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剧透,慎点。
这部电视剧里面的男人好像都得偿所愿了:海皮事业有成,最后还和小爽在一起了,简直走上人生巅峰;狗子和小凤在一起了;就连小爽的哥哥貌似也复婚成功了!
可是女人就没一个能顺了自己意愿的:小爽美国没去成,和男神也掰了,前面36集反复说不喜欢胡同生活不能和海皮在一起,最后一集去外面呆了一年就明白“还是家里好”,就突然愿意和海皮在一起了;小凤多次拒绝狗子的明示暗示,暗恋海皮,表白被拒绝,然后突然就同意和狗子在一起了;小爽的嫂子,呵呵,无性婚姻过了三年,好不容易离婚了,我还以为她能从此过上性福生活呢,没想到又和环保男复婚了!
其实这部电视剧里面好几个地方都值得好好展开讲的。
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关注老人退休以后的生活,特别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等一些疾病的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24小时身边都得有人陪着,这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如何才能同时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还完成好工作?
还有环保男,为什么三年都没有夫妻生活呢?
这和他的环保事业矛盾吗?
为什么离婚一年后又改变想法了?
感觉编剧想说的东西太多了,可惜都没说透。
整部剧下来有很多笑点,但是笑点背后让人更多的是感动。
海皮玩世不恭,老头身患老年痴呆,不肯承认自己是他的儿子到送到养老院最后把老头接回家,老头虽然在养老院一切都好,但依然愿意跟着儿子回家,血浓于水即使是痴傻也不忘连心,海皮把老头接回家一切按照晓然老师的作息表陪伴老头,叫苦也有,埋怨也有!
但是当看到老头在大街上尿裤子后把衣服脱下来给老头系在腰间更多的表现出了心疼!
我怕死,我胆小去你的没劲,我怕见不到我儿子海皮了,海皮,海皮你们不知道?
就是刚生下来叫你们给起的名,你们没文化,起的什么名儿啊,孩子淘气,特别皮,所以叫海皮,海,有水,有喝的,大海,不听话,从小淘气,那我也不能失去当爹的尊严啊,我有办法,我揍他啊,那当然有真揍,有假揍嘛,喝酒了就真揍嘛,没喝酒那就假揍嘛,真揍也好,假揍也好,没过两年孩子长大了,不回来了,走了,平常我去上班开车,回家见着他不显,好,现在可好,我,我上班回来没人了,见不着了,还真想他,怎么办,喝吧,他没去找他妈,他闯荡去了,闯荡去了,这孩子随我,实诚,心眼好,没心眼,脑子笨,可怜啊孩子,所以我也想他---15集
通过喜剧手法传递出温暖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儿女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将儿女拉扯大,好比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作为儿女,要用自己的真心好好报答,孝顺他们,让父母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
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普遍都很大,很多子女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常回家看看,也就仅仅停留在歌曲中了,子女能回到家看自己一眼,也就成了很多空巢老人的一种奢望了。
有鉴于此,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作为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今后不回家探望父母,那将是一种违法行为。
乌鸦都知道反哺,更何况我们人类,如果一个人是通过法院的判决书被强制履行探望父母,孝敬父母的义务和责任,那我觉得这个人就不配以人类自称,必将被钉在道德的耻辱桩上。
从婴儿、成年人、再到老年人,周而复始,人类就是这样繁衍生息下来,大家都会经历年老这个阶段,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大家也有自己的子女,子女们也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好的榜样也是一种传承,因为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
看《嘿,老头》这部剧是播出后很久很久才开始看的,可能泪点比较低,一看见老头的孤独时,眼泪就会不由自主的在眼圈中溢出,剧情开始就把父子矛盾给铺开了,不知不觉就让观众拉近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中的大部分父子好像都是这样,永远都在吵闹中带着温情中度过,不知不觉的长大后还是习惯的吵闹,却忘记父母那逐渐老去的容颜,忘却了父母内心的温情,看着老头站在大街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时,就会觉得孤独与伤感从屏幕中溢出来,不由得就想着自己父母的以后,看着老头忘记所有,看着他抱着名叫李克花的娃娃,那样子就像一个儿童,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娃娃是他的伴,莫名的鼻子就酸了,看着刘海皮的改变,就会想着生活中有多少家庭会真正的因为老头而改变,看过很多家里老人病后直接送养老院,然后一年可能都难得去见的那类,记得两年前去过一家养老院当自愿者,很多老人其实都是有记忆的,很期望自己的家里人来看他们,但是就只能期待。
在剧中,我没看到大城市的那种拥挤,没看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压力,同样没看到生活中的勾心斗角,勾勒出的大部分都是如何对待亲情。
这部剧亲情的主题其实并不新鲜,但是可贵的是整部片不走拍烂了的催泪煽情路线(当然有些情节确实很感人),主要的基调是轻松诙谐的,让人在开心一笑之余不禁感慨亲情的可贵。
除了剧情以外,本剧的演员也是一大亮点。
李雪健老师不愧是老戏骨,以前虽然没怎么看他的戏,但是这部戏中他演的“老头”真的是非常可爱。
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一颦一笑,一个或呆滞或单纯的眼神的演绎非常到位,让人真的觉得他就是那个真实的患者。
当然,与他演对手戏的黄磊也是演技不俗,虽然有点定型的感觉(男闺蜜类型 :))。
他演的海皮表现得更多的是父亲得病后的照顾,而少了一些之前与父亲不和之后情绪转变的演绎。
当然,那种父与子之间的角色转换确实让人非常感慨,未免有点理想化。
现代社会,如果一个独子自己工作都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应该很难全心全意地照顾患病的老人吧。
当然,我不是说没有,他也确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但是角色确实有点理想化。
故事的另一条主线就是海皮与易爽(小宋佳)的爱情故事。
虽然我还没有看到结局,不过觉得里面一些角色真的很刻板印象,还有点价值观绑架。
小宋佳的男友白杨是美国华裔,然后又来了个他的青梅竹马--张兰,两人一个高富帅,一个白富美,然后两人就是不合。
然后白富美就是喜欢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还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人高富帅就是不要,自己办个残障学校(明显的美国价值观),偏偏喜欢“真实”的易爽(不爱工作,不爱奋斗,喜欢懒在家里,妈妈给做饭,洗衣,伺候着)。
这是什么逻辑?
我知道编剧就是想表现人美国价值观不对,不现实,装,我们自己的北京的价值观接地气,真实,就是好。
真是赤裸裸的价值观绑架!
当然,两种价值观确实不同,我们也不用非说一个好,一个不好吧。
而且也太刻板印象了,就不能有个真实点的,或者不那么“完美”的配角吗?
一部书里如果出现一把枪,那这把枪一定会响——契诃夫这是之前看书上写的一句话,主要意思说,所有出现在作品里的元素最后都会起到作用,所有的元素都不是多余的。
最近看《嘿!
老头》,这部剧真是把这一理论用到了极致,这部剧所有出现的角色就没有打酱油的,全部都在围着主线打转,关键的时候,插入主线“添乱”,让一部佳作渐渐沦为絮叨像老太婆裹脚布一样的传统国产剧。
总结了一下,一共分这么几个主线,海皮的爱情故事,易爽的爱情故事,白洋的爱情故事,易爽大哥的爱情故事,易爽弟弟的爱情故事,狗子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父子情的主线被这样瓜分,有的支线竟然就那样持续了五六集,硬生生的插入主线。
支线本来是为主线服务的,而不是添乱,支线甚至可以略过,导演硬生生的让支线蹩入主线,让整部剧又臭又长。
真是,真是相当佩服导演编剧这缠裹脚布的能力。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风吹过来,你的消息,这就是我心里的歌,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这真是一个慢节奏的故事,但是满满的都是感动老年人这个问题真是一个社会性的大问题,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
所以我特别佩服海皮的魄力,敢问有多少人可以为了陪自己爸妈辞去了工作,这么多年都是单身一人。
看的过程中总是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想到爸妈老的那一天,自己会不会、能不能像海皮那样孝顺。
必须会、必须能。
感觉剧中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年轻的时候感觉爱情比亲情重要,经历的多了才发现,真正永远爱你的那个人绝对是你的家人,你的爸妈,兄弟姐妹。
说一下对演员的看法,感觉这次小宋佳应该是本色演出吧,潮。
很喜欢黄磊,不是因为他的可爱的多多,就是因为他的演技。
第一次看岳云鹏的表演,有点失望,感觉和小沈阳一个节奏了,太娘。
大赞一下李雪健,绝对的艺术家。
最后,希望大家都对家人好点,多陪陪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不喜欢追剧,是因为没办法忍受那些委屈的、陷害的、揪心的情节。
明明知道男女主角终成眷侣,还要紧张他们到底何时才能解开鱼死网破的误会;明明知道主角光环保佑好人永远不死,但也要被反面角色气的牙齿痒痒打抱不平。
不想要被这样与我无关的情绪牵着鼻子走,索性就换台看广告了。
直到无意看见在广告中“插播”的《嘿,老头》,才发现原来也有这样一种剧,它来自每个人的生活,它走进每个人的内心。
看到海皮和老头儿吵架,觉得那些台词是那么的熟悉,仿佛突然间荧幕上的老头就变成了自己的爸妈,而海皮正是当年那个不懂事的我。
瞬间我就能理解他们是为何而争吵,也就同时理解了自己和爸妈是怎样的倔强。
老头得知自己的病后,一个人去养老院,他不愿意麻烦自己这个儿子,其实,谁的爸妈不是如此呢?
当他看到养老院的环境后,四分满足,六分无奈,那一刻我的心也酸楚了起来。
这种酸楚,不再是因为编剧刻意设置的误会,不再是因为导演精心布局的煽情,只是因为,电视机里的小人物就是我们自己,而那些由剧而生情感,与我密切关联。
以前总觉得国内的电视剧大抵如此,激起观众的同情或愤怒,再让他们宣泄出来,可哭过之后依旧觉得心里堵得难受。
只有《嘿,老头》,它让你挖掘出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专属情感,泪流之后,是舒缓,是暖心,是满满的爱。
这个时候,除了给你爱的人打个电话,还有什么更好做的呢?
片尾看到黄磊以海皮的身份对老头说的一段话,他没有说“希望你好起来”,他说“老头儿,我就希望你这么着儿。
”这才是生活!
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反转剧,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法儿过着诗一样的生活,但是我愿意在这平静的日子里,与爱相守。
通常我们总是讲父爱的伟大,怎么讲,当然是父亲怎样怎样的付出,怎样怎样的牺牲、隐和为你好。
这部电视剧是付过来说的,一个孩子为了痴呆的父亲,还是儿时与自己关系不好的父亲,总是吵架的父亲,甚至离家出走都不想见得父亲,如何费心费力,如何打工,如何操劳。
奇怪的是,看完依然还是那个感觉,父爱如山。
所以你要相信,无论表不表达,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