里。

Owen Wilson骑着红色的脚踏车如同时间一般穿梭于蓝色的街巷中,护城河的河面每天都会飘来蓝色的尸体,几十年不变的死亡数量;十年前的小偷巷和十年后小偷巷;十年前的妓女街和十年后的妓女街没多少区别。

它陈旧而明艳,有序而肮脏,深沉笨拙而漫不经心,所有的建筑上都附着了一些阴沉的东西,而《自由报·堪萨斯周日晚报》编辑部却永远明亮闪烁。

看起来,就像是故意要这么做的。

艺术:TED演讲 Tilda Swinton戴着蜜糖色假发,穿着橘黄色长裙,收起所有的冷艳霸气,浮夸的讲解监狱艺术家《混凝土杰作》,杀戮,囚禁,疯狂,克制,贿赂,资本,爱情,蹉跎,投机,诈骗荒诞的搅和成一团烂泥,然后又被安德森强迫症式的苍白双手分成经纬分明的轴对称图形,滑轨平移镜头下的混乱,整齐有序,犹如在地动山摇的地震中跳起慢三的华尔兹,优雅一如《布达佩斯大饭店》。

这看起来,就像是故意要这么做的。

政治:来自记者的现场报道 棋子革命孕育于少年们青春期的叛逆躁动中,为叛逆而叛逆。

只是一场荷尔蒙的宣泄,越是肤浅越要表现的繁复深刻,所以那份宣言冗长而永无定稿,总有挑剔的意见和评审的眼光停留在上面。

而少年人自己也并不清楚这是不是就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亦或者所有的深沉于叛逆,只是想要那个泡泡糖女孩骑行在天马行空里,来场干柴烈火的性爱。

毫无意义成为了意义。

看起来,就像是故意要这么做的。

电视访谈:警匪大战,厨师英雄 那个毒萝卜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不可否认最后的故事是最为完整和孤独的。

这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孤寂而悲伤的苦涩味道。

再主编大人明令禁止的不要哭泣中,泪流满面。

做饭仿佛有着特别仪式的监狱长家厨师,以生命博取尊严。

主编大人用300字的书评从鸡舍中救回这个皮肤黝黑有着错误恋爱观的男人。

一扇扇打开的未知的监狱大楼里的门,一道道神奇口感的餐肴,紧张追逐于黝黑曲折的欧洲街巷间的警匪追逐,存有善意的妓女,隐秘的摩斯密码,一场对于异数的孤独灵魂的慰藉。

泪水就像毒萝卜,《自由报·堪萨斯周日晚报》要在甜蜜的蛋糕中发出讣告,让我们把泪水留给故事。

当然,这当然是故意要这么做的。

结语: 《法兰西特派》是可以阅读的电影,是安德森温情的慰藉,是对逝去的缅怀,也是对于文字影像的创造性颠覆。

这部电影有彩页的插图,有黑白的文字,有贯穿始终的孤寂沉珂,有人文光辉的明亮闪烁,它被优雅顺滑的阅读,气韵均匀并中气十足的朗诵;它具象了虚无,共鸣了坚实且故意这么做的。

 9 ) 视觉享受一百分

韦斯安德森的个人风格更更更强烈了。

全程觉得眼睛在吃冰淇淋而且怎么都不够用,全平衡构图多种展现方式加上超多细节,即使不是宽屏还是觉得眼睛不够用,以后可能会再看一遍但是要0.5倍速。

故事人物场景衣装和对话都太法国了!

味儿超足!

演员全员熟脸,不愧是名导的影响力。

(甜茶的帅被小胡子掩盖了,也可能是被他的中二台词中和了哈哈哈哈哈)剧情?

剧情一点都不重要哈哈哈哈!

谁去看安德森的故事重点在故事的!

全会被他个人风格的镜头语言抢尽风头。

(实际上他的故事都是在幽默里藏着暗喻,妥妥展示了欧洲讽刺漫画的精髓。

)观影的时候全场大笑的point也很多:猫猫屋顶的时候全场大笑。

丁丁历险记的动画风格片段大家都会心一笑。

还有电椅。

太多了。

话说里面好几个精彩的裸体镜头,非常美。

如果国内会引进估计会被砍掉。

最后片尾的漫画封面系列真的超棒!

不知道会不会出一个周边。

想买。

片头片尾都点了一句:别哭。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流泪了。

 10 ) 《法兰西特派》片尾的杂志封面

“All grand beauties, withhold their deepest secrets.”

——————————————————————————————————————————— newyorker风格的插画封面,但因为是虚构,可以天马行空地插入更多不合适的主题,wes真的是用心了。

《法兰西特派》短评

美学杂耍 形式大于内容

4分钟前
  • 王二
  • 还行

因为私心,多加一星。致敬没落的纸媒,此处正合事宜。韦斯•安德森的野心太大了,从审美到技术的调用,极尽其能。《法兰西特派》运用了镜头语言和文本叙述的双层模式,好在导演是个逻辑感强的人,艺术的放飞之中始终有理性的牵引,完成了故事性的闭环。第一章的城市情怀,第二章的伪装艺术,第三章的政治青春,以及第四章的黑帮梦想,都回归到了无所不包的《法兰西特派》和他的作者们,最终再次致敬了所有文字工作者,然后用镜头的器皿重新承载内容的养料,形成了一种有意思的互文。

7分钟前
  • 影随茵动
  • 力荐

要么是无聊极了,要么是我水准不够,或者两者兼有,但是话说回来,这几个无聊的故事如何致敬新闻业了?

10分钟前
  • Zach
  • 较差

重复的形式,过载的内容,失焦的主题,流水的明星。

13分钟前
  • rivert
  • 还行

电影本身不至于一星,但我期待了不知道多久,考完试立马来看,结果看到这么个玩意儿,啊!

14分钟前
  • 宇宙超级大咕噜
  • 很差

眼花缭乱,却过目即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极繁主义外观的华丽很容易遮蔽内容的空洞。所以当韦斯·安德森又交出一部如此有作者风格辨识度(或者说,如此符合影迷对他的对称美学的期待)的作品时,我稍有些茫然,无法分辨这种创作倾向究竟是他的个人坚持还是自我催眠——而它们似乎是一体两面的;我也无法清晰地指认《法兰西特派》的主题,只是本能地看出一点怀旧意味。他降低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饱和度,甚至让它大面积陷入黑白,只可惜没有深沉的情感从稳固的构图中溢出;突然插入的动画段落,很明显是制作经费的捉襟见肘,他没法在追逐戏的外景实现内景般的精雕细琢。于是一个美丽的怪物诞生了。

18分钟前
  • 晚不安
  • 还行

太痛苦了,真的是无聊难看到几度看不下去。作者私人意志放大到极限,趣味大拼盘也好,复古大集市也罢。心潮澎湃、泪流满面也只能是导演和粉丝。这种认认真真的自娱自乐和自我感动,真蛮尴尬。

20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再次演绎“风格即一切”,延续《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余韵精神,对逝去之人/物的回望与怀念化作一份讣告,昨日的世界被浓缩于极为工整对称的叙事章节——这些章节的边框成为一个“故事”的起点和重点,它们在以色彩变化区分的叙事套层间既是静态的(已发生的,既定的,被讲述的,被联结的),也是动态的(前因后果的溯回和流传,绵延和影响),在一个超验于现实的自洽系统中自行运转,信息量满溢;这就是他们的宇宙,一个被规整、调配、操纵的装置世界,边界可随时打破,时空可轻易跨越,角色的活动如“人在画中游”,平面的外向力成为最重要的运动,而以中轴线为圆心展开的纵深背景某种程度上构建了近乎理想化的秩序。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沒有幽默感的人逗趣就像在看舞蹈聼我説謝謝你……

25分钟前
  • 横丫肠
  • 很差

承认吧,你没有觉得好看

30分钟前
  • 小K
  • 很差

就像马卡龙 视觉上再精致梦幻 吃多了难免觉得齁

32分钟前
  • 水包酱
  • 还行

当世界被“虚假新闻”、短视频以及各种分歧论战冲击之时,Wes率领着所有人回到了一个报道似乎依然重要的好年代。明亮、华丽、夸张…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混搭着充沛的奇想以及等待发掘或已明示的致敬,加入其中;黑白、彩色、动画,也好生热闹。各方面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Jeffrey Wright对James Baldwin的融入也是印象最深刻(并且毫不委身于导演本身的调度与影响)的~

3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整个情节是几篇文章的可视化呈现,韦斯在玩弄形式的同时将尽可能多的故事塞进去,想要表达的太满,许多自我沉浸的花巧形式根本不适用于电影。而且他似乎忘记了角色的内核,忽略了情感的底色。美学方面是导演的强项,但它更像是一部卡通片,虽然总用到横移和纵移,可画面非常静态,多处动态和动作都被凝结,变成一组组带有画外音的PPT和卷轴画。

3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LFF 开场画外音垫音乐空镜 睡了百分之九十

39分钟前
  • 糕糕糕在哪里
  • 较差

写给杂志时代,五彩缤纷的讣文。用电影,重塑鲜明而多样文体,有散文,有随笔,有小说,有诗,有采访,也有新闻,加上插图和广告,100分钟,刚好能看完一本杂志。那执笔为枪的时代,像少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和我的文学时代,一同死亡,还好,离开又是新故事的开场。

44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部电影就是韦斯·安德森给自己搭的一个乐园,主题是逝去的纸媒年代。这注定是很私人的电影,给观众的代入空间并不多,但能代入的人就会被它吸引。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一直是“纸片式”的,是一种精致又疏离的构建,他不沉迷于物质现实的复原,也不擅长于人物刻画,并且对电影的三维特质频频发起挑战……他是极其自恋的导演,习惯用近乎偏执的美学来抒发自己不足为外人道的哀怨。所以看他的电影就像欣赏一幅自画像,只能站在一定距离之外,会觉得好看,但偶尔也觉得空洞。具体到这部电影,我仍然没那么喜欢,但又觉得到如今这个随大流的年代,还在这么拍电影的人实在不多了。至于影片所讲述的纸媒的逝去,又挺能戳中我的。它实际讲的并不是一种“阅读方式”的逝去,而是一种思维,一种趣味,一种优雅的逝去。这才是最令人惋惜的事情。

49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不想只为审美而献媚了…

50分钟前
  • 奇芽
  • 较差

沉闷

51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较差

Super artificial , 好像走进一家过分精致的糖果店,第一秒完全被overwhelmed , 等到要认真挑选时发现竟挑不出一个足够喜爱的

53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还行

2021/12/16(四)14:30高雄in89,Léa Seydoux好漂亮!

57分钟前
  • Jo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