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得说这部片子是进来唯一让我看的激动的片子。
绝对beat了什么《投名状》《集结号》《大灌篮》《长江7号》,因为那些不是我们人民的生活,只有《一年到头》才是我们息息相关、寻常可见的生活。
两个解决方案,医生家没票,为什么不开车回湖南呢?
还有小孩去追回卖出的火车票,不妨就和人说突然来电话,说那张是假票,买主自然会乖乖地送回。
一年到头,曾经的年少轻狂,现在才发现,与家人的团圆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家庭,一切都是浮云,人就会迷失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
影片从农民工为切入点,把社会上的种种现实丑陋都展现出来,继而又展现出农民工的那种自然,纯真的现代面貌。
影片最后的医生的眼泪道妻子的妥协展现了当今社会人们自身矛盾。
而架桥老人的最后期守也是社会全体老人的心愿!
从小就想离开家,开始认真的读书,想考个远远的学校。
志愿也是在填好了外省的了才告诉家人。
结果给唠叨了一段。
想法总是很独立,总之要远。
可惜考的学校确离家只有1个半小时,然后就立志要好好学习,要工作到远远的地方,有多远就多远。
现在可好了,离家很远了,在这个所谓的大城市,看着事态万千。
确是无比的想家,想这那简单的笑声和声音,在这远远的地方体会着每个佳节倍思亲的滋味。
结果是思念和距离成正比。。
一年到头想家的寂寞老人赖在医院里;装修好房子等家人回来的校长;带着爱回家见父母的装修工;左右为难回不了家到痛哭的医生。。。。
还有很多回家的理由。
贺岁片能拍的这么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确实不容易,更不用说还能让人看得笑中带泪。
片中演民工的那几位哥们怀疑是不是找的真民工,太象了,整个从肉体到灵魂都融入了角色。
当片尾歌《蓝莲花》响起来的时候,看着屏幕上熙熙攘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返乡人潮,伴随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的歌声,我的泪水几乎都要涌出来,就这样被一部片子轻易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虽然市场反响不够热烈,但需要肯定的是,这是一部诚意之作,中国电影照这样拍下去的话,还是大有希望的。
记住了导演“王竞”这个名字,假以时日,又是一个宁浩。
今年,很多人都无法回家过年了。
即使可以,回家之路也变得更加艰难。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挡不住成千上万人,千里迢迢地往家里赶。
看新闻说,今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将达到17亿人次。
平均每天,都有4000万人,在回家的路上。
越是不容易,越是让人想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每逢过年,我们都那么想回家?
或许,过年对我们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过年”而已。
而回家,也从来不只是简单地“回家”。
2008年,有一部叫做《一年到头》的电影,让我真正明白了,“回家过年”这四个字,对中国人的特殊意义。
虽然这部小成本电影,画质感人,但过了10多年再看,仍然是“春节题材”里,最牛逼的那一批。
电影开始,就是拥挤的火车站,密密麻麻的人群,你争我抢,生怕买不着票。
10多年前,网上买票,还不是那么方便。
高铁网络也没那么四通八达。
要抢到一张回家的车票,真的是没那么容易。
《一年到头》讲述了三个主角“回家过年”的故事。
其中之一,就是叫张国栋,是安徽合肥来北京打拼的包工头。
他带着几个老乡来北京干装修。
因为踏实、靠谱,他混得不错,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
今年回家,对他来说,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他处的对象小梅,答应跟他一块儿回家了。
他要趁着过年,在老家订婚,也让父母见见未来的儿媳妇。
但拦住他回家的,还有几件烦心事。
第一个,当然是票难买。
第二,就是工钱要不回来。
他和手下几个农民工,认认真真搞好装修了。
谁知业主赖账,不给工钱尾款。
没钱,怎么回家过年?
包工头张国栋只能带着弟兄们讨薪。
第一次去,他们被小区保安打了出来。
第二次,受到新闻的启发,他们开始了“花式讨薪”。
开着小货车,打着标语跟着业主。
最后,在警察和记者的帮助下,才讨回了部分装修款。
《一年到头》虽然拍的是回家过年,但通过“过年”这件小事,把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浓缩于其中,并且一环扣一环,让我们看到了不同阶层的真实生活图景。
比如说,电影里的张国栋,代表的就是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农民工。
他们虽然在城市打工,但在他们心中,可以真正称作“家”的地方,依然是在农村。
因为他们的父母在那儿,孩子在那儿,他们所有熟悉的关系网络,都在那儿。
他们并非不想融入城市,只是现实的种种阻碍,不论是户口、房价、子女入学等等困难,都把他们挡在了城市之外。
他们虽然亲手参与了城市的建设,但在繁华的高楼大厦面前,他们始终像个局外人。
所以,过年回家,对他们来说,就不只是“节假日”那么简单。
一年到头,只有在这几天,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只有这几天,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地方的“主人”。
今年,因为疫情,好多农民工不能回家过年了。
他们所在的城市,也鼓励他们就地过年。
并且推出了很多政策,让他们在城市也能感受到过年的温暖。
但说真的,除了需要他们为“大局”考虑,牺牲回家过年的权利时。
在平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多想想,如何让城市也能变成他们的家。
而不是总把他们当“外人”,用种种限制条件,把他们挡在门外?
在电影里,让包工头张国栋回不了家的第三件烦心事,是他的另一个业主——白老师。
因为看到房子装修出了纰漏,白老师一下承受不住,心脏病发,住院了。
这下,包工头张国栋不但要在过年前装修好房子,还得在医院照顾他,搞不好,连家都回不了了。
这个白老师,是电影的第二个主角。
他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副校长。
但表面风光的他,却是一个独居老人。
儿子一家移民去了美国,还生了一个小孙子。
老伴儿放心不下,跑去美国帮忙照顾。
平时,就白老师一个人在家。
这回过年,儿子一家要回国,所以他才想把房子装修一番,一家人热热闹闹过个好年。
谁知道,包工头张国栋请的一个临时水管工不靠谱,偷工减料,导致房子漏水,出了大问题。
这才让白老师一下晕了过去。
对白老师来说,过年,就是难得的一家团聚的日子。
所以看到房子没装修好,他才那么着急。
这就是电影触及到的第二个社会人群。
过年,不仅仅是对农民工这样的“底层人群”很重要,对所有人来说,都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像白校长这样,可以算是社会的“上流阶层”了,但作为一个老人来说,什么也比不上一家人团团圆圆。
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很多人可以移民外国的地步。
但是在最基本的情感层面,还是非常传统。
家人之间的感情,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最大的牵绊。
所以,对白老师这样的人来说,过年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只是简单过个节,更是平时飘零四处的家人,难得的团聚机会。
在电影里,为了让白老师尽快康复出院,包工头张国栋去给他的主治医生送红包。
而这个主治医生就是电影的第三个主角——李家梁。
李家梁是那种农村家族的骄傲。
从小地方湖南湘潭考到了北京,还留在大医院当科室主任。
靠着自己的拼搏,在北京买了房,还娶了城里的媳妇,生了小孩。
用过去流行的话说,就是那种“凤凰男”。
村里亲戚家的孩子来北京打拼,都会托他帮忙照顾。
但让李家梁烦心的事,也是过年回不了家。
今年过年,是他父亲的八十大寿,老人唯一的愿望,就是能见见小孙子。
但儿子今年中考,妻子对他的学习抓的很紧,不让李家梁带儿子回老家过年。
这让夹在中间的李家梁很是为难。
父亲的八十大寿,一辈子只有一次。
再说爸爸含辛茹苦,把他供上了大学,如果这点心愿,都不能满足他,还算什么儿子?
但儿子的中考也只有一次。
平时就强势的老婆,肯定不会同意他带儿子回去。
再说,票也不好买,买不着票,想再多也是白搭。
这可怎么办?
李家梁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包工头张国栋来给他送红包了。
虽然平时,李家梁也会拿医药公司的回扣。
病人只要吃一瓶药,他会给开两瓶;只需要住两天院,他会让病人住7天。
这在医院里,不算什么大事,大家都如此,你不这样,年终奖就拿得少。
但对于病人送的红包,他还是不收的。
所以,李家梁拒绝了张国栋,但听说张国栋要去火车站,就拜托他帮自己买三张火车票了。
这也是咱中国人才懂的冷幽默,在春运时期,要贿赂医生,火车票比钱还好使。
就这样,他解决了车票的问题,剩下的就是说服妻子了。
在这三个主角里边,李家梁应该算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了。
出身农村的他,靠着知识改变命运,在城市安了家。
但只要父母还在,他就永远会回到农村过年。
因为那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根,是他出发的地方。
《一年到头》这部电影,通过“回家过年”这件事,把不同的社会阶层窜连在一个故事里。
不论是“有钱没钱”,所有人想的都是“回家过年”。
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不仅仅是过年;回家,也不只是回家。
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但发展迅猛的国家来说,过年意味着休养生息,也意味着,重新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检视我们现在的生活。
对于飞速发展,传统社会结构分崩离析的这个时代,过年也是我们难得的机会,重新建立血缘关系之间的情感联接。
让我们有机会可以和家人见面,重新确认彼此的感情。
在一年三百多天中,我们可能都独自在外,面对这个越来越原子化的陌生人社会。
只有过年这几天,我们才重新回到了传统中国的家族结构。
每个人聚在一起,不因为任何利益,只因为血缘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所有人都啥也不求地对彼此嘘寒问暖。
这就是回家过年对我们的意义。
所以,你能知道,为什么不能回家过年,会让那么多人感到着急、悲伤、难过、愤怒……在电影的最后,张国栋帮李医生买到了回家的火车票。
而李医生的妻子也最终被丈夫感动,同意带儿子回老家过年。
白老师也康复出院,和家人在新房子里团聚。
而包工头张国栋,开着小面包车,带着未婚妻和老乡们在大年三十回到了老家。
但愿现实中的我们,也和电影里的人一样,所有问题都能圆满解决。
最后,希望大家今年都能顺利地回家过年。
即使不能回去,也希望你能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春运,在其中只能算是一个线索,把各种各样的人物串起来,本质还是描绘了现在中国的各种各样的“现象”,“职业医闹”、以药养医、农民工、票贩子etc。。。
昨晚在影院看的,见到了电影的主创。
看片子从头笑到尾,最后我哭了。
电影观照到了很多社会问题,就在身边,仅仅是展示,你看的亲切;编剧抖的一个个小包袱,你笑得抹泪。
故事设置并不复杂,却直指人心,我也正在考虑回不回家过年的问题。
导演说,亲情线是他们抓得最紧的东西。
有人说片子卖国,我不觉得。
丑化了哪个群体?
我也是安徽人,那就是他们的生活,这点正视的勇气总有吧?
演员们都不错,我尤其喜欢“张栋梁女友”的表演,陈刚的形象亦正亦邪,很有可塑性,就是说话有点那啥,听着不是太舒服,一个小瑕疵。
段子——估计群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啦= _____,=希望大家支持国产放映厅!
有人拍真实的东西,真好。
等我有钱了,一定投给这样的国产电影。
已经六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在家过年是个什么滋味,我似乎都快忘记了。
是电视里一脸假欢天喜地的春晚,是桌子上奶奶的炸面筋,是楼下的小孩子使坏仍在路人脚边的摔炮,还是窗外噼里啪啦的礼花,我都记不太清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印象都慢慢淡去,取代他们的是“chingon bells”的音乐和电子邮箱里一封封的“happy holidays”。
然而回家在路上的感觉,似乎比真正在家要强烈一些。
那是大一的寒假和同学们合伙买火车坐铺,那是在新国大最后一班离开学生公寓楼的大巴车,那是在Newark的机场候机厅听见亲切的中文报幕说“飞往上海的旅客”,那是咸阳机场的高速公路和写着“绕城高速”的收费站。
家,似乎近在咫尺,天涯游子之心,在那一刻才得以安慰。
00:01:57:老郭,老郭 醒醒摘00:02:00 有唛,差一点就被人抢着 都好不容易才搞回来00:02:05 某事啊?
钱呢?
00:02:08 他们根本就没的票 就是要抢钱诶00:02:09 对唛 五六个人上来就抢诶 要不是我跑的快 钱肯定就被人抢去着 太可怕了 嘿人法子的00:02:23 昨天晚上不是还tmd能用嘛?
00:02:25 唉 今儿早上又渗出一滩水 我想还是拆下来看看00:02:35 老郭 咱们怎么办?
春运开始好几天了,越近年边,返乡热潮一天高似一天。
这里借用《蓝莲花》里一句歌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用来形容中国人迫切回家的愿望。
过年回家,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事情。
一年忙到头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赚钱和家人团聚。
回家的车票,你买好了吗?
小编的心早已归心似箭,车票早早预定好。
今天推荐一部和过年回家有关的电影,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回家过个团圆年——《一年到头》
电影2008年正月上映,还记得那年大雪,很多人过年回不了家,很多人被大雪阻在路上过年。
豆瓣评分8.2。
导演王竞只有一部《万箭穿心》为人熟知。
主演陈刚是个实力派演员,主演的影视剧很多,也许你见过他饰演的角色,但知道他本人的影迷不多。
和同期上映的《长江七号》3398万票房相比,《一年到头》没有知名导演和演员助阵,票房惨淡到只有132万。
不过,它是一部“好电影”,里面包含了农民工讨薪、票贩子猖獗、医患关系紧张、孩子学习是家庭头等大事等社会现状。
导演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春节临近,三伙人过年回家的故事。
只不过有人千盼万盼回家过年,有人左等右等家人回家。
笑着笑着,小编就看哭了。
北京,是千万人上班挣钱的地方,也是千万人日思夜想的故乡。
包工头张国栋带着同村的几个兄弟在北京干装修。
春节将至,张国栋梦里都是带女友回老家结婚的情景。
今年,他准备带女友回家订婚。
火车票都买好了,也给女友买了戒指,本来过年是一定要回去的。
但他临时碰到另一户人家着急装修,那家本来请好了装修工,说好年前完工,但工人商量都没商量,都跑回家过年了。
张国栋过去一看,只要工程加快些,他们年前肯定能完工,也不会耽误回家,就签下了这单活。
着急装修的是某重点高中的副校长白老师,老伴、儿子、女儿、孙女今年要从国外回来过年,所以房子一定要在年前装好。
本来一切进展顺利,房子装修完了,就差验货,张国栋和兄弟几个拿到钱就能回家。
而白老师也可以安心等待家人过年回家团圆。
但是装修出了问题。
这还要回到过年这个问题上来,因为年关将至,很多人都回家过年了。
缺一个水电工,因为女友表哥是做建材这一块的,张国栋就从女友表哥那里寻找门路。
谁知道女友表哥是个不靠谱的,介绍过来的人也不靠谱。
把暖气板装反了不说,浴室里用的水龙头也是劣质冒牌货。
这不,暖气一直送不上来,劣质水龙头一掰就断,水流了一地。
刚装修好的房子,又变得一塌糊涂。
身体本来就不硬朗的白老师,一激动晕了过去,被送去了医院。
这下子,装修的钱也别想拿了,很可能还得往里赔好大一笔钱。
在这之前,他们刚完工一户人家的装修,因为户主奸猾狡诈,故意挑毛病,不给工程尾款。
后来还是找记者跟拍户主,才拿到部分尾款。
农民工讨薪是个老问题了,因为国家在这块制度上的不完善,农民工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更何况,就是有制度,还有人往里钻空子呢。
好在张国栋和白老师都是讲理的人。
出了事,张国栋没跑,白老师也没有故意讹人家。
白老师只希望张国栋能在年前装修好房子,钱一分不少。
张国栋只能带着哥几个把人房子装好,还帮人搬了家。
工程结束,离过年只有两三天时间,火车票是肯定买不到了。
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他们要回家的心。
最后,张国栋开着自己的老旧货车,带着女友和几个兄弟,踏上回家路。
白老师也如愿住进装好的房子,和家人团聚。
还有另外一家三口,也是电影里的主角。
丈夫李家梁是北京某家医院的主任,妻子是医院里的护士,儿子正在准备中考。
李家梁的父亲今年八十大寿,按照老家的规矩,男八十是大事。
前两天,老父亲特意打来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让把孙子带回去看看。
所以,李家梁准备带妻子和儿子回老家过年,为买票的事情也操了不少心。
但是妻子以儿子中考要紧为理由,坚决不回老家过年。
母亲为儿子学业着想,这没有错。
不过李家梁想要带妻子儿子回老家和父母团聚,这也没有错。
票好不容易买到了,妻子还是不愿意。
当看到屏幕里的中年男人因为不能回老家过年而放声大哭的时候,小编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记忆里,仿佛只有小孩子才会又哭又闹。
越长大,我们的心越来越坚强,哭泣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哪个中年人哭成那样。
好在结局是温暖的,丈夫放声大哭那一刻,妻子似乎理解了丈夫,同意带儿子一起回老家过年。
电影的最后,三伙人以合家欢局面收场。
但愿今年过年,每一个你、我,也都能回家团圆。
不要等爸爸妈妈催你回家……他们想你,只是不说。
笑着笑着就哭了
作为一个很普通的人,认为影视就应该反映生活,一部好的电影表达出人民所想所向之事在当今电影圈真的很难得;没有流量明星和大牌演员却演绎的十分精彩,好电影好导演让我切身处境,心里又向往起过年;希望好的传统不要流失,好的导演可以尽心表达出人间真实。
7.0/N/A
老早前看的
李医生一哭,蓝莲花响起,我这个没春运过的都给“吓”哭了……
我被最后一点弄哭了,大年三十哭可不好。可是那男人真不容易,想回家真不容易!
生活题材篇总让人动容。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有萬箭穿心的起弓之勢
每一个镜头都是故事。十分惊艳的国产独立电影。主要角色都是正面形象。作为一年到头的电影,终于有个美满的结局。六颗星
这电影太好了!
这两年中国电影真的变得好看了
扎实的讲故事功底,虽然有的细节禁不住推敲,但是被导演唬住了
呃 怎么评价这片 站的角度非常重要 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不是投放市场受众角度 就是实打实的观看角度 你要把他看成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平行叙事喜剧小品 那应该会给到一个还行的分数 但你要把他看成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黑色幽默 那这分儿就在及格边缘了 鉴于对王导看得少就不妄加评论了 只是这一哭有点蛋疼
2008.03.24
蛮好,浅浅的温暖
所有需要回家的人都会感动不已
看到漏水,过夜,住院之类的各种情节才意识到原来早些年就看过这电影。中国人永恒的主题就是过年回家,从我自己的想法来看,这种候鸟迁徙的状态应该维持不了太多年头了。肯定还是有,只是没有那么归心似箭了。李主任作为一个家里的顶梁柱过的那么窝囊是凭什么呢?他自己有瘾吗?没想明白。还有为了中考的事,不去看爷爷这件事,作为旁观者看到更加过分的情节,想想真是现实可能往往比电影更加夸张。
回家的故事
这么高分的评价估计是很多人对春节回家艰辛之路深有体会吧?作为一个本地人的我就没什么发言权了,不过想一下大学期间周五必回家周一早上才返校的那段时光,“什么都不能阻挡”的决心,多少有点儿类似。然而如今却总想着“逃离”,春节于我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