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写两句短评,和为一部剧写长评,冲动是不一样的。
我已经快多少年没有冲动写长评了,《追风者》这次做到了。
有人说《追风者》是小人物版&金融版的《觉醒年代》,我先不比较两部剧的艺术价值(最后提),先只说社会意义来聊聊。
我觉得,觉醒年代从“名人伟人“ 切入,让人从新理解了中国“为何、如何”在那个时代产生了转折,是什么样的人在引领着时代的转折,它是人物的歌咏诗,时代的咏叹调。
《追风者》,则是从小人物切入,他是烟火气的,生活气的,他讲民国,不讲爱情,不讲家族悲欢,不讲只各方暗战。
他讲微观,又讲宏观,它最妙的,是从微观见宏观。
它讲职场,讲生活。
于是你在国产剧历史上第一次见到了一个“租着逼仄的阁楼住的有一堆热闹邻居的,毕业后要找工作的,有职场戏码的,甚至有早八起床、不堵的话两个小时可以到的、赶着上班的戏码的”男主角。
你知道了民国原来有自来水,有牙粉,老百姓爱炒股,娱乐圈跟现在大差不差,报纸上登着各类行情,新闻报社颇有风骨,汽车保有量也已经很高。
这是一个已经在系统化运行的国家机器,然而骨子里,却又被蛀虫蛀空而内忧外患空前。
这样的小人物,瞬间让我们代入,才会产生,为他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的情感,从而跟着他的命运,与他一起走一遭荡气回肠的建立信仰之路。
《追风者》最厉害的是,它填补了《觉醒年代》的一个空白。
就是,觉醒年代讲的是,中国出问题了,有一群人如何找到了出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引领变革。
但《追风者》告诉你的是——1、“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2、那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为什么只能是我党,而不是内部改革。
3、这种新的出路新的信仰,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去接受,而又怎么形成的星星之火。
于是,四大家族的腐败第一次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展露,宋霭龄屡上热搜。
于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一次从书本上的几个字,击中到人们心里,于是,十九路军“粤地户户挂白绫”终广为人知,于是,人们第一次注意到,革命的钱从哪里来,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民生,我们到底是从何等艰难的境地里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原来我们的今天,“理应如此,必然如此”。
所以它能让《十送红军》这首歌冲上qq音乐热榜,能让《资本论》变成热门书,让那些讲解民国历史,红军的,金融的博主突然多了很多流量。
因为它好在用虚构的人物讲故事,把故事讲得又紧张的同时又温馨,又搞笑的同时又刺激,又刺激的同时又悲伤,又悲伤的同时又热烈。
以及,《追风者》还多了一些对现生的价值。
比如,“炒股需谨慎”再度成了“刻烟吸肺”的箴言。
比如,他还带火了江西,让江西从一个被污名化的省份重新让大家认识到它的地位和吸引力。
再比如,因为正是从小人物切入,所以让看完这部剧的年轻人会产生一个问题,当时的有志青年,以魏若来为代表,他会有一个“我身处的世界出什么问题了?
那么正确的又是什么?
“这样的一种追求。
那么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当他不存在说大宏观要往哪儿去的宏大命题,那么他该保持有的,微观的,个人的信念又应该是什么呢?
把我身处的世界,缩小到“家庭、职场”,多问问这样的问题,假如试图改变看看,如何?
以上,就是我觉得《追风者》可称“伟大”之处,甚至可隐隐近几年来所有的红色题材革命剧。
这跟它拿什么样的播放数据,未来得不得奖,剧本身到底是9分的好看还是8分的好看,剧情有没有瑕疵,都没关系。
最后,论讲故事,它讲得不错,但也有问题,不像最经典谍战剧比如《潜伏》那么严丝合缝全剧严谨,它要捉bug那也是能捉一些的,但好在各种大小闭环,埋的伏笔后面全有呼应,多数都圆上了。
也存在支线明显有加戏嫌疑,但又也能行的程度。
瑕不掩瑜,我昨天看到豆瓣开分7.8分,就是我忍不住要来写点东西的原因。
只要低于8.5分的话,就是绿瓣之耻。
这真的是一部好剧。
从题材制作到演员。
每一个人都很好,我喜欢这样的剧,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正义。
从古至今正义都在。
王一博是一位很年轻的演员,这让我很感动,他涉猎广泛,年纪轻,有很多的时尚资源,并没有选择拍偶像剧,而愿意沉淀下来跟前辈学习,拍一些有底蕴的片子,这是青年一代值得学习的地方。
希望青年一代都能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一代。
自定义标签给了五个:主演王一博,导演姚晓峰,编剧翁良平,金融谍战,电视剧。
制作精良,电影品质,首先给一颗星导演。
多线并进,精彩纷呈,一颗星给编剧。
王一博是最大惊喜。
如果说无名叶先生令人惊艳,追风者魏若来则告诉我们,王一博的戏路可以宽广到没有上限,演小人物大人物对王一博都没有障碍。
台词功力一流,能自由表达所演角色各种状态下的任何情绪,声音也好听,有温度,表演接地气,细腻饱满,自然灵动,真实到无限接近现实生活本身。
这就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26岁的王一博挑大梁演正剧,再次感叹后生可畏。
王一博给两颗星。
如果说王一博带来新惊喜,王阳的表演中规中矩符合我对学院派表演里有演技演员的一贯认知,李沁目前看来比预想的要好。
概括来说,全员实力派,剧的品质没话说。
王阳李沁一颗星。
再说一下剧情,谍战部分不说,比较新颖的是金融部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故事金融部分起源于大背景下的国/统/区中/央银/行欲做大做强掌握国家金融领域话语权,实干派沈图南以股市为契入点,通过股/权收割民/营银/行,目前四集已经有三次惊心动魄的实战,两场是魏若来去股市看股,一次陪周姨,一次自行前往验证他对沈图南操/纵股/市的真相,无论是旧上海股市的各种考究的道具细节,还是沈图南利用鲲鹏实业收割几家民营银/行运筹帷幄的场面,我个人觉得精彩程度都比繁花更有意思。
金融部分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后面魏若来成为红色金融家,和不同阵营的恩师在经济领域以各种金融手段的对决场面应该不少,非常期待后续这方面剧情。
最后,强推此剧,难得好剧,不要错过。
《追风者》已经播出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剧情早期铺垫基本完成,节奏渐紧,在这个时候,我们分析一下魏若来这个角色以及他的“关系”还蛮有必要。
首先,不知道该先感谢背后的创作人员还是先感谢王一博,魏若来是一个很丰富的人。
魏若来出身底层,住在逼仄的阁楼里,打几份工,等一个三年没回来的哥哥。
但是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极端聪明,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过目不忘,以及后来表现出来的急智和坚韧。
而他又有一些内敛和寡言,这种特质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很容易被认为是老实的小人物。
但是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就是上了他的当了。
剧情开始,他的自我介绍是,为了吃饱饭,会帮青帮的老乡算账,我们也看到了,青帮的帐错了,是有人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他的这份兼职,还包括算完账来个视觉大餐,但是他只见紧张,不见慌乱。
这种特质贯穿他和青帮头子良叔的沟通中,毕恭毕敬,但绝不慌乱,求枪不成,还能附送个“这老头靠不住”的表情包。
帮周姨叫黄包车时,遇到正在逃跑的沈近真,看到沈近真腿上的血迹时,魏若来也是不慌不忙,“不小心”掉出银元和良叔的名片,救人同时自救,思路清晰,急智缜密。
恰恰是这种特质,让他面对哥哥牺牲,叛徒出现这种巨变时候,得以自保和锄奸。
在哥哥出现之前,魏若来小男孩特质明显,得意的和阿文炫耀自己的聘书时候,还有哥哥出现后说“帮我一个忙”,他仍然小男孩十足的耍脾气“不帮!
你不说一声就走了……”然后一切戛然而止于他看到哥哥的伤口。
宝剑锋从磨砺出,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魏若来的波折来得很早很残酷。
他掩埋了哥哥,去完成哥哥的遗愿,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坚韧和担当,虽然哭红了眼睑,但是他没有考虑去把金条给当局者,哪怕出现一些他从未应对过的局面——联系不上的组织、环伺的特务、一个疑点重重的接头人。
魏若来一方面将计就计,一方面根据线索去摸“接头人”的老巢,此处和后来袭击张鸣泉那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甚至有些莽气的年轻人。
而他有草莽的勇,又有读书人的智,所以摸清了李晟达的底细的同时,已经开始布局,把险局走成了活局。
魏若来从金条事件中机智脱身,以及之前关于考试和工作的种种表现,让沈图南对他大为赏识,而魏若来对这份知遇之恩也奉若之宝,直言“这条命就是先生的了”。
直到此时,沈图南和魏若来的关系,不过是信陵君和朱亥侯嬴,身居高位的人垂青于你,奉酒宴买衣衫,便换你一个肝脑涂地此生不渝。
但是第十集魏若来的演讲,让我,可能也让你,清醒的认识到,沈图南不是信陵君,魏若来也不是朱亥侯嬴。
魏若来的演讲,颇有纵横家风范,纵观世界局势,分析眼前利弊,展望未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忘强调国内外金融界现在和未来的共同利益。
魏若来功成不居,说演讲稿是沈图南批阅过的,但是,拿着白纸演讲的魏若来是否真正意识到,他满怀憧憬提到的四万万人,沈图南未必做如是想。
魏若来把四万万人当成底气,当成未来,因为对他来说,这四万万人,是周姨,是阿文,是他暂时还理解不了的哥哥的信仰。
而对于沈图南,这些人是融金的来源,是被救赎者,是他鲲鹏展翅下的芸芸众生,他可以垂青他们,救赎他们,但是没有理解和平等对视。
所以金融战,说起来是生意,背后都是主义,魏若来从民众中来,立场必不会脱离民众太久,年轻的他,目前被知遇之恩,被即将大展宏图的希望裹挟着,对沈图南的感激是真的,但也不过是当下。
而沈图南作为地主阶级的精英,三民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他会想改革,想救世,但是最终也许和国民政府的土改一样,救得还是本阶级的利益。
不过按照编剧对历史的尊重程度和剧中线索,接下来便是宋子文辞职,孔祥熙上任央行总裁,想必沈图南会被多方掣肘,(想想剧中的“大姐”),而这些磨折,会不会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也未可知。
但现在看殊途很难同归,泾渭终将分明,编剧草灰蛇线已经埋就,师徒反目似乎是避不开的局面了。
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的风雨狂潮,这对师徒的最终走向吧。
这部剧电影质感,画面非常唯美,充满了大上海的独特韵味。
弄堂,评弹,街道很符合那个年代。
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用心之作!
主人公魏若来就是一个心地善良,天赋异禀,奋进向上,心怀家国的年轻人,王一博的表演自然,不留痕迹,让人倍感亲切。
没被录取时,落寞地呆坐在那里,看哭了。
看了两集,剧情非常吸引人,明天继续追剧。
魏若来是一位初入职场怀揣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他拥有出众的记忆力和精算能力,身处1930年的上海滩,他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的局势和人际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谍战剧,该剧将金融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故事更加新颖有趣。
金融谍战不仅考验着角色的智慧和勇气,还涉及到大量的金融知识和复杂的利益纠葛。
魏若来寒门子弟考公改命鼻祖,当草根出身的魏若来出现在考场时,无数罗马出身的世家子弟嘲讽声此起彼伏,他局促地低下了头,但他却又从未低头。
面对突如其来考场突发起火的浓烟考验,他依然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紧急时刻镇静不乱!
找到逃生出口后,返回去不计前嫌救出嘲讽他的世家子弟的同时还有余力救火,保护央行的文件资料!
为唯一通过理性测试的魏若来点赞,这一刻出自寒门的魏若来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人性光辉的闪耀无需多言!
王一博的台词功底简直可以用“丝滑”来形容。
那些晦涩难懂的金融术语,在他口中变得流畅自如,仿佛就像呼吸一样的简单。
而那些饱含深情的情感对话,更是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王一博通过细腻的表演,将魏若来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角色的复杂情感,无论是面对恶势力的坚决反抗,还是在困境中坚守信仰的坚定眼神。
塑造人物讲逻辑、符合人物特质,不仅是贴近角色,而是变成角色。
好的演员就能更准确的带着观众走近角色,感受传达的精神!
沉浸式表演是最有诚意的演技!
追风者昨晚开播了,一口气看了四集欲罢不能。
根本不够看,看完后面的预告心心恋恋很上头。
1、原创的故事情节非常抓人,也是一个谍战的新视角,聚焦民国时代的大上海金融圈。
2、整个制作班底非常靠谱,电视剧的质感堪比电影。
很多镜头语言非常美,对于那个年代的底层人民生活的地方七宝街,拍出了烟火气和浓浓的人情味。
必须点赞👍🏻3、全员演技在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一博饰演的魏若来如导演所说非常适配。
王一博的哭戏和台词真的很不错,不同状态下的台词和情绪的转承变化都有,特别容易让人一下子代入和共情。
这里让我特别喜欢的点有三个,一个是魏若来早上偷摸起床去洗脸刷牙的这一段,特别灵动和俏皮,看着不仅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其次是魏若来凭借自己的股市分析能力获得了沈图南的邀请成为他的助理在宴会上因不懂礼仪一口蒙喝香槟和威士忌,以及后面回家路上孤独的跳舞和跟小伙伴嘚瑟自己进央行的那一段都特别让人怜爱啊!
最后是第四集,刚刚见面就天人永隔的哥哥,王一博的哭戏和面部表情都做到了极其隐忍而克制,但是那份悲伤却瞬间让屏幕前的观众也瞬间泪目了。
王阳老师演绎的央行高级顾问沈图南,有野心有抱负但特别会审时度势,属于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王阳老师一如既往的帅气霸气。
故事中的诸多人物都很接地气,有世故的一面也有人情味的一面,人物的台词也特别贴合,编剧翁良平值得夸奖。
综上所述,这部良心好剧值得五星好评和推荐。
附:追风者的首日播出数据也非常不错,收视率录得是1.66,爱奇艺会员30万+在线观看,热度值也达到6614,它值得更好的成绩!
有被《追风者》的质感、节奏、故事线惊艳到。
质感不用说了,服化道、滤镜打光都用心到极致,电视剧拍出电影的画面感,这不用多吹了。
节奏,紧凑、有内容、不慌乱、转场好。
故事第一集,三线并进,有条不紊地交代了三位主要角色的背景。
虽然信息量很大,但因为节奏把握得当、转场巧妙合理,因此故事线十分清晰,并不杂乱。
同时细节筛选得当,把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有人情味的细节都展示到位。
可以说,每一个画面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人物性格塑造丰满,剧情却不拖沓。
主配角性格的亮色都有所显现。
上层人士的尔虞我诈,底层小人物的守望相助,在第一、二集都已初步显露。
故事线,多余的不说了,就一句台词:盛世,央行居中,行宏观调控之责;乱世,央行独大,以绝对实力支撑军备。
就已经让我觉得学到了。
对于民国的历史,以往影视剧的描绘更多是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角度展开,但那个时代的经济、金融,又是如何引导和参与国家建设、助力民族复兴呢?
也许这部剧会为我们展现一二。
虽然我是王一博粉丝,但我也的确被这部剧的制作精良感动到了。
好的作品、用心的作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希望《追风者》后续能乘风而起,势不可挡!
加油!
《追风者》!
加油!
魏若来!
加油!
王一博!
💚💚💚
从《风起洛阳》知道了王一博,后来断断续续看了些他的电影,觉得这个孩子选片的眼光特别好,而且表演逻辑自洽。
这片子真电影质感,节奏紧凑不拖沓,人物饱满不扁平,每个演员都属于那种增一分则满,减一分则亏的,一种恰到好处的好,王一博的魏若来更是妙绝。
就如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顶峰上的顶峰。
王一博一如既往地好眼光。
追风逐野,未来已来。
魏若来,表字不详,江西吉安人(古属庐陵郡),爷娘在赣,有一兄不知所踪,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弱冠之年只身赴沪上求生。
其算术之才超绝,且过目不忘,推理缜密,左右有局。
惜身无长物,囊中羞涩,赁于闵行七宝街,前屋后舍皆奔劳勉得一日食者。
所幸,目下皆良善,多互携,弄堂内外,鸡犬相闻,似有扫地僧隐匿其间。
此中周家阿姨,虽陷于百余财帛之丧,疾行厉色,终心护若来。
另有小五,诚心以待。
追风卷帙,就此延展,然沪上繁花似锦,纸醉金迷,政商两界,波诡云谲……暗处潜伏,丹心向阳,伏尸数人,为天下倡。
底层光辉,高处争雄,扣人心弦,足矣;经济为脉,运筹帷幄,天才追风,不弃于野,无问西东,妙哉! 暮色四合,吾于TV观两集,有“旧书二局”袅袅于侧,赞一博眼光卓绝,感一博声台行表上佳。
最喜其声铿锵,却在预告醉酒时幼虎初露锋芒,喜不自胜又免力自持,撩人。
止于此,焦于心,得好友爱奇艺号救,又纵览两集。
默然。
其一,为若来弄堂欢跃,相约富贵,簇新生活而悦,但少年眸中之光,惹余思年少,也曾痛饮酒高论《离骚》,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其二,为若来终见兄长,兄长却满身血污,不可治,临终托付,若来泪落沾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追风》初起,画轴已开,千里河山,风云际会,漫付伸舒,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