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结束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莲说的话。
那时候,她睡眼惺忪,对着妹妹的喃喃自语:“我长大之后要变成一个男人,然后要娶很多房姨太太。
”有多少女性,小时候曾幻想过要成为一个男人呢?
我幻想过。
不过,这更多的是基于对性的好奇。
而在19世纪末的越南,这种转换性别的想法,显然源于女性的悲惨生活。
彼时的越南,无数女性虽被扼住喉咙,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
影片的主人小云年方十四,就嫁给一大户人家作第三房姨太太。
身为妾,她经历了拘谨的婚礼、诡异的初夜、微妙紧张的家庭生活,她怀孕、探索性、目睹少女新娘的死亡,卑微的她在此过程中,逐渐累积起绝望……导演阮芳英在展示一个畸形的性别秩序。
其特别之处在于,她并不刻意运用阴暗的色调,与压抑的音乐,来渲染窒息感,从而烘托女性的悲惨。
相反,电影画面明亮清新,如同少女的生命底色。
在一帧帧画面中,芭蕉、斗笠、季风雨、蚕、纱笼、红壤、神明等元素交错出现,不由得令观众惊叹不已——这片土地的生命力是何等旺盛,而在这种旺盛之中,女性却又如此地隐忍地生活。
如果你在炎热的夏日正为滂沱大雨所困,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想念起武越国镜头下的中秋之夜、月夜之下的民谣、民谣中传唱的神话故事“阿贵奔月”;会和我一样,想念起陈英雄电影里那群婀娜少女,她们身着洁白无瑕的越南旗袍,衣袂飘飘,眉眼盈盈;还会和我一样,回味着《情人》的故事,想象着少女杜拉斯,穿着风流,情窦初开,信步走在西贡街头,邂逅那个中国男人,情欲满满……也许,越南越美;也许,湄公河畔仍传唱着无数古老和动人的传说。
那片湿润的土地带给我美好的遐想,是我头痛欲裂时的一剂良药;更是我在贫瘠的海岛上,经历数个酷暑后,对热带地区尚存的一丝美好的憧憬。
三太太封建思想毒杀的女孩子19世纪末,越南的重男轻女思想或许比封建中国还要严重。
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地主的三太太的角度去看世界。
其实在哪个时代,足不出户的女子从出嫁才开始认识世界,虽然她已经14岁了,但就像个刚出生的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美其名曰三太太,其实除了享受称呼上的尊敬以外,其他日常杂事也需要亲力亲为,并不像中国的大家闺秀,凡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人伺候。
在婚礼时的惊鸿一瞥,让三太太对这个“二姐姐”春心萌动,自己却并不理解这种感情,懵懵懂懂,只是觉得她好看,不由自主的处处去留心她的一举一动。
不仅没有作为同一个男人的女人的勾心斗角,反而不由自主地喜爱和想靠近她。
在洞房之夜,只感到疼痛的女孩子,其实根本不知情为何物,更不懂两个姐姐觉得这是一种享受,而不应该是受罪。
怀孕之后,一边承受着这种必须完成的使命所带来的难受,一边才开始慢慢观察这个家庭,而这里相当于她的整个“世界”。
了解了所有人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去怀疑它的对错,只一心盼望着自己也能生个男孩。
在偷看到二姐姐和小少爷偷情时,想的不是这件事的对错和多么惊世骇俗,而只是觉得他们很享受其中,自己对情欲的好奇和渴望。
当她终于靠近了让自己有情欲的二姐姐时,被拒绝留下的心酸泪水,根本就不明白男女有别,为什么她这样是错的,而只是伤心二姐姐不喜欢自己而已。
喜欢,像女儿一样喜欢,这并不是她要的,她不懂爱,还是二姐姐以为她不懂而已,其实她对二姐姐的暗恋已经由来已久。
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子和自己一般大的时候,嫁进这家门,被退婚后,无奈上吊自杀后,自己却生了个女儿。
想到女儿将来长大也可能因此自杀,或者和自己一样卑微的活着,就生了毒死女儿让她早早解脱的想法。
开放式的结局,并没说她是不是毒死了自己的女儿,或者自己也一起死了,只是这样的想法都已经很可怕了,其实,是这些封建思想毒害了一个个三太太这样的,14岁的,鲜花一样年纪的女孩子。
为什么这么好的电影会有一星两星的评价…画面太美了,美中带着逼仄的压抑,让我想到了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
三太太和青木瓜之味相同的都是最后看到了希望。
刚开始看时候在想,越南女性真悲惨,后来百度了解到是十九世纪末的越南农村故事,突然想到那时候中国还是清朝末期,我国百姓尤其女性的生活还不如越南…是那个时代,亚洲女性真悲惨…阿闲想做男孩子,最后剪掉了头发,心向远方,目光坚定,又让人在逼仄的压抑中看到希望。
意料之外的非典型越南电影,导演用尽可能少的对白、克制的镜头语言、充满宗教感的配音和干净明朗的色调讲了一个于安静中无尽挣扎的故事,对女人命运的刻画和对伦理、欲望和禁忌的描述很东方(中式)。
故事的发生地很像一个时间被架空的桃源,看上去很宗教式却处处人间烟火让人窒息,极度真实的生育过程和新生命(女婴)的诞生并没有让女主换来新生,意念中充满压迫感的山洞和现实中缓缓驶出溶洞见到光明的隐喻并没有让影片的基调发生任何改变。
片尾二太太的幼女在河边剪掉一束束长发,她仿佛洞察到了一切却没人在意她的想法,所有人都籍着那散落在溪水里的头发向封建理教无力的告别。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一个套娃的话,越南永远活在套娃的最里层,这是他们的悲哀,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他们有意无意的越是想要摆脱什么越是会发出那种很东方的叹息!
基本上没怎么看过越南电影,遇到这部电影纯粹机缘巧合画面拍得很美,一开头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在这样的平和背后,却是小人物们沉重的宿命,以及他们想要摆脱现实的叛逆抗争片中对于身体线条和性感,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唯美描绘二太太春小姐真的太美了,饰演她小女儿小仁的童星也是演技爆棚这不是关于一个少女成长史的故事,也不是宫斗的地主家庭版尽管女性角色们有着自己的私心,处处都有点暗自较劲的味道,但导演依然没把电影做成宫斗题材,反而是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印象很深刻的是三太太小云(女主)难产,大太太给她做剖宫产,让人一度怀疑她是不是居心叵测(毕竟自己同时怀孕,却流产了),而后她抱着小云的孩子,很疼爱的样子让人觉得她内心其实没那么灰暗,可得知那个小孩儿是个女婴后,倒是让人有点不寒而栗:莫非她的愉悦和疼爱是因为小云没有生男孩儿,所以没有威胁到她的地位?
在电影里,女性的命运轻如草芥,她们没有选择,唯一的期望是生个男孩儿,这种草芥式宿命带来的无奈从二太太春小姐嘴里说了出来:"后来,我不再祈祷,因为命运占了上风"占了上风的命运让这样的无奈变成绝望后,表现出来的是小雪(刚过门的儿媳妇)的自杀,她没被少爷接受,但又回不去娘家了,尽管她在河边上吊的场景很有艺术美感,但是与她沉重的命运相比,这样的美感显得分外悲伤而作为年轻男性,少爷的命运也不太美丽,只不过他至少有得选就是了,他也表达出了自己的反感:我不想跟素不相识的人结婚电影的背景是一个守旧的传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是所有人在偷偷打破禁忌例如,二太太春小姐和少爷的偷情和爱情例如,三太太小云对于春小姐的拉拉爱情例如,最后小姑娘小仁拿起剪刀自行剪掉头发扔进河里还有最让人悲痛的是,小云最后抱着自己的女儿坐在河边,摘了一束有毒的颠茄放在女儿嘴边而这个母亲就在前一阵还是盼着生儿子的准母亲时,脆弱到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在佛祖前"保佑我是家中唯一生男孩儿的人"的祈愿导致了大太太的流产电影里还有好几处出现蚕的意象,不知道是不是有特定的含义,而且蚕的生活仿佛就跟小云同步一样(例如小云怀孕时蚕在产丝)
电影讲述的是父权社会下的女性,落脚于19世纪末,可是其中的很多事情放到今天也同样存在着。
有别于国内近十多年来的“雌竞”文化宣扬,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看到最不一样的就是其中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之间反复拉扯的关系,即使在各种幽谧情感的撕扯下,她们依旧是最懂彼此的,所以二太太怀着爱女儿一样的心情照顾主人公小云,几乎是同龄人的小云和在这个家庭中作为女儿身份的阿莲感情要好,大太太流产了一个孩子,却在云生产的时候救了她,云为了自己想要生一个男孩却误以为害的大太太流产而害怕愧疚。
在这部电影中,女性的身份是共同的,是母亲,是女儿,也是女人。
她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被二次异化。
而作为讲述父权压制的电影,这部作品无疑也是满分,被迫提前产出“价值”的女性,普遍在不到15岁,刚刚来过初潮的年纪出嫁;出嫁后又被要求马不停蹄的生育,并且只有生育了男孩,才能在凭借伊获得家庭地位,或者说她们的社会地位,物化女性的同时也将女性的价值压榨到了极限;只是因为丈夫不喜欢,被夫家退婚,继而被父氏家族抛弃,最后不得不自杀身亡的雪(大少爷山既然知道自己不喜欢,不能接受,为什么不在婚前就强力反对呢,婚后才要求父亲帮助自己,将没有自主权的妻子置于死地,真是恶心人);所以最终云抱着出生的女儿时,也就获悉了她一生的命运,就像她看着死去的雪,她摘下了颠茄,是否也就结束了怀中女儿的悲剧呢?
一、如果有人问你,14岁的女孩一般在干吗?
相信大家的反应差不多:这还用问?
放在今天,确实不言而喻,可在100年前,就不一定了。
越南少女小云14岁嫁人,丈夫是45岁的富家老爷,论年龄完全能给她当爹。
自己还是孩子的小云深知,想要在这深宅大院能有点尊严和地位的活下去,只有一条路:生儿子!
仿佛她来到世上,唯一的使命只在于此。
小云的命运,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电影名叫《三太太》,由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
根据她奶奶的真实经历改编,在泰国某山沟拍摄三月完成。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女主是一位14岁的女孩小云。
旧社会女子的婚姻,都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却做不了主。
在小云尚不知嫁人为何物时,便被许配给大户人家的老爷做三太太。
她坐着小船前往夫家,舟行岸移,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但配乐凝重低沉,小云眼里的空洞迷茫,都在暗示什么。
婚礼隆重而热闹,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可小云像局外人,她不敢说话只静静地坐着,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新婚之夜,小云的眼睛闪烁着明亮单纯,好奇、恐惧笼罩了婚房。
次日,垫在她身下的白布被仆人晒出来,鲜艳的落红代表着贞洁。
大太太亲自查验并确认过,她的三太太身份才算定了下来。
年幼懵懂的小云小心翼翼,用心观察着大院里的人和事,学习府上的规矩礼节。
温婉大方的大太太生有一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在家里的地位很高。
二太太虽然貌美明艳,但只生了三个女儿,这让她总有些抬不起头。
小云从仆人口中得知,唯有生儿子才能得到老爷宠幸和下人的仰视。
她也渐渐明白,为何婚礼上大太太只用招呼客人就行,而二太太还要一展歌喉为众人助兴?
桌上的一碗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这些无不在警示她,必须得生儿子。
看到此处,观众想必会感慨,这不就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吗?
从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沦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这点来说,的确如此。
张艺谋的高明,在于他让掌控大权的陈老爷没有露正脸,全片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氛围。
“舍弃”了历史和权力的寓言,注重对女性的观察和生命体验的书写。
不同于陈府中四房太太勾心斗角的宅斗,本片里三位太太相处很和谐。
她们在一起聊天说笑,二太太甚至还为小云示范怎样侍奉老爷的秘诀。
小云因和二太太的女儿年纪相仿,两人总在一块玩。
在婚礼上她就被二太太迷人的风姿和美妙的歌声吸引,小云不自觉地对她有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小云怀孕了,日子在云淡风轻中一天天消逝。
她似乎少了点恐惧不安,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如果能生个儿子,她就能安稳地呆在老爷身边,享受她作为三太太的尊荣。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连发生,一次次打破了她的美梦。
看似和谐有序的深宅大院,竟藏了那么多羞于启齿的丑事!
二、某夜,小云如厕,却瞅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像是二太太。
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便悄悄尾随。
定睛一看,正是二太太,她居然和大少爷偷情,直接吓坏了。
小云没有多看,她始终难以相信,慌慌张张地跑了。
对年少的小云来说,这种事不易理解,她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躺在床上的小云,满脑子都是二太太温柔妩媚的样子。
第二日,小云又撞见另一桩“丑”事。
府上有一对仆人私通被发现,男仆身受鞭刑伺候,完了继续留下来干活。
可身怀六甲的女仆却糟糕了,落得个剃发出家的下场。
两件事对小云触动很大,她很清楚必须替二太太保密。
之后,小云更愿意和二太太亲近了。
她为她揉肚子涂抹精油时,小云将头凑了过去,她鼓足勇气表白,但遭到拒绝。
二太太当她是女儿来看待,而小云以为两个人可以有爱情。
不得不说,在高墙大院的森严秩序下人性很容易扭曲变形。
二太太和大少爷的不伦恋,既可能是因生不出儿子对大太太的“报复”,也可能是被丈夫冷落后的发泄。
小云对二太太的畸形恋,潜意识中是一个孩子对母爱的深情呼唤,或者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怜爱罢了。
小云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她心里没着没落。
在她养胎期间,处于“空窗期”的老爷,也让高龄的大太太怀上了孩子,这令小云深切地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她担心大太太生儿子,竟跑到佛前祷告。
年龄一到大少爷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可他不服从父母安排,心里只有二太太。
其实,他和二太太的苟且之事,仆人们和大太太早已知晓。
大太太爱子心切,自然嘴上不说啥,只想着安慰儿子。
可是不知趣的大少爷硬要“闹腾”,一度以死相威胁。
大太太一巴掌过去动了胎气,不幸流产,孩子没了。
大少爷执拗不过,只得和当初的小云一样,与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结婚。
初夜之时,他喝得烂醉迟迟不进房间,且拒绝圆房嚷嚷着要退婚。
老爷没办法只得叫来亲家处理,答应给他们三倍嫁妆的“赔偿”。
虽说姑娘仍是处女身,可以“告示”于众再嫁人,但他父亲丢下她走了。
觉得女儿无能辱没家族门面,嫁进门的新娘何其委屈,在河边自缢身亡。
府上接二连三的事让小云心惊胆战,身为女人的悲惨命运可谓在劫难逃。
尽管祈祷万千,但她生的还是女儿,一股不祥的压迫感从天而降。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
小云抱着孩子沿着河岸前行,目送着送葬队伍。
面无表情又若有所思,她像是要逃跑,摆脱男权文化封建枷锁的束缚。
追寻自我生命的掌控权和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的天性。
但小孩哭闹不已只好给喂奶,此时她摘下一朵颠茄花(有毒),犹豫不已。
也许,小云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命运的结局,她不想让女儿再重演。
也许,小云本身对生活已万念俱灰,所以有了轻生念头。
导演没有明确交代,而是将镜头切换到了二太太的女儿小闲。
她将长长的秀发剪去丢进河里,微笑的面庞似在宣示抗争和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三太太》讲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地位的卑微,以及情感欲望被压抑扭曲的生存境遇。
影片的画面很美,手法含蓄,极具东方美学的沉静幽远气质。
故事倒很“残酷”,视觉和文本的反差构成强烈的冲击力。
看似轻声细语不动声色,内里却暗流涌动留给观众极多遐思。
1、吃人的封建社会,女性存在的价值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在讲究母以子贵的年代,能生个儿子是全体女性共同的追求。
片中的三位太太和刚出嫁的新娘无不卑微,她们以夫为纲,一生努力只为讨好男人。
大太太墨守成规,严格遵循府中规矩行事,帮老爷操持打理家族事务。
二太太看似敢于冲破枷锁,可她也坚定地和大少爷撇清关系,本质还是对男权的屈服。
她完全知道,自己和大少爷的感情见不得光,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均不被认同。
2、男尊女卑的既定规范,紧紧地束缚着女性诉求的实现片中一家人讨论卖掉小牛之后款项的去处。
老太爷称大少爷想要匹马,二太太用试探的口气说想为女儿买礼服。
大太太觉得少爷快结婚了,应该为他考虑。
老太爷点头默许,众人不再作声。
同样是孙辈,女性的诉求被忽视,大家习以为常。
掌握家族最高话语权的老太爷,也是男权的化身。
在这样的文化秩序下,女性只能是被压迫的对象。
3、能解放女性的是自身,从觉醒到蜕变还有很长路要走小闲是一抹清新的亮色,犹如一株积蓄着巨大能量的幼苗,代表向传统发起挑战。
当大人无情地杀死年老的母牛后,她怒气冲天地大吼大叫,控诉成人世界的丑陋。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她偏要剪掉长发。
恰是女性的卑贱,被男权文化一味地压制,所以她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祈求能变成男人。
毫无疑问,小闲将是这个深宅大院里十足的叛逆者,寄托着导演对越南新女性的希望。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但加诸在女性身上的一些思想束缚仍然还在。
无论越南抑或中国,只有摆脱束缚,女性的生活空间才能真正打开。
沉重的历史包袱下,女性独立绝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而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仅靠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是不能改变现实的!
最后,夫人想说几句“题外话”:121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121年后的今天,夫人想大声疾呼:女性强则国强,女性独立则国独立。
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中得和男性有一样的地位,男女平权。
女性之强之独立,事关家庭和谐幸福,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培养。
不尊重女性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看越南、印度等就知道了。
虽然是越南,这部影片的背景也是在浓浓的传统汉文化之下,看看门上匾额的汉字,理解毫无隔阂毫无难度。
有人说这是国外版没有勾心斗角的《大红灯笼》,其实是和《雷雨》的混合,因为二太太和大太太的儿子之间的不伦恋极其相似,不过不同的是《雷雨》中喝药的是蘩漪,被抛弃的也是蘩漪,本片中是少爷。
风景也很美,下面开始说说三太太和二姐姐的正式内容。
三太太年仅14岁,估计刚来月经就被出嫁了吧,基本上还是一个青春期的女孩。
本文称呼为三太太,将她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感情来看待,毕竟都有生育的经验了,完全是一个女人了。
二姐姐是因为还有大姐姐。
三太太对于二姐姐的感情是从一开始一直到结束都有的。
对于一个刚刚14岁的女孩子来说,婚姻在她是从小被灌输的一道程序,究竟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这里也并没有交代三太太因为什么嫁到财主家的。
(财主,我给他定义的,因为不是官,还有养蚕缫丝商业经营,在地方上还有威望也不是地主。
)反正嫁人就是任务,从后面的大少爷的小媳妇没有破处就可以看出来。
人生就是这样,长到能嫁人的时候就去嫁人,在之后的重要任务就是生男孩,没有男孩的母亲就没有家庭地位,所以三太太刚来就怀孕了。
但是在这个年纪也是刚刚产生爱慕之情的年纪。
她第一眼看到二姐姐的时候就是两眼放光,在开始结婚的场景里,二姐姐献歌一首,妩媚动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小云就在心里暗暗的喜欢上了这个成熟的女性。
在周围完全的陌生环境中,一边是石榴象征的婚姻的生育任务,一边是温柔的小姐姐,她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之后就是三个人妇聚集一起,一把梳子的象征,后来这把梳子还被回忆起。
二姐姐挑逗性的动作让小云哈哈大笑,这里可以看到三太太看二姐姐时候的眼神,真的是一种迷恋。
在河里的场景也是一样,三太太看着二姐姐给孩子们洗头发,河水把二姐姐的衣服弄湿仅仅贴在身上的性感简直让人难以没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场景在三太太来说自然是经常看到的,在晒头发的时候开心的看着边唱歌穿着湿湿衣服下性感的二姐姐发出会心的笑容。
后来三太太发现她喜欢的二太太和大少爷私通,回到床上之后是难过的流泪,真的好伤心啊!
接着的转机就是少爷需要成婚,二姐姐从此抛弃了这个没有任何希望的男子。
因为大太太的流产二感到害怕的三太太终于找到了借口可以和喜欢的二姐姐一起休息。
(是不是谋划很久终于找到好机会的感觉?
)所以就经常过来了吗?
总之在一次亲爱的二姐姐帮她摸护肤品的亲密接触时候,(手把手的镜头在之前的洗头发中也出现过),难以抑制的抓住了她的手想亲吻,深情的告白了,告白了!
可是,对不起,慌乱的二姐姐自然是拒绝。
不拒绝还能怎样?
表白被拒,内心崩溃难过流泪。
“你不爱我?
”带有怨恨的问道,然后准备闪人。
谁知二姐姐竟然说出“我爱你!
”,让刚想逃走的三太太留下来了。
但,但是后面 才最重要,爱你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哎,说多了还是不爱。
从此,三天太对二姐姐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从此成为亲人。
从二太太来说,可能真的就像对自己女儿一样的爱吧。
毕竟二太太是男女老少通吃的全能向选手。
我把她作为性的象征,是人类对美和本性的追求。
影片中还有一个很小的角色,她的塑造要比二太太更多,就是二太太的二女儿闲。
这是一个倔强的反抗者。
最开始说自己祈祷长大之后变成男人,娶很多妻妾。
还是通过闲我们知道了黄色的花有毒,在小牛快死的时候是她千方百计阻止,在被罚跪时妈妈喂吃的也推开食物宁愿一直犯规。
从一系列的点滴小事的贯穿中,闲表现出不同于任何一个大人的倔强,最终在结尾的时候以她的短发随流水二终也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她就是之后的反抗者。
还有一个贯穿就是蚕,吐丝,作茧自缚,破茧成蝶,都是一种循回往复。
三太太小云去看死去的新娘时,就出现了蝶,这就是女子在婚姻中的悲剧。
从懵懂无知就进入婚姻中,为了生存祈求生下最后一个男孩,造化弄人生下了女孩。
真正的感情都是对二太太的,这种自我的意识,有强烈的爱所以能感觉到欢喜和痛苦,当她哭或者笑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一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
最后看到大少爷的新娘独坐窗前,可能就想到了刚入门的自己,循环着女人的这种命运,没有爱情的命运。
越南电影《三太太》以清新、婉约的方式诠释男权压制下女性的卑微人生。
中国影史上这类题材很多,但风格却迥异(如《大红灯笼高高挂》)。
以十四岁女孩的视角观测被严重物化的女性不幸,女性只是男性欲望的对象,生育的工具,被奴化物化,没有尊严可言。
在表面的平静中隐忍的反抗,独特的视角与多处静物、自然的隐喻,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热带风情画卷。
女性的身体仅有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小牛的分娩、三太太的生产、蚕宝宝的生命律动都隐喻着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蓬勃生机。
在白丝缠绕的茧中挣扎的蚕,是众多女性无声反抗的象征。
小女儿幻想着长大后变成男人,也娶多房妻妾。
二太太与大少爷的乱伦、三太太对二太太同性爱恋的表白等都是难以言喻的抗争。
天然的生命之力如此汪洋恣肆,那被退婚的处女新娘却在青山秀水间以一条白绫结束自己的生命,乃父一句:“你就这唯一的用途也做不到。
”把女性的尊严、生命肆意践踏蹂躏。
清新的风吹拂着嗷嗷待哺的女婴,三太太那幼小的无助身体哺乳着将面临同样命运的女儿,她不可避免的沦入物化哀歌的轮回。
一、关于美电影中的女性都是极美的,美在氛围,美在光线,美在克制,美在温柔,美在各美其美。
无论是在水中划过的手亦或是微微抬起的头。
小云
水中沐浴无论是在情欲中享受,还是在禁忌边缘试探。
春姨太与山少爷
小云与春姨太无论是色彩对比,还是空间塑造。
小云出嫁
雪儿与山少爷成亲无论是如水的温柔,还是倔强的坚定。
荷太太与牛告别
阿闲剪发整部电影都是极美的,独特的美的视角带来了美的感受。
二、关于性欲影片对于性欲的描画,极重笔墨。
是春姨太告诉小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再告诉丈夫;是春姨太与山少爷突破禁忌甚至生下孩子;是少女小云一次次跟踪春姨太目睹她的偷欢;是小云抓住春姨太的手表明心意。
春姨太教小云了解身体性欲本身并不可耻,春姨太向小云演示了解自己的身体的样子,真的美极了,小云看痴了,我也看痴了。
但是女性的性欲往往总被压抑,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似乎这一点没有多大改变。
过去未婚先孕的女子被削发出家,而男子仅仅是被稍稍惩罚便继续留在家中。
现在男女未婚先孕,舆论的鞭子仍然更多地抽在女性身上。
过去的女子要在男权社会下假装喜欢取悦丈夫,现在的女子也仍然还在一次又一次假装高潮。
春姨太告诉小云取悦丈夫。
对于性欲的承认,仿佛一直是错的事,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被认为正经、有责任感、值得信任的男性,仿佛就不配拥有性生活,性生活变成了肮脏的注脚,而有性生活的男性又都与渣贴着标签。
而对于女性来说,开口谈性更是天方夜谭,张口一谈,随之而来的并不是赞叹其勇气可贵、真实诚恳的掌声,而是荡妇羞辱和一晚上多少钱的询问。
当然承认性欲并非提倡约炮与滥交,对自己和伴侣的健康与安全负责,才是性开放的前提。
这个社会尚不能好好地谈论性,那么在那个还允许童婚的年代,更不必提在婚姻的性生活中,男人与女人能感受到多少快乐了。
小云的痛苦与山少爷的绝望已经是时代的悲剧了。
我们期待未来的世界,因为性教育的普及,性知识的增加,性观念的开放,更多的人能够接纳性,并能从性中愉悦与快乐。
性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让性健康与性安全同样成为生命健康与安全的一部分。
三、关于女性与女性的关系其实往往在女性地位底下和性别歧视严重的地区,真正在伤害女性和压迫女性的仍然是女性。
小云渴望拥有儿子来巩固家庭的地位,便在荷太太怀孕时祈祷自己的孩子是最后一个男孩。
小云的重男轻女荷太太即使知道小云与自己的女儿小莲关系很好,但仍然告诉小云,小莲以后要成为女主人,而小云只是姨太太,不应该指使小莲做事情。
荷太太告诉小云不要指使小莲在小云嫁入老爷家中,怀孕了,荷太太便对小云有了心结。
女性与女性之间也默认着月经是不纯洁的东西,因此供奉时也不能插香,彼此之间固守着月经羞耻。
月经羞耻 而女性的贞洁却被看作是比人更重要的东西,飘扬在脸旁的处子血帕看起来是荣耀更是女人对贞洁价值的默认。
没有在初夜破处反而成为了家族的耻辱,最终被婆家与娘家两个家族丢弃。
挂起来的初夜出血
小雪成为“家族耻辱”我们看到过无数女性受到磨难与屈辱,她们不仅没有团结起来帮助其他女性,反而最终成为拽下一个女性入泥潭的魔鬼。
本应团结在一起抵抗不公的人,却联合起来编了个大网套牢更多的受害者,这就是众多女性的现状。
我们不能去责怪那些人,因为他们本身也是时代与观念的受害者。
小云不忍心自己的女儿成为下一个封建的牺牲品,因此给其喂了毒草想要结束这一切,似乎也是一种解脱。
即使这种解脱,顺应又背离母亲的本心。
小云给女儿喂毒草四、关于女性独立真正想要独立的女性看到了不公平的命运,还具有对抗命运的勇气。
阿闲告诉姐姐想要成为男人在她小时候,不愿意继续成为和家族中的女性一样的人,这个愿望朴素成,要成为男人。
不愿意看到心爱的伙伴(牛)被荷太太伤害赌气跪在外面不吃不喝。
看到山少爷的新婚妻子雪儿过世,便在河边剪去了自己的头发。
阿闲剪去头发我相信在她的心里,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挑战,准备好了去反抗,去斗争。
相信她的勇敢,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如她一般不愿意继续接受性别审判的女性站起来,女性才一步步争取到现有的权利,然后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不公平仍然存在,因此这种斗争不会停止。
女性也必将争取到独立与平等。
6.5讲的旧社会女性沦为生育工具的悲惨命运,那条幽暗阴深的隧道难道是在隐喻阴道??两次拍到这里都感觉挺渗人。。二太太挺漂亮,陈女燕溪这种骨感的脸感觉上了年纪格外容易丑。。
画面很美,但总觉力量不够
画面还是很美,水里的镜头nice
拍給外國人看的越南宣傳片,雨季、農耕、傳統服飾和食物(好看的絲綢肚兜),對不了解越南的我們來說的確都是新鮮的。但許多無意義的景象堆砌讓我無數次懷疑「湊時長」,好像沒有任何推動情節和表達的關聯。ps二夫人荣登本年度穿绿色最好看的女人
虽然很温吞无力,但美是真的美~
新锐女导演对布景的把控特别细腻,大家族老宅子里的每件东西都像是真古董,而非什么廉价道具。摄影仿佛是川内伦子来拍电影了,看似平平淡淡的故事把那个时代女性悲惨的一生讲出来了,让人想到巴金的《家》
有那么点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讲述重男轻女封建时代婚姻礼教下女性悲剧宿命人生。
《三太太》 阮芳英 2008年这部电影的立意好深邃啊,虽然电影拍的很唯美模糊,不过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导演对女性命运的深思,对女性自由的追寻。可惜上映没两天就被越南官方禁了,看来欲盖弥彰在哪里都有。其实何止是女性没有选择的自由啊,男人也是一样的,即使逃脱掉父权的压制,也不可能逃的掉社会道德的压制,每个人都是如此的,生在哪个国家,就活在哪个社会制度下,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的。庆幸的是,中国还好,虽然社会焦虑感大了一点。我并不喜欢最后毒死孩子那段,并不能因为赋予不了孩子生命的自由,就剥夺她活着的权利啊。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帧,小女孩剪掉了长发,那是自我思想的初成,对不公命运的反抗的态度。
不仅有对女性沦为生育工具的控诉,还有擦边的蕾丝边。镜头掌握算是很唯美了,一种南方的色调与味道。三太太生下女儿后绝望下毒,二太女儿年纪虽小却断发反抗,倒下之人不会被同情,只有奋起反抗才能换来希望。
干净的镜头,青春的身体,低眉顺眼的女性,其实是充满着性的力量的电影,可是我实在是太困了,勉强撑到了最后。
没什么实质内容的剧情片,在越南的水准上已算不错,有伸张女权的意义
越南电影色调普遍调的都很好。
因为想了解一下越南过去的民风习俗,所以下载了看了一下。看完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女孩永远是最受禁锢最没有自由的。
不好看
女同和蚕的部分有点牵强。诗情画意的越南景色倒是给故事的浅薄增添了一些情趣,除此之外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饰演大太太的陈女燕溪(陈英雄的夫人)感觉跟青木瓜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两样,这都快30年过去了。。。。
生生死死,14岁就看完了,围绕着芭蕉叶,竹林,雾气,肚兜,地下洞穴里穿行,犹如在茧壳里的蝉蛹,一直等待流血的出口。情欲戏都拍得很东方。陈女燕溪还是最美的那个呀。
女主的纯美与封建的旧时代形成反差带来强烈讽刺那个公子反抗了礼教遵从了内心却也酿成了悲剧变成了罪人,是啊第一次见面就结婚的人怎么会有爱,可你全然不顾女孩和这落后时代的斩不断的关系,女孩万万难以活下去落后的时代,女性好像怎么都遭殃了,黑暗的生活仿佛没有一丝光这是一部好的作品呀8.0
这些大家庭中的故事早已不新鲜了。
节奏太慢太慢。
一个成为三姨太的少女的见闻与感悟,借成长和人生重要仪式来表现女性的生存状态,借景抒情,渐入佳境,最后虽然是 “何必有我”的压抑式女性觉醒,但悲美中也被注入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