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高中辍学、没有工作、又要带两个小孩的单亲妈妈贝蒂·安妮·沃特斯在1983年眼睁睁看着背负着谋杀与抢劫两项罪名的哥哥肯尼斯·华特斯被判无期徒刑锒铛入狱,坚信哥哥是无辜的贝蒂在接下来的12年里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拿到法学学位。
于是,贝蒂在1995年开始着手重新调查当年她哥哥的谋杀案,最后她以DNA证据并不确凿为理由证明她哥哥的清白,成功地挑战了之前的"有罪推定",而哥哥也在入狱服刑18年后于2001年3月重获自由。
幕后制作执着导演演绎执着人生在影视界,那种执着于一个目共标坚持到底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励志的感召色彩,而如果这其中牵涉到冤案、亲情与个人奋斗,那么就更加充满抓人情感的张力了。
而美国影人托尼·戈德温正是被一个名叫贝蒂·安娜·沃特斯的女人为兄弟申冤的决心感染,在2010年,他试图将这个故事带上银幕,让更多人被这个女人的故事感动和激励。
而托尼·戈德温在影视之路的历程又何尝不是一个目标坚定,又不断坚持的过程,他很早就投身演艺圈,甚至早在1999年就献上了自己的剧情长片处女作《月球漫步》(1999),但是他却并未因此一飞冲天,长期在电视圈打转,而且多是戏份有限的配角,《法律与秩序》(2001)、《嗜血判官》(2006)等名剧都成留下他的身影,而于此同时,他仍然不时献上自己的导演作品,一直未放弃自己对电影的梦想。
而这一次,带着一个好的故事,奥斯卡级的演员阵容,凭借这部《定罪》,或许托尼·戈德温的最好机会也到来了。
实际上,托尼·戈德温透露,《定罪》本身成形也是个曲折的过程,前后历时近十年,而本片的缘起实际上还是源自他的妻子。
"我的妻子在《60分钟》栏目看到了这个案子。
她激动的向我倾诉关于这个案子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戈德温就张罗了解这个案子的详情,但是贝蒂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于是,他又通过经纪人辗转一番,才联系上当时帮助贝蒂的公益组织的律师巴里,慢慢的开始了本片的策划。
而对于兄弟姐妹间感情的珍视本身也是促使戈德温坚持完成本片的最大动力,"很长时间以来,我就为兄妹间的这种纽带感到着迷。
我感觉如果没有我的兄弟,我简直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认知。
当我听到关于贝蒂·安娜和肯尼的故事时,这真的感动了我。
我对这种亲情的纽带非常感兴趣,贝蒂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自己十几年的光阴,这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托尼·戈德温为本片倾注了巨大的感情,也让本片在情感张力上更加真实。
奥斯卡级阵容演绎感人亲情为了自己的信念,在艰难的生活中含辛茹苦十几年,贝蒂· 安娜·沃特斯的精神无疑需要一个对此有强烈体会的演员扮演。
从这个角度看,希拉里·斯万克正是最佳人选,仅看看让她摘得奥斯卡影后的角色吧,在《男孩别哭》(1999)中,她不惧他人冷眼,勇敢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同性之爱。
而在《百万美元宝贝》(2004)中,她又以一个中下层女孩的拳击手梦想,带给了无数观众感动与激励。
希拉里·斯万克从气质和过去扮演的角色看,这种坚毅的女性角色正是她的最爱。
而对自《百万美元宝贝》后,几年来再未献上令人印象深刻角色的斯万克来说,这部影片对她个人也是一次机会。
为此,她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贝蒂是我真正的英雄,如果(扮演这个角色)让她、肯尼和他的家庭们失望将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
所以在准备上,我知道我应该与贝蒂会面,但是我不想立刻会面。
我想理解她的内心,她的驱动力,她的自我意识,她的谦逊,就如一个洋葱一样,了解贝蒂的每一个层面,我想在会见她之前先吸收这些感受,我想理解一个内在的贝蒂。
托尼·戈德温和帕梅拉·格雷(本片编剧)之前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与贝蒂交谈,录下了她很多带子,所以我可以翻来覆去的听这些对话",就这样,斯万克花了6到8周时间准备,从贝蒂的口音到内在情感,她都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贝蒂。
而令贝蒂倾注十几年心血的兄弟肯尼·沃特斯则由山姆·洛克威尔扮演,2009年,一部极具反思精神的独立科幻电影《月球》(2009)让观众们全面认识了这位演员,其表现的孤独中的情感和对地球上亲情的期盼正与《定罪》中肯尼的处境相似。
由于肯尼在出狱后不久便去世,所以洛克威尔无法直接与他要扮演的人物对话,但是与斯万克相似,洛克威尔也通过倾听贝蒂讲述的录音,全面了解了肯尼的性格和经历,同时肯尼在狱中写下的信件更是给了他塑造这个角色巨大的帮助。
用他的话来说,"当贝蒂讲述这些故事时,我可以将他具象化在我的眼前,他们真的太生动了。
"凭借希拉里·斯万克与山姆·洛克威尔对这个故事,两位主人公内心的细致体察,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值得期待。
以个体命运唤起社会关注对于观众们来说,贝蒂·安娜·沃特斯的故事首先是个动人的个人奋斗史,她为自己的家人奋斗,为自己的命运奋斗,带着对自己兄弟强烈的信任,一种亲情的感人与伟大在银幕上催人泪下。
而对于托尼·戈德温来说,他除了表现这个动人的故事外,他也试图提醒人们注意到现实,在1999年,有近258名狱中犯人通过 DNA技术被证明无罪,其中包括肯尼这样的在绝望中等待死刑执行的人们,在为贝蒂的故事感动后,唤起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或许才是对贝蒂的奋斗最有建设意义的回应。
花絮·本片女主角贝蒂一角本来计划由娜奥米·沃茨扮演,但是最终,两度摘取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获得了这个角色。
· 本片于2009年在密歇根杰克逊监狱开拍,导演表示,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在那里拍片比较便宜。
无独有偶的是,2010年上映的另一部涉及监狱场景的影片《危狱惊情》也在密歇根州拍摄,因为在那里拍片将享有42%的减税优惠。
看来,密歇根州今后将汇集不少监狱题材影片的剧组了。
有妹如此,此生足矣。
这个人出来6个月就挂掉了,真可惜。
2009年最终赔了$3.4mill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viction_(film)The town of Ayer and five of its insurers have agreed to pay $3.4 million to settle a civil rights lawsuit filed by the estate of the late Kenneth Waters, who spent more than 18 years in prison for a murder he did not commit before his sister earned a law degree and helped free him through DNA evidence. (Full article: 965 words)
目前百度不给力,没有相关网页,只有google搜出来几篇相关报道,翻译水平有限,仅摘过来:1、kenneth很不幸,出狱后只享受了6个月的自由,就死了。
2、兄妹俩获得了3.4million的赔偿。
3、Nancy taylor没有受到任何形式上的处罚,网上连的照片我都没找到。
有找到的麻烦给我个地址,我去吐口口水。
--中英分割线Estate of Kenneth Waters To Receive $3.4 Million In Settlement For His 18 Year Imprisonment Posted on July 15, 2009 by Avi Kamionski The Boston Globe is reporting:波士顿环球 报道:The town of Ayer and five of its insurers have agreed to pay $3.4 million to settle a civil rights lawsuit filed by the estate of the late Kenneth Waters, who spent more than 18 years in prison for a murder he did not commit before his sister earned a law degree and helped free him through DNA evidence. The estate was represneted by Barry Sheck of Neufeld Sheck and Brustin.Ayer police were accused of coercing false testimony to convict Waters and withholding evidence that could have cleared him. A sixth insurance company, Western World Insurance Group, has declined to settle, but negotiations are continuing. Kenneth Waters was freed from prison in March 2001, and the Middlesex district attorney’s office dropped the charges against him. But he enjoyed only six months of freedom. He died on Sept. 19, 2001, after he fell on his head from a 15-foot wall in Rhode Island while taking a shortcut to a restaurant.Ayer’s town administrator, Shaun A. Suhoski, said the lawsuit was “a very complex case and, through the very diligent efforts of our legal team, with close oversight of the Board of Selectmen, it appears we’ve reached an acceptable endpoint in this litigation.’’Kenneth Waters was convicted in 1983 of first-degree murder and armed robbery in the death of Katharina Brow. She was found on May 21, 1980, with more than 30 stab wounds, in her mobile home in Ayer. Waters; his girlfriend, Brenda Marsh; and two of her children, one of whom Waters had fathered, had been living in a house behind the mobile home.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filed by Betty Anne Waters, her brother had a solid alibi for his whereabouts when the killing occurred: He had been working a night shift at a local diner and then had a court appearance the next morning for an unrelated matter. Ayer police interviewed him after the killing, but filed no charges, and the case remained unsolved for 2 1/2 years.In October 1982, a man who was living with Marsh approached Ayer police and said she told him that Waters had confessed to killing a woman in Ayer,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She also said she had washed Waters’s bloody clothes, he said. Ayer Police Chief Philip L. Connors and Officer Nancy Taylor-Harris interrogated Marsh. Although she initially denied that Waters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killing, Marsh ultimately relented and said he had come home drunk the morning that Brow was killed with a long, deep scratch on his face,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Police arrested Waters, even though officers had examined him after the killing and found no wounds.The complaint alleged that Waters was indicted based in part on false testimony before a grand jury by Taylor-Harris that fingerprints found at the crime scene were smeared and useless to investigators. In fact, authorities found a bloody fingerprint on a broken toaster and a partial print on a kitchen faucet that was still running when Brow’s body was discovered. Taylor-Harris knew that Waters had been excluded as the source of the prints, the complaint alleged. Waters was convicted by a Middlesex Superior Court jury and sentenced to life in prison.
除了妹妹的执着令观众动容外,剧情的本身并无让人印象深刻之处。
相对于亲情在改写案件最终结果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言,技术手段的进步是决定性的。
如果片尾花3、5分钟再现一下兄妹对坐下冤案的地方警署官员的诉讼,比简单的字幕交代,更好。
毕竟,冤案平反之后,看看“坏人”坐在被告席时候的表情,更能让观众满意~~~
有人说世上无正义只有利益正义是那些文艺范知识分子自欺欺人的自慰棒有人说平头百姓不在乎正义,不关注权利,无福消受自由心里只有生存和利益有人说先要吃饭,而后才有自由连饭都没得吃,还谈什么自由的确正义太崇高,太遥远,太虚无,不能拿来打牙祭的确即便在美国麻州正义都迟来18年遑论呼格吉勒图遑论聂树斌的确自视高人一等看穿一切的犬儒们能找出无数证据说看吧,还不是利益驱动但是我说正义不是为了超凡脱俗的评论而存在的而恰恰是因为这些被人说是不关心政治、不关注自由、不了解正义、不配有权利的草民们而有意义正义就是为了这些即便是自认为不需要正义的人而存在的当你看到沉冤昭雪的那场灿烂微笑时你还怎能说这世上本就没有正义呢
贝蒂以坚定的信念用18年完成了她的目标,艰辛但充沛的18年,这是值得过的人生,从高中肄业生成为律师对贝蒂而言只是附带收获。
年少的肯尼曾经用命保护过贝蒂,那个时候他是强大而正直的的,是的,值得被拯救。
拯救者若没有被拯救者的配合,没法成功, 两兄妹用一种异于普通人的方式度过生命中的18年,基于结果,这18年也是值得过的。
| 故事没有表现施害者在肯尼平反后的情况,这是值得肯定,不然也太俗套了。
先简单说一下剧情,一对兄妹从小感情很好,哥哥因一级谋杀入狱,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此艰苦生活,学习法律,兼职情况下拿到学位,成为了一名律师,找到新的证据,18年牢狱之后,作为哥哥的辩护律师为哥哥翻案,重获自由。
由真实故事改编。
这是一个看了开头便知道结局的故事,那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
首先是信任,哥哥是个混混,从小惹事生非,被判杀人抢劫与他的日常行为相符,然而妹妹18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中,从来没有问过哥哥,你到底有没有杀过人,she just did it without any suspiction. 唯有一次探监,哥哥说如果DNA Test is possitive,其实他没有说“如果”,我替他说的, 话还没说完,妹妹就怒了,强迫哥哥做DNA测试。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眼泪夺眶而出,我不想发怒,我想把哥哥的头抱在怀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他关心他信任他,作伪证致使他入狱的两个证人是他的前妻和女朋友,也许妹妹是他最心底的一点点温情,如果这个也消失了,他会放弃他自己。
坐牢、死刑哪有被爱的人背叛可怕?
当然这一幕也可以理解为妹妹不管哥哥有没有罪,都试图找到审判的漏洞,把哥哥从牢里弄出来,谁知道?
反正她要把他弄出来!
其次是爱,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支持和信任。
妹妹边在酒吧打工边考律师的过程中,她老公离开她了,他不信任她也不信任她哥,更重要的是其实他没有那么爱她,他要自己的快乐,不能给她无条件的支持,在她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离开了她,离开了她们的孩子。
又在她辛辛苦苦把孩子扯大的时候把两个儿子要走了,很残忍哈?
但是其实没有爱的时候人就是这么自私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她心里没有你,一切的责任都是扯淡!
另外还是关于爱。
老公的离开,孩子的离开对妹妹来说毫无疑问是极大的打击,她笑嘻嘻的送孩子上车后转身没走到家门口就跪在了草坪上痛哭,再也撑不下去了!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start again,我相信没有女伴儿来找她,她颓废几天依然会继续她的使命。
因为她和哥哥之间的爱是纯粹、深邃的,什么都不能阻止她的脚步。
片尾哥哥坐在河边发呆,妹妹走过去靠在他身上,他讲了一些天马行空的鬼话后,最后才说I know you love me that much. 是的,这就是一切的因和果。
第四也是关于爱。
令人伤心的一点是当妹妹的儿子讨论此事的时候,他们支持妈妈,但是他们之间不会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说他们彼此不会为对方做同样的事情,同时他们认为妈妈为了叔叔牺牲了一生。
妈妈疑惑的看着两个儿子,也许心都碎了,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的不是么?
你自己要坚强,坚持你自己的爱与希望,你不能指望别人,不管是你的兄弟、姐妹、父母还是爱人,你只能知道你给予多少爱,你不能奢望回报同样的爱,一丁点儿都不要去想。
那么我会怎么样做呢?
爱就是人生,如果放弃了自己的爱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得到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除此以外,还有两点感想:1. 电影还是电影,虽说是真实故事改编,它还是故事,如今我D的统治下,现实是非常残酷的,所以不是光坚持就能守得云开的,所以大伙儿不要模仿电影,要学会保护自己,用更聪明的方法去处理遇到的困难。
2. 如今社会到处都是坏消息的情况下,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其实还是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比如拍一部如此励志感人的电影,比如传播如此励志感人的一部电影,传播爱,又或者每天做点儿真正帮助他人的事情,而不是一面空喊仇富仇官的口号,另一面一转脸只想着自己如何能在芸芸众生中行使一些特权,比如孩子上好学校、黑金买通政府、医生、税务。。。。
当细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其影响力存活力会有所下降。
其实这一切也未必有效,但还是从我做起吧!
否则只有期待有人揭竿而起,我们才有机会弃笔从戎,做把花木兰什么的。。。。
此片再次证明,希拉里-斯万克是演平贱角色的天后。
这个角色的原本是属于娜奥米-瓦茨的,相信若是她出演,影片传递出的质感和感情细节会全然不同。
娜奥米那一张楚楚可怜,时刻可能被吓到的脸,会让这个故事矜持的张力瞬间被瓦解——你甚至很难相信她最终会成功,所有的观众情感都会被牵引到去怜惜一个美人儿如何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做了一个“牺牲一辈子”(片中女主角儿子的话)的苦。
斯万克却不一样,即便她痛得都快哭了,我也未心生痛楚,因为她传递出的角色感受便是:她肯定能击败一切而成功。
演员的演技再好,永远抵消不了命中带来的气质。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已经从天后位置退居二线的茱莉亚-罗伯茨。
当年为她摘得奥斯卡影后的《永不妥协》,其实跟《定罪》有不少相似之处:贫贱女子展开调查,推翻体制,告赢大财团——这是罗伯茨在《风月俏佳人》之后最正确的一次角色选择,在《风月俏佳人》里,她把妓女演出了处女味,在《永不妥协》里,她把民权斗士演出了妓女味——我可不是高级黑,事实上,这完全是赞美,正是这样妓女味的处理手法,让观众都嗅到了角色丰实的血肉感,那年的奥斯卡,茱莉亚一是胜在多年来的人脉,二是胜在了选角的胜利——每个演员都有自己最擅长的类型和处理,但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意识并发现这个道理,这同样需要经验和天赋。
所以,感谢斯万克接了这部戏。
如果是娜奥米-瓦茨,相信整场戏充满节制的处理方式会完全被泪水冲垮掉——节制和对于情节处理的多处留白,是这部电影最值得评四星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女人,有这么一生,做了这么伟大的一件事,那还有什么遗憾呢?
《定罪》是一部典型的沉冤昭雪型电影,同题材的例如《永不妥协》、《秋菊打官司》都为中外观众所熟知。
如许多法律题材的电影一样,电影将一些法律知识汇于其中,亦描绘了行政的繁文缛节对实现司法公正的桎梏。
然而电影并未过多纠缠在案件本身的证据收集和法庭辩论环节,而是将重心放在影片中的Betty Ann和Kenny之间的浓厚亲情之上,以此来展现影片的深层主旨:血脉相连的坚持和信念。
然而,沉冤昭雪的背后,亦有一些故事:电影中的人物Kenny事实上在2001年他出狱后6个月后就不慎摔死了。
人们因为这件有如“上帝的旨意”般的事件议论纷纷:看来Kenny还是待在监狱里更安全。
然而导演Tony Goldwyn却解释:“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但是我认为,最终,电影不会顾及此。
电影关注的更多的是Kenny的自由以及Betty Ann和他之间的亲情关系。
“波士顿人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因为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麻省的Ayer,然而,这部电影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密歇根州的Ann Arbor拍摄的,只有一些为故事铺垫的背景是在故事发生当地拍摄的。
这是一部R评级电影。
这个精彩的故事被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Farah Stockman报导,他偶遇了事件中的“专为因为未作DNA测试而被错误定罪的人们无罪辩护”的律师Barry Scheck。
Barry Scheck把Betty Ann的故事告诉了Farah Stockman,经Farah Stockman回忆道:Betty Ann在Britol R.I的一个爱尔兰酒吧工作,非常腼腆,她似乎不愿自己被报导成一个高中辍学的人或是一个英雄。
她认为做一个单身妈妈没什么了不起的,而帮自己的哥哥打官司更是理所当然,”这是我该为我亲人做的,难道不是吗?
“ Betty Ann说道。
她似乎不想出名,然而,荣誉却还是找到了她。
Betty Ann的故事被登载在环球报头版,并引起了巨大反响。
十年后,这个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
现实事件中的遇害者Katharina Brow的子女Melrosa和Charles的律师Gloria Allred在众多媒体报导中谴责《定罪》的导演Tony Goldwyn和主演Hilary Swank从拍片到影片上映,全然不顾Melrosa和Charles的感受,从来没有联系过他们是否同意将他们的母亲拍入电影,更是没有带着悲伤或者同情打过一个电话。
《定罪》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女主角由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后(《男孩别哭》/《百万宝贝》)的Hilary Swank出演,男主角则是在去年的一部优秀科幻电影《月球》中主演过的老牌演员Sam Rockwell。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除了真实感人的剧本,更重要的是演员们的优秀演出。
然而,又正因为真实事件取材的有限性,整部电影情节的可预见性又似乎太明显,明明一个精彩的故事,嚼起来却让观众们有些兴味索然。
有时候真实的故事相比虚构的,正因为缺乏那么一些情节的不可预知,导致观赏度降低,在同期上映的《127小时》、《斗士》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影子。
综上,3.5星注:背景材料取材于ABC新闻、新美国评论等英文网页,理解不妥处敬请勘误斧正。
《定罪》真实事件改编。
事实上,这个故事我们也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可赞的是该片的技法娴熟到了炉火纯青之地,叙事毫无冗余,煽情毫无雕琢之感,虽是伪纪实,镜头却毫无第三者的存在感。
只用片头的一句“真实故事的改编”,和结尾的一句原型人物的真实状况,就很容易的牵引了观者入境和出境。
给了它四分。
少一分的原因是完美。
对女主角过分完美的塑造造成了电影事件感的弱化。
有很多东西没说出来。
或者是,审查制度的缘故,无法说。
开始准备写几句的时候,我开始回忆,为什么一部明明知道结尾的片子,还如此投入和积极看。
仿佛对待一个史诗般的电影。
不是纯粹当作励志或者人性片儿去看待,只是静静的看着,跟着女主角的执着而执着。
直到片中最感动我的镜头一闪而过:汽车里,妈妈在节后送两个儿子回爸爸家,嘱咐他们不要告诉爸爸,其实他们并没有时间在一起庆祝节日……而后座上的兄弟俩正在争论着什么……仔细听了听,才意识到,他们在问对方,如果他们也被冤枉了,对方会不会像他们的妈妈救他们的舅舅一样,拼了一生的力气去为其平反……贝蒂呆住了:你们认为我是一生么?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看客,都会觉得这就是她的一生了。
哥哥的冤案,改变了妹妹一生的命运。
而在她自己看来,一定并非如此。
她是个如此积极的人,她的积极和所争取到的,影响了她和她的哥哥,以及她所有的家人,和相关的人,和我们这些听到过并且看到了的看客。
这就是导演的企图。
正如肯尼被打开手铐,说到“that's it”?!
再写到这儿,我又开始纠结了,要不要改成5分呢?
影片本身語焉不詳,若不是表演的強悍,本片無看點。
这种沉冤昭雪的剧情成功催了我一泡泪。不过还是得残念地说,奥斯卡没你什么事儿。就是颁,也只该颁给Sam Rockwell一个最佳男配,或者还该给茱丽叶特.刘易斯一个最佳女配,尤其仅最后出场5分钟,那一口黑牙加神经质的表情,亦足以超越08年《虐童疑云》Viola Davis的大鼻涕了
虽然看到开头就能猜出结尾,并且其中的各种障碍也能预料。但是还是会在过程中有情绪起落。Sam从月球认识他,一直有不俗的表现
亲情真伟大,是什么让一个女人可以如此坚强?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真的好。
DNA技术的出现,让多少人沉冤昭雪!
将刻画重心放在了兄妹之情,淡化了洗刷冤屈中的证据收据和庭审,遗憾并未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反而是意料之内的平淡。感动人之处完全来源于真实案件本身。
很平淡,但不觉得拖沓,有点儿像日式温情剧
的确是很励志的电影。为家人平反昭雪已经不是新鲜题材了,越狱就是此类题材只不过手段和看点不同。国人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完全没有切身体会,一个公平公正的司法体系在我国是一种奢望。
这是一个由疯狂的偏执狂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真实性告诉我们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关键在于你下了多少决心 花了多少力气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没有矫情 煽情 只有亲情 真情 友情
剧情不指望了,很简单很容易预料,真实事件改编的缘故,现实中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只要像她一样的努力。
看到这部电影就想到以前的法律是多么的狗血。。70年代的中国连个流氓罪都要判死刑。现在想想当时的刑罚是多么的苛刻。看看现在的刑罚出个什么事只要你有钱什么都能解决。。。现实a。。。。让人感到悲哀。。。
中规中矩,化妆厉害,一众演员形象令人大跌眼镜
印象中林达讲过这个故事。边看边想起那个坐牢的中国董事长的书,所谓美国法律体制的黑暗。
由于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显得尤其震撼,每一个在其他影片中司空见惯的小小曲折都会让观影者为之一颤。
妹妹坚信哥哥没有杀人,16年努力当上律师并寻找证据为他清白。通过谈及她的家人感动冷漠的办事人员。警察威胁某些人做伪证,后来也因法律缺陷,警察没有被判定有罪。冤假错案很多啊。
不说其他,这实在是一个很平庸的故事……
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确实看到最后时开始反胃、缺氧。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两获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和《月球》吸引人注意的山姆·洛克威尔加盟,感动地本人一塌糊涂,眼泪鼻涕一起流啊~~恕本人眼拙,竟然没看出梅丽莎·里奥扮演了那个坏女警察啊!
故事本身就太煽情看得出来拍的很克制,干净有力……好吧算了,我捧着毛巾从头哭到尾,就一个这么美国的故事。承认吧,你最近的情绪太不对。
貌似好片的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