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一个催泪弹,这样的离别是美丽的吗?
何谈最美?
女主耗尽了一生辛劳,换来最后几日家人的善待,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吗?
只能说女主是好媳妇、好妈妈的典范,极具奉献精神。
—观《世上最美好的离别》 读《恩宠与勇气》<图片1>
<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人类压抑最多的是死亡,而不是性,死亡是最终和最大的禁忌。
写在前面:电影《世上最美好的离别》:母亲在婆婆身患老年痴呆后辛苦照顾她15年,只身挑起家中重担,为一家人操劳不休。
而家庭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有各自的烦恼各自的事情,都对母亲态度冷淡。
母亲被查处患有末期膀胱癌,家中每一个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改变…《恩宠与勇气》: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喜结良缘。
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姻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
我觉得宇宙突然变成了薄纸,有人在你眼前把这张薄纸撕成了两半。
我因震惊过度而有一种非常坚强的感觉,这份坚强感来自彻底的冲击和茫然失措。
(肯·威尔伯)*为什么?
—被意义定罪的可怜人儿不论一个人得的是什么病,他必须面对两个不同的实存。
第一,面对疾病的整个过程。
即承认患病这一既定事实。
然而,一个病人还需要面对他的社会和文化赋予那个特定疾病的批判、恐惧、希望、神话、故事、价值观和各种意义。
通常表现为,病人自问,为什么是我?
我做了什么错事吗?
…崔雅细细回想,罗列各种致癌理由,甚至划分各自占比。
母亲啜泣,“曾经发誓过服侍您一辈子,最后连那一点都没做到。
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遭到上天给我的惩罚。
”我们宁愿被冠上有害与负面的意义,而不愿什么意义都没有。
其实强行找理由无疑是继续在自己身上制造“癌症“,可又有多少人直到最后一刻仍纠结于此。
*阴阳价值观—宽恕自我阳性价值观:总要做点什么,无法只是存在。
阴性价值观:拥抱当下,接纳每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恩宠与勇气》)崔雅总是无情贬低自己,感觉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凡事都要自己做,怕令他人失望。
她否定、压抑自己阴性的一面。
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撑起整个家庭,悉心照顾患老年痴呆的婆婆。
甚至在自觉时日无多时,想要婆婆和自己一起死,不再让孩子们辛苦。
不论男女,人价值的衡量多是向外,赖于他人、社会。
因此不难理解病人对患病前后生活状态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极大不适应。
但此时,不必囿于固有观念。
死亡虽意味着价值的终结,但它本身并不可怕,只是趋向死亡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令人感到恐怖。
而宽恕自我,只是存在,不必每天都在做事,减少自我批判,无疑会减轻这一过程的痛苦。
*死亡意识—有?
父亲、女儿、儿子对母亲的态度前后反差巨大,如此情节设计放大了家人没有或是没那么明确有死亡意识这一事实。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该是这样的。
不必急着用“未知生,焉知死”来反驳,这么讲并非否定“图个吉利”,而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接受死亡,才能找到真正的生命。
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曾经指出,逃避死亡导致人生更加消极,因为生与死是手牵着手的,你否定了死,等于否定了生。
如果惧怕死亡,我会非常担忧,所以我愈是怕死,就愈是恐惧人生,如此一来,就无法全然地活着。
我最重要的人不止一位长过不那么乐观的肿瘤,我也在很久以前就不断提醒自己做好准备,可我也知道,到了那一刻,依然会惊慌失措。
—教我电脑吧。
—再说吧。
—等妈妈死了以后吗?
—妈妈怎么会死呢?
—也有可能呀!
—妈妈才不会死。
*拥有活下去的欲望,又能在大限来临时放下一切。
崔雅决定要走了,虽然医理上她可以多活几个月。
她从容地和丈夫、家人、朋友告别。
劲风裹挟着伟大的灵魂消逝,四周静谧一片。
父亲陪着母亲在她期待已久的新居安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翻看旧时照片,静观雪花纷飞,动情紧紧相拥。
他为她重操吉他,恍惚间回到从前,母亲倚着沙发沉沉睡去。
平静、祥和把恐惧、焦躁一点点融化。
无论是《奇葩说》关于“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生命,我们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的讨论,还是白百何在《滚蛋吧!
肿瘤君》中的精彩出演,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这个最大的禁忌。
影片人物简单,背景单一,导演却以此为背景,为我们展示什么是单调而不乏味。
离不开爱情的亲情。
女主很美吧,喜欢花,将生活过得很精致,却又一个痴傻吵闹的婆婆,有一个做别人小三的女儿,我知道懦弱无能的丈夫,有一个不争气的弟弟,但幸运的是他们都爱她本片最残忍的是将生活和戏剧结合的天衣无缝,你会怀疑这样戏剧的人生有一天你是否也会经历会不会有一天你深爱着一个叫别人老婆的男人,回不了头;会不会有一天你嫁给一个懦弱寡言的男人,他一心待你却总免不了忽略你;会不会有一天你要独自面对家里老人的衰老,面对他们痴傻癫狂的样子束手无策;会不会有一个年少无知的儿子,不会心疼你的冷暖;会不会有一天要被生活的琐碎打磨掉生命应有的诗意,会不会有一天带着遗憾离开。
人生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遗憾,在没有遗憾时离开,在有遗憾时努力过活女主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生命的倒计时里,有人愿意守护她周全,婆婆清醒时会关心她会不会疼,女儿放弃了深爱的人,撤出了别人的婚姻,儿子也学着体会人情冷暖,弟弟不再颓废度日,她死在了丈夫亲手为她布置的新家里而我们总是在平淡的日子里忽视最珍贵的亲情,总是忘记我们在爱情里扮演着爱人的角色,总是忘记陪你走过风雨的朋友也需要一个拥抱。
总有一天我们会为那些粗心而付出代价,若上天垂怜,给你有限的时间与爱人温存,若上天无情,你避不过要带着悔恨过完一生,当然悔恨不会一直在,它只是会不时提醒你。
她的名字叫仁姬,一个和名字一样平凡的女子;她喜欢花,喜欢把新鲜的花朵精制后描绘在茶杯上、相册里,装饰在这个家里的每处角落;她曾是如花朵般娇美的女子,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尽心饰演着生活赋予她的各样角色;她是妻子、母亲、儿媳、姐姐,每天忙忙碌碌,默默的照顾着身边所有的人,唯独那个属于“仁姬”的角色,戏份少得可怜。
影片从一朵花开始,萌芽、盛开,在它最娇艳的时刻被采摘,压制在容器中渐渐干瘪,还以为这就是花朵生命的终止,可它转瞬又以永恒的姿态凝固在洁白的瓷器上,暗香存留。
导演用这么一种美丽的花语,诠释了仁姬的生命轨迹,为家庭耗尽一生芳华,鲜花虽已枯萎,但那存留的馨香又深深烙印在这个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里。
离别带走的,是忽然察觉的不舍,可它带不走的,却是家人长久的怀念。
其实故事挺老套的,看着前面的铺垫就明白后面的结局,没有悬疑、没有逆袭,有的只是一大家子婆婆妈妈,平凡、琐碎,不乏闹心的鸡飞狗跳。
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小烦恼,都觉得自己忙、累,充满委屈,一边逃避着、抱怨着,一边心安理得、天经地义的享受着仁姬无微不至的照顾。
时光无言,一辈子过起来这么长,感觉有大把时间挥霍不尽,很多事情,很多心愿,总想着来日方长,直到无法挽回的癌症惊醒了一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终有一天,我们会流着眼泪痛彻心扉的读懂这句话。
就是这样一部明知道它在刻意煽情,但眼泪就是止不住往下掉的电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进心底的柔软,看到了不耐烦的自己,看到了如空气般的存在,无法察觉却不可或缺的爱。
同为女人,我也是妻子、女儿、母亲和儿媳,虽然我感动于影片中传达的感情,但却并不认同这样的人生,可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的不是她的病痛,而是无法逃避的离别;怒的不是家人的忽视,而是她爱所有人,可她并不爱自己;长的是磨难,短的是生命,就这么一辈子,哪怕短暂,但求精彩。
生离死别,哪有什么美丽,在离别之前,学会珍惜,所有的所有,趁一切都还来得及,正是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美丽。
细看方解美丽,久品才知可爱,她正是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缓了好几天才稍稍平复心情,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在对人性的处理方面确实很好,他们总是能轻易地触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围绕着一个母亲每天琐碎的日常而展开,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还要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一个人挑起家中的重担,一年到头操劳不休。
而家里的其他成员,她的老公、女儿还有儿子,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烦恼,没有人帮她分担,理所当然享受着来自妈妈,来自妻子的这种好。
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对这些琐事毫不关心,连他出门时打的领带、穿的鞋子都必须她准备好,甚至在她提起自己身体不好想去自己老公上班的医院检查时,她的丈夫却因为薪资低没面子直接让她随便找个社区医院看看就行,她的女儿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成了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她去女儿上班的地方,想约她一起吃一顿午餐,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乌冬面,女儿却忙着跟情人约会借口工作忙推脱了她,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每天饮酒作乐,好不惬意。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她被查出身患膀胱癌晚期,这一刻,这个女人突然成了家庭的焦点,每个人都在自责,怨自己为什么平时不分出多一点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婆,可是就像女儿说的,他们也很自私,因为他们想得最多的是没有妈妈的以后,该怎么办?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是啊!
妈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可我们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些,却没想过,妈妈她也曾向往过拥有自己的时间。
这位母亲第一次半夜吐血的片段是整部影片最催泪的地方,她痛得嚎嚎大哭,她开始惶恐,开始害怕,怕自己再也没办法好好扮演好妈妈的角色,怕自己没办法再陪陪家人,甚至差点闷死婆婆就是为了怕她一个人留在世上受苦,怕以后没有人愿意照顾她。
可是后来她愧疚时哭喊着的那一句“妈”直接让我泪奔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愧疚和不舍。
她放不下一切,可是她已经没有时间了,她担心丈夫以后生活没有人打理怎么办?
女儿连个大酱汤都煮不好以后怎么过日子?
儿子这么优秀,真想看看他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可能我一直写这位母亲会显得比较片面,毕竟还有影片其他家人的付出和情感不是吗?
我只是觉得,所有的这些,比起妈妈的爱,真的是微不足道,她平时被忽略得太多了,若是之前的关怀多一点,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呢?
这应该是最常态的一家,生活在生活中,回到家就藏起来那些身不由己,面对家人,常常会有不知道从哪里生出来的怨气。
可是,这样一个家庭,会被一纸诊断书改变: 丈夫首先得知了妻子身患癌症的事实,他隐瞒地同时还埋怨自己,这个时候,素来冷漠地丈夫开始意识到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即将离别于他,他心痛了,更后悔了。
他也开始看到生着病的妻子还要面对家里那么多琐碎,每天都要麻烦妻子的妈妈,明明已经成年却不懂事还会和妈妈顶嘴的孩子们,丈夫看到自己的妻子原来每天是在这样的情境下生活,他的内疚转成了怒火,他忍不住冲自己的妈妈和孩子发脾气。
当丈夫面对离别,他的脆弱展现出来,他意识到曾经自己有多么的不合格,而现在,他的怨与悔,并不能改变妻子要死去的事实。
影片的结尾,是女主去世后,一家人来到了终于完工的新家,他们因为离别而告别了亲人,同时也告别从前的自己,世界上最美丽的离别,是离别后的重生。
看过别人的评论,才知,原来哭得那么凶的,不仅是自己。
到底是这部电影有独到的感人之处,还是“母亲”本身就是“最容易被忽略又是自己心头最愧疚悔恨”而一触即发的话题?
可能,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母亲爱家人胜于关心自己的细节:丈夫出门默默注视观望;对老年痴呆的妈妈细心照料、无怨无悔;给弟弟暗中攒钱。。。
是否,当母亲们爱家人胜于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更幸福?
王菲在《给自己的情书》说到“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妈妈说我总是理解不了她的那份爱,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懂了。
可是妈妈,小的时候,你对我的爱是对我无微不至关怀;我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需要的爱,就是你在身边,就是接受女儿的照顾,就是无助的时候想想世上还有妈妈疼而勇敢往前挺的底气!
所以,妈妈,为了,请您对自己再好一些!
剧情有些地方夸大处理产生的不真实感以及不合逻辑之处,多少会让人产生厌恶、生气或无语。
比如母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无任何感知;即将离去,丈夫却不告诉儿女;女儿说要结婚母亲就凑着想婚礼预算,甚至连男朋友都没正式见过。。。
另外,开篇唯美的纸花,痴母喜爱花样,末尾花园生长起来的鲜花,都很美,但似乎并没有结构整个故事,有木有小孩子写作文,开头摘抄一段漂亮但离题前言的感觉?
有本书《活在当下》写得很好,此时此刻你的感受诠释着你的将来,而生活没有爱的滋润是多么孤独而剥夺生命意义,爱在当下,相信人生即使平凡,但绝不会平庸。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老公是个出了医疗事故后拿着微薄薪水度日的医生;儿子刚刚高考完,每天的主题就是疯玩;女儿已然经济独立,但妈妈却总是担心她的婚事,殊不知,她正和一个已婚男人纠结不清。
我觉得韩国的女性在做家庭主妇方面,确实比中国女人要精致很多。
最让我感动的是女主人公和婆婆的戏。
前半段我一直在好奇,是什么原因让女主人公伺候一个身患老年痴呆的婆婆长达十五年??
她不是她的亲生母亲。
甚至亲生儿子都无法做到如此细心,会在半夜给婆婆盖被子,吹受伤了的手指,雪夜里买柿子,亲自喂饭,出门久了还要担心婆婆在家有没有淘气。
后来看到女主人公在卫生间里给婆婆洗脚的镜头时,我猜恍然大悟。
那是让我泪奔的几个镜头之一。
这里摘抄几句台词:“这样看着你,真像个待嫁的新娘子啊。
曾经那么有名气的南大门女强人,因为得了中风的丈夫,辛苦了大半生,那么快就成了寡妇。
我们都那么孤单,曾经那么心灵相通。
妈,我要先行一步了,你快点儿来找我哟。
都说越打越亲,我和妈妈的感情也是这样的哦。
我亲妈早逝,孩子他爸去美国进修时,妈您也一直在我身边陪着我的。
虽然总说不喜欢我,但我知道,您总是把您最喜欢的留给我。
”永远不要去责备一个家庭主妇没有生活情调,只知道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看过家庭幸福和睦,没有大理想,却心里装着每个人。
我的妈妈和奶奶关系不好,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我有时候会想,以后我做了媳妇儿,定会处理好这种世界上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
女主人公为什么会在婆婆得了老年痴呆后依旧对她耐心细致?
只因当年婆婆在丈夫远渡重洋是的陪伴,留下不值钱但满怀爱意的吃食,还有两个人的心灵相通。
这就是原因。
你对别人好,别人因为心怀感恩,会加倍地对你好,这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最简单的方式。
反观现代人,我们都太复杂,简简单单,不好吗?
就如女主人公在半夜曾想闷死熟睡的婆婆,我们都能理解她内心无比的纠结与痛苦。
令人感概的是,婆婆后来竟真的咬咬舌头,这就是传说中的心灵相通吧。
还有一点儿,妍秀爱上了已婚已育的男人。
这段话,写给你,是写给我最亲爱的你的心灵独白。
看到妍秀打给他电话时他在干吗么?
他在哄孩子睡觉呢。
你的心我的心都暴露着,难免受伤。
最可怕的是已婚男人,他知道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轻松地以自己丰富的阅历来骗的不谙世事少女的心。
你要做的是阅历比他更丰富,阅人无数,才能在未来擦亮眼睛。
年轻时难免会因爱情受伤,这就是青春,不经历怎能死而无憾,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啊。
对吗?
喜欢妍秀的那些话:“我会好好地活着的。
我会遇到一个好男人,像你太太一样。
像我妈妈一样,善良地活着。
要谈一个堂堂正正的恋爱,可以像别人炫耀。
我的男人有这样那样的睡相。
没有我的话,他就连一只袜子都找不到。
洗漱时,总会弄脏胸前的衣服。
我可是每天都在幻想我的另一半。
”亲爱的你,不论这个世界如何对待你,你总要好好地对待这个世界。
依旧相信美好的事情的存在,努力,加油,疼痛不过百日长。
终了,献给我自己,献给那个去过的城市,我曾为之痛哭痛苦不已的人。
这就是青春。
哎呀,我去,这个离别美在哪里啊?
看的时候气得要死!!!
这个看完,完全会有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绝逼不能做全职家庭主妇的想法。。。。。
这妈活得也太憋屈了,生活得那么累,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与爱,家人对她的付出全都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这妈还自我感觉良好,我看得满眼凄凉,老公,儿子,女儿, 弟弟,还有个得老年痴呆症的婆婆酗酒老公的对她不闻不问,漠然儿子的嫌弃,小三女儿的无视,窝囊赌棍弟弟的无赖,还有个一言不合就开打开骂撒泼揪头发的老年痴呆的婆婆,身边一帮子亲人,集体忽视她,正常的全都自私得要死,(除了弟妹)不正常的只会找茬,即使生病后也没差多少,一直到快去世前才被人些许珍惜,开始集体表现各种伤感与不舍,混蛋们稍微一丢丢表现,观众就集体慈悲心了,NND,三观差点碎了这美,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美个屁啊!!
这种因为“死亡“来集体被迫去改变的值得去歌颂?
用自己的死换来一家人开始好好生活?
所以好欣慰?
什么鬼啊因为老婆,母亲还有姐姐的离开所以得到成长了,用这样的氛围来烘托温情与伤感还有温暖??
真的合适吗?
这也太失败了,想要告诉我们应该要珍惜?
可煽情,没找对点啊我只看到了悲剧,作为一个女人一生的悲剧!!
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样,价值观就是有问题的,这绝不值得赞美,更不应被歌颂与圣母化,或许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吧但我宁愿自私一点!
槽点太多,已经无力吐了,拍得画面再好看有个屁用哈PS:据说原著作者写书是为了纪念母亲的,没看过书,不知道电影是不是曲解了一部分,或者是表现差池了,以上观点仅仅是针对这电影而言!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缓了好几天才稍稍平复心情,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在对人性的处理方面确实很好,他们总是能轻易地触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围绕着一个母亲每天琐碎的日常而展开,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还要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一个人挑起家中的重担,一年到头操劳不休。
而家里的其他成员,她的老公、女儿还有儿子,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烦恼,没有人帮她分担,理所当然享受着来自妈妈,来自妻子的这种好。
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对这些琐事毫不关心,连他出门时打的领带、穿的鞋子都必须她准备好,甚至在她提起自己身体不好想去自己老公上班的医院检查时,她的丈夫却因为薪资低没面子直接让她随便找个社区医院看看就行,她的女儿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成了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她去女儿上班的地方,想约她一起吃一顿午餐,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乌冬面,女儿却忙着跟情人约会借口工作忙推脱了她,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每天饮酒作乐,好不惬意。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她被查出身患膀胱癌晚期,这一刻,这个女人突然成了家庭的焦点,每个人都在自责,怨自己为什么平时不分出多一点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婆,可是就像女儿说的,他们也很自私,因为他们想得最多的是没有妈妈的以后,该怎么办?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是啊!
妈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可我们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些,却没想过,妈妈她也曾向往过拥有自己的时间。
这位母亲第一次半夜吐血的片段是整部影片最催泪的地方,她痛得嚎嚎大哭,她开始惶恐,开始害怕,怕自己再也没办法好好扮演好妈妈的角色,怕自己没办法再陪陪家人,甚至差点闷死婆婆就是为了怕她一个人留在世上受苦,怕以后没有人愿意照顾她。
可是后来她愧疚时哭喊着的那一句“妈”直接让我泪奔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愧疚和不舍。
她放不下一切,可是她已经没有时间了,她担心丈夫以后生活没有人打理怎么办?
女儿连个大酱汤都煮不好以后怎么过日子?
儿子这么优秀,真想看看他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可能我一直写这位母亲会显得比较片面,毕竟还有影片其他家人的付出和情感不是吗?
我只是觉得,所有的这些,比起妈妈的爱,真的是微不足道,她平时被忽略得太多了,若是之前的关怀多一点,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呢?
这个女人太圣母了,作为一个自私的人,我理解不了。当然也没有感动得流泪。
顾老师肯定不喜欢
今年母亲节关注的电影。一个本来就存在各种问题的家庭,因为母亲得了癌症而雪上加霜,最后母亲不幸去世了……这样悲伤酸楚的故事却取名为《世上最美的离别》?是“惨”的离别吧?
非常恶心,全片充斥着女人牺牲一生被吸了骨血来让所有压榨她的人醒悟?没看到醒悟,就是坏人做久了,长期索取的弟弟送一盒牛奶就叫醒悟了?就感动满足了?呸
哭。
简直是鳄鱼的眼泪啊。
后面哭惨了
太悲了!当妈的真不容易!哎
一点都不美,烂俗片子,爱自己都不会,还要把奶奶闷死我简直毛骨悚然,一家子没有一个正常人,虽然片子想要表达让大家珍惜家人的爱,但对女性的刻画实在太差劲了,最后都没有自我意识觉醒,幸亏这是得了个绝症早死了,要不得给人当一辈子免费保姆
越来越难被这种片子打动了,是好是坏啊?
这离别没有很美好。婆媳关系是我看过的电影里面最好的,日韩电影中的媳妇好多都是家庭主妇,伺候一家人,感觉地位不高。
比想象中要好。
看过之后没有那么感动,我觉得很一般,情节也很一般,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把于娟的故事拍成电影会更催泪
如果剧情不是那么拖沓,母亲不要让人心疼地受那么多罪,也许我会更被打动
虽然不算得什么佳作,但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不过如此而已,简单却感动。
大部分女人的一生都是一桌子杯具!
哭了
明明是个烂俗的故事,但拍的却如此虐心,妈妈和奶奶两个人演技太棒了。
儿媳跟妈的互动倒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